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3 K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10月一村目爱瞄规划与设计【文章编号】1673-0038I2012)30-0047-03西方室内设计的东方风格唐先洛(云南建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530011)摘要:风格即风度品格,体现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中国有中国古典式的传统风格,西方有西方古典式的传统风格,每一种风格的形式与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生活方式、文化潮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可称之为民族的文脉。装修风格就是根据文脉结合时代的气息创造出各种室内环境和气氛。西方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属室内环境中的艺术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畴。本文对室内设计风格的西方人眼中的传统或现代的“东方风格”、室内设计的主要风格、风潮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关键词:西方室内设计风格;传统或现代的东方风格;东方风格的风潮引言在全球贸易之初,远东已被西方视为精美物品和奇异材料的丰富来源地。同样的,西方的建筑师,艺术家及装饰设计师亦将东方视作在风格以及设计元素方面能给人启发的一种来源。这种传统的交流在近年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捷,更多的西方人越来越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东南亚或日本的文化。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也使得东西方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差距明显缩小,在西方室内设计中,丰富的东方设计元素再次在掀起动力特性;在结构中加设拉杆或拉索的方式来加强结构的刚度。对于受弯构件,则可采用改变内力的方式进行加固,例如,改变端部支承或者荷载的分布,以及在结构中增加支座使其成为连续结构等。对于桁架,可采用增设预应力拉杆或者增设撑杆使其成为撑杆式结构等方法来改变杆件的内力。3.3.2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在采用加大构件截面加固的方法时,需要根据界面的实际情况选取,并考虑到结构自身的缺陷以及损坏情况,使该方法能够有利于加固技术的要求。3.3.3钢结构构件的加固连接选择焊接、铆钉、普通或者高强度螺栓等连接方法对钢结构进行连接。在选取加固方法的同时需考虑到结构所需加固的原因、受力情况和构造、施工环境等,并且要结合原有的连接方法来确定。~般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和焊缝连接的方法,或者使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加固。在选用焊缝连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要求进行。了热潮。l西方人眼中的传统或现代的“东方风格”什么才是西方人眼中的传统或现代的“东方风格”呢?除了他们熟知的中国和日本外,还有韩国,泰国,印尼等等,其实,所谓的一种风格和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地区文化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地融合,大量的装饰艺术和手工制品实际都或多或少参杂的不同的地域元素,有中国风,和风,巴厘岛风格等等,并没有一种可称为所谓东方风格的典型,它只存在于西方人的脑海,将众多的东方元素经过提炼和再创作,被西方设计师吸4结语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己成渐渐为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有效的保证加固改造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加固的方法以及技术有很多,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在建筑物加固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做好各种加固方法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物的加固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参考文献f1】杨金辉,汪仁和,张兴亮.浅谈建筑结构的加固明.科技资讯,2008,(09):97~98.【2】初兴志.浅谈房屋建筑物结构加固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03):76~77.【3】张庆军,王国正.对现代建筑物的几种加固技术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3):156~157.[4]陈爱文.论混凝土加固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叨.黑龙江科技f言息,2008,(18):】88~】89.n规划与设计■啊目畏商2012年10月收到了他们的“东方风格”的作品中,形成了所谓的东方风格。西方就使用和同化吸收东方元素的设计语汇而言,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设计来源于对东方家庭以及花园设计的直接再创造,这些设计主要是那些早期移居海外的移民和热爱旅行的人的住宅数量很少,属于异类,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第二个时期,是那些热衷风格潮流的装饰家,他们运用远东的设计形式,题材和色彩来创造出一种在西方背景中能引人注目的异国情调。通常这些设计师并未到过东方,完成这些作品往往通过第二手的资料,诸如游记文章,图片,插图或者来自东方的物品,这些作品偶尔会带来异乎寻常的装饰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州美国城市建筑中常见的“日出”图案花纹,这种花纹就来源于进口的日本木刻品上的日本海军军旗,精致的漆器屏风,餐馆或电影院外墙饰面采用火花纹或龙纹则来自于中国的建筑装饰风格。这种方式仅局部运用,局部装饰,整体设计语境仍然还是西方式的思维。第三个时期,这时强调明显的“东方’’特性,尽管这些特性是非常表面的。西方的现代派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他们推崇功能主义,希望找到一种风格表达的逻辑,各种东方风格元素通过他们间接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他们的实践中,希望在经济停滞,人口拥挤的中心城市,在预算紧张,设计出简洁,经济适合国情的室内环境,他们深入研究东方建筑室内外设计手法,诸如采用模数,折叠式家具,壁柜,照壁或者屏风等手法来创造美观,别具一格,实用并且灵活的环境。这时的设计开始试图理解并实践东方式思维,渴望在整体设计构想逻辑中贯穿一个东方的灵魂。2西方现代派的设计与早期的设计比较西方现代派的设计师起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一些朴素的,线条简单的城市住宅以及室内小装饰,它们与那些热爱东方风格但又不甚了解的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风格相去甚远。其实早在17世纪,东方大量精美的小型艺术雕刻,陶瓷,丝绸和漆器就源源不断的来到了欧洲,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引起了欧洲达官贵人的极大兴趣,需求量不断增加,他们对这些物品的加工工艺,奇特的材质以及美轮美奂的装饰充满好奇,但是当时几乎没人知道生产这些东西的技法和工艺过程,乃至这些物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这样,大部分东方商品被毫无区别的打上了“来自中国”的标签,那是因为当时这些商品大多是从中国南部的港口运到西方的。威廉·钱伯是一个为数不多,直接接触过中国的建筑师之一,他早在1757年就在英国和法国出版过一本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中国建筑、家具、服装、机器和器具设计》,受这本书的强烈影响,在贵族中迅速掀起了一股“中国风格”的热潮,他们喜欢这种轻快,时髦的异国情调和亲切感,认为特别适合用于一些小型客厅,卧室。这种风格典型的装饰题材包括麒麟,风和龙,以及传统的云雷纹和如意纹样,还有他们散点透视的表现形式。这些具有中国装饰风格的图案和色彩的室内设计普遍取材于那些进口的东方商品上的图案,如漆器,丝绸和瓷器。渐渐的,一种直接代办来自于中国手工艺人的小规模高利润的室内装饰品和手工业品的贸易活动展开了,手工艺人非常乐意生产这种按设计定制的装饰物。同时,敏锐的欧洲制造业通过大量进口的东方物品获取了大量灵感,或者参考中国的图书,复制生产出了墙纸,瓷器,家具来满足大众的强烈需求,迎合这种全新的时尚。大量具有中国装饰风格的物品给随后在欧洲和美国流行的较严肃的新古典主义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抗衡力。因为这些精美异常的物件完全可与欧洲的“洛可可”式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相媲美。建筑中最受欢迎的便是塔式建筑,凉亭等富于中国趣味的典型代表,这些无不体现了浪漫的异国情调。3“东方风格”的风潮19世纪后半叶,对东方物品的的需求不断,西方人看到这些新奇的物品,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的物品,西方人尝试在西方复制生产它们,随后把产品销售到各地获取利润。事实上面对这些大量来自欧美的机器生产的标准化产品,与手工生产相比,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显然失去了很多手工艺的韵味,失去了东方工匠那种对材料原始的理解。这使得大家更加珍视那些来自远东的纯手工艺品,简朴高雅的中国红木家具,韩国的上釉器皿,日本的漆器,东南亚的精美木雕等等,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展览会上不断出现的东方商品,他们还是给蒸汽时代的西方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感觉。在伦敦出现了专门销售中国商品的商店,在巴黎,上流社会把日本的和服推为最潮流的时装。还有许多专门进口亚洲装饰工艺品,纺织品,家具的贸易公司,并打出了“异国产品人人爱”的广告,这些商品深受大量东方迷的喜爱。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成批仿制东方风格物品的工厂,批量生产家具,墙纸,陶瓷以及纺织品,n2012年10月■卸固蒜商规划与设计特别是对来自日本的设计更是倍加推崇,还有对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的狂热需求,到了19世纪80年代,在欧美的室内布置中,甚至到了如果没有东方的东西就没有真正地西方设计的地步。有着悠久历史的竹制挂架等小物件出现在了装饰考究的画室中,南京的瓷器和苏州手绘的扇子放在了富人家壁炉的墙上,穿和服的女主人把中国茶水从日本茶壶倒入绘有卷草纹样的中国瓷杯中⋯⋯东方商品的风行慢慢超出了家用的范畴,富于想象力和渲染力的东方小说甚至也成了畅销书。在这时,这股“东方风格”的风潮还是很表面的,在西方人的头脑中中国和日本没什么分别,就像他们搞不清日本天皇的名字怎么会用中文书写一样。人们对东方的认识仍然很肤浅,很多远东国家的产品被用在了那些过度装饰的“维多利亚盛期”风格的室内布景造型上面,以此来创造一种怪异的异国的折中主义的气氛。惠斯勒的“孔雀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大量运用了日本和服的线条和中国常用的深蓝,金黄颜色的混合搭配,据说与东方的佛教有所关联。从众多的来源于东方的资源中以折中的态度来表现室内设计样式的做法,渐渐地被某些室内设计师所扬弃,毕竟这属于较为简单的模仿,并没有展现出那种曾经打动过他们的东方神韵。更多的设计师开始致力于深入探究这些来自东方的美学价值。这时出现了日本风格韵味的直线条,朴素的单色调家具,他们将旅行时采购的木雕镶板嵌入到中国式家具上⋯⋯设计师们逐渐找到了新的灵感。20世纪初期,那种随意使用东方手工艺品作为具有异国情调的装饰物的做法开始在西方上流社会降温,但同时大量的东方式的图形纹样,色彩配置,制作工艺方式却开始进入了西方的设计语汇中。对东方美学更深入的理解,不仅仅只是表面的模仿,在更多的富于创新的设计师作品中表现出来。在这时,热衷于东方艺术的收藏家布林在巴黎出版了《新艺术风格》一书,建筑师麦金托什为格拉斯艺术学校设计的哥特式建筑,大量运用纯净的几何线条预期说是模仿哥特风倒不如说是吸收了来自东方的元素,这一时期,更多的吸收了来自于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平面艺术典型的元素出现在西方设计作品中。在美国,东方风格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影响要远大于欧洲,在美国西部大城市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大量移民的出现,这些移民大多选择从事建筑及园林工作,这使得美国西海岸的人更容易接受东方风格,他们较早的接触到了亚洲文化,此时的人们都存在一种强烈的脱离欧洲文化的意识,加州的气候使得建筑结构也类似东方,人们渴望摆脱传统的方法来设计一种适合海边生活的全新的建筑形式。著名建筑师赖特,就是通过他所熟悉的日本“浮世绘”,发展了他的著名的“有机建筑”理论。他曾经去到日本游历,并在1893年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仔细研究了日本的亭子和楼阁。赖特娴熟的室内空间设计技巧,他的建筑物和环境之间的“模糊界限”概念,其实也是传统东方室内设计的基本特点,虽然他对东方风格仍有待深入了解,但毫无疑问,他创新的理论对西方的民用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4结语时至今日,西方人驾驶着日本韩国的汽车,穿着中国制造的服装,住在现代化的居室内,住宅室内常常能够看到中国纸灯罩,菲律宾藤条家具,泰国的木雕摆件或者蜡染花布,吃着中国小零食看着日本相扑比赛⋯⋯东方已不再遥远,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了解东方,但由于文化,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同,还远远达不到熟悉的程度,但西方的设计师们仍热衷于现在不断流行的东南亚文化,中国的装饰艺术形式,鲜明的色彩,制作技艺以及独具特色的材料,运用这些元素,不断地来创造属于西方自己的“东方风格”。参考文献[11陈志民,刘里锋.室内装潢设计——风格家装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1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