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设计教育 8页

  • 63.50 KB
  • 2022-04-22 发布

室内设计专业设计教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室内设计专业设计教育初探熊瑞源作者简介:熊瑞源,男,1969年11月出生于福建邵武,1992年7月专科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同年分配至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任教至今。94年赴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工业设计与室内设计,2001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木科专业函授学习。摘要:室内设计行业现状及设计的误区,这些误区造成的原因,对行业现状及设计误区的对策,对室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课程设置的初步设想。主题词:室内设计、设计教育、设计方法・室内设计专业是由于人们因生活质量的捉高所产生的需求而从建筑设计专业屮派生出来的新兴专业。从近十年的发展情况看,室内设计行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设计行业还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制约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广泛运用到各设计领域中,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室内设计也不例外,但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运用仅停留在可视化设计方面,即仅停留在运用计算机画最终方案的效果图上,这种情况导致一些设计师在做方案设计时,连最基本的图示都不做,直接在计算机上“做”方案,违背了设计创作思维的一般规律。设计师成了“电脑绘图员”,“视觉n效果好”成了“好设计”的代名词,另一方面,设计行业还存在运用设计资料图集上现成的实例照搬或拼凑别人的设计的现象,这种在构思之初就已经确定很具体的表达成果,其实质就是抄袭,些类设计师对方案的构思不会思考或者是不想去思考,行业内一度称此类设计师为“裁缝”(只会东搬西剪地拼凑设计)。出现上述这些现象是很发人深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种现况的产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新兴事物,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内涵还有待于重新认识,再加上社会上把对电脑效果图的需求片面扩大化了,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甲方、业主认为计算机含有“高科技”成分,设计方案如果用电脑做效果图,则方案“科技含量”高,设计就好,这种错误的观点,产生了错误的需求,反过来就影响了设计师的构思思维过程,设计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深入细致的推敲、思考,而只要花些精力在电脑效果图制作方面,把图面的视觉效果做好,让甲方、业主满意即可,花费少得多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得到同样的设计工酬,又有谁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出现“电脑效果图画得好,就是设计得好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第二种现况的产生,一种是设计师设计的态度问题,在设计上想偷懒、取巧、省事,拼凑别人的设计成果,另一种是设计师在学习的阶段没有养成正确的设计思维的方法及习惯。这其中有设计在国内发展时间短,对设计方法论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而造成设计方法学的模糊不清,这就使得“设计就是抄”的观点,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了设计师的头脑。“设计的好不好就看你会不会抄”,不仅行业内的一些颇有知名度的n设计师甚而一些在高校中担任设计课程的教师都执有这个观点。一些学者或许说得更堂皇些,就设计方法上有“天才体验、卓绝引用”的提法。他们认为自己设计的东西没有“抄”来的有效果,在和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的今天,“抄”很容易岀效果,出成绩。当然在设计水平还不够发达的阶段是需要进行类比与模仿的学习过程的,但这种类比与模仿,只能做为平日的学习方法,而不能替代设计的方法论。针对上述现况我对室内设计的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及各方面的侧重点有如下设想。第一:要加强《室内设计初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伊始,树立起正确的室内设计观。室内设计不是仅仅对室内空间的围护面进行装饰美化。“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辞源》)。我们不提倡把“室内设计”称之为“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装璜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功能要求,并提高人们在使用室内空间时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舒适度。功能是第一性的。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而构成室内空间的外在形式一一“界面”是第二性的,是构成空间而存在的必要从属部分,对内涵空间的使用和观感效果起决定作用。室内设计还涉及到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建筑声学、建筑光学、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等诸多学科。需要综合处理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思想上有这个准备,及时扭转“室内设计就是室内装n饰”、“学设计就是学美术”这种观念。做好要从实践到理论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准备。第二:要在《室内设计初步》课程中,针对学生对设计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让学生大量临摹学习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特别是名师、名家的优秀作品。大量的临摹学习,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设计表现技巧,而且也是设计信息的贮存和积累的过程,设计信息的贮存量越大,密集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想象力越丰富,灵感就来得快,来得多。设计灵感可能与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储存有着某种联系。我们自己的创作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每当构思方案时,头脑中所储存的各种信息都在里面沸腾、翻滚,忽隐忽现,偶尔有两三种信息相互挨近或碰撞,便常常可以诱发一种崭新的意念。我们以这种“碰撞的火花”为契机进一步调整、改进、丰富、完善,则可以创造出一种原先所意想不到的新方案。美国作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所著《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有一节名为“白蚁的启示”,白蚁筑巢的情况和我们在方案构思时的思维活动十分相似,书中援引科学家普里高津生动描述白蚁是如何从无组织的活动中筑成具有高度结构的蚁巢,开始的时候,白蚁在地上随意爬行,这里停停,那里停停,积存一点“粘性物质”,这种积存物的分布,完全是偶然的,如果这种积存物彼此隔离,工作也就停止了,但偶尔两个积存物彼此挨得很近,形成一个拱形结构,于是就形成一个复杂的蚁巢的基础,一个随意的行动就变成了高度精心修建的结构。我们在设计时构思的思维活动也一样,东想想,随意画出一些原来设计信息的积存物,西想想,又画出一些原来设计信息的积n存物,或许思维依旧是混沌的,但想得多了,画得多了,当两个“积存物”相互挨得很近或相互碰撞,这时如果这种瞬息即逝的“偶然”被你捕捉到,或者说你的灵感来了,则你的思维则从混沌中产牛有序的意念。从表面上看,灵感的获得很偶然,但如果没有平日设计信息积累这个过程的必然做为基础,则偶然性的灵感获得也就不现实的。所以,我提倡学生多画、多想。在《室内设计初步》课程屮,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平日多临摹,多“抄”,多学习,而在设计时,则要完全抛幵任何设计资料。正如我国著名装饰艺术家张光宇论自己的创作经验一样:设计桌上不要放什么参考材料,要学学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喜欢从阿姨的手中挣脱出来,独自试步。也等于上阵作战,全凭常山赵子龙的单枪匹马的精神,要在白纸上杀进杀出那样来完成你那杰作。第三,在设计课程中始终贯穿室内设计程序及方法的训练。强调了设计方法学的重要性,规范了室内设计的程序,并严格地按设计程序中的步骤进行设计课程的练习,则学生在构思设计方案时,徒手绘制草图及同步思维的能力就被提升到它应有的地位。以往的设计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对设计最终方案的表达能力。即对用于交流、展示的最终设计成果的表达(效果图)过于强调,而忽略了学生在设计构思过程中的草图绘制能力的培养。更确切的说是在绘制草图过程中的设计思考能力的培养。其实,绘制草图就是思考的表达,设计思考和思考的表达是同步进行的,不可分割。以往的设计教育对设计思考及表达的重视不够,不太重视这种设计思维过程中的同步草图训练,培养出n来的设计师少于思考,少于思考的表达(草图)。这也是造成多年来设计水平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优秀的构思来源于大量艰苦的探索,这种探索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草图,草图是构思阶段思考过程的反映。看似粗糙、不完整,但它常常是设计师灵感火花的记录、思考瞬间的反映。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和非确定性,才说明了草图的思索性实质。所以我们在设计教育中要强化这种意识,培养会思考的设计师。在构思阶段,我提倡要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构思草图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思维混乱,不断的跳跃。当画出一个草图方案之后,不加思考又画另一个草图,这时思考就出现跳跃,这种跳跃的结果是每个方案都是不完善的,都只是最初的概念一闪,设计者自己都不很满意,克服这种现象就需保持构思的连续性,它不仅可以完善方案,还可以得到许多新方案。当第一个草图方案出来之后,仔细观察,从它的某一部分(不完善或不合理的地方)修改发展,接着再画出在它基础上的修改方案,连续不断的构思,一部分一部分的完善直至该方案比较满意,然后才是跳跃,画一个与这个不联系的方案,从新发展,直至也较满意,然后对这几个较满意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完成整个设计的流程。第四,要加大理论的学习,特别是《环境心理学》的学习。目前室内设计的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安排得不是太多了,恰恰相反,理论课程安排得太少了。没有理论依据做为设计的指导,设计的作品只能流于浅薄,只能是表面文章。室内设计的室内空间环境是为人服务的,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师细n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环境心理学》正是以科学深入地了解人们在室内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为出发点的,研究人与室内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这儿年《环境心理学》获得迅速发展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譬如,对人与边界效应的研究,国外多位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倾向于在环境中的细微处寻找支持物。国外研究人员在一项有关餐厅和咖啡厅坐位选择的研究屮发现,有靠背或靠墙的处位,以及能纵观全局的坐位比别的更受欢迎。其中靠窗的坐位尤其如此。坐在那里室内外景观尽收眼底。餐厅里的侍应生也证实,无论是散客还是团体客人,大都明确表示不喜欢餐厅中间的桌子,希望得到靠墙的坐位。国外研究人员Alexander曾对工作空间的封闭性与舒适感做了调查,认为人们对工作空间也有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空间中,如果工作人员后面与侧面有墙,他会感到更舒服。工作人员前方8英尺之内不应设置无窗的实墙而,以便工作人员可通过观看前方而改变视距。另外,良好的工作空间设计,还应使工作人员能看到外界的景色。在此限于篇幅只举“人与边界效应的研究”一例,人在室内环境中的行为心理还包括如:空间私密性的研究、空间的等级、个人空间、空间的领域性等,以及人的行为习性,如:抄近路习性、识途性、左侧通行、左转弯、从众习性等等。这些国内外最新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室内设计中如果能以这些成果做为设计的理论依据,则设计就更符合于人的心理特点,才能提高人们在使用室内空间时心理方面的舒适度,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以此为依据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环境空间的评价就高。n以上仅是我针对室内设计行业的现况对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些初步设想,肯定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革新,不断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人才作出努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