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 M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文献综述...............................................................................................................11.2.1国外研究现状............................................................................................11.2.2国内研究现状............................................................................................3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1.3.1研究内容....................................................................................................41.3.2研究方法....................................................................................................5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51.4.1创新点........................................................................................................51.4.2不足之处....................................................................................................62农田水利相关理论.........................................................................................................72.1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念...................................................................................72.1.1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涵义........................................................................72.1.2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特点........................................................................72.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投入的相关理论分析.......................................................72.2.1公共物品理论............................................................................................72.2.2公共财政理论............................................................................................82.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区域公共品属性与外部性理论..........................103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现状分析...........................................................................123.1寿光市农业用水情况.........................................................................................123.1.1寿光市自然条件......................................................................................123.1.2寿光市水资源状况..................................................................................123.1.3寿光市农业生产现状..............................................................................143.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情况.........................................................................15n3.2.1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163.2.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资金投入来源及投资结构.................................193.3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223.3.1水利设施建设现状..................................................................................223.3.2扩建节水灌溉工程..................................................................................223.3.3加强水网工程建设..................................................................................243.4寿光市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效分析.............................................................243.4.1经济效益分析..........................................................................................243.4.2社会效益分析..........................................................................................263.4.3生态及环境效益分析..............................................................................264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314.1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存在的问题.............................................................314.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314.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不够合理..................................................324.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主体模糊..........................................................324.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334.2.1取消“两工”制度抽掉了农村基础设施筹资筹劳的基础..................334.2.2“一事一议”制度带来高额交易成本...................................................334.2.3农民之间合作难导致资源动员面临挑战..............................................344.2.4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风险大带来民间资金缺乏投入激励......................345国内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355.1市场化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355.1.1BOT投入模式..........................................................................................355.1.2PPP投入模式...........................................................................................355.1.3TOT投入模式..........................................................................................375.1.4PFI融资模式...........................................................................................375.2国外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375.2.1美国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375.2.2日本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375.3国内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38n5.3.1费县的农户自主供给模式分析..............................................................385.3.2肥城的农户合作供给模式分析..............................................................385.3.3莱州市朱桥镇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模式分析..........................................395.3.4国内农田水利投入模式比较与启示......................................................396.完善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的对策建议.......................................................406.1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406.1.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406.1.2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406.2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416.2.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416.2.2建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416.2.3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416.2.4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力度..............................................426.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保障措施.....................................................................436.3.1组织保障..................................................................................................436.3.2政策保障..................................................................................................436.3.3技术保障..................................................................................................436.3.4机制保障..................................................................................................437.研究结论.......................................................................................................................44参考文献..........................................................................................................................45致谢................................................................................................................................47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基础产业,与农民的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兴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特殊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大部分都要必须走灌溉农业之路。我国灌溉农业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食物供给的基本保障,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村重要的公共物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粮食生产、巩固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限制,农业灌溉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寿光市作为全国的“蔬菜基地”,寿光市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的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在寿光农业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潍坊市寿光市为实例,将现场考察和调研相结合,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寿光市水利设施投入的现状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寿光市终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和投入模式;最后提出适宜寿光市终端水利设施投入的模式,本文侧重基于寿光市现有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立足通过国内外先进农业水利投入模式为借鉴,在创新投入模式的同时,最大化的充分发挥寿光市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和实现寿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对策I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ABSTRACTIrrigationandwaterconservancyasabasicindustryofth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ourcountry,andiscloselyrelatedto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livingoffarmers,isdirectlyrelatedtotheriseandfallof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andagricultureproduction,nationaleconomy.Chinaisalargeagriculturalcountry,thespecialnaturalconditionsofgeography,climateandsoon,hasdecidedourcountryagriculturemostlymustgototheroadofirrigationagriculture.IrrigationagriculturedevelopmentinChinaisthebasisforth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inChina,isthebasicguaranteeofChinafoodsupply,isthebackboneofsociety,economy,ecologicalenviron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Itisself-evidentinagriculturalproductioninChinatheimportanceof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construction.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simportantpublicgoodsinruralareas,isanimportantfactorinagriculturalproduction,toimprove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ditions,ensurethegrainproduction,toconsolidatethepositionofagricultureasthefoundationofthenationaleconomy,playsaveryimportantrole.Butthedevelopmentoffarmland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seriouslaginthesocialeconomy,by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andscienceandtechnologyconstraints,agriculturalirrigationefficiencyisnotfullyplayedout,hasseriouslyhinderedthepaceofconstruction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ShouguangCity,asthecountry's"vegetablebase,"thecharacteristicsofShouguangCity,themeteorologicaldisasterssuchasdroughtandfloodprone,determinesthe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canplayaverygoodroleinpromotingtheeconomicdevelopmentinagricultureinshouguang.Basedonthis,thispaperinShouguangCity,Weifangcityasanexample,thefieldinvestigationandresearchcombining,onthebasisofeconomicstheory,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ntooperationatpresent,ShouguangCity,theproblemsintheexplorationoftheterminalconstructionfunds;ShouguangCity,farmlandwaterconservancyresourcesandinvestmentmode;finallyputforwardthesuitableterminal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nputsinShouguangCitymodel,thispaperfocusesonanalysisofthemainproblemsexistinginShouguangCity,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basedoninputs,basedonthedomesticandforeignadvancedmodeofagriculturalwaterconservancyinvestmentforreference,intheinnovationinputmodeatthesametime,maximumfullplaytotheexistingII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nShouguangCity,thefunctionandRealizationofsustainableagriculturedevelopmentinShouguangCity,accordingtothestudyof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nputproblemofShouguangCity,hastheimportanttheorysignificanceandthepracticalsignificance.Keywords:ShouguangCity;farmland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invest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III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外部经济性等经济特征,决定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理论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寿光市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思路。寿光市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的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设施在寿光农业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现状及农田水利重点县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最适合寿光市目前情况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模式。结合国内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成功经验和寿光市实际,提出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本研究为寿光市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负担做出了建议,同时有助于寿光农业经济的发展。1.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农田水利设施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意义尤为重大。但目前,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寿光市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寿光市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方面的有益探索及其制约因素,结合寿光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模式的建议,对于推动县域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指导地方政府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体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公共产品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中,有关公共产品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霍布斯提出的。他在《利维坦》中指出,公共产品就是一群人相信大家对它的授权,以便他认为有利于你的和平和共同防御的方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由于提供的公共产品所得到的收益要大于他所付出的成本,因此要仅靠仅市场的力量来提供公共产品,是不容易做到的。公平问题在1896年由维克赛尔收入到公共产品的理1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论中。他认为,随着公共产品消费人数的不断增加,个人税额相对公共物品供应产生的影响力非常局限,所以顾客不热意为这个买单,确切地表明了“求方便”问题;而被大家认可的称为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是萨缪尔森(1954)下的定义,和私人产品相比较,个体对公共产品的消耗并不会受到别的个体对某商品的消耗的影响而减低。与此同时,他构建了的萨缪尔森模型是通过使用序数效用、一般均衡分析、无差异曲线和帕累托效率等。对于根本设施的建设和经济提升的联系可概括为: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增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领域是政府部门的任务,以此来防止经济危机的变得更加严重,降低就业难度,此外对经济整体的发展也起到推动到效果。罗森斯夫.罗丹把基础设施称为社会的先行资本,它是私人资本的反面。企业减少成本,提升全社会的赚取利益的才能是社会先行资本的投入效益的显著表现。到了80年代时,罗默、卢卡斯等是新型经济增长理论的典型人物,他们探索得到,诱发生产率提升的关键点包括:劳动力教育、基础设施的资金与高速公路的总量。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融资领域的探索: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家的根本职能之一,在论述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时,他认为“建设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和公共工程”是国家三项根本职能中的其中一项。他觉得,修整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组建守备队来更好的保护商业贸易的公路、河流运输和桥梁等是国家本有的责任。把不是生产性的消费划分为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大部分是萨伊所认为的消费理论。他不支持没有效益的公共建筑的建设就像凯旋门和皇室宫殿等,他支持政府按公共期望来修整铁路、河流运输航线、桥梁等基础交通设施,并且他觉得财富的增加需要公共教育经费的支持。尽管赫希曼也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干涉,但是他却更为重视市场机制自身所起的作用。对于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领域上:MacMillan等探究后觉得,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少不了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而J.Mabry认为:大于百分之三十的农粮收成归于的农田水利领域的工程项目,大于百分之八十的农田水利的工程归于本土的灌溉组织进行管理。Comez-limon和Berbel指出:为了对灌溉工程的运行质量进行改善,必须提高节水意识。Draper经探究得出得观点是:受到经济利益目标影响的大规模水资源优化模块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运行的。农田水利设施被奥斯特罗姆教授称为“公共池塘资源”。而Welch的观点是,处理所有公共池塘资源疑问切实可性的方法就是私有化。经过对有关外国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觉得,学者门的投资融资观念对处理寿2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价值。1.2.2国内研究现状关于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张军、何寒熙(1996)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合作制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当时对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规模的减少。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准公共物品性质,民间资本不愿意投入,所以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小。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所起的的主导作用,把水利列入到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中来。一号文提出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要有明显的提高。中央以及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也要大幅度的增加。从土地出让的收益中提取10%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规模,完善水利建设基金的政策,延长资金征收年限。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贷款中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力争10年后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龚志敏(2009)认为,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投入力度,通过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资金,促进城乡公共事业的和谐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研究,周红梅、匡远配(2007)认为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一、需求的多层次性。二、投资和使用的相对低效性。三、供给范围的相对外延性。四、高依赖性。谢少勇(2010年)国家应该在政策上调整财政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投向,从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转变。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为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徐进前(2009)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分散化、规模大与建设周期长及收益很不均等特点,在利益分配方面,处理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是建立新投融资模式最重要的问题。王永莲(2005)认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关键问题,是不断拓展新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目前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因素。甘新华(2011)指出,资金供给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从保障农业的投入出发,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增大财政投入以及金融信贷业务向农业的倾斜力度,将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覆盖范围向农村扩大,进一步健全财政支持农业的资金稳定增长。农业信贷投入要进一步增加,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流失要减少。3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农业生产环节的补贴也要相应增加,充分调动农户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完善、优化政策环境,创新发展方式和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以发展工业的方式来发展农业。郭庆海(2009)认为,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使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缺位,二是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异化。李潇(2013)认为,目前为止,国家财政并没有设立专门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省财政补贴资金微乎其微,不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建设,但这显然是杯水车薪,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由于资金整合不到位,导致新规划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大量的涉农资金分散使用,投入与效益不成比例。钱维(2006)认为,以市场投入为导向的农田水利投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政府要在投入领域加快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引入多种渠道的投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刘家伟(2006)认为,建立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的建设模式,要对收费的价格适当的限制,同时制定税收的优惠政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具有投入收益低、规模大、风险高等公共产品特性,导致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的诸多困难。吴安、路广利(1999)认为,我国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是阻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来发展的主要因素。罗兴佐(2005)认为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不足是造成当前农田水利投入不足主要原因,应该全方位地推进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陆昂和李郁芳(2007)提出了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困境的两项新思路,一是要提高农民投入意愿,二是要增加各级政府对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积极性。这是在通过研究广东省农村农田水利投入现状提出的,二人深层次的分析了投入陷入困境的原因。来游益华(2002)认为农田水利工程应该属于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的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政府对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有一定责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研究内容范围较窄,尤其是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专项研究较少,而且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与客观实际的发展需要脱节,应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化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的研究,不断丰富其研究内容。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提出完善潍坊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投入的一些具体对策,以及加强相应的配套制度改革。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七个部分来开展。第一部分: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4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农田水利有关理论分析,具体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念以及其主要特点,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明确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区域公共属性和外部性理论第三部分:以寿光市为例,对寿光市的农田水利投入现状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潍坊寿光市的农业用水情况、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历史沿革、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以及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的成效。第四部分: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机制不合理以及社会参与不足等原因,具体分析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由于国内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研究不是很完善,此部分将综合国内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投入模式,并在此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模式展开分析和总结。第六部分:完善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建设的对策研究,本部分提出了几项政策方向,比如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保障措施等。第七部分:研究结论1.3.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资料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文字叙述与图表说明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法:主要是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投入问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提取出可供借鉴的措施,以及对国内外成功的投入模式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寿光本市的投入模式。(2)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采集寿光市水利发展历史沿革和农田水利重点县投入方案以及财政投入历史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研究。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4.1创新点鉴于寿光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寿光所处的地理环境,本着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的原则,本文致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5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1)积极推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及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在对已有工程进行承包、租赁等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新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水利工程产权登记移交,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的全过程,形成良性的工程管理机制。(2)通过增加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受益范围比较大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一些小型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为农民受益,且投资总额不大,可以采取以受益农民投入为主,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建设。(3)在公共财政投资总量不足的情况之下,政策性银行要在继续做好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的同时,安排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农田水利的建设提供配套资金。健全财政和金融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对承担着农业政策性的金融业务机构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建立起政府农田水利融资平台,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1.4.2不足之处本研究通过实证案例论证了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有效模式,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没有深入研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的筹资问题。(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经营范围窄,经营规模小,供方垄断及需方需求弹性小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会对民间投资行为的绩效带来影响6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农田水利相关理论2.1农田水利设施的相关概念截留提水设施(包含水库设施、抽水站等)、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由田间调水系统、取水枢纽、输水配水系统、容泄区、排水系统和各种灌排建筑物构成)与水土保持设施等是农村水利根本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为质量较弱的农业做贡献,多层次和多样是其性质的体现。在国务院准许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2年9月)里,农村水利工程被界定成灌溉地域面积1万亩、库容10万立方米、排除洪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少于1立方米每秒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供水项目。2.1.1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涵义水利设施属于混合公共产品,处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是混合产品或者说准公共产品,因为水利设施同时具备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和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依照其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点:其一,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水利设施,也归为纯公共产品的一类,例如防洪大坝、以防洪大坝为主的水库、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和浇灌工程等等;其二,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但不具备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比如说乡村的小规模水利灌溉系统。乡村的水利设备隶属于农业基础设施,所以具备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具备非竞争性但又有排他性,所以能经过合作进行乡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包括固定的排他成本,实现效益的排他性,变革以往的只有政府提供的单一模式化,创造新颖的吸引资金的方法。2.1.2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特点农村水利设施不仅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还具备正外部性,拥有公益性的特征。农村水利设施的私人收益就是私人个体投资给个人带来的所有效益,而社会收益则是私人投资给社会和个人两方所带来的所有收益。社会收益是个人收益加上外在社会效益。如果政府不干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引起供给能力减弱,其边际社会效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假如不能激起个人对投资这些产业的兴趣,市场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这类产品。2.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投入的相关理论分析2.2.1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通常是相对私人物品来说的。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在1919年最先使用公7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共物品一词,但是直到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评论》上发表了《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才首次准确定义这个词,“一个人消费某个物品,都不会引起别人对此物品消费的减少”。如某个社区团体的和平和安全、国防、法律、对空气污染的注重与处理、路边的路灯和天气预报等等。根据公共物品的特征,通常把公共物品分成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两种。既有非排他性又有非竞争性的是纯公共物品。而准公共物品则处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者之间,只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或者不完全具有,或者尽管两个特征都不完全具备,但还是具备相对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一些物品。2.2.2公共财政理论有认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市场失效”是公共财政的要义,其实不然,而应在于其民主财政和预算法治的实质内涵。可以说,在我国财政理论中已经开始重视法治和民主,但是对于公共性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公共性主要指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的社会福利函数或公共利益,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特别是阿罗不可能定理已经揭示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共,就像是再有效率的投票制度也只能在决策过程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样必然有满意的和不满意的。公共选择理论表明了可能存在多数对少数的强制甚至是少数对多数的强制及政府的种种失效,这与新制度经济学所表明的国家可能本身存在的悖论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表明的财政的阶级利益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财政从根本上来说必定是不公共的,国家可以说是许多代表不同利益的集团博弈的大熔炉。布坎南曾对立宪层次和功能层次的公共选择进行区分,他是这样阐述的,前者是按“一致同意”原则而后者是按“少数服从多数”来进行集体决策。“‘公共利益’只有从立宪层面看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民主从规范的层面出发只能是一种立宪观点”。所以,在建设我国的公共财政时,不能够要求其在所有的方面都满足公共性,在进行法律约束时要重在立宪层面,换一种说法就是对于决策规则本身的法治建设要更加关注。首先,公共物品论是公共财政的核心理论,它极大地完善了公共财政理论。这个理论将社会产品分为了三类,分别是混合产品、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产品,然后分析了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并得出了结论:公共产品应由财政提供。而公共部门是一个市场主体,在参与经济活动时,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应该生产什么”,公共产品就有相关的内容。所以综合来说公共产品是财政活动的对象和基本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方的公共产品理论也有了新发展,公共产品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公共产品从广义上来讲涵盖8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一切涉及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使得很多活动都可以看做是财政在提供公共产品,如政府提供狭义上的公共产品、限制垄断的产生、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纠正外部效应、调节宏观经济以及克服有不完全信息的情况等。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的公共产品供应行为包括全部只要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情况的政府干预行为。综上可以看出,提供维持市场有效运作所必须的公共产品就是现代政府的经济责任。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要从财政对象的角度来把握公共财政,就得将公共物品论理解透彻。其次,动机主导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来自某种需要,财政活动也与之相同。人类的需要就公共需要论而言可以分为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且公共需要论揭示了财政活动的最终目的。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是不同的,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需要,而且还是一种为大众所需的整体的需要。社会成员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可以共同享受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待遇都是相同的并且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另外,外溢性也是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公共需要是不会随便变化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在社会中,社会个体千差万别,不论是性情、爱好、外貌还是兴趣,但是不论怎么变化,他们总会有细微的共性,也会有共同的需要。公共需要有很多,有的是不管怎样都不能得到满足的,有的虽然能够由某些集团或个人提供,但是也无法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存在规模效益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造成的。所以,如何才能满足“偏好一致性”的公共需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通过财政。从这个方面来讲,公共财政也可以看成是满足公共需要。再者,提供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责。那么,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正确处理,例如要提供哪些公共产品?供应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是多少?依照何种方式才能提供最有效率的公共产品?处理时都需要依赖财政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公共选择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它研究的是政治决策过程的不同以及社会成员的不同偏好等对于财政决策的影响。此外,政府不是仅仅为了去调节市场失灵而存在的,它还是市场经济的管理者,这是无法撼动的。还有对于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那些具有选择性的公共事务而言,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其中?介入的方式该是如何?由谁来承担管理费用?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有不同利益的人来说,他们的答案也是不相同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借助民主投票的方式。但是,对于政府通过民主决策程程序产生的最终决策我们并不能确定其是否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公共选择。9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我们用公共选择论对上面的疑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将如何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运用到政治决策领域来找出不同的公共决策制度的缺陷是公共决策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公共选择论依据个人主义方法论,把政治活动看成是市场运行方式在政治活动方面的体现,并把它塑造成与市场活动类似的东西。从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看出,政府不仅能够代表政治利益,它也是政治家为了追求最大的效益而进行政治活动的舞台。可以得出,公共决策机制和“经济人”的动机对于公共选择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制度的改进对于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公共选择论所指出的,从而能够指明财政决策的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2.2.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区域公共品属性与外部性理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属于公共工程范畴的,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它能够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促进农产品增收和农业发展以及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条件。所以,公共产品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明显属性。但是,私人物品也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属性。水在经过人工水利工程系统的有效分割后,其所具有的外部性在管理和利用中逐渐削弱,外部性与人工系统的技术有关,技术效率越高,外部效应就越小,但是私人物品的属性反而会增强,而向用户提供的家用水则具有商品属性。农户在利用水进行灌溉和灌排技术时,得到了供水公司的服务,而且是农产品获得了增收,就应该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给予服务相应的报酬,这样才能使供水公司有继续服务的能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滴灌、喷灌等这样的高技术灌溉方式,在利用水方面的外部效应就减弱了很多,但是产权的排他性和清晰度却大大增强了,因此水的利用管理可以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现在看看准公共产品,它又称混合产品,它的特征比较宽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都有,其不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他性或不同时表现在受益和消费中。政府或者私人或者市场都可以是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在供给上,准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而在消费中的性质却是“私人”,只有付费才能够使用。也可以这样说,公益性和经营性都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特点,如果这类物品必须要有供给,其产权一般都是集体或者政府所有。实际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既作为公共的一项事业,也是政府对于支持农业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这就使得很多国家都投入一定的财政收入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使政府的财政投资能够成为主导力量,成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村”的重要渠道,还有就是要拉动投资,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建设农田水利共同出力。10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或是准公共产品是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对社会产品的划分。水利基础设施具有私人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公共产品效益的外溢性的双重特征导致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而不是纯公共产品。外部性是指当一个经济活动用除了市场机制外的因素来影响别人的福利时候的影响。而且外部性是对经济效率有不良的影响,这是与通过市场价格的传递的影响有所区别的。11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3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现状分析3.1寿光市农业用水情况3.1.1寿光市自然条件寿光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是“衣冠文采,标盛东齐,人物辐辏之地”。用心传承、勇于创新,寿光市正以“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的新品牌开启文化发展的新篇章。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寿光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面积20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寿光市位于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地形全部为平原,是全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寿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8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95天左右。寿光市辖10个乡镇,5个街道和双王城生态经济开发区,人口108万。寿光市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物产丰富。中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北部地下卤水储量40亿立方米,富含钠、溴、钾、碘等几十种元素,宜盐面积260万公亩,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广阔。沿海滩涂达45万亩,渔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贝螺虾蟹等10多种。3.1.2寿光市水资源状况渤海的南边就是寿光市,有一条咸淡水分界线明显的在渤海域内,该线以北地区水质较差,咸水占了地下水的很大一部分,这是因为该地区长年受到海水入侵;该线以南虽然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含有较高含量的氟,但总体水质较好。还有少数地区的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对农户以及禽畜的安全造成威胁,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河流都受到过环境的污染。建设了侯镇集中供水工程,自东城供水厂铺设管道调水至侯镇供水南北两站,全长30公里,投资429.53万元。2007年,建设留吕集中供水工程,自东城供水厂向侯镇集中供水管道预留口处铺设管道调水至留吕供水加压站,然后从留吕供水加压站铺设管道供水至各村及企业。加压站包括1600立方米集水池和加压站管理房。工程总投资211万元。2008年,寿光市被列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整个示范县项目解决6个镇17.0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规划三年时间完成。2007年7月25日至2008年11月30日,又相继建设了两处集中供水工程一处水厂12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程。工程包括稻田镇田马集中供水工程、化龙镇集中供水工程、后疃水厂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9万元,山东省出资109万元。2009年2月10日至6月10日,建设台头镇、营里镇两座加压站,解决两镇镇区企业及8.30万人用水问题。同年2月5日至3月20日,中央新增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寿光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道工程,解决田柳镇21个村、1.6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9月15日至12月,第三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利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个镇41个村3.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上项目总投资401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18万元,省投资804万元,本市地方财政投资1478万元。2010年10月至12月,完成了田柳、营里、稻田3个镇88个村8万人的联村管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5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47万元,省投资329万元,本市地方财政投资634万元。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使得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加深了水资源短缺,也使得水资源管理问题受到更多的重视。寿光市有一套自己的基础管理方法,通过抓取水许可、计量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并使之得到有序的利用。(1)水利部门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在管理非农业用水上,采用开源审批管理、巡查和处罚相结合,一旦发现非法凿井行为,要进行坚决制止并限期补办审批手续。在管理建设项目上,将水资源论证程序严格化,对于未完成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禁止办理取水审批。关于取水许可证的发放,要明确新建取水工程的企业节水、计量设施的建设要按照“三同时”原则,获得取水许可证必须要经过检验合格,对未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行的项目坚决不发放许可证。在五年的时间里,水利部门完成131件凿进批复手续,5个水资源论证报告,100多项水资源证明、说明等技术材料的出具工作,120多件取水许可证的办理。每年,取水企业在执行上一年度的取水计划后,水利部门会根据情况进行审批,批复本年度的取水计划申请。所有企业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施,全市有超过95%用水户采用一级装表,计量合格率超过90%。水利部门于2009年11月斥资55万元,建成了寿光市水资源监测远程控制系统,全市有26家用水大户企业,每日取水达100立方米以上,这套系统对这些企业的64个取水点进行实时监测。(2)寿光市非常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13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新的节水工艺和技术在全市多数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从而提高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全市水循环利用率由五年前的7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大大地降低了万元产值耗水量,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晨鸣集团拥有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日处理3.5万吨,日回用2万立方米;一些企业还拥有中水回用系统。在城市节水上,采用集中供水,封闭在城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域内的自备水源井,通过监督供水企业来减少跑、冒、滴、漏问题,减少管道损失。2006~2010年,寿光市每年进行两次取水,共60多个水样送去潍坊市水文水资源勘查局以供检测分析,分析结果会及时通报到有关单位。调查水质污染区域,上报到环保局,环保局会对其进行查处。2007年6月18日,《寿光市机井建设管理办法》(寿光办发[2007]63号)由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以此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2010年4月23日《寿光市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应用管理办法》(寿政办发[2010]53号)由寿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以此来加强对地源热泵水工程建设的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3)地下水观测工作寿光市对南部井灌区实行远程监测,通过布设26眼水位、水质动态观测井,到2010年,全市观测井共有38眼,其中12眼咸水入侵动态观测井。根据省水利厅和潍坊市水利局规定每年定期测量观测井,收集地下水动态,为领导进行科学决断提供了依据。3.1.3寿光市农业生产现状寿光市具有突出的农业优势,国家确定其为粮食、蔬菜、果品、棉花、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市,粮食覆盖面积60万亩、蔬菜80万亩、果品18万亩、海淡水养殖30万亩、还有300个饲养小区,形成一定的格局。2011年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测算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出收入达到11253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上次测算净增1758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12.0%,数额达到17963元。农村人均生活支出同比提高9.8%,数额达9365元,增加了837元。山东省确定寿光市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市,这里的农业现代化开发早,科技含量高,现已拥有五大示范样板工程,包括国家级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走廊、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高效林业示范园、农业生态示范园。寿光市是全国唯一国家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一家,辐射范围超过国家30个省市区,现已成为全国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目前为止,全市有508家工业企业达到限额以上,完成516.8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的利税、34亿元的利润。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80%以上,毫不动摇地14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坚持“工业强市”,全方位开展“5520”工程,坚持抓总量膨胀同时抓质量提升。寿光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加大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1家,新增6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如鲁丽和联盟,高新技术产值比重为23.5%.全市总人口108,其中80万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141万亩,蔬菜占80万亩,产量40亿公斤,产值达40亿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寿光市是18个重大典型之一。寿光是全国闻名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首创者,蔬菜种植水平全国领先,市场营销辐射全国。目前,共有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有机蔬菜达65万亩,国家认证的优质农产品有322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70%。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形成了一个梯次结构,南部菜、中部粮、北部盐和棉花的分布,加速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如今,全市84万亩蔬菜、6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2万亩棉田、5万亩冬枣、10万亩海淡水养殖、133万公亩盐田,466处畜牧标准化小区,禽畜存出栏总数达到5000万只,形成了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包括万亩辣椒、韭菜、芹菜等,全市涌现出587个专业村镇,“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香瓜第一镇”、“中国胡萝卜第一镇”,基本实现了区域布局、规模经营、专业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十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成功在这里举办,其中第八届菜博会共有146万人次参观,有73个签约招商引资项目,完成89亿元的签约额。寿光市的目标是打造“全市最大最安全的蔬菜产销基地”,加大力度发展安全农业、品牌农业、示范农业,全市有65万亩蔬菜产销基地,“三品”农产品412个,认证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有“独根红韭菜”、“桂河芹菜”,并在全国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在农村积极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创“寿光模式”,即一种新型贷款方式,它以农村住房、大棚、承包地等作抵押。3.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情况建国后(19490-1990年),寿光市在水利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0年,共投资23965万元(不含引黄济青、防潮堤建设),其中国家补助3925万元,群众负担20040万元,仅打井配套一项,投资达15581.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81.8万元,群众自筹14999.7万元。15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表3—11949--1990年寿光市水利建设投入统计表Table3-1shouguangin1949-1990statisticsofthe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investment投资(万元)年度合计国家群众自筹合计239653925200401949-19796076.91744.74332.21980417.53181.9235.631981608.06162.07445.991982899.44164.5734.941983830.26111.2719.0619841081.6898.3983.381985839.7585.5754.251986889.5099.8789.719871965.3598.71866.6519882781.73324.72457.0319893828.26142.463685.819903746.55711.453035.1数据来源:寿光市水利志(1949-2010)由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截止到1990年,水利建设总投资23965万元,国家投资占16.38%,群众自筹占83.62%。图3-11949-1990年水利建设投资所占比例Figure3-1in1949-1990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investmentproportion3.2.1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新中国建立以来,伴随着农村政策的变迁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反复,寿光市农田16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利设施投入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经历了几次变革,分别是: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以“一事一议”为主要特征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以“民办公助”为主要特征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1)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1988年11月2日,国务院水利部提出修建农村水利事业要靠劳动义务工,这是一种利用农民劳力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方式。回看我国的“两工”历史,从政策开始,用法律固化。农村义务工和劳动义务工一度在农闲时节修件水利工程、植树造林、修整乡村工路以及抗洪抢险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关于劳动义务工,我们应该知道以下这些信息。劳动义务工,主要参与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工程,他们主要在农闲时出工。并且凡是农村的劳动力,都要承担农村水利事业建设的农村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每年内每个农村劳动力都应该承担五个到十个义务工作;同样的,每年每个农村劳动力也都应该承担十个到二十个得劳动积累工。这些是他们在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义务,同时也是他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两工”政策对积累工的性质、来源、劳动方式所做出开创性的界定,顺应了当时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乃至到1991年底,国务院出台《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劳动积累工在法律上始得正式承认。但是,鉴于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两工”的过程中,借口“以资代劳”加重农民负担,国家开始调整劳动积累工政策,强调“以资代劳”的自愿性。劳动积累工在正式法律上得到承认开始于国务院1991年底出台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实行“两工”(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政策时,以“以资代劳”为借口,加重了农民负担,于是国家开始调整劳动积累工政策,在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于1996年底出台的文件《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明令禁止“以资代劳”行为,强调其自愿性。这使得农民沉重的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依旧日益沉重,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态势。中央政府终于意识到,只有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义务制度,改用农民自己拿出资金、自己出力建设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来为国家计划投资兴建事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过重的负担问题。综上所述,农民自愿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公布生产建设要与加重其经济负担分开考虑。在做好大型节水灌溉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同时,更要鼓励并引导农民投工投17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劳去建设直接受益的水利设施。对于在“两工”义务之外投工投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群众,可以在当地设立专项补助金进行补贴。(2)以“一事一议”为主要特征农田水利投入模式“一事一议”法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工程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道路修建、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和需要建设的集体生产生活设施等一系列项目,原本从乡统筹和提留金中开支资金,由于国家取消、改革了乡统筹、提留,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于是采用“一事一议”筹集。潍坊市采用“一事一议”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后,议事会和过去依靠行政决议来分配义务工的形式大有不同,讨论的内容也不同。“一事一议”决定的事项也具有约束力。但区别于行政决议的约束力的是,它产生于群众的自愿决议,没有行政性惩罚,实现约束力则靠受益群众相互信任、监督和限制受益。形成行政决议的机制不一样,使得正常实施的维持需要一系列行政、经济手段实现,也有一定的惩罚性。除了投工投劳问题,“一事一议”议事会所涉及的事项还包括建设的各个方面。投工、投资、原材料、工程负责人、占地问题和建设管理等内容都包含在一个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中。但是这些广泛的内容只涉及到基本建设项目,不同于行政决定的广泛性。而权限范围内的所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都包含于行政决定之中。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潍坊市推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运用“一事一议”制度进行决议,一些特定因素阻碍了其发展,但是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实践作用:切实推行“一事一议”议事会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在这样一种讨论中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提出有利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的认识,并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提高集体意识的舆论意见,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可以让大家直接受益;实行该制度,也可以为村民自己提供一个平台来实现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的管理,甚至提高参政意识,从而加快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村民自治工作;也可以通过筹集资金筹集劳动力,以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美化居住环境卫生,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基础,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推行“一事一议”制度的使用也可以使农村群众的负担水平明朗化,使“三乱”现象不再发生。通过集体讨论来制定决策,保证公开透明,确保群众行使监督权力,量力而行也有效缓解了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将负担限制在既定的政策范围内。18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以“民办公助”为主要特征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近些年来,寿光市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摸索出一套“民办公助”兴水利的好办法,推动了全市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中央财政启动了“民办公助”这一农村水利建设,山东省内15个试点市、县、区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明显。目前已完成1045处工程,占项目计划的58.5%,累计投资达到5733万元,占计划投资的64.1%。“民办公助”就是针对农民自筹资金打井配套,积极兴水办水,调整结构脱贫致富的实际,把水利资金进行有机分割,中央、省、县、乡四级财政,按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采取群众自筹1/3进行打井,国家补贴2/3进行配套的方式,然后再进行资金整合,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根本问题。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但调动了广大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而且通过以“民办公助”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难题。一是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问题。潍坊市内有很多农村都修建了和排灌渠道和水塘,加上田间治理,采用水田山路林的配套模式,呈现出园田化的景象,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画卷。又在民办公助资金的扶持下,修建了整齐的渠道,漂亮的村舍和笔直的乡村小路,给省城的人们采摘、休闲、垂钓和参观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二是解决了农村水利建设普遍存在的筹资问题。潍坊市政府的“民办公助”模式帮助了潍坊农民新建和改造池塘、水渠和提灌设施,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解决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有了协会,修工程、浇地灌水都好组织了,“国家支持,用水户协会。一事一议”,水利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小农水建设,农民看到了实惠和好处,兴水和管水的热情和积极性油然而起,将它作为家业办,产业管,引发了群众自发的民间用水管水组织的建立,这样就解决了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难题。3.2.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资金投入来源及投资结构(1)农田的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根据寿光市地方水利相关项目投入、地方财政的收入情况、国家现行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渠道及当地人民的筹资能力等实际状况和国家对于村民“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相关规定,综合上述估算结果,提出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总体资金应该有财政补贴和乡镇配套的原则,并应该积极寻求中央和省专项资金补贴。每年寿光市政府要安排投入一定数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对于乡镇(街道)或其他社会投入则应保证相应建设资金投入,并保证每年度的农田水利相关建设的资金需求。此外,也可通过信贷资金和19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集体建设用地置换部分资金用在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应继续深化小型的农业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把资金盘活,再把筹集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良性循环。表3-2近几年寿光市水利投入情况表Table3-2tableonwaterconservancyshouguanginrecentyears年份政府财政资金信贷和民间资本村集体投资2014161384192158220131407235281153201212943294196420111153421738752010107521657719数据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有很多,主要有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来源于国家、省、市、区等各级的专项财政资金,包括水利工程的专项资金。各级财政资金是主要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而财政资金的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补助资金及市、区财政的配套资金,其包括小型的农田水利补助政策、农业开发综合项目资金和国土整理项目资金等一系列政策资金。第二类来源于集体和农户自筹资金。农村集体资金是对属于集体范围内的水利项目投资,可以在区财政给予了一定补助的条件下,其余资金由村集体自行筹集。大力培育和积极推广“以工补农”、“一事一议”、“滚动发展、大户治水”等有效融资形式,并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措资金来加快水利建设,以促进农业水利事业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第三类来源于社会融资。社会融资是指经营性的水利项目资金主要来源。应执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并发动全社会来投入,同时在其中引入市场机制,以建立起长期稳定融资渠道,来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以期为投资者创造出良好经营环境。积极推广和探索土地集中流转和产业化经营方式,推进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结构寿光市认真的贯彻和执行了国家制定的关于水利的法规政策,并加强了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新建和在建的项目推行了全面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及合同管理制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体制。水利投资的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初步的实现了水利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进而拓宽了投资渠道。加强了水资源的统20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管理工作,并实施取水许可相关管理制度,还强化了征收规费。进一步完善水利执法体系的建设、规范水政执法大队并依法查处水行政执法的案件。针对于寿光市水利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的加强抗旱和防汛机构及组建抗排服务队、制订出防洪抢险的预案、认真的做好抢险防汛的工作。实施“科技兴水”的战略,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人才培训,提高水利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水平,以推动寿光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表3-3近几年寿光市水利投入情况表Table3-3tableonwaterconservancyshouguanginrecentyears年份合计防洪防涝灌溉节水供水其它2014195426692807321351846796201318046601971531872172767820121744255736914183816046132011149795043664214291298567数据来源:寿光市统计年鉴水利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列入省规划之内的82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其中:小(一)型的水库12座,小(二)型的水库70座。水库的防洪标准达到了20年一遇,工程的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其次是农村饮水和村村通自来水安全工程:2005年以来按照省、市使全市80%以上的村通上自来水的部署,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造了自来水安全工程348处,可饮用自来水的自然村达1296个,自来水的普及率达到了96.2%,约78.2万人可用上安全的自来水。与此同时,在这些工作成绩基础上,抓住国家现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机遇,并结合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已建的工程、新建用水工程这三项工作,一共建成了联村集中供水、乡级供水工程等126处,解决涉及全市的17个乡镇的共10.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最后是灌溉节水工程。近几年寿光市各类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8万亩,年节水量增加1591万方。其中大田管灌面积达15.8万亩,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约0.78;小管出流和微喷灌溉面积约0.15万亩,;而渠道防渗的节水灌溉面积约4万亩。目前,全市的节水灌溉的面积已达38.15万亩。21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3.3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3.3.1水利设施建设现状近几年来,寿光市以发展水利事业、改善民众生活生为口号,对农田水利事业进行了规划、通过抓投入,管理等事项,大大推动了寿光市的水利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寿光市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投资了大约3000万元;建造弥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大约投资7300多万元,总共投资累计为8.6亿元。2010年寿光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总面积4.22万亩,范围涉及上口镇、古城街道、台头镇等3个镇街,工程类型有低压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水源工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工程三大类,总投资为2633万元。各类主要建设内容投入估算。2011年以来,寿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围绕弥河综合治理、人畜饮水、节水灌溉、防洪排涝等重点项目建设了一系列工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入8.6亿元,投入工日842万个,完成土石方2114万立方米。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加强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弥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总工程量60万立方米;投入580万元对小清河扬水站及灌区进行维修改建,投资23.31万元对弥河南岸泵房进行了重建,保证了弥河沿岸农田的灌溉。为确保做好抗旱保春苗工作,投入资金20万元对小清河扬水站进行修复,为寿北灌溉提供了保障。二是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见成效。为搞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投入资金7300多万元,在化龙、田柳、稻田、上口、台头五镇和古城、洛城两街道建成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总面积16.65万亩。三是机井建设扎实推进。每年投资1000万元左右,按新打、修复、配套机井各1000眼的速度进行机井建设,使全市机井保有量达2.8万眼,确保了农业生产旱涝保收。3.3.2扩建节水灌溉工程为了更好地把依法治水管水工作落到实处,寿光市水利部门结合全市情况,以及每年的“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水法律、规章、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对水的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宣传。每年都利用“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而且也会邀请各大企业,用水大户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促进寿22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市水利事业发展。在城区及乡镇人口较为集中区挂宣传横幅、永久性标语900条,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2006-2010年,市领导发表水宣传文章累计30多篇,电视讲话总共5次。并且寿光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从自来水公司、水利局、建设局、公安局。行政执法局、洛阳城街办、圣城街办、文家街办、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设立在水利局。2年间,封闭了城区自备水源井182眼。5年间,查处了各类水事违法案件160起,避免和挽回了260万元经济损失。寿光市水利局根据山东省有关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和水工程占用补偿费,做到全额上缴市财政,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执法人员对破坏河道、损毁水利工程、擅自开源、拒缴、拖欠水利费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维护了水利业的正常秩序。为保障汛期河道干沟排水顺畅,投资2240万元对岳家沟、张僧河东支、塌河、织女河、西张僧河、联四沟等河道干沟的部分河段进行清淤疏通,治理总长度30多公里,配套交通桥6座。为提高抵御风暴潮能力,投资600万元,按五十年一遇防潮标准加固营里镇老河口防潮堤4.6公里。为充分利用地表水,投资1500万元,建成科技工业园管道调水工程,实现向科技工业园日供水6万立方米;并按照潍坊市北部水系联网工程总体规划,投资550万元,建设北部水网南一横土方工程。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国家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工程建设,该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济南至引黄济青段工程的一个单元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占地面积7.79平方公里(11692)亩,水库大坝轴线总长9.636公里,坝高12.5米,最大库容615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5320万立方米,将于2012年10月底竣工。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为我市北部及城区供水3000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围绕规划目标,投资788万元,对污水处理场芦苇湿地进行扩建;投资150万元,对全市主要沟河上的6座病危桥进行了改建。寿光市针对水土流失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寿北生态林业建设,开发北部盐碱荒沙地,整修条台田,开发滩涂养殖、盐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设寿北生态林场、辛沙路路域经济开发带、国营机械林场、清水泊林场等生态治理工程。五年内,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2平方公里,对市内骨干河道、废旧坑塘进行了治理。建设了羊口、侯镇两大工业园,园区内的荒碱地得到了有效的生态治理。总共累计治理54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水土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利、林业等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的保土量增加了108万立方米,蓄水量23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增加了1930万立方米。而且寿北的盐碱地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粮棉区,林木覆盖率由15%发展到21,对拦蓄地面径流、消减洪峰,减少泥沙淤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3.3加强水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务管理一体化,实现全县水资源统筹调度。以冶源水库为调蓄中心,通过管道调水和干渠延伸改建等措施,实现南水北调、六库联通,供水、灌溉、发电、调洪、水产养殖和生态用水等综合利用。以六大水库和规划的水源地为中心,统筹水质和水量因素,辐射管道、渠道供水体系,实现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供水的最优配置。同时,在弥河、汶河、石河等骨干河道,层层修建拦蓄水工程,涵养水源,美化生态。为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寿光市建成了留吕、营里、台头、三处加压站和化龙、田马水厂。又推进全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建成了16万亩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还缓解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374个村的入村管道铺设,稳步地推进了重点水利工程。3.4寿光市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成效分析为提高寿光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寿光市水利工程现状、水土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寿光市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新建以及改造弥河各闸坝、拦河闸、泵站、水库等为主体的水源工程;对中小河道进行治理以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水体系。2000年-2014年期间,主要采取点与面相结合、分年度进行实施的方式建设各类灌区,现寿光市罐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约10万亩,北部双王城水库蓄水工程灌溉面积1.4万亩,大棚滴水灌溉实施后节水效果明显。灌区主要布置在寿光市弥河沿岸,重点中型灌区布置在寿光市北部,结合双王城水库布置在寿光市北部盐碱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布置弥河上游各拦河闸处。弥河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地方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建成的王口拦河闸与当地景观一起形成新的观光旅游景点。通过不断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需求,保证了全市农民增产增收,使得全市农田水利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3.4.1经济效益分析(1)费用计算固定资产的投入、年度运行费用和流动资金是寿光市水利建设项目的三个主要项目。①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水利建设项目达到预计设计规模所需要国家、地方、集体24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投入到工程中的建设费用总和。工程预算需要总投入5526万元,固定资产需要投入5086万元。②水利建设项目每年的运行费用包括:项目运行的初始阶段与日常运行阶段每年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其中主要有管理费用、综合修理费用、燃料及动力费用、清除淤泥的费用和其他费用。根据现在的时价,每亩每年的运行费用大约是35到40元,预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平均每亩每年运行费用是36元,项目区域工程建设完成后正常运行期间,每年运行的费用大概是190.8万元。③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的周转资金。按每年运行费用的百分之十计算,总计19.08万元,流动资金在所属期末一次回收。(2)效益计算在2010年,寿光市共规划设计4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规划5.3万亩灌溉覆盖区域。这些水利工程完成后有助于农户的农田水利灌溉可以增加产出量,提高农民受益,还能够节约水资源。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效益分析:①增加产量:寿光市农田水利建设完成以后,农作物的灌溉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采用新型水利工程进行灌溉后的耕地亩产量比传统灌溉方式平均提高20%到30%,如果按照25%来计算,则项目水利设施在实际使用以后,项目区域粮食亩产达到了822千克/亩。项目建设完成启用后全市粮食增产数量高达1121万千克。项目区内的小麦、玉米平均按1.8元/千克,整个项目区域内每年增加产值2018万元。如果项目增产效益分摊系数按照0.5来计算,增加产量带来的效益大约是1014万元。②节能能源:寿光市实施农田重点县建设以后,因为灌排工程配套设施齐全,在具体应用了低压管道输水配合使用田间软管输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措施后,提高水资源的灌溉利用率,灌溉用水量不断减少,耗油量、用电量都分别减少了,根据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运行现状预测,项目区域每年节约能源52.5万千瓦时,按0.65元/千瓦时,项目区域没年节能效益为34.1万元。③节省工时:项目区域进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后,平均每年每亩地用工量能够节约2个工时,每年节约资金463万元。④节约水资源:寿光市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后,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灌溉水,抓住了最佳的灌水时机,提升了灌溉质量。⑤节约土地:寿光市施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后,高效节水灌溉区域铺设低压管道,渠道占地的面积减少了很多,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25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表3-4投入效益分析Table3-4inputefficiencyanalysis投入效益(每年)年累计效益增加产量1014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086万节约能源34.1万元元,年度运行费用节省工时463万元1549万元190.8万元,流动资金节约水资源提升灌溉质量19.08万元节约土地提升土地利用率通过上面各个环节的效益预测,此次水利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每年可以增加1549.94万元的累计效益,此次项目环保节能效益的效果显著。3.4.2社会效益分析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紧张的水资源得到解决。对灌溉项目进行节约用水,首先可以使用水量得以减少,其次使灌溉水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可以确保农作物的用水。与此同时,因为这项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样能够使该项目以及它所处的地域区的水资源不足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农业与工业之间用水的冲突降低,最终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经济作物产量的增加能够为经济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节水项目的实施导致灌溉范围变大,增加了耕地的使用效率,同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使许多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灌溉区域的扩大促进了该工程农业的有效发展,这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旁边区域的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除大中型以外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实行,一方面合理配置了寿光市区的水资源并使其得以有效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使田地的灌溉情况得到改良,这将对农业种植结构的改进有促进作用并进而促进耕种技术的进步;确保经济作物的收获,粮食供应状况、有效加强供应粮食的能力,提高并促进农民的收入水平;除此之外也使社会闲散人员有了工作的机会,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同时人民的生活与健康情况也会得到进步与改善;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得到改进,维护社会的稳定;不得不说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对农民的健康、事业的进步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对减少无知人的存在率。尤其是对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3.4.3生态及环境效益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寿光市水库、河道的补源条件和水质进一步改善,为农业优质的高产提供了保障,同时,还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的环境,促进了寿光市生态26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环境的良性循环;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土地、水资源的利用都有大幅度提高。综上分析,建设方案实施后,农田灌排体系得以完善,排灌能力得以恢复和提高,对寿光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潍坊市水利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一三”战略部署,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不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到2013年完成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用水总量控制和安全生产三个刚性目标,水利工作综合考核成绩在全省中排第一。寿光市进行水利事业建设总共投资了57亿元,比2012年的水利建设投资的增长了24%,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突破,水利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1)水网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进展2013年,寿光供水单元展开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线铺设及征迁工作,占总工程量的15%;高密王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施工招投标工作;昌邑供水单元完成了前期工作。以及完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国家规划的青州大石河、安丘汶河、昌邑丰产河治理工程的任务,治理了23.35公里河道,包括白浪河河道12公里。寿光羊口防潮堤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设挡潮闸1座和防潮堤7公里。滨海供水单元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治理,西分干输水渠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规划的青州弥河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昌邑潍河辛安闸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批复,安丘汶河卧龙闸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寿光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也完成了前期的工作。(2)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现突破潍坊市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整建制、全覆盖、无死角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强力推进工作,创立了新的建管新模式,“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体系、专业化公司化运营体系、便民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通过两年的强力推进,,建成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649处,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人口643.3万人,建成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70处,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大约有50处,占农村总人口的94.6%。5个月内逐个村进行庄严格细致的验收,全市大约有9325个村庄实现了饮水安全,同时,市、县均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和健全的信息调度中心和水质检测中心,提前两年完成国家提出的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全市总投资达到了22.32亿元,而且开通了“水利116”服务热线,出台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为农村供水工程发挥持久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潍坊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给各地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模范,中27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先后做了专题报道,五大中央媒体对潍坊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也进行了专题采访,这让潍坊市在国内外引起了良好的反响。(3)抗旱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寿光市政府近几年来落实防汛责任制、建立预警预报、健全完善市县镇三级防汛指挥机构,修订各类防汛预案,决策指挥、对薄弱环节和度汛隐患进行整改,抢险应急响应防汛救灾机制,组织开展防汛预案演练,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防守,保障了全市安全的度汛。充分利用市县镇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制定了水源调度方案,利用水网工程科学调度全市水源,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这期间,冶源水库向寿光弥河补水500万立方米,牟山水库向白浪河水库调水2700万立方米。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抗旱资金,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抗旱,取得了良好效果。(4)机关自身建设取得效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一批骨干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选了老干部支部,机关支部、基层党组织。使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加强。深入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研和“庸懒散浮”专项治理,突出解决办事效率低下问题,整改成效突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问题。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包村联户工作扎实有效,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局机关继续保持了全省行业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机关接待、会议、车辆管理,扎实抓好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端正会风文风,机关综合效能进一步提升。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建设,水利行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及新浩博公司的组建,白浪河水库、牟山水库水管单位和高崖水库的体制改革,在全市包村工作考核中取得了并列第一的好成绩。(5)水利事业管理日益规范强化联合执法,全面落实三项执法制度,依法规范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立案查处151起非法取水等水事违法案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完成省下达的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防洪评价审批前置审批制度,制定了潍坊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理控制指标,加强了用水计划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共下达了8397家用水计划,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高崖水库管理局通过国家级规范化管理单位验收,大关水库管理局等5家单位通过省级规范化28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单位验收,强化取水许可审查审批和水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潍坊市共有省级规范化管理单位12家,国家级规范化管理单位2家,在全省领先。加强了水政执法工作,开展了水利综合执法基础年活动,积极推进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昌乐县水利局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集中审批,把18项审批事项精简到9项审批事项,服务效率得到提高。(7)农村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28公里防渗渠道,新打机井724眼,1811眼规划配套机井,9个小农水重点县,累计投资2.87亿元,整治塘坝31座,新建泵站52座,新建排涝沟道260公里,开发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水利工程约8240处改善,新增灌溉面积76.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92万亩,2012年度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中央结余资金后期扶持项目完成了200个,包括44个水库移民扶助基金项目,31个后期扶持项目。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为移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在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考评成绩中,市级考评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县级考评昌邑、青州、临朐、高密、诸城和安丘等6个县市获得优秀等次。完成3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青墩水库灌区、墙夼水库灌区和和嵩山水库灌区累计投资4992万元,38.9公里防渗衬砌渠道,改造新建建筑物124座,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6.64万亩。建成了40.65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累计投资8328万元,用于水利移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潍坊市具备条件的10个县市区全部进入了国家小农水重点县扶持范围,并且青州、高密、坊子成功入围了全国第5批小农水重点县。(8)生态水系建设不断强化潍坊市在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并在全省率先恢复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并且重点开展17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总共治理了191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组织生产建设单位全部补编了2012年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河道生态修复和自备井整治战役,对河道生态进行综合治理,依法取缔非法自备井,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而且潍城、奎文等5个地区克服了困难,潍坊市青州弥河等6处景区被评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12处全市国家水利风景区达、1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继续在全省领先。潍城、青州、诸城、寿光、安丘、昌邑、高密等7市区被水利部批准为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昌邑和青州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省级验收。29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潍坊主城区、安丘、青州、诸城、寿光、高密、昌邑等7个建立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实施方案通过了省级评审,最重要的是编制完成了主城区防洪、供水、水污染防治等专业规划。30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成果都同农田水利的建设息息相关。近年来,寿光市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水资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加之对水资源开采量的增加,致使寿光市出现了用水荒的现象。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延迟的发展与农业用水需求增长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通过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中存在诸多问题。4.1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存在的问题4.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这些年来,寿光市针对水利投资更偏重于投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力度不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易受忽视,一些地方也没有真正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等、靠”现象。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取消后,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工日每年减少45万个,相当于每年减少900万元的投入,致使原本主要依靠农民筹资投劳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受到较大影响。现在农民投入的主要形式投劳投工只相当于以往的1/4左右。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等材料,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将大幅度下降。尽管中央财政恢复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寿光市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多数落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很多部门均有相关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但只是各自使用,资金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同时,用水管理单位征收水费困难,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营运困难,影响效益的发挥。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财政进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专项投资,对255个大型灌区的部分骨干工程和设施实行更新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灌溉效益。但是,占现有灌溉面积一半以上的中灌区以及已经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尚未得到投资渠道。不同功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一些工程缺乏投资。例如,投资规模较小的村组内的水源工程投入较多,例如蓄水池、机井等;能进行经营的工程和政策优惠的工程投入较多,例如小水电等;而跨村组或跨流域的纯公益性工程(如防洪、排灌等)和投资规模较大的工程投入很少。我们看到旱灾主要集中在农村,对城市的影响并不大。这是因为过去很多水利的投资集中到了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农村、农民、农业的用水投入太少。国家每年水利投31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资力度很大,投资很多,但也主要用在了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农村很多的渠系工程都是三四十年前所建,几十年后,很多工程都出现了老化失修,应该说这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都是在吃老本。4.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不够合理多年来,寿光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一直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主要是由相应的上级政府来决定供给,而他们难免过多的是顾及供给的主体方面的利益的实现,不会去考虑水利需求者农户的真正需要。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的多少,结构的分配,各乡镇的协调都是由上级政府来做出决策,而他们往往会屈从于惟“GDP”,惟“政绩”和利益将公共资源投放到在短期内,快速的能出政绩,出效果的公共项目上,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这种投入资金大,见效慢,周期长的老百姓的工程关注的少,投入少。此外,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谈判制度人民缺乏,农户很难在这种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方面中来真实,确切的反映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最后的结果就只能形成这种带有行政强制性的,不太合理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形式。从历史上看,在集体化时期,国家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一直依靠的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强制动员机制,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典型。实施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强制动员机制虽然减弱,但依然存在在收取农业税基础上的提留、统筹资金作为固定的村庄公共建设资金来源,在制度上仍然有规定农民义务通过“两工”来为村内的公共基础建设投劳的方式。目前,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使得乡村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不再具有固定的资金来源,而单纯依靠“一事一议”制度来筹集管护资金,这在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众多问题。4.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主体模糊在实行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变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那时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大多属于各自生产队所有。而随着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推行,以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弱化了行政村和乡镇的组织生产功能,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很难明确农田水利项目拥有者的责任,在农村出现了“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全县多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牵涉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整体利益,产权改革推进缓慢。同时,在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产权改革时,改革的不彻底,有的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有的归集体和农民共有,有的又属于集体管理,造成了产权划分不明确,不仅无法从银行中贷到款,影响了资金来源,而且管理和维护上也无法明确责任主体,32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现每人负责管理维护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交到个人或组织经营后,承包方在日常维护上投入不足,村民更不愿意投入,致使工程基本上处于“平时有人用、坏了没人修”的状态,这种权责不明的现状急需打破。4.2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4.2.1取消“两工”制度抽掉了农村基础设施筹资筹劳的基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与农田水利建设有关的公积金、“劳动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被取消,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资筹劳失去了制度基础。农村在取消“两工”之后,虽然减了农民的负担,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原本就很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从这看又“增负”了。“两工”取消以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的投入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全国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投工量,1998年超过100亿个工日,2003年减少到47亿个,2004年不到30亿个,国家水利部的一位部长也指出:2004-2005年度,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投工比1998-1999年度下降近70%,完成的土方量下降59%,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下降38%,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减少35%。取消“两工”后,乡镇干部无权像以往那样组织农民出工,否则会因“乱摊派”受到批评。在市场经济下,即使乡镇干部“派工”,若没有合适的报酬农民是不会出工的。农业税、“三提五统”都取消了,没有其他产业的村组,其经济状况举步维艰,农村公共产品建设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导致农村道路损毁无人维修,渠道、堰塘等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所以到现在许多农民村庄周边的浇灌设施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无人管,国家只管大江大河。农民没有办法,要么有的地方偷偷地还坚持“两工”,要么有点钱的或者是有点路子能够从上边要到钱的,以打井来浇灌,吃子孙的饭。4.2.2“一事一议”制度带来高额交易成本在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成为进行农村公共投入决策的首推方式。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在执行中遇到高额的交易成本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开会成本不断增大。由于农民的自发分散性和村集体约束力的弱化,农村召开会议时,村集体需要发“误工费”才能激发参会“热情”。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很难达到要求的议事人数。因此,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才能开会成功。(2)农民对公共品需求不同。在同一村庄中,农户间存在异质性,体现在经济收入、住处地理位置、种植作物等方面,从而导致不同农户对农村公共品需求不同。在同一个村中,村东头的村民可能要修路,村西的却要修坝,村南的要修渠,村北的要修桥,所议之事难以统一。33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3)达成协议难、筹款难。农村中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参加会议的人员多数是妇女、老人,他们文化层次低且不是家庭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来执行,“一事一议”常常会变成“一事无成”。村委会提交审议的筹资筹劳方案往往难以通过,即使通过了一些村民也不主动交款,没有约束机制往往导致筹款的交易费用上升。(4)监督成本高。由于存在“开会难”、“统一意见难”、“一事一议”成本高等方面的影响,基层干部往往采取简单的工作方式,有的甚至于钻管理上的“漏洞”,采取按“假指印”、“假签字”等方式进行。甚至有些地方把不属于“一事一议”的收费项目列入议事范围,存在“多事一议”等不规范行为。但由于村庄多而分散,“一事一议”管理规范也还未完善,对以上行为进行监督十分困难。4.2.3农民之间合作难导致资源动员面临挑战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户作为农村基本的组织形态,既是消费单位也是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经营规模小,地块分散细碎,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了劳动空间转移的时间成本耗费。但是,农户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意识的经营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要么力求使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私人边际收益,要么会向外部转嫁成本但不会自己承担外部成本。于是,作为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如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而言是一种成本高且没有规模效益的活动,就很少有人去建、去维护,而多表现出“只用不管,难于合作”的现象。4.2.4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风险大带来民间资金缺乏投入激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的特点,并且我国农业比较收益低,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很难获得预期收益,尤其是像农田水利这样纯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更是如此。对于私人企业或民间资本来说,农村的市场环境远不如城市,融资渠道狭窄,相应的社会服务落后,在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高、效益低,对于逐利的企业来说,放弃农村市场,把资金投在城市是一种理性的企业行为。这恰恰反应出动员私人业主或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34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国内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民间供给不断增加,一些学者对国内外农村小型灌溉设施的民间供给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民间供给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本文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5.1市场化的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5.1.1BOT投入模式BOT,就是“建设一经营一转让”。这种项目融资方式即政府使用私人投资部门,进行以往上应由公共部门专营的基础设施建设。BOT模式也是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的一种合作模式,特许权期限届满时,无偿将该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BOT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实施BOT投入模式在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种BOT投入模式适合于大规模的纯经营性项目,要求收益高,外商资本和民间资本为主要投资主体。5.1.2PPP投入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公私伙伴关系,就是“公私合作制”,指的是基于某个项目由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形成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流行60。PPP模式合作基于参与合作各方的“多赢”或“双赢”为理念,通过合作,其结果能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PPP模式现在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已获得了全面的认可和十分广泛的应用,PPP投入模式目前正在成为各国公共服务水平和实现经济目标提升的有效措施。英国较早的提出了PPP投入模式,政府认为该种模式是提供公共服务高品质、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是政府现代化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核心理念。两者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政府与民营企业共同合作建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可以将前者的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以及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的较高的管理效率、民间资本以及企业家精神结合在一起,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推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PP投入模式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受到认可,该模式有较强的优势。PPP投入模式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在急剧的上升,对公共物品需求上显得逐渐不足,这时民间资本参与的有效引入,为发展公用事业提供新的资金收入,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公用35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事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过去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提供者,现在转变为监管者,既监督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节省了政府开支,并有效的推动公共物品再发展。一直以来,公用事业由于政府的垄断经营和供给,导致该领域缺乏竞争压力,没有引入市场监管机制和竞争机制。政府扩大对公用事业的供给往往出于部门利益,公众由此承担了相当大的额外成本,利益也被损害。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公用事业的经营、建设和投资,并展开形式多样的竞争,能够改善公用事业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对于市场化运营和市场信息,民营企业有着多种灵活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快速灵敏的反应能力,因此可以较强的回应公众的需求,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创新动力,可以高效率的提供优质服务,对公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来稳定社会、调配社会资源、分配劳动成果。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因为市场的缺陷,但是政府自身也存在很多缺陷。在传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通过财政来提供公共物品,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反应迟钝、信息陈旧、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政府及市场的缺陷,经济学家便建议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取长补短。因此政府和民间的合作便可能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两者之间的结合比单独行动的收益要大的多,这样两者之间就可以实现“双赢”或者“多赢”。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一直以来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都是政府包办,以国家投资为主,但是政府对支农投资的额度严重不足,导致农村水利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些新项目正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工建设,有些已有的设施,因为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而年久失修以至于无法使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靠这种形式我国农村水利的建设水平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现在是市场经济,农村水利的建设单靠政府投资,不但满足不了建设需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将PPP模式引入到农村水利的建设中来,能够为农村水利的建设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民间资本或是通过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来进行融资,解决了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通过PPP模式可以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效率,我国的农村水利设施常常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已建的基础设施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和加以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由于农村人口流量相对较小,水利设施的使用群体也相对较为固定,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项目的收益回报,因而针对农村水利设施的不同情况,可以将PPP的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6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3TOT投入模式TOT是BOT融资方式的衍生形式,适用于经营性项目,收益要求一般,投资主体一般为政府和民间资本。即“移交一经营一移交”,与房地产行业中“买地一抵押一买地”的循环较为相似,政府有关部门把已经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产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移交给民间资本经营人,民间的投资人在取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以后,双方合约期满,再交回给政府有关部门。TOT可以看做是BOT的改进和发展。5.1.4PFI融资模式PFI模式,也称融资代建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管理方式相对开放、项目主体也很单一,合约期满后处理方式灵活。经营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的公益项目都很适合,他的适用范围广泛。PFI模式收益要求投资主体一般为政府和民间资本,资金的来源方式一般为政府分期付款和自有资本两种。5.2国外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5.2.1美国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为走出我国农村田地水利建设的融投资困境,可借鉴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该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美国:美国政府是其国家农田水利的建设主要的投资者。农村供水项目和农业灌溉骨干项目的建设是由地方、联邦政府各自分担1/2的支出投资的。联邦政府针对欠发达地区采用了零利率的补助方法。各级政府负责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日常防洪等公益工程,而防洪项目中的治理特大洪水项目则由联邦政府负责。遵循防洪法案,负责全国性的防洪工作的则是陆军工程师兵团。此外,美国对于水利建设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资金管理办法,每个部门的前期预算必须上报国会通过审核。美国政府具有发达的财政支撑体系,宽广的融资渠道。对于工程管理,为了灌溉工程的设计和科学实践垦务局成立了研究中心,该工程的招标与建设工作则是联邦政府由垦务局专门负责的。5.2.2日本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日本水利建设及设施维护所需的费用是由国家管理的,即所需费用依靠政府承担。若是地方项目的,所需资金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由地方负责。若公用设施由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导致损坏,抢修的职责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和国家分别承担所需的费用。在日本,农协是其农村的经合组织,其基本业务有:其一,协助处理农产品在销售与加工过程中资费短缺问题,为农户给予小额度的贷款帮助。其二,负责农37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产品的前期加工与后期销售,购置农民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其三,供给医疗保险和建设公共基础设备的服务项目。5.3国内农田水利投入模式分析5.3.1费县的农户自主供给模式分析山东临沂市费县的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开始开展农田灌溉工程产权改革最早的地区之一。费县的黄土庄有1289人,4个自然村以及3%户。1993年黄土庄进行有偿服务,村民可购买本村集体的拱坝等的使用管理权。因此,农户用好、管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便被充分提高了,并在经营过程中引入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农田水利产业化的发展就此拉开。1996年黄土庄总结历史经验,继续放宽水利建设权限,投资机制采用产业化。2001年建立以联合管理、投资和所有为主导的“三联农水合作社”,把上百万造价的蓄水工程拆分为60万股份,该股份也可由村民出料、出工折算而来。这种投资模式在费县黄土庄的实行,农户用好、管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好的处理了水利工程存在的关于投入、建设以及管理等的问题,使“权、责、利”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为其投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水利资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盘活。5.3.2肥城的农户合作供给模式分析孙衍栓是肥城的一位农民,在1998年,他承租了潮泉镇孟庄的一个9万立方米的塘坝,租期一共15年,总金额为45000元,平均到每年的租金是3000元。接下来,他召集了27个农户,组成了孟庄水利开发合作社,合作社的27个社员以每亩地400元为依据,进行投资,孙衍栓是大股东,一次投资了20000元,用这些钱,他们购买了基础农用设备,其中有2台水泵、800米埋在地下的暗管。他们编写了自己的合作社管理章程,章程中规定参加合作社的社员在进行土地浇灌过程中具有优先使用权,而且在价格上也有优惠,每立方米可以节省0.75元,微灌工程具有节水的功能,大约可以节约以前百分之六十的用水量,响应了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政策,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灌溉的费用支出,如果根据原来的价格进行换算,平均下来一亩地大约可以节省200元支出。在1998年,有8个农户组建了一个的水利联合体,其中以李庆太为首的农民用实物参股,投入了塑料软管、八马力柴油机、离心泵等水利设备。然后他们购买了一个小水库的管理权,把水库的实际灌溉面积由以前的三十亩提升到了一百多亩。山东肥城采用了农户合作的新型模式,开拓了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利用供给模式的新篇章。从资金的投入方式38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看,属于集体联合投资,大家的分别参股,对于投资风险的分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5.3.3莱州市朱桥镇多元主体合作供给模式分析烟台莱州市有个朱桥镇,辖区内包括105个行政级别的村落,管理着6.69万人口,总占地面枳为1497平方公里。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莱州市朱桥镇被确立为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隶属于第二批,莱州市、朱桥镇两级政府共同参与资金的筹集工作,希望可以从多方面吸收资金投资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通过探索得出了三种筹资方式:一是以“一事一议”为原则,凡事以“民主决策、群众自愿”为准则,号召农户可以进行投资,也可以来参加劳作,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贴。二是以出资的大客户为募集对象,金额比较充足就可以兴建规模稍大一些的农田水利的工程。三是以“谁建设、谁所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为准则,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招商引资是解决建设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这样一来,可以为投资商和农民同时创造收益。朱桥镇项目建设区是多元化主体合作供给制度的实践典范,通过对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和统一应用,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也大大调动了农民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热情。5.3.4国内农田水利投入模式比较与启示以上三种模式是对我国典型省市的具体案例,通过认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多元供给的农田水利投资模式有效的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协调成本、信息资源的共享成本和策略具体的实施成本,而且使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数量提高了。就当前的三种模式来说,他们各有各的优点,也有一定的弊端。费县的农户自主供给模式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够避开“搭便车”的现象发生。朱桥镇多元化的主体供给模式貌似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寿光市可以进行参考借鉴,并且作为主要参考模式。39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6.完善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寿光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国家的经验,寿光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做起。6.1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6.1.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统筹作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工作的要求,在对寿光市水利工程现状、管理体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寿光市水土资源条件、寿光市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对寿光市河道、闸坝建设及水土保持等项目进行规划,明确好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工程的总体布局,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各方政策保障,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省级水利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每年度组织一次监督检查,重点督查水利项目资金的使用,并将检查结果与项目和资金的安排挂钩。6.1.2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1)规范项目管理。政府全权采购材料设备,整体实施阳光作业,政府集中购买大于30万的材料和设备。市场进入需实行认证,材料设备供应商要参与政府采购竞标其产品必须要有三证,认真把关“三无”产品,若不符要求的产品进入市场对砂、水泥、卵石等产品需严格抽样检验,对取样试验合格的产品才可使用。应先明确管理保护责任,落实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方可申请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管理责任不明确的政府资金不予发放。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需做好协调,规划集中建设,统筹全局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为确保施工质量需设计、施工、监理都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实施。建设适合农田水利特色的、群众和政府监督相互结合的质量监督制度对全面推行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起了很大作用。实行先建后补,推行民办公助是对以农民出资劳动并农民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优惠政策。(2)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财政、水利及农业等专业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小组,主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审查,提供技术咨询及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各镇、街道有项目的也相应成立技术小组,负责本镇区的工程设计、40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施工等现场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完工后,建设部门要抓紧组织竣工验收,尽快交付使用。(3)用好奖补政策。“一事一议”是对用活、用好农田水利的财政奖励措施,该措施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的组织、农民专门合作的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针对没有覆盖支农项目的农田水利设施实行改造。(4)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农田水利有效监管和科学管理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工程管理建设、建设计划、项目申请批准、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的运行和维护、检验考核等项目加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渐渐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完善考核方法,且以此结果作为资金和项目规划的重要内容。6.2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农田水利投资及融资资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增速来看,都难以从根本上来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目前,探索农田水利投融资的新机制必须要有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入多种投资主体的新思路。6.2.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目前基层的财政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为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寿光市应实行财政配套方式积极辅助中央、省两级政府发挥其主要任务。比如,解决有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收益范围比较大的方式是增加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方式,针对一些农民受益且投资资金比较小的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实施以受益的农民来投资为主,当地政府适当投资的方法来建设。6.2.2建立农田水利资金整合机制要打破部门分化和行业区别,农业、环保、国土、发改等部门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沟通并积极地参与。在保证资金的用途和性质的条件下,整理提升各种财政的农业投资资金,提高资金的积聚长处,加大农田水利设施资金的运用效率是总结并推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经验。6.2.3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1)引入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纵观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历史,农田水利建设劳务和资金的重要来源就是依靠大多农民的集资投资。当然,农民也是项目设施的主要受益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农田水利设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关系,所以,社会动员的主体必然是农民本身。41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2)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把“一事一议”决定和利用财政资金的吸引作用有机的联系起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法对于通过农村“一事一议”已集资完成的集体农田水利建设,为调动农民积极参加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当地政府可以就当地实际情况发放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县乡范围内的重点农田水利设施在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的同时也应该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一些比较具有公益性的农村水利设施也应由人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并给与检查,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金有效的使用在与农民利益相关的水利项目中。6.2.4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力度(1)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如果政府财政投资并没有达到全部资金,那么政策性银行,要在安排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为农田水利提供配套设施的同时,继续做好农业和支持农村基础建设的贷款时限长。农业政策性的金融业务机构的差别化政策对健全金融和财政结合的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支持农田建设,需完善政府农田水利的融资政策。(2)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信贷产品创新步伐在严格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各金融单位分析农田水利建设融资的需求特点,对信贷产品的创新加大了力度。那些已完成融资的社会公益的农田水利项目,金融单位在情况危急时刻提供“过桥贷款”。对农村的一些的农村吃水用水安全、节水浇灌等农田建设,则需要农户联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和小数目的信用贷款来及时的缓减资金的需求。对于抵押或担保都比较困难的项目或企业就要寻找开展收益权质押、水利项目经营权抵押等融资方式。(3)拓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渠道通过寻找政府债券的发放,筹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发行农田水利建设债券。研究“信贷+保险”的合作策略是鼓舞保险公司举行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险方式。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其注册资金,加快公司发展,增加对农业领域尤其对农户和企业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4)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问题地方政府问责制。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财政投入,应对当地政府的责任人行政问责才能维持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对农田水利建设。42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保障措施6.3.1组织保障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部门工作,对财政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均由寿光市委和市政府负责,不仅如此,寿光市委和市政府还要设立完好项目工程建设、实行管理等管护组织制度,并且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完成监管并重,保障效益能长久发挥。在市水利局设立办公室,当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各乡镇负责组织领导机构的成立和项目的组织实行。6.3.2政策保障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大事,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国家和地方政策要大力支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若缺乏政策,要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会寸步难行。我国前几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设方略就为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是我国水利发展机遇进一步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推送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以及加快水利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我国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布局,使我们在农业及水利方面的行动有了政策上的依据。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许多切实的保障。6.3.3技术保障聘请上级水利行业的专家,以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保障的支撑单位,组成专家组,专家组主要负责对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审查、各闸坝设备的检修,以及工程验收服务、技术咨询服务、指导等技术性的工作。6.3.4机制保障第一,积极推广实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改革管理运行机制。承包和租赁已有工程,并且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的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由新建设的水利工程组成,完成水利工程产权的登记转交,组织农民参加工程规划、工程筹资,建立良好的工程管理机制。第二,认真贯彻水利部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与水权理论,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试点,以明确水权、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主,结合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体制;完整农业水费计收方法,推动灌溉水价的变革,将政府价格管理范围扩大到农业供水各环节,建立计量实施,实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体制,建立计量实施,对农业用水按亩收费制度进行变革,实行计量收费。43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7.研究结论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寿光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的研究,发现寿光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收益机制不够合理、投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在分析国际国内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寿光市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投资方案分析后,得出完善寿光市农田水利重点县投资对策的相关建议:一是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形成农田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机制,坚持把公共财政投资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拓宽农田水利融资渠道,形成多样化融资方式。这对于破解我国其他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难问题,推动完善县域范围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体制具有借鉴和实际应用价值。44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吕明君.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宋超群.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刘琨.小农水建设项目考察实践的收获与思考[J].山东水利.2013(07).严应佳,贾晓,蔡舒晨.浅谈农村小水利建设[J].金田(励志).2012(09).马培衡.农村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与治理制度创新[J].中国人口,2012(3):10-13.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1(4):47-48.马秀丽.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胡继连,周玉玺,谭海鸥.农田水利产业组织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宁景超.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2.谭洪江.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困境与出路[J].广州:岭南学刊,2011(4).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01).裴少峰.中国农业灌溉设施有效利用的制度分析[Jl.农业技术经济.2011(2):19-23.李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2):5-9.刘富堂,宋艳艳,朱振菊.蒙阴县小型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水利.2013(07).姜东晖,靳雪,胡继连.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及其应用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2011.郑通汉.制度激励与灌区的可持续运行——从河套灌区水价制度和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引起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2(1):33-35.涂进万.免税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体失衡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4-26.蒋屏,董浩.浙江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与模式创新[J].水利发展研究,2010(6).感金霞,黄季琨.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的创新与理论解释——水利工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4).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水利部农水司联合课题组,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水利体制改革[J].中国农村经济,2011(4):49-54.陆昂,李郁芳.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看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广东省农田水利投入现状分析及思考[J],农村经济,2010(11):20-23.李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2):5-9.马晓河,方松海.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0,(4):22-29.李琴,熊启泉,孙良媛.利益主体博弈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J],农业经济问题,2011,(4):34-37.谭向勇,刘力.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探析[J].农业经济问,2011(4).45n寿光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例蓝夏怡,张彦英,黄敬国.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22).罗兴佐,刘书文.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06).邱玉兴,李秀波,李敏义.黑龙江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3,(2):8-9.Berbel,Gomez-Limon.Theimpactofwater-pricingpolicyinSpain:ananalysisofthreeirrigatedareas[J].AgriculturalWaterMangement,2000:43.Manzungu.StrategiesforsmallholderirrigationmanagementinZimbabwe[D].Netherlands:AgeningenUniversity,1999.ASarker.Designprinciplesinlong-enduringinstitutionsofJapaneseirrigationcommon-poolresources[J].AgricultualWaterManagement,2001.BrownlanMillward,andWallJohn.Investmentoptionsinwaterprojects,anAustralianexperience[J].2000Meinzen-Dick.GroundwaterMarketsinPakistan:ParticipationandProductivity[J].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FoodPolicyResearchInstitute,1996.Mouillot,D;Wilson,JB.CanWeTellHowaCommunityWasConstructedAComparisonofFiveEvennessIndicesforTheirAbilitytoIdentifyTheoreticalModelsofCommunityConstruction[J].TheoreticalPopulationBiology[Theor.Popul.Biol.].Vol.61,no.2,pp.141-151.Mar2002.46n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张维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维教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张维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