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 KB
- 2022-04-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卜辞3、《经效产宝》4、砭石5、“次注”6、鼠疫7、雨疾8、简帛医书9、轮值制度10、五禽戏二、填空1、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____所撰的《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三、单项选择1、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n)A.《内经》B.《灵枢》C.《针灸甲乙经》D.《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E.以上都不是3、《脉经》的作者是()A.张机B.王叔和C.巢元方D.陶弘景E.葛洪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雷公炮炙论》D.《千金要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A.牢脉B.散脉C.长脉D.虚脉E.短脉6、张从正私淑于下列哪一位医家( )A.张仲景B.孙思邈C.刘守真D.马宗素E.许叔微7、阴阳的记载始于()A.《周易》B.《尚书》C.《周礼》D.《吕氏春秋》E.《淮南子》8、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A.唐代B.宋代C.秦代D.明代E.以上都不是9、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A.由晋至唐B.商周时代C.宋元时代D.秦汉时代E.以上都不是10、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A.《内经》B.《伤寒论》nC.《金匮要略》 D.《三因极—病证方论》E.《诸病源候论》四、多项选择1.关于医药起源的问题以下不科学的观点是()A.医源于圣人B.医源于巫C.医源于实践D.医源于保健E.医源于动物本能2、《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A.重视脏腑经络理论B.运用阴阳五行学说C.强调整体观念D.重视预防的观点E.注意情志等精神因素3、我国古代重要的免疫实践是()A.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B.人痘接种预防天花C.从人尿中提取秋石D.全兔脑制作药物以催生E.烙脐饼子贴敷防止脐风4、唐代的重要发现发明是()A.消渴病人尿甜B.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C.人痘接种预防天花D.利用狂犬脑浆免疫狂犬病E.黄疸的尿检验法5、《伤寒杂病沦》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A.总结了我国人民三世纪初以前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B.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大部分D.载方375首,用药214种,丰富和发展了方剂学和药物学E.n所用剂型种类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代五、简答题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2、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3、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4、唐代太医署有哪些医学分科?5、近代创建的中医学校有哪些?六、论述题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为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所创,用于教育改革,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即将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按考试成绩决定升黜。2、卜辞:即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占卜之辞,故称卜辞。3、《经效产宝》:唐末医家昝殷撰,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著4、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5、“次注”:唐代王冰对《素问》所作的注释,因继全元起之后,故称“次注”。6、鼠疫:鼠疫n(Pestis),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临床分腺型、肺型和二者继发的败血症型,潜伏期2-3天。历史上记载的世界范围内大的流行有三次,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8世纪。我国近代也曾发生三次大的流行,1910、1920、1945年。7、雨疾: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8、简帛医书简为竹简、木简,帛为丝织品。简帛医书即古人刻写在竹木简或丝织品上的医学书籍。9、轮值制度:为宋代官药局制订的制度之一,保证昼夜供药,如因失职影响急证病家购药者,“杖一百科罪”。10、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二、填空1、原始社会2、脏腑辨证说遣药制方论脾胃内伤论阴证论31132622694、雷学攵《雷公炮炙论》5、宋6、《上经》《下经》《金匮》《揆度》《奇恒》7、火8、肠吻合术血管结扎术创伤异物清除三、单项选择1、E2、D3、B4、B5、C6、C7、A8、C9、A10、C四、多项选择1、ABC2、ABCDE3、AB4、ABE5、ABCDE五、简答题1、《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⑴n为方书之祖:《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际收方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⑵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伦》,对方剂组成以及方中药物的加减化裁,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君、臣、佐、使相配合的组方原则。根据病情变化和兼证的不同,处方又有所加减化裁。由此可知,张仲景的组方原则严格而灵活。⑶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方剂剂型种类超过以往医学文献及简牍所载的医方内容。该书所载方剂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不同类型。这些剂型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证各科,用以治疗各类疾病。⑷提高方剂学理论:书中方剂,因证立法,以法制方,遣药用方,丝丝入扣,为方剂学积累了系统理论,促进其发展。⑸n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大多切合临床实际。如治疗阳明热盛及暑湿的白虎汤,治疗黄疸的茵陈五苓散,治疗痢疾的白头翁汤,治疗胸痹、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疗虚劳和虚烦不眠的酸枣仁汤,治疗妇人经漏的芎归胶艾汤等等,都是直至今天仍在普遍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方剂。2、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3、中西医汇通派的不同主张有哪些?反对废止中医的,多主张中西医汇通,但在实现汇通的方法上,存在三种不同的主张:其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有唐容川、张锡纯、吴汉仙、杨则民和王问樵等。其二、通过中医的科学化实现中西医汇通,如丁福宝、陆渊雷和谭次仲等。其三、主张中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参照,如恽铁樵、朱沛文、吴瑞甫等。4、唐代太医署有哪些医学分科?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4科,计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其中医科又细分为5个专科,计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和角法。不同专科规定有不同的学制,分别为体疗7年,少小5年,疮肿5年,耳目口齿4年,角法3年。医学教育的分科与学制都是比较实际的。5、近代创建的中医学校有哪些?1915~1917年,丁甘仁、谢利恒等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8年包识生等创办了神州医药专门学校;1920年起张山雷便在浙江兰溪中医学校任教达15年之久;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25年恽铁樵在上海创办中医函授学校;1930年陆渊雷,章次公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院。此外,还有张锡纯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肖龙友等在北京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李斯炽等在成都创办四川国医学院;章太炎创办苏州国医专科学校等等。在这些学校,近代中医教育的先驱者勤奋努力,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但是这些学校由于私人或团体兴办,经费困难,师资缺乏,设备简陋,没能得到应有发展。六、论述题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n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如太医局专辟“风科”,《圣济总录》有十八卷专论“诸风”,并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风病”体系,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施以不同治疗方法,把水肿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专论脚气病,对脚气的病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内科为主的医学著作。宋代的外科学,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鉴别症状与判断预后上,提出了“五善七恶”的诊断方法;在治疗上,创造了“内消”、“托里”的内治法,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并出现了《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许多有价值的外科专著。中医妇产科发展到宋代,已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以妇产科擅长的医家和妇产科专门著作。扬子建的《十产论》对各种难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助产方法和救护措施;虞流编著的《备产济用方》中“神效催生丹”一方,使用了含有“脑下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全兔脑,是我国脏器疗法的又一大发现。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集妇科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其中有些治疗原则和有效方剂,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另外《产育宝庆集》、《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等妇产科著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代儿科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以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其代表。该书全面总结了儿科的成就,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详备的论述,并制定了许多名方,该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另外,刘昉的《幼幼新书》中,记有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在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中,已能进一步区别天花、麻疹、水痘几种发疹性传染病的不同。《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指出小儿脐风与大人破伤风为同种疾病,并主张用“烙脐饼子”烧烙断脐以防脐风。此外,还载有骈指截除、缺唇修补等小儿外科手术。宋代针灸学也有较大的发展。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历代纷乱的俞穴,并详细介绍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证与针刺方法。由他创制的针灸铜人,是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的良好工具,被国内外所重视。另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都为丰富宋代针灸学作出了贡献。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二及答案n一、名词解释1、降疾2、鲍姑3、医案4、灸法5、中西医汇通派6、《治百病方》7、大方脉8、麻沸散9、蛊10、尚药局二、填空1、王安石变法后,太医局逐渐改观,著名的____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2、张从正的学术思想导源于《____》、《____》、及____的火热论。3、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4、《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____术、____术和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5、成无己撰《____》是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还撰有《____》作为补充。三、单项选择1、记载了提炼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A.《僧深集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类苑》E.《白猿经》2、《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A.脏腑经络学说B.辨证论治原则C.整体观念 D.人与自然的关系E.阴阳五行学说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n)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4、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A.晋B.南北朝C.隋唐D.宋E.金元5、《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志聪C.马莳D.张介宾E.陈实功6、《本草述》的作者是()A.刘若金B.李时珍C.吴仪洛D.汪昂E.赵学敏7、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8、五行的记载始于)A.《周易》B.《尚书》C.《春秋》D.《礼记》E.《论语》9、最早的、有效的脏器疗法是用鹿的甲状腺制成的“五瘿丸”,它记载于()A.《肘后备急方》B.《僧深集方》C.《伤寒杂病论》D.《外台秘要》E.《诸病源候论》10、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药物牙粉配方,用于牙齿保健()A.《僧深集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类苑》E.《肘后备急方》四、多项选择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n)A.说明疾病发生B.说明疾病传变C.说明疾病预后D.说明诊断原则E.说明脏腑联系2、《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多项发明发现,如()A.记载了肠吻合手术B.漆过敏症C.鉴别了天花和麻疹D.结扎血管止血E.烧烙断脐3、宋代的世界医学之最有()A.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B.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C.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D.产生了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E.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4、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A.薛己B.陈修园C.赵献可D.刘完素E.张介宾5、与中医学理论的产生相关的哲学思想有()A.精气神B.阴阳C.五行D.八卦E.n天命鬼神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六、论述题1、《脉经》的主要成就?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降疾: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2、鲍姑:能医善灸,是晋代名医葛洪的妻子,为有史记载的我国第一名女灸家。3、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4、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中西医汇通派: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出现,主要是近代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在医学领域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容川、朱沛文、恽铁樵和张锡纯等。6、《治百病方》n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7、大方脉: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8、麻沸散: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9、蛊:甲骨文的记载。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10、尚药局:是宋代设立的最高药政机关。二、填空1、三舍2、内经伤寒论刘完素3、扁鹊4、肠吻合术血管结扎术创伤异物清除5、《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三、单项选择1、E2、C3、D4、B5、C6、A7、C8、B9、B10、D四、多项选择1、E2、ABCD3、ABCD4、ACEn5、ABCDE五、简答题1、晋至五代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及意义?晋至五代时期,随着社会进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中外医药交流也相当发达,其中主要有: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及阿拉伯国家,中外医药交流,不但扩大中医在国外的影响,促进中医药学对外的传播,而且在交流中吸收了国外医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这是晋唐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产生哪些影响?⑴为后世推崇《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继《黄帝内经》后第一部影响最大的著作,它成书之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的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⑵重视《伤寒杂病论》,造就历代医学家历代许多有成就的医学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刘完素、张子和,清代的温病四大家,无一不是对《伤寒杂病论》有深刻研究,各有真识卓见的体会和临床实践经验。⑶对国外的影响唐宋以来,此书的影响远及国外,直到今天,日本还有不少医家专门研究《伤寒杂病论》,运用中完全遵守原方,还把某些方剂制成成药,广泛应用临床。⑷为温病学的形成奠定基础。①提出温病的总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②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给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以启示。③很多方剂为温病学袭用。3、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史上有何价值?(1)麻醉法n危氏提出在“骨碎、骨折、脱臼前先麻醉,再手术”。所用麻药为蔓陀罗、乌头;止痛药为没药、乳香、川椒等。注意事项中提出施行麻醉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出血情况而定,这比日本、欧洲使用全麻药要早近五百年。(2)关于悬吊复位法,该书记载“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使其骨自归窠”,然后用大桑皮、杉树皮衬贴,用软物加以缠夹固定。此法比欧洲医师所用的悬吊复位法,也要早近五百年。对颈椎骨折脱位,提出“以手巾兜缚颏下,系于后脑,系在房上”,这种悬吊复位法,是伤科史上的创举。近代英国医生达维斯(Davis)1927年才提出悬吊复位法。4、人痘接种术的科学价值有哪些?人痘接种法是预防天花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疗法。张璐和吴谦叙述的人痘接种法较为流行,主要有四种形式: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后两种接种法,由于所采用的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的痘痂,其天花病毒的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应,达到获得免疫力的预期目的。因此,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它不但在民间应用,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广。人痘接种法不仅在我国广泛应用,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医学对世界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不但是英国医生琴纳(EdwardJennern,17491~823年)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预防天花的主要方法,而且它的发明足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5、伍连德对近代中国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伍连德生于马来西亚,1889年入英国剑桥大学,190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08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年,东北发生鼠疫,调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1918年任中央防疫处处长,1911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医学国际会议在奉天召开,伍连德任主席。1929年任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校长。他是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史学会创始人之一,对防治鼠疫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沦陷后,被迫离开国内。他曾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有《论肺鼠疫》、《鼠疫概论》、《鼠疫斗士:一个中国现代医生的自传》和《中国医史》等。六、论述题1、《脉经》的主要成就?魏晋时期,王叔和对脉学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总结,撰成《脉经》一书,奠定了我国脉学发展的基础。该书的主要成就有:n(1)确立“寸口脉诊法”。王叔和在分析研究古人的“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等诊脉部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寸口脉法,并提出寸、关、尺三部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即左手寸部主心与小肠,关部主肝胆;右手寸部主肺与大肠,关部主脾、胃;两手尺部均主肾与膀胱等。因此解决了脉诊与脏腑相应定位的关键问题,从而推进了独取寸口脉诊法在临床的实际应用。(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魏晋以前的医书中,脉名繁多,脉象种类尚未统一,含义亦模糊不清。据有人统计,《脉经》之前医书所记载的脉象名称约80种之多。王叔和为了统一其标准,把前代医书论及的易于混淆或类似的脉象,删而并之,规范了24种脉象名称。王氏还对这些脉象逐一描述其指感形象,且对一些相似的脉象进行鉴别,以方便临床掌握和运用,使脉名和脉象特点达到了统一和标准化。(3)论脉学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王叔和的《脉经》并非孤立论脉,或单凭脉象断病,而是在阐述脉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将脉、证、治结合起来。书中对不同脉象的主病和治疗作了大量的论述,不少内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此外,王叔和还对危重病证出现的“怪脉”或“败脉”作了描述,病危脉象,有异于常见脉,临床较难辨识,王氏则用“屋漏”、“雀啄”、“釜中汤沸”等形象比喻,使医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脉经》也存在一些糟粕性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分析批判。《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它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诊脉方法系统化和规范化,对魏晋以后中医的脉学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怎样?n宋代内科杂病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如太医局专辟“风科”,《圣济总录》有十八卷专论“诸风”,并形成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治疗“风病”体系,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多种类型,施以不同治疗方法,把水肿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专论脚气病,对脚气的病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出现了许多以内科为主的医学著作。宋代的外科学,在病理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鉴别症状与判断预后上,提出了“五善七恶”的诊断方法;在治疗上,创造了“内消”、“托里”的内治法,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并出现了《集验背疽方》、《外科精要》等许多有价值的外科专著。中医妇产科发展到宋代,已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以妇产科擅长的医家和妇产科专门著作。扬子建的《十产论》对各种难产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助产方法和救护措施;虞流编著的《备产济用方》中“神效催生丹”一方,使用了含有“脑下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全兔脑,是我国脏器疗法的又一大发现。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集妇科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其中有些治疗原则和有效方剂,至今仍被人们所遵循。另外《产育宝庆集》、《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等妇产科著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代儿科的发展也卓有成效,以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其代表。该书全面总结了儿科的成就,在小儿生理、病理、诊法、治疗等各个方面都有详备的论述,并制定了许多名方,该书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另外,刘昉的《幼幼新书》中,记有虎口三关指纹的观察方法。在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中,已能进一步区别天花、麻疹、水痘几种发疹性传染病的不同。《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指出小儿脐风与大人破伤风为同种疾病,并主张用“烙脐饼子”烧烙断脐以防脐风。此外,还载有骈指截除、缺唇修补等小儿外科手术。宋代针灸学也有较大的发展。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了历代纷乱的俞穴,并详细介绍了各穴的部位、主治病证与针刺方法。由他创制的针灸铜人,是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的良好工具,被国内外所重视。另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都为丰富宋代针灸学作出了贡献。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翰林医官院2、六气致病说3、导引4、《治百病方》5、广惠司6、鬼注、尸注7、医案8、郭守敬9、翰林医官院10、医师二、填空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三、单项选择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 D.《伤寒杂病论》nE.《治百病方》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E.清代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E.《活幼心书》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E.《汉书?艺文志》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8、“六气致病说”载于()A.《周礼》B.《礼记》C.《左传》D.《周易》E.《诗经》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A.食医B.疾医C.疡医D.兽医E.n医师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A.《本草纲目》B.《食疗本草》C.《食物本草》D.《本草备要》E.《滇南本草》四、多项选择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A.说明疾病发生B.说明疾病传变C.说明疾病预后D.说明诊断原则E.说明脏腑联系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A.《周礼》B.《诗经》C.《山海经》D.《左传》E.《尚书》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A.征引书目皆标明版本B.采摭前贤方书皆标明出处C.记述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病证及治疗D.保留了唐以前大量散佚医方E.搜集整理大量的民间单、验方4、《黄帝内经》整体观包括()A.人与自然的联系B.人体自身各部分的联系C.人体生理与精神的联系D.人与社会的联系E.生理与病理的联系5、王叔和的贡献有()A.撰写《脉经》B.著《王叔和脉诀》C.整理《伤寒杂病论》D.首倡诊脉“独取寸口”nE.编著《脉法》五、简答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六、论述题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2、六气致病说:公元前541年秦医和为晋侯诊疾时用“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原因。六气指阴、阳n、风、雨、晦、明。3、导引:是一种由舞蹈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与后来的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等有密切的渊源关系。4、《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5、广惠司:是元代的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下属专设有回回药物院。6、鬼注、尸注:相当于肺结核一类的病,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灭门”的传染性。7、医案:即西汉淳于意所述25个患者的姓名、性别、职业、里居、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8、郭守敬:是元代卓越的天文学家,研制了十余种天文仪器,在北京建立了天文台,又是我国地理学上用海拔测量地形的第一人。9、翰林医官院:由宋代建立,后改称医官局。主要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负责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以及整理民间医药事宜。10、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二、填空1、保寿粹和馆养济院安济坊福田院慈幼局漏泽园2、药酒3、营养滋补抑制疾病兼补虚弱攻治疾病4、木火土金水风寒热湿燥火5、新石器6、陈嘉谟启蒙三、单项选择1、C2、C3、D4、C5、B6、D7、D8、C9、Bn10、E四、多项选择1、E2、ABCD3、BD4、ABCD5、ABC五、简答题1、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的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为西晋早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它内容丰富,叙述系统,理论完备,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主要成就有:系统整理了人体腧穴;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甲乙经》的重要成就还在于,它既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晋以前业已亡佚的针灸文献,多赖此书而存其精要,又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提出和建立了规范。后世多以此为教习课本或编辑针灸著作的参考。因此,《甲乙经》不仅成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珍藏,而且由此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书。2、《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些重要论述,构建起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它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体现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⑴强调整体观念。《内经》既强调人体自身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人的心身是统一的,又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这种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基本特点之一⑵n重视脏腑经络。《内经》所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构成了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理论基础。⑶n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既是哲理,又是最基本的医理。既用以说明普遍问题,也用以说明具体问题。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成就之外,《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也都有丰富的阐述。这些内容对中医学在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李杲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论脾胃生理功能的主要观点有二个:—是脾胃为元气之本,一是脾胃为升降枢纽。所谓脾胃为元气之本,是说人体元气依赖脾胃之气滋养,因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所以脾胃之气旺盛,元气充足,则疾病无以由生;若脾胃之气受伤,元气不足,则诸病由此而生。李氏此说旨在阐明造成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故治病须从补脾胃入手。所谓脾胃为升降枢纽,是讲人体清浊之气的升降取决于脾胃。脾胃之气充沛.则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其中清阳先升,浊阴后降,升已而降;若脾胃之气受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导致只降不升,或只升不降等两类疾病的发生,其中以只降不升的病变更为多见及严重。李氏此说意在强调脾胃升清是主要的。故治疗脾胃病变宜注重升阳。4、“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戾气”学说是由吴有性提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温疫,而是否致病,既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和畜禽都会因戾气致病,但是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就不同;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n“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戾气是物质性的,可用物质性的药物治愈。5、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六、论述题宋代的医学教育及医学分科情况怎样?宋初的太医署已不同隋唐时期的太医署,它不再兼医疗行政,而成为专门医学教育机构。庆历四年(公元l044年)又改进了考试制度,使医学教育进一步得到提高。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太医局置提举一名,判局二名,全面负责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并且规定判局要由懂医术的人充任。当时太医局教学编制及医学分科较细。学生学业将成,要临床实习,并在实践中进行考察,根据治愈率来评定成绩,分上、个、下三等,适当给予奖学金。十全为上,限二十人,月津十五千;十失一为中,限二十人,月津十千;十失二为下,限五十人,月津五千;十不全七者降级;十失其五开除太医局。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教育改革。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医学教学缩编为三科:1、方脉科,2、针科,3、疡科。各科教材亦不同,方脉科分大小经,大经有《素问》、《难经》、《脉经》;小经有《巢氏病源》、《龙树论》、《千金翼方》。每年春季进行招生考试,自由参加。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医学制度改三舍之制,上舍四十人,内舍六十人,外舍一百二十人。共设博士四人,正录四人,掌管太医局的教学行政。各舍又置长、谕各一人,负责每舍的工作。其教学分科及教学设置如下:三科基础教材:《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注神农本草经》;方脉科:(包括风科、大方脉、小方脉)兼习《脉经》、《伤寒论》;针科:(包括针、灸、口齿、咽喉、耳、眼)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龙树论》;疮科:(包括疮肿、伤折、金疮、书禁)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干金翼方》。学生考试制度也很健全,分私试、公试两种。考试内容有医经大义、五运六气、假令病法(病案分析),根据成绩由“外舍”递升至“内舍”、“上舍”。学生毕业分配亦根据成绩优劣分别录用,艺业精优者分配到尚药局任医师等职,其余分别充任本专业博士、正录,或分配到各州充任医学教授。可见当时领导机构、教学分科、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毕业分配制度等,已初具规模。宋代的医教体制曾有几次大的改革,不如唐代太医署的医学教育长期稳定,但比唐代更为完善健全。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四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校正医书局2、五毒3、麻沸散4、水苗法5、灸法6、太医署7、三三医书8、《存真图》9、寸口脉法n10、疾年二、填空1、现今流传的《____》和《____》,实际上就是《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的。2、《____》是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3、《本草发挥》的作者____。4、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____。5、《周礼》和《左传》关于“藏冰”和“变火”的记载探讨的是____的方法。6、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7、难经》所记诊法以____为主。8、《素问?举痛论》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是最早涉及到____的记载。9、最早的中医杂志为____。10、刘完素,字____,号____,后世称为____。三、单项选择1、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C.《刘涓子鬼遗方》 D.《肘后备急方》E.《诸病源候论》2、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A.方有执B.刘完素C.孙思邈D.王叔和E.成无己3、营养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最早载于()A.《肘后备急方》B.《千金翼方》C.《诸病源候论》D.《本草拾遗》E.《脚气治法总要》8、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E.明代4、朱丹溪师承于( )A.刘完素B.张从正C.罗天益D.罗知悌E.李杲5、“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倡导者是( )A.李明之B.张元素C.王好古D.罗天益E.张壁6、现今能看到最早写到“辨证施治”术语的文献是()A.《医门法律》B.《中风论》C.《医藏目录》nD.《周慎斋遗书》E.《洗冤集录》7、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介绍科学文化知识最早、最著名的是()A.邓玉函B.利马窦C.汤若望D.艾儒略E.巴多明8、《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9、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A.方有执B.刘完素C.孙思邈D.王叔和E.成无己10、“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A.兄弟姐妹不许通婚B.婚配要遵守社会道德风俗C.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D.同姓男女不能通婚E.以上都不是四、多项选择1、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有()A.疾首B.腹疾C.疫疾D.疾自E.疾耳2、金元医家中对药物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者有()A.张元素B.李杲C.王好古D.朱震亨E.许叔微3、我国对尿甾体性激素“秋石”的提炼为世界最早,它记载于()4、明清时期日本医学学派有()A.后世派B.经方派C.古方派D.折衷派E.考古学派A.《炮炙论》n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苏沈良方》E.《本草衍义》5、《难经》在脏腑理论上作出新的发挥是()A.肾B.命门C.心D.三焦E.脾五、简答题1、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2、王孟英的代表著作及主要内容是什么?3、王好古的学术思想与李东垣有何异同?4、《神农本草经》有哪些成就?5、明清时期《伤寒论》研究有哪些特点?六、论述题简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参考答案】n一、名词解释1、校正医书局:于1057年设立,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和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对医学的发展和医籍传播有重要贡献。2、五毒:《周礼?天官》中的记载,专门用来治疗疮疡的外用腐蚀药,是目前所知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3、麻沸散: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4、水苗法:把上述研细的痘痂用水调匀,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使其产生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5、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太医署:唐代设立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也是医疗单位,作为医学教育机构在世界医学史上是最早的。7、三三医书:裘庆元编辑的医学丛书,共三集,辑医书九十九种,除少数医书为日本人所撰,多系我国明、清时期的医学著作。8、《存真图》:为北宋末年杨介据泗洲处死犯人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记载了人体内脏和十二经脉图,原图著已佚,后世部分针灸书籍中引用了该书内容。9、寸口脉法:是王叔和取《难经》诊脉“独取寸口”之说,并将寸口分为寸、关、尺三部脉位,分别左右配属脏腑,使切脉部位和脉应脏腑逐步统一化、规范化。10、疾年:甲骨文中的记载。指多疾之年,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二、填空1、《伤寒论》《金匮要略》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徐用诚4、六气致病说5、预防疾病6、原始社会7、“独取寸口”8、血液循环9、吴医汇讲10、守真通玄处士刘河间三、单项选择1、A2、D3、A4、D5、A6、D7、B8、B9、D10、C四、多项选择1、ADE2、ABCD3、BD4、ACDEn5、BD五、简答题1、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唐朝承袭隋制,在京都长安设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医学教育又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内设太医令、丞、府、史、医监、医正、掌固等管理行政教务;教授、助教、师、主药、工等从事教学。2、王孟英的代表著作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王孟英的代表著作有《霍乱论》和《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这是依《内经》中的有关经文发挥的。该书既是一部温病学说论述的汇编,主要存在三种学说: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错简重订说;以张遂辰、张志聪为代表的反对“错简”说;以柯琴、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3、王好古的学术思想与李东垣有何异同?王好古与李东垣都研究脾胃虚损病变,这是共同之处,不同在于:李东垣偏重于内伤(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引起的气虚发热证,又称内伤热中证;而王好古则重于外感(寒邪)及内伤(内饮生冷、误服凉药、本气自虚)导致的阳虚阴寒证,故治疗亦各不相同,前者重在甘温除热、益气升阳泻火,而后者重在温中散寒、补益脾胃。此外,王氏尚研究肝肾虚寒证,其中尤偏重于肾,这从其对三阴证发病的认识及选药用方上可反映出来。4、《神农本草经》有哪些成就?《神农本草经》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不仅为我国古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魏晋以后历代诸家本草学,都是在该书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中所载药物大多临床有效,其所述药物学理论、药物功效主治及用药原则方法,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书中也掺杂了一些神仙道教思想的内容,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消极影响。5、明清时期《伤寒论》研究有哪些特点?明清有关《伤寒论》研究空前活跃,不仅著述增加到100余种,学派纷呈,争鸣激烈,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扩展到原文编次、以方类证、分经审证、按法类证等一些关键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学说: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错简重订说;以张遂辰、张志聪为代表的反对“错简”说;以柯琴、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除以上三类外,n陈修园将六经之病,分为经证、府证、变证三类。钱潢和尤怡持按法类证,列正治、权变、救逆……诸法。其他诸家或偏于注,或偏于临床治疗阐述发挥,或偏于普及启蒙,掀起了明清《伤寒论》研究诸家蜂起。六、论述题简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所讲的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温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从隋代至明代,均有论述,但历代关于温病的零散材料,有许多是有启发性的,它们为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区分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立中医传染病学——温病学说做出杰出贡献的是明末著名医家吴有性。清代医家叶桂、薛雪、吴塘、王士雄等人,则为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分别做出程度不等的贡献。吴有性,于1643年编著《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创立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就温疫病的致病原因,提出“戾气学说”。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有性指出,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吴有性还指出“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他还正确论断,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叶桂(1667~1746年),著《温热论》,为其学生顾景文,整理而成。《温热论》对温病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指出温病传变的规律,温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叶桂对温病学说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薛雪(1681~1770年),撰《湿热条辨》1卷,此书是湿热病的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究的先河。他指出,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的盛衰关系密切。薛雪对湿热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为温病学说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吴瑭(约1758~1836年),1789年撰《温病条辨》,成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将温病分为九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认为温疫只是九种温病之一,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而其它八种,则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由此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围。他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把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系起来,补充和完善了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王士雄(1808~1868年),先后撰《霍乱论》和编述《温热经纬》。在《霍乱论》书中,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温热经纬》的特殊见解是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明清时期,对温病学说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汪机(14631~539年)、戴天章(17世纪中叶)、余霖(18世纪)等众多医家。温病学说在明清时期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它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也是该时期众多医家尊重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成果。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五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方脉2、《诸病源候论》3、《治百病方》4、鬯其酒5、水苗法6、《存真图》7、温病8、鬼注、尸注9、灸法n10、五禽戏二、填空1、皇甫谧编纂《甲乙经》主要参考了____、____、____等三部著名医书。2、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完素强调六气____,五志____,前者是其对____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其对____的认识。4、甲骨文中有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5、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____。6、《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____未盛,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7、《帝王世纪》中记载“____……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三、单项选择1、华佗的最大贡献是()A.针灸B.养生C.妇科D.外科手术和麻醉方法E.以上都不是2、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A.唐代B.宋代C.秦代D.明代E.以上都不是3、我国记载人工撮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为()A.《植物名实图考》B.《白猿经》C.《本草纲目》D.《饮膳正要》nE.《食疗本草》4、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 )A.《千金翼方》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救荒本草》E.《食性本草》5、创立脏腑病机学说的医家是( )A.华佗B.钱乙C.孙思邈D.张洁古E.李东垣6、相传创制汤液的是()A.仪狄B.岐伯C.扁鹊D.华佗E.伊尹7、《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A.春秋、战国B.秦汉C.南北朝D.隋唐E.宋元8、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A.海藻疗瘿B.泽泻久服不饥C.紫苏久服轻身D.水银久服神仙不死E.车前用全草9、《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A.上部、中部、下部B.寸部、关部、尺部C.人迎、气口、趺阳D.头部、手部、足部E.浮部、中部、沉部10、我国卷数最大的方书是()A.《四海类聚方》B.《雍熙神医普救方》C.《圣济总录》D.《金匮药方》E.《普济方》四、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不属于《脉诀》中所描述的24脉()A.牢脉B.散脉C.代脉D.数脉nE.革脉2、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A.薛己B.陈修园C.赵献可D.刘完素E.张介宾3、《内经》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A.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B.机体与情志的互相影响C.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D.人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E.重视疾病预防4、涪翁的弟子是()A.程高B.吴普C.郭玉D.樊阿E.文挚5、属于明清时期撰写的医书有()A.《植物名实图考》B.《内科约编》C.《眼科切要》D.《本草从新》E.《三三医书》五、简答题1、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2、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3、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4、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5、《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六、论述题简述明清时期内科学成就【参考答案】n一、名词解释1、大方脉: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2、《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所撰的病因征候学专著,书中论述了1739种病候的病源和证状,其中有许多描述达到较高水平。3、《治百病方》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4、鬯其酒:n甲骨文中的记载。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既能用于祭祀也可用于医疗,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5、水苗法:把上述研细的痘痂用水调匀,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使其产生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6、《存真图》:为北宋末年杨介据泗洲处死犯人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记载了人体内脏和十二经脉图,原图著已佚,后世部分针灸书籍中引用了该书内容。7、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而主要是前者。8、鬼注、尸注:相当于肺结核一类的病,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灭门”的传染性。9、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0、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二、填空1、《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针经》2、保寿粹和馆养济院安济坊福田院慈幼局漏泽园3、皆能化火过极皆为火热外感火热内伤火热4、疾年降疾雨疾疾疫5、六气致病说6、气血7、伏羲氏三、单项选择1、D2、C3、B4、C5、D6、E7、C8、A9、B10、A四、多项选择1、BDE2、ACE3、AC4、ACn5、AD五、简答题1、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北宋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所铸。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穴位深约1.2分,教学或考试时,体表用腊封闭,内灌水(或说汞),针刺中穴,针拔水出,否则便进不了针。这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2、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其一是顺应自然,人象天地;其二是强调实用;其三是重视外部现象的相互联系。闻气味、听声音、视颜色、察形貌的诊病方法,是由外揣内的认识方向,而不是通过内部结构的了解认识外部征象的意义,各种治法都表现了突出的自然倾向,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占据了主流。3、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唐朝承袭隋制,在京都长安设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医学教育又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内设太医令、丞、府、史、医监、医正、掌固等管理行政教务;教授、助教、师、主药、工等从事教学。4、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5、《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诸病源候论》系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又称《巢氏病源》,主撰者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体征的理论性专著,其主要成就有: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该书收载的疾病种类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其中以内科疾病占绝大多数。是对隋以前临床出现的各种疾病证候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突破前人笼统的三因致病理论,从而发现和描述新的病源,丰富了中医学的病因学说,详细且准确地描述疾病证候。书中对多种疾病的证候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为医生辨识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记载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方法,如进行人工流产、拔齿及妇科检查等。还记述了结扎血管止血,创伤异物清除等技术。反映了公元7世纪临证医学的新成就。六、论述题简述明清时期内科学成就。明、清时期内科学主要是围绕医学理论与古代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的论争而发展的。薛已(1488~1558年),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其学术思想主要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的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而脾肾并举,注重温补。张介宾(约1563~1640年),其医学主张,主要是反对刘完素和朱震亨以寒凉药攻伐肾阳,认为真阳、真火是生命之大宝。李中梓(1588~1655年),在李杲、薛已、张介宾诸家的影响下,重视脾肾互济同治的学术主张。赵献可发挥命门之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主和至宝,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清代,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医学主张提出了反对观点。明、清时期内科学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不少医家能兼取历代医家之长,吸取家传经验,结合自己临证实践,完善对疾病的认识,著成综合性医著。主要有:《医学正传》、《明医杂著》、《杂病证治准绳》、《寿世保元》、《症因脉治》《证治汇补》。这一时期内科学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有关虚劳证治的专书大量出现,主要有:《红炉点雪》(1630年),撰著者龚居中,龚氏认为虚损痨瘵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痰火。《慎柔五书》(1636年),撰著者胡慎柔(1572~1636年),书中分虚劳为虚损和痨瘵两类。《理虚元鉴》(约1644年),撰著者汪绮石,该书对虚劳论治,提出治虚劳的“三本二统论”。此外,专论内科杂病比较著名的专书还有尤怡的《金匮翼》(1768年),林佩琴的《类证治裁》(1839年),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的证治。熊笏的《中风论》,介绍养阴清热治疗中风的经验。喻昌(嘉言)在《医门法律》(1658年)中,叙述了腹水症状及其病因。王清任的《医林改错》(1830年),在内科方面对疾病的治疗,强调了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原则。他所创立的活血逐瘀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