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2-04-24 发布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x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建设单位:xxx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设计单位:xxx设计院(初设、技施设)监理单位:xxx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建单位: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n批准:审定:审核:编写:n目录1.工程概况········································12.运行管理········································63.工程初期运行····································74.工程监测资料和分析······························75.意见和建议······································86.附件············································9nn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城以西的红河水系二级支流依施河上游,距xxx城32km,距xxx政府7km(4km简易公路),工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05/,北纬24005ˊ。坝高40m,总库容308万m3(兴利库容252.61万m3)的规模,水库本区径流面积4.3km2,引洪径流面积8.2km2。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xxx水库担负着下游3600多亩(此次规划为4500亩)高稳产农田的灌溉任务,对下游距水库3㎞横穿依施河的xxx至xxx、xxx的县乡公路和两岸居住的xxx村等八个村社1000多人的生命及财产有防洪保护作用。水库总库容308万m3,灌溉面积3600亩,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xxx水库为Ⅳ等小(-)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大坝及输水涵洞为4级建筑,洪水标准30年一遇(P=3.3%)设计,300年一遇(P=0.33%)校核。工程区地质构造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和青、臧、滇、缅“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复合部位,南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以褶邹为主,断裂不发育;xxx向斜是区内的主要构造形迹,东西长约40km,由侏罗系上统妥甸组(J3t)、蛇店组(J3S)、中统张河组(J3Z)组成,两翼不对称,北陡南缓,枢纽较平直,西端扬起;xxx背斜位于xxx以北,与xxx向斜平行延伸,组成复式褶皱带。带内具有规模不大的低序次张性断裂及成生关系节理,造成地下水富集的良好条件。库区及坝位地质构造简单,出露地层属单斜构造,岩性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妥甸组(J3t):上部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夹钙页岩(J3t2),下部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J3T1),岩层产状稳定,倾向sw,倾角80~150n,岩层连续、稳定,无段裂现象,局部存在褶皱现象。工程区位于xxx向斜北翼,xxx背斜南翼,海拔1400~2600m之间,相对高差500~1200m,河流以构造侵蚀作用为主,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受地层岩性控制,山顶相对平缓,山坡陡峻,河谷深切成“v”或“U”字型河谷,属构造剥蚀中山地形区。库区大部分岸坡为残坡积层覆盖,厚0.5~3.0m,由紫红色、黄色粘土、亚粘土、砂土夹长石石英砂石碎块组成,结构松散至密实;局部岸坡基岩裸露,地形坡度80~450,两岸植被较好,库区物理地质发生,库岸稳定性良好。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xxx水库处于中生界侏罗系上妥甸组(J3T):上部紫红色粉砂泥岩、泥灰岩夹钙质页岩(J3t2),下部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J3T1),岩层产状稳定,地层稳定、连续,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一致,库区蓄水地质条件良好。(2)水库的径流及引流面积为12.5㎞2,径流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中生界系上统妥甸组(J3t):岩性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夹钙质页岩,下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表层岩石风化后多为紫红色含碎石砂土、亚粘土,结构松散至密实,易造成水土留失,水库淤泥积量呈逐年上升势,如之当地农民砍伐木林、开荒改地等影响,加速了水土流失,致使水库淤积严重,目前水库原死库容已淤满。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1)左坝肩(0+000~0+145m段)左坝肩基岩裸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下部(J3t1),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产状2050~2200∠80~150n。粉砂质泥岩表面呈风化状态,随着深度加深,岩石风化减弱,据钻孔资料及压水试验资料可知,墙风化带底界埋深从基岩面下3~5m,按q≤10Lu为标准,基岩面下1~3m可视为香隔水层。地形坡度80~200,为顺坡层,边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河床短(0+145~0+165段)河床无砂卵砾石层,下伏基岩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据钻孔资料及压水试验资料可知,强风化带底界埋深从基岩面下2~4m,按q≤10Lu为标准,基岩面下0~2m可视为相隔水层。Q值准大为6.9Lu,最小为1.3Lu,平均单位透水率3.8Lu。大坝河床宽缓平顺,无深槽深潭,坝基近域无构造发育,河床坝基无滑移临空面,坝基稳定性良好。(3)右肩段(0+165~0+284段)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下部(J3t1)、上部(J3t2)。下部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产状2050~2200∠80~150;上部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灰黄色泥灰岩夹钙质页岩,产状2000~2200∠80~180。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及层间裂隙较发育,泥灰岩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J1产状600~650∠750~800,发育密度4~6条/m;J2产状1200~1350∠700-800,发育密度5~7条/m,两组节理呈张开状态,延伸较长,局部有方解石脉充填。据钻孔资料及压水试验资料可知,强风化带底界埋深从基岩面下3~6m,按q≤10Lu为标准,基岩面下2~8m可视为相隔水层。地面坡度150~600,岩层倾向山体,边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据查400万分之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地震基本烈度属Ⅶ度区。因此该工程设计按烈度Ⅶ度设防。1.2工程任务和规模1.2.1工程任务  针对xxx水库具体病险情况,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任务有:①n坝体及坝基防渗处理,坝体培厚和削坡;②扩建溢洪道;③新建输水隧洞并封堵原涵洞;④径流区水土保持治理;⑤管理所建盖和管理设施的配置。1.2.2工程规模  xxx水库工程等别为I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输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1974.00m,相应库容8.40万m3,死水位为1974.5m,相应死库容10万m3,溢洪道控制段宽度3m。3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最高洪水位为1998.20m,相应库容292.3万m3,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8.03m3/s。校核300年一遇洪水时最高洪水位为1998.77m,相应库容308.0万m3,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13.95m3/s。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70。1.3工程建设概况2006年初,xxx水利局再次委托xxx设计院进行工程初步设计,2006年12月云水技复[2006]18号文核准xxx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并列为全国重点小(一)型除险加固建设项目,复核概算总投资1119.29万元。2007年11月xxx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新政办发﹝2007﹞144号文成立了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管理局下设办公室、技术组和财务科,具体对项目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和安全生产等负责。2008年1月,玉溪市水利局以玉水管复(2008)04号文对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补充批复。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于2008年3月7日开工,于2009年6月20日结束,实际施工总工期15个月。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便于施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共划分为三个单位工程,拦河坝塑性砼防渗墙及帷幕灌浆工程、溢洪道工程、新建输水隧洞工程。主要工程施工过程分述如下:n拦河坝塑性砼防渗墙及帷幕灌浆单位工程2008年4月开工2009年6月结束,2008年4月测量放线工作结束后开始揭挖坝顶,坝顶揭挖主要采用挖机开挖,装载机及人工配合,自卸汽车拉运弃土。开挖方式分台开挖,待挖至1993.2m高程后停止坝顶开挖进行砼防渗墙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实施细则,依据技施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及开挖,形成砼防渗墙施工平台。沿坝轴线建造砼防渗墙导向槽,在导向槽轴线布置槽孔,每个槽先施工主孔,后施工副孔,成槽后经终孔验收合格清孔换浆,再经清孔验收合格后,根据规范要求下设导管,进行砼浇筑。根据施工条件,砼采用泵送,严格按配比要求控制施工配合比。砼防渗墙由坝右开始施工,底函封堵好后由底函位置槽孔合拢。塑性砼防渗墙2008年6月开工2009年1月完工。1993.2m高程以下至坝脚清基开挖结束后按技术指标开始回填培厚。回填好后进行坝面工程施工,主要为排水沟支砌,踏步浇筑,空心砖分格网支砌及草皮护坡等工程。坝体封顶后进行两坝肩帷幕灌浆施工,首先进行Ⅰ序孔施工,待Ⅰ序孔施工结束后设计确定底界线,根据设计指标进行Ⅱ、Ⅲ序孔施工,通过打检查孔检测合格后施工结束。新建输水隧洞工程2008年3月开工2009年3月完工。为保证下游灌溉,xxxn水库库水不能及时放空,输水隧洞施工方案确定为隧洞出口及竖井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隧洞施工人工爆破拖拉机出渣,由于隧洞施工正值雨季,加之隧洞地质条件极差,隧洞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面积坍塌,为保证施工安全经参建几方决定对坍塌地段在有效断面外采用钢支撑支护,支撑材料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钢管及工字钢等钢材,坍方空腔采用碎石回填。在施工过程中对已支撑好的地段定时巡查,发现有变形经几方确定后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当施工至桩号0+111.788处塌方特别严重,塌方体块茎大夹杂稀泥破碎沙石,渗水严重,采用超前锚钢锚固都无法掘进。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无压段停止掘进,加快竖井施工进度,待竖井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在往出口方向开挖,而后管理局开始组织埋管安装及无压段浇筑工作至结束。竖井施工过程中由于井身段地质条件变化,岩层破碎稳定性差,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有效断面外增设了倒挂钢筋砼衬砌。2008年7月28日竖井开挖至设计底板高程开始向进口及出口方向开挖。8月15日下午竖井至无压段方向已经开挖好的洞顶出现小面积塌方及裂缝并有渗水渗漏,管理局监理现场查看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用木支撑进行临时支撑。至16日已开挖好的9m无压洞段全部坍塌填埋只剩3m未被填埋,管理局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回复施工继续,采用超前锚钢锚固方式开挖,必须保证施工安全,支撑材料不得使用木材支撑全部用钢支撑,要求管理局及监理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跟班作业。9月26日21时20分塌方段与出口段连同,9月30日彻底贯通,本段塌方处理历时45天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溢洪道单位工程于2009年1月7日开工2009年5月15日结束。溢洪道工程施工测量放线结束后首先进行陡槽段开挖,由于陡槽段选择为大坝粘土料场区加之隧洞出口施工路横跨其段,陡槽段施工干扰比较大。开挖结束经基础验收检查合格后开始支砌,控制段及消力池段同时施工,控制段原老石拱桥拆除后大部分可用石头用作引水段边墙支砌。控制段交通桥桥面根据实际情况在原设计基础上提高了0.7m,上下游桥面设置了钢管护栏,最后施工进口引水段。1.运行管理为了做到水利工程建好一件管好一件用好一件,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集镇供水和灌溉效益,提高管理所职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运行机制,实现xxxn水库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5年县水利局就对水库管理所进行定性定岗定员,设立规章制度,进行上岗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尚未接管时,管理所人员就积极参与水库巡查,学习启闭机及监测设施的操作规程,目前工程运行正常。水库自试蓄水运行后,管理局重点加强了大坝的巡视检查工作,具体主要是进行降水量观测、水位观测、渗漏观测、测压管观测和坝体沉降、位移观测。同时进行闸室检查,通过检查各部位运行正常。1.工程初期运行情况为确保来年灌溉用水及xxx集镇供水,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于6月29日通过验收委员会验收同意下闸蓄水。由于汛后期降水较少,10月24日,库水位达到除险加固以来新高1990.21m,蓄水量124万m3,虽然蓄水较少,但却是依施河片区明年大春栽插用水和集镇供水的珍贵水源,将在xxx2010年抗旱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试蓄水期间,隧洞和供水埋管工程都进行了试运行,运行结果一切正常。隧洞、供水埋管闸门启闭灵活正常,下游消能良好,无有害冲刷发生,大坝无异常情况。2.大坝监测资料和分析监测设施:①坝面设沉降位移标点2排6个,设6个观测基点。起始值以竣工图实测值为准。②坝体浸润线观测管4排12管,可控制整个坝体。详见《枢纽总体布置图》。监测结果:(1)沉降位移:共观测1次。2009年12月18日,首次用红外仪观测标点坐标,与首次坐标比较,并换算为纵横竖向位移值,各观测标点位移较有规律。横向位移除Ⅰ-2、Ⅰ-3和Ⅱ-2点向上游位移(最大值12mm,最小值2mmn)外其它3个标点位移8mm~31mm(向下游),平均横移5mm(向下游);全部标点纵向位移7mm~56mm,平均纵移16mm(向坝右);竖向位移10mm~30mm。(2)渗漏流量:当最高蓄水位达1990.21m时,通过观察整个外坝坡无潮湿面两坝肩未发现渗漏,低涵封堵效果明显,与除险加固前下游坡渗漏面积达2435m2,最大渗漏量达到24.7L/S相比,说明砼防渗墙达到了充分的防渗作用,可认为大坝渗流量正常,但近坝右岸有绕坝渗漏现象。(3)浸润线截止2009年12月底,共对测压管观测6次,最高水位1989.75m,最低水位1981.79m,由于1、4排测压管位于大坝两端,部分测压管位于山体上,数据不具代表性,因此仅对2、3排进行分析。2排观测孔,监测坝体左部,浸润线在砼防渗墙部位降落较大,防渗墙后降至坝底。3排观测孔,监测坝体右部,浸润线在砼防渗墙部位降落较大,防渗墙后降至坝底。详见《xxx水库大坝代表性浸润线图》。浸润线分析:①砼防渗墙有很好的防渗能力,浸润线在砼防渗墙部位降落较大;②下游石渣料有较好的排水性能,渗流向河床部位集中。管水位~库水位相关分析:对大部份观测管水位而言,管水位升降与库水位升降成正相关,且浸润线之间相交的情况较少和相交角小。但3排第2组观测孔出现了浸润线大幅度抬升的情况,估计为右岸山体渗漏影响,观测孔水位也与库水位成正相关,较为稳定。要求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1.对工程建设的建议为有利于工程管理,现提出如下建议。(1)枢纽建筑物n①拦河坝下游坡草皮护坡草类不耐干旱,需进行不定期喷灌,工作量大。建议安装供水管道或购置提水设备喷灌设施。②完善启闭机房防雷接地安全设施。(2)监测设施增设入流观测站,以提高水文观测精度。增加水情测报自动化项目。(3)环境保护完善工程区水保绿化工程。对库岸滑坡进行处理、防治。(4)管理设施完善枢纽区对外交通及场内公路、便道建设;大坝顶设交通标志牌,垂钓和游玩公告牌。1.附件1运行管理机构设立批文;2机构设置与主要工作人员情况;3xxxxxx水库管理所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