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3 K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明清时期室内设计思想研究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深厚的哲理与底蕴,人深层的世界观、自然观等民族意识也不可避免地通过建筑环境的塑映出来,如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作思维上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交融,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美学原则,主张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角度去丰富空间,对人在建筑环境中的感受重于实体结构的物质表现等,使传统建筑获得更高层次的境界内涵.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人将自己与天地万物紧密联系,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这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考工记》曾提出“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人应该在尊重客观自然的基础上能动地利用自然,不尚穷工极巧的矫饰和工丽,追求自然简雅的审美情调。这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不可避免要映射到建筑空间的设计创作中.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1???、顺应自然??我国古代在营造城池、园林、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视顺天地气候、地理等“天性”,以期同自然相处,盛行两千多年的风水术即包含了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认识及适应,明清时期堪舆方面提n出的理论和观点,比之前朝更为系统和成熟,加深了建筑及室内与自然环境的充分交融,家具的设计制作也强调顺乎其性而为之,反对施以过多人工干预,“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推重“天趣自然”,否则即为“恶俗”。?2、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美,然而师法自然的思想并非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对其有所概括和提炼,这在传统园林艺术的总体布局到山水树木等细节的经营处理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强调顺乎其性地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文震亨的《长物志》,通贯全书都是“自然古雅”、“无脂粉气”等审美标准,不尚矫饰,追求萧疏简淡,反对人巧外露。??3、因借自然?寄情山水是沉淀于人心中的特有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因山构屋,濒水筑室,在建筑空间的分隔处理上,利用隔扇、窗、挂落等构件,通过“借景"、“透景"引入露天空间、自然景物,寻求室内外环境的通融,还把各种自然元素引入室内空间中,在室内营建自然景观体系,如大量使用盆景、绿植、插花、石玩等室内陈设,蓄养鱼、鸟等,甚至利用山水画、花鸟画和匾额、楹联来描写自然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交融.?二、日用即道——宜人的设计观?我国古代建筑空间的经营,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夫宅者,乃是之枢纽,人伦之轨模。"这种礼制下的尊卑意识、名分观n念和等级制度,对建筑体系,包括内外檐装修以至室内家具陈设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导致建筑类型的形制化、程式化,甚至成为设计创新的枷锁和.明初,虽然仍大力推崇儒学、程朱理学,强调“器以载道",但在明中后期,王学以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追求个性自由、,“泰州学派”王艮还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强调重视百姓日常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明末清初,一些学者继而提倡“实学”,视角定在“实用”之上,正如李渔、文震亨等人提出“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以及“制具尚用"等等,设计创作由重“礼”向重“人”回归转化,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出“榻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余,横三尺五寸",要求设计满足“体舒”、“神怡”等生理、情感诉求。??三、文心匠意——文人的影响与介入??长期以来,的传统建筑大都以工匠为设计主体,尽管他们其中很多人有着高超的营造技能,但“匠师并不钻研建筑科学理论与技术原理,对构造、形制、装饰等等的模仿、移用才是兴趣所在⋯⋯",且由于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与局限,每晦于文字,常赖口授实习,很难达到一个高度;此外,有重道抑器、重文轻技的传统,这些工匠之术又为士大夫所不齿,即所谓“君子不器”,且设计门类芜杂,技艺繁复,非受实际训练、精通制作,毕生役其事者,为力。明清时期的工匠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地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他们也能够摆脱权威规训的约束,获得更多的创作自由,明中、晚期,复杂的背景导致大批文人士大夫挂冠归隐,他们多通过设计来“自适”,同时还进行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如《遵生八笺》、《园冶》、《闲情偶记》、《长物志》等古代设计典籍多成书于这个时期,文人从事设计,有着迥异于一般宫廷匠师与民间工匠的自由意志,他们的美学趣味和n生活品位促进了当时设计质量的提升,成为工匠之外推动设计进步的另一重要力量。四、西学渐——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民族对外来异质文化善于吸收与融合,并以此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明中叶以后,随着航海事业的,带来了西式建筑元素,这对建筑及园林设计思路、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都产生深远影响,如《圆明园工程则例》中就有“界西洋索子锦”、“西洋如意栏杆"、“西洋踏跺级石”、“西洋墙”及“西洋拨浪”等西式建筑做法.同时,建筑信息也得以大量传入,《建筑十书》、《论建筑》等西方建筑的经典著作也被带到,西洋透视画法也传入并运用于建筑图纸.用视幻效果的通景画、天顶画了室内装饰效果,西洋的家具和陈设品,丰富、改变了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传统文化有着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特点的基本精神和主导趋向,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其中凝结的造物设计思想,构筑了文明的物质基石,只有多角度地挖掘、研究本民族设计表象背后的思想、文化传统,客观整体地认识看待这些经历岁月积淀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才能探明其真意,把握其精髓,判别良莠,决定取舍,超越孤立、僵化的形象、符号层面去感受其精神内涵,推演出真正属于本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