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一一公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查报告公安县是百湖之县、农业大县、水利大县,也是荆江分洪区所在地,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水利工作在公安的极端重要性。作为水利工作的基础部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安农业的发展。今年7-8月的特大旱灾,全国各地受灾严重,公安县也不例外。据统计,全县受灾总面积最高达5&01万亩,其中水稻33.43万亩,棉花22.77万亩,其它1.81万亩,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受灾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损失程度之重均超历史。县农水转班在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确保工程设施安全和水位可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过境洪水,最大限度开闸引水,基本形成“大沟大渠满,堰塘湖泊足”的抗旱有利格局。但由于时下大部分农村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缺失,内部沟渠不畅,排灌设施老化,水系破坏严重”等现象普遍,造成特殊年份旱灾有水灌不进,渍灾有水不能排的“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着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省建行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存在的问题(-)沟渠不通,排灌受阻。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农村n内部大沟大渠中有50%以上因为拦网、围坝养鳍、秸秆堵塞等多种因素引起沟渠不通,排灌受阻。涵管被秸秆、杂草堵死的情况时有发生;生产桥因杂物堵塞被冲垮的现象也不少见。此外,少数企业直接将工业污水偷排至沟渠,以及牲畜和水产等集约养殖污水的浸入,使灌进沟渠的水又遭受严重的污染,导致沟内有水也无法灌溉农田。(二)设施老化,效益降低。一是中小泵站亟待升级改造。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县级以上泵站的升级改造,但乡镇内部各中、小泵站则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得到有效升级、改造和更新。据统计,大部分乡镇泵站都建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年久失修,很多都已无法保证正常运转,经常在抗旱排渍关键时期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抗灾的实效。二是电力设施老化,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虽然前些年全县实行了农网改造,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量逐年增大,电力负荷逐年加重,特别是路故障时有发生。三是桥、涵、闸缺乏配套。部分早期修建的桥、涵、闸受当时设计标准限制,设备落后,加之年长月久,零件老化,已无力进行有效管控,导致水资源和电力浪费严重。当前规模种养业日趋壮大,变压器容量过小、电线老化、线(三)水系破坏,功能减弱。一是建设性破坏。荆东高速公路、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公路等大型建设项目最近几年分别落户公安,已建和待建项目多、规模大。以荆东高速公路建设为例。该公路横贯章庄铺、狮子口、斑竹当、夹竹园、斗湖n堤、埠河等六个乡镇,其中在狮子口镇就有8处直接改变原有水系,事务原本笔直的沟渠变得弯曲,原本弯曲的沟渠变得更加曲折,延长了排灌时间,增加了抗灾成本。二是开发性破坏。全县共有大小湖泊105个,有近30个改造成鱼池,近10个高位荒湖通过围垦改造成农田。改造成鱼池后,不仅水质受到污染,而且影响调蓄;围垦成农田后更加丧失了调蓄功能,破坏了生态平衡。如狮子口镇境内的王家大湖原是一块生态湿地,面积7200亩,有各种生物130多种。20多年来通过逐年开发已全部改成农田和鱼池,而相关基础设施未完全配套,一旦遇到特殊年份,涝则一片汪洋,旱则满天灰尘,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三是设计性破坏。近几年随着农业项目的增多,一部分项目在选址、设计时缺乏科学规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建工程难以发挥最大效益,有的甚至影响农业生产。如建于章庄铺镇和狮子口镇之间的外湄水滚水坝,每逢进入梅雨时节,就会造成上游松滋市、公安县狮子口镇等4个乡镇25万亩农田排渍受阻,抗灾成本成倍增加。四是自然性破坏。主要表现为塘堰湖泊自然淤积严重,池底逐年抬高,无法蓄水保水,基本丧失了调蓄功能。(四)调度乏力,协调艰难。乡镇一级水利部门在用水调度和农水建设过程中缺少强制措施,各类矛盾的调处牵扯了水利专班大量精力。特别是抢排抢灌时期,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矛盾。为最大限度处理好局部和n全局利益,乡镇的协调任务相当繁重。二、形成的原因(一)工程管理缺位。大部分沟渠堵塞都是因为管理不善引起的,造成管理不善有三个原因。一是管理乏力。乡镇一级水利工程及设號的管理权限属当地水利部门(水管所)或村民委员会,即镇级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权属水管所,村级水利工程设號管理权属村民委员会。尽管现在有《水法沢《防洪法沢《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依据,但管理部门因缺少强制手段,执行总是难以到位,对渠道周边林农及群众随意将树枝、秸秆掀入沟渠中无强有力的约束处罚措施,只能以宣传教育为主。二是责任不明。除泵站、涵闸等工程设能明确管理责任人外,沟渠基本无具体的管理人员。导致无人及时阻止破坏沟渠的行为。三是利益驱使。管理部门因经费不足,为补贴单位运转,将沟渠发包养鱼种树。虽然养鱼能消除大量杂草,但又的承包主实行精养后,不但水质受到污染,而且渠堤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林农在前三年幼林生长期套种作物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沟渠的淤塞。对湖泊的无序开发也是利益驱使所致。(二)筹资难度增加。农业税取消后,农村政策逐步规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外出打工人员骤增。随之而来的是兴办农村公益事业难。因群众难以组织,大办水利更难,现行的“两工”政策也很难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且筹工筹劳程序复杂,筹资额度不高,对水利建设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三)政府投入不足。尽管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对上争取对内安排,但总的投入仍然不够。2009年虽然公安县财政列支内部农水建设补贴资金500万元,但也只能考虑部分乡镇的n部分工程,而且还需要乡镇拿出配套资金才能解决,对于村、组级内部沟渠清淤配套,政府财力根本顾及不到。(四)部门协调不够。部分涉农部门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了不少项目,但对农业综合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缺乏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侧重强调自身利益,缺少统筹规划,没有做好农业和水利建设结合文章,致使已建项目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三、对策及建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水利是农业的生命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一时难以全部解决,只能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分项实施。(一)必须高度重视水系的科学、完整和统一,尽快恢复调蓄功能,解决水源问题。首先,要对辖区内水系即主、干、分、支渠、湖泊、堰塘的分布情况进行一次详细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为科学规划、正确调度、开发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要转变湖泊开发方式。要在保持湖泊原有库容及地貌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保证湖泊生产服从农业排灌。要大力提倡生态养鱼,严格限制精养和种植。三是强力推进堰塘升级。实事求是制定扩塘深堰计划,分年实施,做到抗旱有水源,排渍有去处。(二)必须坚持监管疏通结合,解决水通道“肠梗阻”问题。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平时监管。要将每处工程每段沟渠划分到具体管理人员,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重点n对污水排放、围坝养殖、乱掀秸秆、沟渠建房以及水产精养实行严格管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要定期组织劳力集中清障除杂,保证沟渠随时畅通。二是要制定梳洗规划,坚持分年实施。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先主后分,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水利工程梳洗规划,必须把所有沟渠都要纳入规划,并坚持分年实施,注重质量标准,做到排灌自如,调度有序。(三)必须努力拓宽筹资领域,解决投入“小"问题。一是要用足用活经两工力政策。紧抓我省粮食生产区暂不取消农村义务工的机遇,用足用活劳平10个工作日,采取“任务分解到村;施工合同到村;票据结算到组;民主程序到户;全程质量监督"的方式,引导群众完成义务工,兴办农田水利建设。二是要用好经一事一议”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民主的办法议水利,通过一事一议、一渠一议、一闸一议、一站一议、一塘一议,把建设项目交给群众,将工程质量交给群众监督和检查,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三是要建立健全“以林养渠”、“以渔养塘”的新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水利建设。实行“以林养渠”时要做到沟渠疏洗与林木生长同期同步,“以渔养塘”需服从排灌调度。四是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平时建好项目库,抓好现在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民办公助、扶贫资金、以工代赈、土地整理等有关涉农项目多的机遇,挤进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加快本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四)必须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解决调度难的问题。《水法沢《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提供了法律支撑。一是要加大水利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教育群众树立水利意识。二是水利专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书本上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从实践中增强处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要制定调度制度,做到应对有方,科学有序。特别是对特殊情况下要有不同n的应急预案,努力提高抗灾指挥能力。四是党委、政府要敢于放权,为专班树立权威。对已确立的管理制度和调度方案,要不折不扣落实,特别是多违反纪律、不服从调度的要严肃处理,体现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五)必须统筹规划农业项目,解决盲目建的问题。公安县市农业、水利大县,“水利兴则农业丰,农业丰则百业旺”。在规划农业项目时,要突出农业这个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做到农业项目与水利建设工作重心相结合,与产业基础和结构调整方向相结合,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及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相结合,与水利工程的管护及长期效益相结合。本着“先大后小、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编制出科学、合理、实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通过整合部门资源,集中连片进行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力争建成一处,多方受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其它建设也应注重统筹规划,努力发挥各类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当前荆岳铁路、江南高速公路建设在即,水系的保护和科学规划更应与道路建设并重,工程建设前要能充分征求当地水利部门的意见,防止水系遭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