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第19期(总第172期)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与应用■叶柠■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大意是指用中国传统元素如彩绘、雕饰等对建筑外古代建筑的门窗来举例:北京乾清门的宫门,红色调的大门上有一排又部及建筑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装饰美化的行为。古代传统或现代建筑因一排的门钉,大门中间位置还有一对雕有兽类纹样的门环,门框上面的为有了它的装饰会使得自身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横木上有两颗或四颗门簪,有的是多角形,有的则是花瓣形,在门框下也有利于提高建筑装饰档次,是设计师们优先考虑加入设计中的元素之面,还有刻着鸟兽之类的装饰纹样的石头,这些看起来都是附加的装一。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饰,但其实他们与大门的构造都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满足门的实用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怎样应用进行了简单阐述和探讨,进一步探寻传性,另一方面增强大门的美观性,凸显这一区域的重要性。还有苏州拙统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政园楼阁轩榭中的漏窗,它的设计与回廊、院内的山石、古木、花卉构成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建筑推陈出新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的建筑风格。苏州园林中漏窗与古代建筑中的大门上的建筑装饰所表达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1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起源建筑结构构件上,会做有精美的木雕、石雕或装饰图案之类的装饰,这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且历史悠久的大国。明清之些传统的建筑装饰手法常常被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使整体空间体现前,因受到经济、历史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变化并不大,在出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突出它的装饰效果。建筑方面始终表现出拘谨、压抑的感觉,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中国2.2寓意美与内涵美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风貌,这个体系是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很多图案和造型都具有强烈的寓意性。我国木构架为房屋的结构体、以建筑的群体组合为主要形式,善于将建筑装古代很多建筑中,都采用雕刻或绘制图案的方法来含蓄的暗示吉祥与饰运用到其中来塑造形态。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形成中国古代建筑鲜富贵、权势和地位等,以此表达出当时人们的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愿明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望。在这些建筑装饰中,有的是用谐音表达,如社旗山陕会馆照壁,基1.1对实用功能的追求部是青石须弥座,上面通过刻艺术变形的“寿”字和蝙蝠图案,取谐音传统建筑装饰的使用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建筑外部或室“福寿”,寓意着“福寿双全”。整个照壁装饰样式多,吸引眼球,既给人内空间看起来美观;二是使被装饰的空间具有实用性。纵观中国建筑以直观的美感享受,又富有厚重的当地文化内涵。也有用装饰图案直装饰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始终围绕实用性这一主题来展开的,人接表达的,如牡丹、竹、珍禽异兽等,他们大多数寓意吉祥富贵、正人君们对传统建筑装饰的继承和创新,让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越来越舒适和子、禄寿双至等内涵。建筑装饰中也有表示权势和地位的,古代宫廷、谐。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内容丰富,既包括了建筑物外表装饰,也包括了大殿的横梁、柱子、栏杆上往往雕刻龙、凤、麒麟等图案,这通常代表着建筑室内装饰。先人在半地穴居住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室内空间当权者的尊贵、权势。在我们的印象中,皇帝常常与龙联系在一起,龙常常潮湿阴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过用火烘烤地面或是在地上是中华文化里的图腾之一,因此我们能看到不同龙的造型在宫廷重要铺垫泥土来阻挡湿气和潮气,后期探索中,砖出现了,这种吸水性强、使用年限长、防滑耐磨等优点能够解决建筑装饰中很多问题,让空间功能地方的运用,以此来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除了在装饰外观上表更实用化,也让它比其他装饰材质更具优越性,时至今日砖材及其施工达寓意,建筑装饰的色彩也是同样具有寓意性,在建筑方面,紫禁城中工艺依旧被广泛应用。主要有黄色和红色两种颜色,黄色象征皇权,红色象征国家昌盛风调雨除了室内装饰,室外装饰也同样注重实用性。比如建筑外部用土顺之意;天坛的祈年殿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屋檐呈块堆砌的外墙,这种墙的缺点是不耐风雨侵蚀,先人最开始的解决方法蓝色,用琉璃瓦铺置,蓝色象征天空。故宫文渊阁的色彩应用也别出心是刷白灰,但时间久了白灰容易成块脱落。在砖石材料发展大批量生裁,屋顶是黑色琉璃瓦,檐边绿色琉璃瓦镶边。五行中黑色象征水,文产时,这一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人们在外墙侧砌筑一面砖墙,以此大大渊阁又是藏书之处,火是这的最大隐患,于是人们将文渊阁屋顶铺设成提高了它的保障性,满足了建筑外墙遮风挡雨的功能性。黑色,希望以水灭火,使这座藏书楼远离火灾的破坏。除了皇家贵族通由此可见建筑装饰是在解决室内外居住环境等问题过程中逐渐发过建筑装饰来体现自己的地位,像徽商、晋商所居住的富宅也会以此装展起来的,如何让建筑空间更具实用功能是促使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饰自己的宅邸,来区分他们与皇室、平民百姓的不同,他们的住宅既不一。像宫廷建筑布局那样对称规矩,也不想普通居民那样风格简单朴实,建1.2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筑装饰中经常运用多子多寿、吉祥如意、财源广进之类具有象征意义的从实用功能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建筑装饰的使用是为了进行装饰。尽量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求,原始社会,人类运用贝壳、骨头做成3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的结合的饰物装饰自己,让自己以美示人,后来发现经过装饰的居住环境也能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为一名设计师,怎样将达到同样效果,空间会更具有美感并使人感觉愉悦,便出现了建筑装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合理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之中,使空间更具内涵与饰,使这种美感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人们对这种美感的需求越艺术性,是设计师需要始终探索和创新的问题之一。简单来说,有好几来越强烈也促使了最初建筑装饰的发展。建筑装饰也能将人的希望、个方面是我们可以去探索的:如在色彩方面,传统建筑装饰的色调大多诉求寄托于建筑之上,最常见的则是建筑通过建筑装饰来展现该户主数中规中矩,稳重单一,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可以赋予它其他美的色彩,的富庶与地位。增加亮点,给空间带来更多的活力和跳跃感;在材质上,传统建筑装饰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实用功能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多运用石材、木材这类让人觉得陈旧冰冷的材料,现代设计中,我们可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发展,也让我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建筑装饰。以利用现代装饰材料,结合传统装饰的外形内涵,使空间既充满现代感2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特点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的流露;在空间布局上,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讲究2.1美观性与装饰性对称平衡美,传统建筑装饰自然也遵循这一布局要点,现代设计中,我传统建筑装饰是与建筑物本身的构件相结合的,也就是说它是在们完全可以在对称平衡中寻求变化,以此来丰富整体空间层次。下面,建筑主体部分上美的加工,而不是独立产生的,在满足建筑重要构件的我就两个主要方面简要阐述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怎样合理结实用功能后,再使之成为具有文化内涵、欣赏价值的装饰构件。拿中国合。·27·n3.1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建筑装饰结合墙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壁纸,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环境艺术装饰材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传统建筑装饰带有的历料,它具有色彩多样、图案丰富、安全环保等优点,在新中式风格的墙纸史的味道,也展现了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室内设计作品中常可见到两中,将传统美注入简洁实用的现代设计中,它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者结合碰撞后带来的艺术火花,恰当运用这两个元素,会让室内空间的代装饰材料结合在一起,以现代装饰材料的原材料、人的审美需求和观艺术性得到升华。当然,在建筑设计中,这两者带来的艺术效果会更加念来设计具有传统历史底蕴的装饰材料,使两者达到双赢的装饰效果;突出。在学习过程中,有幸了解到了有“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之称的仿古砖是釉面瓷砖的一种,仿古砖的“古”是取“古典、典雅”的意思,它贝聿铭,他的代表作有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以仿造传统的样式做旧,以自己独具一格的风格占据着材料市场的一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他将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经验与才能结合传统的片领地。,仿古砖中的一些品种,通过在砖上点缀传统装饰元素,施以釉建筑美学融入其中,创造出了风格有别于其他普通博物馆的苏州博物面,使得复古中带着时尚感,简洁大方又不失细节。仿古砖通过样式、馆。新馆在设计时特意融入了苏州当地建筑文化,还将主体物其置于颜色、图案来营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仿古砖盛行的当下不少人对庭院之间,这都是为了让新馆的外形特点能与周围环境相融。在北京它的“仿”仍心存疑问,认为它可能是纯粹的模仿或者抄袭传统装饰文香山饭店设计中,现代理念与传统建筑装饰的结合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化,但事实是,仿古砖力求推陈出现,为现代室内空间带来一种朴素、古作品中,贝聿铭大胆使用黑白灰三种单调的色彩,重复使用两种几何图风古韵的氛围。形中最常见的正方形和圆形。其中饭店正门、窗户、墙上的装饰和天花4结语吊顶的灯具等都运用了正方形的造型,圆形则用在了像茶几、漏窗这种随着社会发展,环境艺术这一行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局部装饰性强的物体上。圆与方的交错融合,达到了设计师利用重复注,其专业性也越发完善,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面对现代社会对建筑韵律的设计意图,极具苏州园林特色的传统建筑构件、装饰以现代设计装饰的高需求高要求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取长补短。环境艺术设计,现理念充分运用在香山饭店的每个部分,由此可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碰撞势必会为建筑室内外空间带来新的视觉、心北京图书馆的屋顶设计也是结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建筑元素,屋顶虽理感受,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都将会成为现代室内设然采用歇山式但我们能看到改变的地方:屋面变平了,屋脊呈直角,唯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的传统元素是四周角上的起翘。实践证明,传统建筑装饰仍适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互相补充,传统建筑装参考文献饰在不断利用中得到创新与发展,现代建筑设计因为有它的点缀更具[1]黎文勤,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J].价值特色与内涵。工程,2012∶58-59.3.2将现代装饰材料与传统建筑装饰结合[2]杨晓青.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河北师范大学[D],材料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更新与进步促进了2010.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装饰材料发展迅速,不同的装[3]谷晓龙.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青年文饰材料在空间设计中得到不同诠释。装饰材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将传学家,2015∶165.统图案附于材料表面之上,像这样的装饰材料,既保留了传统建筑装饰[4]赵梅红.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的文化底蕴,又能起到丰富空间装饰效果的作用。学习期间与老师同筑,2007(21):264-265.学去苏州博物馆参观,领略了整座博物馆在设计方面给人带来的视觉[5]吴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J].装饰,1999∶55-57.冲击感。苏州博物馆的屋顶主要材料是由现代常见的钢材料组成的,而不是传统的木质材料,因而为这座博物馆增添了新鲜的时代元素,人作者简介:叶柠(1994年生),男,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室内设们在感悟苏州悠久建筑历史时也能被这现代元素吸引,何乐不为呢。计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25页)控制和最终完成的效果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其中的设计及配合缺(3)天花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方通龙骨体系,每个单元块为一个独立陷依然存在,仍然需要我们总结和改进,其主要体现在:体系可灵活变换位置,彻底解决了天花设备系统的检修问题,也为后期(1)装饰设计方案:①全线柱子与天花收口距离稍大,局部线管遮运营维护提供极大方便。挡不全影响美观,今后设计中应适当调整缝隙尺寸,既满足装饰遮“丑”(4)站台楼梯口带窗的实体栏板墙,作为7号线的一个共性亮点区的目的又满足功能要求;②装饰方案设计时,应与各专业设计沟通,建别于其它线,又起到7号线站与站之间个性识别,同时满足挡烟的功能议设备吊杆采用可调节做法,避免设备吊杆断方通破坏装饰效果。要求。(2)色彩、材料的运用:①墙面小条砖的施工质量不好把控,今后的(5)站厅墙面及实体栏板上的个性话花窗,作为7号线的一个共性设计中如需大面积使用应慎重选择;②对于较高的临空墙面装饰材料亮点区别于其他线,又起到7号线站与站之间个性识别。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尽量避免选用重型材料而优先选择铝板类(6)有别于原既有线消防栓箱门的方案,7号线消防栓门的设计采较轻便的饰面材料。用不锈钢材质,并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既耐用又方便维护。(3)设备接口处理:墙面柱面等设备终端开孔部位施工达不到精度(7)门套处等细节的处理结合既有线经验教训,对设备采用半嵌入要求较粗糙,在今后的设计中应增加装饰扣板,以使整体效果更美观。式设计手法,既满足美观效果又解决了运营后期检修问题。7结语(8)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对栏杆栏板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如站厅目前北京地铁7号线装修工程已经完工,设计成果也初步显现,在分区栏杆采用透明玻璃栏板保证站厅的视觉通透性,楼梯斜坡段处栏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宗旨,汲取7号线设计板采用不锈钢冲孔板,保证使用功能及后期运营维护的同时具有一定及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为轨道交通建设贡献自的通透性;同时对栏杆做法进行深度优化,各个部件均采用螺栓组装方己的力量。式尽可能做到工厂组装成品现场直接安装,避免现场焊接作业。6设计需改进及经验总结北京地铁7号线装饰设计的整体的思路和构想、以及设计的全程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26页)[3]侯继尧,王军.中国窑洞[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参考文献[4]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2.[5]周学德.河南古代建筑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2.[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土业出版社,2001,2.[6]王颂.开封、尉氏刘家宅院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