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0 KB
  • 2022-04-24 发布

oo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2011年6月n项目名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阶段:技施设计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n********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批准:*******审定:*******审核:*******校核:*******编写:*******设计:***************n目    录1工程概况12工程规划设计要点32.1水文32.1.1流域概况32.1.2气象条件32.1.3水文基本资料32.1.4洪水复核32.1.5施工洪水42.2工程地质42.2.1库区地质概况42.2.2工程区地质概况42.2.3主坝坝基和坝肩工程地质条件62.2.4新建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62.3工程任务和规模62.3.1工程任务62.3.2工程规模62.4建筑物除险加固72.4.1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72.5电气与金属结构82.6施工组织设计92.6.1施工条件92.6.2施工布置92.6.3施工导流92.6.4施工进度92.7工程用地10n2.8环境保护设计102.9水土保持设计102.10工程管理设计112.10.1管理机构112.10.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12.10.3主要管理设施113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123.1审查意见123.2审查意见落实情况154工程标准174.1工程等级和主要建筑物级别174.2洪水标准174.3抗震标准174.4技术指标标准174.4.1压实度与防渗标准174.4.2渗透坡降标准184.4.3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195重大设计变更225.1第1号设计修改225.2第2号设计修改226设计文件质量管理247设计服务258工程评价26n8.1工程等级及防洪能力复核评价268.2抗震评价268.3主坝评价268.4副坝评价268.5放水设施评价268.6金属结构及电气评价279经验与建议2810附件2910.1设计人员情况表2910.2工程设计大事记2910.3技术标准目录29n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镇林村**屯,坝址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23′40″,北纬22°37′45″,距离**市**左州镇约12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所处水系属****支流,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27km2,总库容314.31万m3,有效库容**万m3,死库容**万m3,水库正常高水位**m,**年一遇设计洪水位**m,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m,死水位**m。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亩,保护下游人口**人、保护耕地**亩。水库于1966年动工兴建,1974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设施等建筑物组成。主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m,最大坝高**m,坝顶长度**m,坝顶宽度**m。主坝内坡的坡比为**,外坡的坡比为**及**,主坝外坡脚设干砌石贴坡排水。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为**m,最大坝高为**m,坝顶长度为**m,坝顶宽度**m。副坝内坡的坡比为**,外坡的坡比为**,在副坝加固时,外坡脚增设了干砌石贴坡排水。溢洪道位于副坝的左侧,距大坝约**m,进口段由两条直径为**m的涵管和一条直径为的**m的半圆管组成,涵管底高程为**m,半圆管底高程为**m。泄槽段长**m,宽为**m,边墙为高**m的浆砌石挡墙,底部为浆砌石。主坝原输水设施由梯级放水斜管和穿坝暗涵组成,放水斜管位于主坝左岸上游坝脚附近。水库除险加固时将原穿坝暗涵封堵,在主坝左岸山体新建输水隧洞,隧洞长68m,隧洞后接长34m的暗涵,隧洞和暗涵的断面均为宽1.0m,高1.6m。隧洞进口放水塔为岸式放水塔,放水塔沿水流向长5m,垂直水流向宽3.6m,进口高程为174.47m,检修平台高程为187.80m。受***局的委托,*****于2008年11月完成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同年**月**市水利局对《****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为三类坝。**年**月,**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通过了**水利厅的核查,同意三类坝鉴定结论。受**水利局的委托,***于2010年5月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同年7月,**以“**技[***]**号”文对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批复17n,工程概算总投资为**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从**年**月开始,至**年**月基本结束,共提供施工图设计图纸**张。17n1工程规划设计要点1.1水文1.1.1流域概况**水库位于**市****镇**屯,坝址地理位置处于东经**,北纬**,所处水系属**流域**支流。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2,控制河流长度**km,河道比降**。1.1.2气象条件**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77.5mm,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89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日为362.5天,多年平均风速为1.3m/s,最大风速为20m/s。水库丰水期为每年5~9月,降雨多集中在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暴雨以台风和峰面雨为主,枯水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1.1.3水文基本资料**水库流域内无降雨径流观测站,在其下游的左江干流上有**水文站,但其控制流域面积与**水库控制集水面积相差太悬殊,无法引用。距水库坝址约**km有**气象站,自1960年至今有连续、完整的雨量观测资料。此外,《**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和《**暴雨参数统计等值线图集》等成果,可供水文复核计算参考。**水库于1974年建成后开始运行,至今没有长系列的水文观测资料,流域内也无长系列的流量观测资料,只能采用暴雨资料推求水库的设计洪水。1.1.4洪水复核**水库设计洪水采用设计暴雨推求,采用实测系列资料法和查算图表法计算、分析确定**水库的设计暴雨,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和地区经验公式法三种方法推求设计洪水。经综合比较,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m,24小时暴雨**mm,24小时洪量43万m3,洪峰流量为**m3/s,最大下泄流量为**m3/s;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m,24小时暴雨**mm,24小时洪量**万m3,洪峰流量**m3/s,最大下泄流量为**m3/s。17n1.1.1施工洪水施工期(选择在枯水期)将库水位降至死水位**m,采用在上游建临时土石小围堰拦蓄施工期上游来水的临时挡水方案,围堰顶高于死水位1m。除大坝上游坡脚外,其余建筑物的除险加固施工均在库水面以上,不受施工洪水的影响。如在施工期遭遇上游来水量稍大,水库水位上涨影响到大坝上游坡脚的施工时,可暂时停止大坝内坡的施工,待库水位下降后,再继续进行施工,受施工洪水影响的时间有限,故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不再计算施工洪水。1.2工程地质1.2.1库区地质概况水库区为峰丛洼地和溶岗谷地地貌,库周山顶高程313~411m,两岸沟谷发育,植被茂盛。库区及坝址区主要由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和大唐阶(C1d)、中统大埔组(C2d)组成,岩性有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等。岩层倾向南南东,倾角4~6°。库尾发育一北东东向性质不明断裂,倾向南南东向,倾角60°,断裂规模小。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水库不存在向邻谷渗漏的条件。库区岸坡地形平缓,且周边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不会形成危害性的固体径流,不会造成水库的大量淤积。库区属山间盆地的河槽型水库,水头低,库区岩石储能条件差,不具备发生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水库区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属相对稳定地块。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2.2工程区地质概况1.2.2.1地形地貌坝址原始地形为宽的“U”沟谷,河谷谷宽100~150m,坝顶长度约360m,左、右岸山顶高程分别为210m和220m,为缓坡地形,实测坝顶高程约为187m。1.2.2.2地层岩性根据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工程区出露基岩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大唐阶(C117nd),岩性为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第四系地层有坝体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dl)粘土。按地层从新到老阐述如下:(1)第四系(Q4)①坝体填土(Q4ml):呈黄色、灰黄色等,稍湿~湿,稍密状,主要成分为粘土,夹含风化碎屑,碎屑成分为硅质、灰岩质,碎屑大小和含量变化较大,一般以0.2~2cm为主,含量10~30%,土体粘性较好。②残坡积粉质粘土(Qedl):灰黄、黄色,硬塑状,夹风化碎石,碎石成分为硅质、灰岩质,棱角状为主,粒径一般为0.2~2cm,含量不均匀,一般为10~20%。(2)石炭系下统大唐阶(C1d)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浅灰色,厚层状,岩石抗压强度较高,岩层倾向南南西,倾角约6°,在大坝下游东北侧山体为坝址最近分布点。1.1.1.1地质构造工程区褶皱构造为单斜构造,褶皱强度不大。工程区地质构造形迹相对简单稀少,未见有断层发育,仅在外围地区见有两条逆断层分布,不影响大坝安全。1.1.1.2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测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地层孔隙水和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⑴松散地层孔隙水埋藏及分布在坝体填土层和残破积红粘土中,含水及储存条件较差,大部分以上层滞水分布。水源补给来自大气降水、水库水。⑵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及埋藏于石灰岩的裂隙溶洞,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储量贫乏。(2)水质类型取坝前库水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场地水对混凝土无分解类腐蚀性、分解结晶复合类与结晶类腐蚀性。1.1.1.3岩体风化特征工程区周围出露石灰岩完整性较好,都在弱风化以上,岩石较新鲜,强度高。17n1.1.1.1近坝库岸坡稳定性近坝库岸岸坡地形较缓,未发现存在坍塌、滑坡等危及大坝安全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近坝库岸岸坡稳定性较好。1.1.2主坝坝基和坝肩工程地质条件主坝坝基、坝肩分布岩土层有红粘土(Q4edl),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唐阶(C1d),岩性为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其中:红粘土(Q4edl)呈灰黄、黄色,硬塑状,夹风化碎石,碎石成分为硅质、灰岩质,棱角状,粒径一般为0.2~2cm,含量不均匀(一般为10~20%),揭露层厚3.0~10.6m,钻孔未揭露,分布于坝基、坝肩。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唐阶(C1d),岩性为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钻孔未揭露。1.1.3新建输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隧洞沿线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上部为较松散的坝体填土,厚度0.3-2.5m,下部为红粘土层,土质致密,呈硬塑状。放水塔基础为红粘土,承载力220kPa。隧洞围岩为红粘土层,根据工程类比,围岩地质参数f=0.5,k0=1000MPa/m。1.2工程任务和规模1.2.1工程任务**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亩,保护下游人口**人、保护耕地**亩。1.2.2工程规模1.2.2.1设计标准**水库总库容为**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P4)的有关规定,**水库为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17n1.1.1.1枢纽建筑物枢纽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及输水隧洞等建筑物组成。主、副坝为均质土坝,主坝最大坝高**m,坝顶长**m,坝顶高程**m,副坝最大坝高**m,坝顶长**m,坝顶高程**m。溢洪道位于副坝的左侧,进口段由两条直径为**m的涵管和一条直径为的2.44m的半圆管组成,涵管底高程为**m,半圆管底高程为**m,泄槽段长**m,宽为**m,边墙为高**m的浆砌石挡墙,底部为浆砌石。新建输水隧洞位于主坝左岸山体,隧洞长68m,隧洞后接长34m的暗涵,隧洞和暗涵的断面均为宽**m,高**m。隧洞进口放水塔为岸式放水塔,放水塔沿水流向**m,垂直水流向宽**m,进口高程为**m,检修平台高程为**m。1.2建筑物除险加固1.2.1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2.1.1主坝加固坝体:对主坝坝体进行充填灌浆。灌浆轴线沿坝顶平行坝轴线布置,灌浆轴线长300m(桩号0+024—0+324m),双排孔,孔距2m,排距1m,灌浆范围从坝顶灌至坝基线以下1m。内坡:在原有干砌石护坡上铺设15cm厚的砂碎石垫层,再浇筑12cm厚的C15砼护坡,护坡范围从死水位至坝顶。外坡:下游坡面平整后重新种植草皮护坡;翻修贴坡排水体,完善坝坡排水沟。坝顶:坝顶平整后铺0.2m厚泥结石路面,上下游侧设M7.5浆砌石路肩,上游侧路肩高出坝顶0.3m,加固后坝顶宽3.5m,坝顶高程**m。1.2.1.2副坝加固内坡:整坡后铺15cm厚砂碎石垫层,再浇筑10cm厚C15砼护坡,护坡范围从死水位护至坝顶。外坡:平整后重新种植草皮护坡,坝脚新建干砌石贴坡排水体,贴坡排水体顶部高程**m。坝顶:坝顶平整后铺0.2m17n厚泥结石路面,上下游侧设M7.5浆砌石路肩,上游侧路肩高出坝顶0.3m,加固后坝顶宽3m,坝顶高程**m。1.1.1.1输水设施改建设计对漏水严重的主坝坝内放水涵管进行封堵,并在主坝左岸山体新建输水隧洞。(1)新建输水隧洞:由进口明渠、放水塔、隧洞及出口暗涵组成。进口明渠长35m,梯形断面,渠底宽1.0m,两侧开挖边坡1:1.0,底板及边坡衬砌15cm厚C20砼,渠底板高程174.47m;放水塔平面尺寸(长×宽)为5.0m×3.6m,塔内设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扇,闸门孔口尺寸(宽×高)为1m×1m,放水塔后设钢筋砼交通桥一座,桥长36m,桥宽1.5m;隧洞长68m,进水口高程174.47m,底坡1/122,采用城门型断面,洞净宽1.0m,净高1.6m,全洞采用25cm厚C25钢筋砼衬砌;隧洞出口暗涵段长34m,末端与原灌溉渠道连接,暗涵底板现浇10cm的C25砼,两边墙为厚100cm的C15埋石砼,顶板采用厚20cm的C25砼盖板。为解决人饮取水问题,沿隧洞轴线,在隧洞底部埋设一根DN160PE管,在放水塔位置,取水管沿放水塔侧面绕过,在放水塔进口前5m处设取水管进口,取水管出口接至原抽水泵房的吸水池。(2)主坝坝内放水涵管封堵:原主坝内的1#、3#、4#放水涵管全线采用微膨胀C20砼封堵;涵管的上游段(坝轴线上游涵洞)从上游坝面钻三排孔(排距1.0m,孔距1.2m)进行充填灌浆,钻孔深度至涵管底部以下2m,对管壁进行防渗处理;同时在放水涵管进口设置宽3m,高3m,厚1m的C20砼截水环。1.1.1.2防汛道路维修进库道路0.5km,采用泥结石路面,维修加固至路面宽3m。1.2电气与金属结构放水塔设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各一扇,均采用潜孔式平面滑动钢闸门,检修闸门配1台MD-5t电动葫芦,功率为7.5kW,工作闸门配1台QP-80型卷扬启闭机,功率为4kW;放水塔配置1台S9-30/10型变压器。1.3施工组织设计1.3.1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17n**水库枢纽距**市约65km,距****约12km。水库主坝外坡脚旁即为****至落城乡的公路,副坝也距此公路较近,施工车辆可直接到达,主坝左右坝肩的上坝道路经修整后也可满足施工交通的要求。(2)施工用水用电加固工程施工场地均处于水库枢纽范围内,水库水可满足施工用水要求。施工用电可由施工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组,或从主坝旁边的小学引接低压电即可满足施工用电要求。(3)主要建筑材料施工中所需水泥、钢材、砂石料、木材(模板)等主要建筑材料可从江州镇或**市采购,能满足施工要求。1.1.1施工布置在主坝及副坝附近的山坡地布置施工区,设置施工机械停放场、钢筋模板加工场、物资仓库及生活福利设施等。施工道路利用主坝左右坝肩经修整的上坝道路。弃渣场布置在主坝左右侧山坡的低洼处,堆放工程施工弃渣。1.1.2施工导流施工期(选择在枯水期)将库水位降至死水位174.47m,除大坝上游坡脚外,其余建筑物的除险加固施工均在库水面以上,不受施工洪水的影响。大坝上游坡脚的施工,采用在上游建临时土石小围堰拦蓄施工期上游来水的临时挡水方案,如在施工期遭遇上游来水量稍大,水库水位上涨影响到大坝上游坡脚的施工时,可暂时停止大坝内坡的施工,待库水位下降后,再继续进行上游坡脚施工。新建放水塔及引水渠可在岸坡上施工,也不受施工洪水的影响,等到工程完成后再开挖与水库连通。1.1.3施工进度本工程安排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施工,施工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施工准备工期为1个月,主体工程加固施工期为4个月。第一个月进场作施工准备工作,包括“三通一平”、施工临时建筑的修建、备料和放空水库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第二个月开始进行主坝和副坝内坡、放水塔、隧洞开挖、闸门制作等工程项目的施工。17n第三个月开始进行主坝灌浆、坝内涵管封堵、隧洞衬砌等工程项目的施工。第四个月开始进行主坝和副坝坝顶及外坡、放水塔交通桥、机电和金属结构设备的安装等工程项目的施工。第五个月进行放水塔上部结构装修及各项工程项目的后期收尾工作。由于本工程项目规模不大,各项工程项目可根据实际施工进展情况,本着互不干扰的原则,依据所需的设备、材料、劳动力等情况,平行作业,要求上游下部工程在2个月内完成,其余工程项目在第5个月末全部完成。1.1工程用地由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均在原有水库枢纽工程区内进行,不产生新增工程永久占地。施工临时用地大部分在水库管理区内,少部分在水库管理区以外,约为5亩种植甘蔗的坡地。1.2环境保护设计根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落实具体而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工程施工区及影响区内的水质、大气质量、生态环境等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落实噪音防治等措施,确保不利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减免,避免环境的恶化,使工程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方面得到和谐统一。1.3水土保持设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损坏原有植被、护坡等水土保持设施,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工程在施工开挖中出现的裸地和产生的弃渣,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将不同程度产生水土流失。为了有效地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改善了工程责任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减轻了对下游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17n,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各项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降雨量等情况,采取相关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将弃渣压实或在降雨量较大时将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临时覆盖等。1.1工程管理设计1.1.1管理机构**水库的管理机构为***水利站,由***水利局负责业务指导。运行管理岗位定员为5人,其中单位负责、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及水政监察类岗位定员为2人,运行、观测和养护修理类岗位定员为2人,辅助类定员为1人。1.1.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工程管理范围:坝轴线向上游100m,下游从坝脚线向下150m,溢洪道下游末端跌水以下100m,主坝右侧坝端外延200m,主坝与副坝间部分,主坝与溢洪道间部分,溢洪道左侧端部外延50m;其它建筑物从工程轮廓线向外20m为管理范围;生产生活区管理范围以房屋建筑面积3倍的占地面积计算。(2)工程保护范围:在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线外延200m为工程保护范围。(3)水库保护范围:由坝址以上,库区两岸(包括干、支流)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的陆地。1.1.3主要管理设施原有管理用房面积为70m2,经维修加固后仍可供防汛值班和平时工程运行管理使用。另配备1辆摩托车,以便于管理人员的日常运行管理及汛期的防汛检查工作。17n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1.1审查意见**水利厅对**编制完成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于**年**月以“桂水技[2010]68号”文进行了批复。《关于**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的内容如下:一、工程加固的必要性**水库位于**市*****屯,座落在**支流上,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27km2,总库容**万m3,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工程与1966年动工兴建,至今已经运行四十多年,由于工程逐年老化,年久失修,目前主要建筑物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运行。水库一旦失事将使下游多个村屯受淹,受灾影响人口**人,耕地**亩。**年12月,**市水利局对**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鉴定为“三类坝”病险水库,我厅于**年1月以**水管[**]**号文件,核查同意三类坝的鉴定结论。因此,为消除工程病险隐患,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水库尽早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二、水文(一)基本同意库容曲线采用1987年复核成果及泄流曲线采用除险加固后复核计算成果。(二)基本同意采用查算图表计算设计暴雨,水库50年一遇、50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分别为**mm和**mm。(三)基本同意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的设计洪水成果,水库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入库洪峰流量分别为**m3/s和**m3/s,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24小时设计入库洪量分别为**万m3和**万m3。(四)基本同意水库调洪计算成果,水库调洪计算起调水位为正常蓄水位**1(黄海基面,下同),坝前设计水位**m,校核水位**m,相应设计洪水下泄洪峰流量**m3/s,校核洪水下泄洪峰流量**m3/s。三、工程地质(一)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17n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二)基本同意对主坝的工程地质评价。坝体填土主要为粘土,含风化碎石,压实度、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坝基、坝肩为红粘土,土层较厚,透水率较小,防渗性能较好,属弱透水性土体,局部透水性稍大。下伏基岩为灰岩夹薄层硅质岩等、基岩埋深较大。副坝坝体填土主要为粘土,含风化碎石,压实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三)非常溢洪道上、下段边坡为红粘土层,抗冲稳定性较差。。(四)拟建输水隧洞位于左坝肩山体,洞线围岩为红粘土层,上覆土层厚度较薄,隧洞开挖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五)库区为岩溶区,可能存在岩溶渗漏,建议补充查明库区岩溶渗漏情况。(六)工程所需土料可在工程区附近解决,块石料和砂石在市场上购买,其质量和储量满足工程要求。四、工程任务和规模(一)**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同意按原功能、原规模进行除险加固。(二)同意水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五、建筑物加固设计(一)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水库总库容**万m3,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同意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主要水工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二)大坝加固设计1、同意对主坝坝体采用充填灌浆进行防渗处理。灌浆轴线沿坝顶平行坝轴线布置,双排孔,孔距2m,排距1m,灌浆轴线长300m(桩号0+024—0+324m),灌浆范围从坝顶灌至坝基线以下1m。2、同意坝顶加固设计。坝顶平整后铺0.2m厚泥结石路面,上下游侧设M7.5浆砌石路肩(上游侧路肩高出坝顶0.3m),加固后坝顶宽3.5m,坝顶高程187.6m。3、同意上游坝坡的加固设计。上游坝坡保留原干砌石护坡,局部凹坑整平坡后铺15cm厚砂碎石垫层,然后浇12cm厚C15砼护坡,护坡范围从死水位护至坝顶。17n4、同意下游坝坡的加固设计。下游坡面平整后重新种植草皮护坡;翻修贴坡排水体,完善坝坡排水沟等。5、基本同意白蚁防治设计范围和措施,防治面积**m2。(三)副坝加固设计同意副坝加固设计。坝顶平整后铺0.2m厚泥结石路面,上下游侧设M7.5浆砌石路肩(上游侧路肩高出坝顶0.3m),加固后坝顶宽3m,坝顶高程187.7m;上游坝坡整坡后铺15cm厚砂碎石垫层,然后浇10cm厚C15砼护坡,护坡范围从坝脚护至坝顶;下游坡面平整后重新种植草皮护坡,坝脚新建干砌石贴坡排水体,贴坡排水体顶部高程**m。(四)溢洪道加固设计鉴于溢洪道已于**年**月进行过加固,加固后溢洪道满足泄洪和效能防冲要求,同意维持现状,不再进行加固处理。(五)放水设施改建设计基本同意放水设施改建设计方案,即对漏水严重的主坝坝内放水涵管进行封堵,并在大坝左岸山体新建输水隧洞。1、新建输水隧洞由进口明渠、放水塔、隧洞及出口暗涵等组成。进口明渠长35m,梯形断面,渠底宽1.0m,两侧开挖边坡1:1.0,底板及边坡衬15cm厚C20砼,渠底板高程174.47m;放水塔平面尺寸(长×宽)5m×3.6m,塔内设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扇,闸门孔口尺寸(宽×高)1m×1m,闸门门槽顶高程应抬高至正常水位以上0.5m,塔后设钢筋砼交通桥一座,桥长36m,桥宽1.5m;隧洞长68m,采用城门型断面,洞净宽1.0m,净高1.6m,全洞采用25cm厚C25钢筋砼衬砌;隧洞出口暗涵段长34m,末端与原灌溉渠道连接。下阶段调整隧洞出口位置,使出口远离坝脚;隧洞全线位于砂质粘土,施工时应加强支护。2、同意大坝坝内放水涵管封堵设计方案。1#、3#、4#放水涵管上游段(坝轴线上游涵洞)应全线采用微膨胀C20砼封堵,并从上游坝面钻孔充填灌浆进行洞壁防渗处理。(六)进库防汛公路设计同意维修进库公路0.5km,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3m。六、电气及金属结果基本同意电气及金属结构设计方案。17n放水塔设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各一扇,均采用潜孔式平面滑动钢闸门,检修闸门配1台MD-5t电动葫芦,工作闸门配1台QP-160型卷扬启闭机。七、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同意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总工期调整为8个月。八、工程管理基本同意工程管理设计方案。工程由**水库管理所负责管理,维修管理房70m2,配备必要的观测、办公通讯及交通设施。九、工程用地(一)**水库除险加固用地大部分在水库管理区,本次除险加固施工需临时征用5亩甘蔗地。(二)基本同意工程临时征地所采用的补偿依据和补偿标准。十、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基本同意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措施。十一、设计概算同意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费用构成和取费标准。经审核,本工程的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万元,临时工程费**万元,独立费用**万元,预备费**万元,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工程费**万元。1.1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已全部按照**水利厅的审查意见进行了相关设计内容的落实。其中:(1)审查意见要求将闸门门槽顶高程抬高至正常水位以上**m,在施工图设计中已将闸门门槽顶高程由初步设计时的**m提高至**m(正常水位**m以上**m)。(2)审查意见要求调整隧洞出口位置,使出口远离坝脚,在施工图设计中已根据实际情况对隧洞出口位置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和复核,结果表明初步设计时确定的隧洞出口位置已较为合理,对坝脚的安全不构成危害,故在施工图设计中仍维持初步设计时确定的隧洞出口位置。17n1工程标准在工程设计中,设计报告的设计指标完全按照国家及相关行业规范、标准执行。涉及设计规范、标准30多个,见技术标准目录。1.1工程等级和主要建筑物级别**水库为均质土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水库为小(1)型水库,**水库属IV等工程,主、副坝和溢洪道控制段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1.2洪水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设计洪水位**m(黄海高程,下同),设计洪峰流量为**m3/s,最大下泄流量为***m3/s;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校核洪水位**m,校核洪峰流量**m3/s,最大下泄流量为**m3/s;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m3/s。水库总库容**万m3,有效库容**万m3,水库正常高水位**m,死水位**7m,死库容***万m3。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1.3抗震标准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工程可不进行抗震设计。1.4技术指标标准1.4.1压实度与防渗标准本次勘察取主坝坝体填土扰动样作室内击实试验,结果显示:坝体填土的压实度为92.36%,不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规定的中小型土坝压实度不低于95%的要求,坝体密实度欠佳。17n根据原状土样试验统计成果,主坝坝体填土的塑性指数为27.0%~42.3%,液限为56.8%~70.6%,未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关于小型均质土坝填土料塑性指数宜小于20%,液限宜小于40%的要求,坝体填土质量欠佳。主坝坝体填土室内试验结果,渗透系数k20值一般在10-5~10-4cm/s之间,平均值为10-4cm/s级,现场钻孔注水试验成果渗透系数k值一般在10-4~10-3m/s之间,平均值为10-4cm/s级,两者比较接近。根据室内渗透试验及现场钻孔注水试验成果,坝体填土不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规定的坝体填土料碾压后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4cm/s的要求。主坝坝基红粘土室内试验结果,渗透系数k20值一般在10-5~10-4cm/s之间,平均值为10-4cm/s级,现场钻孔注水试验成果渗透系数k值一般在10-4~10-3m/s之间,平均值为10-4cm/s级,两者比较接近。根据室内渗透试验及现场钻孔注水试验成果,坝基粘土土层局部渗透性稍强。不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规定的坝体填土料碾压后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4cm/s的要求。针对坝体存在填筑土压实度不够、土质较疏松,达不到防渗和压实度要求,坝基及坝肩等岩土层也达不到防渗要求,对大坝渗透稳定有一定影响的情况,本次除险加固对主坝坝体进行防渗充填灌浆,在坝顶布置两排灌浆孔,孔深深入坝基线以下1m.17n1重大设计变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基本上能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不出现重大设计变更。根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仅对少部分设计内容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变更,并提出了2份设计修改通知,具体修改内容为:1.1第1号设计修改由于放水塔基础开挖至设计建基面高程后,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原设计的要求,根据现场放水塔基础开挖的实际情况,将放水塔沿隧洞中心线往上游方向移动1.5m,放水塔上、下游侧基础分别扩大1.5m,顺水流方向的基础长度由原设计的5m扩大到8m,垂直水流方向的基础宽度保持原设计的7m,即放水塔基础由原设计的5m×7m变更为8m×7m,放水塔基础扩大部分的厚度与原基础设计厚度相同为2m,顺水流方向的放水塔基础配筋相应加长3m。1.2第2号设计修改(1)原设计将放水塔左右两侧及背面进行土方回填,而在放水塔进口两侧(桩号0+000处)没有设置挡土墙,可能会造成松土滑进放水塔引水渠。根据实际需要,在放水塔进口两侧(桩号0+000处)增设挡土墙,挡土墙采用埋石混凝土(埋石量为20%)重力式结构,墙顶高程为178.00m,墙底高程为174.47m,墙顶宽0.4m,墙底宽1.4m,挡土墙的立面、剖面布置图详见图4-1。(2)原副坝加固横剖面图中,外坡脚贴坡排水顶高程为**m,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结果,外坡脚高程均在**m以上,据此将外坡脚贴坡排水顶高程调整为**m。19n图4-1放水塔进口两侧挡土墙布置图19n1设计文件质量管理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本单位“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本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设计工作,严把产品质量关,设计修改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设计文件均为合格产品。20n1设计服务受**水利局的委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及招标设计和技施设计图纸的绘制工作,按照设计合同要求,本单位与2010年8月向**水利局提交了符合招标要求的招标图纸,**年**月提交了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图纸。本单位以竭诚为工程建设服务、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为宗旨。在工程开工前,根工程建设的需要,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将工程设计意图、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技术交底,并与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控制桩交接,以便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代表能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及时到达施工现场,配合施工,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设计方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修改通知。同时,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派出设计代表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基础验收、阶段验收及单项工程验收,以便工程施工能顺利地进行,将设计服务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23n1工程评价1.1工程等级及防洪能力复核评价1、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经复核,**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等级及采用的防洪标准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的规定;2、经复核,溢洪道的泄洪能力满足调洪保证要求;3、经复核,主副坝坝顶高程满足设计、校核工况下的挡水要求。1.2抗震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工程可不进行抗震设计,故主副坝在抗震标准方面符合要求。1.3主坝评价1、主坝的坝坡,经加固设计后复核,在各种工况下坝坡是稳定的;2、主坝的坝体和坝基渗流,经加固设计后复核是稳定的;3、主坝抗滑稳定,经加固设计后复核符合规范要求。1.4副坝评价1、副坝的坝坡,经加固设计后复核,在各种工况下坝坡是稳定的;2、副坝的坝体和坝基渗流,经加固设计后复核是稳定的;3、副坝抗滑稳定,经加固设计后复核符合规范要求。1.5放水设施评价1、进水明渠段及暗涵边坡开挖稳定符合要求;2、隧洞及暗涵断面设计符合规范及过流要求;3、隧洞的稳定满足要求;4、放水塔基础承载力经变更设计后满足要求。23n1.1金属结构及电气评价1、金属结构总体布置合理,设计中考虑到水库运行调度要求和设备维护、检修的需要,设备选型适当,参数选定合适。本工程金属结构设计基本符合现行设计规范,金属结构设计满足安全蓄水、正常运行的要求。23n1经验与建议通过**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得到以下几点体会:(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应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针对工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相应采取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程加固措施,使病险水库的各种安全隐患能有效地彻底消除,使水库工程达到设计功能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由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勘测深度往往受到资金和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有时会导致工程加固措施与实际情况不甚切合,难免要对相应加固设计进行修改或变更,以避免造成资金浪费或工程隐患得不到有效的消除。(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参建各方的通力合作,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在多方面加强参建各方的沟通与合作。(4)在有条件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建议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期达到投资节省且效益显著的目的。24n1附件1.1设计人员情况表姓名职务职称1.2工程设计大事记******。1.3技术标准目录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2、《防洪标准》(GB50201–94);3、《**暴雨径流查算图表》;4、《**暴雨参数统计等值线图集》;5、《**地表水资料》;6、《**水文图集》;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6n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1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2、《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13、《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14、《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15、《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1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17、《**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8、《**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19、《**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20、《**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台时费定额》;21、《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22、《工程勘察设计院收费管理规定》;2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5、《**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试行办法》;26、《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27、《**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水利厅2008年3月);28、《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29、《**水利工程管理条例》;30、《**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控制职工住宅标准的通知》;3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3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35、《**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