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室内设计与心理因素研究论文1人的心理基本需求与室内环境的关系这里的“环境”狭义是指建筑物为人所提供的特定环境,广义是指社会环境(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概念,这个“环境”包括建筑物外空间。建筑空间是相对于建筑实体而言,空间(尤其是内部空间)大多有固定的形态,而“环境”所指的却为不一定指某种具体的空间形态。因为有时空间形态尽管不变,但环境气氛可能因设计手法变换而迥异。室内设计遇到的问题有些可能与空间无关,然而与环境有关,比如改换一块窗帘的色彩或纹样,并不一定使室内空间发生什么变化,但也许一下子改变了室内环境气氛。人对建筑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要先从原始的生理需求谈起。自从人类脱离穴居,巢居的原始状态而学会构筑自己的遮蔽物——房屋以来,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变迁。然而,建筑最基本的结构,如围护空间、支撑屋顶的实体和屋顶本身,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它是人在大自然界中为自己构筑的掩蔽体,遮挡风雨,躲避兽害是最原始的动能需要,安全感和围护感恐怕是人类最原始的空间心理感受。人随之会产生对建筑的坚固感、稳定感、实体感。不过这些围护实体所构成的空间的形态变化是太丰富了。如人类在猿人时代学会用火,随后在建筑中给火以重要位置,温暖和光明的环境给人以亲切感(时至今日,欧美住宅建筑许多仍保留壁炉的设计,有些甚至是纯装饰物)。5学海无涯n随着建造技术的进步,建筑的跨度、面积有所增加,人懂得了使房屋各部位更适应人体的尺度,并懂得了更合理地利用空间。并且对建筑环境有了精神上,审美上的要求。这种综合感觉,回顾原始人类的心理感受并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加以比较,在这方面人类并没有走出多远。比如我们今天的卧室,一般人都要求有安全感、围护感。我们愿意处在亲切的、有人情味的环境中,而讨厌令人疏远的、冷冰冰的环境。一个宜人的环境必须处处适合人体尺度,因为人是以自身为尺寸来度量空间,尺度感可以说是人下意识的一种感觉。至于舒适,这种感觉只有在温度、湿度、光线、尺度、体量、色调、触感诸方面都基本合乎人的要求的建筑环境中才能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对某一个空间中出现的体量进行反复的调整,几十毫米的体谅差别在空间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要求舒适,也要求美,舒适是美的前提条件之一。在美感要求方面,现代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由于所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气质、风俗、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人生哲学、经济、文化水准、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人们评价建筑环境的美学标准可能五花八门,难求一致,但是人基本的需求是具有共性的。这种共性,应该说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自己观察到的任何信息符号产生的一种共性的反映,这更是我们设计时应该牢牢把握住的。2空间视觉的一些特点我们要研究空间与心理的关系,首先应对人视觉的生理、心理机制应该有所了解。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婴儿在出生后九到十八个月时,从了解外物的永久性到体察物与我的关系,这才确定了空间的存在。这时形成的空间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空间的客观独立性。一直要到九至十岁时,由于种种身体运动的经验,空间完全是自己身外的客观世界的观念才建立起来。人对空间距离、大小的判断,无须触觉介入,凭视觉就能大致判断,这和眼睛积累的运动经验有关。我们知道,人双眼有一定的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映出的同一对象的两个映像稍有差异,这样看到的对象才有立体感。由于对象愈近夹角愈大,若无法判断距离和大小,则夹角愈小。看很远的东西则双眼视轴趋于平行,双眼视差趋于零,对象的立体感也趋于消失。由于眼的这种生理机制,人才得以判断距离。还有人观察较远的对象,没有适当的参照物的尺度,则必须是人所熟悉的,如人体,或与人体成一定比例的某物体,象汽车、建筑的门窗之类。人观察和判断对象的空间位置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也起一定作用。如透视的消失规律,对象轮廓的清晰程度,细部的可分辨程度(细密度),视觉的同时对比作用,远近物体重叠而产生的遮挡效应,色彩冷暖的习惯感受(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折射,愈远的物体愈呈现天空的蓝色调)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人对空间的视觉感受和判断。5学海无涯n人眼的视域是有一定范围的,根据对人双眼视野的测定,最佳水平视域在60°夹角左右,在垂直方向的视角一般不大于45°,即人与观察对象的距离至少要和对象的高度相等,才能获得真实、完整的印象。人对不同的颜色视野范围不同,白色最大,视角达90°,黄、蓝、红、绿等色依次递减。不同颜色的不同心理效应,也是造成空间开敞或收敛效果的重要因素。室内设计必须考虑人的视野、视线,懂得最佳视区的利用。譬如设计壁画、悬挂画幅或陈放观赏品,必须考虑观赏距离,保证看整体、看细节都能有适当位置;画幅、陈设品的位置高低要尽量在人平视的范围之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引起观赏者不舒适和产生视觉畸变。日本学者曾把各种画面呈现给被试者,利用电视眼球标记摄像机对人视轴方向进行测定,得出了很有趣的结果,发现人眼注视点的运动具有以下的性质:不论画面呈现时间长短,注视点停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黑白交界的部分,尤其集中在拐角处。若在画面内有运动的图形,或者在画面内存在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图形,则视线容易集中在这些地方。图形存在一些不规则性,注视点也容易往这些地方去。注视点在画面内主要集中之处,是对视网膜、大脑皮层视区或上丘等神经元起强烈反映及有某些特征的画面部分。这些发现,对我们从事室内设计应当有所启发。在室内空间中易引起注视的部位应作为重点装饰的部位,例如不同质地、不同色彩材料的交界处,空间各个面相交、拐角处等,尤其应该精心处理。3空间设计与心理调度我们创造一个建筑空间,想把美的信息传达给身临其境者,就一定要懂得空间形象和环境气氛的心理效应,并有意识地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安排和调度。在这一问题具体展开之前,概括分析一下不同空间形象的心理效应还是必要的。5学海无涯n空间的形状基本取决于其平面。平面规整的,像正方形、正六角形、正八角形、圆形,令人感到形体明确、肯定,并有一种向心感或放射感,安稳而无方向性。这类空间适于表达严肃、隆重等气氛,在空间序列中有停顿或结束的感觉,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球面穹隆的、角锥或圆锥体的等等。矩形平面的空间,横向的有展示、迎接的感觉,纵向的一般具有导向性,其上部覆盖形式可以是平的,三角形空间序列中有结束的感觉。三角形平面较罕见,会造成透视错觉。还有不规整的形状,任意的曲面、螺旋形或比较复杂的矩形组合,则令人感到自然、活泼、无拘无束,也许会有向某方向运动或的或拱形的。半圆形平面的空间有围抱感,用在延伸的感觉(视形状而定)。空间的大小、高矮也有不同的心理效应:大,气魄、自由、舒展、开朗;过大则空旷,令人产生自身的渺小、孤独感。小,亲切、围护感强、富于私密性;过小则局促、憋闷。高,崇高、隆重、神圣、向上升腾;过高则与过大毛病近似,甚至令人有恐怖感。低,尺度宜人、舒适、安全;过低则有压迫感。从空间的形状和容积(体积)来分析,空间气氛的形成还有更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明暗、色彩、装饰效果等等。因为人的空间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不是简单的数学或物理量的迭加,我们对某建筑空间进行评价时,往往要具体环境具体分析。空间感又常常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对同一环境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反应。4空间设计与视觉信息我们可以分析人所接受的视觉信息。人在行为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不同的视觉信息,比如真实物体,图片,媒介信息甚至是文字和音乐等等一系列的具像和抽象信息人们基本上上靠着这些信息来定义他们所感受到的事物那么我们在表达设计的时候,就是借助这些信息经过设计语言的处理来完成与设计受动人群的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视觉信息含盖的方面可以说是上述分析中某方面的综合。视觉信息与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人的潜意识,人是可以自我暗示的。在很多时候人虽然无法通过很精准的语言描述出他对空间设计的看法,但是感觉已经在他意识中有了结果。因此,我们在把握某一个空间的设计时尽量能够把握人们被这些信息所影响时的共同的感受,也就是共性,这样才能很自然的表达出设计理念。综合上述四点,可见室内设计一定要考虑到人的感觉,一定要重视分析空间环境的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加入人性化的色彩,从而使室内设计更有生命力。正如禅宗创世神话中的慧能法师所说:帆动、风动、亦而心动。摘要:室内设计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从人类对空间环境不断渴求,从只可当风遮雨到精神需求,从人的自身感官特点到对空间的潜意识感受,从不同空间形象到人的心理感觉等诸方面。5学海无涯n关键词:环境;空间;设计;视觉;信息;心理;感觉5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