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设计证书号:A114004280QMS认证证书号:05209Q20085R4M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年十二月n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报告批准:孙万功核定:卢天杰审查:薛俊玲校核:刘瑞杰编写:张春丽n目录1工程概况11.1流域概况11.2原工程概况11.3工程建设过程21.4工程效益31.5工程立项及审批情况31.6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41.7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内容42除险加固设计要点62.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62.2工程布置182.3工程设计213主要设计变更263.1副坝贴坡排水273.2主坝坝基高喷灌浆273.3泄洪冲沙闸273.4灌溉输水洞273.5坝顶路面和防浪墙变更284设计文件质量管理295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316经验及建议32附件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33附件2:主要设计变更34附件3:工程大事记35n1工程概况阳泉市山南水库位于桃河支流泉寺河上的高崖村处,距阳泉市26km,控制流域面积89km2。是一座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效益的小(1)型水库。设计库容637万m3。水库于1972年开始兴建,197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原水库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洞三部分。水库原按2%洪水设计,1%洪水校核,由于防洪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建成后一直未能正常运行,是山西省病险水库之一。为排除病险,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于1997年至1999年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改造。增设了泄洪洞,加固了大坝,改造了溢洪道出口,使水库的防洪标准提到了3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经过1997年至1999年除险加固后,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放水洞组成。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体基岩上,为开敞式溢洪道,进口宽40m,进口底高程1040m。泄洪排沙洞位于大坝左侧岩体内,洞径3.5m,进口底高程1020m,全长256.54m,底纵坡为2%。放水洞在主河槽右侧,为坝下浆砌石有压涵洞,进口底高程1015.60m,出口底高程1012.77m。除险加固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040.0m,汛限水位1037.5m,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043.23m,5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045.49m,总库容448.58万m3,兴利库容247万m3。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山西省水利厅对山南水库2007年12月份安全鉴定审查意见书,山南水库现存在问题有:水库防洪标准低于现行规范要求;坝体质量差;溢洪道右案山体为滑坡体,未进行处理;溢洪道出口对岸山体未按设计要求开挖,放水洞进口斜拉闸门被淤埋,无法启闭,洞身渗漏严重;监测设施不完善,无通讯设施。n1.7除险加固工程主要设计内容山西省水利厅文件晋水规计【2008】402号《关于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同意除险加固的主要建设内容为:1)大坝左坝肩绕渗处理;2)溢洪道及右岸滑坡体处理;3)放水洞加固改建。基础同意除险加固的工程设计。即左坝肩绕渗处理,范围0-060~040段布设单排防渗幕墙,深入泥岩2.5m,幕墙顶高程1040m;溢洪道及右岸滑坡体处理,对溢洪道挑流不畅段山体按1:0.5削坡,使水流平顺流入下游河道。对右岸滑坡体采用在不稳定山体边界设置环形截水沟防止地表水进入前滑面;放水洞加固改建,新建放水洞进水塔及交通桥,并配备启闭设施。n2除险加固设计要点2.1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2.2.1左坝肩岩体稳定及绕坝渗漏左坝肩岸坡下部较陡,上部较缓,发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第一岩组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石千峰组第二岩组中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石千峰组第三岩组中厚层砂岩与中薄层泥岩互层,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第四岩组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以及第四系中更新统洪冲积低液限粘土,底部为卵石混合土。岩层产状N30~40°E/NW∠8~11°,岩层倾向山里偏下游,为逆向岸坡,软弱结构面不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北东和北向三组陡倾角节理裂隙,综合分析,左坝肩岩体稳定性较好,受风化卸荷作用,岸边处节理裂隙呈不同程度的张开,特别是北西向节理裂隙,其走向与岸坡走向近平行,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及岩层层面构成了库水绕坝渗漏通道。据ZK08-2钻孔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为29.6~92.3Lu,为中等透水岩层。故左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问题,建议对左坝肩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深度至石千峰组第二岩组泥岩2~3m。防渗宽度70~90m。左坝肩隔水层底板为石千峰组第二岩组中薄层泥岩,高程996.7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40m,坝前蓄水深度30.8m,左岸下游坡脚处地下水出逸高程为1010m,则上游渗透层厚度H1为43.3m,下游渗透层厚度H2为30.0m;渗透层平均渗透系数,根据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换算,取1.13m/d;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r0取坝底宽的一半,即60m;渗漏带宽度L取左岸地下水位与正常蓄水位1040m交点处至岸边的距离,据左岸地下水水力坡度推测求得,取400m。经估算,在正常蓄水位1040m时,左坝肩绕坝渗漏量为754.4m3/d。年渗漏量为27.5万m3。n2.2.2右岸滑坡体地质条件坝右岸溢洪道右侧发育一滑坡,称右岸滑坡。该处为基岩山梁,高程1130m,相对高差120m,地形坡度27°,山梁的上下游各有一条垂直于河流的冲沟,上游沟短浅,下游沟深长,山体顶部有黄土覆盖,上部为T1l-4岩组砂岩夹页岩,中部为P2sh-3岩组砂岩、泥质砂岩与泥岩互层,总体上山体由软硬相间的泥岩与砂岩构成,山体岩层产状为N40~50°E/NW∠6~14°,岩层倾角由北东向南西渐缓,缓倾河谷偏下游,河流与下游冲沟切割,使山体在地层倾向形成临空面,山体岩层中发育①、②组节理裂隙,在山梁延伸方向和北东方向形成切割面,构成了边坡失稳的基本条件。总体上该岸坡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滑坡体后缘从溢洪道进口右侧沿东北向至坝下游冲沟。拉裂面是沿NE向裂隙走向,形成倾向河谷偏下游的陡立面。前缘从溢洪道出口右侧至坝下游冲沟南侧,实际上溢洪道部位为滑体前缘,这部分滑体已被挖除,现溢洪道底全部在完整基岩上,滑体中后部由砂岩碎、块、巨石之间呈架空结构,块石原岩层面多向河床呈20°~30°倾斜,前缘部位原岩层理可辩,岩层翘起,与该处岩层反向倾斜。滑动面为P2sh-3岩组底部厚层泥岩的顶面,前缘高程1037.35m,其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为N41°E/NW∠9°~12°。滑动带厚度20cm左右,物质为紫红色软塑状含泥岩细砾夹泥,其砂粒含量22%,粉粒42%,粘粒36%,比原岩的粘粒含量高出9%。经矿物分析,蒙脱石含量74~83%,呈细小鳞片状,定名为粉质蒙脱石粘土。其含水率为28%,滑体前缘即溢洪道出口右侧滑动面有水溢出,该部位的探井中有积水(1996年12月)。沿滑动方向滑体长度70m,横向最大宽度180m,平均135m,厚度6~20m,平均12m,估算体积11.3万m3。右岸滑坡为一古滑坡,在其滑动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从目前观测情况看,滑坡在自然条件下未发现进一步滑动的迹象n。水库正常蓄水对滑坡稳定影响不大,溢洪道泄水可冲刷滑体前缘,对滑坡稳定不利,地震和施工爆破振动力对滑坡稳定亦有不利影响。从该滑坡体的条件看,滑坡体中地下水的作用对滑坡稳定的影响最大,地下水的影响包括水的浮托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和水对岩层的软化作用。地下水的浮托力使滑体重量减轻,滑体充水时其中的裂隙承受静水压力升高,滑面上的静水压力使作用在滑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减小,渗透水流形成的动水压力使下滑力增加,水对滑动带物质的浸润软化,促使滑动带岩土强度降低,对该滑动带以蒙脱石为主的矿物与水作用后,内部结构发生向外扩张的趋势,有明显的膨胀性,膨胀率达5.4%,亲水性大,水稳定性差,浸水后软化泥化作用显著,力学强度大幅降低。综合该滑坡体的条件,认为其稳定性较差,在长期大量降水和有地震力、爆破振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再次滑动。坝上游东西向冲沟至坝下北西~南东向冲沟之间的山体,地质条件都属于层状同向缓倾结构岩质边坡,不同之处主要是山体前部(北西)岩层倾角较大,后部(南东)岩层倾角较小,这对于后部山体的稳定较有利,但是滑坡发生滑动会使山体前部地形变陡,对后部山体有牵动作用,有可能触发后部山体的滑动,总之整个右岸山体为一潜在不稳定山体。针对右岸山体尤其是滑坡体存在不稳定问题,建议处理措施主要为阻止地表水入渗和排除地下水,改善滑动面的含水率。阻排地表水是在潜在不稳定山体边界外围设置1~2条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阻止地表水流入保护区内,在保护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汇集旁引地表径流。做好边坡的绿化,减少降水渗入。岩体上的排水沟,沟中裂隙沟缝抹浆,防止下渗。排除地下水是在滑坡前缘沿滑动带设一排抑斜排水孔,孔内用风力灌砂充填。在溢洪道出口、滑坡体前缘增设挡墙,以防泄水对滑体前缘冲刷,排水孔口伸出挡墙外。在设置排水口时,设法保持排水畅通,并防止冻结。n2.2工程设计2.2.1技施工程设计2.2.1.1大坝左坝肩绕渗处理根据其地质特点及渗漏量的情况,决定左岸的绕坝渗漏采用穿透浅层砂岩的防渗幕墙,在桩号0-060到0+040之间做防渗幕墙。布置一排,孔径75mm,孔距2m,排距2m,深入下层泥岩2.5m,幕墙顶在高程1040m处。2.2.1.2放水洞进水塔及工作桥设计进水塔设在原进口喇叭段,桩号为0-27.0m~0-37.2m,底部高程1015.6m,顶部高程1049.75m。上部设启闭机室。在进水塔右侧设工作桥与泄洪道右岸边坡联接。在高程1027m处是取水平台,在闸室内设置叠梁门,以便于控制取(泄)水量,为方便取表层清水,配备两扇与叠梁门同尺寸的拦污栅。在叠梁门后布设一竖井,井底高程1015.60m,工作闸门设置于竖井底的放水洞进口,进水闸后设通气孔。塔身内1040m高程设闸门检修平台,塔顶1046m高程为启闭机室,布置了卷扬式启闭机和一个电动葫芦。卷扬式启闭机启闭工作闸门,工作门启闭机容量是400KN,为动水启闭;电动葫芦悬挂在屋面梁上,采用悬吊推压滑块的装置,启闭叠梁门和拦污栅,起吊容量为100KN,为静水启闭。放水洞与供水管路相连通。现有的卧管依然保留,作为备用供水通道。n进水塔塔身为C25钢筋混凝土,闸室进水口孔口尺寸为1.5m×1.5m,设计进水塔底板厚1.5m,长10.2m,宽3.9m;塔身长10m,宽3.9m,高30.25m。从高程1015.6m至1027m,壁厚1.2m,1027m至1040.5m壁厚1.0m,1040.5m至1046m,壁厚0.8m,塔内1040.5m高程设闸门检修平台为板梁结构,板厚20cm,梁宽30~40cm,高50cm,塔上部1046m高程为启闭机室底板平台,采用板梁结构,板厚15cm,主梁高50cm,宽40cm,次梁高35cm,宽25cm。塔两侧1045.85m高程设牛腿,分别厚0.5~1m,高0.5~2m,宽7.24m,较大牛腿的顶部支撑有交通桥达板,交通桥与大坝右岸的山体相连。闸室启闭机底板后15cm,启闭机室长10m,宽4.5m,净高3.6m,墙体为37cm厚砖墙。工作桥布置于放水洞进水塔和右侧溢洪道进口右岸山体之间,桥长60m,分5跨,单跨12m,桥身采用“T”型断面,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宽1.5,厚10~12cm,两端设端肋厚20cm,梁腹高70cm,宽30cm;在端肋内侧设置C15混凝土挡墩,厚18cm,宽29cm,高40cm,挡墩内布置2×2根φ16长70cm钢筋与柱顶承台锚在一起。在端肋和挡墩中间用油毡填缝,缝宽1cm。下部支撑柱为圆柱型C25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身直径80cm,柱顶承台长150cm,宽80cm,高115cm,柱子基础采用C15混凝土结构,长×宽×高为200cm×200cm×120cm,基础内布置3×3根φ25长400cm、间排距60cm的钢筋深入基岩。工作桥桥台位于右岸山体,采用C15混凝土结构。2.2.1.3洞身裂缝处理根据统计放水洞身现有裂缝18条,其中10条为环形贯穿裂缝,最大缝宽2mm,其余为表面裂缝。通过对各种堵漏材料的比较,决定采用以下修补方案。1)对环形贯穿裂缝沿裂缝开出宽10cm深5cm矩形槽。2)对混凝土表面和矩形槽进行清洗。混凝土裂缝表面用钢丝刷刷干净,并高压水冲洗,保持裂缝两边一定范围内干净,以无松动的混凝士小块和其他污泥杂物。 3)裂缝采用化学灌浆,采用手风钻打孔,每条环行贯穿裂缝,沿缝设8个孔,孔深穿透洞壁,用LW型水溶性聚氨酯,进行环缝向缝后腔体回填灌浆。4)灌浆完毕后,在矩形槽内布置适量锚筋,最后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PCCM刚性密封材料将矩形槽密封。n2.2.1.4溢洪道右岸滑坡体及挑流出口的处理为解决右岸滑坡体的不稳定问题,在潜在不稳定山体边界外围设置1条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阻止地表水流入保护区内,在保护区内充分利用自然沟,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汇集旁引地表径流。截水沟衬砌厚度0.4m,净尺寸底宽1.0m,沟深1.5m。溢洪道挑流出口水流不畅,在山体的对冲部位按1:0.5开挖以使水流顺流至下游河道,开挖弃渣填置于现水流拐向坝坡脚处拐出口,以阻挡水流走向防止冲刷坝脚。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地形对溢洪道对岸山体的开挖进行了调整,实际工程量比初设图纸工程量有所增加。2.2.2技施变更工程设计2.2.2.1渠槽改造将渠槽进口浆砌石拆除,为保证水库正常蓄水,在靠近原有铁桥上游桥下的渠槽相应位置处,设置一道闸门,非汛期设闸门挡水,汛期开启闸门泄洪。2.2.2.2放水洞洞身裂缝处理①旧闸门旁沉降缝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1)首先用堵漏工装对沉降缝进行表面封堵固定,在堵漏工装上预留排水孔、灌注水泥浆及化学浆孔。排水孔泄压排水、灌注孔注浆使用。堵漏工装与砼之间的缝隙用橡胶板、稳挡水渗透结晶堵漏等材料进行封堵,防止浆液流出。2)在缝两侧错开止水带处打孔,孔深穿透300mm混凝土洞壁,并深入浆砌石护砌400mm,孔径28mm。3)用双液灌浆泵灌注化学浆浆——n聚氨酯灌浆料(疏水型)。该材料遇水膨胀后将水源封堵在水洞外侧使化学浆浆沿孔进入混凝土壁与岩石之间的缝隙及止水带后部沉降缝处,达到加固、堵漏、密实效果。4)再在沉降缝处堵漏工装预留管处灌注化学浆浆封堵止水带与堵漏工装之间的沉降缝。5)灌注完化学浆后,灌注水泥浆,达到整体加固的目的。6)用稳挡水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对注浆孔进行封孔处理。②距闸门35m范围内沉降缝、裂缝的处理措施及施工步骤:1)缝两侧打孔,孔深穿透300㎜混凝土壁洞壁,深入浆砌石护砌400mm,孔径28㎜。具体布孔位置视现场施工时具体情况而定。2)用双液灌浆泵灌注化学浆——聚氨酯灌浆料(疏水型),该材料遇水膨胀后将水源封堵在水洞外侧,达到加固、堵漏、密实效果。3)灌注完化学浆后,灌注水泥浆,达到整体加固的目的。4)凿除缝内填充物30mm,用稳档水渗透结晶堵漏材料10mm进行嵌填找平。然后嵌填20mm树脂水泥防水防腐密封材料进行柔性密封处理。5)用稳挡水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进行封孔找平处理,缝两侧200mm刮稳挡水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进行刚性防水加强处理。2.2.2.3上、下游坝坡及坝顶整修下游坝坡排水系统部分损坏,坝坡凹凸不平。本次设计将下游坝坡改为草皮护坡,铺筑混凝土预制块格栅。在坝顶铺砌人行道板砖,规格0.3×0.3×0.06m,其下设0.02m的砂垫层。坝顶下游侧设混凝土护栏。对防浪墙进行混凝土抹面,厚0.2m。损坏的上游护坡采用与原有护坡一致的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补砌。2.2.2.4大坝观测设计水库现有的测压管已全部损坏,无法利用,本次设计根据规范要求重新布设大坝表面变形观测和渗流压力观测。n在0+038、0+073和0+105三个横断面上布设位移测点。每个横断面上设4个标点,分别设于上游坝坡、下游坝顶、下游坝坡和贴坡排水顶部,共布设了12个位移测点。在两岸坝肩0-010和0+020各布设了一排3个工作基点;在0-015和0+210各布设了一排校核基点。在桩号0+038、0+073和0+105三个断面共布置浸润线测压管9根,坝基测压管9根。2.2.2.5下游挡水墙加高现有坝后挡水墙较低,为防止溢洪道出口水流越过墙顶淘刷坝脚,将挡水墙加高2m。加高挡水墙采用M7.5浆砌石结构。2.2.2.5管理房及上坝公路维修维修管理房200m2,包括前院场地硬化,修建花草池,人行道铺植草砖,维修配电室木门,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铺贴地板砖等。将上坝公路改为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每块0.45×0.45m,厚0.15m,预制块下设0.03m的砂垫层。改建公路长约65m。n3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2008年3月,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报省水利厅。2008年5月,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规计(2008)402号文件对初设报告进行了批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设计内容进行了技施设计。n4工程标准4.1工程设计标准4.1.1帷幕灌浆标准1.灌浆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2.帷幕灌浆采用循环式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分段长度5m,最大长度不超过10m,设计初始压力为0.3~0.6MPa,每加深一段压力增加0.2~0.3MPa,最大灌浆压力不超过3MPa,施工初期应进行生产性试验,通过试验,逐步调整各施工参数。3.帷幕灌浆结束14天后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孔数量取灌浆孔总数的10%,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单点发压水试验,设计要求的幕体透水率q≤5Lu。4钻孔分三序造孔,先造第一序孔,再造第二、三序孔,第一序孔间距8m,第二序孔为第一序孔的加密孔,间距8m,第三序孔为第一、二序孔的加密孔,间距4m。先导孔在第一序孔中选取,间距16m。4.1.2混凝土设计要求放水洞进水塔、交通桥、沉井均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冻等级F150,抗渗等级W6。4.2工程实际达到的指标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孔压水试验各孔段平均吕荣值为2.33Lu。,达到了防渗设计要求。n5主要设计变更2009年9月14日,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提出放水洞改造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工程投资较多,迟迟未能开工建设,所以提出将原有放水洞改建项目取消,调整建设项目如下:1)取消放水洞进口改建工程,包括取消进水塔、交通桥、沉井及相关的金属结构和电气设备。利用现有溢洪道中部的渠槽和泄洪洞、溢洪道共同泄洪,使水库达到300一遇防洪标准。2)在溢洪道渠槽上增设平板铸铁闸门1扇及螺杆启闭机1台。3)增加放水洞洞身裂缝处理。4)增加下游坝坡整修工程。5)增加大坝观测设施。根据项目部建议,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变更设计》,2009年11月3日,由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阳泉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变更设计》进行了技术论证,提出了三个变更方案。2010年8月21日,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部组织召开了“阳泉市山南水库放水洞改建方案咨询会”,确定工程变更内容为:1)加固处理放水洞洞身裂缝,保证放水洞安全运行;2)对上下游坝坡、坝顶及水库管理设施进行适当维修。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会议内容进行了变更设计。n6设计文件质量管理为了向顾客提供合格的设计文件,我院根据ISO9000系列文件的要求,建立了三级校审制度,对出院的设计文件层层把关。校审程序为校核——审查——核定。校核为组级,经校核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为组产品;审查为处级,经审查修改后的文件为出处产品;核定为院级,经核定修改后的文件为出院产品。各级校审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校审意见流程记录卡”。设计者分别按校审意见作第一次修改,校核人签名并转入审查程序,按审查意见作第二次修改后,审查人签名,转入核定程序,按核定意见做第三次修改后,核定人签名。各级审查人员对文件的质量作出评定,并填入“校审意见及流程记录卡”。校审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与校核要求相适应,以职务、职称、资历界定。校核人员一般为设计组长、工程师或有五年以上设计实践的助理工程师。审查人员一般为主任工程师、设总、高级工程师或有十年以上设计实践的工程师。核定人员一般为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在校审制度中还同时对校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设计文件根据其重要性、技术复杂程度分为院级、处级、组级三级。设计报告经院长批准后方可出院,其它院级产品由核定人员签署后即可出院;处级产品由审查人签署后即可出院;组级产品由组级人员签署后即可出院。n此外,涉及到方案性或重大技术问题的文件,在出院前须经院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如项目建议书、模型实验报告、水文和地质专题报告、主要设备选型等。经评审、论证以确保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运行管理。本工程施工期间有关设计文件管理是:一般设计变更由设代人员提出设计变更意见,绘制设计变更图纸,经设代组校核、审查,设代组长签字、盖章后报送业主。重大设计变更由设代人员提出,主管总工主持研究制定方案,修改设计后由设代组长签字、盖章报送业主。从根本上保证设计产品的质量。n7设计为工程建设服务我院的质量方针:质量为本,技术先进,竭诚服务,信誉至上。设计为建设服务是我院设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设计人员进院后即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树立对工作负责,精心设计的观念。设计为建设服务的思想贯穿到从设计开始到工程建成的全部过程。在设计完成后交付建设单位实施时,即派出设代组进驻工地。大、中型工程项目由主管副院长任命设代组长,设代组长一般由本项目设总或负责人担任,各专业设计组长为设代组的副组长。并配备参加该项设计的主要设计人员为设代组成员。设代组的主要任务是向建设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解释设计意图,对施工中出现与设计有关的问题,遇到工程地质与其它条件变化,或根据业主与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要求,需要变更局部设计时,设代组在现场提出设计变更通知单。设代组由水工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设代在现场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参加工程例会,设代人员每日填写设代日志,每旬向管理部门汇报,每月向院技质处、计划经营处报设代月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设代人员能及时向业主提供工程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我院的专业总工经常亲临施工现场,对一些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在工程建设期我院还组织了工程回访,我院技质处会同项目设总进行了回访。了解施工中有关设计情况,建设单位对设计产品和设代工作的反馈意见,设代组在工地的工作情况等,将回访中发现的问题材反馈给院里和设代组及时解决,以使工程建设者顺利进行。n8工程评价现场查看,溢洪道渠槽闸门安装完毕,上、下游护坡、防浪墙及坝顶路面已整修,下游挡水墙加高完成,管理房和上坝公路维修完毕。根据施工和监理记录,大坝左坝肩帷幕灌浆完成并满足防渗要求,洞身裂缝得到有效处理,观测设施安装完成。本次除险加固工程满足设计要求。n9经验及建议从工程设计到工程竣工,设计和施工是一种动态完善的过程,客观上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协调一致,从组织上保证施工过程顺利实施。作好前期工作,充分掌握基本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是搞好设计的前提。水利工程不同于民用建筑,受客观条件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如水文、气象、地形地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才能使设计符合实际,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达到预期目的。本次设计虽然搜集了水库现有的资料,但是没有进行施工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导致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进行了变更修改,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应注意前期工作的充分必要性,尽量减少设计修改和变更。n10附件附件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院长:张金凯总工程师:孙万功主管副院长:董维国主管副总工程师:卢天杰专业副总工程师:李智建咸付生袁艳霞张玉民项目设总:王引田项目副设总:白丽田晓青刘瑞杰陈嘉敏专业负责人:水文:张灏地质:刘军伟水工:薛俊玲施工:赵秀改概算:田晓青电气:牛晓东金结环评水保:马银珍:陈刚经济分析:文辉报告编写:王引田薛俊玲陈嘉敏刘瑞杰张春丽田晓青文辉杨丙魁张敏马银珍牛晓东陈刚刘军伟-22-n附件2:工程设计大事记1、2008年3月,阳泉市山南水库管理处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编制了《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2、2008年3月,阳泉市山南水库管理处与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合同》。3、2008年5月29日,省水利厅以晋水规计【2008】402号下发《关于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4、2009年2月,山西省阳泉市山南水库项目部委托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技术施工勘测设计。5、2009年3月4日: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大会,与会人员包括省水利厅,阳泉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等省市级领导以及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建设单位人员参与。6、2009年8月,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部与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签定了《山西山南水库除险加固技施设计合同》。7、2009年11月3日:由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部组织,省水利厅专家、阳泉市水利局、阳泉市山南水库管理处、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相关人员参与,对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变更设计》进行技术论证,针对放水洞改造工程发现的工程地质不均匀,造成施工难度增加,隐患工程大幅增加,且沉井工艺相对复杂等,使工程投资突破较大,因此提出对放水洞设计进行变更。会议提出三个变更方案,经过讨论设计变更采用方案三:原有放水洞不参与泄洪,进口作工程处理,对放水洞洞身裂缝全面处理,在防水洞内铺设供水管道满足供水要求,适当进行上坝公路维修和管理设施维修。8、-25-n2010年8月21日:召开放水洞改建方案咨询会议,经与会专家讨论形成两点建议:1.加固处理放水洞洞身裂缝,保证放水洞安全运行:2.对上下游坝坡、坝顶及水库管理设施进行适当维修。9、2010年9月27日,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规计[2010]575号)对《阳泉市山南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变更》进行批复。-25-n附件3:技术标准目录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8)《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29-2001);9)《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10)《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1)《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12)《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1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