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2-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第二章施工准备-3-第三章地基处理-5-第四章CFG桩施工质量控制-22-第五章路堤填筑-34-第六章路堑施工-49-第七章过渡段施工-51-第八章路基支挡结构-55-第九章路基防护及排水-61-第十章路基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68-第十一章低温及雨季施工-73-第十二章沉降观测与分析-74-第十三章路基工程质量验收-78--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一章工程概况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途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大同至西安全长851.183公里,其中山西省553.503公里,陕西省152.660公里,大同至原平利用在建北同蒲四线,新建线路经过山西省的原平、忻州、阳曲、太原、晋中、太谷、祁县、平遥、介休、洪洞、霍州、临汾、襄汾、侯马、闻喜、运城、永济共17个市、县,陕西省的大荔、渭南、临潼至西安4个市、县,新建线路正线全长678.107公里。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正线路基全长131.037km,占线路全长678.107km的19.3%;其中区间路基84.187km,占路基总长的64.2%;站场路基46.85km,占路基总长的35.8%。路基土石方数量共4523.71万方,其中填方2171.83万方,挖方2351.88万方。地基处理主要类型有CFG桩、挤密桩、冲扩桩、载体桩、预制管桩等处理方式。沿线地貌:可分为恒山低中山区、忻定盆地、系舟山余脉丘陵区、太岳山低山丘陵区、临汾盆地、运城盆地、渭北黄土台塬及关中平原。沿线地层:出露较齐全,太古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沿线地质:地质构造复杂,山西以中、新生代板内造山带为主体,西与鄂尔多斯板内拗陷带、东与华北平原接壤,南北界于秦岭、阴山造山带之间,沿线分布区域活动性断裂30余条(霍山断裂等)。沿线特殊岩土:主要有软土及松软土、新黄土、膨胀土(岩)、填土、盐渍土和风沙等。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坡、崩塌、错落、一般岩溶、陷落柱、地震液化、有害气体、地裂缝、黄土洞穴、人为坑洞等。沿线河流:原平到运城段沿线河流分属海河及黄河水系,其中滹沱河流域属海河水系,汾河及其支流属黄河水系。河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均具有典型的雨洪特征。运城至西安段线路区域内河流水系发育,线路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涑水河、黄河、洛河、渭河、零河、戏河、灞河等。-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沿线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部分段落(占全线新建的37.9%)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H2,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L1~L2。运城地区,由于土壤含盐量大,地下水一般具硫酸盐侵蚀及氯盐侵蚀。沿线气候:原平至临汾段属寒冷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21米,原平所处恒山以南,恒山以北为中温带亚干旱区,以南为暖温带亚湿润区,表现为显著的大陆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秋季降水减少,气温骤减;冬季雨雪稀少。气温的分布与变化受地理纬度、太阳辐射和地形等条件的综合影响,呈由盆地向山区递减的规律。沿线受极地大陆性冷空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热带暖气团影响时间短,冬季长,热天短,日照富,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干湿冷热分明。运城至西安段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最大冻土深度为0.47米,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唯季节分配不均,多降在七、八、九月份,每年的十一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下旬为降雪期,同期河水、湖泊结冰,土壤亦显示季节冻土特征。受气压与地形影响,沿线风向夏季多吹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多吹北风和西北风。-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二章施工准备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工程的设计标准、规模、意图,对设计文件进行核查,并做好核查记录。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的质量,从源头抓起,做好料场的管理工作。2.1资料收集2.1.1应根据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特点着重调查收集下列资料:1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2核对土石类别及分布,调查施工环境条件及取、弃土困难地段的填料来源、弃土位置和运土条件等。3调查核对级配填料,试验其级配是否符合要求。收集级配填料的拌和场地等有关资料。4土石方爆破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和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与通信设施情况。5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线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方案所需的资料。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型结构所需的资料。7开工前应对特殊岩土、不良地质等地段进行必要的地质核查。2.1.2核对线路控制桩和路基中线、高程1测量误差按现行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测量工作必须贯彻“双检制”。中线、高程必须与相邻地段贯通闭合,两端为桥梁或隧道时,应以桥梁或隧道中线、高程为准。在两个施工单位的分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签认,线路中线和高程必须与管界外的控制桩和水准点闭合。2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应测设护桩并作出记录。2.1.3施工前路基填料复查和试验1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参照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对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确定填料类别和数量,经审查签证后方可使用。-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对需改良特殊岩土,除进行常规试验外,尚需进行专门的鉴别试验及对改良方案试验,以确认其种类和处理方法。2.1.4土工合成材料、固化剂、级配碎石、沥青等原材料运抵现场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货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2.1.5在施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实际工程数量、工期要求编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审批制度报批后执行。2.1.6路基工程施工全面开工前,应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改良土配合比、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2.1.7施工便道的修筑标准应按施工运量和施工机械的最大荷载确定,并满足施工需要。当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标准修筑。利用原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的,应进行实地检查,当不能满足施工运输要求时,应进行加固改造。2.1.8路基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报告。-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三章地基处理3.1一般要求3.1.1施工前应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3.1.2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3.1.3地基处理施工前,应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测定边界范围,开挖两侧排水沟,疏通排干地表积水,清除场内杂物、杂草,按设计要求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3.1.4施工前应核查地质资料,并进行地基处理的各项工艺性试验。当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3.2原地面处理施工3.2.1路堤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表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3.2.2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2.3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平整、密实。3.2.4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3.3换填施工3.3.1换填范围及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坑底应按设计要求整平。换填开挖底部的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当采用机械挖除需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3.3.2根据换填部分所处的路基部位,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3.3.3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表3.3.3-1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仪测2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3.4砂(碎石)垫层施工3.4.1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3.4.2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3.4.3砂、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施工时,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3.4.4反滤层材料含泥量、颗粒级配及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碎石垫层的压实质量及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4.5砂、碎石垫层(反滤层)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4.5-1的规定。表3.4.5-1砂、碎石垫层(反滤层)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2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3顶面高程+50mm,-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测量4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3.5堆载预压施工3.5.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堆载预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淤泥土或含垃圾杂物的填料,填筑过程应按设计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预压土污染填筑好的路基。3.5.2预压荷载不应小于设计荷载。3.5.3预压土的堆载宽度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5.4堆载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分层(级)荷载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在各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堆载时应边堆土边摊平,顶面应平整。3.5.5堆载预压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并保护好沉降观测设施,当有损坏应及时恢复。3.5.6当堆载预压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公司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3.6强夯施工3.6.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6.1-1。3.6.2依据设计高程及预估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场地地面高程。3.6.3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或强夯置换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通过施工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或强夯置换效果,确定各项工艺参数。3.6.4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3.6.5强夯施工1夯锤重和落距应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求。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3强夯过程中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场地清理测量场地标高夯点放线试夯试验强夯方案制定夯机就位开夯低能量满夯夯后场地平整承载力检测填筑碎石垫层合格不合格夯后场地标高测量夯坑底平整补填土夯实重复夯实图3.6.1-1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4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应符合设计要求。5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应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再进行下一遍夯击。3.6.6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0.1倍夯锤直径,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3.6.7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3.6.8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6.9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6.9-1的规定。表3.6.9-1强夯地基处理范围、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2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3.7CFG桩施工CFG桩是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最主要的地基处理措施,全线共设计CFG桩1917万米。CFG桩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大西铁路的建设成败,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CFG桩的施工质量。CFG桩复合地基是在总结碎石桩地基加固法有缺点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由于CFG桩自身刚性较大,大大改善了碎石桩因自身刚度取决于周围桩间土对桩体的约束变形以致复合地基承载力受限的弊病,其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CFG桩施工工艺控制详见第四章CFG桩施工质量控制。3.8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3.8.1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8.1-1。3.8.2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3.8.3浆体喷射搅拌桩所用的固化料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在施工现场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浆液最佳配比。3.8.4根据试验配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不少于2根,确定各项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3.8.5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1严格控制搅拌机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控制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单桩喷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桩端必须原位喷浆搅拌一定时间,确保成桩质量。2复搅时应避免浆液上冒。3成桩过程中,如因故停浆,继续施工时必须重叠接桩,接桩长度不得小于0.5m。若停机超过3小时,在原桩位旁边补桩。4配制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供浆必须连续,固化剂与外掺剂的用量、泵送浆液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5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3.8.6浆体喷射搅拌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3.8.7浆体喷射搅拌桩完整性、均匀性、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完工后28d,在每根检测桩桩径方向1/4处、桩长范围内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拍摄取出芯样的照片,取不同深度的三个试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固化剂、外掺剂材料准备速度控制机具、设备安装调试正常施工准备地表层土换填碾压处理启动搅拌电机配制水泥浆成桩试验放松吊绳开启灰浆泵桩位布置定位预搅下沉至设计深度旋喷、搅拌、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关闭灰浆泵重复搅拌搅拌机提出地面质量检验移位清冼灰浆及泵道图3.8.7-1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3.8.8浆体喷射搅拌桩处理后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3.8.9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8.9-1的规定。-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表3.8.9-1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3桩身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4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3.9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3.9.1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9.1-1。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送风、启动记录仪钻进至设计深度喷粉、搅拌、提升提升搅拌至桩顶提升至停灰面停止喷粉关闭自动记录仪复搅至设计深度钻机移位图3.9.1-1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3.9.2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3.9.3粉体喷射搅拌桩所用的固化料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在施工现场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试桩配合比。3.9.4根据试验配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不少于2根,确定各项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3.9.5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1严禁在没有喷粉的情况下进行提升钻头作业,严格控制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粉量及空气压力,确保成桩质量。2控制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位置。桩头应原位搅拌约2min。3成桩过程中因固停工时,第二次喷粉必须重叠接桩,接桩长度不得小于1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4随时检查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评定成桩质量。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5搅拌钻头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6粉体喷射搅拌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桩长及桩身均匀性、桩顶标高、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均应符合设计要求。7钻机成孔和喷粉过程中,应将废物回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3.9.6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9.6-1的规定。表3.9.6-1粉体喷射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抽样检验粉喷桩总数的10%,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3桩身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4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3.10高压旋喷桩3.10.1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见图3.10.1-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泥浆排放处理钻机就位调整钻架角度钻孔插管试喷高压喷射注浆作业喷射结束拔管桩机移位机具清理准备工作制浆一级过滤二级过滤高压泵对浆液加压启动高压清水泵、空压机供水、风图3.10.1-1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3.10.2测量放样、平整地表、清除障碍物、设置回浆池,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3.10.3高压旋喷桩所用的固化料和外加剂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搅拌水泥浆用的水,应符合现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浆液最佳配比。3.10.4根据试验配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试桩数量不少于2根。3.10.5高压旋喷桩施工-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钻机就位应平稳,立轴、转盘与孔位对正,高压设备与管路系统应符合设计及安全要求,防止管路堵塞,密封良好。2对深层长桩应根据地质条件,分层选择适宜的喷射参数,保证成桩均匀一致。喷射注浆应注意设备开动顺序。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当出现压力突增或突降、大量冒浆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注浆管,桩顶凹坑应及时以水灰比为0.6的水泥浆补灌。3.10.6高压旋喷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3.10.7高压旋喷桩的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10.8高压旋喷桩处理后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3.10.9高压旋喷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10.9-1的规定。表3.10.9-1高压旋喷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2桩体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3.11灰土挤密桩施工3.11.1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见图3.11.1-1。3.11.2复核地基土的含水率、饱和度,当地基土的含水率小于12%或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予以确认。3.11.3施工前,应进行灰土配合比试验,选定符合设计要求的灰土配合比。3.11.4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按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土质、周围环境及覆盖土层厚度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3.11.5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试桩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2根。3.11.6-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桩体使用的固化剂、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应大于5%。3.11.7灰土挤密桩施工1处理区段地基土的含水率宜接近最佳含水率,当土的含水率低于12%时,应在地基处理前4~6d对处理土层进行增湿。2严格成孔和孔内回填的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当局部处理时,宜由外向内间隔1~2孔进行。成孔后应及时夯填,并一次连续成桩。3孔底夯实,向孔内分层填筑拌合均匀的灰土,夯实至设计要求。4铺设灰土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将桩顶标高以上的预留松动土层挖除或夯(压)密实。5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成孔及回填夯实施工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情况或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测量放样设备就位沉管或钻孔钻至桩底设计深度原地面处理拔钻成孔桩体分层夯填成桩检验否是图3.11.1-1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流程图3.11.8桩孔的直径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3.11.9孔内填料应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轻型击实)。3.11.10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3.11.11灰土挤密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11.11-1的规定。表3.11.11-1灰土挤密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2桩垂直度1.5%成孔夯实孔底后吊垂球测量垂直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3.12打入管桩施工机械配备、安装现场三通一平预制桩订购、进场工艺性试桩测量定位检查、验收确定停打贯入度桩机移动、就位检验沉桩机具确立施工方法喂桩吊装插桩、观测垂直度沉桩掌握停打标准基坑开挖、凿桩头静载试验桩身无损检测桩位及桩顶标高复测作好观测记录整理资料接桩下道填筑工序3.12.1打入桩施工工艺见图3.12.1-1。图3.12.1-1打入桩施工工艺流程图-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3.12.2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3.12.3按设计要求检验预制桩的质量。桩头损坏部分应截去,桩顶不平时应修切或修垫(钢筋混凝土桩)平整。3.12.4参照现行《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桩,且不得小于2根,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3.12.5混凝土桩(管桩)的堆放、起吊和运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桩应根据种类和使用顺序堆放: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堆放桩的支承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1倍桩长处;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15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2起吊时桩的吊点位置和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提升,使各吊点同时受力。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应设在距桩上端0.3倍桩长处,在起吊中,应用钢丝绳捆绑并控制桩的下端。3桩在起吊、搬运和堆码时,应防止冲撞和发生附加弯矩。3.12.6锤击沉桩施工1锤击沉桩应采用与桩和锤相适应的弹性衬垫,用送桩沉桩时,送桩桩顶紧接桩顶部分,应有保护桩顶的装置,桩与送桩的轴线应保持同一条直线。2打桩开始时应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检查确认桩锤、桩帽与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直桩的垂直度或斜桩的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再按规定的落距锤击。锤击宜采用重锤低击,坠锤落距不宜大于2m,单打汽锤落距不宜大于1m;柴油锤应使锤芯冲程正常。3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在即将进入软层前应改用较低落距锤击。4当落锤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应停锤。但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成桩至设计深度。-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接桩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混凝土桩用法兰盘拼接时,应连接牢固,防锈处理符合设计要求。3.12.7振动沉桩施工振动沉桩在选锤或换锤时,应检算振动上拔力对桩身结构的影响。插桩后宜先靠桩和锤的自重使桩沉入土中,待桩身入土达到一定深度并确认稳定后再振动下桩;成桩至设计深度。3.12.8打桩过程中应防止偏移。遇下列情况应停止打桩,经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贯入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2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3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4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5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当土质与设计不符,致使桩的入土深度相差很大时,应提交设计单位采取措施。3.12.9对发生“假极限”、“吸入”、上浮、下沉现象必须进行复打。3.12.10打入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桩的入土深度和最终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桩顶高程和桩头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3.12.11打桩后,应及时进行桩承载力试验,按设计要求检验桩的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3.12.12桩位、倾斜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12.12-1的规定。-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表3.12.12-1桩位、倾斜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群桩中间桩d/4按桩总数的5%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10根。测量或尺量外缘桩排架桩顺桥方向横桥方向2直桩垂直度1%吊线和尺量3斜桩倾斜度15%tanθ注:1d为桩径或短边,单位为mm;2θ为斜桩轴线与竖直线间的夹角。3.13土工合成材料垫层3.13.1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逐批检查出厂检验单、产品合格证及材料性能报告单。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抽样检验。3.13.2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3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5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6土工合成材料不得直接铺设在碎石等坚硬的下承层上。应在土工合成材料和碎石之间铺设5cm厚的中、粗砂保护层。7土工合成材料铺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并及时用砂或碎石覆盖。8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属于隐蔽工程,应按隐蔽工程做好检查记录。3.13.3不允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直接进行碾压,需上覆填土(不小于30c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厚)摊铺后方可采用碾压机械压实。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3.13.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13.4-1的规定。表3.13.4-1土工合成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尺量,查施工记录2搭接宽度+50mm,03竖向间距±30mm4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5回折长度-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四章CFG桩施工质量控制4.1CFG桩施工主要方法CFG桩复合地基是在总结碎石桩地基加固法有缺点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由于CFG桩自身刚性较大,大大改善了碎石桩因自身刚度取决于周围桩间土对桩体的约束变形以致复合地基承载力受限的弊病,其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CFG桩加固软弱地基主要有两种作用:桩体作用和挤密作用,用CFG桩法处理地基可达到有效消除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的双重目的。因此得以广泛采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现有的成桩机械及现场地质情况,选用五种类型成桩工艺:长螺旋钻机、振动沉管桩机、旋挖钻机、冲击成孔桩机、锤击沉管桩机。目前采用较多的为长螺旋钻机、振动沉管法施工工艺。4.1.1振动沉管法振动沉管施工是利用大功率振动器的击振作用使桩管下沉至设计要求深度,桩管下端用活瓣桩尖或桩靴,然后向管内填料,振动使桩体密实,直至使桩体形成一个密实桩体。现场选择的试验地点内除上部存在部分回填土外,下部依次为硬塑黏土层、砂砾石透水带、全风化或强风化层。通过现场成孔试验发现振动沉管钻机在进行成孔过程中存在着:可在有水条件下成孔钻进,对于回填土层可以很快通过,但进入硬塑黏土层后,击振力在硬塑黏土层中被消散,无法进一步钻进;对于土质软弱地带振动沉管可以钻进,且钻进速度快,没有土挤出地面,通过对周围土体的挤密作用使土体密实成孔,但该钻机用电量大、噪音污染严重。在后续成桩试验中发现在软土层中虽然容易钻进但容易缩径,遇到硬层难以钻进,桩体密实度差,以及桩侧挤密效果有限,且对邻桩有一定影响。4.1.2冲击成孔法冲击成孔施工是利用取土器自重作用,在一定高度下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冲击能进行冲击地层取土原理来成孔,每处冲击根据地质情况决定起吊高度确定冲击能及取土深度,最后利用夯实锤来对孔底进行锤击夯实,再进行明灌混合料法成桩的施工工艺。-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冲击成孔钻机机械结构简单,移动灵活,对现场探明地质情况比较准确,但对有水情况下成孔比较困难,容易塌孔,在水较小的情况下,可利用抽水机抽水然后回填、分层夯实、再次冲击成孔的办法二次成孔,在水较大的情况下塌孔严重,无法成孔。在试验地点成孔过程中,分别针对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进行了成孔试验,在无水情况下成孔顺利、孔径圆顺、孔径误差不大于2厘米,在有水情况下成孔困难,但该机对相邻孔位影响较小,可按照桩位顺序施工或跳桩施工。4.1.3锤击沉管法锤击沉管施工是利用上部的锤体间断性的连续冲击能把沉管击入土中,成孔后在管内灌注混合料成桩的方法。锤击沉管相对于试验段的地层,单独成孔在任何地质条件下都可以成孔,成孔迅速,但对周围土体的挤密作用较明显,同时也适用于在有水的情况下的施工。但该桩机振动较大,噪音严重,对桩位间距要求较大,最小间距不小于1.8米,桩位偏小易造成邻桩断桩,必须跳桩进行施工,受桩体强度影响进度较慢。4.1.4旋挖钻进法旋挖钻进法施工是利用钻机的旋转作用,将端部的钻进机具钻进土层,利用附着于钻具上的取土器进行取土成孔,然后进行明灌法成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试验段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成孔试验,旋挖钻机在无水的情况下,对于各种土层:黏土、强风化、砂砾层、个别孤石(小于15厘米)情况下都能顺利成孔,但成孔圆顺度较差,孔径偏差最大超过5厘米;在有水的情况下,由于旋转作用产生的侧向挤压力较小,在遇到砂砾层透水地质条件下,地下水大量涌出时会产生严重的塌孔现象,且无法补救,在无水情况下成孔顺利。对于地质情况的勘探作用明显,通过成孔试验,对相邻部位的成孔影响较小,可按顺序施工成桩。4.1.5长螺旋钻进法长螺旋钻进施工是利用不小于设计桩长的通长螺旋钻杆的旋转作用钻进,在旋转钻进时把周围土体旋出孔外成孔,可通过两种办法灌注混合料,一种是明灌法成桩,一种是泵送法成桩。4.2长螺旋钻进法施工质量控制-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4.2.1长螺旋钻机施工CFG桩工法特点1施工工艺简单、无泥浆、施工噪音低,利于环保;2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无振动、对已施工的桩无大的影响;3适用性强,实践证明可广泛应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全风化泥质砂岩等土层,是一种适用广泛、安全、经济的桩基新技术。4无需跳桩施工,钻孔、成桩一步到位,施工进度快。5成桩后立即截桩,避免断桩,减少施工成本。6超前、随时地质条件复核,减少施工风险。4.2.2长螺旋钻机施工CFG桩适用范围CFG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点,并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长螺旋钻进、芯管泵压混合料法施工CFG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全风化泥质砂岩等土层,以及对噪音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等情况下的地基加固。4.2.3长螺旋钻机施工CFG桩工艺原理CFG桩是在碎石桩中添加水泥为主的胶结材料、添加粉煤灰增加桩体和易性并代替一部分水泥、添加河砂(石屑)以改善级配和可泵性,使桩体获得一定胶结强度并从散体材料桩转换为具有某些柔性桩特点得高黏结强度桩。长螺旋钻进、拔管振动过程中,会使土体内产生一定的超静压空隙水压力,刚刚施工完毕的CFG桩将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特别是基岩为全风化泥质砂岩地段,钻孔下层为透水性良好的砂土,上覆盖层为透水性较弱的次生红黏土地带,排水作用十分明显,孔隙水沿刚完工的桩体向上排出,直至CFG桩体终凝、达到一定强度,这种排水作用一方面减少了地面隆起,增加了桩间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桩间土的承载力,同时,由于加快了土体固结时间,加速了地基沉降。通过长螺旋钻进,桩、土置换,在荷载作用下,通过桩顶褥垫层柔性承台作用,将应力按一定比例(一般桩、土应力比为)分配至CFG桩及桩问土,充分发挥桩体与天然地基的承载力,达到提高整体地基承载力、降低土压缩性及变形,最终达到控制路基工后沉降要求。4.2.4长螺旋钻孔泵压灌注CFG桩施工工艺图见图4.2.4-1。1采用静力触探或钻探方法沿线路纵向每l00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至少复核2点,下覆基岩为石灰岩或岩性变化区域,应加大地质复核密度。当设计地勘资料显示土体中有碎石夹层时,应考虑静力触探穿越碎石夹层时,采用地质钻机引孔。地质复核点原则上应放在设计钻探孔之间。静力触探或钻探深度应至少到达全风化岩层。当采用钻探进行地质复核时,土层钻进过程中应采用干钻,土体取芯率应达到90%,岩层中可采用射水法钻进,岩层中取芯率应达到80%以上。黏土芯样应根据钻进深度摆放整齐并依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lOl02-2004)对土样的w、w。、w,进行测定并计算I,、I。并根据“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96)对黏性土体稠度状态进行判定。当采用静力触探进行地质复核时,一般采用双桥式,应结合土体成因,根据《铁路工程原位测试规程》对土体稠度状态进行判定。地质复核,在前期大面积施工前,可做为地质钻机的替代进行每隔25米的地质复核,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钻出的土体再一次进行复核确认;可在钻机上加装互感器,指挥人员与司钻操作手可同时对钻进电流进行确认,以校核确认钻进地层情况,便于确认是否钻进到位;2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施工场地应“三通一平”,挖除地表种植土后应及时换填普通土至设计高程并采用l8t以上压路机分层碾压夯实,夯实后的检测标准:K>0.90,K30>80MPa。场平高程应高出设计CFG桩设计桩顶标高10~20cm,且平整度良好,不会造成积水现象。打桩作业场地应沿线路纵向在布桩范围2.5m外排水沟,并根据场区流水条件沿线路垂直方向每隔30~50m设置横向排水沟。褥垫层宜采用静压法施工。3根据设计桩长和场平高程,确定螺旋管的装配长度,一般情况下,螺旋管的装配长度设计桩长出3~6m即可。4以螺旋管节初节法兰盘为起点,在桩机机架上画出以O.2m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钻进时观察、记录螺旋的入土深度。5在钻塔前安装电流互感器,并接上1个400A的交流电流表,开启马达,检查互感器终端电流表显示值是否与操作室主机电流表显示值相同,以验证电流互感器是否正常工作。-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6进行试桩,通过试桩确定桩机配重、提管速度、保护桩长、混凝土坍落度等施工参数和终孔条件。试桩不少于2根。测量定位机械配备、安装平整场地螺旋钻机就位、对中钻进成孔、排土钻至预定深度、停钻通过钻杆芯泵送混凝土边泵送、边提钻至地面钻机移位桩头养护截桩头、挖除桩头间表土水泥、砂、碎石等鉴定配合比设计拌和站拌合混凝土混凝土通过溜槽投入混凝土泵料斗每班抽取一组试件施工区段地质复核同设计地质条件吻合同设计地质条件不吻合变更设计平场至设计高程图4.2.4-1长螺旋钻孔泵压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7桩位测量:根据坐标系统和设计加固范围,在CAD软件上准确画出桩位,加固断面变化处,尚应标出桩心平面(大地)坐标及桩位编号。现场复核测量基线及水准点,根据布桩图准确放出CFG桩的定位点,测量桩位高程,做好测量原始记录,根据高程及平面测量记录列表计算每根桩的钻进深度,以便施工控制8选用的水泥、粉煤灰和粗细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选定合适的配合比。9施工前先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根),以复核地质资料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坍落度、搅拌时间、拔管速度、电流表对地质变化敏感性等各项工艺参数。10钻进成孔:⑴钻孔开始前,应仔细检查芯管顶部的气眼是否通畅、混凝土输送软管是否接头良好、是否有扭曲相信。钻进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并根据相邻桩位及放线点位检查钻孔的偏差并及时纠正。每一个施工区段,应首先试钻1个地质复核点的孔,摸索不同土体稠度状态下钻进电流的反应情况,确定钻头进入硬塑土后的电流值。在成孔过程中,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放慢进尺,防止桩孔偏斜、位移及钻杆、钻具损坏。钻头到达设计预定标高时,于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桩长的依据。⑵桩机操作手和现场控制人员要密切配合,现场控制人员应站在钻头前面易于读尺、读表处。钻机每钻进1m,记录人员要及时记录电流,电流突变处,应及时记录钻进深度。当电流显示已进入硬土层时,应控制进尺,确保嵌入硬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电流值的变化仅作为地质复核的参考,主要根据设计要求及补钻地质断面图进行桩长控制及进入持力层的控制,但发现电流变化同地质复核点电流变化有明显的较大差异时,应及时停钻,进一步采用钻探或静力触探的方法复核地质情况,当复核地质情况同设计差异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处理。⑶钻进:在开始钻进时要先慢后快,且要保持钻杆垂直度,不得超出验标规定,这就需要在钻进过程中根据周围成桩体情况以及放线点位进行复核;-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⑷经常检查螺旋直径,防止螺旋磨耗造成桩径不足。11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施工⑴搅拌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检查其坍落度(一般混合料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向管内泵送混合料,混合料的泵送量按试桩确定的数量进行,泵送时不得停泵待料。⑵CFG桩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钻杆(孔)垂直度,并在现场两个不同方向架设仪器监测钻杆垂直度,保证垂直度符合要求。⑶在钻进到位以后,停止钻进,准备泵送混合料。必须在钻管内泵满混合料后方可进行提管作业,同时指挥人员要发出信号通知司钻人员;⑷拔管速率应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拔管速率均匀(一般拔管速度宜控制在2~3.5m/min),拔管至桩顶。钻杆提拔速度和混凝土泵的泵送量应匹配,并保证连续提拔,施工中应待钻杆内充满混合料后在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严禁出现超速提拔。施工桩顶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50cm。每台班均须制作检查试件,进行28d强度检验。按照实际机械性能及现场施工经验,对于初期较深桩体(大于4米)由于钻机提拔力不够,必须进行旋转提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与不同机械提拔力有关),方可进行垂直提拔钻杆,否则钻机易损坏;⑸按照验标要求,每根CFG桩超灌50cm,根据收集的施工资料表明超灌量控制在20-30cm也可;⑹CFG桩灌注完成后,不允许车辆进入已施工的部位,以免造成断桩。⑺机械开挖表土时,要设专人负责指挥,尽量采用小型机械和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挖掘机头部不允许碰撞桩体。⑻截桩时采用适宜的工器具和方法,不得造成桩顶设计标高以下的桩体断裂和扰动桩间土。褥垫层宜采用小型打夯机进行压实。⑼成桩28d后应及时进行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12-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移机:上一根桩施工完毕,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施工顺序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以不扰动或破坏已施工的CFG桩为准则;一般以按路基横断面方向成排顺序施工。施工中大型机械不得在已施工完成的段落碾压、通过。13桩头截除、修整与桩帽施工⑴桩体施工完成2—3小时,在没有初凝前采用自重小于3t的小型挖掘机直接挖除平场地面以上的混合料,并直接采用小型挖掘机转运至CFG施工区以外,集中运输至指定弃土场堆放。CFG桩施工完毕28d后,应采用人工修凿桩头,CFG桩顶端浮浆应清除干净,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清除浮浆后桩的有效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施工前测量钻杆或沉管长度,施工中检查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标志,施工后检查并清理浮浆,计算出桩的有效长度。⑵桩头修整至设计高程以上3~5cm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桩帽基坑,基坑开挖到位后,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桩顶设计标高,桩帽混凝土应原槽浇注。⑶开挖表土,截桩。不得造成桩顶设计标高以下的桩体断裂和扰动桩间土。4.2.5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堵管的预防措施⑴混合料配合比应合理。混合料的配合比,粉煤灰掺量宜控制在70kg/m。~90kg/m。的范围内,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I级粉煤灰,碎石宜采用5—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防止粒径过大穿越弯管时堵塞弯头或造成混合料和易性差。⑵严格控制混合料坍落度。坍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检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并推算变形模量;在特殊情况下加做单桩承载力以复核相关设计及施工参数;承载力检测按总桩数的2%进行检测,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加做桩承载力可按设计要求进行。⑶严格按工艺操作,钻孔进入土层预定标高后,开始泵送混合料,管内空气从排气阀排出,待钻杆内管及输送软、硬管内混合料连续时提钻。若提钻时间较晚,在泵送压力下钻头处的水泥浆液被挤出,容易造成管路堵赛。-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⑷防止设备缺陷造成堵管。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也能造成堵管。弯头与钻杆不能垂直连接,否则也会造成堵管。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进行清洗,否则管路内有混合料的结硬块,还会造成管路的堵赛。2窜孔的预防措施在饱和粉土、粉细砂层中成桩经常会遇到下面情况,打完X号桩后,在施工相邻的Y桩时,发现未结硬的X号桩的桩顶突然下落,当Y号桩泵入混合料时,X号桩的桩顶开始回升,此种现象称为窜孔。由于窜孔对成桩质量的影响,施工中采取的预控措施:⑴采取隔桩、隔排跳打方法;⑵减少在窜孔区域的打桩推进排数,减少对已打桩扰动能量的积累;⑶合理提高钻头钻进速度;3桩头空芯的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排气阀不能正常工作所致。钻机钻孔时,管内充满空气,泵送混合料时,排气阀将空气排出,若排气阀堵塞不能正常将管内空气排出,就会导致桩体存气,形成空芯。为避免桩头空芯,施工中应经常检查排气阀的工作状态,发现堵塞及时清洗。4桩端不饱满的预防措施:这主要是因为施工中为了方便阎门的打开,先提钻后泵料所致。这种情况可能造成钻头上的土掉入桩孔或地下水浸入桩孔,影响CFG桩的桩端承载力。为杜绝这种情况,施工中前、后台工人应密切配合,保证提钻和泵料的一致性。5缩径、断桩的预防措施:⑴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尤其是饱和黏土、地下水丰富的孔位,应严格将拔管速度控制在2.0~2.5m/min,且送料、拔管应连续均匀。实践证明,将钻头保持在埋深0.5m左右,基本可消除饱和黏土中CFG断桩率。⑵备足混合料,随钻随浇注,防止停工待料。⑶软截桩应严格控制在成桩后2~3h内进行,一旦混合料初凝后,桩头承受弯矩,必然造成浅层断桩。⑷经常检查螺旋直径,防止螺旋磨耗造成桩径不足。-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⑸严格控制清表后的地基压实质量,提高原地面地基承载力,同时,在长螺旋支腿处加设枕木,减少地基接触应力,防止长螺旋钻机走行挤压造成桩基断桩、变形。4.3振动沉管灌注法施工质量控制4.3.1机械按设计桩位就位。4.3.2振动沉管至设计深度。沉管过程中每沉1m应记录电流表电流一次,并对土层变化处予以说明。4.3.3用搅拌机拌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检查其坍落度。坍落度、拌合时间应按工艺性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且拌合时间不得少于1min。向管内一次投放混合料,投放数量按试桩时确定的数量进行,投料后留振5~10s。4.3.4拔管速率应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拔管过程中不允许反插,如上料不足,须在拔管过程时空中加料,不允许停拔再投料,拔管至桩顶。施工桩顶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50cm,浮浆厚度不超过20cm。4.3.5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4.3.6机械移位。4.3.7CFG桩振动沉管灌注施工流程图如图4.3.7-1。沉管机就位下沉至设计深度停机混合料入管均匀拔管至桩顶沉管机移位测量放样原地面处理、图4.3.7-1CFG桩振动沉管灌注施工流程图4.3.8成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1施工扰动使土的强度降低。振动沉管成桩工艺与土的性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一定要考虑加固前土的密实度。对饱和软黏土,振动将引起土的孔隙水压力上升,强度下降。振动时间越长,对土和已打成桩的不利影响越严重。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应采取静压振拔365JT技术。此外,对密实砂层和硬土层也不宜采用振动沉管成桩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缩颈和断桩。在饱和软土中成桩,当采用连打作业时,新打桩对已打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挤压,使得已打桩被挤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产生严重的缩颈和断桩。在上部有较硬的土层或中间硬土层中成桩,桩机的振动力较大,对已打桩的影响主要为振动破坏。采用隔桩跳打工艺,若已成桩结硬强度不高,在中间补打新桩时,已成桩有时被震裂。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需要根据不同土质,在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成桩顺序,并根据土层情况选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此外提升沉管线速度太快易造成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经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拔管速率控制在1.2m/min~1.5m/min为宜。3桩体强度不均匀。桩机卷扬系统提升沉管线速度太快时,为控制平均速度,一般采用提升一段距离,停下留振一段时间,非留振时,速度太快可能导致缩颈断桩。成桩后有时会出现桩的端部桩体水泥含量少,浮浆过多或混合料产生离析,桩体强度不均匀,这主要是因为提升沉管线速度太慢和留振时间过长引起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将拔管速度控制在1.2m/min~1.5m/min,且保持速度均匀一致,还要很好地控制留振时间。4.4CFG桩检验及验收4.4.1CFG桩混合料坍落度应按工艺性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参数进行控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台班抽样检验3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或1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现场坍落度试验。4.4.2每跟桩的投料量不得少于设计灌注量;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平行检验。检验方法:料斗现场计量或混凝土泵自动纪录。4.4.3CFG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其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CFG桩混合料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台班作一组(3块)试块。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见证检验,但至少1次。检验方法:每台班制作混合料试块,进行28d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4.4.4CFG桩的桩身质量、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检验数量:检验总桩数的10%。监理单位按检验桩数的20%见证检验。检验方法:低应变检测。4.4.5CFG桩按复合地基设计时,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按柱桩设计时,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总桩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检验方法:平板载荷试验。4.4.6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4.6-1的规定。表4.4.6-1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2直桩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第五章路堤填筑5.1黄土路堤施工-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1.1基底换填应与开挖紧密衔接。如有困难应预留厚度不小于50cm的保护层。5.1.2换填厚度应根据开挖后地基检测结果确定,且应符合设计要求。5.2松软土路堤施工5.2.1松软土路基施工,按设计预压期进行预压。5.2.2施工现场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做好取土、弃土、堆料及运土道路的平面布置,安排好作业程序及机械运行路线,施工中不得随意更改。5.2.3反压护道应与路基同步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护道顶面平顺并有向路基两侧的排水坡,边坡应顺直无凹陷。5.2.4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应符合技术指南规定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对观测设备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5.3浸水路堤施工5.3.1河滩、滨河路堤宜在枯水季节施工,并应在洪汛前做完水下防护工程。设计水位以下路堤填料应采用渗水土填筑,不得采用细砂及粉砂。填筑桥头河滩路堤,不应在河滩取土,有困难时可在路堤下游一侧设计许可范围内间隔取土。5.3.2水塘路基坑塘底淤泥应挖除干净,抛填片石时应使用不易风化的片石,片石尺寸不宜小于0.3m。浸水路堤同时为软土、松软土地基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及本手册第八章有关规定施工。5.3.3浸水路堤防护工程施工参见本手册第十章要求进行。浸水路堤的填筑应按本手册第五章的规定进行。5.3.4浸水路堤反滤层铺设范围、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浸水路堤反滤层铺设范围、厚度、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4-1的规定。表5.3.4-1浸水路堤反滤层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2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3顶面高程+50mm,-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水准测量4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5.3.5路基浸水与不浸水部分分界高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5-1的规定。表5.3.5-1路基浸水与不浸水分界高程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分界高程0,+10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水准仪测或尺量5.4路堤填料要求5.4.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要求:1基床以下路堤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采用C组细料土填料时,应进行水泥改良,水泥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类土时,应级配较好,块石类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3路堤浸水部分采用水稳性高的渗水性材料填筑,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岩石。5.4.2基床底层填料要求:1基床底层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当采用C组细料土填料时,应进行水泥改良,水泥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块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填料中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0cm。5.4.3基床表层填料要求:1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混凝土支撑层以外的路基防排水层采用沥青混凝土。-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⑴大于1.7mm集料的洛山矶磨耗率不大于30%。⑵大于1.7mm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⑶小于0.5mm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不大于6。⑷不得含有黏土及其它杂质。⑸级配碎石的料径级配应符合表5.4.3-1要求,且其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表5.4.3-1级配碎石级配范围表筛边长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117~117~3213~4641~7567~911003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应满足以下要求:⑴沥青混凝土用矿料质量、级配、粉尘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⑵沥青混凝土用沥青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⑶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级配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⑷拌和后的沥青混凝土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5.4.4填料检验要求1砂类土、砾石类土、碎石类土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表5.4.4-1的要求。表5.4.4-1砂类土、砾石类土、碎石类土填料的检验项目及频次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数量检验方法1颗粒级配同一土源每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为一检验批。TB101022颗粒密度2改良土填料检验:需改良的土料、外掺料的检验应符合表5.4.4-2的要求。施工中检查核实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土料、外掺料性质发生变化时,另行取样进行检验。表5.4.4-2改良土填料的检验项目及频次序号检验顶目材料名称检验批次数量检验方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含水量化学改良土混合料每工班不少于2次。TB101022液限、塑限土同一土源每5000m3为一检验批。TB101023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土同一土源施工前期和中期各取1组。TB101024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水泥等胶材同一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水泥等胶材,每200t为一检验批。GB/T1346GB/T176715击实试验化学改良土混合料同一土源每5000m3混合料为一检验批。TB101023级配碎石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表5.4.4-3要求。表5.4.4-3级配碎石填料的检验项目及频次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数量检验方法1颗粒级配每2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为一检验批。TB101022颗粒密度3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4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2次TB101025.5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5.5.1路堤填筑前准备1填筑前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处理,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填筑路堤。2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不同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压实机械宜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3试验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4路堤填筑前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基底、坡脚、填层面不得积水,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5.5.2路堤填筑施工-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同一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5.2-1。2路堤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不应小于50cm,竣工时刷坡整平。3分层填筑厚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填土区段路基整修碾压夯实施工准备网格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检验`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基底处理图5.5.2-1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4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当上下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满足D15/d85≤4(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5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做成向两侧的横向排水坡。-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6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7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5.5.3施工检测和控制1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2非浸水路堤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应符合表5.5.3-1的要求。表5.5.3-1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静态变形模量Ev2(Mpa)≥45≥45≥45孔隙率n(%)<31<31压实系数K≥0.923基床以下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5.3-2的规定。表5.5.3-2平整度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3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处2.5m长直尺量测5.6基床底层施工5.6.1基床底层填筑前应根据所选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种类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5.6.2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工艺原则按照基床以下路堤压实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2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3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4基床底层压实标准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静态变形模量Ev2、和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四项指标控制。压实质量应符合表5.6.2-1的要求。表5.6.2-1基床底层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35≥35静态变形模量Ev2(Mpa)≥60≥60≥60孔隙率n(%)-<28<28压实系数K≥0.95---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基床底层顶面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厚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6.2-2的规定。表5.6.2-2平整度、厚度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0,+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尺量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尺量3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2.5m长直尺量测5厚度±3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水准仪测5.7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5.7.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前准备1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路基进入沉降稳定期(有堆载预压土的路基段按设计要求上完预压土后,开始计算),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分析,预测和推算总沉降值,评价剩余沉降满足无碴轨道工后沉降要求且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基床表层填筑施工。2卸掉预压土后应对基床底层顶面进行修整,并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及标高,核对面层压实标准,确保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3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拌和厂内不同粒级的碎石、石屑等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及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及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要求。4应根据选择的摊铺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混合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级配、施工含水率范围、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和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5.7.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1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四区段”和“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7.2-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3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4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检测修整区段测量放样检验修整基床底层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图5.7.2-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5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5.7.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及允许偏差。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K30、n、Evd、Ev2四项指标控制,压实质量应符合表5.7.3-1的规定。表5.7.3-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静态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190≥120≥50<18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3-2的规定。表5.7.3-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水准仪测2路肩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点水准仪测3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0,+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5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坡度尺量6平整度不大于1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10点2.5m长直尺量7厚度-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尺量5.8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施工5.8.1施工前准备工作1施工前做好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备料和检测工作,原材料各项指标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2拌合厂内不同规格的矿物料分别堆放,细集料堆放设防止雨淋措施。3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沥青混凝土,进行现场摊铺工艺试验,确定松铺厚度、碾压工艺、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4沥青混凝土摊铺前检查基床表层,其几何尺寸、压实标准均要符合设计后方可施工。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修整。-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恢复线路中桩、边桩,高程测量采用两级测量制,即一组测量,一组复核,切实做到数字准确万无一失。5.8.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用于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要符合设计要求。2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孔隙率、沥青饱和度指标要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防渗水性能等。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5.8.3沥青混凝土拌制1沥青混凝土应采用厂拌。2拌合厂各种集料必须分隔储存,细集料场地应设防雨顶棚,料场硬化,严禁泥土等污染集料。拌合厂做好完整的排水设施。3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温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4沥青混凝土出厂时逐车检验其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50~165℃范围内。5.8.4沥青混凝土运输1运输车装料前应清洗干净,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层油水混合液,防止沥青粘结,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2运输车均备蓬布,出场前覆盖好,减少温度散失及防止污染。3运输车不得在级配碎石路面上急刹车、急掉头。5.8.5沥青混凝土摊铺1沥青混凝土摊铺采用摊铺机配合人工进行摊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2摊铺机熨平板温度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摊铺层的初始压实度。3摊铺机应以一定的速度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中途变速或停顿。-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4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可采用钢丝绳、平衡梁等摊铺厚度控制方式。5.8.6沥青混凝土碾压1碾压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过程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压实遍数及压实组合根据实际情况按试验段批复的方式确定。2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30㎝左右。3压路机的碾压线路、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导致混合料推移。4碾压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5对于压路机压实不到的局部地段,采用振动夯板等小型机具。5.8.7接缝处理1沥青混凝土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热接缝)或30cm~40cm(冷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5.8.8沥青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5.9改良土填筑施工5.9.1改良土填筑一般要求1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化学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2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宜大于6h。3堆放材料的场地应整平、压实,掺合料应采取防风、防潮、防雨措施分类堆放。4施工用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5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d。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6改良土施工应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严禁雨天作业,避免低温施工。7改良土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填筑,确定施工工艺参数。5.9.2改良土厂拌法施工1施工区段应按填筑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9.2-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厂拌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厂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和。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3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土工试验配比试验。4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5底层应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表面无松散材料和软弱地段。6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不得出现纵向接缝。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7碾压在路基全宽内碾压,碾压时纵向应重叠40cm,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确定水泥改良土配比水泥鉴定、土料试验水泥改良土拌合施工放样准备土料准备下承层改良土运输摊铺整型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检测整修养生转入上层施工不合格合格图5.9.2-1改良土场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9.3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无灰条、灰团。改良剂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5%~+1.0%。-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9.4改良土填筑压实质量和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9.5路基外形尺寸应符合本手册5.5.3-2、5.6.2-2的要求。5.10加筋土填筑施工5.10.1加筋材料的种类、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批次进行检验。5.10.2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5.10.3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3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5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5.10.4加筋土路堤填筑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除符合路堤填筑有关规定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其受阳光直接暴晒时间不得过长。2一般路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路堤中线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软土地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应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地基面上首层填料宜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只有当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填料厚度大于0.6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3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4加筋土路堤与两端路堤应同步施工。5加筋土路堤的边坡防护宜与路堤填筑同步施工。5.10.5加筋土路堤填筑压实质量及路基外形尺寸应符合路堤相应部位的具体要求。5.10.6加筋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0.6-1的规定。表5.10.6-1加筋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处尺量2搭接宽度+50mm,03层间距±30mm水准测量4搭接缝错开距离±50mm尺量5回折长度±50mm5.11路堤边坡施工5.11.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或专用边坡压实机械施工。当采用加宽超填方法时,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5.11.2路堤边坡要求平顺、密实、稳固。5.11.3路堤边坡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陡量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5.11.4路堤变坡点位置、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1.4-1的规定。表5.11.4-1路堤变坡点位置、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变坡点位置±20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侧抽样检验3点水准仪测或尺量2平台位置±100mm水准仪测或尺量3平台宽度±50mm尺量注:变坡点、平台位置以位于路肩下的高度计。第六章路堑施工6.1路堑开挖施工-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6.1.1路堑开挖前准备1路堑开挖施工前应核对地质资料,如发现与地质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和监理单位。2路堑开挖前应根据地形情况、岩层产状、断面形状、路堑长度、施工季节和环境保护要求,并结合土石方调配选用合适的开挖方式:⑴全断面开挖适用于平缓地面上短而浅的路堑,用挖装、车运机具施工。⑵横向台阶开挖适用于平缓横坡上的一般路堑,用挖装、车运机具施工;⑶较深路堑宜分层开挖。土质路堑适用于逐层顺坡开挖,用铲运、推土机械施工。⑷纵向台阶开挖适用于傍山路堑,边坡较高时宜分级开挖;路堑较长时,可适当开设马口。3路堑开挖前做好排水系统施工⑴路堑施工应先做好堑顶截、排水,堑顶为土质或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天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防水布等其它防渗措施。⑵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排出的水不得损害路基及附近建筑物地基,并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4开挖前应先检查坡顶、坡面,并对危石、裂缝或其它不稳定情况妥善处理。6.1.2路堑开挖施工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分层开挖→装载、运输→边坡清刷、防护→基层清理→结束。2路堑开挖应按设计断面测量放样,从上而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3对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支挡结构的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等措施。4石质路堑边坡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严格控制药量。爆破后应达到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路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进行检测,当地基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应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加固。6路堑开挖边坡坡率不得偏陡。7路堑边坡变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1.2-1的规定。表6.1.2-1路堑边坡变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变坡点位置±10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单侧边坡各抽样检验6点水准仪测或尺量2平台位置±100mm水准仪测或尺量3平台宽度±50mm尺量6.2路堑基床处理施工6.2.1不易风化硬质岩石基床,应将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做到表面平顺,肩棱整齐,对凹凸不平处宜用强度不小于C25混凝土填平。6.2.2强风化硬质岩石、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进行检测,当地基条件不满足设计要求时,按设计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6.3.3基床换填后的压实质量应分别符合基床底层及基床表层的的压实标准。6.3.4基床加固处理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6.3黄土路堑施工6.3.1黄土路堑宜在旱季施工,当在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快速施工,工作面应随时保持大于4%的坡度。路堑边坡不得受水浸泡、冲刷。6.3.2黄土路堑施工应按设计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开挖,并保持坡面平顺。第七章过渡段施工7.1过渡段基底处理-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7.1.1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相邻隧道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7.1.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地面排水,特别是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和黄土地基地段,应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7.1.3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7.1.4过渡段采用打入桩、挤密桩地基处理措施时,宜先施工过渡段打入桩、挤密桩,后施工桥涵基础桩基。7.2过渡段基坑回填7.2.1桥台后基坑及横向结构物基坑应严格按照设计选用回填材料及时回填并分层压实,避免积水。7.2.2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7.2.3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2.4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7.2.5过渡段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7.2.6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或采取其它工艺达到设计标准,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7.3路堤与桥台过渡段7.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和质量要求1填方桥台桥台台尾为路堤时,路桥过渡段采用两次过渡形式,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路堤高度且不小于20m和设计值。正梯形和倒梯形的结构形式、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2挖方桥台⑴桥台台尾为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时,路桥过渡段采用混凝土与级配碎石渐变过渡。-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⑵混凝土过渡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等级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7.3.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7.4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7.4.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形式和质量要求1当涵洞顶部至钢轨面高度h≥2.0m时,在涵洞侧面设置水泥稳定级配石过渡段,过渡段长度、宽度及放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当涵洞顶部至钢轨面高度0.7m≤h<2.0m时,过渡段采用两次过渡形式,过渡段总长度不小于4倍路堤高度且不小于20m和设计值。正梯形和倒梯形的结构形式、填料和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7.4.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2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7.5路堤与路堑过渡段7.5.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设置形式和质量要求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其填料和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其开挖部分应采用相邻路堤同种填料填筑,压实标准应符合相应部位的要求。7.5.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2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7.6路堑与隧道过渡段7.6.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当路堑为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与隧道连接时,过渡段的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7.6.2过渡段长度、宽度、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7.6.3过渡段混凝土等级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7.7半填半挖过渡段7.7.1当地层为土质及软质岩时,过渡段开挖台阶宽度及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7.7.2当地层为坚硬岩石时,过渡段施工应符合本手册7.5条的规定。7.8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7.8.1填筑前对桥台、横向结构物及地基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7.8.2施工工序:测量放样→下部结构验收→配合比设计→级配碎石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验收。7.8.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施工1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2过渡段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3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4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5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7.8.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7.8.4-1的规定。表7.8.4-1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级配编号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7.8.5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7.8.6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施工压实标准及允许偏差项目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符合表7.8.6-1的规定。表7.8.6-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括号内为正梯形)项目地基系数K30(MPa/m)静态变形模量Ev2(MPa)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压实标准≥150≥60(80)≥35(50)<282过渡段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8.6-2的规定。表7.8.6-2过渡段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0,+50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尺量2宽度、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量3横坡±0.5%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2.5m长直尺量测5边坡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坡度尺量6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7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计算-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八章路基支挡结构8.1一般规定8.1.1在岩体破碎、土质松软或有水地段修建支挡结构,宜在旱季施工,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不得长段同时挖基。8.1.2支挡结构施工前,应做好防排水设施。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基础及墙身施工,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墙身,并做好墙后排水设施,保证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和排水功能,及时回填基坑和墙背。8.1.3明挖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基坑开挖后,应认真核对地质情况,方可进行基础施工。当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现场设计人员尽快处理。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墙基位于斜坡时,墙趾埋入深度和距地面水平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倾斜基底时,应准确挖、凿,不得填补。2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测;当承载力不足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按规定变更设计。8.1.4挡土墙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地层部分应与墙体结合砌筑。路堑挡土墙顶应找平抹面,其与边坡间空隙应用黏土夯填封闭。挡土墙与桥台、隧道洞门连接应协调配合施工,必要时应加临时支撑,确保与墙相接的填方和山体的稳定。8.1.5支挡结构背后填土的填料及填筑压实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手册第5章有关规定。8.1.6各种支挡结构中的泄水孔、反滤层、排水层、隔水层、沉降缝和伸缩缝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保证其功能作用。8.1.7浆砌工程均采用凹缝形式。8.2重力式挡土墙8.2.1基坑开挖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保持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开挖较深,边坡稳定性较差时,为确保边坡稳定,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应分段跳槽开挖,及时下基封闭。8.2.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避免对墙趾处持力岩土层的扰动,并应避免雨水浸泡基坑。8.2.3-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底面开挖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底面应无浮渣,基坑地基地质情况和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8.2.4挡土墙明挖基坑各部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4-1的规定。表8.2.4-1挡土墙明挖基坑各部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1基坑边缘至路基中线的距离+50,+10mm4点尺量2台阶尺寸±100mm4点尺量3斜面基底坡率±1%4点水平尺及楔形尺量4起讫里程±100mm截面变化出2点经纬仪测量、尺量5基底高程0,-50mm4点水准仪测量8.2.5挡土墙施工所用的水泥、砂、石料及反滤层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进场检验。8.2.6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基础及墙身应连续灌筑,否则应按规范预留接槎石(钢筋)。8.2.7灌筑片石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填片石的数量不应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0%。2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超过充填片石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片石的最小尺寸,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3应选用无裂隙、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片石,其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不应小于MU40,且应具有混凝土粗骨料要求的耐久性。4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净。5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与模板的间距不应小于25cm,片石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cm,在最上层片石的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厚的混凝土,且不得与钢筋接触。8.2.8基础和墙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8.2.9墙背填筑应分层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8.2.10墙身前边缘距线路中线距离、墙身厚度、顶面高程、泄水孔间距、起讫里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0-1的规定。表8.2.10-1墙身前边缘距线路中线距离、墙身厚度、顶面高程、起讫里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浆砌片石混凝土1距线路中线距离+50mm,0+20mm,03处经纬仪测量、尺量2墙身厚度(前缘至后缘)+20mm,0+20mm,03处尺量3顶面高程±20mm±20mm3点水准仪测量4起讫里程±100mm±100mm每不同结构长度,2处经纬仪测量、尺量8.2.11墙面垂直度、斜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1-1的规定。表8.2.11-1墙面垂直度、斜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1垂直度h≤6m10mm3处吊线尺量2h>6m15mm3处吊线尺量3斜 度±3%设计斜度3处坡度尺或吊线尺量4平整度20mm3处2.5m直尺,尺量8.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8.3.1明挖基坑的施工和检验应符合本手册第8.2节的规定。8.3.2挡土墙所用的钢筋、砂、碎石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进场检验。8.3.3墙趾板、墙踵板、肋板、墙身钢筋的规格、数量、钢筋骨架形式、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8.3.4墙趾板、墙踵板、面板及肋(扶壁)的模板应支架稳固、接缝严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8.3.5混凝土浇筑宜分两次进行,先浇墙底板(墙趾板和墙踵板),当墙底板强度达2.5MPa后,应及时浇筑墙身。8.3.6两次混凝土浇筑接缝处的底板宜做成凹凸不平,以增加粘结,并按施工缝处理,要求如下:1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及松弱层,凿毛后用水洗干净。2对垂直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水平缝铺一层1~2cm的1:2水泥砂浆。3施工缝处理后应待前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进行凿毛冲洗及安装模板、钢筋焊接绑扎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8.3.7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浇筑长度按挡土墙分段长度划分为节段,一般15~20m左右一节段。墙身应严格分层,混凝土浇筑工作宜连续进行,一次浇完,不得间断,并应在前层所浇筑的混凝土尚未初凝以前,即将该层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若中断浇筑,前层混凝土已开始凝结时,必须按施工缝规定程序处理。顶面混凝土应进行二次抹面,以防松顶,并压光或拉毛。8.3.8墙趾板、墙踵板、肋板、墙身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8.3.9墙背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随填筑及时施工。8.3.10填筑过程中应防止墙身及板肋受撞损坏,运输机具和碾压机具应离肋板1.5m,此范围宜采用人工摊铺,配以小型压实机具碾压。8.3.11墙身垂直度、斜度、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本手册第8.2.11条的规定。8.4泄水孔、反滤层、隔水层、沉降(伸缩)缝施工8.4.1泄水孔施工1挡土墙泄水孔设置应满足排水要求,最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排水沟底面不小于0.3m。2泄水孔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设计文件没有明确规定时,泄水孔直径不小于10cm,间距一般2~3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上下排泄水孔应呈梅花形错开布置,泄水孔在墙身断面方向应有3%~5%的向外坡度,以利于墙后渗水的迅速排除。8.4.2反滤层施工1按设计要求在泄水孔进水侧设置反滤层。当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时,其材料性能及技术指标、敷设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铺设后应及时回填或覆盖。当采用无砂混凝土块作为反滤层时其厚度不得小于30cm,并满足设计要求。无砂混凝土块应预制施工,其渗透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2当采用砂夹卵石反滤层时其厚度不得小于30cm,并满足设计要求。墙背泄水孔周围应用由粗至细的颗粒覆盖形成反滤层,反滤层的粒径宜在0.5~50mm之间,符合一般级配要求或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应筛选干净,用隔板按各层厚度隔开,自下而上逐层填筑,逐层抽出隔板。8.4.3隔水层施工最下排泄水孔底部应铺设厚度30cm的黏土隔水层,并夯实以防止水渗入基础。当反滤层在墙背连续设置时,反滤层顶、底部均应设置30~50cm厚不透水材料(如黏土)作为隔水层,以防止地表水下渗。8.4.4沉降(伸缩)缝施工要求1沉降缝、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两种接缝均需垂直,缝两侧墙体表面应平整,不能搭接。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采用跳段浇注(或安装)的方法,保证接缝处外露面的平直。2接缝应按设计要求填塞防水材料,当用胶泥作填缝料时,应沿墙壁内、外、顶三边填塞并捣实;当填塞材料为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时,可贴置在接缝处已砌墙段的端面,也可在砌筑后再填塞,但均需沿墙内、外、顶三边填满、塞紧。各种填塞料填塞深度均不得小于20cm,并满足设计要求。8.4.5泄水孔间距、起讫里程、沉降缝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4.5-1的规定。表8.4.5-1泄水孔间距、沉降缝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查数量检验方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浆砌片石混凝土1泄水孔间距±20mm±20mm抽查10%,1组尺量2沉降缝位置±50㎜±50㎜每道缝尺量3沉降缝宽度±4±4㎜6处尺量第九章路基防护及排水9.1路基边坡防护-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9.1.1混凝土预制块防护1混凝土所用的碎石、砂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预制块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3护坡施工前,护坡基底应稳定,坡面应平整密实。4混凝土预制块拼装排列应整齐、平顺、紧密、美观,并与坡面及相邻浆砌片石砌体衔接密贴、稳固。5预制块防护勾缝应于路堤已趋稳定后进行。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缝宽与缝的塞封应符合设计要求。6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1.1-1的规定。表9.1.1-1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平面位置±50mm每段护坡长抽样检验4点经纬仪2基底高程±50mm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点水准仪测3坡顶高程-20mm,0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点水准仪测4坡率±0.5%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点吊垂线5护肩、镶边及基础厚度、宽度≥设计值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组尺量6反滤层、垫层厚度≥设计值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处尺量7坡面平整度10mm每段护坡每50m抽样检验3处2.5m长直尺量测8混凝土板外形尺寸边长+6mm,–3mm按混凝土预制块数量的2%抽样检验尺量对角线长+6mm,–3mm厚度+4mm,-2mm注:每段护坡长不足50m按50m计。9.1.2边坡固土网垫植草防护-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边坡固土网垫植草防护施工宜在植物生长的季节铺设。铺设时,土工网垫应与土面密贴,其下边按L型埋入土中,埋入深度不应小于0.4m,回转长度不应小于0.3m。2土工网垫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土工网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并采用长度不小于15㎝的固定钉与坡面连接,固定钉间距应小于1.5m。3草籽应均匀撒播于土工网内,植草种类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4固土网垫的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进行现场检验。9.1.3喷射混凝土防护1施工前,坡面如有较大裂缝或凹坑时应先嵌补牢实,使坡面平顺整齐;岩体表面应冲洗干净,土体表面应平整、密实、湿润。2网孔孔径、锚杆设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铁丝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并与坡面保持设计要求的间隙,铁丝网及锚杆头均不得外露。3混凝土所用的碎石、砂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和钢纤维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4喷射混凝土层厚度及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喷层厚度应均匀。5喷层应与其基面牢固结合,不得漏喷、脱层。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处应作好封闭处理。6喷射混凝土的拌和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射完毕,喷射2h后即应开始养生。在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泄水孔不被堵塞。7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混凝土中钢纤维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8在雨、雪、大风天气及气温低于0℃时不得进行喷射作业。9喷射混凝土锚杆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1.2-1的规定。表9.1.2-1喷射混凝土锚杆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锚杆孔深-50mm按锚杆数量每坡面抽样检验10%尺量2锚杆间距+50mm按锚杆数量每坡面抽样检验10%尺量3锚杆长-30mm按锚杆数量每坡面抽样检验10%尺量9.1.4植物防护1植物防护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施工应根据植物的特性,适时种植,避免在暴雨季节、大风和高温条件下施工。2铺草皮防护铺设时,应由坡脚自下而上施工,并用尖木(或竹)桩将其固定于边坡上。3种草防护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清理好的坡面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成活率、覆盖率不应低于设计和有关规定。4喷播植草应先将生长液与草籽按设计要求混合并搅拌均匀,喷洒应自下而上进行,草籽喷洒均匀,不得流淌。草籽喷洒完毕后,应及时做好养护直至植物覆盖坡面。5灌木植栽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注意栽植季节。9.2冲刷防护9.2.1路基冲刷防护包括坡岸防护、导流构筑物防护和其它防护等,各种防护必须加强基础处理和圬工质量,防止水流冲刷和掏空。9.2.2防护工程基底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所用的石料、砂、水泥、钢筋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要求。石料、砂浆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9.2.3坡岸防护施工1采用干砌、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护坡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基坑开挖中应核对地质情况、基础高程和嵌入基岩深度。明挖基坑应随时排干坑内积水,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检查基底承载力;基础及护基设施均宜在枯水期内完成。⑵坡面铺砌应在填筑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及坡体沉降已趋稳定后进行。铺砌前应整平夯实坡面。护坡上下游两端及顶部与边坡或岸坡的衔接应牢固、平顺、密贴。-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抛石防护应使用不宜风化的石块,其块径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坡不应陡于设计坡度,并应大致平顺,凹坑和过陡处应补抛。9.2.4导流构造物施工1导流构造物施工时,应调查核对坝址情况,当地质、河道、水文条件在核查时或在施工中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通过设计处理后方可施工。2导流构造物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并符合水工构筑物有关规定。应特别注意坝基处理、坝根与相连地层或其它防护设施的嵌接。9.2.5改河工程施工1改河工程应安排在枯水期施工;旱季不能完成时,应采取防洪措施。开挖河道,应先挖中段,再挖末段,经检查确认新河床符合要求后,方可挖通上游河段。2利用开挖新河道的土石方填平旧河道时,在新河道未通流前不得堵断旧河道,通流时,改河进口河段的河床纵坡可稍大于设计坡度,但不得小于设计坡度。9.3路基排水9.3.1路基排水一般要求1各类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2沟渠边坡必须平整、稳定。排水设施应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水现象。排水沟、天沟要求线型美观,直线线型顺直,曲线线型圆顺。3各类防渗加固设施要求平整、坚实、稳定。砌石之间应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脱落,缝宽大体一致。干砌片石工程要求咬扣紧密、错缝,禁止叠砌、贴砌和通缝。4路基排水设施所用的石料、砂、水泥、钢筋等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地下排水设施所用的土工合成材料管、布等和填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进场检验。5砌体砂浆强度等级、预制或现浇水沟及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9.3.2地表排水设施-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路基排水设施基底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密实、平整,且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2有破损、裂缝的构件严禁使用。3水沟铺砌应砂浆饱满、密实、平顺、整齐、无渗漏水,并保证排水通畅,沟内不积水,无淤塞。4水沟盖板尺寸及盖板间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应平稳。5垫层、滤层的结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厚度应不小于设计要求。6伸缩缝的设置、缝宽与缝的塞封应符合设计要求。7路堤排水沟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2-1规定。表9.3.2-1排水沟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抽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沟底中心位置±100mm每100m抽样检验各5处尺量2沟底高程±20mm水准测量3净空尺寸±20mm尺量4沟底坡度±5%设计坡度坡度尺5浆砌水沟铺砌厚度-10mm尺量6沟底平整度20mm2.5m长直尺与钢尺量7沟顶高程-20mm,0水准测量8路堑侧沟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2-2规定。表9.3.2-2侧沟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石质沟现浇或预制沟1沟底中心位置0,+50mm0,+50mm每100m抽样检验各5处尺量2沟底高程±20mm±10mm水准测量3净空尺寸±20mm±20mm尺量4边坡坡度(偏陡量)5%设计坡度5%设计坡度坡度尺5铺砌厚度-10mm-10mm尺量6沟底坡度±5%设计坡度±5%设计坡度坡度尺7沟底平整度20mm10mm2.5m长直尺与钢尺量8平台宽度0,+50mm0,+50mm尺量-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9沟顶高程-20mm,0水准测量9预制水沟及盖板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3.2-3规定。表9.3.2-3预制水沟及盖板各部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预制水沟厚度-10mm抽样检验2%尺量2盖板边长+3mm,-2mm3对角线长+4mm,-2mm4厚度+4mm,-2mm9.3.3路基横向排水沟1路堤横向排水沟应与路基两侧排水沟相接,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水路畅通无隐患。2路堤横向排水沟和路堤边坡上的排水沟均应在路堤处于稳定后施工3伸缩缝的设置、缝宽与缝的塞封应符合设计要求。4路堤横向排水沟结构形式和沟底垫层、滤层结构形式、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5路堤横向排水沟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手册第9.3.2条的相关规定。9.3.4地下排水及过渡段排水1排水沟或暗沟沟底宜埋入不透水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的底部宜高出沟底不小于0.2m。2混凝土浇筑或浆砌片石排水沟或暗沟的结构形式和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伸缩缝或沉降缝的位置和填塞方式、填充材料和填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排除地下水的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反滤层和封闭层。渗沟沟内用作排水和渗水的填充料在使用前须经过筛选和清洗。渗沟的出水口宜设置端墙,端墙下部留出与渗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端墙排水孔底面距排水沟沟底的高度不宜小于0.2m;端墙出口的排水沟应进行加固,防止冲刷。4过渡段桥台背渗水板、横向排水沟(管)等排水设施铺设应平顺、整齐、牢固,排水畅通。-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5过渡段桥台背渗水板的位置、高程、高度、宽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横向排水沟(管)等排水设施的位置、高程及其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6地下排水设施各部尺寸及检查井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4-1规定。表9.3.4-1地下排水设施各部尺寸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沟中心位置±50mm沿线路每100m抽样检验3个检查井经纬仪测量沟底高程±20mm沿线路每100m抽样检验4个检查井,8点水准仪测量渗沟断面尺寸+50mm,-20mm沿线路每100m抽样检验2处尺量9.3.5路基施工完毕后,核对现场汇水面是否与设计图相符。第十章路基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10.1路基相关工程10.1.1通信、信号电缆槽-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施工工艺流程电缆槽预制→测量定位→切割电缆槽位→基底处理→安装电缆槽→接缝填塞→安装盖板。2通信、信号电缆槽施工⑴电缆槽施工前,其下部路基所处部位的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手册第5章的规定。⑵修筑于路基上的电缆槽(沟)应与路基填筑协调,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与路基接触面处理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破坏侧沟和侧沟平台、堑坡坡脚及路肩边坡。⑶电缆槽(沟)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求,缝隙间的填充材料和填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⑷电缆槽(沟)排水孔应排水畅通,过渡段电缆槽(沟)应平顺连接,弯曲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电缆槽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1.1-1的规定。表10.1.1-1电缆槽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侧各抽样检验5处尺量2形状尺寸(截面尺寸)±10mm尺量3顶面标高±10mm水准仪测10.1.2声屏障、接触网支柱基础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孔(挖孔)→检孔、清孔→安装钢筋→安装模板及预埋螺栓→灌注混凝土→基础养生。2声屏障、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⑴所有基础应与路基同步修建,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危及路基。⑵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必须全部用混凝土浇筑;有渗水暗沟地段,应在接触网支柱基础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挖渗水暗沟。-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⑶接触网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3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位置、形状尺寸、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基础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1.2-1的规定。6声屏障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1.2-2的规定。表10.1.2-1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纵向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按接触网支柱数量抽样检验10%尺量2沿线路纵向位置±10mm水准仪测3形状尺寸(截面尺寸)±20mm尺量4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值水准仪测表10.1.2-1声屏障基础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距线路中心线位置0,+20mm按声屏障基础数量抽样检验10%尺量2截面尺寸±20mm尺量3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值水准仪测10.1.3预埋管线、综合接地1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流程接地位置测量定位→开挖敷设地线沟槽→敷设贯通综合地线→分支地线连接→回填细砂或黏土并压实→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测试结果。2综合接地施工⑴-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贯通地线的敷设与路基工程同步进行,贯通地线敷设要求尽可能地直,禁止形成环状。⑵分支地线与铜缆和贯通地线接续采用压接方式。3预埋管线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位→机具就位→切割预埋管位沟槽→敷设垫层→敷设预埋管→管位回填。4预埋管线施工⑴管位回填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⑵管位回填要做好与相邻工程的衔接。⑶管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位回填的压实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10.2附属设施10.2.1检查设备1检查井施工⑴检查井应按设计位置测量放样,断面尺寸、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⑵检查井基础应与渗水暗沟混凝土基础同时施工,井盖形状、强度、拉手安设应符合设计要求。⑶检查井基坑回填应避免机械损伤检查井井壁。检查井基坑回填应按路基相同部位的填料和压实质量要求分层回填。2检查井各部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2.1-1的要求。3检查台阶、检查梯、栏杆等检查设施施工⑴检查台阶、检查梯、栏杆等检查设备位置、范围、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外观应顺直整齐。⑵检查梯等检查设备杆件的涂料品种、涂刷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⑶检查台阶的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0.2.1-1检查井各部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检查井位置纵向±50mm每个检查井经纬仪测量-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横向+50mm2井底高程±30mm每个检查井水准仪测3净空尺寸(内径、深度)±30mm每个检查井尺量4井盖直径±10mm每个井盖尺量5井盖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每个井盖尺量6井盖与相邻路基面高差0,+10mm每个检查井水准仪、水平尺测4栏杆、检查设施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2.1-2规定。表10.2.1-2栏杆、检查设施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构件断面尺寸±5%设计尺寸按构件数量抽样检验10%,每构件检查1组尺量2安装尺寸±20mm3柱垂直度0.5%柱高按柱的数量抽样检验10%,每柱横纵向各检查1点尺量4检查梯、台阶尺寸±30mm每梯抽样检验5级尺量10.2.2防护栅栏1防护栅栏支柱、栅栏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进场检验。2栅栏的位置、形状尺寸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区间线路应贯通封闭,并按设计要求设置“严禁入内”的标志。3支柱埋设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0.3取、弃土场10.3.1取土场应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取土及在水下取土。10.3.2取土场的位置、深度、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要求完善环保设施。10.3.3弃土场设置应保证山体和自身的稳定,不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在有滑动危险或受水冲刷可能造成泥石流的地段,不得堆土。弃土堆不得设置在堑顶上方。-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第十一章低温及雨季施工11.1低温施工11.1.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低温施工路堤,其地基处理应在冻结前完成,处理方法除应符合本手册第三章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外,并应清除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地基同类未冻土填平压实。处理后应随即掩盖以防冻结。11.1.2路堤严禁使用冻土或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应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当不得不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率宜低于塑限,并采取加强压实的措施。11.1.3低温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地段的积雪应在临开工前清除,对取土场、路堑和路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停工后继续施工前,应将表面冰雪及冻结的土层清除。2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应保证开挖、运填周转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3路堤填筑应按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铺土厚度应减薄20%~25%,路基面及边坡修整工作必须在解冻后进行。11.2雨季施工11.2.1雨季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区分路段,进行适合于雨季施工项目的安排,在雨季前做好涵洞,并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必要时采取覆盖措施。11.2.2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施工。11.2.3雨季施工应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进行轮流作业,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11.2.4雨季路堤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须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层压实完毕。雨后的路基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和复压处理,并经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第十二章沉降观测与分析12.1一般规定12.1.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大西客运专线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的复核校正。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12.1.2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应在路肩设观测桩,应与边桩和路堤中心地面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12.1.3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提供给设计单位,动态修正完善设计。12.1.4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期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12.1.5评估时,如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有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备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12.2路基沉降观测和分析12.2.1观测点布置和观测精度、频次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确定观测方案。2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大于20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在每个观测断面的路堤基底线路中心的地面上设置组合沉降板,在路堤两侧坡脚各设置一个混凝土观测桩,在两侧路肩各埋设一个混凝土观测桩,在横向结构物地基顶面设置剖面沉降管。4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按照设计要求或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频次应符合表12.2.1-1规定。12.2.2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⑴不少于沉降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⑵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⑶路基沉降的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隧的沉降预测情况进行。表12.2.1-1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2全线无碴轨道路基工后沉降目标值为不大于15mm。3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设计规定路基堆载预压时间的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2.3过渡段沉降观测和分析12.3.1观测点布置与观测精度、频次1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在每个观测断面的路堤基底线路中心的地面上设置组合沉降板,在路堤两侧坡脚各设置一个混凝土观测桩,在两侧路肩各埋设一个混凝土观测桩;在过渡段范围宜沿线路斜向对角线布置剖面沉降管,并在管口设置沉降观测桩。。2不同结构物的起点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20~30m、50m处应分别设置观测断面。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4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5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本手册表12.2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12.3.2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2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3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⑴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⑵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4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方法参照本手册第12.2节执行。5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12.4沉降观测检验12.4.1沉降观测装置和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的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12.4.2使用观测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精度达到要求。12.4.3观测断面数量及每一断面观测点布设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12.4.4观测频次和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2.5验收评价机制12.5.1凡要求进行预压或沉降观测的地段(部分),在进行下道工序前,必须进行专门验收和评估,待验收和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12.5.2验收单位和组成由公司组组织设计、施工和咨询监理组成验收评估小组,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必要时,公司可委托第三方单位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12.5.3验收方式公司通过联合验收或开专家会的形式,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专家签字确认。第十三章路基工程质量验收13.1验收一般规定13.1.1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公司确认、备案。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验。6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7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8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9单位工程的综合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检查共同确认。13.1.2路基工程质量验收单元的划分1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2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⑴长度小于10km的一段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正线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⑵一个施工单位担负的路基施工长度为一个单位工程。⑶特别大型的支挡结构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3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4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5检验批可依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13.1.3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包括内容:1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⑴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⑵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检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⑶-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对地基处理效果、路基填筑压实质量,应按本手册及验标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抽样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等。13.1.4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规定:1验标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2验标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13.1.5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13.1.6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堑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13.1.7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3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13.1.8当检验批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2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13.1.9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13.1.10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1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2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3分部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处理、沉降观测、路堑开挖及支挡结构基坑开挖等重要分部工程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4单位工程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公司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公司收到验收报告后,应由公司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进行单位工程验收。13.2路基工程检验批划分及检验批项目一览表路基工程检验批划分及检验批项目一览表见表13.2-1。表13.2-1路基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和检验批、检验项目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应《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检验批检验项目条文号-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地基处理原地面处理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1.4~4.1.54.1.6换填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2.3~4.2.64.2.7~4.2.8砂、碎石垫层(含反滤层)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3.3~4.3.74.3.8袋装砂井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4.4~4.4.84.4.9塑料排水板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5.5~4.5.74.5.8堆载预压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6.5~4.6.6真空预压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7.5~4.7.11砂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8.6~4.8.124.8.13碎石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9.6~4.9.124.9.13粉体喷射搅拌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0.4~4.10.94.10.10浆体喷射搅拌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1.4~4.11.104.11.11高压旋喷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2.4~4.12.94.12.10灰土挤密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3.4~4.13.114.13.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4.5~4.14.124.14.13打入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5.9~4.15.154.15.16混凝土灌注桩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6.4~4.16.134.16.14~4.16.17桩板帽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7.4~4.17.74.17.8~4.17.11强夯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4.18.4~4.18.64.18.7~4.18.8-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4.19.4~4.19.74.19.8~4.19.9洞穴处理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50m或≤50m范围内的单个工点。4.20.8~4.20.14基床以下路堤普通填料填筑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5.2.1~5.2.65.2.7~5.2.12改良土填筑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5.3.1~5.3.65.3.7~5.3.9加筋土填筑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5.4.1~5.4.45.4.5~5.4.6路堤边坡连续路堤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5.5.45.5.5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应《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检验批检验项目条文号主控项目一般项目-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过渡段过渡段基底处理每个过渡段6.1.4~6.1.5基坑回填每个过渡段6.2.2~6.2.36.2.4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6.3.4~6.3.76.3.8~6.3.1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每个过渡段6.4.2~6.4.46.4.5~6.4.7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6.5.4~6.5.56.5.6~6.5.8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以下填土层每个过渡段的每一检测层6.6.4~6.6.66.6.7~6.6.11路堑路堑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堑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7.0.7~7.0.107.0.11基床基床底层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8.1.5~8.1.88.1.9~8.1.1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8.2.7~8.2.108.2.11~8.12.14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测层8.3.5~8.3.78.3.8路基面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堑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8.4.28.4.3~8.4.5路基排水地表排水地表排水设施连续长度每100m或≤100m9.1.9~9.1.189.1.19~9.1.21路堤横向排水沟沿线路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100m范围内的横向排水沟9.2.6~9.2.139.2.14地下排水地下排水设施连续长度每100m或≤100m9.3.6~9.3.149.3.15过渡段排水每1个过渡段9.4.2~9.4.3防护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10.4.6~10.4.1010.4.1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程边坡固土网垫防护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100m或≤100m的单个工点10.5.5~10.5.610.5.7喷射混凝土防护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50m或≤50m的单个工点10.6.3~10.6.910.6.10~10.6.11植物防护单侧连续护坡长度每200m或≤200m的单个工点10.7.2~10.7.310.7.4基支挡结构重力式挡土墙明挖基坑伸缩缝间长度或每跳槽分段长度8.1.4~8.1.68.1.7基础伸缩缝间长度或每跳槽分段长度8.2.3~8.2.58.2.6~8.2.8桩基础每根桩8.3.3~8.3.98.3.10~8.3.12桩基础承台两伸缩缝(沉降缝)间长度8.4.2~8.4.58.4.6沉井基础每个沉井基础8.5.4~8.5.88.5.9~8.5.11换填基础沿挡土墙长度方向≤50m8.6.2~8.6.48.6.5挡土墙墙身及墙背填筑两伸缩缝间长度8.7.3~8.7.98.7.10~8.7.12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对应《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检验批检验项目条文号主控项目一般项目-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明挖基坑量伸缩缝间长度或每跳槽分段长度10.1.210.1.3墙趾板、墙踵板两沉降(伸缩)缝间长度10.2.2~10.2.610.2.7~10.2.9墙面板、扶壁两沉降(伸缩)缝间长度10.3.2~10.3.810.3.9~10.3.12注:支挡结构检验批检验项目条文号采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其中混凝土的检验要求执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路基相关工程电缆槽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电缆槽12.1.3~11.1.912.1.10~12.1.11接触网支柱基础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接触网支柱基础12.2.3~11.2.412.2.5声屏障基础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声屏障基础12.3.3~12.3.412.3.5预埋管线、综合接地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预埋管线、综合接地12.4.2~12.4.3路基附属设施检查设备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检查设备13.1.3~13.1.513.1.6~13.1.7防护栅栏沿线路连续长度每1000m或≤1000m范围内的防护栅栏13.2.4~13.2.6取、弃土场每个取、弃土场13.3.3~13.3.5沉降观测沉降观测连续同一类型路基的沉降观测14.0.9~14.0.1014.0.11说明:本表检验批检验项目条文号除路基支挡结构外,采用《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附录1路基填筑压实试验报告格式-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附1.1地基系数K30试验(记录)报告施工单位:填土层次: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测点位置及标高:试验日期:施工里程及部位:试验编号:报告日期:仪器设备压力表或测力计百分表编号填料名称编号示值范围123加载顺序压力表或测力计读数(MPa)承载板荷载强度(MPa)百分表读数(0.01mm)累计沉降量S(0.01mm)123平均值预压0.01复压0.0010.0420.0830.1240.1650.2060.2470.2880.3290.36P(MPa)沉降1.25mm对应荷载(MPa)-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00.040.080.120.160.200.240.280.320.360.51.01.251.52.0S(mm)P-S曲线地基系数K30值(MPa/m)规定值实测值检测环境描述: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附1.2路基填土压实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施工里程:试验编号:压实方式:报告日期:试验条件填料名称试验方法最大干密度(g/cm3)最优含水率(%)密度(g/cm3)里程标高(m)层次填土厚度cm碾压遍数试验位置湿密度g/cm3含水率%干密度g/cm3规定值实测值压实系数孔隙率%压实系数孔隙率%-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检测评定依据:试验意见: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附1.3Evd检测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施工里程:试验编号:压实方式:报告日期:试验条件填料名称试验方法测试部位-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里程检测日期标高(m)层次填土厚度cm碾压遍数试验位置试验次数沉陷值(mm)平均沉陷值(mm)Evd平均值(MPa)Evd规定值(MPa)123123123123123123检测评定依据:试验意见: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附1.4Evd检测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施工里程:试验编号:-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压实方式:报告日期:试验条件填料名称试验方法测点桩号填筑层次EV2/EV1规定值加卸载顺序号荷载F(KN)应力σ(MPa)沉降量测表读数SM(mm)承载板中心沉降量S(mm)预压复位1234567卸载8910第二次加载111213141516Ev1(Mpa)Ev2(Mpa)Ev2/EV1-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检测评定依据:试验意见: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附录2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或纠正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及纠正措施高压旋喷桩不冒浆或冒浆量少1、加固土层粒径过大,孔隙较多。1、加大浆液浓度;2、灌注黏土浆或加细砂、中砂,待孔隙填满后再继续正常喷射;3、在浆液中掺加骨料;4、加泥球封闭后继续正常喷射;5、灌注水泥砂浆后,再将孔内水泥浆置换成黏土浆,待孔隙填满后继续正常喷射。冒浆量过大1、有效喷射范围与喷浆量不适应。1、提高喷射压力;2、适当缩小喷嘴直径;3、适当加快提升速度。CFG桩堵管1、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2、坍落度太大、太小;3、设备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弯头与钻杆连接不合理;4、管道内有混合料结块。1、混合料的配合比应合理,粉煤灰掺量在70~90kg/m3,碎石粒径宜在5~25mm;2、严格控制坍落度;3、增大弯头半径,弯头与钻杆不能垂直连接。管接头连接牢固;4、施工结束立即清洗管道。窜孔1、加固土层有松散饱和粉土、粉细砂层。1、采取隔桩、隔排跳打方法;2、减少在窜孔区域打桩推进排数;3、改进钻头,合理提高钻进速度;4、混合料尽量采用较小坍落度;5、严格控制钻杆垂直度。桩头空心1、排气阀工作不正常。1、检查排气阀的工作状态,发现堵塞,及时清洗。桩端不饱满1、先提钻后泵料。1、前、后台密切配合,保证提钻、泵料的一致性。缩径、断桩1、拔管速度过快;2、钻机螺旋磨损过度;3、钻机走行挤压。1、严格控制拔管速度;2、经常检查螺旋直径,及时修复;-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3、严格控制清表后地基承载力,提高原地面地基承载力,在长螺旋支腿处加设枕木;4、备足混合料,随钻随灌注,防止停工待料。浆体喷射搅拌桩缩径、断桩1、提升速度过快;2、搅拌机叶片磨损过度;3、浆液备料不足。1、严格控制提升速度;2、经常检查叶片直径,及时修复;3、备足混合料,随搅随喷,防止停工待料。续表附录2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及纠正措施过渡段过渡段碾压不密实1、场地狭窄,大型压路机械操作不方便,造成碾压死角;2、人工辅助夯实操作不认真;3、填料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填层过厚1、划分压路机械与人工夯实的搭接区域,明确搭接区段内责任;2、过渡段填筑选用加水泥级配碎石填筑,分层压实;3、人工夯实时,采用先进的小型手扶式压路机;4、严格按试验段确定层厚填筑。路堤填筑路堤填筑不易压实,出现鼓胀、弹簧土、松散现象1、路堤填料含水量较大或较小;2、填筑路堤碾压工艺不当。1、雨季时取土场周围做好排水设施,防止积水;2、加强含水量的检测,必要时进行晾晒或洒水;3、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路基边坡1、路基填筑未进行每层放线;2、填筑过程中未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或整坡时挂线不准;3、放线误差较大。1、选择合格填料,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组织施工;2、每层路基填筑时均进行放线控制,并换手复核;3、填方路段分阶段进行边坡整理;4、制作标准坡度尺,专人检查挂线质量;5、路基宽度在设计宽度的基础上外侧增加20~30cm,等路面做好后施工防护工程前再行刷坡。-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路基填筑后边坡鼓肚塌腰,外观观感不好,坡面不平有凹凸处,路肩不顺直。雨后施工层面有积水、填方边坡塌方或被雨水冲洗路基防护及附属砌体砌体砂浆不饱满,存在空隙、死缝和通缝1、未采用挤浆法施工;2、石料搭配不均匀;3、砂浆流动性和和易性不好。1、砌体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严禁先干填石料,而后铺灌砂浆;2、石料间的砌缝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3、石料大小搭配均匀,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用小石块挤塞;4、砂浆现场机械拌和,拌和均匀,随拌随用。勾缝砂浆存在空鼓、脱落现象1、勾缝砂浆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缝内污染末消除;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2、砌体灰缝宽度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灰缝预留深度20-30mm;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要进行表面清理或凿缝;4、勾缝后及时养护。续表附录2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及纠正措施挡墙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1、模板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2、未全部使用同类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混凝土拆模时发生粘模;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5、混凝土振捣不够,混凝土中空气未排除干净。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全部使用同类模板;3、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1、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原材料计量误差太大;-94-n施工质量控制手册 路基工程混凝土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混凝土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4、漏振造成蜂窝;5、模板上有孔洞,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混凝土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1、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混凝土角产生巨大应力;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3、拆模时精心操作,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结构物;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