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2-04-24 发布

浅谈旧有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与再利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旧有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与再利用一、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段推进,土地整理、灌区规划项目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是农业牛产的经济命脉。因此农田水利设施整治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兴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冃前,这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已严重老化,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这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巨大、损毁严重和建设年代久远等显著特点。然而对于这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多年來没有得到项目管理部门的重视,没有进行相应系统的数据统计、整理汇总工作,也没有开展全面有效的整治处理工作。这部分处于闲置或废弃的农田水利设施,不仅长期占据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影响土地耕作和农业生产,还时常导致人畜安全事故的发生。上述这些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充分的再利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在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之前,应首先对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旧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和应的有针对性的处理。通过评价可以对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价值情况,对于那些确无再利用价值的旧有农田水利设施,应立即拆除,尽快恢复耕地,并对建筑垃圾进行相关的资源化利用处理;而对那些还有再利用价值的旧有农田水利n设施,应通过修复或改造后再继续加以利用。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途径、方式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因为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渠道系统主要由渠首工程、输配水丁程和田间T程这三大部分构成,而这三大部分的损坏程度往往是不同的,这三大部分的组成单元也同样具有不同的损坏程度。所以,对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不一定是全部再利用,可能是某部分或者某部分构成单元的再利用。如某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其输配水工程为跨越不利地形,建有一长度约为96m的渡槽工程,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长期失修等原因,U型混凝土渡槽已严重损坏,出现开裂,漏筋和深度剥落等病害。显然,此严重损坏的U型混凝土渡槽已处于报废状态,无再利用价值,但经过认真勘察,发现其砌石基础并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和沉陷,重力式砌石基础只是砌石表血发生了风化和轻微损伤,但是对其受力性能却影响不大,仍然非常坚固耐用,所以重力式砌石基础的再利用价值很大。在这段渡槽工程处理屮,可以采取局部再利用的方案,即拆除报废的u型混凝土渡槽,保留坚固的砌石基础,作为新建工程的基础继续加以利用。如果处理时采取这种方案,只需重新将原渡槽拆除清理后,重新安装新渡槽即可满足灌溉要求。从而实现了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减少了工程量,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二、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复与改造对于那些修复改造后还有再利用价值的旧有农FH水利设施,应进行修复改造再利用,从而节约建设投资。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复改n造可以实现其全部或者部分再利用,I口有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是实现再利用的重要途径,改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使用功能的改造,有结构尺寸的改造,有改变结构形式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常见修复改造途径如下。(1)维修加固。旧有农田水利设施常见病害、损坏的修复技术已较为成熟,混凝土渠道表层损坏常用修补方法主要有:水泥砂浆修补法、混凝土材料修补法、预缩砂浆修补法和环氧材料修补法;混凝土渠道常见裂缝修复方法主要有: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凿槽嵌补法和灌浆法。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受力构件承载能力不足时应进行加固改造,通过改造改善其受力性能。(2)改建、扩建原有设施。灌区改建、扩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引起改建、扩建的原因是多方血的,有灌区灌溉面积的变化,水源水位的变化、河床的迁移以及渠道防渗、防冲、防淤和灌溉节水需要等众多原因。传统明渠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占渠道引入水量的30%〜5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灌溉面积还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农田渍害。水量损失还会增加灌溉成本和农民的用水负担,降低灌溉效益。为了解决传统渠道经常出现的渗漏问题,要采取防渗工程措施,减少渠道渗漏水量。渠道防渗处理有利于提高渠床抗冲能力,防止渠道滑坡,减小渠道糙率系数,加大渠道流速,提高渠道输水能力,节约工程维护费用,降低灌溉成本和提高灌溉效益等。(3)改变传统灌溉形式。rtiTIH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系统多n包含大量的明渠灌溉方式,甚至有些灌溉系统的田间工程多是土渠,这便造成了水分的浪费严重,通过灌溉形式的整体或局部改变,采用较为节水的灌溉形式,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管代渠”即是一种典型的做法,采用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工程形式,在许多灌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低压管道根据需要和实际状况可设置在地面或地下,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土渠、砌石渠道、混凝土板衬砌渠道分别节水约30%、15%和7%。对于井灌区,由于减少了水的输送损失,使从井中抽取的水量减少,从而可减少25%左右的能耗。另外,“以管代渠”,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2%〜3%,而且具有管理方便、输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便于机耕和养护等许多优点。因此,对于干渠保存较完好,支渠或更低级渠道损坏严重的灌区,应大力推广这种渠道改造方式,尤其是井灌区更适合低压管道输水的改造。通过这种改造,实现了旧有农田水利设施的部分再利用,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又充分发挥了管灌的优势,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三、土地资源释放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随着节水技术的发展,釆用管灌,取代了传统的灌溉方式,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从而造成了原有灌区屮农田水利设施的大量闲置,使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失去了灌溉的意义和利用价值,还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土地浪费。所以,应该尽快对这些闲置的农田水利设施妥善处治,释放长期占据的土地,恢复农业生产。n在对大量闲置农田水利设施处治同吋,肯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主要为石料和混凝土。如果对这些建筑垃圾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许多新的负面影响,而如果合理利用,却能变废为宝。这些建筑垃圾经过简易处理后可以作为农村建设材料,石料和混凝土可以作为农村道路的优质基层材料,石料可以作为房屋建筑等建筑物的砌石基础、墙体和其他砌筑材料。采取这种方式处理后,可以释放大量宝贵的耕地,方便土地耕作,提高农业产值,处理产生的建筑垃圾又可作为建筑材料资源应用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节约了农村建设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着大量的旧有农田水利设施,如果全部推倒重建,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只能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再利用的指导思想,对这些农田水利设施的再利用价值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进行相应的处理。旧有的农山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再利用技术有利于降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减少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报废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拆除整治后,可以释放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