• 1.38 MB
  • 2022-04-21 发布

《工程制图基础》教学大纲 1

  • 1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工程制图基础》教学大纲1《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3《环境工程CAD技术》教学大纲7《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9《有机化学》教学大纲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6《仪器分析》教学大纲10《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1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4《物理化学》教学大纲16《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9《化工原理》教学大纲2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25《工程力学》教学大纲28《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3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34《环境监测》教学大纲36《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39《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大纲4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4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47《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49《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52《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54《环境管理》教学大纲57《环境工程经济》教学大纲59《环境化学》教学大纲61《环境给水管道工程》教学大纲63《水处理新技术》教学大纲66《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教学大纲68《环保设备设计》教学大纲70《环境土建工程》教学大纲72130n《环境工程概预算》教学大纲74《环境数学方法》教学大纲76《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78《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教学大纲81《环境生物化学》教学大纲83《环境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85《环境排水管道工程》教学大纲87《环境给水工程》教学大纲89《环境工程测量》教学大纲91《环境水力学》教学大纲93《专业英语(环境)》教学大纲95《环境生态学》教学大纲98《环境保护法》教学大纲100《环境学导论》教学大纲102《环境地学》教学大纲105《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107《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大纲109《有机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112《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4《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6《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9《创新研究实践》教学大纲124《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6《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128130n《工程制图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制图基础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轻化、化工、高分子、环境工程、自动化、电气等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轻化、化工、高分子、环境工程、自动化、电气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任务:1.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初步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2.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3.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绘图的方法,基本掌握绘图技巧。1.了解并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等)。2.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正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二)投影理论基础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正投影的基本知识了解投影的一般知识,建立正投影的基本概念。2.掌握点、直线和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3.掌握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点、投影面平行线的方法。4.立体的投影(1)掌握平面立体(底平面平行于投影面的棱柱、棱锥)和回转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以及在其表面上作点、线的方法。(2)能分析平面与常见回转体的截交线的性质和形状,掌握求截交线的基本方法(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3)掌握两回转体的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两回转体的轴线均垂直于投影面,所用辅助平面为投影面平行面)。(三)投影制图培养绘制与阅读投影图的能力1.掌握组合体的绘图、读图、尺寸标注的方法。2.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初步做到视图的选择和配置恰当。3.初步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及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四)专业绘图基础能绘制和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图样,做到对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理解正确。130n1.能绘制和阅读简单零件图(至少具有两个基本视图),能识别表面粗糙度代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2.掌握螺纹、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规定画法和标注。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规定画法。4.了解轴承及其装配画法。5.了解圆柱销、平键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6.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装配图(其中非标准件数4-8件左右)。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2正投影的基本知识;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43基本立体的投影64组合体、轴测图85机件表达、图样画法66标准件和常用件87零件图88装配图6合计48四、其它(一)先修课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二)考核方式1.轻化、化工等专业考核方式为笔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2.自动化等专业本课程进行评分考查。平时成绩:40%,期末独立作业:60%。(三)作业要求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保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2.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1.5-1:2。(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李爱华,杨启美,万勇.工程制图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画教研室.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3版。制订者:瞿畅审核者:张小萍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制图教研室(所、部)130n《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学分:5总学时:88其它实践环节:电工电子综合实验适用专业:轻化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是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其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了解电路的构成与作用.2.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和额定值的意义.3.掌握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4.掌握电位的计算。二、电路的分析方法1.掌握两电阻串联的分压与两电阻并联的分流2.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并掌握其等效变换方法3.掌握支路电流法;理解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并掌握其应用4.了解诺顿定理5.了解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三、电路的暂态分析1.理解电路的暂态与稳态、激励与响应,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2.掌握换路定则3.掌握一阶线性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4.掌握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5.了解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四、正弦交流电路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有效值复阻抗2.了解相量图;理解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3.掌握相量方法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4.理解阻抗的串联与并联5.理解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掌握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以及计算6.了解无功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7.了解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8.了解平均值与有效值的计算方法五、三相电路1.理解对称三相电源电压2.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130n1.掌握三相负载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的正确接线2.了解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中线的作用六、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2.了解直流和交流磁路的工作特点3.了解变压器的结构4.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额定值和外特性5.掌握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功能。七、交流电动机1.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转差率2.了解结构特点3.理解机械特性、转矩特性和经济运行4.掌握铭牌数据、起动、反转和制动方法5.了解调速方法6.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起动方法八、直流电动机1.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了解结构特点、分类和额定值3.了解电磁转矩和反电动势4.掌握并励电动机的起动、反转与调速方法九、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了解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过载、短路、失压保护的方法3.理解自锁、互锁和联锁4.掌握直接起动控制和正反转控制5.理解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6.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十、二极管和晶体管1.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2.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其主要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十一、基本放大电路1.掌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理解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和估算静态工作点,了解图解分析法3.掌握微变等效电路法和估算电压放大倍数4.了解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5.了解级间阻容耦合的特点,了解级间直接耦合的特点6.了解负反馈的引入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7.掌握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和射极输出器的特点与应用8.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概念9.了解输入方式和输出方式;了解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十二、集成运算放大器1.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2.掌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模型理解反馈的概念130n3.了解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的类型及特点4.掌握不同输入方式所组成的常用基本运算电路5.理解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十三、电子电路中的反馈1.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掌握负反馈与正反馈的判别方法2.学会判别负反馈的类型,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3.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电路结构和自激振荡条件;了解三点式LC振荡电路。十四、直流稳压电源1.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2.理解电容滤波电路和稳压管稳压电路3.了解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集成稳压块的使用。十五、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理解脉冲信号的特点;理解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掌握“与”、“或”、“非”、“与非”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3.了解三态输出“与非”门;了解集成TTL“与非”门的使用4.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并能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5.理解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了解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电路6.了解编码器、译码器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7.了解七段显示半导体数码管,了解七段显示译码器的使用。十六、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掌握R—S、J—K、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1.理解计数器、寄存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相配合,《电工电子综合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包含10个必修实验,共20个学时,学分为1。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见《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88其中实验学时备注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32电路的分析方法53电路暂态分析44正交流电路75三相电路5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47交流电动机68直流电动机49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410二极管和晶体管411基本放大电路1212集成运算放大器4130n13电子电路中的反馈414直流稳压电源415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916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512机动4合计88五、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2.教学方法建议: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15%课堂表现15%书面考试(查)70%4.作业要求: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按每学时1~2题的数量留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巩固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秦曾煌主编《电工学》(第六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电工学习题全解》(上、下册)姜三勇编制订者:陆平审核者:顾菊平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CAD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CAD技术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使得传统的手工绘图和设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AD技术在环境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利用它进一步加深对工程制图原理的理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灵活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和操作命令。能运用AutoCAD绘制和输出图形。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AutoCAD基本知识1.了解安装与启动AutoCAD2.熟悉AutoCAD操作界面3.了解AutoCAD的坐标和坐标系4.掌握绘图环境的设置5.掌握图层、线型和颜色的设置6.了解图形文件的管理二、绘制二维图形1.掌握绘制直线类对象2.掌握绘制圆及圆弧类对象3.掌握绘制多边形的点4.了解绘制样条曲线三、图形编辑1.了解对象选择2.掌握图形对象的编辑处理3.掌握对象操作4.了解调整对象尺寸5.了解倒角及倒圆角6.掌握镜像、阵列、移动图形7.掌握图案填充四、图块操作1.了解图块的定义2.掌握创建图块的基本操作3.掌握插入图块操作4.了解图块的属性五、文本标注1.了解文字的输入2.掌握单行及多行文字标注130n3.定义字体样式4.了解输入特殊字符5.编辑文字六、尺寸标注1.了解标注尺寸的基本概念2.掌握设置标注样式3.掌握长度型、角度和径向尺寸的标注4.掌握引线的标注5.了解快速标注6.编辑尺寸标注七、图形显示与图形输出1.了解图形的显示2.掌握图形的输出八、上机操作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上机学时备注1AutoCAD基本知识22绘制二维图形33图形编辑34图块操作25文本标注26尺寸标注27图形显示与图形输出28上机操作1616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等2.考核方式:平时作业50%考勤10%上机操作4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潘理黎,郁浙青,环境工程CAD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1)刘小年主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何晓敏主编,AutoCAD2000实用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130n《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学分:5总学时:8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是培养各化工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查阅和自学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正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气体和溶液1.掌握理想气体方程式和道尔顿分压定律,会进行有关计算。二、化学热力学初步1.掌握热化学基本知识,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数学表达。2.从恒压反应热了解焓变,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的热效应。3.掌握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4.学会用和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掌握温度对反应自发性影响的定量计算。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移动的规律,掌握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2.了解反应速率概念,掌握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概念。3.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应用,能用活化能、活化分子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四、解离平衡1.掌握一元弱酸(碱)的离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离解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2.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原理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及其共轭关系,共轭酸碱对与的关系。4.掌握沉淀生成与溶解平衡,溶解度与溶度积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及应用。5.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盐应等)。6.掌握分步沉淀与沉淀转化及其应用。五、氧化还原反应1.能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符号,电极反应、电池反应。2.能定量确定浓度(包括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会用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3.会用元素标准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六、原子结构1.着重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130n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特征。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及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熟悉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七、分子结构1.从价键理论理解共价键的形成、特性(方向性、饱和性)和类型(σ键,键)。2.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与分子构型的关系。3.了解分子间力、氢键、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4.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与特性,理解金属键的形成和特性。八、配位化合物1.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2.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会用杂化轨道类型判断常见配合物的成键类型(内轨型和外轨型)和空间构型。3.能用稳定常数进行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九、P区元素1.掌握卤素的氧化性,卤化氢的酸性、还原性,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酸性及稳定性和这些性质的递变规律。2.掌握、的结构、性质。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及其盐,及其盐,)的化学性质。3.掌握及铵盐的性质。掌握氮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4.掌握、及其盐的性质。掌握锡、铅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的性质。十、ds区元素1.掌握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类的重要性质。2.掌握铜(I)和铜(II)的相互转化,汞(I)和汞(II)的相互转化。3.掌握铜、银、锌、镉、汞的配合物。十一、d区元素1.掌握过渡元素通性。掌握铬的氧化物的性质,铬(Ⅲ)的还原性,铬(Ⅵ)的氧化性,铬酸盐和重铬酸的相互转化。2.掌握锰的某些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的性质,介质对还原产物的影响。十二、定量分析化学概论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2.掌握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十三、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1.明确树立“量”的概念,掌握误差的基本知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2.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应用,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十四、滴定分析法1.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分布及平衡组成计算(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2.熟悉质子条件,能计算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酸碱共轭体系的pH值。3.掌握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理解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及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影响pH突跃的主要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实现准确滴定的条件。5.了解多元酸(碱)滴定的特点,理解分步滴定的条件与原理。6.掌握酸碱滴定的应用与结果计算。7.理解条件电极电势。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反应定量完成的因素。8.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化学计量点的计算以及影响电势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熟悉指示剂的分类及选择。9.掌握常用的滴定方法(法,法及碘量法)原理及应用。10.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1.理解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130n理解条件稳定常数。12.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及影响pM突跃的主要因素,实现准确滴定的条件,最低pH值与最高pH值的确定及应用。13.了解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14.掌握实现选择性配位滴定的条件及措施(酸度控制、掩蔽及解蔽),了解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十五、比色法和分光度法1.掌握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的基本定律。2.了解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3.掌握显色反应、测量条件的选择。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4.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备注1气体和溶液22化学热力学基初步6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84解离平衡65氧化还原反应46原子结构67分子结构88配位化合物49P区元素610ds区元素211d区元素412定量分析化学概论113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14滴定分析法1415比色法和分光度法3习题课4合计80四、其它130n1.先修课程:无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另有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相结合。教学中建议采用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重点、难点的内容及习题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内容较易懂,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3.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笔试)(2)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将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巩固,学生需完成一定量习题,要求能融会贯通书本内容,正确运用公式,解题思路清晰,计算结果正确,说明问题简明、扼要。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南京大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制订者:施新宇审核者:王鸿显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与工艺等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变和内在联系的科学,是化学类(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等)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和科技开发等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机化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现状和将来发展方向。2.掌握有机化学一些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元素的电负性、极化度、共价键的断裂;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两种反应类型;两种碳离子;两种反应试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了解有机化学在化学类各专业中的作用。第二章烷烃:1.熟练掌握烷烃的结构,构造异构,构象,系统命名,自由基反应。2.了解习惯命名,衍生物命名。3.掌握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烷烃的裂解。第三章烯烃:1.熟练掌握烯烃的结构,构造异构,顺反异构,制法。2.烯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亲电加成,氧化、还原、α-氢性质。3.了解烯烃物理性质,重要烯烃。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1.熟练掌握炔烃的结构,异构,结构和性质关系。2.熟练掌握炔烃的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加氢(包括催化加氢和化学还原),炔氢性质,炔烃的制法。3.熟练掌握共轭二烯烃结构,化学性质、制法。了解共振论。了解重要的炔烃、二烯烃,炔烃及二烯烃物理性质。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譜图分析。第五章脂环烃:1.熟练掌握脂环烃的命名。主要是桥环、螺环的命名,2.掌握三元和五元环脂环烃的化学性质,小环脂环烃的结构和性质关系。3.掌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第六章单环芳烃:1.熟练掌握单环芳烃的命名,结构、异构。130n2.熟练掌握单环芳烃的加氢,亲电取代,氧化反应。3.熟练掌握单环芳烃亲电取代反应机理和两类取代基,芳烃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4.了解重要单环芳烃物理性质及制法。第七章多环芳烃:1.熟练掌握萘的结构,萘的衍生物的命名、化学性质。2.理解蒽结构、命名、性质。3.熟练掌握Huckel规则,学会判断芳香性。了解重要多环芳烃。第八章立体化学:1.掌握有机合物的各种异构。了解偏振光、旋光性、旋光异构、旋光仪、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称因素,对称中心;对称面;对称轴。2.熟练掌握对映异构构型的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D、L构型;R、S构型,旋光异构体数目与外消旋体。3.掌握内消旋和外消旋包括手性的判断,一个及两个、三个手性碳的化合物构型标志及命名。4.了解对映体的拆分。第九章卤代烃:1.熟练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分类、制法、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2.理解亲核取代反应理论,影响因素,消除反应理论及影响因素,亲核取代和消除的竞争。3.了解重要卤代烃。第十章醇和醚:1.熟练掌握醇的分类命名、制法、化学性质。2.熟练掌握醚的命名、制法和化学性质。3.理解醇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第十一章酚和醌:1.熟练掌握酚的命名、制法,酚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特性反应、亲电取代,氧化和加氢。2.熟练掌握醌的命名,制法,性质。3.理解取代的酚的酸性规律。4.了解酚和醌的物理性质及重要酚和醌。第十二章醛酮:1.熟练掌握醛酮的分类、命名、制法。2.熟练掌握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和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性质(包括卤代,互变异构、卤仿反应)。3.理解亲核加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了解各类醛酮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的醛酮。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谱分析方法。.理解化学环境,化学位移,积分曲线,自旋裂分,n+1规则。第十三章羧酸和羧酸衍生物:1.熟练掌握羧酸的分类、命名、制法。2.熟练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影响羧酸强度的因素。3.熟练掌握羟基酸的命名,各类羟基酸的制法及性质。4.理解多元酸的制法和性质。5.熟练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制法。6.掌握130n酰卤、酸酐、酯和酰胺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酯的水解反应机理。了解油脂及蜡。第十四章胺:1.掌握胺的分类、命名、制法。2.熟练掌握脂肪族和芳香族胺的化学性质,芳香伯胺的重氮化反应,注意之间区别。3.掌握季銨盐季銨盐的制法,命名以及季铵碱的加热反应。第十五章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熟练掌握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及结构。2.熟练掌握重氮盐的保留氮(还原反应、偶合反应)和放氮反应(重氮基被羟基、氢、卤素、氰基取代,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重点是合成。3了解偶氮染料。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1.熟练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定义及命名。2.熟练掌握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及其芳香性,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3.了解常见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唑,吡咯,吡啶的制法、性质。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1.熟练掌握单糖定义、分类,掌握单糖的开链式结构,环状结构(吡喃糖):Haworth式;构象式。2.熟练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成脎反应;成酯反应;成苷反应;脱水反应和显色反应。3.掌握二糖:麦芽糖、纤维二糖。4.熟练掌握多糖: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纤维素的衍生物:粘胶纤维,硝化纤维;醋酸纤维;羧甲基纤维素(CMC)。第十八章氨基酸、蛋白质:1.熟练掌握氨基酸结构和构型、分类和命名。2.掌握氨基酸化学性质: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受热后的反应;肽键生成;与金属的络合作用;脱羧作用;茚三酮反应。3.熟练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了解三、四级结构。了解氢键、盐键、酯键、二硫键和疏水键。4.熟练掌握蛋白质性质:两性与等电点;胶体性质;变性作用;水解作用;颜色反应。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学时一绪论2二烷烃4三烯烃4四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6五脂环烃2六单环芳烃4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2八立体化学4九卤代烃4十醇和醚4十一酚和醌2十二醛、酮、核磁共振谱6十三羧酸及其衍生物4十四胺2十五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2十六杂环化合物4130n十七碳水化合物4十八氨基酸、蛋白质4合计64四、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光学部分)、无机化学等2.教学方法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闭卷。平时成绩占30%,期未考试成绩占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的习题量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次课3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参考书目:①恽魁宏著,《有机化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②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习题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③JohnMcMurry,《OrganicChemistry》,6thEd.,2004,Brooks/Cole制订者:陈建村审核者:张海军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16面向专业:化学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等实验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讲义》,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3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64学分:2实验学时:64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与相应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并熟练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了解常规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使用以及常用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学生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加热、过滤、蒸发、结晶操作,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滴定操作,正确使用仪器,如:分析天平、酸度计、分管光度计。实验中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积极思考,认真记录。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数据与处理准确,实验现象解释清楚、完整、正确。3.考核方式:130n实验报告50%平时操作30%预习20%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硫酸铜的提纯4通过氧化、水解、过滤去除杂质离子,滤液经蒸发结晶,得到。掌握提纯硫酸铜的原理和方法,学会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必修验证循环水真空泵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4由铁和硫酸制备,和制得硫酸亚铁铵,并检验产品纯度。学会以铁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的方法,进一步练习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必修综合循环水真空泵3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4配制酸碱标准溶液,练习滴定操作。学会配制标准溶液,学习滴定操作并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必修验证4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4以无水为基准物,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盐酸溶液浓度。掌握滴定操作,掌握标定酸标准溶液的方法。必修验证电子天平5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4用盐酸标准溶液,测定工业纯碱总碱度。掌握工业纯碱中总碱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将固体试样制备成试液的方法,学会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进一步掌握滴定操作。必修验证电子天平6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4测(NH4)2S2O8和KI的反应速率,计算反应级数、速率常数、活化能。掌握反应速率、反应级数、活化能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练习水浴恒温操作。必修验证130n7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4配制标准溶液、待测溶液,并测定吸光度,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必修验证7230型分光光度计8醋酸理解常数和离解度的测定4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及缓冲溶液,测定溶液的pH值,计算的离解常数。掌握pH法测定醋酸离解常数的原理和方法,熟悉pH计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pHs-25型酸度计9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以为基准物标定溶液浓度。掌握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用作为基准物标定浓度的原理和操作条件,熟练滴定操作。必修验证电子天平10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4以为标准溶液测定硫酸铜中铜含量。掌握用碘量法测定硫酸铜中铜含量的原理及操作条件。必修验证电子天平11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以为基准物标定溶液浓度。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用作为基准物标定浓度的原理、条件。必修验证电子天平12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4用标准溶液测定商品双氧水中的含量。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必修验证130n13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4以为基准物标定EDTA溶液浓度。掌握配位滴定原理,了解配位滴定的特点,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熟悉铬指示剂或铬黑T指示剂的使用及终点颜色变化情况。必修验证电子天平14水的硬度的测定4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水的硬度。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的方法、原理,了解沉淀掩蔽的应用及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了解水的硬度的多种表示方法。必修验证15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4常见阴离子鉴定,混合液的分离鉴定。掌握常见阴离子的分离、鉴定方法,学会正确的试管反应操作方法、离心机的使用及沉淀的分离。必修验证离心机16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4常见阳离子的鉴定,阳离子未知液的分离、鉴定。掌握常见阳离子的分离、鉴定方法,学会对阳离子混合液分离、鉴定。掌握试管反应操作,离心机的使用及沉淀的分离。必修综合离心机制订者:施新宇审核者:吴东辉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仪器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学分:2总学时:32实验学时:12适用专业: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一、本课程和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轻化、化工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以被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并借助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仪器分析的发展概况,获得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把以前学过的理论与本课程相联系,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气相色谱法1.了解气相色谱的特点、气相色谱分离过程及色谱流出曲线。2.掌握气相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并掌握有关计算。3.了解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主要作用。4.了解色谱固定液选择的一般规律及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5.掌握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定量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用归一化法、内标法定量的原理,并掌握有关计算。二、电位分析法1.了解电位分析的仪器装置。2.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掌握玻璃膜电极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及膜电位公式的推导,并能写出其余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位的一般表达式。3.了解直接电位法测定的理论依据;掌握pH值电位测定的原理;掌握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加入法的测量原理,并掌握有关计算。4.掌握电位滴定法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方法特点、基本原理、定量基础。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3.了解原子吸收分析测量条件的选择。4.掌握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加入法的测量原理,并掌握有关计算。四、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2.了解红外光谱的分区,记住常见特征峰的位置。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氢键对基团频率的影响。3.了解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及红外分析常用的试样制备方法。4.掌握红外解析的步骤并能解析简单物质的红外谱图。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130n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初步学会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红外分析常用的制样技术。并对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二、自来水中镁的测定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选择测定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镁的含量。三、水中微量氟的测定掌握用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原理,采用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四、醇系物的分析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采用归一化法对混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气相色谱分析62电位分析法5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34红外吸收光谱分析65水中微量氟的测定336醇系物的分析337自来水中镁的测定338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33合计3212五、其它1.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解、实验操作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实验30%期末考查:4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学时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1)华东理工大学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高向阳主编《新编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年(3)何金兰等主编《仪器分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2年制定者:吴东辉审核者:王鸿显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4面向专业:化工、轻化、环境实验教材:《仪器分析实验讲义》(第二版),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7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32学分:2实验学时:12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分析仪器及仪器分析方法不断涌现。通过仪器分析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谱图的解析以及实验结果的表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2.教学基本要求:(1)初步学会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红外分析常用的制样技术。并对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2)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3)掌握用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原理,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4)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采用归一化法对混合物进行定量分析。3.考核方式:预习报告15%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60%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25%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水中微量氟的测定3掌握用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原理,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氟离子的含量。必修验证电位差计2醇系物的分析3了解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特点、气相色谱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掌握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采用归一化法对混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必修验证气相色谱仪3自来水中镁的测定3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工作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选择测定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镁的含量。必修验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3初步学会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红外分析常用的制样技术。并对所得的红外光谱图进行解析。必修验证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制定者:吴东辉审核者:王鸿显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10面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教材:《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48学分:2实验学时:48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与相应的有机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课堂教学中讲述的理论,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是为了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能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常用仪器的装配、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重结晶提纯、各种过滤方法、液体和固体的干燥、沸点和熔点的测定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3.考核方式: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按规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本课程的考核安排在各实验中进行,总评成绩为各个实验成绩的算术平均和。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有机实验知识/蒸馏/测定沸点4了解有机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行为规范,实验报告要求等,掌握蒸馏及测定沸点的原理方法、操作技术。必修验证蒸馏装置2环己烯的制备4学习制取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分馏和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必修验证蒸馏装置3正溴丁烷的制备6熟悉卤代反应,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练习带有气体吸收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进一步熟悉蒸馏操作和分液漏斗的使用。必修验证回流加热装置分液漏斗4熔点的测定4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测熔点的多种方法。必修验证熔点测定装置5乙酸正丁酯的制备4了解酯化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实际应用,巩固液体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掌握和蒸馏操作。必修验证回流分水装置6重结晶4掌握固态有机物重结晶提纯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加热、溶解、脱色、热过滤、重结晶、减压抽滤等操作。必修验证热过滤装置减压抽滤装置7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6掌握芳环侧链氧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巩固减压抽滤分离法。必修验证减压抽滤装置8乙酰苯胺的制备6掌握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固体有机物的重结晶提纯法。必修综合分馏装置重结晶装置9甲基橙的制备6掌握重氮化偶合反应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必修验证重结晶装置10红外光谱4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分析自制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必修验证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制定者:张海军审核者:陈建村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物理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学分:5总学时:8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轻化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环境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运动中具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类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它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1)学生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主要包括:热力学基本理论、热力学三定律,热力学基本函数及其变化的计算,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地判断化学过程(包括溶液体系、相平衡、表面现象等)进行的方向与限度;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几种重要的反应速率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定量地求算化学反应的基本动力学参数、能初步推测或判断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统计热力学基本理论,从更深的层次了解热力学基本规律(特别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并能从物质的微观性质推求出宏观体系的热力学函数(2)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以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物理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其物理化学学习的要求及方法。2.了解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环境、过程、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函数与途径函数、可逆过程等基本概念。2.了解可逆过程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叙述及其数学表达式。理解功、热、内能、焓、热容、摩尔相变焓、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等概念。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应用。4.掌握计算各种过程的热、功和焓变、热力学能变的方法。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及数学表达式。2.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的定义并会应用。3.理解主要热力学公式的推导与适用条件。4.掌握熵增原理、熵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5.掌握单纯PVT变化、相变化中熵、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6.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和推导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7.了解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并掌握其有关计算。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130n1.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2.理解理想系统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3.理解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4.掌握物质平衡的判据及相平衡与化学平衡的条件。5.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及其计算。五、化学平衡1.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2.理解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和范德霍夫方程的推导并会应用。3.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方法。4.掌握判断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分析温度、压力、组成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六、相平衡1.了解相律的推导、相律的意义,掌握其应用。2.掌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系统典型的相图特点和应用。3.掌握应用杠杆规则进行分析计算。。4.了解热分析法和溶解度法绘制相图。七、电化学1.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离子的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2.了解法拉第定律、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因子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3.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4.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5.理解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和超电势的概念。八、界面现象1.理解界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2.理解润湿、接触角和扬氏方程,了解铺展与铺展系数。3.了解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开尔文公式,了解它们的应用。4.理解溶液液面的表面吸附及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含义和应用。5.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与区别。6.了解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理解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九、化学动力学1.了解化学动力学中的基本术语及概念。2.掌握各类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3.理解复合反应动力学特征以及反应级数的确定。4.掌握阿累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了解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定义。5.了解根据反应机理,应用平衡态近似处理法和稳态近似处理法推导反应速率方程。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备注1绪论22热力学第一定律103热力学第二定律13130n4多组分系统热力学85化学平衡56相平衡87电化学128界面现象69化学动力学16合计80四、其它1.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恰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质量。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10%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70%(2)笔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主要参考书:(1)傅献彩等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宋世谟等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制订者:金瑞娣审核者:王南平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10(其中选修4个)面向专业:化学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实验教材:《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3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32学分:1实验学时:32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物理化学实验是高等工科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与相应的物理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并熟练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了解常规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基本要求:实验中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积极思考,认真记录。做到操作规范,仪器使用正确。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所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及系统有关动力学或热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准确,实验现象解释清楚、完整、正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3.考核方式:130n预习:20%;实验报告40%;平时操作40%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讲座2了解物理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和实验内容及实验课的具体教学安排、考查方法和评分标准。了解物理化学实验所涉及的安全防护知识.明确物理化学实验的数据记录、处理(如平均值、偏差、可疑数值的判断、数据的拟合、插值和图象的绘制)方法,掌握物理化学数据误差处理的方法。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必修演示2燃烧热的测定6量热法是热力学实验的一个基本方法,本实验通过绝热式氧弹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热,使学生掌握测量反应热效应的方法,熟悉氧弹热量计实验技术气体钢瓶的使用。必修验证量热计3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4用等压管法测量不同温度乙醇的饱和蒸气压,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并应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求算乙醇的平均摩尔汽化热。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温度计的校正方法,及真空泵和压差计的使用。必修验证循环水泵压差计4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4用回流冷凝法测定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环己烷与乙醇双液系的沸点,绘出气液平衡相图。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阿贝折光仪的操作方法和沸点测量技术,并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选修综合沸点仪稳流计5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4本实验依据稀溶液的依数性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奈的分子量。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凝固点的测量技术,熟悉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电子天平贝克曼温度计6金属相图的绘制4选修验证自动平衡记录仪130n用步冷曲线法绘制金属相图。掌握热电偶的使用,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理解步冷曲线绘制相图的原理。7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4本实验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最大吸附量。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溶液表面性质和一些表面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微压差计的使用。此外,学生还应对其它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有所了解。必修综合表面张力仪8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4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测定反应体系电导的实验方法,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并加深有关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等动力学概念的理解。选修验证电导率仪9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的速率常数4本实验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了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选修验证旋光仪10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热力学函数计算4本实验测量不同电池的电动势。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学会电极的制备方法和掌握电势差计的测量技术,并从可逆电池电动势计算热力学函数,加深对可逆概念的理解。必修综合电位差计制定者:金瑞娣审核者:王南平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化工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学分:5总学时:8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它在《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主要任务: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的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学习衡算原理,掌握衡算的应用和技巧,掌握单位制与单位换算。(二)流体流动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静力学基本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管路阻力计算、掌握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了解边界层的概念及因次分析法。(三)流体输送机械掌握离心泵的构造原理,安装高度,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性能参数的换算、工作点及其选型。了解其他输送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注意事项。(四)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掌握重力沉降原理及其应用,了解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五)传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付立叶定律及传热基本方程,各种热传导过程的原理与计算,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及平均温度差的计算,进一步掌握因次分析法,掌握辐射传热的原理与计算,掌握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六)蒸发重点要求掌握蒸发的基本概念和典型蒸发器的结构及设计计算。(七)蒸馏掌握相律、拉乌尔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的原理和流程。掌握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八)吸收掌握吸收原理,学习扩散理论,掌握吸收速率方程式,掌握吸收塔的有关计算。(九)干燥掌握湿空气的性质,H-I图及其应用,熟练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式的基本应用,掌握固体物料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关系,熟练掌握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设计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130n序号内容学时备注1绪论32流体流动153流体输送机械124非均相物系的分离65传热126蒸发87蒸馏88吸收89干燥8合计80四、其它1.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2.教学方法建议:采用面授、自学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而定。(1)作业化工原理计算类型很多,有时要求较深的数学知识,有时要求有牢固的基本概念及较高的解题技巧,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安排较多的习题和习题课。(2)课堂讨论与习题课习题课一般每章节进行一次,每次2学时,主要以解答典型的题目、以课堂讨论为主。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版面清晰。(3)答疑及质疑时间安排化工原理答疑及质疑每周一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3.考核方式:(1)平时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30n1.夏清、陈常贵等,《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张洪流等编,《化工原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2.A.S.Foust:“PrinciplesofUnitOperations”,19786.其它学完本课程后,如有条件可安排一次课程作业,进行程序设计综合练习。制订者:华平审核者:朱国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所、部)130n《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10(其中选修2个)面向专业:环境工程实验教材:《化工原理基础实验》,化学化工学院自编,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32学分:1实验学时:32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工过程的操作,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巩固已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2.教学基本要求:实验中要求学生独立操作,积极思考,认真记录。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实验研究方法,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研究处理各种化工工程问题的能力;正确地选择设备和设计流程能力;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程测试仪表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化工单元过程和设备的操作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力;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准确,实验现象解释清楚、完整、正确。3.考核方式:实验报告50%平时操作50%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柏努利方程实验2柏努利方程是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要求学生掌握流体流动时其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原理,并掌握流体流动时阻力产生的原因,学会柏努利方程仪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柏努利方程实验装置2雷诺实验3要求学生掌握滞流与湍流的特征,了解其影响因素,学会其判定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同时学会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雷诺实验装置3阻力实验4要求学生掌握直管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同时学会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其校核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对数坐标纸的使用。必修综合阻力实验装置4离心泵性能测定4要求学生学会离心泵性能的测试方法,学会真空表、压力表的选型和选用,学会电磁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与测量方法。必修验证离心泵实验装置5传热实验5学会直观传热系数、螺纹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学会热电偶和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传热实验装置6干燥实验4要求学生学会在恒定条件下,固体物料干燥时间的测定方法。进一步掌握湿空气的各种性质,学会干燥设备的干燥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了解自控仪表的使用方法。必修验证干燥实验装置7吸收实验5学会吸收系数的测量原理,了解系数系数的影响因素,学会湿式流量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减压阀的使用与调节,了解填料的种类与性能指标。必修综合吸收实验装置8精馏实验5掌握精馏塔的操作,在全回流操作条件下测定精馏塔的全塔效率。必修综合精馏实验装置130n9过滤常数的测定4要求掌握用数学模型法处理过滤问题的实验研究方法,并规划组织实验测定过滤常数K和qe;掌握用最小二乘法和作图法求取过滤常数的方法;熟悉过滤设备的一般构造。选修验证过滤实验装置10萃取塔的操作及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4测定振动筛板萃取塔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传质单元高度。要求熟悉萃取塔的基本结构、装置流程以及正常的操作状况;掌握萃取过程分散相和连续相的选择原则,掌握萃取塔的操作和测定传质单元高度的方法;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相传质效果以及塔通量的影响规律。选修综合萃取实验装置制定者:华平审核者:朱国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所、部)130n《工程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静力学及材料力学)学分:4总学时:64实验学时: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力学是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以后各门结构类课程学习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综合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其中理论力学选学静力学部分,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刚体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材料力学部分理论性较强,由基础理论课过渡到设计课程。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2.抽象化能力(包括将简单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进行适当的数学描述,应用力学定理求解或作定性分析),3.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象)以及数字计算能力。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理论力学选修静力学,这部份的具体要求为:以平面力系为重点。1.静力学公理,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出受力图。2.对力、力矩和力偶、力偶矩等基本慨念和性质有清楚的理解,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3.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并能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应用各种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4.能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特性,了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5.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结果及其平衡方程的应用。6.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的物体(包括组合形体)的重心。二、材料力学部分的具体要求为:1.绪论掌握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拉伸和压缩掌握轴向拉压的概念及实例。掌握截面法的运用,轴力和轴力图。能够分析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轴向拉压的变形的概念及公式。知道纵向变形、线应变、虎克定律、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横向变形、泊松比等概念。掌握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应变图及其特性点—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塑性性质—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应变硬化。130n了解铸铁和其他材料的拉伸、轴向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的确定和许用应力,掌握强度条件及其运用。了解应变能、比能的概念。能够分析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会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扭转了解扭转的概念和实例。了解功率、转速与外力矩间的关系。掌握扭矩的分析和扭矩图绘制。能够分析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掌握纯剪切、剪切应变—角应变、剪切弹性模量的概念,掌握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极性惯矩、抗扭截面模量、抗扭刚度的概念。了解纯剪切状态时材料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了解扭转时的弹性应变能。了解矩形截面杆扭转的特点。4.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了解形心,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等概念。会简单图形惯矩和惯积的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惯矩和惯积的计算。掌握平行移轴公式。5.弯曲弯曲内力: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计算简图。掌握剪力、弯矩的计算及其方程的求解。精通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弯曲应力:掌握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了解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的概念。掌握梁的正应力的强度分析。了解矩形、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及分布特点。了解梁的剪应力的强度校核。知道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弯曲变形:掌握梁的变形,挠度和转角的概念。了解运用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分析梁的变形方程的方法。会根据叠加原理求梁的挠度和转角。了解梁的刚度校核过程及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6.应力、应变分析基础了解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方法—解析法和图解法。了解三向应力状态、广义虎克定律、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比能、体积改变和形状改变比能等概念。7.强度理论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脆性断裂和塑性流动破坏的区别。掌握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即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掌握相当应力的概念。8.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实例。学会进行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扭转与弯曲组合的应力和强度计算。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拉伸、压缩试验了解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学会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试验,掌握低碳钢拉伸试验:拉伸图,应力-应变图及其特性点,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130n二、弯曲应力测定学会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掌握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四、课程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静力学绪论12静力学公理,受力图。43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54平面任意力系56空间力系和重心47材料力学绪论1 8拉伸、压缩829扭转4 10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 11弯曲内力6 12弯曲应力6213弯曲变形4 14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6 15组合变形4 合计604五、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部分)。2.教学方法建议: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节约讲课时间,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建议本课程课外时数和课内时数之比不宜小于1:1.5,课外习题数量为90道题左右。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单辉祖等编《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I)》,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制定者:许薇审核者:魏铭森建筑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学分:4总学时:64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和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广泛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微生物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与地位。2.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了解微生物的特点。二、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了解病毒的特征及其分类。2.了解病毒的形态、繁殖及培养特征。3、掌握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三、原核微生物1.熟练掌握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培养特征及物理化学性质。2.掌握古菌、放线菌特点、菌落形态。3.了解蓝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的形态特征。四、真核微生物1.熟练掌握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培养特征。2.掌握原生动物及藻类的一般特征。3.了解几种微型后生动物。五、微生物的生理1.了解微生物的酶的组成、催化特性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2.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培养基的种类和配制。3.掌握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主要的产能代谢及合成代谢。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存因子1.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生长阶段及细菌生长曲线在污水微生物处理中的应用。2.掌握微生物的生存因子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的影响。及其他不利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3.了解不利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4.粗略了解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及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七、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掌握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知识。130n2.了解基因重组及遗传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八、微生物生态1.了解什么是微生物的生态系统、组成和作用。2.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3.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4.掌握水体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掌握污染水体的自净及水体富营养化。九、微生物在环境物资循环中的作用1.了解碳循环和氮循环,了解氧循环、硫循环、磷循环及铁、锰的循环。。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1.了解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和处理方法。2.掌握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丝状膨胀控制对策。3.了解厌氧环境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十一、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1.了解什么是污、废水深度处理,掌握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2.了解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问题。3.掌握饮用水的消毒及微生物学效应。十二、有机的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1.了解有机固体废弃物微生物处理及其中的微生物群落。2.掌握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十三、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落1.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2.了解微生物细胞外多聚物的开发和利用。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硅藻等个体形态的观察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进行细菌、放线菌、硅藻和酵母的个体形态观察,并用铅笔分别绘出其形态。学习显微镜的保养。二、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了解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方法;掌握配置培养基溶液、调节pH、分装、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过程以及灭菌效果的检验;学习制备斜面培养基。三、细菌培养和接种技术掌握细菌接种的操作方法:接种针、接种环的使用、接种环境的消毒、斜面接种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法;学习平板的制作;观察细菌的培养后菌落的特征。四、微生物的染色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下列操作:涂片、干燥、草酸铵结晶紫染色、革氏碘液媒染、脱色、蕃红复染;镜检观察,得出结论。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多媒体教学2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5多媒体教学3原核微生物5多媒体教学130n4真核微生物4多媒体教学5微生物的生理6多媒体教学6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存因子6多媒体教学7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多媒体教学8微生物生态4多媒体教学9微生物在环境物资循环中的作用2多媒体教学10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6多媒体教学11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2多媒体教学12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2多媒体教学13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多媒体教学14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硅藻等个体形态的观察4实验15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4实验16细菌培养和接种技术4实验17微生物的染色4实验合计4816五、其它1.先修课程:《环境化学》。了解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生态系统和处理方法。2.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实验10%期末书面考试6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完成一定习题,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通过习题的布置,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大致按照每课时2题的量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胡家骏周群英主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主要参考书:涔沛霖蔡谨主编,《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徐亚同史家梁张明编著,《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4面向专业:环境工程实验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周群英,高廷耀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64学分:4实验学时:16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使学生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微生物学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微生物的实验技能,熟悉一些微生物的形态。实验任务:要求完成相当数目(4)实验,写出预习报告,认真完成实验任务,观察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使学生能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性能特点,掌握培养基制备技术和高强灭菌方法,掌握几种必须的细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染色原理,掌握细菌染色的方法和特征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熟悉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环境工种打下良好基础。3、考核方式:130n考查成绩标准:实验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技能20%,实验结果30%,实验报告40%。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和硅藻等个体形态的观察4(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硅藻的个体形态,学习生物图的绘制。必修验证光学显微镜2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4(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2)掌握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必修验证高压蒸汽灭菌锅3细菌培养和接种技术4(1)掌握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技术。(2)接种两种微生物。(3)培养微生物并观察菌落的特征。必修综合恒温培养箱4微生物的染色4(1)学习微生物的染色原理、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2)观察染色结果,判断菌种类型。必修综合光学显微镜制定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监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学分:3总学时:48实验学时:1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环境类其他课程的基础。是环境工程门类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环境监测是通过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而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或是否被污染。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包括:布点、采样、保存、运输、实验、室内分析,数据处理和修约,数据评价以及质量保证。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监测原理、技术和实现的手段。通过对水、气、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代表性指标监测,应学习并掌握其采样、制样、预处理和分析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达到学生对代表性的监测常规环境指标的完全掌握。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阐明环境监测的目的,介绍环境监测的分类;2.熟悉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3.介绍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分类以及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二、水和废水监测1.介绍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监测方案的制订;2.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3.熟悉水样的预处理;4.掌握水样物理性质的检验;5.掌握金属化合物的测定;6.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原理和方法;7.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原理和方法;8.了解水质污染生物监测;9.了解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三、大气污染监测1.介绍大气污染基本知识;2.掌握大气监测方案的制订;3.了解大气样品采集方法和采集仪器;4.掌握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5.掌握颗粒物的测定6.掌握污染源监测;四、固体废物监测1.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30n2.掌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3.了解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4.了解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5.了解有害物质毒理学研究方法。五、土壤污染监测1.了解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2.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六、生物污染监测1.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2.了解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3.了解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和测定方法。七、噪声污染监测1.了解基础知识、测量仪器、噪声标准;2.掌握噪声监测方法。八、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了解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意义;2.了解环境监测实验室基础;3.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4.掌握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5.了解标准分析方法和环境标准物质。九、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1.了解简易监测方法;2.了解自动监测系统和遥感监测技术。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废水物理性质的测定。要求掌握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等性质的测定。(具体可选择几个参数测定)二、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三、废水COD的测定四、废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测定五、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六、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七、土壤中镉的测定八、头发中汞的测定注:可按学时,选择上述一定数量的实验。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学时备注1绪论42水质污染监测24123大气污染监测84固体废物监测25土壤污染监测1130n6生物污染监测17噪声污染监测28环境监测质量保证49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2合计4812五、其它1.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等2.考核方式:平时作业20%实验成绩  10%期末考试7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奚旦立等,环境监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主要参考书:(1)陈玲、赵建夫等,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2)曾凡刚编著,大气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3面向专业:环境工程实验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5年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48学分:3实验学时:12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环境质量优劣,研究环境现状的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和分析测试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仪器的操作,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巩固已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3.考核方式: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成绩(2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20%),实验总成绩占课程平时成绩的50%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水与废水物理性质的测定3要求学生了解水体物理性质对水质评价的意义,掌握pH计、浊度仪等的原理和测量方法。掌握色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必修综合50mL具塞比色管2废水中化学溶解氧的测定4通过实验,要求掌握水样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熟悉测定原理和测定过程和溶解氧瓶的使用;必修验证溶解氧瓶、移液管、锥形瓶、滴定管等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5要求学生掌握测定水样中的COD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必修验证500mL全玻璃回流装置、移液管、锥形瓶、滴定管电炉等制定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11面向专业:环境工程实验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5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48学分:2实验学时:48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通过环境工程实验,使学生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环境工程相关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知识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和毕业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任务:要求完成相当数目(11)实验,包括水污染处理方面8个实验,大气污染控制2个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1个实验。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环境工程实验,使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中的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活性炭吸附、混凝等物理化学处理的设备使用的处理方法,掌握污水生化处理的曝气方法、厌氧处理方法及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掌握大气中有关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和固体废弃物破碎设备及运行要求。并熟悉分光光度计、浓度计。Cod速测仪等环境实验测试仪器的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环境工程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决环境工程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3.考核方式:130n考察。成绩标准:实验预习报告10%,实验态度20%,实验操作技能30%,实验报告40%。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过滤实验4(1)熟悉滤池实验设备和方法。(2)比较不同加药量过滤的处理效果,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3)观察滤池反冲洗的情况:滤料的水力筛分现象,滤料层膨胀与冲洗强度。必修验证滤池模型、(2)721分米光度计2混凝实验5(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知道如何选择混凝剂。(3)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必修综合六联搅拌机(附1000mL烧杯)、浊度仪3气浮实验4(1)了解气浮实验系统及设备,学习该系统的运行方法。(2)通过气浮法加深理解气浮净水的原理。必修验证平流式气浮池4曝气池混合液性质测定4通过实验了解污泥的相关性质。确定污泥的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必修验证真空抽滤装置、真空干燥箱5吸附实验5(1)了解吸附实验设备的组成与构造,学习该系统的运行方法。(2)了解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原理。(3)测定吸附柱中吸附剂厚度及过滤速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必修验证活性炭吸附实验装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SBR法处理污水5(1)了解SBR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原理和方法。(2)测定处理效率。必修验证曝气器、COD分析仪7自由沉淀实验5(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淀曲线。必修综合沉淀实验筒、过滤装置、电子天平、烘箱130n8UASB处理废水4(1)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污水。(2)掌握厌氧污水处理的原理和方法。(3)熟悉UASB反应器原理。必修验证UASB反应器、COD分析仪9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4(1)掌握四氯化汞钾吸收的原理(2)掌握分光度法的操作。(3)掌握四氯化汞钾吸收的原理,吸收装置的连接与操作。必修验证空气采样器、分光光度计、多孔玻板吸收管10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4(1)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度法测定方法与原理(2)掌握分光度法的操作。(3)掌握吸收装置的连接与操作。必修验证空气采样器、分光光度计、多孔玻板吸收管11固体废物破碎4(1)掌握破碎原理。(2)破碎固体废物。(3)计算破碎比。必修验证颚式破碎机、千分尺制定者:邹开云审核人: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介绍了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小型污水处理实施;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等。为扩大学生的专业面,增加了有关给水的部分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上述学习,了解污水处理的一般原理、方法和常用污水处理工艺。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了解污水水质。2.掌握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污水出路。二、污水的物理处理(1)1.了解格栅和筛网的作用和设计。2.掌握沉淀的基本理论、沉砂池和沉淀池的设计。3.了解隔油和破乳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浮上法的理论并掌握设计方法。三、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1.了解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2.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3.掌握反应速度和反应级数,米-门公式,莫诺德方程式,生物处理的基本数学模式。四、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1.了解稳定塘的类型和原理。2.了解污水的土地处理方法和原理。五、污水的好氧处理—生物膜法1.了解生物滤池的作用原理,掌握生物滤池的设计。2.了解生物转盘的作用原理,掌握生物转盘的设计。3.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作用原理,掌握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4.了解生物流化床的作用原理,掌握生物流化床的设计。六、污水的好氧处理—活性污泥法1.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2.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演变。3.掌握活性污泥法设计。4.了解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130n5.掌握二次沉淀池的设计方法。七、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了解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和设计。3.了解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八、污水的化学处理1.了解化学混凝法的原理,掌握混凝池的设计。2.了解化学中和法的原理,掌握中和池的设计。3.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化学氧化还原法的原理和方法。九、污水的物理处理(2)1.了解吸附法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离子交换法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萃取法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膜析法的原理和方法。十、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1.了解氮、磷的去除的原理。2.了解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十一、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了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水量水质特点。2.了解组合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原理和方法。十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1.了解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2.了解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3.掌握污泥浓缩的原理和设计方法。4.了解污泥调理的原理和方法。5.了解污泥稳定的原理和方法。6.了解污泥脱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脱水的设备。7.了解污泥脱水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脱水的设备。8.了解污泥干燥与焚化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干燥与焚化的设备。9.了解污泥管道输送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物料衡算。十三、污水处理厂设计1.了解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厂址选择方法。2.掌握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3.掌握污水厂的平面布置方法。4.污水厂的高程布置和计算。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22污水的物理处理(1)53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2130n4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25污水的好氧处理—生物膜法66污水的好氧处理—活性污泥87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58污水的化学处理49污水的物理处理(2)410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211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12污泥的处理和处置413污水处理厂设计2合计48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期末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完成一定习题,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通过习题的完成,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课时布置2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高廷耀顾国维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主要参考书:姚雨霖等编,《城市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7。张健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美国梅特卡夫和埃迪公司,《废水工程处理、处置及回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6。贺延龄编著,《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和学位课,是研究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工程应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的概况,为毕业设计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境治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和固体废物的性质。掌握固体废物管理要点。(二)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了解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掌握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计算和应用,理解固体废物的压实技术。(三)固体废物的破碎理解破碎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破碎机设备,理解低温破碎与湿式破碎原理和设备。(四)固体废物的分选掌握筛分原理和工艺,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浮选原理和设备,了解其他分选方法。(五)固体废物固化理解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原理和技术。了解其他固化方法。(六)固体及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了解危险废物的分类,掌握卫生填埋、安全填埋的处理技术,了解固废最终处置新技术。(七)可燃固体废物的焚烧掌握可燃固体废物的热值、固体物质的燃烧理论计算,燃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与防治。了解固体废物的焚烧设备(八)固体废物的热解掌握固体废物的热解原理和工艺。(九)可生化降解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掌握好氧生物降解制堆肥、厌氧发酵制沼气原理和工艺。(十)煤系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掌握煤粉灰、煤矸石主要用途处理技术。了解其一般用途。(十一)冶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掌握高炉渣应用,了解钢渣、硫铁矿烧渣的应用研究方向。(十二)石油、化工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掌握铬及其它有毒废渣的处理原理及工艺,理解赤泥、废石膏、废催化剂的回收原理和工艺。130n(十三)废旧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利用了解废旧塑料的处理与利用、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和废旧纤维的综合利用。(十四)废电子材料的综合利用了解废电子材料的处理与利用、尤其是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2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23固体废物的破碎44固体废物的分选65固体废物固化26固体及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47可燃固体废物的焚烧108固体废物的热解29可生化降解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610煤系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211冶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212石油、化工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213废旧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利用214废电子材料的综合利用2合计48四、其它1.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教学方法建议:双语和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15%平时考勤15%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自编教材:唱鹤鸣编:Treatmentanddisposalofsolidwaste主要参考书:(1)芈振华等合编: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GeorgeTchobanoglous,HilaryTheisen,SamuelVigil《IntegratedSolidWasteManagement》,McGraw-HillPress(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英文),2000年(3)张晓平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制订者:唱鹤鸣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学分:3总学时:48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本课程主要讨论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他教学环节,为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概论1.了解大气与大气污染;2.掌握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3.了解大气污染的影响;4.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5.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二、燃烧与大气污染1.了解燃料的性质;2.掌握燃料燃烧过程;3.掌握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4.了解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5.了解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三、大气污染气象学1.了解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2.掌握大气的热力过程。四、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1.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2.掌握高斯扩散模式;3.掌握污染物浓度的估算;2.掌握烟囱高度的设计;3.了解厂址选择。五、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掌握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2.了解粉尘的物理性质;3.掌握净化装置的性能;4.掌握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六、除尘装置1.掌握机械除尘器;130n2.掌握电除尘器;3.掌握湿式除尘器;4.掌握过滤式除尘器;5.了解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七、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了解气体扩散;2.掌握气体吸收;3.掌握气体吸附;4.了解气体催化净化。八、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了解硫循环及硫排放;2.了解燃烧前燃料脱硫;3.掌握流化床燃烧脱硫;4.了解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回收与净化;5.掌握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九、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1.了解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2.掌握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3.掌握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3.了解烟气脱硝技术。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32燃烧与大气污染33大气污染气象学34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35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36除尘装置127习题课38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49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810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6合计48四、其它1.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2.考核方式:平时作业20%考勤10%期末考试7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30n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主要参考书:(1)NoeldeNevers,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考试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噪声及其危害,使学生了解环境声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噪声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传播规律,学会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对噪声进行评价,综合应用噪声控制技术对噪声污染进行治理,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噪声及其危害,环境声学研究的内容。二、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1.了解声波的产生及其描述方法,2.掌握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级的概念,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三、噪声的评价与标准掌握噪声的评价量,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四、噪声测试和监测1.了解测量仪器,声强及声功率测量,2.掌握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工业企业噪声测量。五、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2.熟悉噪声源分析,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六、吸声和室内声场1.掌握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2.熟悉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七、隔声技术1.熟悉隔声的评价,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2.了解双层隔声结构,隔声间,声屏障。八、消声器了解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空板消声器,扩散消声器。应用实例。九、环境噪声控制应用实例了解柴油发电机房噪声控制工程设计、高架道路声屏障设计、民用建筑隔声窗的设计。三、课程学时分配序 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30n一绪论2二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4三噪声的评价与标准4四噪声测试和监测2五噪声控制技术概述2六吸声和室内声场2七隔声技术4八消声器4九环境噪声控制应用实例2十区域环境噪声环境调查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环境监测》。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次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3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洪宗辉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1.方丹群等编,噪声控制,北京出版社(1986)。2.盛美萍等编,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和评价方法,基本可以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概念,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了解环境的概念。2.掌握什么是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3.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1.了解环境影响识别方法。2.掌握环境影响预测方法。3.掌握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2.掌握运用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库)水质数学模型,水质模型的标定。3.了解开发活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4.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方法。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类型与大气扩散模型。2.掌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3.掌握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识别。4.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六、土壤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2.了解土壤环境影响识别。3.掌握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30n4.掌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七、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了解噪声与噪声评价量,了解噪声的衰减。2.掌握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和要求,噪声环境影响预测。3.掌握噪声影响评价方法和防治对策。八、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2.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3.学习区域环境容量分析,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的控制。4.了解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中国及世界其它国家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十、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理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掌握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十一、文化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文化环境影响评价和视觉影响评价的一般概念和方法。十二、室内环境影响评价1.了解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2.对各种室内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3.了解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环境指标。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3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3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34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7环境噪声影响评价28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0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111文化环境影响评价112室内环境影响评价3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50%,课堂测验50%。130n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完成一定习题,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通过习题的完成,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课时安排1.5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主要参考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刘大齐主编,《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程胜高,张聪辰主编,《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系统学、规划学、社会学及预测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本课程是环境专业一门专业技术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为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环境管理绪论1.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3.了解环境管理思想的演变,4.重点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形成、内涵和特点。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了解三种生产理论,2.重点掌握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界面控制理论,界面控制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4.了解冲突协同理论,5.重点掌握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三、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1.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2.重点掌握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及手段。3.了解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四、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1.了解城市环境管理,2.重点掌握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了解农村环境管理,4.阐明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和管理方法。5.了解流域环境管理的特点、内容和基本原则。6.了解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7.重点掌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130n五、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1.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2.重点掌握土地资源的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4.重点掌握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六、外国环境管理简介1.了解美国环境管理的体制与机构,2.重点掌握美国环境管理的制度和基本策略及其特点。介绍欧盟环境管理的体制与机构,3.重点掌握欧盟环境管理的制度和基本策略及其特点。4.了解全球环境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了解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环境管理绪论4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6三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5四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5五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6六外国环境管理简介6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学导论》。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次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叶文虎编,《环境管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朱庚申,《环境管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经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经济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工程经济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工程经济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工程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中选出经济的可行的最优的方案,为全方位提高方案的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指明方向。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工程经济的性质,工程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程序;2.掌握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3.了解技术经济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二、投资与生产成本1.了解技术方案的总投资构成;2.掌握固定资产投资估算;3.掌握折旧计算;4.掌握成本费用估算。三、资金的时间价值1.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2.重点掌握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四、投资方案决策及应用1.掌握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2.重点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方法;3.掌握投资方案决策。五、不确定性分析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2.掌握敏感性分析方法;3.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4.掌握概率分析方法。六、价值工程1.了解价值工程概念;2.掌握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原则;3.掌握功能分析与功能评价方法。七、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30n1.了解可行性研究的概念;2.了解可行性研究的内容;3.了解建厂条件分析与项目选址。八、技术创新1.了解技术创新分类,熟悉技术创新过程;2.了解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了解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32投资与生产成本43资金的时间价值44投资方案决策及应用65不确定性分析66价值工程37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38技术创新3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等2.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考勤10%考查6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周律编著,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主要参考书:(1)杜葵等,工程经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2)张麟等,技术经济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06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有毒有害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工程应用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环境化学的必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化学在处理化学污染物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的概况,为污染物治理和有关的环境治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环境与环境化学阐明环境化学的概念,着重阐明环境与化学有害物质的关系问题,介绍环境污染化学和环境化学。(二)大气污染化学介绍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介绍大气中羟基自由基和氢过氧化自由基,着重阐明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阐明光化学烟雾,酸雨,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着重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原理。(三)水环境化学天然水化学:阐明天然水体特征,介绍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着重阐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变化。污水化学处理原理:介绍无机污染物处理原理,如吸附、聚集、配合作用,重点讲解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处理无机污染物的原理。介绍有机污染物处理原理,如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水质模型:介绍氧平衡模型,重点讲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型。(四)土壤环境化学理解土壤的形成及其环境意义,阐明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的化学性质,着重阐明土壤中的农药污染物,阐明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五)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迁移和毒性了解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掌握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富集、放大和积累,了解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理解污染物质的毒性。(六)有害废物理解重金属元素汞和砷的迁移和转化。重点掌握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和苯并芘的结构和毒理学。理解放射性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三、课程学时分配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环境与环境化学22大气污染化学83天然水化学44污水化学处理原理65水质模型26土壤环境化学37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迁移和毒性38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29放射性固体废物及测验2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和分析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考查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率20%期末测试6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主要参考书:(1)唐孝炎等《大气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2)陈静生主编《水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制订者:唱鹤鸣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给水管道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给水管道工程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环境工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学位课。环境给水管道工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专业知识面涉及较广的实用性工程技术,它与水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密切相关。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供水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输水管渠、配水管网的基本计算方法,对供水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施工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进一步发展供水和输水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市政或建筑单位的供水系统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给水系统1.掌握给水系统分类。2.掌握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及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3.理解工业给水系统。二、设计用水量1.掌握用水量定额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用水量的计算。2.掌握用水量变化曲线。三、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1.掌握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2.掌握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四、管网和输水管渠布置1.掌握树状网和环状网的概念。2.了解管网布置形式、管网定线和输水管渠的定线。五、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1.了解管网水力计算的应用领域,管网图形简化的目的和方法。2.掌握集中流量的处理方法,转输流量、折算流量和管道计算长度的概念及水头损失计算常用公式。3.掌握沿线流量、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计算。4.掌握管网计算基础方程和管网计算的分类方法。六、管网水力计算1.掌握树状网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掌握环状网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掌握管网的校核条件,输水管渠的根数和分段数确定。七、管网技术经济计算1.理解管网年费用折算值的计算方法。2.了解管网技术经济计算方法。130n3.了解虚流量概念,掌握界限流量概念和界限流量表的使用。八、分区给水系统1.理解分区给水系统应用的目的2.掌握分区给水的能量分析九、水管、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1.理解水管材料和配件,管网附件,管网附属构筑物及调节构筑物十、管网的技术管理1.了解管网技术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给水系统22设计用水量23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24管网和输水管渠布置25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66管网水力计算77管网技术经济计算68分区给水系统29水管、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210管网的技术管理1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工程力学,环境水力学2.教学方法建议:本门课程涉及比较多的计算公式、计算图表,实物示例等,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紧密,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多结合工程实际设计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有直观的认识。3.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平时作业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照教学具体情况,布置一定量的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主要参考书:(1)王继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2)严煦世、赵洪宾编著,《给水管网理论和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3)《管道工程安装维修手册》,柳金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7月6.其它学完本课程后,如有条件可安排一次课堂测试。130n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水处理新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处理新技术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介绍水处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使学生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当今比较新的水处理的发展情况,掌握新的方法、新的处理技术和新的污水处理工艺。为学生在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工作实践打下更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1.了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功能。2.了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二、氧化沟活性污泥法1.了解氧化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掌握氧化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征。3.了解氧化沟运行条件与特性。4.了解氧化沟的主要设备。三、A-B活性污泥法1.了解A-B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了解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B法。3.掌握A-B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四、序批式(SBR)活性污泥法1.了解SBR法原理。2.了解SBR法脱氮除磷功能与运行程序。3.掌握SBR法工艺设计。4.了解SBR法构筑物与设备。5.了解SBR法运行与控制。五、生物接触氧化法1.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由来和发展。2.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与高效原因。3.了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装置与构筑物。4.掌握填料特性与选用,曝气系统的选择,设计计算。六、曝气生物滤池(BAF)1.了解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历史。2.了解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七、水解-好氧处理工艺1.了解水解-好氧处理工艺基本原理与特点。2.掌握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130n八、UASB反应器1.了解UA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2.掌握UASB反应器的设计。3.了解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42氧化沟活性污泥法43A-B活性污泥法44序批式(SBR)活性污泥法45生物接触氧化法46曝气生物滤池(BAF)47水解-好氧处理工艺48UASB反应器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50%书面测试5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完成一定习题,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通过习题的布置,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及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课时布置1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南通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自编《水处理新技术》,2007.7。主要参考书张忠祥钱易主编,《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204.2。张健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美国梅特卡夫和埃迪公司,《废水工程处理、处置及回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6。贺延龄编著,《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起因、典型消毒副产物的结构形式及其致突变的机理。在清楚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掌握消毒副产物去除效能、机理和结果,同时掌握目前较有效的技术措施,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给水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消毒副产物的起因、典型消毒副产物的结构形式及其致突变的机理。二、常规水处理技术的革新:了解革新的方向与动态三、深度氧化、活性炭-膜技术、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膜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结合实际掌握消毒副产物去除效能、机理和结果,同时掌握不同技术措施的处理效果。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绪论2二消毒副产物2三常规水处理技术的革新3四深度氧化技术5五活性炭-膜技术7六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5七膜技术5八消毒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给排水处理》。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130n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次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琳王宝贞 编著,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保设备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保设备设计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任选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环保设备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的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保设备设计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环保设备设计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定义和分类、机械类与容器类环保设备和标准化知识简介,掌握环保设备的选用与设计原则。(二)环境保护设备材料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了解碳钢与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掌握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和环保设备材料选择。(三)容器设计与制造掌握内压薄壁容器、内压容器封头、容器法兰连接、容器的支座和容器附件与开孔补强设计。理解金属容器焊接、容器结构设计中的防腐蚀问题和常压容器。了解容器新材料与新技术。(四)管道与阀门理解管道的分类、金属管、塑料管分类、硬聚氯乙烯管。了解聚烯烃管道、塑料复合管。掌握管道的安装和阀门技术。(五)机械传动与减速器掌握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轮系与减速器工作原理。了解传动装置实例—搅拌装置。(六)环保设备设计实例了解中、低压容器设计实例、矩型容器设计实例和常压立式圆筒形储罐设计实例。了解搅拌机设计计算实例。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12环境保护设备材料43容器设计与制造114管道与阀门65机械传动与减速器7130n6环保设备设计实例及测验3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工程力学2.教学方法建议: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考查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率20%期末测验60%4.作业要求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金兆丰主编:环保设备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赵军等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制订者:唱鹤鸣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土建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土建工程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一门非学位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好地理解和处理给水排水工程工艺设计与土建设计之间地关系。了解土建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中各种工程材料地基本性能,了解房屋和构筑物的基本,了解土建工程一般采用的结构体系和了教各类地基土的分类、特性等。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给水排水管道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土木建筑工程的概况,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给水排水工程及其与土木建筑工程的关系。二、工程材料1.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与基本性质2.理解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的性质作用等。3.了解烧结砖、建筑钢材和防水材料的性质作用等。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构造1.理解地基与基础、墙体的类型和构造2.理解楼房层与地面层、楼梯、门窗、屋顶及变形缝等类型与构造四、结构与构件设计1.掌握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2.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力的计算3.了解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及受拉构件的计算四、地基基础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地基土中的应力与应变2.了解浅基础设计和深基础设计。3.了解软弱土地基及特殊土地基。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12工程材料83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构造84结构与构件设计85地基基础7130n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工程力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授课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沈德植等主编,《土建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主要参考书:(1)黄政宇主编,《土木工程材料》,高等教育出版社(2)沈蒲生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3)刘健行等主编《给水排水工程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概预算》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概预算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工程概预算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经济课程。其目的是阐述国家关于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有关方针政策、规定和规则,以及编制概预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歨骤,为提高概预算的编制质量,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搞好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地应用环境工程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技能,以满足从事环境工程管理的要求。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环境工程概预算概论1.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与内容2.掌握环境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概念3.了解工程概预算的相关知识二、概预算定额1.了解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2.重点掌握施工定额3.掌握预算定额三、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构成与费用标准1.掌握建筑安装工程项目费用分析2.了解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适用范围3.掌握建筑安装工程价格计算四、土建工程概预算1.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则2.重点掌握土建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方法五、环境工程设计概预算1.掌握一般土建工程概算2.了解水、暖、风工程概算3.了解电气照明工程概算六、给排水工程预算1.掌握给排水工程预算定额2.重点掌握工程量计算及计算规则3.了解给排水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七、环境工程概预算综合管理1.了解招标与投标2.掌握概预算目标控制3.了解施工图预算的审查130n4.掌握工程竣工结算八、计算机在环境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1.了解工程概预算软件所能完成的主要工作2.熟悉计算机编制概预算的原理3.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环境工程概预算概论22概预算定额4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构成与费用标准64土建工程概预算45环境工程设计概预算46给排水工程预算47环境工程概预算综合管理48计算机在环境工程概预算中的应用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等2.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考勤10%期末测验6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管锡君、张秀德主编,安装工程预算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1)陈宪仁编,水电安装工程预算与定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沈杰、钱昆润编著,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数学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数学方法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数学方法有助于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它是用系统的观点去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而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正是建立在对所研究系统模型化基础之上的。本课程正是介绍环境系统模型化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考查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数学上的演绎推理和分析求解.使学生能够发掘出环境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寻求到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的有效途径。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7章,基本涵盖了环境系统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领域。一、环境系统与数学模型:1.掌握系统的概念、系统模型等基本概念,2.了解数学建模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3.了解环境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二、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最基本运动规律的数学描述:1.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特征,2.掌握污染物的衰减与转化规律,3.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推导,并了解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解析解及其应用。三、地表水水质模型:1.掌握河流水质模型,2.了解河口水质模型、湖泊与水库水质模型,3.了解地表水水质模型通用软件;四、地下水水质模型:1.掌握地下水质模拟的基本原理,2.了解地下水运动及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程,3.了解地下水质模拟和预测的方法;五、多介质环境生态数学模型:1.掌握多介质环境生态数学模型的定义及建立意义,2.了解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分析及多介质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六、环境生态学数学模型:1.了解单个种群的确定性模型,2.了解单个种群的随机模型,3.了解种群间相互作用的模型,4.了解可再生资源管理的数学模型.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环境系统与数学模型4二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最基本运动规律6三地表水水质模型6四地下水水质模型6五多介质环境生态数学模型6六 环境生态学数学模型4合计32三、课程学时分配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生态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2学时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郑彤陈春云编,《环境系统数学模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主要参考书:贺建勋,《系统建模与数学模型》,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地学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机理,熟悉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健康危险评定、生态风险度评价的一般程序,同时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毒物安全防护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指导。本课程的任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的一般规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基本参数、基本机制;化学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微量元素、重金属、农药及一些主要的有机物的毒作用;环境物理因素的毒理学作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环境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大气污染毒理学、土壤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等。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2.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内容;3.掌握环境毒理学体外试验、体内实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4.了解环境毒理学的已有成就。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1.了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概况;2.理解环境污染物的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生物性迁移规律;3.理解环境污染物的物理转化作用、化学转化作用、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作用。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了解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理解生物转运过程的机理;2.了解生物转化的类型,理解生物转化的复杂性;3.了解污染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一室模型、二室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四、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了解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毒作用类型,理解毒作用的分子机理;2.了解影响毒作用的毒物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五、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1.掌握急性毒性实验方法;2.掌握蓄积毒性实验方法;3.掌握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方法;4.掌握致突变试验方法;5.掌握致畸试验方法;6.掌握致癌试验方法。130n六、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1.了解试验前的准备工作;2.掌握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农药毒性的评价程序。七、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1.了解多环芳烃的来源,理解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和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降解作用;2.了解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污染来源,理解芳香胺的致癌作用;3.了解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理解N-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4.了解烷化剂的致癌机理;5.了解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八、大气污染物的毒理学1.了解飘尘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体内代谢过程、毒作用及其机理;2.了解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环境转归与污染水平、体内代谢过程、毒作用及其机理、环境标准等;3.了解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和环境转归、体内代谢过程、毒作用及其机理、环境标准等;4.了解氮氧化物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和环境转当、毒作用及其机理、环境标准等。九、农药的环境毒理学1.了解有机氯农药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作用机理;2.了解有机磷农药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作用机理;3.了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作用机理;4.了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过程、毒性作用、毒草作用机理。十、金属的环境毒理学1.了解汞的环境转归、汞在体内的代谢、汞的毒作用及其机理、汞的环境标准;2.了解环境的镉污染现状、镉在体内的代谢、镉的毒作用及其机理、镉的环境标准;3.了解环境的铅污染现状、铅在体内的代谢、铅的毒作用及其机理、铅的环境标准;4.了解铬在环境中的变迁、铬在体内的代谢、铬的毒作用及其机理、铬的环境标准。十一、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1.了解环境噪声源及污染特点、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噪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2.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放射性污染防治;3.了解射频电磁辐射污染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射频电磁辐射的环境医学标准及预防措施。三、课程学时分配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第一章   绪论2二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4三第三章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3四第四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五第五章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3六第六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3七第七章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3八第八章   大气污染物的毒理学3九第九章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3十第十章   金属的环境毒理学3十一第十一章 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2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2学时布置1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1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环境毒理学》,孔志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主要参考书:1.《环境毒理学》,惠秀娟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2.《环境毒理学》,孟紫强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学分:2总学时:32课内上机学时:8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的选修技术基础课。它是水、大气、固废、噪声污染控制等不同专业方向中共同的基础。为环境专业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如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厂总体布置、车间布置、管道布置、环保设备的选择以及清洁生产等,掌握以上环节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范围和内容;2.掌握环境工程的主要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3.了解环境工程设计的特点;4.了解环境保护法律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二、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1.了解厂址选择的主要内容。2.掌握厂址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3.掌握厂址选择中的环保要求和其它要求以及厂址选择的步骤。4.掌握设计厂区总平面布置图的方法。三、工艺流程设计1.掌握工艺路线选择的基本原则与步骤。2.掌握工艺流程的设计。四、车间布置设计1.掌握厂房建筑物的组成及建筑图所代表的内涵。2.理解环保车间布置图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以及环保设备布置设计原则。3.掌握环保设备布置图的画法。五、管道布置与设计1.掌握管道、阀门、管件的选择与设计。2.理解管道布置原则与要求。3.掌握管道布置图的绘制。六、环保设备的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1.理解选择环保设备的原则。2.理解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选择和有关的计算。3.了解环境工程项目概预算的概念及划分。130n4.掌握环保设备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七、清洁生产在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了解工业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清洁生产概念与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理解清洁生产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八、上机操作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2总平面布置43工艺流程设计44车间布置设计45管道布置与设计46环保设备的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47清洁生产在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应用28上机操作88合计328四、其它1.先修课程:制图基础,CAD绘图基础2.考核方式:考勤10%   作业40%   考查50% 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金毓峑等编,《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化工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1)陈声宗,《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2)杨松林,《环境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化学学分:2总学时:32实验学时:8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生物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非学位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初步掌握环境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创造性工作打下基础环境生物化学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结果。生物技术对于提高国力以迎接人口增长所面临的食品、资源和环境等挑战是至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学科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了解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特别是生命现象中的基本化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生物化学的概念2.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二、细胞和生物膜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2.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功能。三、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1.掌握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合成与分离。2.了解一些重要的氨基酸、多肽。四、酶化学1.了解酶的概念、命名及分类,酶的应用、酶工程。2.掌握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3.理解酶的结构和催化作用机制。五、核酸1.掌握核酸的结构、性质、碱基顺序测定、生物功能、合成。2.了解核酸对生命遗传的意义,核酸的分类和组成以及核酸化学中的新技术。六、生物氧化和生物能1.理解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2.理解生物能的存在形式,线粒体呼吸链和ATP合成3.了解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与自由基的产生。七、代谢1.掌握糖代谢、光合作用、脂类代谢,2.理解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3.了解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的代谢。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血清胆固醇的测定(磷硫铁法)掌握胆固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注意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了解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临床意义。130n二、蛋白质的浓度测定─紫外线(UV)吸收法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2细胞和生物膜13蛋白质54酶化学55核酸56生物氧化和生物能27代谢48血清胆固醇的测定449蛋白质浓度的测定44合计328五、其它1.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给学生传授生物化学知识及前沿动态,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知道环境工程和生物科学之间的学科渗透。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20%实验20%期末考试6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理论教学每学时1.5题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古练权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沈同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6.其它学完本课程后,如有条件可安排一次课堂测试。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化学课程性质:选修课程类别:专业实验项目个数:2面向专业:环境工程实验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化学化工学院自编,2005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32学分:2实验学时:8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环境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环境生物化学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结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强化处理手段、加速三废治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提高科研设计水平的目的。2.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加深对环境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仪器的操作,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正确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考核方式:130n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成绩(2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20%),实验总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血清胆固醇的测定(磷硫铁法)4掌握胆固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注意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了解测定胆固醇含量的临床意义。必修验证容量瓶,吸量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2蛋白质的浓度测定─紫外线(UV)吸收法4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掌握紫外线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必修验证紫外分光光度计,试管,吸量管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排水管道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排水管道工程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环境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学位课。排水工程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专业知识面涉及较广的实用性工程技术,它与水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密切相关。本课程的任务是:了解掌握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掌握沟道水力学,掌握污水沟道系统、雨水沟道系统的计算和设计,了解合流制沟道系统的计算及设计,了解并掌握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能够绘制出沟道的平面布置图和纵剖面图;并且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排水绪论1.了解水循环及天然水的质量2.了解水体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及水污染控制二、排水沟道系统1.掌握城镇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2.掌握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构筑物三、沟道水力学1.掌握沟道水力学计算的公式,掌握水力学算图的应用。2.掌握水力学设计数据及水力学设计的实际应用。3.掌握倒虹管水力学的计算4.理解一些常用的排水泵站及了解计算实例。四、污水沟道系统的设计1.掌握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及理解污水沟道系统的平面布置2.掌握污水沟道的水力学设计。3.了解污水泵站的设计五、城镇雨水沟道的设计1.掌握雨水径流量的估算、了解雨水径流量的调节2.掌握雨水沟道的设计3.理解合流沟道系统的设计4.了解雨水泵站及城镇防洪。六、排水沟道施工1.理解排水沟道的埋设方法、施工方法七、排水沟道系统的管理和氧化1.了解排水沟道系统的管理、维护和修理。八、排水管管节的安全核算1.理解管道的荷载计算,安全核算130n九、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1.了解城镇排水工程规划的相关知识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排水绪论22排水沟道系统53沟道水力学64污水沟道系统的设计75城镇雨水沟道的设计66排水沟道施工27排水沟道系统的管理和养护18排水管管节的安全核算29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1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工程力学2.教学方法建议:本门课程涉及比较多的计算公式、计算图表,实物示例等,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紧密,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多结合工程实际设计进行讲解,使学生能有直观的认识。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照具体的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高延耀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1)孙慧修等主编,《排水工程(上册)》,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2)汪翙主编,《给水排水管网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3)《给排水设计手册》(1,5,10,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给水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给水工程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的一般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常规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计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给水处理及各处理工艺,了解给水处理厂或净水站的运行维护;了解给水处理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他教学环节,为学生进行给水工程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并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给水处理概论1.了解水源类型及水质。2.了解用户对水质的要求,掌握GB5749-85《饮用水卫生水质标准》,了解工业用水对水质的要求。3.了解给水处理的任务与方法,给水处理系统概述。二、混凝1.掌握水中胶体稳定性、硫酸铝在水中的化学反应和混凝机理。2.掌握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3.掌握混凝动力学理论及混凝控制指标。4.掌握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5.掌握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6.掌握混合反应工艺类型、特点与设计计算。三、沉淀和澄清1.掌握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2.掌握理想沉淀池理论、凝聚性颗粒沉淀过程、沉淀效果影响因素和平流沉淀池的构造及设计计算。3.掌握浅池理论,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特点、设计与计算。4.掌握澄清池的特点、原理与类型、澄清池工艺设计计算。四、过滤1.了解过滤与冲洗过程。2.掌握过滤机理和过滤水力学。3.了解滤料和承托层。4.了解滤池冲洗方法,掌握水流冲洗和气水反冲洗及配水类型、特点、原理与构造。5.掌握普通快滤池构造及设计要求。6.掌握无阀滤池的原理与构造。7.了解虹吸滤池的特点、构造与原理。130n8.了解移动罩滤池。9.了解V型滤池的特点与原理。五、消毒1.掌握氯消毒原理与特点,消毒副产物,了解加氯设备。2.了解其它消毒方法与原理。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给水处理概论42混凝83沉淀和澄清84过滤85消毒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化工原理》、《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给水管网》。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完成一定习题,习题要求思路明确,公式运用正确,数据准确,本课程至少完成15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严煦世,范瑾初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1.王江荣 苏新 陈前明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电气与自控第二版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张志刚给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工程测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测量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选修课,介绍了测绘工作的任务及测量学的发展概况,从专业角度介绍地球形状大小和测量坐标系的概念。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研究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法及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测量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能了解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的基本过程。能够了解如何应用地形图进行有关专业的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测量学的发展概况,测量学的学科分类,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2.掌握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及测定点位的基本方法。二、水准仪及水准测量:1.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水准路线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2.了解水准点高程计算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原理与使用方法。三、经纬仪及角度测量:1.掌握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观测方法;角度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消减方法;2.了解电子经纬仪的使用,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四、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1.掌握钢尺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直线定向;距离、方向与地面点直角坐标的关系;2.了解罗盘仪的构造与使用;红外光测距仪构造与使用。五、测量误差基本知识:1.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分类;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标准,2.了解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的计算方法;进而了解不等精度观测时中误差的计算。六、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1.了解国家平面控制网与图根控制网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区域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加密平面控制点的基本方法;2.掌握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方法;介绍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水准网高程的计算。七、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1.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2.了解地形图阅读、应用的基本内容;面积量算的方法。130n八、介绍全站仪、GPS测图。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绪论、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3二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3三水准仪及水准测量3四经纬仪及角度测量5五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5六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5七地形图基本知识5八GPS知识介绍3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次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魏静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主要参考书:《测量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四版《土木工程测量》.胡伍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制订者:石健审核者:江国庆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水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水力学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南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必要的分析计算方法,包括流体力学的相关计算,流体的三大方程的联合运用,流体阻力、水头损失、管道的相关水力计算。了解环境水力学在相关方面(明渠、堰流、渗流等)的应用,为后续给排水管道工程,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为解决工程设计中的水力学的相关问题、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水力学的任务、发展及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2.理解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二、流体静力学1.掌握静止流体的应力特征,流体静止的微分方程,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流体的相对静止,并进行相关计算,理解测压计的工作原理。2.掌握静止液体作用在平面曲面上的总压力的计算。3.了解潜体和浮体的平衡及稳定。三、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1.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2.掌握研究流体运动的若干基本概念,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运动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并会熟练运用三大方程联立求解。3.了解流体微团运动的分析和理想流体的无旋流。四、流体阻力与水头损失1.理解水头损失的两种形式。2.掌握粘性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3.理解圆管层流,湍流运动的特点,圆管湍流速度分布,沿程损失因数的变化规律和局部水头损失,并会相关水力计算。4.了解边界层简介。五、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1.理解孔口恒定出流,管嘴恒定出流,孔口的变水头出流。2.掌握短管的水力计算,理解长管的水力计算。3.了解管网水力计算基础,离心式水泵及水力计算。了解水击。六、明渠恒定流动1.掌握明渠的分类,明渠均匀流,无压圆管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动的若干基本概念。130n2.掌握水跃和水跌的相关概念,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3.了解棱柱形渠道中恒定非均匀流渐变流的水面曲线分析及计算。七、堰流1.掌握堰流的定义及其分类,堰流基本公式。2.理解薄壁堰溢流、宽顶堰溢流,理解小桥孔径水力计算。八、渗流1.理解渗流的基本定律2.了解地下水的均匀流和非均匀流、集水廊道和井。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2流体静力学53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64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45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56明渠恒定流动47堰流28渗流210课堂测试(习题课)2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化工原理2.教学方法建议:本门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使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讲授基本的概念及原理,并注意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进行讲解。3.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50%4.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照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禹华谦主编,《工程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要参考书:(1)赵振兴何建京主编《水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2)李家星等主编《水力学》(上、下),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NO.1、3、9、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其它学完本课程后,如有条件可安排一次课程作业。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专业英语(环境)》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英语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科技工作者来说,英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专业英语更为重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了解国外科技动态中,无论是查阅英文资料,还是聆听外国专家技术讲座,都会感到专业英语的亲切。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相当数量的专业词汇,快速阅读本专业的英语原文文章,比较熟练的写出英文摘要。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按本课程的特点,对所讲内容要求准确理解,对课后的阅读材料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要求掌握专业词汇500个,阅读专业英语速度每分钟70个词汇,理解正确。能够写出英文摘要。具体要求如下:Part1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ext1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ext2HistoricalOverviewofHazardousSubstanceDisposalintheUSAText3EnvironmentalAnalysis以上内容一般掌握。Part1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Part2AirPollutionandControlText4TypeandSourceofAirPollutantsText5Conventional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Text6New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以上内容重点掌握。Part2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Part3WaterPollutionandWastewaterTreatmentText7WaterPollutionandPollutantsText8WaterPurificationText9WaterTreatmentProcess以上内容重点掌握。Part3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Part4SolidWastesandDisposalText10SourcesandTypesofSolidWastesText11Everybody’sProblems—HazardousWasteText12MethodsofWasteDisposal以上内容重点掌握。Part4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Part5OtherPollutionandControlTechnologiesText13SoundandNoiseAbstractIntroduction(1)Text14NoiseControlAbstractExercise(2)130n以上内容重点掌握。Part5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Part6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Text15SummaryofEIAText16ImpactofWastewaterEffluentsonWaterQualityofRiver以上内容一般掌握。Part6的其它部分课后阅读。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Text1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2Text2HistoricalOverviewofHazardousSubstanceDisposalintheUSA23Text3EnvironmentalAnalysis24Text4TypeandSourceofAirPollutants25Text5Conventional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26Text6New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27Text7WaterPollutionandPollutants28Text8WaterPurification29Text9WaterTreatmentProcess210Text10SourcesandTypesofSolidWastes211Text11Everybody’sProblems—HazardousWaste212Text12MethodsofWasteDisposal213Text13SoundandNoiseAbstractIntroduction(1)214Text14NoiseControlAbstractExercise(2)215Text15SummaryofEIA216Text16ImpactofWastewaterEffluentsonWaterQualityofRiver2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公共英语2.教学方法建议:一般教学3.考核方式:考查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率20%期末测验60%4.作业要求130n 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每次课后练习一个主题,主要练习学生的翻译能力,摘要写作能力,巩固、熟悉所学的词汇。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钟理主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主要参考书:MackenzieL.Davis,DavidA.Cornwell.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McGraw-HillCompanies,Inc.1998制订者:唱鹤鸣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考查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界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生态学基础:1.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种群、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3.了解生态平衡及其调节。二、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学:1.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2.了解城市生态环境学的性质和任务、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了解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清楚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学的基本范畴。三、相关原理:1.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包括①城市气候与空气污染;②城市水文与水污染;③城市土壤和土壤污染;④城市的建筑和交通;⑤城市噪声;⑥城市垃圾。2.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①城市植物②城市动物③城市微生物。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的特征:城市人口的规模、城市的人口构成及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掌握城市系统人群及生态流的特征。四、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1.掌握城市生态评价概念、内容和指标;2.掌握生态规划的概念,了解生态规划的原则。三、课程学时分配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生态学基础6二城市生态系统与生态学8三相关原理10四城市生态评价8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学导论》。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2学时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主编,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保护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法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考查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环境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环境保护概论:1.了解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一般知识。2.明确生态学基本概念,掌握生态学基本规律。二、环境保护法概述:1.了解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保护法学概念。 2.明确环境保护法的概念、特点,目的、任务和作用,适用范围,环境权的基本内容。3.掌握环境法律关系、环境保护法体系。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2.明确四项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3.掌握各项原则的含义、内容及其贯彻。四、环境法律制度:1.了解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形成、2.明确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概念、特点、和意义;3.掌握各项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五、环境法律责任:1.了解环境法律责任的特点、三种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 2.掌握三种环境法律责任的构成、形式、特点。六、环境保护法的实施:1.了解环境保护法实施的概念、要求和分类;2.了解环境监督的基本内容;3.明确环境行政诉讼的概念、原则及环境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内容;4.掌握环境行政执法的特点、主体、方法及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类和特征,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学会分析环境行政和环境民事典型案例。七、污染防治法:1.掌握大气、陆地水、环境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内容,学会解决有关环境法律问题;2.明确海洋环境保护法基本规定;3.了解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化学物品污染防治法的基本规定。130n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环境保护概论2二环境保护法概述4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6四环境法律制度6五环境法律责任6六环境保护法的实施2七污染防治法6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学导论》。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2学时布置2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2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张梓太主编,《环境保护法》中央电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主要参考书:张庆椿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选编(附典型环境案例)》,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录像教材和录音教材(江苏电大录制,中央电大发行)。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环境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学导论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基础课,是本学科的导论性课程。通过阐述各主要环境要素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出现的污染问题,污染物和能量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规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危害与综合防治措施;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及战略意义,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本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地球观,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人类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1.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环境问题及其分类3.掌握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分类二、生态学基础1.了解生态系统2.掌握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循环及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三、全球环境问题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2.了解臭氧层破坏;3.掌握酸雨及其危害4.了解生物多样性减少5.了解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四、环境与人类健康1.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2.掌握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掌握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危害;五、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了解了解大气的组成及重要性;2.掌握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以及大气污染的危害3.了解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六、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了解水体的概念;2.掌握水体污染、水体自净作用、水污染的危害;130n3.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4.了解污水处理技术七、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1.了解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2.掌握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3.掌握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八、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了解物理性污染类型;2.掌握噪声污染及其控制;3.了解放射性污染与防治4.了解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九、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1.了解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法、环境标准等的基本概念;2.掌握环境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掌握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和法律责任。十、可持续发展1.了解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总体要求3.了解清洁生产及其内涵4.掌握《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5.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绪论22生态学基础23全球环境问题44环境与人类健康4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46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47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28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29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410可持续发展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原理等2.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考勤10%期末考查60%3.作业要求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鞠美庭等编,环境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130n主要参考书:(1)徐新华、吴忠标、陈红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2)盛连喜编,现代环境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130n《环境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地学EnvironmentalGeosciences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本课程将尽可能涵盖目前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系统讲授现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地球科学背景以及环境地学研究的内容和面临的任务,地球环境的统一性和环境污染物质在地球环境存在和迁移转化的系统性,地球科学处理现代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中国和世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和对策。通过课程学习,以期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和地球科学的研究、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7章,具体内容如下:一、地球运动、圈层构造和地球表面基本形态和特征(重点)。二、矿物、岩石、地质运动(重点);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活动、海啸、泥石流等现代地质过程引起的人类环境灾害;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化学污染、大型水利工程、矿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三、大气圈的结构、特征和组成;大气运动等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扩散和影响(重点,难点);大气污染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的全球效应等。人类活动对局部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讨论等(重点,难点)。四、水圈的基本特征与水循环规律;水文因素引起的环境灾害;人类活动引发的水环境和水资源破坏;水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海洋石油污染物转化规律以及地下水污染等水体污染问题(重点,难点)。五、土壤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矛盾;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退化、次生盐渍化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特点。六、环境地球化学:因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配不均使某些地区某一元素严重不足或过剩引起的动、植物和人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七、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环境地学中应用实例分析。三、课程学时分配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一地球运动、圈层构造和地球表面基本形态和特征4二矿物、岩石、地质运动6三大气圈的结构、特征和组成;6四水圈的基本特征与水循环规律;6五土壤的基本特征、环境地球化学6六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环境地学中应用实例分析4合计32四、其它1.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2.教学方法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3.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30%期末读书报告或书面考试70%4.作业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需完成一定习题,作业要求思路明确。每2学时布置1题左右,本课程学生至少完成10道题。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黄成敏编著.环境地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主要参考书:陈静生,洪松编著.环境地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孙立广等.地球与环境科学导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朱大奎.环境地质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缪启龙.地球科学概论.气象出版社,2001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石晓枫,杨国栋编著.实用环境地学.新华出版社,1998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型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基础实验项目个数:1面向专业:化工、轻化、环境、高分子实验教材:自编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学时:一周学分:1实验学时:一周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1.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所学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进行的综合训练和综合测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处理数据,巩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2.教学基本要求:讲解主要内容:阐明大型实验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作出要求。查阅文献及手册,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及步骤,并写好预习报告。实验操作:要求基本操作规范,仪器使用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准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一般要求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相同,但实验报告的书写特别是讨论部分要按科技论文的要求进行。3.考核方式:预习报告15%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60%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25%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水泥熟料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含量测定一周内容:分解水泥熟料试样;配制并标定EDTA标准溶液、CuSO4标准溶液;测定Fe2O3、Al2O3、CaO和MgO含量。计算和处理原始数据,总结讨论并写出实验报告。目的:进一步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原理,特别是在铁、铝、钙、镁共存时直接分别测定它们的方法;掌握配位滴定的几种测定方法,以及有关计算;掌握滴定、水浴加热、过滤洗涤等基本操作。必修综合性分析天平、水浴锅、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制订者:吴东辉审核者:施新宇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学分:1实验总学时:20适用专业:非电类专业本科(不含机械本科)一、实验的性质和任务电工电子学是非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及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电工电子学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巩固基本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的要求是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按线路图正确接线,学会排除故障的方法,并能排除常见的各种故障。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对测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及现象能用理论进行分析和讨论。三、实验的形式及进度计划本实验的形式是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操作为主,一到两人一组。实验进度安排如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万用表的学习及实验台的使用 2万用表的的学习及实验台的使用必修演示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2直流电路2验证克希荷夫定律与叠加原理必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3单相交流电路2电感线圈中电阻值与电感量的测量,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单相交流电的应用—日光灯的接线柱必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4三相交流电路2三相三角形负载对称,不对称的电气参数测量与分析;三相星形对称负载的电气参数测量与分析,三相星形不对称有中线,无中线的电气参数的测量分析必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130n5单相变压器2测定变压器的变化,同名端,测定变压器的空载特性与分析,测定变压器的负载特性与分析必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6RC电路的暂态2掌握积分电路与微分电路的原理;观察与分析暂态过渡过程的波形选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7三相异步电动机及直接启动2验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引线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接线选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8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及Y-△启动2验证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转换启动控制线路。选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9三相功率的测量2掌握两兼法则三相功率的接线法及原理分析选修验证性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万用表10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2学会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及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交流信号幅度及频率的测量必修演示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1单管交流放大电路2了解三极管的管脚判别法,掌握交流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必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2负反馈放大电路2了解负反馈的原理及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选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2学会使用运算放大器进行比例、微分、积分等运算,并进行分析必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4直流稳压电源2整流与滤波电路的联接与分析:并联型稳压电源的联接与分析;串联型稳压电源的联接与分析必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5可控硅调压电路2掌握主电路负载的调压方法,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观察可控硅电路中的主要波形及分析选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6门电路2验证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学会用门电路实现逻辑运算的方法必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17计数器2掌握JK触发器的应用,学会二-十进制计数器的联接方法及相应译码与显示的方法选修验证性模电实验箱及电子仪器仪表四、实验的组织与实施130n本实验的对象为非电类(除机械)的学生,在学生学习完《电工电子学》课程后进行,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进行。实验地点安排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过程按本实验教学大纲组织实施。五、实验所需要的条件1.电工部分:GDDS型电工电子实验台;2.电子部分: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源、万用表等仪器以及必要的工作环境。六、实验报告与成果要求实验报告必须独立书写,每人一份。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回答书后的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迹端正、结论准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电路图;4.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点;5.实验数据及处理;6.回答思考题。七、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实验指导教材为自编讲义《电工电子综合实验讲义》八、实验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预习:10%2.操作:60%3.报告:30%成绩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共五个等级,根据实际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成绩为不及格:缺席时间超过两天(含两天);未上交实验报告。制订者:王建平审核者:顾菊平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所、部)130n《有机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大型实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实验项目个数:1实验开出时间:一周面向专业:化学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专业实验教材:陈建村编,苯佐卡因的合成(2005)高占先编,《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四版一、课程学时学分实验总学时:一周实验总学分:1二、实验目的、任务及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和任务:过去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往往是选定了的单元反应,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是照方抓药,缺乏主动性,缺乏综合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有机化学大型实验中利用所学三个单元反应合成一个产品,每个环节都能够发挥其主动性和独立性。2.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查阅文献(有机合成手册,化学文摘、期刊等)进行归纳、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2.认真对待每一个单元反应,注意每步产物的提纯方法。3.学会反应过程控制,认真记录反应过程的每一个现象。4.实验报告注重实验讨论部分,并对产品进行确认(测熔点,红外等)进行分析。3.考核方式: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按规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总评成绩为:实验方案20%,实验报告20%,卫生10%,产品质量和数量50%130n三、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备注苯左卡因的合成2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必修6第一单元反应:对硝基甲烷的氧化、分离、提纯必修综合性6第二单元反应:对硝基甲烷的酯化、分离、提纯必修综合性6第三单元反应: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还原、分离、提纯必修综合性2撰写实验报告必修制定者:陈建村审核者:张海军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教研室(所、部)130n《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学分:1总学时或总周数:1周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环境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非学位课。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专业知识面涉及较广的实用性工程技术,它与水工业的基础和发展密切相关。本课程的任务:掌握污水管道系统、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掌握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并掌握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并且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内容: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根据所给某小城镇的原始地形资料,及相关的设计要求,认真查阅有关资料,选择排水方案,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进行城镇的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定线;2.对定线的污水管道主干管或雨水管道主干管进行相关水力学计算(确定流量、管径、管长、坡度、水流速度,沟道的地面高程、沟底高程,覆土厚度,窨井的位置等等)。3.绘制排水主干管的总平面图一张和纵剖面图(污水干管或雨水干管各一段,由指导老师指定),管道总平面图及剖面图要求标出各段管道的水力计算参数;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课程设计计算书各一份。基本要求: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对《排水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解排水流域的划分及排水流量的计算,掌握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和管网布置,了解排水管网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设计的思路和程序,加深对工程设计的理解,加强绘图练习,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工程设计的步骤及要求,为工程设计打下基础。三、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形式及进度计划一、《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形式采用学生集中在教室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的计算,在给定的小城镇的地形图上进行污水管网及雨水管网的绘制,在坐标纸上完成污水管网或雨水管网主干管的绘制。二、《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进度计划1.第一天分配各学生的任务,讲授设计的思想以及要求等,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2.第二第三天进行选择排水方案,进行管道定线,以及管道的水力计算3.第四第五天完成管道总平面图和排水干管的纵剖面图的绘制,以及课程计算书和课程说明书的编制。四、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实施《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组织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需到指定的设计教室进行设计,每天点名保证学生的出勤。130n五、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1.有专门制定的设计教室2.事先提供设计任务书及城镇的地形地貌图3.图书馆有设计方面的相关资料4.指导老师的指导六、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与成果要求1.《环境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及设计说明书各一份,手写与打印皆可。2.《环境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污水管道及雨水管道的设计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干管或雨水干管的纵剖面图一张。七、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1.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2.高延耀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3.孙慧修等主编,《排水工程(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五、十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姚雨霖等编,《城市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7八、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察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与设计成果为依据。平时表现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个方面。设计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成绩评定标准:平时表现20%,设计说明书40%,设计图纸40%。成绩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给出。制订者:张彦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学分:2总学时:2周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性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较全面的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与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前续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为,运用各种污染物的不同控制、转化、净化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除尘、除硫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使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得到工程训练。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大气污染控制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设计问题的能力。2.学习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大气污染控制设计的一般规律。3.进行大气污染控制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二、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二者选一)(1)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2)酸洗废气净化系统设计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利用已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2.基本要求设计报告的重点是对设计计算成果的说明和合理性分析以及其它有关问题讨论。设计报告要力求文字通顺、简明扼要,图表要清楚整齐,每个图、表都要有名称和编号,最后成果及图表要字体工整。通过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方案比较分析、论证的能力;设计计算的能力等。三、本课程设计的形式及进度计划130n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布置和讲解课程设计内容1天2查阅文献及手册,确定设计方案和步骤2天3进行设计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4绘图5天5天合计10天四、本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作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一项内容,本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必须紧紧围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个主题。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条件,进行恰当选题。使学生能按照设计任务书,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培养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计算、工程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完成。时间为一周,可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五、本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先修课程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应用。需要机房进行CAD绘图设计。六、本课程设计报告与成果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每个学生应完成设计图纸2张A1图纸(全图、正视图、剖视图等),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参数计算,结构设计。七、本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环境工程实践环节指导书,环境工程教研室编,2004年(2)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主要参考书:(1)张益,赵有才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刘天齐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NoeldeNevers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影印版)(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八、本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平日考勤、设计报告,加上抽查,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重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130n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教学大纲和设计任务书所规定完成的相关材料,由指导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批阅,并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考勤20%课程设计报告40%   图纸40%制订者:丁建东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分:2学时:2周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轻化工程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集中的实践环节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的一次训练。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次训练,对于毕业前,只做毕业论文而不搞毕业设计的学生,则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负有更大的责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某项化工设备的设计工作。这种设计与做习题比较有显著的不同,不仅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而且要确定工艺流程和保证工艺过程正常进行的措施,确定对过程进行检查和调节的方法。此外,还需对设备的结构进行选型或计算,并用工程图将这些结果表达出来,任务书所给的数据往往是不全面的,有些数据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有些数据则需自行选定,而这些数据又不能随便选定,必须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过详细而全面的考虑之后方可确定。因此,通过课程设计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查阅资料、选用公式、收集数据的能力,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包括电算)的能力,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1.三效蒸发器及有关辅助设备的设计。(1)蒸发器的工艺设计计算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确定蒸发器的效数、流程、熟练进行工艺计算。在工艺计算中,要求学生能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技术-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工艺条件的计算和工艺条件的优化。(2)发器的结构设计和辅助设备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算出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之后,能够合理地确定蒸发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部件间的互相联系,由于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确定蒸发器的结构以及各部件间的相互联系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现场资料,了解与设计任务有关的化工装置的典型流程,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以及测量仪表控制仪表的配置情况,收集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结构参数和型号,以及操作和控制的现场数据,在现场调查中增加感性认识,确定出合理的结构形式及辅助设备。(3)设计任务说明书130n学生在完成了上面两部分工作之后,就要编写设计说明书,必须包括以下几项的内容:(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绪论(4)流程示意图与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的尺寸,各种物料的量和状态能耗指标,设计时规定的必要操作参数,以及附属的规格,型号及数量)(6)设计计算与说明(7)对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付证(8)参考文献目录。(4)绘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常规进行绘图,要求图面正确、清楚。(5)答辩课程设计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简明的答辩,综合学生的设计,答辩情况,最后定出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2.换热器及有关辅助设备的设计。(1)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确定换热器中两流体的湍向及流程(管程、壳程),熟练进行工艺计算,在工艺计算中,要求学生能运用现代的计算技术——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工艺条件的计算和工艺条件的优化。(2)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算出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以后,能够合理地确定换热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部件之间的互相联结。(3)设计任务说明书学生在完成了上面两部分工作之后,就要编写设计说明书,必须包括以下几项的内容:(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绪论(4)流程示意图与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的尺寸,各种物料的量和状态能耗指标,设计时规定的必要操作参数,以及附属的规格,型号及数量)(6)设计计算与说明(7)对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付证(8)参考文献目录。(4)绘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常规进行绘图,要求图面正确、清楚。(5)答辩课程设计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简明的答辩,综合学生的设计,答辩情况,最后定出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形式及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内容学时分配(天)I1分配设计任务书0.52查阅资料23工艺计算24结构设计2130n5编写设计说明书16绘图27答辩0.5合计10(2周)四、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实施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动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明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间:2周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地点:本校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与成果要求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图纸;3.要求:A4纸打印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讲义。八、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答辩50%制订者:华平审核者:朱国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所、部)130n《生产实习(环境)》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产实习学分:2总学时:2周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生产实习的性质和任务一、环境工程生产实习课程是在学习基础理论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后,有了书本知识和化学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在进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的。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工厂企业的环境现状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同时对未来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并且对环境工程现状有进一步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个初步认识。二、.通过对环境工程企业的运行管理的了解,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三、通过对工厂工人师傅的学习、接触,进一步培养劳动的观念,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思想觉悟,建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四、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思维,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坚定学生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信心。二、生产实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初步了解工艺原理和各种设备设施等。二、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自动化控制的手段,以及环境监测的组织结构。三、了解污染物的分析测方法,实际的操作手段。四、了解生产企业的“三废”排放的种类和数量,控制指标及其分析方法,排放标准。五、了解环境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以便在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加以解决。三、生产实习的形式及进度计划生产实习的形式:采用到工厂及相关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每天乘坐汽车去。由指导教师带队,由工厂的工程师以及南通大学的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生产实习的进度计划:第一周星期一上午:集中介绍实习事项和要求等;下午查找资料。星期二~星期五: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习。第二周:星期一:到印染厂实习。星期二:到化能热电厂实习。星期三:到狼山自来水厂实习。星期四:到市环境监测站实习。130n星期五:写实习报告。四、生产实习的组织与实施生产实习由环境工程教研室组织实施。具体每班由2个老师带队负责相关的指导工作。由学校或本教研室联系车辆和相关的实习基地,并支付相关的实习费用和最后报销。五、生产实习所需要的条件一、有相关的生产实习经费。二、有相应生产实习基地和基地的兼职教师指导。三、带队教师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习经验。四、有及时出动的车辆运载学生到实习基地。六、生产实习报告与成果要求生产实习报告与成果要求:一、实习记录:要求有学生本人在生产实习各阶段的实习记录本。二、生产实习报告书:要求学生完成生产实习报告一份,可以打印和手些。内容为:1.工厂概况:人员编制、位置、水源、水质、水量、出水水质等。2.工艺流程3.主要设备4.主要构筑物5.体会七、生产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环境工程实践环节指导书》,南通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编。《环境保护》,刘天齐,化学工业出版社。《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高等教育出版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高等教育出版社。八、生产实习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生产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察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与生产实习报告书为依据。成绩评定标准:平时表现20%,实习记录20%,生产实习报告书60%。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创新研究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创新实践学分:1总学时:1周实验学时:2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本实践环节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课,是将所学的三废处理技术应用到创新实践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本实践课程的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获得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创新实践中。为毕业设计和实验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环保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本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创新实践的过程和要求1.预习查阅文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最佳实验方案。阅读有关资料,写出创新实践报告。2.实践:分组独立完成,进一步规范基本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正确记录实验数据。3.实践报告:格式正确,实验结果良好,数据处理正确。按科技论文格式书写。设计创新写出说明书和CAD画图。4.讨论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结果(设计图纸)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评价,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方法探讨;实验装置改进等。二、创新实践主要内容创新实践题目有:污水处理新工艺,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的研究,给水处理新工艺研究,流化床垃圾焚烧工艺及设备的研究,焚烧烟气净化工艺及除尘效率的研究,新型除尘器的设计,废电池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艺的研究等。学生可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并鼓励学生另选其它题目。三、本实践环节的形式及进度计划序号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1选题和实验方案设计16三个月分散时间完成2实验或设计16集中时间3撰写论文8集中时间合计40四、本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130n本设计采取指导教师提前出题,学生自由选择的形式,选定题目以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设计。五、本实践环节所需要的条件1.有专门的教室进行设计2.图书馆有设计方面的相关资料3.指导老师的指导六、本实践环节的报告与成果要求1.设计的需要设计说明书,CAD设计图纸,图纸规范、标注准确。2.实验的需要写出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合理。七、本实践环节的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1.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2.刘天齐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气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年3.聂永丰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4.陈声宗,《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杨松林,《环境工程CAD技术应用及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八、本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查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与设计成果为依据。平时表现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实验等几个方面。成果的检查着重检查设计说明书、CAD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成绩评定标准:平时表现30%,报告70%成绩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给出。制订者:唱鹤鸣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学分:2总学时:2周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制图、CAD设计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实际的锻炼,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后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打下牢固的基础。二、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概念1.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概念。2.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的时间安排。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方法1.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方法。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一般设计工艺。三、运用CAD制图技术制图1.学习CAD制图技术制图用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2.掌握环境各次制图的一些要求。四、完成设计1.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2.确定工艺流程,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3.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三、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的形式及进度计划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形式1.采用学生集中在教室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的计算。2.采用计算机进行CAD制图。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度计划1.第一天分配各学生的任务,讲授设计的思想以及要求等,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2.第一周其余时间进行设计计算。3.第二周完成制图及设计报告书。四、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的组织与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组织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需到指定的设计教室进行设计,每天点名保证学生的出勤。五、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130n《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如下:1.要有专门指定的设计教室,时间为一周。2.要在学校的计算机房进行一周的CAD制图,要求装有CAD软件。3.要有对学生CAD制图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六、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与成果要求一、《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手写与打印皆可。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工艺图1张,污水处理平面图1张。七、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环境工程实践环节指导书》,南通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编。高廷耀顾国维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姚雨霖等编,《城市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7。《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第5、11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l4—87。唐受印,戴芝友主编,《水处理工程师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姚玉英,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3。八、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察课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与设计结果为依据。成绩评定标准:平时表现20%,设计说明书40%,设计图纸40%。制订者:邹开云审核者:石健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n《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16总学时或总周数:16周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和任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求未知、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优良的科学品质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科学技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关问题的能力,检验科研基本训练的实际效果。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应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际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15周。主要任务是: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2.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和有关专业问题的能力,结合课题的需要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对学生计算、绘图、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编辑设计文件、使用规范化手册等最基本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使学生树立起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熟练地进行毕业设计课程的文献查阅,掌握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主要工艺设备的原则和方法,运用计算机等确定设计流程;确定过程与设备的物料参数控制指标;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图等。对设计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说明与水、电、汽等公用工程匹配情况,说明项目对环境保护、安全措施的要求,写出合乎规格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在此全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一次严格的环境工程中三废处理的综合训练。(二)毕业论文130n在教师指导下,熟练地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文献查阅、设计并确定工作方案和进度,通过实验和检测,运用计算机等进行数据的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写出合乎规格的毕业论文,最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在此全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一次严格的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工艺的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一般工程技术和有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学生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外文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撰写设计报告(论文)及文字表达能力。1.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掌握三废处理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掌握设计原则,了解处理设备与车间布置内容、厂址选择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2)论证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流程及方法,掌握处理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及主要工艺设备的计算原则和方法。(3)基本掌握过程和设备的物料参数(如浓度、温度、流量、时间等)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和控制方案。(4)掌握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图的要求和标准。(5)初步掌握投资与成本估算、价格估算和经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了解经济分析与评价在设计决策中的意义。(6)对水、电、汽等公用工程有所了解,并能使所设计的工程项目与公用工程相互匹配。(7)提出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对环保达标、安全措施的要求,并能与有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和事实方案。(8)熟练掌握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9)初步掌握撰写设计说明书、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1)了解研究课题的意义、开题的理由和依据。(2)掌握文献的查阅方法,撰写文献综述。(3)比较、分析各种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4)掌握与论文有关的基本理论,包括热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分析,反应机理、主副反应方程式,主要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及产品的性质和特点。(5)选定实验装置、设备、仪表、测试方法,进行实验程序设计。了解计算机在工程实验中的应用。(6)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7)提出经济指标和实验的安全技术。(8)撰写毕业论文。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及进度计划形式:学校集中进行或在工厂分散进行。进度计划:序号内容学时备注130n其中实验(上机)学时一市场调研、查阅并翻译、撰写开题报告3周二工程设计或科学实验过程10周三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2周四答辩1周合计16周四、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实施对象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由指导老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学校和学院定期检查。包括教师立题、学校审核、学生选题、任务书、资料查阅、开题、实验、期中检查、实验、书写论文、答辩等过程。五、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要的条件实验室、设计教室、玻璃仪器、基本实验操作仪器、检测仪器、机房、计算机、打印机等。六、毕业设计(论文)报告与成果要求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论文的模板要求及任务书的要求完成。(1)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的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计算机的应用情况,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成果为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和电子版,设计还必须包含四张以上的设计图纸。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1.张林生等主编,《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2.金毓荃等主编,《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化学化工出版社,2002年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十二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八、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根据平时表现、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组综合评定。指导教师40%、评阅老师20%、答辩成绩40%制订者:石健审核者:张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所、部)13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