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4.00 KB
- 2022-04-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4页。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以农业为立国之本2.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初会痼疾。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6.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7.《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对此话理解合适的有()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生活状况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心态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强调了人定胜天的思想n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8.有学者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封锁中国沿海,“企图以此扼制中国经济的喉管”,但最后他们也放弃了。英国人这种做法“未收到期望的效果”的原因是:A.清政府腐朽无能,采取坚守封海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封锁沿海对英国商人损失巨大D.英国的做法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抵制9.“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10.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11.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12.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3.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A.夜市B.都会C.草市D.会馆14.《汉书》本纪记载,西汉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大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景帝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业者也;锦纂组,害女红者也”。对材料正确的理解是A.汉初统治者关爱平民百姓B.汉初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C.汉初手工业阻碍农业发展D.汉初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15.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nC.制瓷技术精湛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1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17.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图一A.汉代珐琅瓷B.唐代白瓷C.宋代青瓷D.清朝粉彩瓷18.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19.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A.工商食官B.鼓励贸易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2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一切海外经商活动B.该政策即闭关锁国政策C.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D.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特殊表现21.“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土地兼并严重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民族工业急剧萎缩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2.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23.有人认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在客观上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机遇”,下列表述中能够佐证该结论的是( )A.资本主义的侵略能够激起全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感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有利于扶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D.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n24.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火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力阶层的历史影响论述正确的是A.近代中国的买办是西方侵略者的帮凶B.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C.避免了中国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D.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25.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西方文化B.开阔人们眼界C.发展民族工业D.抵制西方侵略26.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27.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工业革命的推动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2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29.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治萍公司仅于民国五年至八年(1916~1919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汉冶萍公司在民国五年至八年出现盈余的客观原因是()A.欧战爆发,钢铁的价格大涨B.新进外国机器,设备先进C.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影响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30.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来源:学§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二、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31.南北朝时形成的草市在唐朝时作用显著,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32.费正清教授曾把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我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3.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各处。n3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的经济发展潮流。35.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6.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其根源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37.洋务运动的主要功绩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使中国近代企业诞生。38.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发展。3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40.新中国成立前夕,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国民政府不断加重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严重。第Ⅱ卷(主观题共20分)二、材料题(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n41.阅读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4分)(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1分)42.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n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民国五年民国六年民国七年民国八年数量1737375033342923──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材料四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1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n(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3分)n历史答案第Ⅰ卷(客观题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5DBBAB6-10CCBAD11-15ABCBC16-20DAADA21-25BACBC26-30DDAAB二、判断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31-35BAAAB36-40BABBB第Ⅱ卷(主观题共20分)二、材料题(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41.(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3分)(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分)(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4分)(4)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1分)42.(1)经济因素: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3分)(2)状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或者出现了短暂的春天)(1分)(3)状况:国民政府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分)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或全国形式上的统一)(2分)(4)境地:处于困境(或陷入绝境)。(1分)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利于美国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制。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繁重的苛捐杂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