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鱼藻与瓢沙对水体中N、P吸收性能比较摘要:利用漂浮植物瓢沙、沉水植物金鱼藻、及两者混养体系,对水体中TN、TP、氨氮吸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瓢沙吸收效果最好,去除率依次为89.8%、73.12%、86.50%,对于净化低浓度污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关键词:金鱼藻瓢沙N、P吸收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严重,如何治理或修复氮磷污水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相关技术种类繁多,从原理上来看,可以粗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等。水生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生物、生态方法相结合的通用技术,以其具有的投资少、风险小、不产生再次污染的优势,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沉水植物金鱼藻、漂浮植物瓢沙去除氮磷作用的比较分析,力求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相关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在溧阳市郊采集金鱼藻、瓢沙,均为苏南常见水生植物。用江苏省淡水研究所内池塘水进行扩大培养,两周后使用。1.2实验用污水按TN含量10mg/L标准,加入(NH4)2HPO4,人工配置12组模拟氮磷污水。1.3实验方法实验设置瓢沙(A组)、金鱼藻单种植物体系(B组)和瓢沙-金鱼藻混养(C组)三种体系,并以不加入植物的各水样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试验,共12组实验。实验从2009年8月31日开始,选用健康的瓢沙、金鱼藻植株。经自来水去除杂质后,分别按瓢沙10g鲜重和金鱼藻15g鲜重投放到25×45×70培养箱中,培养箱置于室内,设置光照时间为5:00至18:00,每周取水样一次,测定其TN、TP、亚硝态氮、氨态氮及浊度。数据结果取各平行组平均值。并根据取样量补充一定量的原供试污水,实验过程中,每天用蒸馏水补充培养箱中蒸发消耗的水分。实验结束后称量每组鲜重。1.4测量方法n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氨氮采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亚硝态氮采用分光光度法。植物鲜重的称量办法:采用国内外相关研究采用的办法,用滤水网兜将所需测定的植物从水中捞起,滤去自由水(无水滴出现),将待测植物平铺在吸收纸垫上,吸收5min,用精度为0.01g的电子天平称重。1.结果与分析2.1TN的变化从表1可知,A、B、C三种体系水生植物对TN的去除率不同,漂浮植物瓢沙去除作用更为迅速、明显,去除率高达89.8%。与此同时,混养体系也表现出来较好的去TN的能力。而沉水植物金鱼藻表现不佳,与瓢沙相比,其在水面的覆盖面不高,可能是制约其吸收TN性能的瓶颈。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空白组中即使没有水生植物的存在,也有16.8%的去除率,这是由于水体的降解作用、微生物作用也会引起TN下降。表1水体中TN的变化实验组水样TN浓度(mg/L)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总去除率(%)0周1周2周3周4周A10.006.564.822.631.0289.8B10.007.935.994.683.4965.1C10.007.646.094.672.3077.0D10.009.569.338.788.3216.81.2TP的变化结合表2可看出,对于TP的吸收效果各体系情况与TN类似。吸收效果依次为瓢沙、混养体系、金鱼藻。由于漂浮植物浮生水面,在光照竞争中占绝对优势,生长力很高,能够高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在试验设定的浓度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吸收TN、TP的能力。表2水体中TP的变化n实验组水样TP浓度(mg/L)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总去除率(%)0周1周2周3周4周A9.717.696.684.972.6173.12B10.138.937.786.235.6444.32C10.208.677.526.365.0350.68D9.989.548.998.468.0319.533.3亚硝态氮的变化从表3可知,水生植物对于亚硝态氮的去除作用显著。从去除速率上分析,混养体系明显高于其他单种体系,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养体系>金鱼藻>瓢沙。表3水体中亚硝态氮的变化实验组水样亚硝态氮浓度(mg/L)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总去除率(%)0周1周2周3周A3.232.762.430.9769.97B3.102.661.390.7476.13C3.262.541.350.6978.83D3.163.033.983.921.4氨氮的变化从表4可知各体系对于氨氮的吸收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瓢沙表现出了良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高达86.50%。其次分别为混养体系的80.26%和金鱼藻体系的58.10%。对照组氨氮含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表3水体中氨氮的变化实验组水样氨氮浓度(mg/L)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总去除率(%)0周1周2周3周4周A6.374.652.861.210.8686.50B6.665.694.213.542.7958.10C6.135.933.351.691.2180.26D6.736.405.995.685.7514.563讨论n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修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植物的修复过程也不尽相同。如本实验中采用的瓢沙为漂浮植物,金鱼藻为沉水植物都没有发达的根系,因此,植物的茎叶也可能是吸收氮磷的重要器官,这点也得到了刘佳等相关研究的证实。由于本次试验设置的浓度为TN10mg/L,在此浓度下,瓢沙表现出了十分理想的去污能力,各项指标都高于其他体系植物。原因可能在于瓢沙体积小,覆盖水面,获得了充足的阳光,从而更易增重,因而在低浓度污染下繁殖增重迅速,去除N、P的能力也明显优于金鱼藻及其混养体系。而沉水植物能够从底质沉积物中补充不足的营养,这种特性使其在低营养条件下也能生长,这使得沉水植物在水生植物群落中占据营养竞争优势。以上两点是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的。另外在试验进行过程中,空白组中由于没有水生植物的存在,出现杂质沉积以及藻类着生。利用水生植物的抑藻作用从而降低藻类的现存量,这也为水生植物的利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种云霄,胡洪营,钱 易.pH及无机氮化合物对小浮萍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3,24(4):35-40.[2]蒋志学,邓士谨,环境生物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79-181.[3]刘建武,林逢凯,王郁.水生植物净化萘污水能力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12-415.[4]刘建武,林逢凯,王郁.水生植物根系对萘的吸附过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2):32-34。[5]种云霄,胡洪营,崔理华,等.浮萍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3):14-18.[6]ChengJ,BergmannBA,ClassenJJ,etal.NutrientrecoveryfromswinelagoonwaterbySpirodelapunctata[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2,81:81-85.[7]DaluJM,NdambaJ.Duckweedbasedwastewaterstabilizationpondsforwastewatertreatment(alowcosttechnologyforsmallurbanareasinZimbabwe)[J].PhysicsandChemistryoftheEarth,2003,28:1147-1160.[8]侯文华,宋关玲,汪群慧.浮萍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70-73.[9]种云霄,胡洪营,钱 易.无机氮化合物及pH值对紫背浮萍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4):4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