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4-24 发布

浅谈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摘要:我国虽然拥有的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农业用水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焦点,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来讲,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有着-I•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农田屮运用节水措施,合理运用水资源,成为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获益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就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当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粗放的种植和管理模式,落后的水利灌溉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出的产量。因此,做好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一、农出水利工程节水技术的定义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是摒弃传统的灌溉技术,采取集约型的灌溉理念,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的水文特征,尽量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农产品健康生长的前提下,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适时的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来获得最丰厚的经济效益。n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使用的意义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时,我国的人均水量不足,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根据我国各个区域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來分析,我过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水资源匮乏这一严重问题就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作物的灌溉量不能达到要求。为了用最少的水资源来达到最优的灌溉效果,农出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同时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增收,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我国农川水利的节水现状(-)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推广范围有限当前,我国L经对一些节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局部推广,如喷灌、滴灌技术等,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來看,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技术并未真正得到大范I韦I推广,导致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灌溉过程屮出现迟滞的现象。(二)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节水灌溉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应得到一定的激励。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中,一些部门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监督范围,使得常常出现越级管理的现象,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三)财政投入对节水灌溉的资金支持有限我国有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使用至今已经出现了不同n程度的工程老化,由于缺乏工程维护资金,未能对其进行及时养护,导致工程使用功能受损,节水灌溉效益不明显,其覆盖的有效灌溉范围也不断缩小。财政投入对这方面的支持,常常出现资金不足或没有落实到位,安排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制约。(四)节水灌溉推广部门在推广过程中配合不足导致对节水措施推广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难以因地制宜的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或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四、节水技术在农出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利问题刻不容缓。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得知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存在就要去解决,不能等到酿成事故的时候才去解决,到时候悔之晚矣。以下提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灌区调度时运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灌区的水大部分来自水库,假如灌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调度,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提高了,此时我们运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进行计算灌区水资源的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进行调度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掌握和了解灌区的水土情况,根据水土情况将整个灌区分为几个小型的灌区,然后将小型灌区里的有长有作物的田块看成一个土壤水库,简化灌区调度的难度和步骤。最后用优化控制的方法求解模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二)优化农业灌溉中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农业上,将作物的生长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苗期、拔节期、孕育n期和成熟期,并且为了计算方便,每个阶段的作物蒸发蒸腾量看成一个定值。在灌溉的过程中,只考虑两种损失,一种是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另一种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将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和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屮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的总和看成一个定值。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模型,假设作物生长需水量为定值,然后两种损失为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灌水量和最优灌水周期,使得灌溉水的损失最小。(三)运用可变模糊理论选择节水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影响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是从许多建设方案屮,经过经济回收率,灌水强度,灌水均匀度和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最后选出最优的灌溉方案。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关联分析法,集队分析法,属性识别模型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基于可变模糊理论之上的优选方法如下:1•有n个待选的节水灌溉方案组成的样木,为一个集合。2•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3.根据相对隶属度计算公式计算方案j对1级(优级)或0级(劣级)的相对隶属度。4.根据计算各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向量,求其平均值(为相对优属度向量U)。5•根据u屮各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大小,对其进行排序,选出优属度最大的,即为最佳方案。n(四)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出的埔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九)提高节水管理的制度管理水平农业节水灌溉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灌溉水获取最大的灌溉效益,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应当包含农作物育种期、生长期在内的灌溉时间、灌溉次数、灌溉周期、灌溉定额等,不同的农作物要进行分类管理,耗水量大的作物耍加大灌溉力度,并对经济作物的耗水量进行研究,找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灌溉区的节水方案,包括气象、水文、管理等,进行高效率的节水灌溉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结朿语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是势在必行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仅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压力,同时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增收,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为我国农业的发n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农作物耕作和生产时,可以采用喷灌技术和滴灌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应该根据农作物的产业结构定期进行调整,确保水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调整种植结构时,应该减少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内水资源的利用度。要因地制宜,选取最佳的技术方案,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参考文献:[1]蓝天•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00.[2]冯海花•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措施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0:229-230.[3]蒋建荣•农出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9:175+225.[4]杨廷珍.农出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37・[5]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15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