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2-04-21 发布

支模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 8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支模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2四、代表结构计算截面选择:3五、模板结构设计计算:4六、模板施工方法71七、模板搭设的质量控制73八、支模架搭设的安全要求74九、构造要求76十、支模架搭设的安全要求75第80页n支模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组成工程名称:江南家居五层加层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江南家居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环宇建工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浙江文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杭州昂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2工程地点本项目地处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商贸园(望梅路586号,道古寺北320国道与09省道交汇处)。1.3工程概况本工程单体建筑占地面积:22781.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432.72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01131.72平方米(一至四层已建建筑面积:82248.72平方米;五层加层建筑面积:18883.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2301.00平方米,本项目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2、《建筑工程施工手册》。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0、《钢结构设计规范》。第80页n三、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本工程楼层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基本属于常规支模。对于常规支模,将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施工。1、支撑系统的确定:a、根据本工程情况,主体结构模板支撑采用满堂式支撑系统。支撑钢管立杆下垫250x250的木模板,纵横向设置相互垂直的水平拉杆,离地100设置一道扫地杆,支撑系统两端设置剪刀撑。为防止较大梁、柱炸模,部分柱梁支模用f12螺杆对穿模板加强,待拆模后,用气割切去伸出混凝土表面的螺杆。b、支模参数:根据不同部位确定不同参数,见下述。2、材料选择:支模架采用Ф48x3.5mm钢管,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的规定;模板采用950㎜x2100㎜x18㎜九夹板及60×80木楞,采用f12螺杆加山型卡进行加强;其中圆弧形的模板应根据施工图尺寸加工成适当的弧度,加工成型后分类堆放。3、材料要求:所选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模板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有足够的弹性模量,以保证模板结构的刚度;模板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洁;尽量选用优质材料,并能承受多次周转而不损坏。搭设前要对钢管、扣件、模板、模档等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按不同规格、品种分类堆放。4、搭设要求:搭设的基本要求为横平竖直,整体和局部结构清晰,连接牢固、支撑可靠、受载安全、不变形、不摇晃,有安全操作空间。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本专项方案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模系统进行局部的调整,但必须征求技术负责人的同意,视情况调整方案并另行审批。5、检查:配料时要有放样图,支模前要有技术交底,明确搭设方式。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对模板系统作全面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随时观察模板系统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四、代表结构计算截面选择:第80页n1、楼板截面选择:本工程的现浇板厚有地下室顶板250mm(层高3.50m、3.0m),楼层现浇板厚120㎜、150㎜(标准层高3.1m、3.6m,一层层高5.02m,局部层高3.0m)。现选定标准层板厚150㎜、层高3.60m;地下室顶板板厚250㎜、层高3.50m进入设计计算。2、梁截面选择:本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具有200*500、200*650、200*750、200*900、250*550、250*700、250*1200、250*1600等不同截面,现选定标准层梁KLq4(1)200*900、地下室顶板梁KL11a(8)250*1600(层高按3m计)进入设计计算。3、墙柱截面选择:本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墙)截面较多,选定标准层柱400*400、地下层柱400*600、地下层墙厚250进入设计计算。五、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A、选取标准层板厚130㎜,层高为2.80m进行设计计算。楼板采用ф48×3.5㎜(考虑实际情况,按ф48×3.2㎜进行计算)按钢管作为支模架,用950x2100x18厚九夹板作模板,采用60x80方格木楞为格栅,间距300㎜;支撑立杆横向间距0.9m,纵向间距0.70m,步距不大于1.5m,立杆中间设二道相互垂直水平拉杆,离地面100设扫地杆一道。详见验算书一。验算书一:1.计算简图第80页n2.板底模板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对强度、挠度进行验算,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0.9×103×18×18/6=4.86×104mm3;I=0.9×103×18×18×18/12=4.374×105mm4;2)荷载计算(1)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标准值:q1k,:(24+1.1)×0.7×130/1000=2.284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q1k,,:0.3×0.7=0.21kN/m;q1k=q1k,+q1k,,=2.494kN/m(2)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1+2)×0.7=2.1kN/m;3)抗弯强度验算(1)公式:第80页n其中-板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弯矩设计值(N.mm);W―截面模量(mm3)m-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5(2)弯矩设计值计算如下:M=MGk+1.4MQk式中:-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而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本计算书取1.2。MGk-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M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l--计算跨度(板底支撑间距):l=0.3m;MGk=0.1×2.494×0.32=0.022kN.mMQk=0.117×2.1×0.32=0.022kN.m取1.2,则M=1.2×0.022+1.4×0.022=0.057kN.m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0.057×106/4.86×104=1.173N/mm2经计算,梁底模面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0.7×1000构件高度(mm)h:18第80页n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1.2×2.494×0.3+0.617×1.4×2.1×0.3=1.0829KN剪应力(N/mm2):0.129N/mm2经计算,模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l--计算跨度:l=0.3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2.494×(0.3×103)4/(100×6000×4.374×105)=0.0521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0.3×1000/250=1.2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板底方木验算1)计算模式: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2)荷载的计算:(1)根据梁底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内龙骨承受的荷载值第80页nRmax=(0.600×1.2×2.494×0.3+0.617×1.4×2.1×0.3)+(0.500×1.2×2.494×0.3+0.583×1.4×2.1×0.3)=2.046KNRmaxk=0.600×2.494×0.3+0.500×2.494×0.3=0.823KN(2)转化成均布荷载q=2.046/0.7=2.923kN/mqk=0.823/0.7=1.176kN/m本工程中,板底木方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3)方木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距M=0.1ql2=0.1×2.923×0.7×0.7=0.143kN.m;最大应力=M/W=0.143×106/64×103=2.234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弯强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方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2.923×0.7=1.228KN第80页n剪应力(N/mm2):0.384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4)方木挠度验算: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荷载标准值:qk=1.176N/mm;l--计算跨度:l=0.7×103mm;I--截面惯性矩:256×104mm4;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1.176×(0.7×103)4/(100×9000×256×104)=0.083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7×103/150=4.67mm及10mm。经计算,方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1)计算模式支撑钢管承受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梁计算。(2)荷载计算简化计算取P1……Pn-1均等于木方传递下来的最大支座力则P=R=1.1qL=1.1×2.923×0.7=2.251KNPk=1.1qkC=1.1×1.176×0.7=0.906KN(3)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最大弯距为第80页nMmax=0.267×2.251×0.9=0.541kN.m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0.541×106/4.73×103=114.376N/mm2;支撑钢管的设计强度[f]=205N/mm2;经计算,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梁的最大挠度为得:Vmax=1.883×1.176×103×(0.9×103)3/(100×206000×11.36×104)=0.026mm;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9×103/150=6mm及10mm。经计算,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1)规程规定:按规程5.4.1和5.4.2规定考虑叠合效应,1.05R≤8.0kN时,可采用单扣件;8.0kN<1.05R≤12.0kN时,应采用双扣件;1.05R>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2)荷载计算纵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计算R=2.251+2.267×2.251=7.354kN则1.05R=7.722kN经计算,采用单扣件满足要求!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计算模式按照规程5.3.2~5.3.6,对于立杆稳定性按照轴心受压构件,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2)荷载计算A计算公式: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第80页n不组合风荷载时:Nut=NGk+1.4NQk组合风荷载时:Nut=NGk+0.85´1.4NQk式中:Nut-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本工程中取1.2B计算过程:横杆的支座反力N=7.722kN(注:已经包括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并且根据规程考虑了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5×2.67=0.481kN(注:根据规程4.2.1对模板支架自重,按0.15KN/m取值。)则取Nut=7.722+0.481=7.83kN(3)立杆计算长度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式中:h-立杆步距(m);取值1.5m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m);取值0.1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规程附录D计算;因h=1.5m取值1.167第80页n-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附录D采用。因=1.5/0.7=2.1,=1.5/0.9=1.7取值1.641最后,立杆计算长度l0=2.873m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0.45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0.84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0.84×1×0.45=0.265kN/m2。(4)立杆的稳定性验算①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186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l0=2.873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第80页n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应按规程5.3.5条的规定计算,本计算中取值49667.625N.mm注: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N.mm);wk-风荷载标准值(N/mm2),Wk=0.7×0.84×1×0.45=0.265kN/m2;la-立杆纵距(mm);h-立杆步距(mm)。W―截面模量(mm3),按规程附录A采用,W=4.73×103mm3;-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205N/mm2;注:不组合风荷载时验算:7.83×103/(0.2186×4.5×102×1)=79.597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5)立杆稳定性验算②(对边梁和中间梁底的立杆考虑风荷载的附加轴力)A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计算对于整体侧向力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假设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将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取为:式中:-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mm2);wk-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7×0.84×1×0.45=0.265kN/m2;La-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12000mmla-立杆纵距0.7m第80页n则F=0.85×12000×10-3×2.67×0.265×0.7/(12000×10-3)=0.421kN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如下图所示。最大附加轴力N1,表达式为:式中:F-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H-模板支架高度0.421m;n-计算单元立杆数n=12000/(0.9×103)=13;m-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的立杆数,按下式计算:m=6Lb-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12000mm由上得,最大附加轴力N1=3××2.67/[(6+1)×12000×10-3]=0.04KNB立杆验算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模板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Nut=7.83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186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873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第80页n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按规程表5.1.7采用,=205N/mm2;注:Ni-验算立杆的附加轴力由上得,=(7.83+0.04)×103/(0.2186×4.5×102×1)=80.004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7.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c·fak式中: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为1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N/m2fa=1×250=250KN/m2=250Kpa(2)地基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p£fa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A-立杆的基础底面面积为0.06m2;P=(7.83+0.04)/0.06=131.167KN/m2=131.167Kpa经计算,立杆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B、选取标准层板厚为250㎜,层高为4.70m进行设计计算。楼板采用ф48×3.2㎜钢管作为支模架,用950x2100x18厚九夹板作模板,采用60x80方格木楞为格栅,间距250㎜;支撑立杆横向间距0.75m,纵向间距0.6m,步距不大于1.5m,立杆中间设二道相互垂直水平拉杆,离地面100设扫地杆一道。详见验算书二。验算书二:第80页n1.计算简图(略,同上)2.板底模板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对强度、挠度进行验算,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0.75×103×18×18/6=4.05×104mm3;I=0.75×103×18×18×18/12=3.645×105mm4;2)荷载计算(1)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标准值:q1k,:(24+1.1)×0.6×250/1000=3.765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q1k,,:0.3×0.6=0.18kN/m;q1k=q1k,+q1k,,=3.945kN/m(2)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1+2)×0.6=1.8kN/m;第80页n3)抗弯强度验算(1)公式:其中-板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弯矩设计值(N.mm);W―截面模量(mm3)m-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5(2)弯矩设计值计算如下:M=MGk+1.4MQk式中:-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而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本计算书取1.2。MGk-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M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l--计算跨度(板底支撑间距):l=0.25m;MGk=0.1×3.945×0.252=0.025kN.mMQk=0.117×1.8×0.252=0.013kN.m取1.2,则M=1.2×0.025+1.4×0.013=0.048kN.m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0.048×106/4.05×104=1.185N/mm2经计算,梁底模面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抗剪验算公式:第80页n其中:构件宽度(mm)b:0.6×1000构件高度(mm)h:18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1.2×3.945×0.25+0.617×1.4×1.8×0.25=1.0988KN剪应力(N/mm2):0.153N/mm2经计算,模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l--计算跨度:l=0.25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3.945×(0.25×103)4/(100×6000×3.645×105)=0.0477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0.25×1000/250=1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板底方木验算1)计算模式: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第80页nI=60×80×80×80×10-4/12=256cm4;2)荷载的计算:(1)根据梁底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内龙骨承受的荷载值Rmax=(0.600×1.2×3.945×0.25+0.617×1.4×1.8×0.25)+(0.500×1.2×3.945×0.25+0.583×1.4×1.8×0.25)=2.058KNRmaxk=0.600×3.945×0.25+0.500×3.945×0.25=1.085KN(2)转化成均布荷载q=2.058/0.6=3.43kN/mqk=1.085/0.6=1.808kN/m本工程中,板底木方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3)方木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距M=0.1ql2=0.1×3.43×0.6×0.6=0.123kN.m;最大应力=M/W=0.123×106/64×103=1.922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弯强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方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第80页n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3.43×0.6=1.235KN剪应力(N/mm2):0.386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4)方木挠度验算: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荷载标准值:qk=1.808N/mm;l--计算跨度:l=0.6×103mm;I--截面惯性矩:256×104mm4;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1.808×(0.6×103)4/(100×9000×256×104)=0.069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6×103/150=4mm及10mm。经计算,方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1)计算模式支撑钢管承受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梁计算。(2)荷载计算简化计算取P1……Pn-1均等于木方传递下来的最大支座力第80页n则P=R=1.1qL=1.1×3.43×0.6=2.264KNPk=1.1qkC=1.1×1.808×0.6=1.193KN(3)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最大弯距为Mmax=0.267×2.264×0.75=0.453kN.m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0.453×106/4.73×103=95.772N/mm2;支撑钢管的设计强度[f]=205N/mm2;经计算,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梁的最大挠度为得:Vmax=1.883×1.808×103×(0.75×103)3/(100×206000×11.36×104)=0.023mm;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75×103/150=5mm及10mm。经计算,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1)规程规定:按规程5.4.2R≤8.0kN时,可采用单扣件;8.0kN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2)荷载计算纵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计算R=2.264+2.267×2.264=7.396kN经计算,采用单扣件满足要求!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计算模式按照规程5.3.2~5.3.6,对于立杆稳定性按照轴心受压构件,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第80页n(2)荷载计算A计算公式: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ut=NGk+1.4NQk组合风荷载时:Nut=NGk+0.85´1.4NQk式中:Nut-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本工程中取1.2B计算过程:横杆的支座反力N=7.396kN(注:已经包括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并且根据规程考虑了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5×4.45=0.801kN(注:根据规程4.2.1对模板支架自重,按0.15KN/m取值。)则取Nut=7.396+0.801=8.2kN(3)立杆计算长度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式中:第80页nh-立杆步距(m);取值1.5m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m);取值0.1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规程附录D计算;因h=1.5m取值1.167-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附录D采用。因=1.5/0.6=2.5,=1.5/0.75=2取值1.623最后,立杆计算长度l0=2.841m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0.45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3.12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3.12×1×0.45=0.983kN/m2。(4)立杆的稳定性验算①因为模板支架高度为4.45m,超过4m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236第80页n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l0=2.841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应按规程5.3.5条的规定计算,本计算中取值157918.95N.mm注: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N.mm);wk-风荷载标准值(N/mm2),Wk=0.7×3.12×1×0.45=0.983kN/m2;la-立杆纵距(mm);h-立杆步距(mm)。W―截面模量(mm3),按规程附录A采用,W=4.73×103mm3;-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205N/mm2;注:KH-高度调整系数,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规程5.3.4条的规定计算;KH=0.9978注:式中:H-模板支架高度(m)。不组合风荷载时验算:8.2×103/(0.2236×4.5×102×0.9978)=81.674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5)立杆稳定性验算②(对边梁和中间梁底的立杆考虑风荷载的附加轴力)A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计算第80页n对于整体侧向力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假设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将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取为:式中:-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mm2);wk-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7×3.12×1×0.45=0.983kN/m2;La-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12000mmla-立杆纵距0.6m则F=0.85×12000×10-3×4.45×0.983×0.6/(12000×10-3)=2.231kN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如下图所示。最大附加轴力N1,表达式为:式中:F-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H-模板支架高度2.231m;n-计算单元立杆数n=12000/(0.75×103)=16;m-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的立杆数,按下式计算:m=7Lb-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12000mm由上得,最大附加轴力N1=3××4.45/[(7+1)×12000×10-3]=0.31KNB立杆验算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模板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第80页nNut=8.2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236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841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按规程表5.1.7采用,=205N/mm2;注:KH-高度调整系数,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规程5.3.4条的规定计算;KH=0.9978注:式中:H-模板支架高度(m)。Ni-验算立杆的附加轴力由上得,=(8.2+0.31)×103/(0.2236×4.5×102×0.9978)=84.762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7.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c·fak式中: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为1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50KN/m2fa=1×350=350KN/m2=350Kpa(2)地基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第80页np£fa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A-立杆的基础底面面积为0.06m2;P=(8.2+0.31)/0.06=141.833KN/m2=141.833Kpa经计算,立杆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各楼层支模架均参照上述设计进行,局部楼层层高加高处通过控制步距、设整体性水平加强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与立杆连接,使支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能力,确保整体稳定性。(二)、钢筋混凝土梁A、选取梁截面尺寸:200×900,层高为3.10m的梁作为验算部位,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搭设。梁净高2.20m,梁底板下60×80木楞4根,支撑竖向立杆横向间距为700㎜(沿梁截面方向)、纵向间距为850㎜(沿梁方向),详见验算书三。验算书三:1.计算简图第80页n2.梁底模板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对强度、挠度进行验算,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0.85×1000)×18×18/6=4.59×104mm3;I=(0.85×1000)×18×18×18/12=4.131×105mm4;2)荷载计算(1)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标准值:q1k,:(24+1.5)×0.85×0.8=17.34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q1k,,:0.5×(0.35×0.85+(0.8-0.11)×0.85)/0.35=1.263kN/m;q1k=q1k,+q1k,,=18.603kN/m(2)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1+2)×0.85=2.55kN/m;(备注:q2k(折减)=0.85×(1+2)×0.85=2.168kN/m;)3)抗弯强度验算(1)公式:其中--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弯矩设计值(N.mm);W―截面模量(mm3)m-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5第80页n(2)弯矩设计值计算如下:M=MGk+1.4MQk式中:-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而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本计算书取1.2。MGk-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M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l=0.117m;MGk=0.1×18.603×0.1172=0.025kN.mMQk=0.117×2.55×0.1172=0.004kN.m取1.2,则M=1.2×0.025+1.4×0.004=0.036kN.m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0.036×106/4.59×104=0.784N/mm2经计算,梁底模面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850构件高度(mm)h:18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1.2×18.603×0.117+0.617×1.4×2.55×0.117=1.8248KN剪应力(N/mm2):0.179N/mm2经计算,模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第80页n5)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l--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0.117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18.603×(0.117×1000)4/(100×6000×4.131×105)=0.0095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0.117×1000)/250=0.468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梁底方木验算1)计算模式:梁底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2)荷载的计算:1)根据梁底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木方承受的荷载值Rmax=(0.6×1.2×18.603×0.117+0.617×1.4×2.55×0.117)+(0.5×1.2×18.603×0.117+0.583×1.4×2.55×0.117)=3.374KNRmaxk=(0.6×18.603×0.117+0.617×2.55×0.117)+(0.5×18.603×0.117+0.583×2.55×0.117)=2.752KN第80页n2)转化成均布荷载q=3.374/0.85=3.969kN/mqk=2.752/0.85=3.238kN/m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龙骨,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3)方木强度验算: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最大弯距M=0.1×3.969×0.85×0.85=0.287kN.m;最大应力=M/W=0.287×106/64×103=4.484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弯强度计算值满足要求!4)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3.969×0.85=2.024KN剪应力(N/mm2):0.633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方木挠度验算:第80页n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荷载标准值:qk=3.238N/mm;l--计算跨度:l=0.85×103mm;I--截面惯性矩:256×104mm4;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3.238×(0.85×103)4/(100×9000×256×104)=0.4967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85×103/150=5.67mm及10mm。经计算,方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4.钢管的强度验算(1)计算模式支撑钢管承受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2)荷载计算简化计算取P1……Pn均等于木方传递下来的最大支座力则P=1.1qC=1.1×3.969×0.85=3.711KNPk=1.1qkC=1.1×3.238×0.85=3.028KN(3)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最大弯距为Mmax=2/8×3.711×0.85=0.789kN.m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0.789×106/4.73×103=166.808N/mm2;支撑钢管的设计强度[f]=205N/mm2;第80页n经计算,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梁的最大挠度为Vmax=(5×22-4)×3.028×103×(0.85×103)3/(384×2×206000×11.36×104)=1.655mm;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7×103/150=5.67mm及10mm。经计算,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1)规程规定:按规程5.4.1和5.4.2规定考虑叠合效应,1.05R≤8.0kN时,可采用单扣件;8.0kN<1.05R≤12.0kN时,应采用双扣件;1.05R>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2)荷载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计算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3.711+1×3.711=7.422kN则1.05R=7.793kN经计算,采用单扣件满足要求!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计算模式按照规程5.3.2~5.3.6,对于立杆稳定性按照轴心受压构件,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2)荷载计算A计算公式: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第80页nNut=NGk+1.4NQk组合风荷载时:Nut=NGk+0.85´1.4NQk式中:Nut-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本工程中取1.2B计算过程:不组合风荷载时:横杆的支座反力N1A=N1B=7.422KN(注:已经包括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并且根据规程考虑了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5×2=0.36kN(注:根据规程4.2.1对模板支架自重,按0.15KN/m取值。)则取Nut=7.422+0.36=7.78kN(3)立杆计算长度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式中:h-立杆步距(m);取值1.5m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m);取值0.1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规程附录D计算;因h=1.5m取值1.167第80页n-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附录D采用,因=1.5/0.85=1.765,=1.5/0.85=1.765取值1.665最后,立杆计算长度l0=2.915m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0.45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0.84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0.84×1×0.45=0.265kN/m2。(4)立杆的稳定性验算①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130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915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第80页n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应按规程5.3.5条的规定计算,本计算中取值60310.688N.mm注: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N.mm);wk-风荷载标准值(N/mm2),取值Wk=0.7×0.84×1×0.45=0.265kN/m2;la-立杆纵距(mm);h-立杆步距(mm)。w―截面模量(mm3),按规程附录A采用,w=4.73×103mm3;-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205N/mm2;注:不组合风荷载时验算:1.05×7.78×103/(0.2130×4.5×102×1)=85.227组合风荷载时验算:1.05×7.78×103/(0.2130×4.5×102×1)+60310.688/(4.73×103)=97.978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5)立杆稳定性验算②(对边梁和中间梁底的立杆考虑风荷载的附加轴力)A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计算对于整体侧向力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因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所以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将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取为:式中:-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mm2);wk-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265kN/m2;La-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8400mm第80页nla-立杆纵距0.85m则F=0.85×8400×10-3×(0.8-0.11)×0.265×0.85/(8400×10-3)=0.132kN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最大附加轴力N1,表达式为:式中:F-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H-模板支架高度2m;n-计算单元立杆数n=8400/(0.85×103)=10;m-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的立杆数,按下式计算:m=4Lb-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8400mm由上得,最大附加轴力N1=3×0.132×2/[(4+1)×8400×10-3]=0.019KNB立杆验算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模板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Nut=7.78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规程(DB33/1035-2006)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130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915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第80页n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按规程表5.1.7采用,=205N/mm2;注:H-高度调整系数,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规程5.3.4条的规定计算;KH=1注:式中:H-模板支架高度(m)。Ni-验算立杆的附加轴力由上得,=(1.05×7.78+0.019)×103/(0.2130×4.5×102×1)=85.425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7.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c·fak式中: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为1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N/m2fa=1×250=250KN/m2=250Kpa(2)地基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p£fa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A-立杆的基础底面面积为0.0625m2;p=(7.78+0.019)/0.0625=124.78KN/m2=124.78Kpa经计算,立杆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B、选取梁截面尺寸:250×1600,层高为3.0m的梁作为验算部位,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搭设。梁净高1.4m,梁底板下60×第80页n80木楞4根,梁底采用双立杆承重,支撑竖向立杆横向间距为850㎜(沿梁截面方向)、纵向间距为550㎜(沿梁方向),梁侧模形式为内龙骨垂直梁跨度方向,外龙骨间距340;内龙骨间距450;外龙骨为双钢管48mm×3.5mm;内龙骨为方木;穿梁螺栓水平间距450;竖向间距340;螺栓直径12。详见验算书四。三)梁侧模板及内外龙骨验算1.计算简图2.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5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1;第80页n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分别为46.742kN/m2、12kN/m2,取较小值12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的规定,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龙骨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2)抗弯验算其中,--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340×18×18×10-3/6=18.36cm3;[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按不利荷载组合计算面板最大弯矩:其中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340×10-3×12=4.9kN/m;第80页n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340×10-3×2=0.95kN/m;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450mm;面板的最大弯距M=0.10×4.9×4502+0.117×0.95×4502=121732.875N.mm;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121732.875/18.36×103=6.6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5N/mm2;经计算,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340构件高度(mm)h:18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4.9×450+0.617×0.95×450=1586.768N剪应力(N/mm2):0.389N/mm2经计算,面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1k=340×12/1000=4.08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2k=340×2/1000=0.68kN/m;l--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450m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340×18×18×18×10-4/12=16.52cm4;第80页n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4.08×4504/(100×6000×16.52×104)+0.99×0.68×4504/(100×6000×16.52×104)=1.421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450/250=1.8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4.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1)计算模式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值计算:(1)根据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内龙骨承受的荷载值Rmax=(0.6×4.9×450/1000+0.617×0.95×450/1000)+(0.5×4.9×450/1000+0.583×0.95×450/1000)=2.939KNRmaxk=(0.6×4.08×450/1000+0.617×0.68×450/1000)+(0.5×4.08×450/1000+0.583×0.68×450/1000)=2.387KN(2)转化成均布荷载q=2.939/340×103=5.562kN/mqk=2.387/340×103=4.515kN/m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方木,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6/1000=64cm3;I=60×80×80×80/12/10000=256cm4;第80页n3)内龙骨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内龙骨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内龙骨的最大弯距(N.mm);W--内龙骨的净截面抵抗矩;[f]--内龙骨的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内龙骨跨中弯矩:其中,作用在内龙骨的荷载,q=5.562kN/m;内龙骨计算跨度(外龙骨间距):l=340mm;内龙骨的最大弯距:M=0.1×5.562×3402=64296.72N.mm;经计算得到,内龙骨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1N/mm2;内龙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内龙骨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内龙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5.562×340=1134.648N剪应力(N/mm2):0.355N/mm2第80页n经计算,内龙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4)内龙骨的挠度验算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qk=4.515N/mm;l--计算跨度(外龙骨间距):l=340mm;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256×104N/mm2;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4.515×3404/(100×9000×256×104)=0.0177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340/150=2.267mm及10mm。经计算,内龙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1)计算模式外龙骨(木或钢)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2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9.46cm3;I=22.72cm4;2)荷载值计算:根据内龙骨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外龙骨承受的荷载值第80页nP=Rmax=1.1×5.562×450/1000=2.939KNPK=Rmaxk=1.1×4.515×450/1000=2.387KNRmax=(0.6×4.9×450/1000+0.617×0.95×450/1000)+(0.5×4.9×450/1000+0.583×0.95×450/1000)=2.939KNRmaxk=(0.6×4.08×450/1000+0.617×0.68×450/1000)+(0.5×4.08×450/1000+0.583×0.68×450/1000)=2.387KN3)外龙骨抗弯强度验算其中--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M--最大弯距(N.mm);W--净截面抵抗矩:9.46×103mm3[f]--强度设计值(N/mm2):205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M=0.175×2.939×1000×(450×2)=462892.5N/mm外龙骨的受弯应力计算值:=462892.5/9.46×103=48.932N/mm2;外龙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经计算,外龙骨抗弯强度满足要求!4)外龙骨的挠度验算其中E--外龙骨的弹性模量,其值为206000N/mm2;l--计算跨度:l=450×2=900mm;外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1.146×2.387×1000×9003/(100×206000×22.72×第80页n104)=0.42608mm;外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900/150=6mm及10mm。经计算,外龙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6穿梁螺栓验算验算公式如下:其中N--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A--穿梁螺栓有效面积(mm2);f--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N/mm2;查表得:穿梁螺栓的直径:12mm;穿梁螺栓有效直径:9.85mm;穿梁螺栓有效面积:A=76.000mm2;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15×P=1.15×2.939=3.38kN。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70.000×76.000/1000=12.92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四)梁底模板及支架验算1.计算简图第80页n2.梁底模板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对强度、挠度进行验算,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0.55×1000)×18×18/6=2.97×104mm3;I=(0.55×1000)×18×18×18/12=2.673×105mm4;2)荷载计算(1)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标准值:q1k,:(24+1.5)×0.55×1.2=16.83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q1k,,:0.5×(0.5×0.55+(1.2-0.18)×0.55)/0.5=0.836kN/m;q1k=q1k,+q1k,,=17.666kN/m(2)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及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1+2)×0.55=1.65kN/m;(备注:q2k(折减)=0.85×(1+2)×0.55=1.403kN/m;)第80页n3)抗弯强度验算(1)公式:其中--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弯矩设计值(N.mm);W―截面模量(mm3)m-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5(2)弯矩设计值计算如下:M=MGk+1.4MQk式中:-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而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本计算书取1.2。MGk-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M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总和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l=0.167m;MGk=0.1×17.666×0.1672=0.049kN.mMQk=0.117×1.65×0.1672=0.005kN.m取1.2,则M=1.2×0.049+1.4×0.005=0.066kN.m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0.066×106/2.97×104=2.222N/mm2经计算,梁底模面板抗弯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抗剪验算公式:其中:第80页n构件宽度(mm)b:550构件高度(mm)h:18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1.2×17.666×0.167+0.617×1.4×1.65×0.167=2.3622KN剪应力(N/mm2):0.358N/mm2经计算,模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l--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0.167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17.666×(0.167×1000)4/(100×6000×2.673×105)=0.058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0.167×1000)/250=0.668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3.梁底方木验算1)计算模式:梁底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第80页n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2)荷载的计算:1)根据梁底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木方承受的荷载值Rmax=(0.6×1.2×17.666×0.167+0.617×1.4×1.65×0.167)+(0.5×1.2×17.666×0.167+0.583×1.4×1.65×0.167)=4.357KNRmaxk=(0.6×17.666×0.167+0.617×1.65×0.167)+(0.5×17.666×0.167+0.583×1.65×0.167)=3.576KN2)转化成均布荷载q=4.357/0.55=7.922kN/mqk=3.576/0.55=6.502kN/m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龙骨,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3)方木强度验算: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最大弯距M=0.1×7.922×0.55×0.55=0.24kN.m;最大应力=M/W=0.24×106/64×103=3.75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弯强度计算值满足要求!第80页n4)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7.922×0.55=2.614KN剪应力(N/mm2):0.817N/mm2经计算,方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方木挠度验算: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荷载标准值:qk=6.502N/mm;l--计算跨度:l=0.55×103mm;I--截面惯性矩:256×104mm4;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6.502×(0.55×103)4/(100×9000×256×104)=0.1748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55×103/150=3.67mm及10mm。经计算,方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4.钢管的强度验算(1)计算模式支撑钢管承受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两跨梁计算。第80页n(2)荷载计算简化计算取P1……Pn均等于木方传递下来的最大支座力则P=1.1qC=1.1×7.922×0.55=4.793KNPk=1.1qkC=1.1×6.502×0.55=3.934KN(3)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最大弯距为Mmax=0.188×4.793×(0.55/2)=0.248kN.m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0.248×106/4.73×103=52.431N/mm2;支撑钢管的设计强度[f]=205N/mm2;经计算,支撑钢管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梁的最大挠度为Vmax=0.911×3.934×103×(0.55×103/2)3/(100×206000×11.36×104)=0.032mm;支撑钢管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0.85×103/150=3.67mm及10mm。经计算,支撑钢管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扣件抗滑移的计算(1)规程规定:按规程5.4.2R≤8.0kN时,可采用单扣件;8.0kN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2)荷载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计算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4.793+1.376×4.793=11.388kN经计算,采用双扣件满足要求!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计算模式按照规程5.3.2~5.3.6,对于立杆稳定性按照轴心受压构件,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降。(2)荷载计算A计算公式: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ut=NGk+1.4NQk组合风荷载时:Nut=NGk+0.85´1.4NQk式中:Nut-计算段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NG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NQk-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总和(N)。-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本工程中取1.2B计算过程:不组合风荷载时:横杆的支座反力N1A=N1B=11.388KN第80页n(注:已经包括模板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与钢筋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轴向力。并且根据规程考虑了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2×0.15×3.45=0.621kN(注:根据规程4.2.1对模板支架自重,按0.15KN/m取值。)则取Nut=11.388+0.621=12.01kN(3)立杆计算长度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列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式中:h-立杆步距(m);取值1.5m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m);取值0.1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规程附录D计算;因h=1.5m取值1.167-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附录D采用,因=1.5/0.55=2.727,=1.5/0.55=2.727取值1.623最后,立杆计算长度l0=2.841m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0.45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3.12Us--风荷载体型系数:Us=1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0.7×3.12×1×0.45=0.983kN/m2。第80页n(4)立杆的稳定性验算①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236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841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应按规程5.3.5条的规定计算,本计算中取值144759.038N.mm注: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N.mm);wk-风荷载标准值(N/mm2),取值Wk=0.7×3.12×1×0.45=0.983kN/m2;la-立杆纵距(mm);h-立杆步距(mm)。w―截面模量(mm3),按规程附录A采用,w=4.73×103mm3;第80页n-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205N/mm2;注:不组合风荷载时验算:1.05×12.01×103/(0.2236×4.5×102×1)=125.328组合风荷载时验算:1.05×12.01×103/(0.2236×4.5×102×1)+144759.038/(4.73×103)=155.93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5)立杆稳定性验算②(对边梁和中间梁底的立杆考虑风荷载的附加轴力)A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计算对于整体侧向力计算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因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所以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将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取为:式中:-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mm2);wk-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983kN/m2;La-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8400mmla-立杆纵距0.55m则F=0.85×8400×10-3×(1.2-0.18)×0.983×0.55/(8400×10-3)=0.469kN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最大附加轴力N1,表达式为:式中:F-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H-模板支架高度3.45m;n-计算单元立杆数n=8400/(0.55×103)=15;m-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的立杆数,按下式计算:m=7Lb-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8400mm第80页n由上得,最大附加轴力N1=3×0.469×3.45/[(7+1)×8400×10-3]=0.072KNB立杆验算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验算边梁和中间梁下立杆的稳定性,对模板支架按下式重新验算:式中:Nut-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Nut=12.01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规程(DB33/1035-2006)附录C采用,当>250时,,本计算中取值0.2236注:-长细比,;l0-立杆计算长度(mm),l0=2.841mm;;i-截面回转半径(mm),按规程附录A采用,i=15.9;A-立杆的截面面积(mm2),按规程附录A采用,A=4.5×102m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按规程表5.1.7采用,=205N/mm2;注:H-高度调整系数,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规程5.3.4条的规定计算;KH=1注:式中:H-模板支架高度(m)。Ni-验算立杆的附加轴力由上得,=(1.05×12.01+0.072)×103/(0.2236×4.5×102×1)=126.044N/mm2经计算,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7.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1)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c·fak式中: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为1第80页n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50KN/m2fa=1×350=350KN/m2=350Kpa(2)地基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p£fa式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A-立杆的基础底面面积为0.0625m2;p=(12.01+0.072)/0.0625=193.31KN/m2=193.31Kpa经计算,立杆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本工程涉及少量截面变形导致梁高度较大的梁在支模可采用沿梁高度方向每300㎜增设对拉螺栓,在梁底跨中等位置砌筑砖礅等增加此类梁的支模刚度,防止变更。(三)、钢筋混凝土柱(墙)A、本工程柱具有较多截面,常规柱代表截面400*600mm,计算高度3.0m。柱箍采用双钢管48㎜×3.5㎜,柱箍间距d=550㎜。柱模板竖楞材料:方木,宽度60mm,高度80mm,B方向竖楞3根,H方向竖楞4根,B方向竖楞间距225㎜,H方向竖间距233㎜,H方向居中设对拉螺栓一道。详见验算书五。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1、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第80页n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2.8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47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40.55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3kN/m2。2、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面板计算简图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550mm。荷载计算值q=1.2×40.55×550×10-3+1.4×3×550×10-3=29.073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50×18×18×10-3/6=29.7cm3;I=550×18×18×18×10-4/12=26.73cm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第80页n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N/mm2;M=-0.100q1l2-0.117q2l2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0.100×1.2×550×10-3×40.55+0.117×1.4×550×10-3×3)×233×233×10-6=0.16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0.16×1000×1000/(29.7×1000)=5.387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3Q/2bh<[T]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40.55×550×10-3+0.617×1.4×3×550×10-3)×233×10-3=4.074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074×103/(2×550×18)=0.617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N/mm2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0.677ql4/100EI<[v]=l/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677×40.55×550×10-3×2334/(100×6000×26.73×104)=0.277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33/250,满足要求!3、竖楞木方的计算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竖楞木方计算简图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BH两方向最大间距233mm。第80页n荷载计算值q=1.2×40.55×233×10-3+1.4×3×233×10-3=12.316kN/m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q1=1.2×40.55×233×10-3=11.338kN/mq2=1.4×3×233×10-3=0.979kN/m最大弯矩M=-0.1q1l2-0.117q2l2=(0.1×11.338+0.117×0.979)×550×550×10-6=0.378kN.m最大剪力Q=(0.6×11.338+0.617×0.979)×550×10-3=4.074kN最大支座力N=1.1×550×10-3×12.316=7.451kN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10-3/6=64cm3;I=60×80×80×80×10-4/12=256cm4;(1)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378×106/(64×103)=5.906N/mm2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N/mm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0.6q1l+0.617q2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3Q/2bh<[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074×103/(2×60×80)=1.273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N/mm2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0.677×10.147×5504/(100×9500×256×104)=0.258mm最大挠度小于550/150,满足要求!4、B方向柱箍的计算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P取竖楞木方的最大支座力7.451KN第80页nB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B柱箍计算简图B柱箍弯矩图(kN.m)B柱箍剪力图(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1.732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11.238kNB柱箍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10.160cm3;I=24.380cm4;(1)B柱箍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1.732×106/(10.160×103)=170.472N/mm2B柱箍的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2)B柱箍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1.240mmB柱箍的最大挠度小于610/250mm,满足要求!5、H方向柱箍的计算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P取竖楞木方的最大支座力7.451KNH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第80页nH柱箍计算简图H柱箍弯矩图(kN.m)H柱箍剪力图(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844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8.808kNH柱箍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10.160cm3;I=24.380cm4;(1)H柱箍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844×106/(10.160×103)=83.071N/mm2H柱箍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2)H柱箍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0.310mm;H柱箍的最大挠度小于860/250mm,满足要求!6、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计算公式:N<[N]=fA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第80页n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对拉螺栓的直径(mm):12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9.85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A=76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N]=12.9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N=8.808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C、本工程剪力墙厚度为250mm。墙板支模采用的外龙骨间距300;采用双钢管48mm×3.5mm;内龙骨间距300;采用方木,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穿墙螺栓水平间距300;竖向间距300;螺栓直径12,详见验算书七。一)墙侧模板及内外龙骨验算1.计算简图2.墙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其中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第80页n计算,得5.714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5.15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分别为50.992kN/m2、123.6kN/m2,实际取50.99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3.墙侧模板面板的计算1)计算模式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3.2.7~3.2.10规定及《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对强度、挠度进行验算,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并进行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龙骨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2)抗弯验算其中,--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300×18×18×10-3/6=16.2cm3;[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第80页n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按不利荷载组合计算面板最大弯矩:其中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1.2×300×10-3×50.99=18.356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300×10-3×2=0.84kN/m;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300mm;面板的最大弯距M=0.1×18.356×3002+0.117×0.84×3002=174049.2N.mm;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174049.2/16.2×103=10.744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5N/mm2;经计算,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300构件高度(mm)h:18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Qmax=0.6×18.356×300+0.617×0.84×300=3459.564N剪应力(N/mm2):0.961N/mm2经计算,面板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公式:vmax<[v]=l/250其中:第80页n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1k=300×10-3×50.99=15.297kN/m;倾倒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q2k=300×10-3×2=0.6kN/m;l--计算跨度(内龙骨间距):l=300mm;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E=6000N/mm2;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300×18×18×18×10-4/12=14.58cm4;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vmax=0.677×15.297×3004/(100×6000×14.58×104)+0.99×0.6×3004/(100×6000×14.58×104)=1.014mm;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v]=l/250=300/250=1.2mm;经计算,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满足要求!4.墙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1)计算模式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2)荷载值计算:(1)根据墙侧模板面板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内龙骨承受的荷载值Rmax=(0.600×18.356×300×10-3+0.617×0.84×300×10-3)+(0.500×18.356×300×10-3+0.583×0.84×300×10-3)=6.36KNRmaxk=(0.600×15.297×300×10-3+0.617×0.6×300×10-3)+(0.500×15.297×300×10-3+0.583×0.6×300×10-3)=5.264KN(2)转化成均布荷载q=6.36/300×10-3=21.2kN/mqk=5.264/300×10-3=17.547kN/m第80页n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方木,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60×80×80/6/1000=64cm3;I=60×80×80×80/12/10000=256cm4;3)内龙骨强度验算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内龙骨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内龙骨的最大弯距(N.mm);W--内龙骨的净截面抵抗矩;[f]--内龙骨的强度设计值(N/mm2)。按以下公式计算内龙骨跨中弯矩:其中,作用在内龙骨的荷载,q=21.2kN/m;内龙骨计算跨度(外龙骨间距):l=300mm;内龙骨的最大弯距:M=0.1×21.2×3002=190800N.mm;经计算得到,内龙骨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190800/64×103=2.981N/mm2;内龙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经计算,内龙骨强度验算满足要求!4)内龙骨抗剪验算公式:其中:构件宽度(mm)b:60构件高度度(mm)h:80第80页n抗剪强度设计值(mm)(N/mm2):1.3Qmax=0.6×21.2×300=3816N剪应力(N/mm2):1.192N/mm2经计算,内龙骨的抗剪验算满足要求!5)内龙骨的挠度验算其中E-内龙骨的弹性模量:9000N/mm2;qk--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qk=17.547N/mm;l--计算跨度(外龙骨间距):l=300mm;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E=256×104N/mm2;内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max=0.677×17.547×3004/(100×9000×256×104)=0.0418mm;内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300/150=2mm及10mm。经计算,内龙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5.墙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1)计算模式外龙骨(木或钢)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3.2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9.46cm3;I=22.72cm4;第80页n2)荷载值计算:根据内龙骨的计算中的支座反力计算外龙骨承受的荷载值P=Rmax=1.1×21.2×300×10-3=6.996KNPK=Rmaxk=1.1×17.547×300×10-3=5.791KN3)外龙骨抗弯强度验算其中--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M--最大弯距(N.mm);W--净截面抵抗矩:4.73×103mm3[f]--强度设计值(N/mm2):205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M=0.175×6.996×1000/2×(300×2)=367290N/mm外龙骨的受弯应力计算值:=367290/4.73×103=77.651N/mm2;外龙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经计算,外龙骨抗弯强度满足要求!5)外龙骨的挠度验算其中E--外龙骨的弹性模量,其值为206000N/mm2;l--计算跨度:l=300×2=600mm;外龙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max=1.146×5.791×6003/(100×206000×11.36×104)=0.00061mm;第80页n外龙骨的最大容许挠度值:[]=600/150=4mm及10mm。经计算,外龙骨挠度验算满足要求!6.穿墙螺栓验算验算公式如下:其中N--穿墙螺栓所受的拉力;A--穿墙螺栓有效面积(mm2);f--穿墙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N/mm2;查表得:穿墙螺栓的直径:12mm;穿墙螺栓有效直径:9.85mm;穿墙螺栓有效面积:A=76.000mm2;穿墙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N=1.15×P=1.15×6.996=8.05kN。穿墙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N]=170.000×76.000/1000=12.92kN;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六、模板施工方法1、模板制作:模板制作采用釉面九夹板,模型统一按配模图在加工房统一加工制作或者配制,制作好后标记模板位置、型号尺寸和数量,经验收合格刷脱模剂后按规定顺序堆码。模板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即要考虑拆装方便,又要兼顾模板接缝严密,梁侧采用Φ12拉杆,确保模板整体刚度。2、墙模安装:1)严格按照墙配模图进行拼模安装。2)根据测量控制线,在墙的底部加焊钢筋撑铁,以便控制模型安装时保证墙体的有效厚度尺寸,在墙体的上部均须加设撑铁来控制墙模板,撑铁的间距按每0.8米见方放置,撑铁在加工棚采用废钢筋用切割机切割整齐。3)在墙根部根据测量控制线做一条高标号砂浆找平埂子(施工缝处理),埂子的高低根据配模板图和楼板的平整来确定,要严格保证墙模板垂直度与板模的平整度。第80页n4)在模板安装封闭前必须将墙根部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每道墙留一冲洗口(150×150)。3、柱模安装:1)严格按柱模图进行拼模安装。2)放出柱边线及200附线,校正绑扎柱筋及安装垫块,高标号砂浆沿柱周边做埂子。保证柱模的方正。3)柱模安装校正、加固。安装柱模时,采取模型一次性安装到位,柱侧边留槽口(150×150),用于清理杂物及冲洗水排出。4)柱模的加固体系采用φ12对拉杆横间距450,柱四面钢管加固。4、梁、板模安装:1)施工顺序:放线→搭设支模架→安装梁底模→安装梁侧模→安装板底模→安装梁柱节点模(1)放线:模板安装前,根据测量标记在墙或柱上弹出的标高、中心线和模板安装控制内边线,并按满堂架设计要求定出安模架立杆位置线。(2)搭设支模架:当支模架支承在楼板面上时,应在立杆下部设置木垫块(250×250)。水平杆第一道设置1500,第二、三道横杆间距1500mm设置,纵横杆与剪刀撑必须扣件拧紧。(3)安装梁底模:梁跨≥4m时,按梁跨全长度2‰起拱。梁底模下设60×80方木就位于支撑上后,用广线拉通线校正底模中心线和边线以及标高,校正无误后将底模固定支模架上。(4)安装梁侧模:当梁底模安装校正后,再拼装梁侧模两面,安装时应注意侧模模型的上口高度控制,并将侧模与底板连接,板模盖侧模,用铁钉固定,模板装完后,应检查梁模中心线及标高、断面尺寸,用钢管及木方加固。(5)安装板底模:支架必须稳固、不下沉。按设计要求间距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支模架搭设时应拉通第80页n线控制高度及垂直度,并抄平检查。楼板模板铺设下设木龙骨间距@300,板模应从四周向中间铺设,楼板模板应与支承的木龙骨、梁侧模连接,用铁钉钉牢。板模盖梁侧模,模板板缝采用胶带粘贴,然后经检查合格后涂刷脱模剂。楼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先弹出位置线在模板上保证位置准确后预埋,用铁钉或其它方法固定。楼板底模安装好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拼缝、预埋件和预留洞的准确性,进一步核实梁、柱位置。(6)安装梁柱节点模:梁模板与柱模及板模接头处的空隙均用木胶板或松木板拼缝严密,并采取加固牢固;检查其平整度是否与大面相同及垂直。复核检查梁侧模是否加固牢固,有无漏设支撑。七、模板搭设的质量控制1)施工时模板就位要准确,穿墙对拉螺栓要全穿齐、拧紧,保证墙、柱断面尺寸正确。2)模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3)墙、柱下脚口接缝必须严密,砼振捣密实,防止漏浆、“烂根”及出麻面。4)支撑系统要合理,防止梁侧、柱、墙面砼鼓出及“爆模”。5)柱、墙、梁板模安装完后,必须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进行工序交接制度,然后进行检验批报验工作。6)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7)质量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项目名称允许偏差值(mm)检验方法轴线位移5经纬仪复验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复验截面尺寸基础±10钢尺测量柱、墙、梁±4,-5层高垂直度≤5m6经纬仪或吊线锤测量>5m8经纬仪或吊线锤测量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第80页n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八、支模架搭设的安全要求1、基本要求为横平竖直,所选支模搭架材料必须符合要求,整个体系清晰,连接件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不变形、不摇晃,加强措施的构配件(如顶撑)、剪刀撑牢固,数量必须满足要求。2、模板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和2m以上时,要根据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要有可靠安全的操作架子,4m以上或二层以上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施工应设警示牌,避免伤及行人。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必须通过马道或上人扶梯等,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面上行走。高处作业架子、平台上一般不宜堆放模板料,必须短时间堆放时,一定要放平稳,不能堆得过高,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的允许荷载范围内。高处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⑴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应先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如有塌方的危险,必须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之后,才能开始作业。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基槽(坑)上口边缘1m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向坑内运送模板如果不采用吊车,应使用溜槽或绳索,运送时要有专人指挥,上下呼应。模板支撑支在土壁上,应在支点加垫板,以免支撑不牢或造成土壁坍塌。地基土上支立柱应垫通长垫板,采用场外运模板等材料,要有专人指挥,被吊的模板构件和材料要捆牢,避免散落伤人,重物下方的操作人员要避开起重臂下方。分层分阶的柱基支撑,要待下层模板校正并支撑牢固之后,再支上一层的模板。⑵混凝土柱模板工程柱模板支撑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筋、钢丝绳拉结牢固,避免柱模整体歪斜甚至倾倒。柱箍的间距及拉结螺栓的设置必须依模板设计要求做。⑶单梁与整体混凝土楼盖支模第80页n单梁或整体楼盖支模,应搭设牢固的操作平台,并设护身栏。要避免上下同时作业,如果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各层支架本身必须成为整体空间稳定结构,支架的层间垫板应平整,各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3、拆模安全的基本要求⑴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②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1的规定,方可拆除。同时还必须验算现浇楼层上的施工荷载是否大于结构的使用荷载,验算无误后,方可拆除模板。表1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项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1板≤250>2,≤875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100③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④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⑤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或裂缝时,方可拆除。⑵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第80页n⑶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考虑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⑷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进行。先拆非承重的模,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⑸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⑹拆模的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用起重机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捆牢,才可吊装,否则在空中“天女散花”是很危险的。4、各类模板拆除安全技术基础内拆模,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特别是拆除模板支撑时,可能使边坡土发生震动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进行清理。⑵现浇楼盖及框架结构拆除一般现浇楼盖及框架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拆柱模斜撑与柱箍→拆柱侧模→拆楼板底模→拆梁侧模→拆梁底模。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连杆应与拆除立柱同时进行,以免立柱倾倒伤人。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下面究竟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柱,应根据施工速度、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距通过计算确定。九、构造要求1、立杆立杆间距:立杆的纵横距离不应大于1200mm。步距:模板支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其余步距不应大于1.8m。搭接要求: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第80页n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见图2第80页n第80页n2、水平杆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搭设要求: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见图5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见图63、剪刀撑剪刀撑包括两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三部分组成,要求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具体说明设置数量。设置数量: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的模板支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剪刀撑: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见图7。设置原则宜沿周边及针对超高大跨大荷重构件设置。第80页n构造要求: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4)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4、周边拉结一般支模架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模板支架应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构件(墙、柱等)通过连墙件进行可靠连接。)说明:本方案并未对不同层高等所有不同情况进行验算,只采取“特征验算“。因部分结构特征相似,所以在施工中即采取“从大不从小”原则,包括所有构件的支模方法。第80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