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2-04-24 发布

农田水利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核准通述归档资料。林允许,删外传!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因该项目实施地点位于石阡县本庄镇岩门村,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条件、降雨特征,该地属于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区,同时岩门村又是石阡县茶叶的主产区2—,并靠近305省道公路,故将该区域村作为农田水利项目进行实施。1.2项目背景岩门村位于石阡县西部本庄镇的多山地区,近年來该村通过发展茶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该村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内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薄弱,没有一处完好、像样的灌溉设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导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逐年增多。通过对项日区范围内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不仅可以增加耕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奔小康的步伐。1.3项目目标(1)土地有效灌溉面积2260亩。n(1)建设渠道、山塘、小水池、生产道路,全面改善岩门村农业生产条件。(2)美化乡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1・4、项目建设的范围、规模、内容及工期1.4.1范围该项目涉及石阡县本庄镇岩门村,涉及326户农民,总人口1385人。全村项目区国土面积9.7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385亩。该村农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2815丿ISO1.4.2规模该项目建设总规模为2260亩,其中:新建保灌面积2100亩。1.4.3主要建设内容修建渠道12条,13.85千米;修建山塘3座16000立方米;50立方米小水池110口;修建生产路6千米。n1.5工期项目建设期限为:2013年6月2014年12月。1-6项目投资该项目估算总投资590.25万元,详见下表。本庄镇岩门村农田水利项目工程概算表序号工程名称规格单位数量估算总投资(力元)备注—渠道工程1打菜坪渠道40X40(cm)km1.244其中水源开采15万元21号支渠30X20(cm)km0.33.932号支渠30X20(cm)km0.22.64菜土湾1号渠道40X30(cm)km1.221.65支渠30X20(cm)km0.253.256菜土湾2号渠道40X30(cm)km1.221.67大堰坪渠道40X30(cm)km1.323.48大湾渠道40X30(cm)km1.119.89六颈坳渠道50X50(cin)km2.46010扁洞槽渠道30X20(cm)km1.114.311大冲渠道40X30(cm)km1.119.812下岩门渠道3OX3O(cm)km2.530山塘T程打菜坪山塘8000座130大湾山塘3000丿/120戴家罗坦山塘5000座125n三小水池工程小水池50m31111088拦山沟30X20(cm)km339PE犁料管道4>20(mm)km114四生产路5.5X0.2(m)km6120五合计590.251.7项目效益1.7.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保灌面积2100亩,预计增加年产值120万元,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等特色农业。茶叶亩产值可增加1500元,预计年新增总产值75万元。同时,项目区农民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加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减少抗旱支出15万元,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2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使中低产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充分保证了农民无后顾Z忧。同时,茶叶和烤烟种植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及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为当地人民拓宽致富之路,留住有能力能干事的青壮年,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现象发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二、项目区概况n2.1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与范昌该项目区位于石阡县西部本庄镇,该项目涉及岩门村的5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7°29'18"-27°31'50",东径107°56,26"-107°58’29〃,海拔高度为650-1256米。2.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高原山地地貌,区内山峦起伏,地势基本走向为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山高坡陡,有土壤肥沃的山间台地。境内有本庄河横贯西北,30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内有通村公路路与305省道相通。2.1.3气象、地质项目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多年平均气温16.8°C,年,平均日照时为1235小时,平均无霜期30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211毫米。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溪流众多。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和最小降雨的比值可达2.2倍。区域内暴雨的主要天气类型是冷锋低槽类和两高切变类,其次为横切变类。每年汛期开始的时间在5月初,暴雨一般出现在4—10月,日雨量在100mm以上的暴雨则主要出现在5—9月。石阡县气象站实测1960年5月18日最大24n小时降雨量147.6毫米,1967年6月17日至19日连续3日暴雨量为171毫米,1960年5月18012小时暴雨量125毫米,1991年6月19日1小时暴雨量72.8毫米。多年降雨特征值表县最大年降雨量最小年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雨量(mm)出现年份雨量(mm)出现年份(mm)石阡县1548.31983.5-1984.4434.52011.1-2011.101211本庄镇地处铜仁地区东部丘陵向西部山地过渡地带,地势稍高,群峰耸立,山恋起伏,项目区处在狮柳背斜,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河流、溪沟顺应地质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树枝状分布,下切较深,西北部边缘地区最大切割深度达到500m,坡度大,侵蚀强烈。项目区境内群峰林立,主要山脉有马耳多梁子。1254米,最低吊井岗千工堰650米,相对高差654米。出露地层有上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残积坡积层,岩性为碳酸盐类。2.1.4土壤该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山地黄棕壤,已具备高产土壤的土体构型,耕性、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养分含量较高,平均有机质2.28%、全氮0.14%、速效磷1.4PPM,是主要茶叶产区。在自然雨水和灌溉、耕作的影响下,土壤已经脱盐脱钙淡化,含盐量n大部分在0.1%以下。土地层深厚,养分贮备丰富,具备高产的潜力和基础。2.1.5自然灾害项目区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霜冻,其中:干旱是项目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从近15年的统计情况分析,项目区内基本上2年发生一次春旱,3年发生一次夏旱,5年出现一次重旱,特别是2011年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來最严重的春夏秋连旱。霜冻几乎年年发生对作物造成冻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现有总人口1385人,现有农村劳动力554人。2.2.2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广种薄收的生产状况,粮食总产量86.28万公斤,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水稻亩产在34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1020亩,玉米亩产在36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740亩,土豆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下,种植面积约400亩。经济作物有茶叶、烤烟等。现有茶园500亩,茶叶年产值175万元,区内有茶叶产品加工厂一个。n2.2.3农民收入项目所涉及的岩门村2011年农民人均年收入5430元,人均纯收入2815元。2.3基础设施23.1田间工程现况项目区内现没有--处防渗处理的农田水利有实施,灌溉吋利用土沟输水,水利用系数较低,抗旱能力丁分薄弱。加之境内无河流需开采水源。2.3.2农机与农机服务现状项目区主要耕作全靠大牲畜,需修建生产道路推广农机具耕作,没有统的农机服务组织。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地处武陵山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该区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制约当地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造就了农作物产量减产,农民忙碌一年,除所得口粮,所剩无几。同时,还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一些优良品种不能大力推广,只能沿袭以往的n大田作物,产量低质量差,很难实现直接的经济收入。近几年开展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农民无力在农业设施上,尤其无力在再加工业上加大投入,以取得更大的回报。以上的各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区内通过农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粮食产量,修建小水池、小山塘、小渠道,都是针对项目区内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提出来的,通过工程建设,一方面增强了当地农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又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对当地发展生态农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需要的。1、项目区土地面积2385亩,土地资源充足。2、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易于开采,易建成一批高产稳产田。3、项目区农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化,农民对农出水利工程认识提高,认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必由Z路,工程建设积极性高。4、各级领导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非常重视,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建设上,故该项目建设切实可行。n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4.1.1地表水项目区内有本庄河流经全境,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河床较低,只能灌溉该村100余亩农田,造成资源的浪费。4.1.2地下水据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以及反映地下水特征的指标,项目区内有大量的地下水资源,项目区内无集水工程,暴雨过后,地表径流都白白流走。项目区地下水可利用量大于项目开发实施后的总用水量,水量有保证,地下水位降幅都在规定范围之内,每年的地下水用水量都可由当年得到补充,不会因地下水的严重超采而导致本区域水质发生恶化,水源枯竭,地面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该区的地下水矿化度较低,适宜农灌,主攻地下水,亦无后顾之忧。五、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发2号文件及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规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加收入的总目标,着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生产n基础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优势,突出标准质量,综合示范,科技推广三大主题,确保项目建设上新台阶和新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5.2最佳方案的选定项目安排时,我们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努力建设好区域生态环境,按区域整体规划,大力扶持茶园基本建设,在该项目区内土地集中连片的区域修建渠道12条,13.85千米;修建山塘3座16000立方米;50立方米小水池110口;修建生产路6千米。进行开发示范,是非常适应当地形势,故该方案是可实施的。六、建设主要内容6.1水利修建渠道13.85千米;山塘3座13000立方米;50立方米小水池110口;生产道路6千米。新增保灌面积2260亩。6.1.1渠道建设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及项目区水源及耕地情况,设计渠道为:50cmX50cm,40cmX40cm,40cmX30,30cmX20cm四种断面。包括水源n处理,土石方开挖、回填,防渗处理等内容。6.1.2山塘建设拟对三座山塘作为蓄水水源进行防渗处理,釆用浆砌块石、混凝土防渗、压顶,必要的地方修建防护栏。6.1.3小水池建设小水池采用圆形全埋式,不加盖板,修建1.1米高护栏,每口水池修建1口沉沙池,因地因地制宜修建拦山沟,安装配水管道。七、投资估算及来源该项目总投资590.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472.25万元,省市县匹配60万,市县配套60万元。八、综合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为加快该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水该工程实施完成后,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及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区内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水稻种植面积1020m,苗产量40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740亩,亩产量420公斤;以市场价格,谷3元/公斤,玉米2.8元/公斤,每年增加产值45万元,茶叶种植面积500亩,亩产值可达5000元,茶叶产值增加100万元,项目实施可使当地年增加n效益145万元。•2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群众建成1760亩高产稳产区,不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民的收入也稳步上升,通过科技培训等手段,农民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积极开展第三产业,并产与市场竞争中去,社会稳定,农民富裕。.3经济评价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内保灌面积2260亩,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其中:水稻亩产可比往年增加100公斤,增收300元,玉米亩产增加70公斤,增收196元,茶园亩产值增加2000元,增加收入145万元,工程年费用118万元/年,效益费用比为:1.23。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了更好完成综合项目建设任务,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工程规划和实施期间,项目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小组、镇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相关部门及村支两委为成员,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工程实施期间,各级领导及技术人员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到人,明确目标,保证工程保质量完成。n9.2、运行管护工程完工,为确保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以村为单位成立工程管护小组,由村主任任组长,吸收村民组长为成员,负责工程管护和管理工作。岩门村村与管理人员签定管护合同,年底根据管护效果酌情给予拨付看护费,看护费由工程中列支,保证兑现。对于管护不力,造成损坏的,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处罚,严格执行,保证工程良好运行。十、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项目区无厂矿、企业,没有“三废”的排放,地下水没有受到污染,不影响农出灌溉使川。霜冻口数多,项目经常遭受到凝冻袭击,夏季干旱炎热漫长,冬季寒冷,最低气温-30C,区内大部分土壤贫瘠,肥力较差。10.2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项目的开发实施,有效的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土壤植被,同时保灌农田的开发,改变了土壤长期干旱状态,通过科学用水,防止土地新的盐泽化的产生。另外,种植机构的调整及作物科技含量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农药化肥、地膜用量的增加,造成大气及土壤,部分水资源造成新的污染。n10.3对策及措施针对由项口实施出现新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1、在培肥地力上,要大量使用农家肥。2、选择一些无味、低残留的农药使用。3、地膜的使用要选择易分解塑料制品。十一、结论及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实施前,区内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民的生活比较贫困,项目实施后,当地的农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增强,作物种植调整良好,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劳动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故该项目的实施,非常具有针对性,且项目操作性强,可以实施。11.2建议建议上级部门纳入2013年农出水利建设规划,尽快组织相关设计早日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