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2-04-24 发布

浅谈新时期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新时期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要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五项原则,健全五大体系,落实八项措施。关键词:五项原则;健全体系;八项措施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1.围绕一条主线以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为主线。现代,是指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新型,是指其以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辩证博弈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水问题的资源水利观为指导。2、坚持五项原则2.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2.2、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利要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当前主要是从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出发,量水求发展。变以水资源需n求主导供给为以水资源供给主导需求,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经济结构,确定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2.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以城补乡、以工补农,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1.4、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内在统一农出水利建设要适应社会进步,逐步从以重利益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型水利,转变为以重公益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在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利建设仍要突出经济效益,以与“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长远来看,农FT1水利建设的公益I生质将越来越明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成为主导,农出水利建设也将最终成为国土整治、生态与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2.5、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由于政府财力冇限,不可能把农田水利建设包揽下来,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农民的力量搞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使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3、健全五大体系健全完善真正体现农出水利特色的工程体系:(1)以大中型河道、水库、调水工程和重要湖泊、湿地为主构成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2)以沿海防潮堤、防潮涵闸为主构成的沿海防风暴潮体系。n(1)以小微型河、沟、库、塘、泉、窖、井、渠为主构成的FT1问灌排体系。(2)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区段计量、农业“三灌”为主构成的节水增效体系。(3)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回灌补源工程、湿地、绿地为主构成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4、落实八项措施4.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m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要把农出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要采取各种冇效的宣传形式;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经验,加强舆论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4.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将组织开展农m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很多,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n(1)转变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4.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探索新路子。(1)根据地区差异,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2)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3)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出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4.4、坚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没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划分事权,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4.5、拓宽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m水利建设的投人总量。适应新形势要求,走社会化办水利的路子,建立稳定的投人机制。(1)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的原则,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人力度。(2)按照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的原则,由农民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n水利设施投人的力度。(1)按照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积极探索用市场的办法加大农出水利建设投人。4.6、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持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由同级财政承担。4.7、依靠科学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继续实施'科教兴水”战略,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1)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把农FT1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2)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3)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力度。以节水技术、施工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加大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水资源管理手段。n4.8.坚持建管并重,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农R1水利丁程的口我发展、口我积累、口我管理、良性循环。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明确管理主体。要改变过去想管的管不了、该管的管不好的局面,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到管住,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放活,划分爭权,明确权责。(2)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管理方式。一家一户的工程,由农户自管;联村联户的工程,建立各类形式的合作组织,通过用水户参与管理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明确产权和义务;重要的和较大的工程,由政府管理,积极引人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短线、断层、萎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要继续加强乡镇水利站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组织建设,搞好各级农村水利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勇于创新,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没有行政级别、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新的水利技术服务中心,立足水利,面向市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中心和中心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谁的实力强、服务好谁就会占领更多的市场,由众多的服务屮心形成一个全面覆盖的网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