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4-24 发布

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认识和解决。本文在归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当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保障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的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一个国家,兴修水利是各个时期统治者高度关注的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大程度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改变了一些区域的小气候条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策略。但是农田水利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于认识和解决,以期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方面获得的成就n  我国是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耕地资源很少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着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加之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极为重要的保障条件,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非常重视农田水利的发展,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平,为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总要农产品的高产和稳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量的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特点,改善了部分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这些区域的种植结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缓解了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水资源季节性和年度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让农民能够在雨季时节和雨量丰沛年份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以保障干旱季节和年份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保证珍贵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存在的一些问题n  虽然农田水利建设获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削弱其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作用的发挥。  (一)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  新世纪以来,国家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农田水利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税费改革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农业水费从原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变为经营性收费,收费的变化使得一些农民的思想观念难于及时转变,这些人认为,如果是国家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使用者就应该缴纳水费;但是如果不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那么使用者就不需要交纳水费。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在农村里不断的深入,依照国家关于水利建设的政策规定:水利工程的水费由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的主体来收取。因此对于那些以群众集资兴办为主和少量的国家补助所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向使用者收取水费是不合理的。人们的这种观念往往都忽略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水利工程除了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外,还涉及当地的防洪、除涝和抗旱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另外这些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需要投入许多的费用,是需要向使用者收取费用的。因此,为了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到位。  (二)农田水利投资不足n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不用为农村集体的建设项目投工投劳,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限制了其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能力,总体上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与农业生产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距。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兴建的,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水利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或超过了规划的使用年限,其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抗旱防涝能力都不同程度的下降,难于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实施以后,国家的财政主要向城市倾斜,加之大量农民工进城,农村开始出现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新三化”现象,一些落后农村地区的水利投资基本陷于停顿,许多老化的水利工程甚至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隐患,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缺乏农田水利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之农村的改革在不断变化之中,难于有一个好的环境认真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与规划有关的调研工作。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水利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没有短期目标之间顺利衔接。令人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意识到水利投资的战略意义,2011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在该文件出台以后,地方政府开始加快制定和出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规划,为今后的水利发展事业形成科学的指引。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n  农田水利事业突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国营水利管理单位的四十多万职工中,具有中高级技术的人员不足两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与其他行业比较显得非常小,暴露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中西部农村地区,技术人员更是短缺。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待遇水平不高,难于吸引并留住人才,进行削弱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力量水平,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建设日益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不断规范的管理水平,更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坚强的农业支撑必须依靠农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毫不动摇。作为农业生产重要基础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始终重视,不能够因为有所放松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因为近年来农村改革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对农田水利投资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必须根本扭转这一局面,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把把关系到国民生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农田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接受使用付费的新型农田水利事业,自觉参与和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的事业中来。  (二)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n  在当前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的情况下,依靠农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显然不太可能;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一时间也难于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因此,从国家层面上,应该逐步扭转财政投入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政策,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应该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保障他们资金的安全与收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田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  (三)制定科学中长期水利发展规划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及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国家层面制定一个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规划的基础上,各地区还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以及农业发展条件,科学制定适宜当地的农田水利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应该吸收水利科学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有一定的科学水平,保障其今后一段时期内依然可以发挥良好作用。  (四)深化水利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水平  加快建立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化公司运营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明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激励有效的水利管理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水平,发展和壮大农田水利建设技术队伍。n  总之,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农田水利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必清醒认识和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防止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再出放松甚至是倒退的势头,以保障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从西南大旱反思我国农村水利投入方式[J].中国合作经济,2010(4):33-35.  [2]陈贵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就的制度分析[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7-59.  [3]詹逸翰.广东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M].南方农村,2012(5):55-57.  作者简介:张志雄(1967-),男,广东梅州人,梅州市梅县城东镇农业事务办公室水利组组长,从事农村水利管理方向的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