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2-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Anewwastewatertreatment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a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ThesisSubmittedto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ByHuPingSupervisedbyProfessorZhanXinhua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s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原创性声明1111IIIIIt掣1㈣06㈣0⋯——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l审年fp月矽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叮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导师(需亲笔)签名:If年f·月j-日硼f年f,月V阳n目录摘要⋯⋯⋯⋯⋯⋯⋯⋯⋯⋯⋯⋯⋯⋯⋯⋯⋯⋯⋯⋯⋯⋯⋯⋯⋯⋯⋯⋯⋯⋯⋯⋯⋯.I第一章绪论⋯⋯⋯⋯⋯⋯⋯⋯⋯⋯⋯⋯⋯⋯⋯⋯⋯⋯⋯⋯⋯⋯⋯⋯⋯⋯⋯⋯⋯⋯l1.1印染废水污染概况⋯⋯⋯⋯⋯⋯⋯⋯⋯⋯⋯⋯⋯⋯⋯⋯⋯⋯⋯⋯⋯⋯⋯⋯⋯11.2印染废水的来源⋯⋯⋯⋯⋯⋯⋯⋯⋯⋯⋯⋯⋯⋯⋯⋯⋯⋯⋯⋯⋯⋯⋯⋯⋯⋯21.2.1煮练废水⋯⋯⋯⋯⋯⋯⋯⋯⋯⋯⋯⋯⋯⋯⋯⋯⋯⋯⋯⋯⋯⋯⋯⋯⋯⋯一21.2.2染色废水⋯⋯⋯⋯⋯⋯⋯⋯⋯⋯⋯⋯⋯⋯⋯⋯⋯⋯⋯⋯⋯⋯⋯⋯⋯⋯21.2.3退浆废水⋯⋯⋯⋯⋯⋯⋯⋯⋯⋯⋯⋯⋯⋯⋯⋯⋯⋯⋯⋯⋯⋯⋯⋯⋯⋯21.2。4印花废水⋯⋯⋯⋯⋯⋯⋯⋯⋯⋯⋯⋯⋯⋯⋯⋯⋯⋯⋯⋯⋯⋯⋯⋯⋯⋯31.2.5丝光废水⋯⋯⋯⋯⋯⋯⋯⋯⋯⋯⋯⋯⋯⋯⋯⋯⋯⋯⋯⋯⋯⋯⋯⋯⋯⋯31.2.6漂白废水⋯⋯⋯⋯⋯⋯⋯⋯⋯⋯⋯⋯⋯⋯⋯⋯⋯⋯⋯⋯⋯⋯⋯⋯⋯⋯31.2.7整理废水⋯⋯⋯⋯⋯⋯⋯⋯⋯⋯⋯⋯⋯⋯⋯⋯⋯⋯⋯⋯⋯⋯⋯⋯⋯⋯31.3印染废水的特点⋯⋯⋯⋯⋯⋯⋯⋯⋯⋯⋯⋯⋯⋯⋯⋯⋯⋯⋯⋯⋯⋯⋯⋯⋯⋯41.3.1水量大⋯⋯⋯⋯⋯⋯⋯⋯⋯⋯⋯⋯⋯⋯⋯⋯⋯⋯⋯⋯⋯⋯⋯⋯⋯⋯⋯.41.3.2可生化性差⋯⋯⋯⋯⋯⋯⋯⋯⋯⋯⋯⋯⋯⋯⋯⋯⋯⋯⋯⋯⋯⋯⋯⋯⋯41.3.3碱性大⋯⋯⋯⋯⋯⋯⋯⋯⋯⋯⋯⋯⋯⋯⋯⋯⋯⋯⋯⋯⋯⋯⋯⋯⋯⋯⋯一41.3.4色度高⋯⋯⋯⋯⋯⋯⋯⋯⋯⋯⋯⋯⋯⋯⋯⋯⋯⋯⋯⋯⋯⋯⋯⋯⋯⋯⋯51.4印染废水处理现状⋯⋯⋯⋯⋯⋯⋯⋯⋯⋯⋯⋯⋯⋯⋯⋯⋯⋯⋯⋯⋯⋯⋯⋯⋯51.4.1物化处理技术⋯⋯⋯⋯⋯⋯⋯⋯⋯⋯⋯⋯⋯⋯⋯⋯⋯⋯⋯⋯⋯⋯⋯⋯51.4.2生化处理技术⋯⋯⋯⋯⋯⋯⋯⋯⋯⋯⋯⋯⋯⋯⋯⋯⋯⋯⋯⋯⋯⋯⋯⋯81.4.3一体化处理技术⋯⋯⋯⋯⋯⋯⋯⋯⋯⋯⋯⋯⋯⋯⋯⋯⋯⋯⋯⋯⋯⋯..111.5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121.5.1课题研究目的⋯⋯⋯⋯⋯⋯⋯⋯⋯⋯⋯⋯⋯⋯⋯⋯⋯⋯⋯⋯⋯⋯⋯⋯121.5.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2第二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132.1一体化处理工艺⋯⋯⋯⋯⋯⋯⋯⋯⋯⋯⋯⋯⋯⋯⋯⋯⋯⋯⋯⋯⋯⋯⋯⋯⋯.132.1.1处理工艺⋯⋯⋯⋯⋯⋯⋯⋯⋯⋯⋯⋯⋯⋯⋯⋯⋯⋯⋯⋯⋯⋯⋯⋯⋯⋯132.2.2优缺点⋯⋯⋯⋯⋯⋯⋯⋯⋯⋯⋯⋯⋯⋯⋯⋯⋯⋯⋯⋯⋯⋯⋯⋯⋯⋯一132.2一体化处理+O/C组合工艺⋯⋯⋯⋯⋯⋯⋯⋯⋯⋯⋯⋯⋯⋯⋯⋯⋯⋯⋯⋯..142.2.1处理工艺⋯⋯⋯⋯⋯⋯⋯⋯⋯⋯⋯⋯⋯⋯⋯⋯⋯⋯⋯⋯⋯⋯⋯⋯⋯⋯142.2.2优缺点⋯⋯⋯⋯⋯⋯⋯⋯⋯⋯⋯⋯⋯⋯⋯⋯⋯⋯⋯⋯⋯⋯⋯⋯⋯⋯⋯⋯⋯⋯⋯⋯⋯⋯⋯..142.3一体化处理+~0生化组合工艺⋯⋯⋯⋯⋯⋯⋯⋯⋯⋯⋯⋯⋯⋯⋯⋯⋯⋯⋯152.3.1处理工艺⋯⋯⋯⋯⋯⋯⋯⋯⋯⋯⋯⋯⋯⋯⋯⋯⋯⋯⋯⋯⋯⋯⋯⋯⋯⋯152.3.2优缺点⋯⋯⋯⋯⋯⋯⋯⋯⋯⋯⋯⋯⋯⋯⋯⋯⋯⋯⋯⋯⋯⋯⋯⋯⋯⋯..16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2.4工艺对比分析⋯⋯⋯⋯⋯⋯⋯⋯⋯⋯⋯⋯⋯⋯⋯⋯⋯⋯⋯⋯⋯⋯⋯⋯⋯⋯162.6本章小结⋯⋯⋯⋯⋯⋯⋯⋯⋯⋯⋯⋯⋯⋯⋯⋯⋯⋯⋯⋯⋯⋯⋯⋯⋯⋯⋯⋯.17第三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193.1印染厂概况⋯⋯⋯⋯⋯⋯⋯⋯⋯⋯⋯⋯⋯⋯⋯⋯⋯⋯⋯⋯⋯⋯⋯⋯⋯⋯⋯.193.2印染废水处理现有工艺⋯⋯⋯⋯⋯⋯⋯⋯⋯⋯⋯⋯⋯⋯⋯⋯⋯⋯⋯⋯⋯⋯.193.2.1原有工艺流程⋯⋯⋯⋯⋯⋯⋯⋯⋯⋯⋯⋯⋯⋯⋯⋯⋯⋯⋯⋯⋯⋯⋯⋯193.2.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203.3印染废水处理新工艺⋯⋯⋯⋯⋯⋯⋯⋯⋯⋯⋯⋯⋯⋯⋯⋯⋯⋯⋯⋯⋯⋯⋯203.3.1工艺说明⋯⋯⋯⋯⋯⋯⋯⋯⋯⋯⋯⋯⋯⋯⋯⋯⋯⋯⋯⋯⋯⋯⋯⋯⋯..213.3.1.1废水的初沉调节单元⋯⋯⋯⋯⋯⋯⋯⋯⋯⋯⋯⋯⋯⋯⋯⋯⋯⋯.213.3.1.2废水的生物处理单元⋯⋯⋯⋯⋯⋯⋯⋯⋯⋯⋯⋯⋯⋯⋯⋯⋯⋯.213.3.1.3物化处理单元⋯⋯⋯⋯⋯⋯⋯⋯⋯⋯⋯⋯⋯⋯⋯⋯⋯⋯⋯⋯⋯.223.3.2新工艺的特点⋯⋯⋯⋯⋯⋯⋯⋯⋯⋯⋯⋯⋯⋯⋯⋯⋯⋯⋯⋯⋯⋯⋯⋯223.4本章小结⋯⋯⋯⋯⋯⋯⋯⋯⋯⋯⋯⋯⋯⋯⋯⋯⋯⋯⋯⋯⋯⋯⋯⋯⋯⋯⋯⋯24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一254.1分析项目与方法⋯⋯⋯⋯⋯⋯⋯⋯⋯⋯⋯⋯⋯⋯⋯⋯⋯⋯⋯⋯⋯⋯⋯⋯⋯254.1.1分析项目⋯⋯⋯⋯⋯⋯⋯⋯⋯⋯⋯⋯⋯⋯⋯⋯⋯⋯⋯⋯⋯⋯⋯⋯⋯⋯254.1.2项目分析方法⋯⋯⋯⋯⋯⋯⋯⋯⋯⋯⋯⋯⋯⋯⋯⋯⋯⋯⋯⋯⋯⋯⋯..254.2新工艺运行效果⋯⋯⋯⋯⋯⋯⋯⋯⋯⋯⋯⋯⋯⋯⋯⋯⋯⋯⋯⋯⋯⋯⋯⋯⋯254.2.1污染指标变化及去除率⋯⋯⋯⋯⋯⋯⋯⋯⋯⋯⋯⋯⋯⋯⋯⋯⋯⋯⋯一254.2.2新工艺运行稳定性⋯⋯⋯⋯⋯⋯⋯⋯⋯⋯⋯⋯⋯⋯⋯⋯⋯⋯⋯⋯⋯一264.3新旧工艺对比分析⋯⋯⋯⋯⋯⋯⋯⋯⋯⋯⋯⋯⋯⋯⋯⋯⋯⋯⋯⋯⋯⋯⋯⋯.274.3.1CODer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274.3.2BOD5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284.3.3SS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一294.3.4色度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一304.3.5稳定运行达标对比分析⋯⋯⋯⋯⋯⋯⋯⋯⋯⋯⋯⋯⋯⋯⋯⋯⋯⋯⋯⋯314.4本章小结⋯⋯⋯⋯⋯⋯⋯⋯⋯⋯⋯⋯⋯⋯⋯⋯⋯⋯⋯⋯⋯⋯⋯⋯⋯⋯⋯⋯.32第五章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335.1环境效益⋯⋯⋯⋯⋯⋯一⋯⋯⋯⋯⋯⋯⋯⋯⋯⋯⋯⋯⋯⋯⋯⋯⋯⋯⋯⋯⋯一335.2经济效益⋯⋯⋯⋯⋯⋯⋯⋯⋯⋯⋯⋯⋯⋯⋯⋯⋯⋯⋯⋯⋯⋯⋯⋯⋯⋯⋯⋯335.2.1直接经济效益⋯⋯⋯⋯⋯⋯⋯⋯⋯⋯⋯⋯⋯⋯⋯⋯⋯⋯⋯⋯⋯⋯⋯~335.2.2间接经济效益⋯⋯⋯⋯⋯⋯⋯⋯⋯⋯⋯⋯⋯⋯⋯⋯⋯⋯⋯⋯⋯⋯⋯..345.3社会效益⋯⋯⋯⋯⋯⋯⋯⋯⋯⋯⋯⋯⋯⋯⋯⋯⋯⋯⋯⋯⋯⋯⋯⋯⋯⋯⋯⋯34第六章结论⋯⋯⋯⋯⋯⋯⋯⋯⋯⋯⋯⋯⋯⋯⋯⋯⋯⋯⋯⋯⋯⋯⋯⋯⋯⋯⋯⋯⋯⋯35致{射⋯⋯⋯⋯⋯⋯⋯⋯⋯⋯⋯⋯⋯⋯⋯⋯⋯⋯⋯⋯⋯⋯⋯⋯⋯⋯⋯⋯⋯⋯⋯⋯⋯⋯⋯⋯⋯⋯⋯⋯⋯⋯⋯⋯37参考文献⋯⋯⋯⋯⋯⋯⋯⋯⋯⋯⋯⋯⋯⋯⋯⋯⋯⋯⋯⋯⋯⋯⋯⋯⋯⋯⋯⋯⋯⋯⋯⋯⋯⋯⋯⋯39n目录图表目录图1.1絮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5图1.2絮凝气浮池工艺流程图⋯⋯⋯⋯⋯⋯⋯⋯⋯⋯⋯⋯⋯⋯⋯⋯⋯⋯⋯⋯⋯⋯..6图1。3生化技术处理废水工艺流程图⋯⋯⋯⋯⋯⋯⋯⋯⋯⋯⋯⋯⋯⋯⋯⋯⋯⋯⋯一8图1.4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11图2.1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3图2.2一体化+O/C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4表2.1A/O工艺运用情况⋯⋯⋯⋯⋯⋯⋯⋯⋯⋯⋯⋯⋯⋯⋯⋯⋯⋯⋯⋯⋯⋯⋯⋯15图2.3一体化处理+A/O生化组合工艺废水处理流程图⋯⋯⋯⋯⋯⋯⋯⋯⋯⋯⋯..16表2.2四种工艺对比分析表⋯⋯⋯⋯⋯⋯⋯⋯⋯⋯⋯⋯⋯⋯⋯⋯⋯⋯⋯⋯⋯⋯⋯16图3.1印染厂原有工艺流程图⋯⋯⋯⋯⋯⋯⋯⋯⋯⋯⋯⋯⋯⋯⋯⋯⋯⋯⋯⋯⋯⋯19表3.1技改前水质达标情况⋯⋯⋯⋯⋯⋯⋯⋯⋯⋯⋯⋯⋯⋯⋯⋯⋯⋯⋯⋯⋯⋯⋯一20图3.2新工艺流程图⋯⋯⋯⋯⋯⋯⋯⋯⋯⋯⋯⋯⋯⋯⋯⋯⋯⋯⋯⋯⋯⋯⋯⋯⋯⋯21表4.1废水水质分析方法⋯⋯⋯⋯⋯⋯⋯⋯⋯⋯⋯⋯⋯⋯⋯⋯⋯⋯⋯⋯⋯⋯⋯⋯25表4.2水质的变化及去除率⋯⋯⋯⋯⋯⋯⋯⋯⋯⋯⋯⋯⋯⋯⋯⋯⋯⋯⋯⋯⋯⋯⋯26表4.3新工艺稳定运行效果⋯⋯⋯⋯⋯⋯⋯⋯⋯⋯⋯⋯⋯⋯⋯⋯⋯⋯⋯⋯⋯⋯⋯26表4.4新旧工艺进出水CODcr监测结果⋯⋯⋯⋯⋯⋯⋯⋯⋯⋯⋯⋯⋯⋯⋯⋯⋯一27图4.1新旧工艺COD。,去除效果⋯⋯⋯⋯⋯⋯⋯⋯⋯⋯⋯⋯⋯⋯⋯⋯⋯⋯⋯⋯⋯28表4.5新旧工艺进出水BOD5监测结果⋯⋯⋯⋯⋯⋯⋯⋯⋯⋯⋯⋯⋯⋯⋯⋯⋯⋯28图4.2新旧工艺BOD5去除效果⋯⋯⋯⋯⋯⋯⋯⋯⋯⋯⋯⋯⋯⋯⋯⋯⋯⋯⋯⋯⋯.29表4.6新旧工艺进出水SS监测结果⋯⋯⋯⋯⋯⋯⋯⋯⋯⋯⋯⋯⋯⋯⋯⋯⋯⋯⋯.29图4.3新旧工艺SS去除效果⋯⋯⋯⋯⋯⋯⋯⋯⋯⋯⋯⋯⋯⋯⋯⋯⋯⋯⋯⋯⋯⋯一30表4。7新旧工艺进出水色度监测结果⋯⋯⋯⋯⋯⋯⋯⋯⋯⋯⋯⋯⋯⋯⋯⋯⋯⋯⋯30图4.4新旧工艺色度去除效果⋯⋯⋯⋯⋯⋯⋯⋯⋯⋯⋯⋯⋯⋯⋯⋯⋯⋯⋯⋯⋯⋯31图4.5新旧工艺出水水质达标情况⋯⋯⋯⋯⋯⋯⋯⋯⋯⋯⋯⋯⋯⋯⋯⋯⋯⋯⋯⋯32n摘要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要印染废水是一类排放量巨大而又不易处理的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鉴于印染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人们对印染废水的治理一直十分关注,建设了大量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目前而言,随着印染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需要进行工艺的升级改造。本文首先对某印染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实地调研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印染厂生产用水概况、染色工艺概况,排放废水概况,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效果以及设施、设备概况等。在对原有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该厂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的方案一一在印染厂原有废水物化处理工艺基础上,增设生化处理设备,即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对流交换全接触氧化+生物碳吸附过滤再氧化微生物生化处理”组合工艺。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前后运行效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废水出水COD含量由原来的441mg/Lu奠上降至5lmg/Lu3(下;出水BOD含量由原来的223mg/LI,?A上降至14mg/L以下;出水色度由原来的205以上降至29以下;出水COD、BOD、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由改造前的72.5%、55.4%、75.7%提高到95.6%、96.8%、96.1%。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由原来的单一物化处理升级到“物化+生化”组合处理新工艺,提高了废水出水水质,使出水COD、B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23.1%、41.4%、20.4%,新旧工艺的Ss去除率相差不大,基本都保持在90%,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同时印染废水处理的成本降低了。关键词:印染废水;废水处理;厌氧水解;好氧接触;达标排放nABSTRACTAnewwastewatertreatment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ina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ABSTRACTTextilewastewaterisakindofindustrialwastewaterthatisoflargequantityanddifficulttotreat.Itisaveryseriouspollutionfortheenvironment.Inviewofthepressureofecologicalenvironmentonthetreatmentoftextilewastewater,alotoftreatmentprojectshavebeenbuilt.Butuptodate,theseprojectshavenotreachedtherequirementsoftreatment.Therefore,theupgradingandregenerationareneeded.Thegeneralsituationof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includingthewatersupply/methodofprintinganddyeing/drainage/designandrunofthewastewatertreatmentandequipmentexistedandSOoninaprintinganddyeingfactorywasinvestigated.Wehaveproposedanengineeringtechnologytransformationplanonthebaseofintensivesurveyandanalysisinoriginal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aswellasthecurrentdomesticandforeignexperiencein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i.e.,thecombinedtechnologyofanaerobichydrolysispond+convectiveexchangeaerationoxidationpond+re—oxidationofbiologicalcarbonadsorptionfilter.Itadoptssomebiologicalandchemicalprocessingequipmentsonthebaseofthetechnologyoforiginal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Theoperationresultsbeforeandaftertransformationdemonstratethatafterregenerationoftextilewastewatertreatedbythecombinedprocess,thecontentofCODineffluentwaterdropsfromoriginalover441mg/Ltobelow51mg/L;thecontentofBODineffluentwaterdropsfromoriginal223mg/Labovetobelow14mg/L;thecontentofcolorineffluentwaterdropsfromoriginalover205tobelow29;theaverageremovalsforCOD,BODandcolorineffluentwaterareimprovedfrom72.5%to95.6%,55.4%to96.8%,and75.7%to96.1%.respectively.Theupgradingofwastewaterprocessingtechnologyofprintinganddyeingindustryto1II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thecombinationprocessingtechnologyof‘‘physicochemicalandbiochemical’’fromtheoriginalsinglephysico—chemicaltreatmentenhancesthequalityofeffluentwastewater,andincreasestheremovalratesofCOD,BODandcolorineffluentwater,respectively,t023.1%,41.4%,and20.4%.However,thereislittleimprovementintheremovalrateofSwithabout90%.Hence,theupgradingoftextilewastewatertreatmenttechnologyreducesthetotaldischargeofpollutantsgreatlyaswellasprotectsthewaterenvironmemforhumansurvival.Keywords: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wastewatertreatment;anaerobichydrolysis;aerobiccontact;dischargeunderstandardsIVn第一章绪论1.1印染废水污染概况第一章绪论我国印染企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的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效率比较低,工程实际应用中科技含量较少,整体含有产能过剩,应向发达国家借鉴相对比较先进的技术。文献【l之j显示欧洲印染企业加工l蚝布产生约200L废水,而我国生产同等质量的布产生废水量约500L,是国外的3倍左右,能耗约为国外的5倍【3卅。目前,我国印染废水污染在整个工业污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005年,印染布加工总量约为350亿m。以每加工100m织物产生5t废水计算,全年国内印染企业将产生出17.5亿t废水。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为主,并且随原料纤维种类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不同。印染废水的水质一般为pH值约为6.10,COD约为400.1000mg/L,BOD约为100.400mg/L,SS约为100.200mg/L,色度约为100.400倍。印染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使全国各大江河流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活饮用水。目前,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均到了较难治理的地步【5。。丌。70年代末,大中型印染企业中建立了一批以好养生物处理为主体的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这些处理工程运行明显减少了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80年代中期,纺织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印染企业对废水处理装置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排放标准,如生物接触氧化法、鼓风曝气法、表面加速曝气法、生物转盘法等处理工艺,针对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形成了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的多种处理方法。开发研制出的厌氧一好氧串联处理的低能耗生物处理技术针可较好的处理棉印染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如聚乙烯醇等,大大减少难降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滞留。近年来,生物吸附、高效菌种的培养、生物固定化技术、新型高效反应器、生物絮凝等生化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同时逐步实现了工程化应用[8-1i】。目前,纺织废水的治理对企业而言需协调克服和解决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改进现有技术装备,调整生产技术工艺,加快实现清洁化生产,强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末端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困难和问题。政府管理机构要不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断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制订相关法规文件,根据国家规定投入相应的财力、人力等,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作。1.2印染废水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印染行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印染废水在纺织废水的排放过程中,占全部纺织废水的8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给类织物的需要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印染工艺和产品结构的改变使得废水水质变的更加复杂,废水的处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印染废水的水质组成主要包括煮炼、染色、退浆、印花、丝光、漂白、整理等废水【12-151。1.2.1煮练废水煮练废水来自煮炼工序,加入烧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的水溶液,调整工序条件,高温、碱性环境下,去除棉织物中纤维所含的蜡质、果胶、油脂等杂质,这样可以保证漂白和染整的3n-r质量。煮练废水一般水温高,水量大,呈深褐色和强碱性。煮练废水中含有纤维素、蜡质、表面活性剂、果酸、碱、含氮化合物、油脂等物质,该废水BOD5及COD值均较高,污染物浓度高。1.2.2染色废水染料和助剂是染色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不同的纤维原料和产品一般要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及染色方法,同时各种染料的上色率不同,其中的染液及其浓度不同,因此染色废水水质变化较大。染色废水特点是碱性强,水量大,废水中含浆料、助剂、染料、表面活性剂等,废水色度可高达几千倍,COD一般为300—700mg/L,BOD5/COD<0.2,可生化性较差。1.2.3退浆废水退浆废水主要来自退浆工序,一般以化学药剂将织物上的浆料通过水解或酶分解2n第一章绪论为水溶性分解物等方式进行,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纤维等杂质。退浆废水含有浆料分解物、纤维屑、酶等属于有机废水,呈碱性,COD和BOD5含量约占印染废水的45%。一般使用PVA或CMC化学浆料会使废水的BOD5下降,而COD升高,使得废水更难处理。1.2.4印花废水印花滚筒、配色调浆、印花筛网的冲洗废水是印花废水的主要来源,同时印花后处理时的皂洗、水洗废水也是其重要来源。印花色浆中的浆料量/染料量比可多达几十倍,因此印花废水中除染料、助剂外,还包括大量浆料,所以BOD5、COD都较高。使用重铬酸钾、滚筒剥铬印花滚筒镀筒时可能有三氧化铬产生,这些废水毒性大,需要单独处理。1.2.5丝光废水丝光是将织物在NaOH浓溶液在进行溶液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纤维的张力强度,还可以增加纤维的表面光泽,同时可以降低织物的潜在收缩率和提高对染料的亲和力。丝光废水碱性较强,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氢氧化钠,因此丝光废水一般较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COD、BOD5、SS均较高。1.2.6漂白废水漂白工艺一般是用双氧水、次氯酸钠、亚氯酸钠等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有色杂质。该废水特点为水量大,污染程度较轻,BOD5及COD均较低,属较清洁废水,可直接排放或循环再用。1.2.7整理废水整理废水水量较小,该废水中含有树脂、纤维屑、浆料、油剂、甲醛、表面活性剂等。整理废水量小,对全厂混合废水的水质、水量影响小。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1.3印染废水的特点印染废水水质中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有机物,并随采用的原料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通常,印染废水水质pH值约为6-10,COD约为400—1000mg/L,BOD5约为100-400mg/L,SS约为100—200mg/L,色度约为100—400倍。印染废水不是简单的一种废水,而是很复杂的一类废水,具有污染物成分差异性大;污染指标COD高,BOD5/COD值在O.25左右,可生化性较差;色度高,混合水中显色微粒大小、重量差异大,较难脱色。1.3.1水量大纺织印染在纺织工业中用水量较大,据1999年统计,我国国有纺织企业和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非国有纺织企业共用水量为60.6亿m3,其中新鲜用水量为34.1亿m3,各类纺织印染行业为18亿m3。其余均为制造、纺纱过程中空调用水。生产过程中麻纺印染产品、水丝绸印染产品和棉纺印染产品的重复利用率为10%,毛纺染整产品用水的回用率为20%t19-201。1.3.2可生化性差印染过程排放的废水所含的有机污染物以人工合成有机物为主,由剩余染料和大量助剂产生【21。221。其中有些染料母体、染料及染料降解产物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作用,废水毒性较大。该废水共同的特点是BOD5/COD值均很低,约为O.1.0.2,可生化性较差,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将BOD5/COD值提高到O.3以上,以利于生化处理【23-251。1.3.3碱性大印染废水中的碱减量废水COD值可达10万mg/L左右,pH>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一方面将碱回收,另一方面投加酸降低pH值,经过预处理达到后续处理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它厂区废水一起进行处理【26。271。4n第一章绪论1.3.4色度高染料随废水排放到环境过程中,即便在低浓度(<1mg/L)-F,可见度仍很高,有的色度可高达4000倍以上。这将减弱水体的透光性,阻碍溶解氧渗透到自然水体,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因此,脱色是印染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任务之--118—291。1.4印染废水处理现状1.4.1物化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如利用机械自勺、物理的手段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粒径较大的杂质或者加入一种或者是几种化学药品,使废水中小粒径污染物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3(1。卫。物理处理包括机械过滤、沉淀、浮选、膜分离、离心分离等方法。化学处理包括絮凝、中和、化学氧化、破乳、脱色等方法。1.沉淀法【33·36】印染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些短纤维等杂质和染料化合物,需要经过沉淀去除,以便后续工艺处理。废水处理站使用最早的设备为自然沉淀池,配有机械除污泥装置,在池形上大多采用普通平流式沉淀池和斜板式沉淀池。该设备投资少、运行管理费用低,但在沉淀过程中,经常出现浮渣和泡沫,需要经常清理,悬浮物去除效率低,只有50%~8006,且排出的污泥浓度低,脱水较困难。在此基础上絮凝沉淀工艺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絮凝剂的不断发展,废水的处理效果越来越好,目前fl勺ss处理效果达90%以上。絮凝沉淀法的使用工艺如图1.1所示。翟凝神l焉泥排驴图1.1絮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Fig.1·1Processflow;diagrmnofcoagulationsedimentationtreatment{{f≈/回用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T程改造研究在絮凝池中絮凝剂的作用原理为:经过筛网处理后,废水中主要物质为小分子胶体状态的污染物,一般带有负电荷,所以胶体颗粒之间互相捧斥,形成稳定的溶液。将絮凝剂加入到废水中,使得污染物的胶体颗粒电性改变,失去稳定性,经互相碰撞、吸附架桥、凝聚、网捕卷扫等作用而是形成较大絮状物,经沉淀或气浮法去除。目前,对混凝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混凝剂的工艺条件、处理效果、经济价值及开发新品种等方面【37圳】。絮凝剂主要分为无机以及有机高分子两类,如:聚合氯化铝!二元或三元金属盐的复合物、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处理废水时根据废水水质选用其中一种或者是两种。有研究表明【4:431用该工艺处理废水,其SS去处率Nj298%,色度去处率可达90%,COD。,去处率可达80%。鲍先立等I删在实验室研究使用两性聚丙烯酰胺CAPAM和氧化交联齐UPDO处理废水,得到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在室温条件下,pH=8.0左右.投加O.40LPDO/m3废水,以200r/min的转速快速搅拌lmin,再加0.1%t拘CAPAM6L/m3废水,以80“rain的转速搅拌lOmin,反应完毕后静置.一)_rai‘n,废水(佝COD。,去除率>95%,脱色率R>97%。2.气浮法Ⅲ。71絮凝沉淀法对SS的去除效率高,但对COD。,的去除效率低,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主要原因在于沉淀池的功能比较单一。而气浮法在絮凝后的污染物去除方面优于沉淀法。沉淀法适用于BOD与COD值较小,原废7J,:7J<质浓度较低或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工程:气浮法适用于废水中存在大量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物的情况。絮凝气浮法工艺如图1.2。用图1.2絮凝气浮池工艺流程图Fig.1-2Processflowdiagramofcoagulationfloatationpond气浮注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压力下,空气溶解于水中并产生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哕、吸附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可使悬浮物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加以分离。气浮法具6n第一章绪论有浮渣含水率低、分离时间短、除渣方便及操作简单等优点。COD口<800mg/L废水在经过处理后,其BOD、COD、SS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3.膜处理法膜分离法处理印染废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I'-J分离新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环境好,运行简单,维护方便,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没有污泥产生等优点【48踟】。目前对印染废水的膜分离法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5l-541。Chen等㈣采用中试规模的ATF50型纳滤膜对COD分别为5430mg/L和14200mg/L的弱酸性和碱性废水,经纳滤后,COD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95%,出水达到了当地排放标准。聚酰胺纳滤膜在处理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印染废水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废水回收率和COD去除率都在90%以上,脱色率高达99.5%。透过液的COD含量小于100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可作为回用水使用【56·571。IsmailKoyuncu等㈣在实验研究活性染料废水纳滤透过液的回用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纳滤过程的经济性,表明投资回收期小于2年。最近Lopes等【59】还对利用三种纳滤膜对中试模型的实际体系进行了研究,脱色率高达99%,COD脱除率达87%。在今后的研究中,开发强度高、寿命长、抗污染、通量高的膜材料,并着重解决膜污染与浓度差极化等问题,妥善处理浓缩水,是膜分离法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4.活性碳吸附法吸附脱色技术指采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在固.液相界面上的物质传递,将废水中的有色污染物转移到固体吸附剂上,达到从废水中分离除去的方法。吸附剂指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体物质,主要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膨润土、天然沸石等。活性炭是最早应用的脱色吸附剂,由微小结晶部分和非结晶部分混合组成的碳素物质,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这些物质吸引到空隙中,从而达到将污染物从水中分离的目的。许彬彬等【60】用面包酵母作为单体,戊二醛为变联剂,制备聚胺酸修饰面包酵母,研究聚胺酸修饰面包酵母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在pH值为4.0~11.0,吸附反应分别在40和20min达到平衡,过程符合Langrn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35.9、694.27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mg/g。UmaR.Lakshmi等刚采用米糠灰作为吸附剂处理靛蓝胭脂红模拟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吸附满足假二级反应模型;初始pH值为5.4,吸附剂用量10.0g/L,反应时间8h时为最佳吸附条件。PiyawanLeechart等【621采用废木屑吸附活性红.141,结果表明木屑加硫酸体系在30。C时具有最大吸附能力29.9mg/L,符合Langrnuir模型。木屑硫酸体系对废水的脱色和COD去除具有很好的效果。1.4.2生化处理技术印染废水进行物化处理后很难达到废水排放标准,通常需要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技术很多如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SBR、活性污泥法、电化学法等‘63币51,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为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水解酸化法。生化处理技术在印染废水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缸701。图1.3是一个典型的生化处理工程工艺技术。图1.3生化技术处理废水工艺流程图Fig.1-3Processflowdiagramofthebiochemicaltreatmentofpulpandpapereffluent该工艺技术原理:1.活性污泥法n第一章绪论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主要分为吸附、氧化两个过程。活性污泥吸附达到饱和后马上失活,需要经过氧化去除吸附的有机物,才能重现活性,恢复吸附和氧化能力。其具体过程如下:在曝气池中连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废水中会产生带有大量好氧微生物的絮凝体即活性污泥,其具有很强的吸附以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活性污泥吸附有机污染物,将其参与自身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以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不断繁衍,同时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该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经过沉淀分离后,部分作为种泥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循环参与生物降解,其余部分进行排放处理,而澄清的出水可以回用或排放。2.水解酸化法该法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酸性发酵以及碱性发酵两个阶段的厌氧分解,即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低级脂肪酸、醇等小分子有机物,还有氨和二氧化碳等中间产物,而且在产甲烷菌作用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水解酸化法具有许多优点,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工艺产生的污泥量少且稳定,易于脱水,反应器负荷高等,但启动周期长,出水水质差,操作控制较为复杂且安全措施要求严格,一般作为接触氧化处理前的预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3.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生物滤池以及活性污泥的双重特点。首先,填料比表面积大,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和生物滤池,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其次,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不需要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因此运行管理简便。第三,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且水流属于完全混合型,所以对水质水量的聚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最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较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生物接触氧化池内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所以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实质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谢和利用的过程。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人工供气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质,这样在不同的转化途径中将大分子或者是结构复杂的有机物最终氧化降解为简单的水、9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且经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微生物的生物体得到增长繁殖,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4.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法是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形式:生物转盘、生物滤池、淹没式生物滤池和生物流化床等【71m】。曝气生物滤池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73。76】。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原理为:(1)生物降解作用池内污染物和溶解氧经过扩散作用到达生物膜表面,并进入生物膜内部。生物膜表层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硝化细菌实现氨氮的硝化作用,所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在生物膜的好氧层中去除。由于生物膜的内部较厚,因此导致污染物的扩散作用减弱,这样制约了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渗透,因此生物膜内部以兼氧、厌氧微生物为主,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可以使膜内产生有机和酸硫化氢等物质,这些物质扩散到生物膜表层时,可以被好氧细菌降解。曝气生物滤池也具有推流式反应器的流态特征,其沿着床层高度,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因此水质不断改善,使池内存在多种类型的微生物。池内微生物以附着的形式生长在填料表面,因此不会随出水流走,这样增加了滤池内大量的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上流式的曝气生物滤池中,底部一般为异养好氧型微生物,其能降解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在中部,随着有机物浓度的降低,以自养型的硝化细菌为主,其可以硝化水中的氨氮;在顶部,水质得到较大的改善,床层中开始出现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这些动物以细菌为食,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同时,较长的食物链提高了营养水平,减少滤池污泥量。所以,滤池内多种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滤池去除污染物最主要的作用。’(2)过滤截留作用曝气生物滤池一般采用粒径较小的填料,可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截留于填料颗粒的空隙中,从而达到对悬浮物的机械截留。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分泌出的酯类、多糖类、胞外多聚物等粘性物质可起到吸附架桥作用,同时池内大量的丝状细菌使滤床内形成了网状结构,大大加强滤池的生物截留作用,可以使滤池截留更小的悬浮物,甚至胶体等物质。一般随着滤池的运行,床层内截留的悬浮物不断增多,填料表面生物膜不断变厚,填料之间的空隙减小,这就导致水头损失逐渐10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能,能对废水进行吸附。生化部分可采用射流曝气的方式,依靠设备内部的多层板生物膜,对废水进行好氧/厌氧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1.5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1.5.1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原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造,提高COD、SS、色度的去除率,使出水水质达到GB4287.92排放标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5.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调研行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状况、运行条件及运行时存在的问题:2.对印染厂原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原处理工艺的进、出水的水质水量及排放特征等,找出原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结果设计新的工艺方案;3.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其运行情况,完善新工艺运行的各项指标。4.改造前后的技术对比分析。12n第一章绪论增大,当水头损失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便恢复滤池的处理能力。曝气生物滤池通常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一方面,气冲能使填料颗粒互相碰撞摩擦,以便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另一方面,水冲能将脱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截留的悬浮物带出滤池。1.4.3一体化处理技术一体化处理工艺是从物化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发展而来,目前研究的较少。由于单一的物化处理或者是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很难达到废水的排放标准。因此,印染废水要达标排放,需要物化处理技术和生化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物化.生化工艺技术的优点在于废水处理效果好,能够实现废水的回用;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管理费用高。而将物化处理技术和生化处理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多个设备的一体化,不仅能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同时能节省资金。一体化处理工艺如图1.4所示。加药图1—4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Fig.1-4Integratedu7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es排水/回用一体化废水处理技术一般采用物化、生化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连续处理废水。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应包括水泵、圆形池、多层阀门和药剂池等,其中圆形池分反应区、澄清区、污泥收集区等三个区,圆形池的底部一般成圆锥体,以利于絮凝物的沉淀和排出。絮凝剂一般通过利用泵前的负压在泵前管道吸入,可以与废水混合并开始初步反应,然后进入圆形池反应区形成较大颗粒的絮凝物,在池内随着絮凝物颗粒的增大,絮凝物通过目身的重量在澄清区内沉淀,而且反应区内的絮凝物有类似活性:碳的功n第二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2.1一体化处理工艺2.1.1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泵、药剂池、圆形池、多层板和阀门,圆形池底部做成锥体,以便于排泥。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废水经过筛网过滤,去除短纤维等杂质,筛网过滤的废水进入集水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从调节池流出的废水与利用泵前的负压在泵前管道吸入的絮凝剂混合并进行初步反应,进入圆形池反应区,在反应区形成较大颗粒的絮凝物并逐步增大,同时絮凝物利用自身的重量在澄清区内沉淀。同时设备内部的多层板生物膜对废水进行好氧处理。处理后的泥渣送入污泥浓缩池,在污泥脱水间脱水压成泥饼外运;处理后的废水回用或者是排放。2.2.2优缺点图2.1一体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Fig.2-1Processflowdiagramofintegratedwastewatertreatment排放/回用1.优点:集废水与絮凝剂的混合、澄清、反应、过滤于一体,设备占地面积小;同时反应器内无需搅拌,运行成本低;对可溶性COD。,处理效果好,部分废水可以回用。2.缺点:操作复杂,设备复杂,回用率低,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2.2一体化处理+O/C组合工艺2.2.1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工艺对废水SS、COD。,、BOD5、色度的处理效果很好,但一旦提高废水回用率,处理效果明显降低,不能达到废水排放/回用标准。一体化处理废水之后,增加一道生化处理,可以提高废水出水水质,一体化+接触氧化+沉淀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废水经过一体化处理工艺,再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相当于是对废水进行一次生物反应。该生物反应过程是以有机物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谢及利用的过程。生物处理过程中,人工供气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质,同时经过不同的转化途径将大分子或结构复杂的有机物经异化作用最终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经同化作用和利用异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使微生物的生物体得到增长繁殖,为进一步发挥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处理后的废水出水水质较好,废水回用率高。废水图2.2一体化+O/C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Fig.2—2ProcessflowdiagramofintegratedandO/Cwastewatertreatment2.2.2优缺点1.优点: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且回用率高,节约用水。2.缺点:增加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增加投资。14排放/回用n第二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2.3一体化处理+刖0生化组合工艺2.3.1处理工艺一体化处理+~O生化组合工艺的核心部位在A/O(厌氧/好氧)上,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如芬兰、荷兰、加拿大、德国、美国等等都已大量应用了这一技术,具体使用情况如表2.1。表2—1A/o工艺运用情况Table2-1ApplicationstatusofA/Oprocess一体化处理+~O生化组合工艺具体如图2.3所示,废水从一体化处理工艺出来进入厌氧处理工段,由水泵送入厌氧微生物固定反应器顶部的脉冲布水器。脉冲布水器使废水以脉冲的方式进入厌氧微生物固定反应器,从而使反应器中的污泥变得活跃,使废水在反应器中分布得更加均匀,不致于产生死角。在厌氧微生物固定反应器中的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作用下,废水中长链的有机物质变成短链的有机物质,使废水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以利于下一步的处理。厌氧微生物固定反应器的出水自流进入氧化池。对流交换-jl颐.流混合的全接触式氧化工艺使氧化池中的废水和空气中的氧在水力剪切和搅拌的作用下得到充分混合,使氧化反应更加完全,提高氧的利用率。废水中的有机物很容易地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氧化池中的空气复叶曝气机连续供给。经氧化反应处理后的废水形成泥水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和泥水分离效果,通过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和沉降作用,上清液已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自流排放;污泥沉降在二沉池底部,定期排放至污泥池,再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至氧化池。多余的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并经压滤机脱水处理后外运处理。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废水排水/回用图2.3一体化处理+A/O生化组合工艺废水处理流程图Fig.2—3Processflowdiagramofintegratedtreatment+A/Obiochemicalcombinedtechnology2.3.2优缺点1.一体化处理+A/O组合工艺优点:废水回用率高,一般可达80%以上;同时废水排放水质稳定且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2.一体化处理+A/O组合工艺缺点: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2.4工艺对比分析对一体化工艺、一体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一体化+A/O组合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2所示。表2.2四种工艺对比分析表Table2·2Tableofthecomparedanalysisoffourprocesses16n第二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一体化处理在操作管理维护、投资运行成本、能耗、占地面积等方面占有优势,但存在运转可靠性差、污染负荷小、废水处理效果差的特点;一体化处理+接触氧化组合工艺以及一体化处理+A/O组合工艺,虽然在操作管理维护、投资运行成本、占地面积、能耗等方面略有不足,但随着废水回用率的增加,可减少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保护环境。2.6本章小结本章探讨了印染废水的几种处理工艺,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工艺的流程、工作原理以及各工艺的优缺点,得到如下结论:1.针对不要求废水回用,且废水COD。,污染物浓度低的印染厂可使用一体化工艺,出水水质基本能达标排放。2.对于污染物浓度高的印染废水,一体化处理后,废水不能达标排放,需进行后续处理,如处理含难降解染料污染物浓度较少的废水时,与接触氧化工艺组合能保证废水稳定达标排放。3.一体化处理+A/O组合工艺存在投资运行、管理、维护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但废水含有较高浓度难降解污染物时,可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大大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nn第三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3.1印染厂概况某印染整理企业,原生产能力200万米,扩建后生产能力达到400万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2000m3/d。废水中的BOD5/CODer值较低,可生化性较差;由于上色率不高,废水中残留的染料较多,不仅色度高,且残留的PVA浆料、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对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属于较难处理的废水。3.2印染废水处理现有工艺3.2.1原有工艺流程该印染厂建厂时间早,起初规模小,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小,且当时的环保要求低,采用单一的物化技术(超效气浮法)处理,能够解决该厂废水达标排放问题。但随着印染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相关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该气浮工艺难以满足该厂的废水达标排放要求。该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印染厂原有工艺流程图Fig.3·ITheoriginalFlowchartofthetextilewastewater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3.2.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印染厂工程扩建后,废水处理站的各项水质指标达标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技改前水质达标情况Table3-1Situationofwaterqualitymeetingthestandardsbeforetechnicalreform由表3.1可知,除了SS达标外,CODcr、BOD5、色度均严重超标,采集出水进行水质分析,出水COD浓度超出标准排放浓度4.4倍,BOD浓度超出标准排放浓度8.7倍,BOD浓度超出标准排放浓度5.1倍。这主要是因为超效气浮法属于浮选体系,是将空气压缩溶入废水中,形成极细的小气泡与废水中的颗粒物结合浮出水面达到分离的目的,其浮选效果由颗粒物大小及颗粒物的可浮性决定,具有气泡细小、释放气量大,造价低、工艺简单、占地小等特点。但由于印染废水中颗粒物的可浮性有差异,且含有非固相有机物如分子态、离子态等,扩建后该超效气浮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不能达标排放,因此对原有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是很有必要的。3.3印染废水处理新工艺由于该印染厂原有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不能达标排放,因此对该工艺进行改造。在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气浮工艺改造成“厌氧水解酸化+对流交换全接触氧化+生物碳吸附过滤再氧化微生物生化处理”组合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图3.2。20n第三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3.3.1工艺说明图3.2新工艺流程图Fig.3-2Newflowchart3.3.1.1废水的初沉调节单元印染废水首先经粗格栅自流进入集水池中,然后通过集水池提升泵经旋转格滤机过滤,将废水中的短小纤维等固体杂质滤出。去除杂质后的废水进入初沉调节池,进行自然沉淀和调节,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在初沉段沉降下来,然后自流进入调节段进行调—H一1丁。废水在调节段中进行充分的混合,经过一定的时间,水质和水量趋于均匀,进行预酸化,使废水的pH值进一步降低,以提高废水生物处理的效果。经过调节后的废水由调节池提升水泵以稳定的流量进入生物处理单元。3.3.1.2废水的生物处理单元1、厌氧工段。废水从调节池通过提升泵送入厌氧池顶部的脉冲布水器,脉冲布水器使废水以脉冲的方式进入厌氧池,从而使厌氧池中的污泥变得活跃,使废水在厌氧池中分布得更加均匀而不致于产生死角。由于本流程采用气体内循环式的脉冲布水新工艺,故厌氧池出水仍具有连续性。厌氧池中,厌氧水解酸化茵使废水中长链的有机物质变成短链的有机物质,进而使废水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以利于下一步的处理。2l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考虑到该废水硫化物含量较高,必要时在厌氧入口适当投加三氯化铁,在刺激厌氧菌生长的同时,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一般地,微生物对有毒物比如硫化物的降解有一个逐渐适应和能力增强的过程,初期硫化氢的半抑制浓度(即50IC%浓度)仅仅为几十个毫克/升,当逐渐适应并驯化成熟后,半抑制浓度可达百个毫克/升,就是说,随着细菌的专性化的成熟,运行费用会进一步降低。废水经厌氧后进入中间水池,再自流进入氧化池。2、氧化工段氧化池采用对流交换一顺流混合的全接触氧化新技术,厌氧断链后的有机物在氧化池中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部分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作为营养源吸收。氧化池的出水自流进入二池池。在氧化池中,好氧微生物进行氧化活动所需空气由鼓风机连续供给。3、污泥的内循环工段氧化池的出水(包括经氧化后产生的有机污泥等悬浮杂质)自流进入二沉池中,全部悬浮物质作为污泥沉淀下来,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进入物化处理单元。从二沉池定期排至污泥池的污泥用污泥回流泵回流至调节池,再送至厌氧池或直接回流至氧化池,作为厌氧菌和好氧菌的补充营养源。整个废水处理系统不会产生多余的有机污泥,因此不存在因大量有机污泥排放而造成二次污染或再进行污泥处理的问题。3.3.1。3物化处理单元物化处理单元在整个流程中起着最终保险作用,废水自二沉池进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分别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废水与药物发生絮凝反应,形成大颗粒悬浮体,然后进入终沉池。废水在终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絮凝后的沉降物沉降在终沉池池底,上清液自流排放出去或再回用。沉降下来的少量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并通过压滤机脱水处理。3.3.2新工艺的特点该工艺具有的特点为:1.厌氧水解的必要性:采用厌氧水解工艺可以提高好氧单元的可生化性,降低好n第三章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氧停留时间和运行费用,提高慢速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出水色度。2.内循环脉冲布水的优势:废水从调节池通过提升泵送入厌氧池顶部的脉冲布水器,脉冲布水器使废水以脉冲的方式进入厌氧池,使废水分布得更加均匀而不致于产生死角。3.对流交换-N流混合的全接触氧化新技术优越性:在对流交换段,空气从底部向上运动而废水自上向下流动,废水与空气中的氧得到较好的接触;在顺流混合段,废水与空气同向运动,进一步混合。如此反复,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有效的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该工艺的优势为:1.该工艺在厌氧处理阶段仅利用厌氧反应水解酸化阶段,因此废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大减小,从而降低基建投资费用。同时由于停留时间短,不产生甲烷气体,不会因有强烈的异味而污染周围环境。2.该工艺在厌氧池中采用了脉冲布水装置。使厌氧微生物在脉冲布水装置脉冲效应的作用下,定期地加剧池中微生物的运动,增加了活性,大大提高了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功能,同时节约了电耗。3.该工艺采用微生物自固定化新技术,从而大大减少了微生物的流失,延长了微生物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微生物自固定化的生态体系可持久地发挥作用,耐冲击性强。4.该工艺在氧化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对流交换.顺流混合的全接触式氧化新技术,使废水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更加完全,对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耐冲击性;同时考虑到该废水中硫化物含量高的特点,在氧化工段可根据情况采用生物铁氧化法,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使运行稳定可靠。5.该工艺以特殊的专性微生物菌种餍种群,使驯化后的微生物对各种废水的适应性强,自身繁殖生长迅速,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速率快,属提高整个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该工艺采用了微生物自身消化式的内循环处理新技术,不会产生多余的有机污泥,有效地解决了有机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7.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优良稳定。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8.转动机械设备少,运行操作简单,管理和维修方便。9.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较好。3.4本章小结综合考虑印染厂废水遵循的排放标准,结合废水处理原有工艺和地面建筑情况以及该厂对未来的发展规划,设计出工程技术改造方案。1.印染厂废水水质COD、BOD、SS、色度指标分别为1600、450、550mg/L、700左右,经原有废水工艺处理后,COD、BOD、SS、色度指标分别在448、219、44mg/L、206以上,其中COD、BOD、色度分别超标4、8、5倍以上,因此该废水处理工程必须进行改造,使其达标排放。2.针对该厂废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无法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情况,经过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施经验,提出该厂废水处理站工程技术改造的方案:厌氧水解酸化+对流交换全接触氧化+生物碳吸附过滤再氧化微生物生化处理工艺。3.工程改造方案中增加了生化处理部分,其中厌氧水解阶段提高了废水中污染物的可生化性,使接触氧化阶段的生物处理效果更好,从而提高废水出水水质,使废水稳定达标排放。24n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4.1分析项目与方法4.1.1分析项目废水水质的分析项目主要有CODcr、BOD5、悬浮物(SS)、色度(Color)和pH。4.1.2项目分析方法论文相关水质指标分析方法如表4—1所示。表4.1废水水质分析方法Table4·1Wastewaterqualityanalysistechnologies4.2新工艺运行效果4.2.1污染指标变化及去除率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后,进、出水水质的变化及污染物去除率如表4.2所示。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表4.2水质的变化及去除率项目2011年1月2011年2月2011年3月3个月平均值由表4—2可知,SS出水浓度稳定在47mg/L左右,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1%;COD盯出水浓度基本稳定在54mg/L,去除效率达到95%以上;BOD5出水浓度基本稳定在12mg/L,去除率保持在96%以上;色度出水值基本稳定在27,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新工艺的废水处理效果明显比原来的处理工艺好。4.2.2新工艺运行稳定性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后,经6个月运行,废水处理后水质达标情况如表4.3所示。表4.3新工艺稳定运行效果项目pH色度SS(mg/L)COD。(mg/L)BOD5(mg/L)26n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放。由表4—3可知,采取新工艺后,出水色度、SS、COD”BOD5浓度均稳定达标排4.3新旧工艺对比分析4.3.1CODcr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前后,废水处理过程中COD。,的监测结果见表4.4所示.表4.4新旧工艺进出水CODer监测结果Table4-4ThewateroutofOldandnewtechnologyaboutCODermonitoringresults由表4-4可见,印染厂原有工艺处理废水,出水COD汀平均超标4.4倍,完全不能达标排放。采用新工艺后,出水COD汀浓度均能稳定达标排放。新旧工艺COD盯去除效果见图4.1所示。新工艺的COD盯去除效率比原有工艺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了20%以上,新工艺的COD汀去除效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27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量錾悄图4.1新Ifl_T_艺COD。去除效果Fig.4—1RemovalrateofoldandnewtechnologyinCODcr4.3.2BOD5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前后,废水处理过程中BOD5的监测结果见表4.5所示。表4.5新旧工艺进出水BOI)s监测结果Table4-5ThewateroutofOldandnewtechnologyaboutBOD5monitoringresults由表4.5可见,原有工艺处理废水时,出水BOD5浓度约为219mg/L,平均超标8倍以上。而新工艺处理废水时,出水BOD5含量较低,水质较好。新113I艺BOD5去除效果见图4.2所示。新工艺的BOD5去除效率平均在95%以上,而旧工艺的BOD528n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去除效率均低于60%。新工艺比旧工艺的去除效率提高了30%以上。新工艺的BOD5去除效率明显更高,出水水质更好。量墼悄图4-2新IB-I-艺BOD5去除效果Fig.4—2RemovalofoldandnewtechnologyinBOD54.3.3SS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前后,废水中的SS的监测结果见表4-6所示。表4.6新旧工艺进出水SS监测结果Table4-6ThewateroutofoldandnewtechnologyaboutSSmonitoringresults由表4-6可见,新旧工艺的SS出水浓度都能稳定达标排放。其SS去除率如图4.3所示。如图所示,新旧工艺的SS去除率相差不大,基本都保持在90%以上。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量錾稍图4.3新旧工艺SS去除效果Fig.4—3RemovalofoldandnewtechnologyinSS4.3.4色度去除效果及对比分析不。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新工艺前后,废水中的色度的监测结果见表4—7所表4—7新旧工艺进出水色度监测结果Table4-7ThewateroutofOldandnewtechnologyaboutColormonitoringresults由表4.7可见,原有工艺处理废水时,出水色度值约为206mg/L,平均超标5倍以上。而新工艺处理废水时,出水色度值较低,水质较好。新旧工艺色度去除效果见图4—4所示。新工艺的色度去除效率平均在95%以上,而旧工艺的色度去除效率均低30n第四章新工艺运行与监测结果于75%。新工艺比旧工艺的去除效率提高了20%以上。新工艺的色度去除效率明显更高,出水水质更好。量錾稍图4-4新旧工艺色度去除效果Fig.4—4RemovalofoldandnewtechnologyinColor4.3.5稳定运行达标对比分析新旧工艺稳定运行达标对比分析如图4.5所示。图中数据为新旧工艺处理废水稳定运行6个月检测结果的平均值。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j璺,}鄢蚓图4.5新旧工艺出水水质达标情况Fig.4·5ThewateroutofOldandnewtechnologyinstandardsprocessconditions由图4.5可知,原有工艺处理废水只有SS出水浓度达标,CODcr、BOD5、色度均不能达标排放。采用新工艺后,出水SS、CODcr、BOD5、色度均达标排放。原有工艺CODcr出水浓度稳定在441mg/L,新工艺出水浓度为51mg/L,CODcr去除浓度提高T392mg/L;原有工艺BOD5出水浓度稳定在223mg/L,新工艺其出水浓度为14mg/L,BOD5去除浓度提高T209mg/L;原有工艺色度出水浓度稳定在205mg/L,新工艺其出水浓度为29mg/L,色度去除浓度提高了176mg/L,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总排放量。而且采用新工艺,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较前期有明显的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均明显优于改造前,能够解决印染厂原来废水出水水质不能达标的问题。4.4本章小结1.对该印染厂工程改造成功后,废水处理站的各项出水指标均稳定达标排放,从取得的运行数据中可以看出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站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较前期有明显的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均明显优于改造前。2.该印染厂原有废水处理工艺经过改造后,废水排放水质良好,其中出水CODcrS_60mg/L,BODs<15mg/L,SS_<40mg/L,色度<30mg/L,pH=7·8,各出水指标均达至IJGB4287.92排放标准。32n第五章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5.1环境效益该印染厂废水处理站工程改造后,印染废水经过处理达到了((GB4287.92》中的标准排放限值。从而大大减少了COD、SS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了对纳污水体水环境的影响,环境效益较好,其中废水中COD的消减率为96.3%以上,BOD的消减率为95.8%以上,悬浮物的消减率为90%以上,色度的消减率为95%以上。5.2经济效益5.2.1直接经济效益技改前的人工费:劳动定员2人,工资按800元/月计算,则废水处理工资吨成本为:0.008元/m3;动力费:装置运行电耗761kwh,处理吨水成本为0.0894元/m3。药剂费:使用药剂为PAC、PAM等,处理费用为:0.25元/m3。废水处理站单方水直接处理费:O.347元/m3.技改后的人工费:劳动定员11人,人员工资按40元/天计算,则废水处理工资吨成本为:0.039元/m3;动力费:系统总装机容量约为339.7kw,使用功率按24h计算为163kw按4h计算为13.7kw,则水处理电费为:0.25元/m3;药剂费:使用药剂为PAC、PAM、尿素、磷酸钾等,根据行业吨位废水用药耗费用参考为:0.15元/m3。废水处理站单方水直接处理费:0.439元/m3。印染厂工程改造前,生产用水需求量为430m3/d,其中新鲜用水量约为147m3/d;扩建改造后,生产用水需求量为582m3/d,其中新鲜用水量约为300rn3/d,重复用水量约为175m3/d,生产用水回用率为33%。改造前生产废水排放量为400m3/d,扩建改造后为525m3/d。该厂的生产用水取自河水,水资源使用费约为0.6元/m3,以年生产300天计,新鲜用水节省资金为175m3/dx0.6元/m3×300天=3.15万元。即改造后的年经济增加收益为3.15万元。因此,有一定经济效益。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5.2.2间接经济效益当今社会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企业治污成绩对维护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也越来越重要。治污是技术和观念的创新,是企业的基础支撑之一,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防治标准越来越细化,治污能使企业从容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这本身就是间接的经济效益和无形资产。5.3社会效益废水处理项目带有公益事业的性质,它的地域性和历史性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具有十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水环境决定着生态环境。我国是全世界严重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治理废水,必将大大改善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包括地下水),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4n第六章结论本文以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原有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同行业废水处理情况以及对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和实施了该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的方案,并对改造前后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印染废水的排放量、污染负荷相对低于其他工业废水,但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特别是残留的PVA浆料、硫化物等化学物质,COD浓度较高,色度较高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进行综合处理。(2)通过对原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分析,得出仅靠物化处理工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BOD、色度等指标是不能达标的,需要物化和生化处理技术协同处理印染废水,处理的废水才有可能达标。(3)实践证明: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对流交换全接触氧化+生物碳吸附过滤再氧化微生物生化处理’’组合工艺替代原有工艺,印染厂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稳定实现出水COD、BOD、SS浓度、色度分别降至50、15、40mg/L、30,能够稳定达至UGB4287.92排放标准。nn致谢致谢本论文是在占新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占新华教授在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给予了关键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占新华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学生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环资学院各位老师对我选题的指导及大力支持。感谢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在百忙中对我的硕士论文给予的评阅和指教。nn参考文献【1】MarcucciM,NosenzoG,CapannelliG,eta1.Treatmentandreuseoftextileeffluentsbasedonnewultrafiltrationandothermembranetechnologies[J].Desalination,2001,138:75-82.[2】MarcucciM,CapannelliG,MaReucciA,eta1.Experimentalcampaignsontextilewastewaterforreusebymeansofdifferentmembraneprocesses[J].Desalination,2002,149:137-143.[3】吴祖望,杨威.21世纪20年代我国的染料工业与染料学科展望叨.染料与染色,2007,44(2):1.5.[4】俞亦政.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东华大学,2006.[5】夏立忠,杨林章.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2(1):45-49.[6】夏立忠,杨林章.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45-49.[7】阎伍玫.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V01.7No.3,Aug.1998,274·277.[8】何珍宝.印染废水特点及处理技术【J】.印染,2007,17:4144.【9】尤近仁,王福才,辛仁洪.生物厌氧一好氧处理在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刀.印染,2006,32(16):33·36.【10]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进的应用研究叨.环境工程,2002,20(3):14-15.[11】陈鸿林等.混凝沉淀一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化工环保,1999,19(4):223-226.【12】顾鼎言,等.印染废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13】何强,龙腾锐.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评价阴.给水排水,1995,5:47·51.【14】范雪荣主编.纺织品染整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15】陈一飞,施成良.印染废水成分分析及净化处理技术阴.四川丝绸,2003,3:15—17.【16】杨书铭,黄长盾.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M】.北京:化学业出版社,2002.[17】孔庆安,吴奇藩.印染废水混凝脱色机理阴.中国给水排水,1995(3)32-34.[18】卢建杭等.印染废水混凝脱色与染料结构及混凝剂种类间的关系【J].工业水处理,1999,19(4):28.30.39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19】李家珍.染料、染色工业废水处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74-75.[20】朱月海.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及浅析【J】.给水排水,1999,25(11)-34—39.【21】黄川等.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1,24(6):139-142.[22】MckayG,PorterJF,PrasadG&Removalofdyecolorsfromaqueoussolutionsbyadsorptiononlow·COStmaterials[J].Water,AirandSoilPollution,1999,114(34):423-438.[23】KhattriSD,SinghMK.Colourremovalfromayewastewaterusmgsugarcanedustasanadsorbent[J].AdsorptionScienceandTechnology,1999,17(4):269-282.【24】GrahamN,ChenXG,JayaseelanS.Thepotentialapplicationofactivatedcarbonfromsewadgsludgetorganicdyesremoval[J].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2001,43(2):245·252.【25]NigamP,ArmourG,BanatIM,eta1.Physicalremovaloftextiledyesfromeffluentsandsolid—statefermentationofdye·adsorbedagriculturalresidues[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0,72:219.226.[26】曹佩文,姚国琴.涤纶碱减量废水处理现状简析【J].印染,2006,32:36—37.【27】曹佩文,陈畅,董晓芳,等.碱减量废水资源化回收处理及其应用[J】.印染,2007,13:29-31.【28】JoanneB,JasonJP,CladsAEA.Treatmentanddecolodsationofdyesinal1anaerobicbaffledreactor[J].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2000,10:1026—1032.[29】孔庆安,吴奇藩.印染废水混凝脱色机理【J】.中国给水排水,1995(3):32-34.[30】张林生,蒋岚岚,等.染料废水的脱色方法【J].化工环保,2000,20(1):14-17.[31】AnnaduraiG,ChellapandianM,KrishnanMRV,Adsorptionofreactivedyeonchitin[J].EnvironmentalMonitodngandAssessment,1999,59(1):111-119.[32】ManuB,SanjeevC.Anaerobicdecolorisationofsimulatedtextilewastewatercontainingazodyes[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2,82:225-231.【33】杨书铭,黄长盾编,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1-2.【34】王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化工环保,1997,17:31·32.[35]唐受印,汪大翠.废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36】干振东,张志祥.印染废水的污染与控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93:19-23.【37】甘光奉,甘利,无机高分子留凝剂研究的进展,工业水处理,1999,19(2):6-7.【38】汤鸿霄,羟基聚合氯化铝的絮凝形态学.环境科学学报,1998,18(1):1-10.n参考文献【39】余颖庄源益邹其猛等,有机絮凝剂对水中染料德絮凝作用探讨,环境化学,2000,19(2):142—147.[40】TangWZ,ChenRZ.DecolOrizatiOnkineticsandMechanismsofCommercialDyesbyHydrogenPerogenPeroxide/IronPowerinone-dimentionalsystem[J],Chemosphere,1996,32(59):947.958.【41】TereseMO,PhilippeFB,Oxidationkineticsofnaturalorganicmatterbysonolysisandozone[J],WaterResearch,1994,28(69):1338—1343.【42】刘建伟.改性硅藻土新工艺使制浆造纸废水达到新排放标准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173-175.[431曾德芳,程杰.改性蒙脱石一壳聚糖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J].化工环保,2009,29(2):144—146.[44]鲍先立,等.“氧化·脱色·絮凝”协同处理造纸废水[J】.科技创业,2010(7):116—118.【45】竺建荣,杨艳茹,安仁虎,等.厌氧UASB一好氧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15(4):31—34·[46】CenekNovotny,BhavinRawal,ManishBhatt,eta1.CapacityofIrpexlacteusandPleurotusostreatusfordecolorizationofchemicallydifferentdyes.JournalofBiotechnology,2001,89:113-122.【47]黄川,刘元元,罗字,等.印染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6):139·142.【48】刘梅红.膜技术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1,27(5):308.310.【49]嵇鸣,张艳,赵宜江,等.吸附-微滤法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川.环境化学,2002,21(2):155-161.[50]SomaC.Useofmineralmembranesinthetreatmentoftextileeffiuents[C】.Pore1stInternationallConferenceofInorganicMembranes,Montpellier,1989,523—526.【5l】杨大春,张光辉,顾平.Fenton一微滤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3):46.48.[52】XuL.,Li毗LuSQ,eta1.Treatingdyeingwastewarerbyceramicmembraneincrossflowmicrofiltration【J】.Desalination,2002,149:199-203.【53】裴振琦,韩式荆.用聚砜超滤膜从染色废水中回收染料【J】.环境科学,1983,4(2):1-4.[54】HaoJH,ZhaoQS.Thedevelopmentofmembranetechnologyforwastewaterinthetextileindus时inChina[J].Desalination,1994,98:353-360.41n某印染厂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研究[55】ChenGH,ChaiXJ,YuePL,eta1.Treatmentoftextiledesizingwastewaterbypilotscalenanofilrationmembraneseparation[J].J.MembraneScience,1997,127(1):93-99.[56】ChakrabortyS.,PurkaitMK,DasGuptaS.,eta1.NanofiltrationoftextileplanteffluentforcolorremovalandreductioninCOD[J].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2003,31(2):141-151.[57]余跃,冯晖,吴沪宁,等.纳滤膜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阴.化工时刊,2004,18(9):26·29.[58】IsmailKoyuncu,DincerTopacik,EbubekirYuksel.Reuseofreactivedyehousewastewaterbynanofiltration:processwaterqualityandeconomicalimplications[J】.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2004,36:77-85.[59】CristianeN.Lopes,JoseCarlosC.Petl'US,HumbertoGRiella.ColorandCODretentionbynanofiltrationmembranes[J】.Desalination,2005,172:77-83.【60】许彬彬,佟蜜,孙小梅,等.聚胺酸修饰酵母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J】.化学工程师,2008,153(6):60-62.【61】LakshmiURSdvasmvaVC,MalllD,eta1.Ricehuskashasaneffectiveadsorbent:EvaluationofadsorptivecharacteristicsforIndigoCarminedye[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9,90(2):71O-720.【62】LeechartP,NakbanpoteW;ThiravetyallP.Applicationofwastewoodshavingbosomashforadsorptionofazoreactivedye【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9,90(2):912-920.[63】姚曙光,杨玉杰,李贵森.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现状[J】.河南化工,2007,24(11:14-17.【64】李雅婕,王平.生物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6,26(5):15-17.[65】冯栩,廖银章,李旭东.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J】.印染,2006(15):48-51.[66】花日茂,岳永德,李学德.几种偶氮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2):141—145.[67】尤近仁,王福才,辛仁洪.生物厌氧.好氧处理在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印染,2006,(16):33—36.[68]洪俊明,洪华生,熊小京.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5,25(7):98-100.【69】AlyAS,MoustafaAB,HebeishA.Bio—technologicaltreatmentofcellulosictextile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4,12(7):697—705.42n参考文献【70】BachE,CieveE.Past,presentandfutureofsupercriticalfluiddyeingtechnology[J】.RewProgColor,2002(32):88-100.【7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5.134.【72】Mendoza-EspinosaL,StephensonT.AReviewofbiologicalaeratedfilters(BAFslforwastewatertreatment[J].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cience,1999,16(3):201-216.【73]张杰,曹相生,孟雪征.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8):26.29.[74]徐丽花,李亚新.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新工艺设备一生物曝气滤池[J】.给水排水,1999,25(11):1-4.【75】肖文胜,徐文国,齐兵强.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2):49-50.[76】李玉华,赵可,霍明昕.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11:4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