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溪水电站大坝 32页

  • 1.22 MB
  • 2022-04-24 发布

柘溪水电站大坝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柘溪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信息报送监控测点及监控值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二〇一〇年九月n审查:郑子祥校核:林芝编写:周建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二〇一〇年九月n目录1工程概况12监测系统简况22.1大坝水平位移22.2大坝垂直位移32.3坝体伸缩缝、裂缝32.4大坝渗流32.5应力应变及温度42.6环境量53大坝安全第二次定期检查结论和意见53.1结论53.2建议54数据上报情况65重点监控部位的确定66监控测点及监控指标的确定66.1大坝变形66.2大坝渗漏86.3环境量97遗留问题处理118参考资料139附图15n柘溪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信息报送监控测点及监控值1工程概况柘溪水电站位于湖南省安化县境内的资水中游,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2640km2,水库总库容35.7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477.5MW。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开关站及过坝航运滑道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混凝土单支墩大头与宽缝重力坝,坝顶全长330m,拦河坝最大坝高104m,坝顶高程174.00m,顶宽15m,大坝由长146m的溢流段与左右岸非溢流段组成。溢流段由8个段宽16m的单支墩大头坝和2个段宽为9m的宽缝重力坝组成,设有9孔尺寸为12m×9m的泄洪孔,采用差动式鼻坎挑流消能,单支墩大头坝为梯形断面,大头水平剖面呈钻石型。左岸非溢流段由5个段宽为15m的宽缝重力坝和一个19m宽的重力坝段组成。右岸非溢流坝段由6个段宽为15m的进水口和一个15m宽的电梯井坝段组成。枢纽布置如附图1-1~附图1-3所示。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69.00m,设计、校核洪水位分别为172.49m和174.67m。正常尾水位96.80m。坝址位于大溶塘峡谷口,为“V”型河谷。地势狭窄,河流自南至北,正常水位标高为95m,水面宽100m,水深15~18m,局部深近30m,深水河槽偏于右侧。坝区两岸山体雄厚,山峰对峙,山岭高出河面120m至300m以上。一般山坡坡度为45°左右,局部地段达60°,均呈直线变化,边坡稳定。大坝基础岩石为轻微变质的前震旦纪板溪群砂岩与变质页岩,岩性坚硬,透水性微弱。岩层走向与河流大致垂直,倾向下游,倾角60°~65°,对防渗及抗滑稳定均有利。坝区主要存在F5、F37、F7等断层或层间错动。未发现大的地质问题。坝基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基本达到微风化、新鲜岩石。坝基断层规模小,破碎带不宽,一般进行开挖处理。对纵贯5#支墩基础的F5-1和位于左重1#至5#支墩坝坝趾应力集中部位的F19n,沿断层线开挖深2~3m的梯形槽作置换混凝土处理,并加强水泥固结灌浆和坝前防渗处理。此外,对大坝坝基在混凝土浇筑前作了全断面的固结灌浆,基础坡度大于45°的地段进行接触灌浆。处理后的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能满足水工建筑物基础要求。柘溪水电站由长沙勘测设计院设计,湖南省柘溪水力发电工程局施工。工程于1958年7月开工,1961年2月水库开始蓄水,1962年1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75年5月6台机组全部投产,1977年5月过坝滑道投运,工程全部竣工。大坝蓄水以来已投入运行近50年,曾出现多次异常或险情。在施工期间迎水面出现了较多的表面裂缝,各坝段最长的裂缝均发生在支墩中心线附近,蓄水前进行过凿槽喷浆处理。因处理不彻底,蓄水后裂缝不断扩展。1969年6月至1977年1#、2#支墩相继出现劈头裂缝及坝体漏水等险情,曾采取前堵后排及预应力锚固和混凝土三角塞等加固措施,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裂缝继续发展。1977年提出了用混凝土回填空腔的加固方案。在实施过程中,1983年2月2#支墩出现漏水突增的险情,严重威胁大坝安全,迫使水库降低水位运行,并加快加固工程的进度。1985年加固完成后,经历了1996年7月特大洪水的考验,大坝运行基本正常。为进一步有效利用水力资源,提高水量利用率,增加发电量。柘溪水电厂于2005年2月开工进行扩机。该工程主要由右岸进水口、引水洞、地面式厂房、尾水洞等组成。2008年7月9日扩容机组全部完成并网发电。2监测系统简况2.1大坝水平位移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由坝顶视准线、垂线系统和坝顶引张线组成。2.2.1坝顶视准线坝顶视准线基准点设在两岸坚硬的岩石上,测点布设在坝顶下游栏杆外专用的牛腿上共17个测点。采用WiLDT3经纬仪和专制的固定和活动觇标施测。1968年5月开始监测,每月监测1次,编号为A4~A20。其中A19、A20两测点因滑道的房子遮住视线而停测。2.2.2坝顶引张线坝顶设有2条引张线,一条在左重4#坝段~三角坝段,全长266.46m,共有17个测点,测线布设在坝顶下游侧人行道上,距坝轴线约14m,由左重4#坝段的倒垂线(IP1)和三角坝段的垂线组(PL1、IP2)校核该引张线两端点的位移;另一条设在三角坝段~1#进水口坝段,引张线全长59.92mn,共有3个测点,由三角坝段的垂线组(PL1、IP2)和设在1#进水口坝段的倒垂线(IP3)校核该引张线两端点的位移。坝顶引张于2002年1月开始人工监测,2002年底纳入自动化监测系统。由于引张线自动化系统设计有缺陷,排水不畅导致引张线经常被水淹没,且与垂线系统衔接不良,测值突变较大,2003年已停测。2.2.3垂线系统.采用光学坐标仪监测。该垂线自1967年4月起施测,每月监测1次。1999年6月15日因大坝监测系统更新改造,再次定基准值。由于该垂线自动化系统测值不稳定,现已停测。人工监测正常进行。2002年底监测自动化系统二期工程增设了倒垂线2条,正倒垂线1组,采用CCD式传感器进行监测。倒垂线IP1位于左重4#坝段,垂线组PL1、IP2位于三角坝段,倒垂线IP3位于1#进水口坝段。由于该垂线自动化系统测值不稳定,现已停测。2.2大坝垂直位移坝顶垂直位移采用几何水准法,按国家一等水准(早期为二等水准)施测,监测仪器采用Ni005A(或Ni007A)型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基准点设在右坝头基岩上,左岸无基点。从1#进水口至左重3#坝段,每坝段上下游各设一点,共40个测点。1968年1月正式施测。2.3坝体伸缩缝、裂缝原先在基础灌浆廊道和142m高程廊道各坝段间的横缝上,共设置了18组板式三向测缝标点。大坝加固后,又在114.5m高程廊道2#支墩裂缝露头处设置了测缝标点,用游标卡尺量测。由于监测精度低,不久即停测。目前,这些标点均已锈蚀报废。1997年自动化改造时,在1#支墩的114.5m高程廊道内安装了1支Geokon4420测缝计。2.4大坝渗流2.4.1坝基扬压力为了解坝基扬压力情况,检验灌浆帷幕防渗效果,沿坝轴线方向的灌浆廊道内布置一排纵向扬压力测孔,自5#进水口至左重1#坝段灌浆廊道内靠下游侧设有19个扬压力监测孔,倾向下游30°,一般深入基岩1~2m,孔径70~84mm。自1968年开始用压力表直接监测,1997年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在测的有14孔,编号为5号进0-36、右导墙12号、1号墩11号、2号墩10号、3号墩9号、4号墩8号、5号墩7号、5号墩0+74、6号墩6号、6号墩5号、7号墩4号、7号墩3号、8号墩2号、8号墩1号。n横向扬压力测孔主要布置在1#、2#、5#支墩坝段、电梯井和左重1#坝段。1#、2#、5#支墩坝段各布置4孔,电梯井和左重1#坝段各布置7孔,共26孔。原设计的横向扬压力测压管于施工期已被堵死,不能使用,现监测的扬压力实为坝体扬压力,1997年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在测的有19孔,编号为电梯2、电梯3、电梯5、电梯7、墩1_1~墩1_3、墩2_1、墩2_2、墩2_4、墩5_1~墩5_4、左重1_2~左重1_5、左重1_7。1982年至1983年,大坝空腔回填混凝土期间,在空腔内增设98m高程廊道,并在其内布置了横向扬压力监测孔,除2#空腔设4个测孔外,其余7个空腔各设1个孔,共11个测孔。1997年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同时采用电测水位计进行人工比测。宽缝水位原采用常规水尺人工直接测读。经自动化改造,在4#支墩右壁设一支Geokon4500s水位计,进行宽缝水位的自动化监测,同时保留人工监测手段,以便对比、率定。在3#机尾水管基础上设有5个测孔以监测厂房基础扬压力,采用压力表直接读数。1#~5#引水道外各设有1~3个测孔,共12孔,采用压力表直接读数。扬压力人工监测频率一般每5天测1次,高水位时加密监测。2.4.2坝体和坝基渗漏量最初在基础灌浆廊道设置4个排水孔监测2#支墩的坝基渗漏量。自1975年开始进行全坝基渗、排水量监测,在灌浆廊道下游侧设置排水孔85个,采用容积法监测,监测频次为1次/旬。大坝加固处理时,为了加强对坝体裂缝的监测和排除渗水以降低缝面的渗水压力,在左右导墙和1#~8#支墩坝身共设置278个排水孔,采用容积法监测,每5天监测1次。2.4.3绕坝渗流、后山坡排水洞、引水洞漏水量为了监测坝肩渗漏和引水隧洞的运行情况,在两岸坝肩岸坡设有10个地下水位孔,自1967年7月陆续施测,每旬监测1次。由于左岸过坝滑道施工的影响,左岸2个监测孔已废弃。右岸尚有7个孔在测,各测孔深度在30~67m之间,每10天监测1次。厂房后山坡设置了排水洞,洞内共设12排水孔,每10天监测1次。为监视大坝坝肩岩石的渗漏以及隧洞的运行情况,在1#、2#、3#引水隧洞布置了漏水量监测孔3个,同时监测洞内水温,每10天监测1次。2.5应力应变及温度大坝最初埋设的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至1983年已全部损坏而停测。1982n年至1983年大坝空腔加固时,在加固体内部埋设了内观仪器,包括应变计、温度计、应力计、测缝计、渗压计等共237支,目前实际监测的有220支。2.6环境量在1991年前,用设在右岸拦污栅上和设在下游尾水平台挡墙上的常规水尺,进行人工监测;1991年后,在上游3#进水口采用磁电式9622型遥测水位仪监测坝前水位,在上游改造工程的新进水口采用细井式水位仪监测坝上水位,在下游尾水平台挡墙上安装压阻式水位计的遥测站进行自动监测,接入水文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每5分钟记录1次,如高程变化超过3cm也记录1次。人工监测每天1次,用以校核自动化监测数据。为了解水库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1961年开始,在大坝3#支墩前20~100m处设一条测温垂线,在水深0.2m、1m、5m、10m直至库底等处设置测点,使用7151-2B型半导体深水温度计进行水温监测,每月监测1次。为了掌握坝区气温,自1961年开始在3#支墩坝顶的百叶箱内,设置1支BWJI-I型的双金属自记温度计进行监测,每日14点更换一次气温纸。1997年经过自动化改造,在3#支墩坝顶的百叶箱内安装了1支Geokon4700型温度计。在5#支墩的114.5m廊道壁上安装了一支Geokon4500s型渗压计,测值用于修正大气压对扬压力测值的影响。在水工楼顶安装了一台DY1090A型遥测雨量计,接入水文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同时保留了一台SM1型雨量器进行人工监测。3大坝安全第二次定期检查结论和意见3.1结论柘溪大坝防洪标准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大坝检查未发现异常,坝体结构较完整,坝体变形和渗流规律基本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主横梁应力和进水口闸门边梁弯曲应力超出材料允许值,但目前尚可使用;近坝库岸未发现危及大坝安全的地质缺陷;大坝监测系统经更新改造,虽有部分项目尚不能正常监测,但基本可满足大坝安全监测需要。对照《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正常坝之规定,同意湖南省电力公司的意见,柘溪大坝评价为正常坝。3.2建议1n)溢洪道9扇工作闸门运行近40年,复核表明主横梁应力局部超标,一旦出现故障,无及时检修条件,建议更换或加固。应尽快更换进水口闸门胶木滑道和止水设施。加强对闸门及启闭机的防腐、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2)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后,目前部分项目尚不能正常监测,建议尽快完善,使其发挥作用。3)1号压力钢管明管段应力超标,应尽快加固补强。4)目前坝顶防浪墙超高不够,需适当加高或在坝顶采取一定的导排措施。5)本坝结构相对单薄,遭遇低温高水位工况时,应加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大坝安全。4数据上报情况柘溪水电站大坝监测数据采用网络报送方式,报送监测项目包括环境量、大坝视准线、坝顶沉降、坝基扬压力、坝体、坝基渗漏量。最近一次报送日期为2010年8月31日。垂线、引张线由于运行不良未进行监测。内观仪器的监测数据未上报。5重点监控部位的确定根据柘溪水电站工程特点及第二次定检发现的问题,结合上次定检以来的运行情况,确定本工程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测项目包括:(1)大坝: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坝基扬压力、渗漏量;(2)环境量:上游水位、降雨量。6监控测点及监控指标的确定6.1大坝变形6.1.1坝顶水平位移4~阿0其中A19、A20测点分别于2000年和1996年停测,观测频次为1次/月,以向下游变形为正,布置详见附图6-1。监控测点:大坝坝轴线为折线,转折点处于3#进水口与4#进水口坝段。左重1#、5#支墩坝基有断层F19和F5-1,1#、2#支墩曾经出现过劈头裂缝和坝体漏水等险情,实测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位于6#支墩,向上游最大位移位于1#支墩,因此将4#进水口、1#、2#、5#、6#支墩、左重1#坝段作为监控重点部位,对应的视准线测点分别为A4、A9、A10、A13、A14、A18,共计6个测点。n监控值拟定:根据实测资料表明,大坝坝顶水平位移呈现年周期变化规律,因此考虑采用历史最大值、最小值加限差2mm作为监控指标,测点相关参数及监控值见表6-1。表6-1大坝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测点及监控值一览表测点编号位置上次定检以来实测值监控值最小值(mm)最大值(mm)最小值(mm)最大值(mm)A44#进水口-5.016.73-7.018.73A91#墩-1.3313.6-3.3315.6A102#墩-2.5413.23-4.5415.23A135#墩4.7417.582.7419.58A146#墩2.5817.970.5819.97A18左1#段-2.839.52-4.8311.52注:最大、最小值取第三次定期检查监测资料分析报告6.1.2坝顶垂直位移大坝坝顶垂直位移采用几何水准观测,测点布设在1#进水口至左重3#坝段,每个坝段上、下各一个点,共40个测点,观测频次为1次/月,以下沉为正,测点布置见附图6-2。监控测点:与水平位移测点相对应,选取4#进水口、1#、2#、5#、6#支墩、左重1#坝段作为监控重点部位,对应的几何水准测点分别为4#进上、4#进下、1#支墩上、1#支墩下、2#支墩上、2#支墩下、5#支墩上、5#支墩下、6#支墩上、6#支墩下、左重1上、左重1下,共计12个测点。监控值拟定:根据实测资料表明,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呈年周期性变化规律,与气温呈负相关,气温上升,坝顶上抬,气温下降,坝顶下沉。相邻坝段测点的位移同步性较好,出现峰谷时间基本相同,大坝坝顶垂直位移趋势性变化不明显。因此考虑采用历史最大值、最小值加限差2mm作为监控指标,测点相关参数及监控值见表6-2。n表6-2大坝表面垂直位移监控测点及监控值一览表测点编号位置上次定检以来实测值监控值最小值(mm)最大值(mm)最小值(mm)最大值(mm)左重1上左1#段-6.871.44-8.873.446#支墩上6#墩-9.123.16-11.125.165#支墩上5#墩-8.733.42-10.735.422#支墩上2#墩-9.273.9-11.275.91#支墩上1#墩-8.443.46-10.445.464#进上4#进水口-9.891.31-11.893.31左重1下左1#段-5.174.11-7.176.116#支墩下6#墩-9.722.65-11.724.655#支墩下5#墩-9.543.43-11.545.432#支墩下2#墩-8.264.4-10.266.41#支墩下1#墩-9.623.25-11.625.254#进下4#进水口-8.012.78-10.014.78注:最大、最小值取第三次定期检查监测资料分析报告6.2大坝渗漏6.2.1坝基扬压力为了解坝基扬压力情况,检验灌浆帷幕防渗效果,沿坝轴线方向的灌浆廊道内布置一排扬压力测孔,自5#进水口至左重1#坝段灌浆廊道内靠下游侧设有19个扬压力监测孔,目前实际监测的只有14个孔,人工1次/5天,自动化1次/天,测点布置见附图6-3。横向扬压力测孔主要布置在1#、2#、5#支墩坝段、电梯井和左重1#坝段。1#、2#、5#支墩坝段各布置4孔,电梯井和左重1#坝段各布置7孔,共26孔,目前已接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并保留电测水位计的人工监测。人工1次/月,自动化1次/天。其中左重1#坝段的测孔人工1次/5天。现在实际监测的有19孔,测点布置见附图6-4。监控测点:与大坝变形观测相对应,选取1#、2#、5#、6#支墩、左重1#坝段作为监控重点部位,对应的坝基扬压力测点分别为1#墩11#、2#墩10#、5#墩7#、6#墩6#、左重1_2~左重1_5,共计8个测点。监控值拟定:根据实测资料表明,重力坝坝段坝基测孔水位受上游水位和岸坡地下水位影响,其中部分测孔受库水位影响较大,而支墩坝段的坝基测孔、加固体测孔的水位主要受宽缝水位影响。水位监控值按正常设计工况下允许的最大渗压系数反推求得,n渗压系数按设计值取,左岸重力坝段取0.30,支墩坝段取0.25,进水口坝段取0.50,其中6#墩6#、左重1_5测点的渗压系数曾经超过设计值,测点相关参数及监控值见表6-3。表6-3坝基扬压力监控测点及监控值一览表测点编号部位基岩高程(m)实测最大值监控值水位(m)渗压系数水位(m)渗压系数1#墩11#1#支墩75.82100.320.04114.850.252#墩10#2#支墩72.44101.660.06114.850.255#墩7#5#支墩70.099.540.03114.850.256#墩6#6#支墩77.55139.260.59114.850.25左重1_2左重1117.5122.440.12132.950.3左重1_3117.5119.840.05132.950.3左重1_4116.5113.140.26132.250.3左重1_5113.5128.40.32130.150.3注:设计上游正常水位169.0m,下游正常水位96.80m。6.2.2大坝渗漏量自1975年开始进行全坝基渗、排水量监测,在灌浆廊道下游侧设置排水孔85个,采用容积法监测坝基渗漏量,监测频次为1次/旬。大坝加固处理时,为了加强对坝体裂缝的监测和排除渗水以降低缝面的渗水压力,在左右导墙和1#~8#支墩坝身共打有278个排水孔,采用容积法监测坝体渗漏量,每5天监测1次。监控点:将坝体总渗漏量、坝基总渗漏量均作为重点监控点,监控值拟定:监控值根据上次定检以来的实测极值确定,但坝体渗漏量剔除2002年由于1#支墩裂缝封堵处理时异常值512.7L/min。测点相关参数及监控值见表6-4。表6-4渗漏量监控测点及监控值一览表测点编号上次定检以来实测最大渗漏量(L/min)监控值(L/min)坝基总渗漏量3.843.84坝体总渗漏量128.64128.64注:监控值取历史最大值,但坝体渗漏量剔除2002年由于1#支墩裂缝封堵处理时异常值512.7L/min。6.3环境量环境量监测包括上游水位、下游水位、气温、降雨量等。监控点:选取上游水位和降雨量作为监控测点。监控值拟定:水库正常蓄水位169.00m,设计洪水位(P=0.2%)172.49m,校核洪水位(P=0.02%)174.67m,监控值按设计洪水位取。降雨量监控值按大暴雨等级取。n大坝上游水位、降雨量相关监控值见表6-5,监测频次监控值取1次/天。表6-5环境量监控值一览表环境量单位实测值监控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上游水位m172.49/172.49/降雨量mm235/100/注:上游水位监控值按设计值取,降雨量监控值按大暴雨等级取。n表6-6大坝监测系统情况及监控测点一览表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测点数量测点布置情况监控测点数监控测点变形坝顶水平位移视准线17大坝坝顶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观测,共有测点17个,A4~A206A4、A9、A10、A13、A14、A183#支墩挠度正垂线8在3#支墩闸墩顶部162.5m高程悬挂一根正垂线,在76.70m、92.00m、115.42m、143.26m高程共设4个测站//坝顶垂直位移几何水准40从1#进水口至左重3#坝段,每坝段上下游各设一点124#进上、4#进下、1#支墩上、1#支墩下、2#支墩上、2#支墩下、5#支墩上、5#支墩下、6#支墩上、6#支墩下、左重1上、左重1下坝体裂缝变形测缝计11#支墩的114.5m高程廊道内安装了1支测缝计//渗流坝基纵向扬压力测压管14沿坝轴线方向的灌浆廊道内布置一排纵向扬压力测孔41#墩11#、2#墩10#、5#墩7#、6#墩6#坝基横向扬压力测压管19布置在1#、2#、5#支墩坝段、电梯井和左重1#坝段4左重1_2~左重1_5加固体扬压力测压管11在空腔内增设98m高程廊道布置了横向扬压力监测孔//宽缝水位水位计1在4#支墩右壁设1支水位计//坝基渗漏量量水堰85在灌浆廊道下游侧设置排水孔85个,采用容积法监测85坝基总渗漏量坝体裂缝漏水量量水堰278在左右导墙和1#~8#支墩坝身共设置278个排水孔,采用容积法监测278坝体总渗漏量引水洞外水压力测压管12在1#~5#引水洞外各设有1~3个测孔,共12孔//n厂房基础扬压力渗压计5在3#机尾水管基础上设有5个测孔监测厂房基础渗透压力,采用压力表读数//绕坝渗流测压管7在两岸坝肩岸坡设有10个地下水位孔,尚有7个孔在测//后山坡排水量量水堰12厂房后山坡设置了排水洞,洞内共设12排水孔//引水洞漏水量及水温量水堰6在1#、2#、3#引水隧洞布置了漏水量监测孔3个,同时监测洞内水温//应力应变温度应变应变计271982年至1983年大坝空腔加固时,在加固体内部埋设了内观仪器,包括应变计、温度计、应力计、测缝计、渗压计等共237支,目前实际监测的有220支//无应力无应力计23//应力应力计10//接缝变形测缝计87//渗透压力渗压计4//温度温度计13//环境量上下游水位水位仪1在上游3#进水口采用磁电式9622型遥测水位仪监测坝前水位1上游水位水库水温温度计12在大坝3#支墩前20~100m处设一条测温垂线,在水深0.2m、1m、5m、10m直至库底等处设置测点//坝区气温百叶箱13#支墩坝顶的百叶箱内安装了1支Geokon4700型温度计//坝区气压渗压计15#支墩的114.5m廊道壁上安装了一支Geokon4500s型渗压计//降雨量雨量计1在水工楼顶安装了一台DY1090A型遥测雨量计1降雨量n7遗留问题处理(1)目前网上信息平台多数测点存在监测数据不连续,报送不及时等问题,上报以人工为主,自动化监测数据均无上报,见表7-1。表7-1监测数据报送存在的问题监测类型监测项目目前监测频次始测年份测点数目备注变形坝顶水平位移人工1次/月1968年17截止2010年8月12日,上报正常3#支墩挠度人工1次/月1967年8无上数据坝顶垂直位移人工1次/月1968年40截止2010年8月12日,上报正常坝体裂缝变形自动化1次/天1997年1无上数据渗流坝基纵向扬压力人工1次/5天1968年14截止2010年8月30日坝基横向扬压力人工1次/月1965年19截止2010年8月30日加固体扬压力人工1次/月1983年11无上数据宽缝水位人工1次/月1983年1无上数据坝基渗漏量人工1次/旬1975年85截止2010年7月30日坝体裂缝漏水量人工1次/5天1975年278截止2010年7月30日引水洞外水压力人工1次/旬1968年12无上数据厂房基础扬压力人工1次/旬1968年5无上数据绕坝渗流人工1次/旬1985年7无上数据后山坡排水量人工1次/旬1985年12无上数据引水洞漏水量及水温人工1次/旬1968年6无上数据应力应变温度应变人工1次/月1983年220无上数据无应力无上数据应力无上数据接缝变形无上数据渗透压力无上数据温度无上数据环境量上下游水位自动化1次/天2003年3截止2010年8月31日水库水温人工1次/月1961年12截止2010年8月31日坝区气温人工2次/日1960年1截止2010年8月31日坝区气压自动化1次/天1997年1无上数据降雨量人工1次/天1968年1截止2010年8月31日注:信息平台监测数据检查日期为2010年9月20日。n(2)由于3#支墩挠度观测的正倒垂线工作环境较差,观测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未将此作为监控测点,如垂线系统整改后能满足精度要求,应将此列为重要监控点。(3)目前仅上报坝体、坝基总渗漏量,建议增加重要坝段的渗漏情况,如1#、2#支墩坝体渗漏量,0+31、0+35、0+39三处坝基排水孔渗水量。8参考资料(1)《柘溪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2010年5月。(2)《柘溪水电站大坝安全第二次定期检查报告的审查意见》,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2005年。n9附图附图1-1柘溪水电站枢纽布置图(未含扩机工程)n附图1-2柘溪水电站上游立视图(未含扩机工程)附图1-3柘溪水电站左重1#坝段剖面图n附图6-1柘溪水电站坝顶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图n附图6-2柘溪水电站坝顶垂直位移测点布置图n附图6-3柘溪水电站坝基纵向扬压力测点布置图n附图6-4柘溪水电站坝基横向扬压力测点布置图n下游上游下游上游坝顶水平位移测值过程线(1)n坝顶水平位移测值过程线(2)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实测过程线(1)n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实测过程线(2)n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实测过程线(3)n停测停测停测大坝坝顶垂直位移实测过程线(4)n坝基纵向扬压力实测过程线(1)n坝基纵向扬压力实测过程线(2)n坝基横向扬压力实测过程线n坝基总渗漏量过程线坝体渗漏量过程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