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0 KB
  • 2022-04-24 发布

方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分析及对策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方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來,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业税取消、种粮补贴和粮价保护政策的执行,农民长期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得到扭转,但这种增收数额是有限的,农业自身应该冇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内在动能。事实证明,在提高农业产出能力的所有因素中,水利无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是加强农FT1水利基本建设,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县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关键词:小型农叩水利工程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建国以来,方城县人民在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一二类水库100座,塘堰坝954处,总蓄水量9931万立方米,到2012年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9540hm2,旱涝保收出面积31940hm2,节n水灌溉面积11667hm2。方城县中型灌区(望花亭灌区和吕家沟灌区)2处,设计灌溉面积2567hm2,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180hm2。小水库灌区设计效益总面积7440hm2,已初步配套2647hm2,实灌面积860hm2o引河、自流泉灌区80处,设计效益总面积1040hm2,有效灌溉面积仅26.7hm2o机电井9522眼,已配套9061眼,总装机容量49.33千Kw,有效灌溉面积22200hm2o固定提灌站183处,装机总容量42.62千Kw,有效灌溉面积1953hm2o流动提灌机械168台套,装机总容量1.02TKw,有效灌溉面积180hm2o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基木处于吃“老木”状态,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设施不齐全,大多数中小型灌区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加上维修资金投入不足,渠道损坏、淤积严重,末级渠系大部分不能够正常供水,农出基本处于“有渠不能供水,有水不能浇地”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着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冇2.1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近年来,“多龙治水”现象FI趋严重,致使资源开发利用和投资效益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使本來就很有限的农出水利建设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特别是诸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和优质高产农田建设等投资额度较大的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由于渠道不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n只着重丁程形式和外观,忽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致使许多工程的涉水项目达不到应有的建设标准,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2.2投入不足一是由于市、县级财政相对薄弱,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有限,国债项目要求配套的资金,财政也是心冇余而力不足。二是用于水利工程维修整治的水费,每年都不能足额收取,其至根本就征收不上来,拖欠、挪用、截留水费现象严重,水费收取逐年下降。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农业税和村提留、乡统筹,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缺少了最基本的资金来源。2.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重建轻管现象严重。2.4管理体制不清晰,农民组织化程度低。3.小型农川水利基本建设对策与措施综合分析方城县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冇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3.1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小型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但是考虑到其系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政府应该依法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调控和引导。一是政策支持。包括从土地川批,工商管理,信贷资格,到经营管理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工程产生效益后的减税和免税优惠。二是统一规划。小型n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必须服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与当地经济、资源、人口等条件相适应,避免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三是规定用途,保证供水。工程的主要用途应该得到保证,必须首先满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耍;农业生产用水必须适时,适量,适价,不能加重农民负担。2.2明确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按照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农业推向市场已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主题。一方面,传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国家、集体人包人揽的旧体制必须耍打破,靠经济杠杆指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FT1水利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使得其建设和管理并不能完全市场化,而是有范围的市场化。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进行分析:2.2.1公益性工程建设主体是政府水利部门,是一种基础设施。这一类的工程,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农村中的各行各业以及所有非从事农业的单位和个人无不受益。因此,公益性基础设施就应当由公共财政來承担。3.2.2经营性工程建设主体是经营者,水是一种商品,水利工程供水已被明确界定为经营性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就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管理。可以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并负责经营;可以由农户或农村中其他个人单独或联合出资兴办,自主经营;也可以由多种n资金组成股份公司建设,经营利润按股分红。3.2.3生产性工程建设主体是农业生产者,这里所说的生产性工程,主要是指田间工程,如农毛渠级的引水t程、m外排水工程、田间配套工程等等,是直接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这一类工程的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包括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他们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实际上是农出种植业的必要成本。3.3整合资金资源,建立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整合、归并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将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扶贫开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优质高产农FT1建设资金“打包”使用,山政府统帅,集中财力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在加大农出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的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冋报率较高的工程建设上,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具体就是做到“三先”,即涉及群众生活困难的优先,涉及粮食生产安全的优先,涉及跨村组、跨县(市)、跨区域的优先,对我县来讲,就是要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坚持以蓄水工程为主,多措并举,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广大岗丘区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3.4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木建设所需的巨额投资,无论靠国家、集体或农民个人的单方面努力都是难以承载和筹集的,必须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导、n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一是争取国家投入,搞好项目储备。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抓紧抓好各类立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并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投入。二是以市级财政投入为主,引导督促县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三是在争取国家对小型农出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县人民政府应从全县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再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小型农m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出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5完善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木建设。3.5.1制定完善农FT1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政策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出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实施办法,既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必须明确范围,对象应当是直接受益的生产性工程,必须规定限额,珍惜民力,必须规范程序,公平公n正公开。3.5.2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投入新方式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冇、谁收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改变日前水利项目依赖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推行新的水利投资融资模式,创新经营资源、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资信的体制机制。二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対公益性和经营性并存的项目给与适当财政补助,鼓励和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水利项目建设投资、经营和管理。三是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财政资金补助方式,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自治组织,以协会为主体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民投T投劳和筹资,积极参与小型农FT1水利设施建设。3.5.3进一步推动农业水价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建设农业水价由政策性收费变为经营性价格,不仅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的商品属性,冇利于节约水资源,做到多用水多交钱、少用水少交钱、不用水不交钱。而且,对于调动水管单位、农民和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协会对小型水利工程和末级渠道进行的管理、管护。3.6强化职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当逐步从具体经济行为屮脱离出来,但是,n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公益性很强,农田水利涉及到千家万户,必须靠政府加强统一组织。一是认真开展农m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指导。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农出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围绕群众生活最突出的困难、制约农业生产最突出的因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通盘考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坚决杜绝木末倒置、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花架子工程的出现。二是枳极组织引导群众开展农FT1水利建设。政府要认真调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善于引导、敢于创新,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那些能够直接受益但是仅靠一家一户又办不成的农田水利建设上,尤其是跨行政区域的工程,更应该发挥“统”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保护农业基础设施,维护正常的农业灌溉秩序。各级政府要依照《水法》、《防洪法》的规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坚决制止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参考文献】[1]尹利海•农m水利t•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2]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33-34.[3]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总是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8):103.[4]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j].中国水利,2003(2):59-61.[5]程玉彬,王庆芳,胡传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n管理问题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3):20-21.[6]安徽财政厅农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H建设工作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11-12.[7]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6):17.[8]张磊•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探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j],2006,(4):23-24.[9]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