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2.00 KB
  • 2022-04-26 发布

高填方路基,松软土路基,下覆岩溶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全标段)

  • 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目的2三、编制原则2四、工程概况24.1工程概况24.2自然及地质条件54.2.1工程地质54.2.2水文地质特征54.3.3不良地质6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65.1下覆岩溶路基处理65.1.1路基岩溶地基分类65.1.2岩溶路基的整治宽度65.1.3岩溶地基的处理原则及步骤65.1.4岩溶地基的先导孔布置75.1.5岩溶路基的处理措施75.1.6岩溶注浆125.1.7岩溶地基嵌补、换填145.1.8岩溶注浆质量验收标准155.2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法235.2.1技术准备235.2.2高填方路堤填筑方法245.2.3高填方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流程24n5.2.4高填方路堤本体填筑质量控制255.2.5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285.2.6基床表层填筑质量控制295.2.7土工格栅施工质量控制305.2.8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305.2.8高填方路堤施工质量检测315.2.9高填方路堤施工注意事项335.3软基换填处理345.3.1换填处理和原地面处理345.3.2土工材料施工355.3.3水泥搅拌桩施工375.3.4CFG桩桩施工385.3.5冲击碾压39六、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06.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06.2路基变形监测内容406.3路基变形监测方案40七、各种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427.1、材料堆码、装卸和搬运安全技术规程427.2、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程:437.3、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程:457.4、防火、防爆、防毒、防风安全技术规程:477.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487.6、季节性施工安全49八、质量保证措施49n九、安全保证措施499.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499.2主要职责509.2.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509.2.2、总工程师安全职责519.2.3、副经理安全职责519.2.4、安全总监职责529.2.5、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安全职责539.2.6、工程部部长安全职责549.2.7、安全工程师安全职责549.2.8、架子队队长安全职责559.2.9、专职安全员职责569.2.10、现场技术员安全职责579.2.11、现场质检员安全职责589.2.12、现场材料员安全职责589.2.13、班组长安全职责589.2.14、现场生产操作人员安全职责599.3安全教育599.3.1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599.3.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609.3.3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609.3.4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61十、安全管理保证制度及应急预案6110.1应急措施6110.1.1应急救援响应指挥领导小组61n10.2、各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6310.2.1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6410.2.2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6510.2.3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6510.2.4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6610.2.5支架坍塌事故预防措施6710.2.6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6810.2.7施工现场防火、防爆措施6910.3、各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7010.3.1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7010.3.2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7010.3.3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7110.3.4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7210.3.5支架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措施7210.3.6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7310.3.7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73十一、附件75n下覆岩溶路基、高填方、松软土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新建黔张常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调查及现场勘察资料;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范》(TB10106-2010);4、《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铁建设[2009]181号;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7、《区间路基设计图》(黔张常施路(V)02-02-16~28)8、《水沙坪车站设计图》(黔张常施站05)9、《路基通用图》(黔张常施路通05);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2、《沪昆客专湖南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办法》;13、关于黔张常铁路路基岩溶地基处理技术指导说明、检测数量表及附图(黔张常技指通路[2015]第011号);14、关于覆盖型岩溶地基先导孔的补充设计说明(黔张常技指通路[2015]第029号);15、n公司拥有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二、编制目的为彻底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消除事故发生隐患,保证安全生产过程中无伤亡、无人为灾害等事故发生,并提高职工在生产活动中所拥有的安全意识,让职工掌握、执行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规范路基高填方安全施工,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三、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安全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施工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四、工程概况4.1工程概况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站前工程QZCZQ-5标施工图设计范围内的全部工程:黔张常铁路5标段自湖北省来凤县开始,经湖南湘西州龙山县全境,止于龙山县猛必乡;QZCZQ-5标起止里程DK79+725.3~DK92+510.15,DK99+300~DK123+206,线路长度36.068km,包含路28段8.547km,桥梁29座10523延长米,n桥梁为桩基础,下部结构设承台、墩台身,上部结构以T梁为主,部分采用连续梁、T构或系杆拱。隧道20座17148延长米,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内线间距为4.4m。车站2座(龙山站、水沙坪站),水沙坪梁场198单线孔梁制架,另外266孔梁由4标来凤梁场制架。本合同段内属于高填方路堤主要有18处,合计1982.12米,具体分布情况见表:黔张常铁路站前工程QZCZQ-5标路堤设计情况统计表序号施工里程长度(m)最大路堤高度(m)备注1DK81+527~DK81+55528.0010.262DK82+786~DK82+81630.008.813DK82+970~DK83+02555.0014.034DK83+085~DK83+12540.0013.55DK84+470~DK84+770300.0022.146DK84+900~DK85+500600.0020.857DK86+925~DK86+94217.0014.718DK86+742.97~DK86+79552.0317.619DK87+670~DK87+70030.0013.5910DK87+792~DK87+84755.0014.1111DK91+900~DK91+97070.00812DK99+930~DK100+2453159.013DK100+420~DK100+510908.014DK108+455~DK108+4954013.5915DK109+470~DK109+5205015.4416DK109+780~DK109+947.09167.0913.2817DK110+364.97~DK110+38018.0312.9618DK111+110~DK111+135258.0本合同段内松软土路基地段要有32处,合计5299米,具体分布情况见表:n黔张常铁路站前工程QZCZQ-5标松软土路基设计情况统计表序号施工里程长度(m)软土路基处理形式备注1DK81+944.20~DK82+750.00805.80CFG2DK82+750.00~DK82+780.0030.00CFG3DK82+780.00~DK82+830.0050.00挖除换填4DK82+830.00~DK82+942.00112.00CFG5DK82+979.00~DK83+007.0028.00挖除换填6DK83+103.00~DK83+257.00154.00挖除换填7DK83+257.00~DK83+810.00553.00CFG8DK83+810.00~DK83+900.0090.00挖除换填9DK84+400.00~DK84+990.00590.00CFG10DK84+990.00~DK85+150.00160.00挖除换填11DK85+350.00~DK85+480.00130.00挖除换填12DK85+650.00~DK85+750.00100.00CFG13DK85+815.00~DK85+915.00100.00CFG14DK85+940.00~DK86+072.80132.80CFG15DK86+765.00~DK86+802.0037.00挖除换填16DK86+923.00~DK86+945.0022.00挖除换填17DK82+750.00~DK83+900.001150.00冲击碾压18DK87+800.00~DK87+847.0047.00挖除换填19DK89+571.33~DK89+580.008.67挖除换填20DK89+987.00~DK90+040.0053.00挖除换填21DK90+190.00~DK90+220.0030.00挖除换填22DK91+915.00~DK91+945.0030.00水泥搅拌桩23DK91+892.00~DK91+905.0013.00挖除换填24DK91+905.00~DK91+915.0010.00挖除换填25DK91+945.00~DK91+970.0025.00挖除换填n26DK99+950~DK100+085135CFG桩27DK100+420~DK100+51090CFG桩28DK102+583.36~DK102+5884.64水泥搅拌桩29DK108+455~DK108+49540水泥搅拌桩30DK99+300~DK99+817.72517.72挖除换填31DK99+930.78~DK99+95019.22挖除换填32DK111+110~DK111+14232挖除换填本合同段内下覆岩溶路基地段要有8处,合计1616.26米,具体分布情况见表:黔张常铁路站前工程QZCZQ-5标下覆岩溶路基设计情况统计表序号施工里程长度(m)岩溶发育情况备注1DK91+900-DK91+99090不易塌陷区路堤2DK91+990-DK92+073.7583.75不易塌陷区路堑DK99+300~DK99+817.72518不易塌陷区路堤3DK99+930.78~DK100+529.29598.51不易塌陷区路堑、路堤4DK102+583.36~DK102+61329.64溶洞路堑5DK106+314.94~DK106+485170.06溶洞路堑6DK122+005~DK122+03530不易塌陷区路堑7DK122+035~DK122+067.6532.65不易塌陷区路堤8DK122+338.35~DK122+40263.65不易塌陷区路堤4.2自然及地质条件4.2.1工程地质路基工点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粉质黏土,坡积细角砾土,寒武系中统光竹岭组灰岩,局部地表0-1m为种植土。4.2.2水文地质特征n工点周围主要为稻田滞留水,受季节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各冲沟径流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灰岩裂隙中,局部赋存与岩溶洞穴中,水量一般较小,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圬工无侵蚀性。4.3.3不良地质主要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岩溶:工点处溶蚀残丘基岩大面积出露,地面调查显示出露灰岩表层多发育有溶穴、溶孔与溶槽等。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5.1下覆岩溶路基处理5.1.1路基岩溶地基分类黔张常铁路路基岩溶地基根据上覆土厚度,分为两种类型:1.裸露型岩溶地基地表出露可溶岩层,或可溶岩层上覆土层较薄,修筑路基时,将上覆土层挖出换填。2.覆盖型岩溶地基可溶岩层上覆土层较厚,岩溶地基处理时上覆土层不挖除换填。5.1.2岩溶路基的整治宽度正线路堑地段一般整治至两侧路堑坡脚,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整治至两侧路堤坡脚外5m,设置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土墙的地段,整治宽度至墙趾以外3m。5.1.3岩溶地基的处理原则及步骤岩溶路基工程采用“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处理,依次原则按照以下步骤处理岩溶地基:①n、路堑地段在开挖至路基面后,应采用物探技术核查路堑路基面下溶洞的分布,再布设先导孔进一步核查岩溶地基的地质条件;②、路堤地段布置先导孔进一步核查岩溶地基的地质条件;③、根据物探成果和先导孔的核查,结合路基主体工程,再确定工程处理措施;④、对路堑边坡出现的溶洞、溶槽、溶隙,应挖除充填物,采用M7.5浆砌片石嵌补边坡。5.1.4岩溶地基的先导孔布置先导孔原则上应不少于岩溶注浆孔的20~30%,均匀布置。由专业取芯并编制柱状图,以确定地下的岩溶形态,并满足以下要求:①、覆盖型岩溶先导孔应进入土石界面以下不少于10m,且进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2m;覆盖型路基岩溶钻孔布置图检附图1,附图2;②、裸露型岩溶地段先导孔应进入岩层深度5-15m,且进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2m;③、极易塌陷区和易塌陷区一般情况下,路堤,路堑地段先导孔进入岩层深度为15m~10m,序孔进入岩层深度为5m。具体详见附图3,附图4。④、溶岩周围的先导孔深度与溶洞处的先导孔深度保持一致;⑤、先导孔实施中根据先导孔揭示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⑥、岩溶地区的桩板挡土墙施工前,必须逐桩布置先导孔,查明桩板挡土墙处溶洞的分布。5.1.5岩溶路基的处理措施当施工物探及岩溶先导孔完成后,对查明的溶洞应进行稳定性的分析。当溶洞完整顶板厚跨比小于0.5或者非完整顶板厚高比小于5.0时,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处理。①、溶洞顶板及覆盖土厚度小于3m时,一般采取揭盖回填碎石、浆砌片石处理或者封闭措施处理;②、对位于基床厚度范围内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裂隙清除浮渣后采用灌注混凝土、水泥砂浆处理。充填性溶槽挖除换填岩质岩碴;③、溶洞无地下水活动且充填有堆积物,顶板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钻孔灌注水泥砂浆、水泥浆处理,注浆深度至底板下2m;n④、对规模较大、顶板厚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溶洞采用梁跨、板跨等结构形式跨越。埋深较大的溶洞,采用开挖竖井后采用桩、浆砌支柱、混凝土块及回填等加固措施。5.1.5.1裸露型岩溶地基的处理1.裸露型岩溶区塌陷程度等级的判定地质报告中已根据工点的位置、地貌(溶蚀洼地、平原等)、岩溶发育程度、覆土的厚度和种类、地下水位在图示界面的波动及地表降水的下渗情况等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后,将裸露型岩溶地基的路基段落分为极易塌陷区、易塌陷区、不易塌陷区。极易塌陷区和易塌陷区的地基处理措施当施工物探及岩溶先导孔完成后,对查明的溶洞应进行稳定性的分析。当岩溶地基不稳定时,应采取下列工程措施。位于基床厚度范围内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裂隙清除浮渣后采用灌注混凝土、水泥砂浆处理;充填性溶槽挖除换填M7.5浆砌片石。洞穴无地下水活动且充填有堆积物,顶板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钻孔桩灌注水泥砂浆、水泥浆处理。对规模较大、顶板厚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溶洞采用梁跨、板跨等结构形式跨越;埋深较大的溶洞开挖竖井后采用桩、浆砌支柱、混凝土块及回填等加固措施。5.1.5.2.极易塌陷区和易塌陷区的注浆处理(1)注浆处理原则按照“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进行岩溶地基注浆处理。当路堑挖至路基面后或路堤填筑前,应采用物探技术,普查基底下的溶洞,再布置先导孔探查。岩溶地基查明后,进行注浆处理。(2)钻孔布置1)钻孔分为三种类型:ⓧ先导孔、①序孔、②序孔。路堤、路堑的钻孔布置详见附图3、附图4、ⓧ先导孔应均匀布置,路堤、路堑地段ⓧ先导孔数为总钻孔孔数约为25%、36%。2)一般情况下,路堤、路堑地段ⓧ先导孔进入岩层深度为15m、10m,①序孔、②序孔进入岩层深度为5m,具体的的详见设计图。n3)ⓧ先导孔如探到溶洞,则应进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2m,其周边的钻孔孔深不得小于此ⓧ先导孔的孔深,周边的加深钻孔的孔位要求详见附图1、附图2。(3)注浆1)施工前应选择代表场地进行注浆等试验性施工,确定注浆压力、注浆量、水灰比、外加剂类型及掺量等施工参数,综合分析单位孔的注浆量。根据查明的注浆范围、深度等相关参数,结合分析的单孔注浆量,预估注浆量。2)路堑地段注浆宽度至两侧路堑坡脚,正线路堤地段注浆宽度至两侧路堤坡脚外5m,具体以设计图为准。3)当岩溶地基的岩石较完整,钻孔均没有探到溶洞时,基岩内5m深度范围内注浆。4)当岩溶地基的岩石较破碎,钻孔发现溶洞时,注浆深度为溶洞地板以下不小于2m。5)岩溶空洞的处理当遇到岩溶空洞,采用交替式灌浆方法,即先灌浆液,再灌沙砾,然后再灌浆液,如此反复,直到托底为止。最后用标准浆加压灌浆,灌浆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直到压力稳定,托底固结灌浆终孔。(4).补浆围绕注浆工程范围,在注浆实施过程和基本完成后,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情况在下列地段补浆地表既有塌陷区附近;检测注浆后效果没有明显改善地段;溶洞发育地段。具体注浆要求详见新建铁路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施工图路基通用图(图号:施路通05-67~68)。5.1.5.3不易塌陷区的地基处理措施(1)处理原则应采用物探技术,普查基底下的溶洞,再布置先导孔、钎探探查。待岩溶地基查明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注浆处理。n(2)钻孔、钎探技术布置1)不易塌陷区的地基只布设ⓧ先导孔,路堤路堑的钻孔布置详见附图3、附图4,路堤、路堑地段ⓧ先导孔进入岩层深度为10m。布孔宽度正线路堑地段一般整治至两侧路堑侧沟平台,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整治至两侧路堤坡脚外5m,具体以设计图为准。2)在ⓧ先导孔的中线插设钎探,钎探进入岩层深度为5m。(3)工程处理如先导孔、钎探发现溶洞,进行地及稳定性分析,不稳定时,参照极易塌陷区和易塌陷区的注浆处理。5.1.5.4.覆盖性岩溶地基的处理(1)注浆处理原则地下水上下波动使土石界面处土洞初土体流失,地下水下降后洞内产生负压,有可能使土洞范围进一步扩大,导致土洞的塌陷。为降低地下水上下波动的影响,在土石界面上3m、下5m注浆,形成隔水帷幕。(2)钻孔布置1)钻孔分为两种类型:①序孔、②序孔。路堤、路堑的钻孔布置详见附图5、附图6。2)覆盖型岩溶以①序孔作为先导孔,进入土石界面以下不小于10m,如发现溶洞,则深度进入溶洞底板以下不小于2m。3)②序孔在①序孔正方形中心内插加密,一般情况下进入土石界面以下不小于5m,当①序孔发现溶洞时,其周边的4个②虚空的孔深不得低于此①序孔的孔深。(3)注浆1)一般情况下,注浆上顶面为土石界面上3m、注浆下底面土石界面下5m当发现溶洞后,注浆下底面为溶洞底板下2m。2)试验性施工、注浆宽度、岩溶空洞的处理、补浆等技术要求同裸露型岩溶地基。5.1.5.5.桩板挡土墙处岩溶地基的处理(1)注浆处理原则n对桩前后、桩底部的岩溶地基进行探查,发现溶洞后,应进行注浆处理,以确保桩板挡土墙周边岩体密实,不会发生塌陷,并能为桩锚固段提供足够的锚固力,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物的正常使用。(2)钻孔布置1)钻孔分为三种类型:桩前孔、桩后孔、桩中孔。路堑桩板挡土墙、路肩及路堤桩板挡土墙钻孔布置详见附图7、附图8.2)路堑桩板挡土墙的桩中孔应钻至桩板挡土墙桩底高程下10m,如发现溶洞,则应钻至溶洞地板下2m。一般情况下,桩前、桩后孔应钻至桩板挡土墙底高程处,且低于路基面10m。当桩中孔发现溶洞后,周边4孔的孔深不低于此桩中孔的孔深。3)路肩及路堤桩板挡土墙的桩中孔应钻至桩底高程下10m。对应岩溶为强烈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地段,桩前、桩后孔深度分别为15、12、10m。当桩中孔发现溶洞后,周边4孔的孔深不低于此桩中孔的孔深。(3)注浆1)如附图7所示,路堑开挖至桩顶面后,在桩板挡土墙处施工桩前、桩中、桩后三排钻孔。待开挖至路基面后,再施工路基基底下的钻孔。2)路肩及路堤桩板挡土墙桩前、桩中、桩后三排钻孔与路基基底下的岩溶注浆钻孔一并实施。3)岩体注浆加固28天后,岩溶地基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桩板挡土墙的施工。4)注浆的技术要求同裸露型岩溶地基。5.1.5.6.落水洞处理原则上有条件的地方设桥跨越、或设挡土墙避免占压。不得以路基占压落水洞的地段应先布置先导孔,查明地下排水通道的断面大小及空间位置,并根据地下通道大小和顶板埋深进行稳定性评价,对不稳定的采取跨越、注浆等措施处理;稳定地段只对垂直通道进行回填处理。清除落水洞内的松散充填物后,采用夯填片石或用浆砌片石填塞,顶面采用1m厚的三七灰土封闭。5.1.5.7.边坡嵌补n当边坡有溶槽、溶隙、空洞时,清除溶槽、溶隙中的充填物,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嵌补边坡5.1.6岩溶注浆采用地质钻机成孔,遵循自周边向中间、先台尾再其它部位、先大溶洞后小溶洞的施工原则,采用高压泵单液及双液注浆的施工方法。通过注浆试验,调整材料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满足注浆加固指标,指导大面积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岩溶注浆加固施工工艺框图”。n平整场地桩机对位位检验签证钻孔注浆效果检查28天后取芯检测测量放线注浆桩机移位下道工序原材料试验位流入灰浆筒过滤拌制浆液配合比确定否是是填写施工记录否是n岩溶注浆加固施工工艺框图注浆质量控制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注浆施工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进行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土层、裂隙岩溶、洞穴等必须干钻取芯,岩芯采取率>90%,检查孔同时兼补浆孔。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分析工作。5.1.7岩溶地基嵌补、换填对位于基床厚度范围内的岩溶溶沟、溶槽,将突出的坚硬岩石进行清爆处理,将溶沟、溶槽里的堆积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清挖干净,进行换填处理,基床表层20cm范围换填C20混凝土。裸露、半裸露型岩溶地段,对规模较小的溶洞、溶蚀裂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回填、嵌补。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岩溶嵌补、换填施工工艺框图”。岩溶地基嵌补、换填施工各项质量控制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并按照规定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28天标准强度检测。n沿线勘察溶沟、溶槽堆积充填物清理排除换填材料进场基床表层以下嵌补C15片石砼砼振捣密实表层换填C20砼砼振捣密实场地清理下一道工序施工隐蔽检查岩溶嵌补、换填施工工艺框图5.1.8岩溶注浆质量验收标准⑴分段施工结束后,应按注浆孔数的2%布置检查孔,且每个整治段落不得少于2孔,检查孔位位于注浆孔中间,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报监理单位确认后,可转入下一段的注浆施工。⑵检查孔岩芯可见多处水泥结石体,填满可注缝隙。⑶检查孔的单位注浆量不得超过周围4孔单位平均注浆量的15%。⑷n在分段(或整段)施工结束后,应采用钻孔取芯及物探结合进行注浆止浆检测。取芯钻孔在灌浆孔间布置,孔数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2%且不小于2孔;压水注浆试验利用取芯钻孔进行,瞬态面波测点在整治范围内抽检,测点数不少于注浆总孔数的5%。⑸路基岩溶探查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测。物探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法、二维瞬态面波法、地质雷达。在物探的基础上,采用钻探进一步探查,并对物探结果加以验证。路基岩溶施工中分探查和检测两个阶段的实施。探查阶段:当路堑挖至路基面后或路堤填筑前。首先以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进行普查,找出物资异常区域,然后对物探异常区域采用二维瞬态面波法进行详查,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发育区的位置、范围等情况,核查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最后采用钻探方法进一步验证。检测阶段:路基岩溶处理后效果检查,采用地质雷达、二维瞬态面波发、压水试验、钻扣取芯等方法。通过两次岩溶探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岩溶地基处理的效果。1、路基岩溶探查路基岩溶探查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测。物探方法采用高密度电法、二维瞬态面波法、地质雷达。这几种方法都是连续性探测,能形成二维剖面,不易造成异常遗漏。在物资法探查的基础上,采用钻探进一步探查,并对物资结果加以验证,钻探孔作为先导孔在后期岩溶注浆处理中充分利用。2、探查阶段技术要求(1)高密度电法技术要求1)测线布置当路堑挖至路基面后或路堤填筑前布置三条高密度电法测线:路基中心布置一条测线,距两侧路基边缘2m的路肩各布置一条测线。测线布置图如下:n2)测量装置及电极要求根据测区特点,选择最佳装置形式,测量装置应选择数据稳定、装置对测量数据影响最小的温纳装置。电极距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目的层的分辨率,判识精度,根据任务要求及目标层主要埋深,确定电极距1-10米。电极距要求任务要求或主要目的层埋深推荐电极距推荐采集层数1~15米1~220~2515~50米520~3050~100米1025~35依据选定的电极距在任务要求的测线上布置电缆,电缆的布置要满足勘察的需要,即物探断面的布置在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在任务要求的测线的两端做适当的延长,做到要求勘查断面的起终点有足够的实测数据。3)测量要求保证每个电极接地良好;观测装置沿测线移动时,每次移动距离应保证勘探深度范围内数据连续;测量剖面应超出勘探测线两端各1/3装置长度;按工作量5%进行作业检查,均方差小于5%。n4)数据处理要求数据处理前应进行坏点剔除处理、数据处理应带地形进行处理、数据反演应采用对岩溶异常较明显的处理方式。5)最终提供成果高密度电法成果断面及报告、测线布置平面图、野外培训记录及体系文件、包含所有相关电子资料。(2)地质雷达法技术要求1)测线布置:当路堑挖至路基面后或路堤进行平整后布置五条地质雷达测线,其中每条轨道中心各一条,路基中心一条,轨道两侧路肩各一条,共五条测线;必要时在重点岩溶发育段落布置横向测线,横测线间距2-5m。测线布置图如下:2)现场测试要求地质雷达测试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特别是路堤位置更应该平整场地后再进行测试。选用100MHz雷达天线,若有必要可使用其他频率天线作为辅助探测手段;仪器设备的信号增益控制具有指数增益功能,采样间隔不大于0.5us,模数转换大于16bit,具有8次以上信号叠加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每秒128次;n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大于60dB,具有信号叠加、实时滤波点测与连测、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等功能;通过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即工作频率及介电常数),采样率宜选用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10倍。当探测对象情况复杂时,应选用两种及以上的不同频率天线,多个频率天线均能符合探测深度时,应选择频率较高的天线;支撑天线的器材应选用绝缘材料,天线操作人员不应佩带金属物件,天线操作人员应与工作天线保持相对的位置;测试过程中,天线应紧贴表面,保持铅直;现场采用连测试,应匀速缓慢移动天线,移动过程中保证天线与探测面完全耦合,每移动2m在数据中做一个标记;采用点测时,点距宜20cm,采样时保持天线静止;采用测量轮标注时,宜每5m校队一次;现场测试时,应移走或尽量避开测线附近的机械设备与金属物体、异线等;检查质量的记录与原探测记录具有良好的重要性,波形一致,异常没有明显的位移。3)资料处理资料处理应以2m为单位进行距离归一处理,以保证水平异常位置准确;资料处理应进行地形校正,以保证垂向异常位置准确;数据应进行背景清除、滤波等一系列处理,以确保排除其他干扰。4)最终成果地质雷达探测断面图及报告、测点布置图、野外培训记录及体系文件、包含所有相关电子资料。(3)二维瞬态面波法术要求1)二维瞬态面波测线布置n二维瞬态面波应在高度电法及地质雷达法探测的物探异常区域进行进一步探查,在物探异常区域共布置三条测线(也可以根据异常位置适当调整):路基中心布置一条测线,距两侧路基边缘2m的路肩各布置一条测线。测线布置图如下:测线位置的测量应采用皮尺或测距仪由最近的里程桩量取。测线展布方向应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质及场地条件确定。测线布置原则上依据上述要求实施,但在实际探测过程中遇到影响时,应对测线的布置进行适当的调整。2)观测系统要求道间距:1.5-3m、检波器个数:24个或更多、检波器型号:4.5HZ垂直检波器、偏移距采用2m—10m。3)数据采集要求采样间隔:250us或500us、记录长度:选用500us或1000us、浅层探测采用锤击震源,大锤重24磅、每个记录一般需要3-5次的叠加。4)数据处理要求二维瞬态面波数据处理应进行如下流程分析处理。n5)最终成果二维面波剖面图及报告、测点布置图、野外培训记录及体系文件、包含所有相关电子资料。3、检测阶段技术要求检测阶段主要采用:地质雷达法、二维瞬态面波法及水压试验等方法。通过和探查阶段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岩溶处理效果结论。(1)地质雷达法技术要求检测阶段地质雷达共布置三条测线:路基中心布置一条测线,距两侧路基边缘2.2m的路肩各布置一条测线,测线布置图见下图。检测阶段测线一、测线二、测线三应和探查阶段测线一、测线二、测线五位置相同,通过岩溶处理前后地质雷达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岩溶处理效果结论。n其他技术要求参照探查阶段地质雷达技术要求。(2)二维瞬态面波法技术要求检测阶段二维瞬态面波共布置三条测线:路基中心布置一条测线,及两侧路基边缘2m的路肩各布置一条测线,测线布置图见下图。检测测线应和探查测线位置相同,通过岩溶处理前后二维瞬态面波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岩溶处理效果结论。图7检测阶段二维瞬间面波测线布置示意图其他技术要求参照探查阶段地质雷达技术要求。(3)压水试验的技术要求n压水试验技术要求参照((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相关规定执行。5.2高填方路堤施工方法5.2.1技术准备(1)施工测量由项目项目部组织精测队与工程师按施工设计资料,对CPⅠ、CPⅡ精密控制网进行复测,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控制点加密并埋设永久桩和护桩,确保本工程测量桩位准确无误且同时方便进行施工测量。(2)组建工地试验室本工程于第一架子队驻地位置按高标准建立工地试验室,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安装调试,并通过相关的验收认证,达到能够进行取样分析、试验、出具试验报告等试验工作的条件。(3)编制施工操作细则根据本工程设计文件中的工程数量、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对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及作业要点卡片、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安全质量保证措施等,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核对设计文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及第一架子队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对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进行全面熟悉、核对,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资料,编写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进行沿线原地面复测及管沟、电线电缆及村道的调查,并于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核对,如现场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与发包人。(5)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和安质部对架子队施工中每道工序下达技术交底书,再由架子队队长与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再进行细化后对施工班组下达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6)岗前培训n针对本工程标准高、规模大的特点,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工程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工班负责人、操作技术工人等进行岗前培训及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客货共线铁路施工、验收暂行规定,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5.2.2高填方路堤填筑方法路基填筑施工,关键在于填料的控制和压实质量的控制,采用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配合完成其填筑施工。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不平,由最底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下一层。填筑作业时每三层范围内进行纵横找坡,路基纵坡按照设计图纸纵坡设定,路面横坡按中桩向两侧以2%的坡比设定。每填筑三层进行一次精确放样,在要求的超填边缘撒灰线,人工整坡,保持边坡整洁。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沉降及位移等观测工作,以检验和完善设计。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位移观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5.2.3高填方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流程n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施工测量地基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填料准备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整修验收阶段路基修整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5.2.4高填方路堤本体填筑质量控制1)地基处理一般路基段,地基处理主要为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搭接平台,作好临时排水设施,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并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基底试验,确保检测合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处理工艺工法结合相关的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控制好各个施工工序,然后按照对应的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检测验收合格。2)施工测量n测量工作是施工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路堤填筑的测量工作主要为沉降观测及填筑控制。沉降观测:路堤填筑时于路堤两侧坡脚外0.5m处及基床底层顶面边缘0.5m处各设置一处C15混凝土沉降观测桩、于路基中心处设置一处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桩露出地表或基床约10cm,其埋设应能牢固可靠。路堤填筑要求有6个月以上的沉降观测,且填筑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d,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处工后的沉降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路堤填筑时预留6~9个月的沉降观测期,具体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及观测基桩的形式于观测频率等参考路基通用图。填筑控制:首先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恢复线路中线,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再加上施工拓宽宽度50cm,放出填筑坡脚位置,用石灰撒出白线,同时钉上标志桩,使路基施工作业范围一目了然。每20米放出中桩,并用水准仪测其横断面高程,准确定出边桩、确定路基上土范围(为保证路基施工压实度,每侧超填50cm),然后用竹杆插在左右两侧边桩旁(每20米一断面),在其上系上红布条并用工程线纵向连结(能及时调整路线纵坡和路基横坡度,保证路基平整度),这样作业人员能直观、准确的施工。3)填料准备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来源,应通过室内试验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中附录A路基填料分组的相应标准对料源进行鉴别,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按规定的填料复查批量进行填料性质试验,确定其相应的技术指标。按需要设置粉碎设备、过筛设备等对填料的粒径、级配进行控制,必要时采取稳定土拌和设备进行拌制。4)分层填筑n路基填筑采用15t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填筑,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从两边向中部填筑,填料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虚铺厚度进行控制。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2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在场地中划出方格网,并用白灰洒出,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虚铺厚度,计算每方格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便现场领工员指挥车辆进行按顺序倾倒填料,根据现场地形由低向高分层进行填筑。5)摊铺平整为保证每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路基边、中、边每隔20米钉摊铺层厚桩纵横挂线,进行厚度检查核实。填料在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颗粒骨料集中现象,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工程中,辅以以人工配合,对大颗粒骨料集中地方进行二次拌和或撒细颗粒以确保所摊铺的填料均匀填料摊铺平整。先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出,平整面做成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检测仪控制每层的虚铺厚度。6)洒水晾晒严格控制含水量不满足要求的填料进入路基,若受到气候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采用洒水晾晒效果不大的填料应弃置不用。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严禁在填料技术条件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压实。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洒水可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料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可采用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7)碾压夯实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则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夯实。(1)根据工艺性填筑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方法、走行速度等。(2)碾压顺序:沿线路纵向进行压实,在直线段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按先内侧,后外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操作程序进行压实。(3)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n(4)在路基边坡部位,填料摊铺时先用推土机稳压1~2遍,再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地方再用小型机械进行夯实。8)检验签证(1)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度是否超过规定厚度。(2)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应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根据不同的填料选定合适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填土路基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其中环刀法只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填料,填石路基采用沉降差观测的方法确定压实度。(3)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测合格,监理工程师抽检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应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9)路基修整估计路基验收规范要求对路基进行修整,主要有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坡度等多个验收指标方面的整修,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要求进行施工控制,路基整修应达到规范要求的检验标准。5.2.5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基床表层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n基床底层验收测量放样、施工准备级配碎石拌和摊铺碾压试验检测修整养护运输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5.2.6基床表层填筑质量控制1)验收基床底层,合格后测量放样,做好基床表层施工准备。2)混合料拌合采用厂拌设备集中拌和。准确控制材料配合比,得到质检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的批准后,正式拌制混合料。拌和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施工中的水份损失。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3)混合料摊铺: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分层进行混合料的摊铺,分层厚度和层数根据填筑试验进行确定,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4)碾压: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及时进行碾压施工,具体工艺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总体上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5)检测试验及修整养护:试验人员在拌和厂对混合料质量进行检验控制,合格混合料允许运往施工现场;随分层填筑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质量、几何尺寸检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合格的地方。n6)整形:整形前应恢复各项标桩,并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5.2.7土工格栅施工质量控制1)铺设前填层表面必须碾压平整,不得有凸出石块和尖锐杂物。2)土工格栅铺设应使其长幅沿线路纵面方向铺设,其受力方向的接头不低于整幅强度,各幅之间可采用搭接连接,其搭接宽度应不小于0.3米,各幅之间亦可采用紧密排放,但其连接必须牢固。3)铺网时必须将网调直、拉紧、两端用钢钎或木桩固定,不得有褶皱、扭曲。土工格栅铺好后应及时回填覆盖,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上面行走、碾压。5.2.8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本工程过渡段主要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施工,过渡段的设置形式详见《路基通用图》。1)路堤与涵洞过渡段(1)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时地基系数K30≥90MPa/m。过渡段基床表层满足表层要求,过渡段表层以采用下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度应符合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m和孔隙率不大于28%的要求,碎石的级配范围满足设计要求。(2)过渡段路基结构型式及材料类型填筑符合规范规定的填料,分层压实,做好纵向、横向排水坡。涵洞两侧要对称分层填筑、碾压,采用机械加人工分层夯实。涵顶填筑超过1m后方能通行大型机械,翼墙转角处及已完成路基的转折处,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填筑过程中注意粘土封闭层和防水层与盖板防水的设置和保护。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n(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表层以采用下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其级配要求与路桥过渡段一致,压实度标准满足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m和孔隙率不大于28%的要求。(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先沿原地面纵向挖成1:1.5的坡面后,再在1:1.5的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3)半填半挖路基(1)当轨道下道床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为了使轨道支撑条件均匀,部分路堑基床换填与路堤相同的填料。(2)当挖方地层为硬质岩石时,自横跨填挖两部分的轨道中心向挖方侧的不小于2.0m宽、不小于1.0m深范围的岩石挖除,换填与路堤相同填料,并在换填底面设置4%向外排水坡。(3)当挖方地层为软质岩石时、强风化硬质岩石时,路基表层均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挖方基床底层自横跨填挖两部分的轨道中心向挖方侧小于2.0m宽、距路基面不小于1.0m深范围的岩石挖除,换填与路堤相同填料,并在换填底面设置4%向外排水坡。4)过渡段沉降监测(1)路涵过渡段于涵洞边墙后1m及过渡段中部各设置1个观测断面,填挖过渡段于填方范围内设置不少于2处观测断面。(2)观测断面设置形式及各元器件材质规格和埋设要求按照《路基通用图》中的标准进行控制。(3)在施工期间每填筑一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间隔较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度以后,在前3个月内,每7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1个月观测一次。(4)日常观测数据及时的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汇总分析,安排专人负责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并及时将观测成果提供给评估单位,作为工后沉降评估的依据。5.2.8高填方路堤施工质量检测(1)路堤本体路堤顶面高程、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n路堤本体填筑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高程±5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水准仪测量2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右各1点)尺量3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4横坡±0.5%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5平整度土质路堤顶面:30mm填石路堤顶面:10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6点2.5m直尺量测(2)路堤边坡坡率、变坡点位置、平台高程、平台宽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路堤边坡坡率等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边坡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100m每侧检查2点坡度尺量2变坡点位置±200mm每100m每侧检查3点水准仪测量或尺量3平台高程±100mm每100m每侧检查2点水准仪测量4平台宽度±50mm每100m每侧检查2点尺量(3)土工合成材料铺设范围、搭接宽度、竖向间距、回折长度、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土工格栅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铺设范围+1000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尺量2搭接宽度+5003竖向间距±504回折长度±505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n(4)路基基床表层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高程±2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3点水准仪测量2路肩高程±20mm每100m等间距检查6点(左、右各3点)水准仪测量3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路堑:+100,0mm路堤: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5横坡±0.5%每100m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坡度尺量/水准测量5.2.9高填方路堤施工注意事项1、高填方路堤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层分段完成。2、高填方路堤基底及路堤每一层施工完成后,需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桩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3、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较大,施工前对路基进行稳定性验算和基底承压强度验算检查,对于软弱地基如常规压实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对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4、高填方路堤的地基土体,由于填筑体对其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会产生压缩变形,填筑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也会压密变形,这两个变形的完成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逐步达到稳定,因此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工程质量,必须优先施工。5、高填方路堤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运料→摊铺→大粒径石料破碎→细粒料填空隙→局部→碾压→局部空隙细料→碾压→检查→n下一循施工。6、路基填筑时应及时做好防排水措施,基底、坡脚、填层面均不得积水,靠近河沟侧的路基,应防止水渗入路基结构内部,在雨天施工时,应使地表水不流入取土坑、场内,并应将取土坑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不允许出现大面积积水。7、土方压实要求一次完成,每一层压实后表面必须“无明显轮迹、无弹簧、无松散”,在施工中配备专门的维修人员和足够的机械配件,确保施工机械的连续运行。8、严格按照试验方法提出的错轮和碾压方法进行碾压。牵引速度应低速行驶,速度不得大于4km/h。5.3软基换填处理根据我部路基工程分部特点,软基处理主要采取挖除换填,CFG桩,水泥搅拌桩,冲击碾压处理方式。在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后,进行工艺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根据试验参数方可进行正常施工。5.3.1换填处理和原地面处理①、施工步骤路堤填筑前应对原地面存在的植被、树根、松软表土、腐植土进行清除,清除深度按设计规定;换填改良土填料等。严格进行原地面处理,对大于1:5的陡坡进行挖台阶处理。换填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辅以人工进行施工。根据换填深度选择机械或人工施工,可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层的软弱土层,再由人工将软土挖除到达设计标高,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直至达到设计标高。②、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n换填和原地面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换填施工放样、场地、材料准备挖除需换填土层分层填筑压实质量验收清表或台阶处理核查基底承载力并处理质量验收原地面处理修筑临时截排水沟③、施工方法施工放样,确定需进行原地面处理或者是换填的范围,在开工前对现场需处理及换填范围、深度进行复查;备足换填材料。对于需换填处理的情况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深度内表土层,达到设计标高;采用自卸汽车将挖除的土壤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对于原地面需处理的情况,采用推土机推出表层需清除的松软土、腐植土、植被等,斜坡陡于1:5的地段,采用人工划定台阶范围,挖土机进行开挖,形成台阶。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进场,后倾法卸料,推土机进行初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避免自卸汽车直接驶上原位土层,对其造成扰动。根据换填层所处路堤部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在原地面处理之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者,报监理单位确认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换填所用填料,其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原地面处理及松软土开挖换填范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适当向外扩大30cm,保证换填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开挖前后应对地质条件进行核对,对于在换填范围内发现的对换填施工有影响的洞穴、墓穴等,或在开挖后发现底部的地质条件不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应向设计单位进行反馈,采取措施处理。当软土底部起伏较大时,设置台阶,分层填筑。安排好作业时间,避开雨季或雨天施工。作好换填范围的防、排水措施,避免基底浸水。5.3.2土工材料施工n①、土工格栅施工A、施工工艺见下图“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测量放样平整地基铺设土工格栅铺设砂石料压实材料试验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B、施工方法a、土工格栅的铺筑面应较为平整,铺筑层经验收合格后,为防纵向歪斜现象,先按幅宽在铺筑层划出白线或挂线,即可开始铺筑,然后用钉固定格栅的端部(每米宽用钉8根,均匀距离固定)。b、固定好格栅端部后,用铺筑机将格栅缓缓向前拉铺,每铺10米进行人工拉紧和调直一次,直至一卷格栅铺完,再铺下一卷,操作同前。c、铺完一卷后及时用压路机从起点开始向前进方向碾压一遍即可。d、接铺:以卷长为单位作为铺设的段长,在应铺格栅的段长内铺满以后,再整体检查一次铺筑质量,然后接着铺筑下一段。下一段铺筑时,格栅与格栅可以用10―15cm的搭接长度,并用铁钉或木楔固定后继续向前进方向铺第二段。依次类推,操作要求同前。③、施工技术控制措施an、施工中严格控制土工格栅质量,对出库的每卷土工格栅都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出库检验单,随材料一同进场,(按本项目等级现行《验标》要求检查)。b、土工格栅的铺设、连接要符合设计要求。c、垫层压实应满足设计要求。②、复合土工膜(土工布)施工检查基层是否平整、坚实,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土工布尺寸,裁剪后予以试铺,裁剪尺寸应准确。检查撒拉宽度是否合适,搭接处应平整,松紧适度。用热风枪将两幅土工布的搭接部位粘接,粘接点的间距应适宜。对搭接部位进行缝合时缝合线应平直,针脚应均匀。如存在不合要求的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5.3.3水泥搅拌桩施工1)施工工艺见下图。预搅将搅拌头下沉制备水泥浆提升喷浆搅拌重复下沉上升搅拌洗管移位移位至下一点定位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施工方法(1)定位:用汽车吊将搅拌机吊到达指定桩位,对中,起吊须设备保持水平。(2)预搅下沉:待搅拌头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搅拌机电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的速度可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如果下沉速度太慢,可以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3)制备水泥浆:待搅拌头下沉到一定深度时,即开始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中。(4)提升喷浆搅拌:搅拌头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开启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头。n(5)重复上、下搅拌:搅拌头提升至设计加固探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可再次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浆搅拌头提升出地面。(6)移位:重述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5.3.4CFG桩桩施工1)施工工艺见下图。CFG桩施工工艺框图平整场地桩机对位位长螺旋钻进(振动沉管)泵料(投料)转移桩机测量放线停钻泵料拔芯管(振动拔套管)下道工序成桩28天后检测并对合格桩体进行处理成桩试验安装桩机位CFG混合料搅拌计量投料配合比确定材料试验制作试件2)CFG桩长螺旋钻孔法施工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按设计配比配制混合料,混合料坍落度宜为160mm~200mm。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电机,将钻杆旋转下沉至设计标高,关闭电机,清理钻孔周围土。成孔时应先慢后快,这样能避免钻杆摇晃,也能及时检查并纠正钻杆偏位的差值。n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成桩的提拔速度控制在2m/min~3m/min,成桩过程连续进行,避免供料出现问题导致停机待料。移机前对下一根桩的桩位进行清理辨识,确保桩位的准确性。必要时移机后清洗钻杆和钻头。3)技术措施(1)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及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测和控制。(2)加强混合料质量控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并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测。(3)开工前在施工场地范围内进行工艺性试桩,确定拔管速度、单桩混合料投入量、施打顺序等施工参数。(4)加强施工监测,施工前测量场地标高,打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地面是否发生隆起,以判断是否发生断桩;打新桩时注意已打桩桩顶标高的变化,尤其是桩距最小部位的桩,对桩顶上升量较大的桩或者是发生质量事故的桩要开挖察看。(5)通过施工监测发现桩顶上升量较大,且桩数较多时,可对桩逐个进行快速静压,使可能断裂并脱开的桩连接起来,消除断桩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不良影响。(6)饱和软土(尤其是塑性指数较高的软土)地段,采用静压振拔技术,即沉管时不启动电动机,借助桩机自重将套管沉至预定标高,填料后启动电动机振动拔管。(7)依照设计要求设置保护桩长,确保成桩质量。(8)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清除保护土层,然后进行桩头处理:首先确定桩顶标高,然后采用截桩机截桩,人工修平。(9)冬季施工严格按冬季施工要求进行。(10)CFG桩施工过程中,每台班制作检查试件,进行28天标准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强度值不小于10MPa。5.3.5冲击碾压1)人工配合机械清除地基范围内的植被、种植土等。n2)检测地基土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满足必须进行换填或改良,满足要求则按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3)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碾压结束后,测量地基冲击碾压前后沉降量及表层压实度,其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否则需重新碾压。4)地基土压实质量各项指标检测满足要求后,清除地基表层浮土,将地基整理成形。5)对地基处理范围、高程进行测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修整,满足要求则采用光轮压路机,对表层进行碾压。6)对地基按照相应的验收标准检测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确认。六、路基沉降变形观测6.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为确保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在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需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指导控制填土速率,并根据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6个月以上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待沉降稳定且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确定轨道结构施工时机并进行轨道结构施工。同时在运营期间指导轨道参数调整、养护维修。6.2路基变形监测内容路基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地层深层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水平位移监测。每个断面监测的具体项目与数目按设计进行。6.3路基变形监测方案路基工后沉降必须满足轨道的要求,施工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对沉降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构筑系统的综合监测体系,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实施信息化施工,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路基处理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根据沉降监测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路基施工措施,分析推算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确定轨道结构施工时间。n路基变形监测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筑期间地基沉降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控制填筑速率;第二阶段:路基填筑完成后,自然沉落期及堆载预压期的变形监测,直到工后沉降分析满足轨道铺设要求为止。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第三阶段:铺设轨道施工期间的监测;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后及运营期间的监测。除运营期间的沉降观测外,竣工前的观测内容都由施工单位进行,过程中应注意资料的保存和交接。观测断面设置:路堤填筑时于路堤两侧坡脚外0.5m处及基床底层顶面边缘0.5m处各设置一处C15混凝土沉降观测桩、于路基中心处设置一处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桩露出地表或基床约10cm,其埋设应能牢固可靠。路堤填筑要求有6个月以上的沉降观测,且填筑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d,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处工后的沉降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路堤填筑时预留6~9个月的沉降观测期,具体观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及观测基桩的形式于观测频率等参考路基通用图。监测频率:在路堤填筑期间,1次/天,如发现沉降量急增,每天增加观测次数1~2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1次/天,以后1次/3天。填土结束后前2~3个月至少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可半月观测一次;半年后可一个月观测一次。路基观测资料应随时和设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路基施工进行动态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按二等水准测量进行,采用相对高程系统计算各点标高。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提供给设计单位修正完善。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异常或超过限值时,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在填土过程中,观测边桩水平位移和高程变化,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每次观测沉降后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n关系曲线图。每期观测做到四个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后视尺读数;固定测站及转点。成果整理时,首先检查手薄中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观测限差是否符合要求,文字说明是否齐全。计算两期观测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为了清楚地表示时间、填土高度和沉降量之间的关系,及时绘制沉降点的时间-填土高度-沉降量的关系曲线。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各元器件读数尽可能的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对人工观测数据当天整理,并输入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对施工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及时整理,分类成表,当天分析,以监控施工效果。建立施工过程中土体应力、变形、孔隙水压力、土性参数与施工参数、时间等关系曲线,确定最佳施工参数,评价路基工程长期稳定性。七、各种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7.1、材料堆码、装卸和搬运安全技术规程1、各类物资应按品种、规格堆码整齐、稳妥,不得乱堆乱放和超高堆放。金属、木材及构配件等的底部应按规定加设垫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易于滑滚的材料堆放必须捆绑牢固,高度不得超过2m;⑵、片石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条石、块石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砖块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并应平置堆放,互相压叠;⑶、用人工堆放袋装材料时,其高度不得超过1.5m;⑷、堆放钢板及钢杆件时,其高度不得超过1m,每层应用垫木隔开;⑸、存放压缩气瓶时,应立放于无油、干燥、通风良好、无日光直射的室内;2、装卸搬运危险品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易燃、易爆、有害物品管理规定,并应轻搬轻放,每人负荷不宜过重。在装卸搬运有毒和腐蚀性物品时,不得采用直接接触身体的装卸方法;3、装卸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装卸、搬运作业场地应平坦宽敞,跳板应坚固牢靠,并有防滑措施,跳板的坡度不应大于1:3;⑵、作业前应有专人负责说明物料种类、性质、质量、装运地点等有关注意事项和不安全因素;⑶、大型设备的装卸运输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专人指挥。n⑷、装卸管材、钢筋、型钢及细长构件时,应动作一致;超出车身部分应加托架,捆绑牢固;⑸、使用滑车倒链装卸重物时,不得超载;⑹、采用漏斗棚架装料,棚架下严禁站人或通行;4、当使用轻型小车装运材料时,前后两车宜保持2m以上间距,上下坡道时宜保持10m以上间距。5、运输大型物件和重型机械设备时,必须符合交通部门运输大型物件的有关规定。7.2、施工机械安全技术规程1、施工机械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机械设备使用前应经过调试、检测,确认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状态良好后方准使用;⑵、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防爆设备管理,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⑶、施工机械应指定司机负责保管,轮班作业应执行交接班制度;2、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有对机械发生事故时采取紧急措施的能力;⑵、操作人员应按机械设备的规定使用,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或超负荷运转;⑶、驾驶室或操作室内不得超乘、存放或运送易燃、易爆物品;⑷、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疲劳作业,严禁机械带故障作业;⑸、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地点,并将带负荷的部件放松,并设有制动、防滑、防冻措施。3、施工机械检修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机械设备不得在运转中进行维修、保养、调整;⑵、液压系统发生故障,停止作业检修时,应释放压力;⑶、不得在坡道上停放或检修机械,当需在坡道上检修时应做好防护。4、施工机械在特殊环境中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n⑴、危险地段作业时,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指挥;⑵、在高压电线下附近作业或通过时,施工机械与输电线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规范要求;⑶、在电杆附近挖土时,其周围应加固。对于不能取消的拉线、地垄及杆身,应留出土台。土台半径:电杆为1~1.5m,拉线为1.5~2.5m,并视土质情况决定坡度,土台周围应插标杆警示。⑷、在埋有电缆、管道的地点作业时,施工前应在地面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未探明地下设施位置走向前,应由专人现场监护作业。严禁使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盲目作业。5、钢丝绳的使用安全技术规程:钢丝绳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机械用钢丝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GB/T8918)的规定。⑵、用于走行的钢丝绳不得有接头、扭结、变形。⑶、起重用钢丝绳的接头,必须采用插接,其插接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总长不得短于300mm;非起重用钢丝绳接头,可用索卡连接,但必须经常检查紧固情况;⑷、钢丝绳有磨损或锈蚀时,应按下表规定进行折减,并按折减结果决定降低使用等级或更换。当钢丝直径与公称直径相比减小7%或更多时,即使未断丝,该钢丝绳亦应报废。⑸、起重吊装用的钢丝绳,其安全系数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起重吊装钢丝绳的安全系数用途安全系数用途安全系数缆风绳3吊索(无弯曲时)6手动起重设备4.5捆绑吊索8机动起重设备5载人升降机146、起重吊装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专职人员担任。作业前,应对起重机械设备、现场环境、行驶道路、架空电线及其他建筑物和吊重物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吊装方法。⑵、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起吊:n①、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时;②、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时;③、吊件上站人或放有活动物时;④、重量不明、无指挥或信号不清时;⑶、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进行停机。⑷、不得使用起重机进行斜拉、斜吊。起吊重物时,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⑸、起重吊装物件时,不得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非重力下降式起重机,不得带荷自由下落。7.3、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程1、施工现场用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且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供电线路始端、末端必须作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2、施工用电应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并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方式。3、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4、配电室及其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⑴、配电室应设在靠近电源、无尘、无蒸汽、无腐蚀介质及无震动的地方,并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动物侵入的措施。⑵、配电室内应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⑶、室内的配电屏(盘)和控制台两端应与重复接地及保护接零做电气连接。⑷、配电屏(盘)应装设短路及过负荷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⑸、配电屏(盘)上的各配电线路应编号,并标明用途。⑹、配电室应设专人值班,停送电应专人负责。5、自备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⑴、自备发电机组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n⑵、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电源连锁,严禁并列运行。⑶、发电机组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装置。⑷、多台发电机并列运行时,必须在几组同期后后符合供电。6、架空线路应满足下列要求:⑴、加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不得挂在树木、脚手架上。⑵、导线的选用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确定。⑶、架空线路之间及与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外电架空线与施工现场机动车道交叉时,其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下表规定:机动车道路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KV最小垂直距离(m)677②、通信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6m,低压线路与10KV以上的高压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2m,10KV高压线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③、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应保持下表规定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增设屏障、遮拦或保护网,并悬挂警告标志牌等防护措施。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外电线路电压1KV1~10KV35~110KV154~220KV330~500KV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7、电缆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电缆线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敷设。⑵、电缆类型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计算确定。⑶、电缆线路与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8、配电箱及开关箱应满足下列要求:⑴、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应大于0.6m。n⑵、配电箱及开关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严禁设在有瓦斯、烟气、蒸汽及其他介质中。⑶、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应分设工作接零和保护接零端子汇流排。⑷、配电箱应采取防晒、防尘措施,并配锁。9、生活照明用电,不得擅自拉线、装插座,不得私自使用电炉及其他功率较大的电器。10、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一般要求》(CB6829),并应定期检查。11、夜间和井、地下及影响施工安全作业场所照明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7.4、防火、防爆、防毒、防风安全技术规程1、施工防火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和国家现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存放场所与作业场地,应保持足够防火间距并留出消防通道,配设消防器材。2、现场动火的作业点,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当需立体交叉动火作业时,应用非燃烧材料进行隔离。3、现场的生产、生活区应配置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验。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的消防规定。室内设置火炉取暖时,应有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4、各种气瓶的运输、存放和使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的有关规定。氧气瓶与乙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品严禁同室储存;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距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直10m。5、凡有毒、有粉尘侵害的作业,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6、熬制沥青、硫磺胶泥和砂浆时,除按国家现行有关消防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室外熬制沥青、硫磺胶泥和砂浆的地点,应设在施工现场的下风方向并远离住所,并用耐火材料搭设雨棚。不宜在室内、电线下方熬制。⑵、严禁在烈火空锅时投料及中途投放大块沥青、硫磺;n溶液不得超过锅容量的3/4,严禁用锡焊制品盛装热沥青、硫磺胶泥和砂浆,装熔液量不得超过容器容量的2/3。人员离开时,必须灭火。⑶、吊运热沥青、硫磺胶泥和砂浆时,吊运范围内严禁站人。7、现场施工应掌握风力预报,在危及施工和作业安全时应采取措施或停工:⑴、在风力达到4级时,不宜进行防水层作业;⑵、在风力达到5级时,不应进行吊运安装玻璃、桥梁防水层等作业;⑶、当风力达到6级时,应停止露天起吊、装卸、高处作业、水塔的水柜安装、浮运架梁、泵送混凝土等作业。7.5、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1、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和各种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使用前应检查。2、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妨碍通道。高处拆下的物件、余料和废料,不得向下抛掷。3、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物件上,严禁在一个物件上拴挂几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绳上拴几个人;临边作业应设置防护围栏和安全网;悬空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4、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攀件,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承载力不应小于1.1KN。5、移动式梯子在使用中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梯脚底应坚实,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人字梯铰链必须牢固;⑵、在同一架梯子上不得2人同时作业;6、高处作业不宜上下重叠。确需在高处上下重叠作业时,应在上下两层中间用密铺棚板隔离或采用其他隔离设施。7、高处作业遇有架空输电线路时,应符合“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当保持安全距离有困难时,应停电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业。8、高处作业使用的安全工具应根据下表规定,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高处作业使用的安全工具的检查和试验标准:名称n试验静拉力(KN)试验周期(月)外表检查周期(月)试验时间(min)安全带2.25615脚扣1梯子1.87.6、季节性施工安全1、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进入冬期前,施工现场应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人行道路、跳板和作业场所等应采取防滑措施;采用煤炉和暖棚施工时,应有防火、防煤气中毒的措施,配水设备及土建工程均应按照有关冬期施工的规定办理。⑵、严寒和寒冷地区操作机械时,应有防冻措施,驾驶车辆不得在有积雪和冰层的道路上快速行驶;上下坡和急转弯时,应避免紧急制动。⑶、在江河冰面上通行时,事先应调查冰层的厚度及承载能力;冰面承载力不够地段严禁通行。八、质量保证措施项目经理部根据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项目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项目部、分部、工区、施工队四级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保证、思想保证、制度保证、施工质量保证、质量检查保证、经济保证、质量信息诸方面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详见质量保证体系图。九、安全保证措施9.1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委员,委员会名单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安全总监副经理组员:各部门负责人n项目部安全总监具体负责路基工程项目的全部安全监察和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检员、各工班设兼职安检员。安全监察(检查)员选派工作责任心强,有多年现场工作经验,经过安全管理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担任。9.2主要职责9.2.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其安全生产职责如下:⑴、贯彻执行《安全法》、《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安全生产法规及上级有关要求。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提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⑵、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对重要的经济技术决策负责,确定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措施。⑶、审定本单位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划和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要资金的投入,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劳动保护措施经费。⑷、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研究、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⑸、组织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对所发生的伤亡事故调查、登记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⑹、组织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坚持新工人进场后的三级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⑺n、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评比活动,对安全生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⑻、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⑼、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9.2.2、总工程师安全职责总工程师负责具体领导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负有领导责任。⑴、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技术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⑵、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时,组织研究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⑶、督促技术部门对新产品、新材料的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提出安全技术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⑷、协助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参与制定整改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实施。⑸、参加重大事故调查,并做好技术方面的鉴定。⑹、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技术教育。9.2.3、副经理安全职责⑴、随时了解本项目安全生产状况,具体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分析安全情况,找出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并组织实施。⑵、审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报上级批准后,积极组织力量,确保计划实施,并不断改善劳动条件。⑶n、每月组织一次全项目安全生产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施工方法、劳动组合、设备、工具、生产、安全设施等情况,及有效制止,令其改正;时消除隐患,项目经理部无力量解决的问题,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⑷、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新工人岗前培训,工人调换岗位的安全教育。协助上级组织好对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⑸、充分发挥安质人员的作用,尊重和支持他们独立行使监督权力,不安排他们干非本职工作。⑹、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发放防护用品,并教职工正确使用。⑺、发生一般安全事故,要立即亲赴现场,组织处理,并将事故及时上报。主持事故包括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事故调查报告,采取预防重复性事故的措施。⑻、监督有关部门及时上报事故统计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责。9.2.4、安全总监职责(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标准,代表企业对施工生产安全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具体指导安全员工作。(2)、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掌握安全防护标准,负责起草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并督促项目贯彻实施,主持编制本项目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方案,并审核安全员编制的安全防护方案。(3)、组织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开展旬(周)例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做好安全检查记录,督促整改并实施安全惩奖。(4)、督促安全员每天进行项目安全巡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严重险情的有权通知暂停生产,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妥善处理,做好安全生产日记。n(5)、督促分包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安全教育制并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6)、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及三类人员的安全资格取证、复审工作、监督检查特殊作业人员持有效操作证上岗。(7)、参加项目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监督实施整改措施的落实。(8)、建立和健全职工伤亡事故登记档案和安全奖惩台帐,审核并按时上报项目各类安全统计报表及各类汇报资料,按上级有关要求收集,管理各项安全管理资料。9.2.5、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安全职责⑴、监督检查本单位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上级颁发的条例、规则、规定、细则、制度、办法、措施以及开展安全活动的情况。⑵、经常深入施工作业现场,掌握安全动态,提出整改意见,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遇有险情或危及人身安全时,有权暂停生产或指挥作业人员撤离险区,并立即报告给有关领导处理。⑶、参加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一般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定期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趋势和重大安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要求。⑷、监督检查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对新工人上岗的岗前培训,调换工作岗位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工作。⑸、参加领导组织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用安全通知书等形式上报下达,限期改进。⑹、负责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督促或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安全技术规则,安全操作细则,施工安全措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组织推广安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办法。n⑺、负责机动车司机的考核和年检、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⑻、了解安全生产的好、坏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出处分和奖励意见报项目领导。⑼、负责事故的报告及统计工作,并对其准确性负责。9.2.6、工程部部长安全职责⑴、贯彻执行国家、上级部门和本单位有关劳动保护工作的指示、方针、政策。⑵、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制订安全措施计划。⑶、对自行设计的临时结构进行强度、稳定性安全指标检算,报项目总工程师批准,并指定专人进行逐层交底。⑷、重点工作开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促使其落实,保证施工安全。⑸、重点工程或技术性复杂、危险性大的项目,必须编制专门安全预案并经常检查贯彻执行情况。⑹、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不安全因素,纠正并制止违章作业,发现险情危及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离险区,并及时报告单位领导组织处理。⑺、制定季节施工防台、防汛安全措施,并督促实施。⑻、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对其隐患提出整治方案。⑼、参加一般事故调查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9.2.7、安全工程师安全职责n(1)、研究、设计、推广承压设备、起重设备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工程科学技术;(2)、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生产运行控制和检测检验,评估认证;(3)、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预测预防,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4)、研究劳动安全、劳动卫生、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方法和技术;(5)、研发、定标、安装调试、运行控制、维护、修理安全检测检验仪器设备;(6)、研制、开发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指定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7)、规划设计安全工程,研究制定安全工程监督监察、综合性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8)、进行事故危害预测预防并提出建议,进行事故调查分析与安全综合评估;(9)、组织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与安全相关的技术培训。10、熟悉安全生产相关法规。9.2.8、架子队队长安全职责⑴、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抓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⑵、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工具、工作场所和工人的安全防护,制止违章行为,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处理。⑶、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保证作业环境、生产设备符合安全卫生规程要求,及时发放劳保用品并监督正确使用,不断改善职工作业条件。n⑷、经常向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认真抓好安全月(周)活动的开展,检查“三级”教育和技术培训情况,对不合格者,不准上岗操作。⑸、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班组安全检查评比,树立典型,带动一般,督促后进。⑹、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新、难、重点项目、特殊项目、不良气候条件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报项目经理部审批后付诸实施。⑺、组织工班正确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随时检查其领发、运送使用和退库情况。⑻、若发生安全事故时,要及时组织抢救,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督促有关人员写出事故报告,并负责提出预防改进措施。⑼、支持安监(检)人员的工作,确保他们有职有权履行职责。9.2.9、专职安全员职责⑴、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继续扩大。⑵、参与组织施工现场应急预案的演练,熟悉应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及协调工作。⑶、参加编制年度安全措施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工作。⑷、指导生产班组安全员开展安全工作。⑸n、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⑹、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做好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调有关部门人员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实施。⑺、督促有关部门人员按规定分发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健食品和清凉饮料。⑻、会同有关部门人员做好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和女工保护工作。⑼、监督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费用的合理使用。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9.2.10、现场技术员安全职责⑴、现场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尽职责,对技术安全负责。⑵、按照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技术规程、标准、规范等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内容齐全,针对性强。⑶、及时解决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技术问题,还要根据施工生产和季节气候变化情况,制定预防性安全措施,防止发生事故。⑷、协助队长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活动。⑸、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安全技术措施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人员贯彻执行情况。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新工人,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考核发证工作。⑺、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的现象,遇有严重险情,有权暂停施工,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解决。⑻、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协助编制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9.2.11、现场质检员安全职责n⑴、现场质检员要对因工程质量问题而导致发生伤亡事故负责。⑵、认真检验有关建筑材料的材质质量,防止因材质问题而发生事故。⑶、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作业,认真执行质量标准,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而导致发生事故。9.2.12、现场材料员安全职责⑴、对施工现场实现安全生产所需的材料、机具要按计划保证供应。⑵、对进入现场的劳保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漏电保护器)要认真检验,不合格品不准发放使用。⑶、对进入现场的机具、材料等要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所规定的位置堆放整齐。9.2.13、班组长安全职责⑴、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组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⑵、根据生产任务、生产环境和工人思想状况等特点,开展安全活动。对新调入的工人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并在熟悉工作前指定专人负责其安全。⑶、组织本班工人学习安全生产规程,检查执行情况,教育工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违章蛮干,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制止。⑷、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要采取临时措施,并及时上报。⑸、认真执行交换班制度,遇到不安全问题,在未排除之前或责任未分清之前不交班。⑹、发生工伤事故,要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立即上报,详细纪录,并组织全班工人认真分析,吸取教育,提出防范措施。⑺、带领本班工人积极参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掌握急n救的基本知识和器材使用方法。9.2.14、现场生产操作人员安全职责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安全生产职责:⑴、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与一切违章作业的现象作斗争。⑵、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工具的安全。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使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使用防护用品。⑶、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水平,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⑷、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⑸、有权拒绝接受违章指挥,并对上级单位和领导忽视工人安全、健康的错误决定和行为提出批评或控告。9.3安全教育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使指挥部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克服麻痹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9.3.1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n指挥部教育:一般教育(建筑施工的特点,它给劳动者的安全带来的不利因素;当前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即保密法、建筑法、消防法、宪法、刑法有关条款、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例、规定,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总公司、集团公司、公司、指挥部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细则,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等);建筑工程施工时容易发生的伤害事故及其预防。分部教育:《建筑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细则;在建工程基本情况和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等。班组教育:本班组生产工作概况、工作性质及范围;个人从事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各种机具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9.3.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发证后,方准独立操作。定期对特殊工种进行复审。对从事有尘毒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尘毒危害和防治知识教育。9.3.3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定期轮训各级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干部,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业务知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培训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健康与环境卫生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安全生产法规、条例、标准;施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预防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安全纪律以及保证措施;各级领导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任务以及如何管理;编制、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知识等。9.3.4安全生产的经常性教育n在做好对普通工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同时,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适时安全教育。十、安全管理保证制度及应急预案路基施工作业期间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危险源,为此制定以下措施、制度、预案来防止上述危险的发生。10.1应急措施为了能够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本作业工区制定了营业线施工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并成立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负责指挥抢险及协调工作。10.1.1应急救援响应指挥领导小组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管理委员,委员会名单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安全总监副经理组员:各部门负责人具体分工如下:1)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督促应急响应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抢救,在发生事故时,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组长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赶往现场时,必须临时指定一名副组长代为行使组长职责。n2)在事故发生后,架子队负责人必须立即报告给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负责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组织现场进行抢救。3)办公室负责迅速与当地救援单位或设备单位取得联系,通报事故各项情况,并联系支援抢险。4)工程部在事故发生时掌握了解事故情况,制定相应技术方案、措施,为抢险工作提供技术保障。5)物资部负责组织相应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以最快速度运到事故现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开展。6)安质部负责施工各项日常安全工作,负责督促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负责及时组织抢险人员按照事故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抢险,使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7)安质室负责施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每日检查巡视施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要求整改,并督促落实到位,在发生事故后,负责维持好现场秩序,配合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及各项防护和准备工作。8)物资部负责应急备品、物资设备的采购和储备,保证应急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在发生事故时负责组织相应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以最快速度运到事故现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开展。9)财务部负责保证应急资金及时到位,保证日常应急备用资金充足,不得挪作他用,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提供充足资金,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顺利展开。10)机修所负责保证应急车辆常备并处于良好状态,在发生事故时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及时抢救人员和财产,使损失降到最低。11)义务应急抢险队保持人员组成稳定,定期进行学习和组织演练。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集合并赶往事故发生现场,服从统一指挥,进行有组织的抢险救援。事故发生接警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应急恢复救援行动应急启动事态控制应急结束现场指挥到位中心人员到位信息网络开通应急资源调配应急增援响应升级现场清理解除警戒专家支持现场监测环境保护人群疏散医疗救护警戒与交通管制工程抢险人员救助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信息反馈总结评审改进YYN重大事故、事件应急救援响应程序n10.2、各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10.2.1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n的方针,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进行三级教育工作。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高处作业平台做好扶手并在周边挂设安全网;临时作业和支撑用的脚手架保证安装合理、牢固;5、对所有临边进行防护,如未施工护栏的梁体临边可用预留的钢筋按规定焊接,加防护栏杆,并在内侧假设防护网进行隔挡。6、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7、在外侧进行施工中,作业班组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拉结点、安全平网和密目式安全、脚手板等进行使用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操作。8、凡高处作业却又不要作平台和安全网防护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10.2.2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n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爱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4、对于吊装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料清理)。6、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指挥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安全管理人员暂停滞作业。7、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8、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载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10.2.3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n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近操作规程操作。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工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10.2.4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根据国家JGJ46—2005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1、安装作业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2、禁止在高压线路安全距离之内,进行作业;对高压线路应尽量增设围栏或保护网等隔离。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n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周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间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10、照明专用回路设志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10.2.5支架坍塌事故预防措施1、所有支架的材料应详细检查,不得使用腐朽、劈裂、铸蚀、扭曲严重的万能杆件和钢管等。n2、施工时,必须在公路两端距施工点10米处各设一名防护人员,如有突发时间立即报告。3、支立排架要按设计要求施工,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要与支架桩联结牢固,防护不均匀沉落(降)、失稳和变形。4、支立排架时,应设专人统一指挥。两排架间的水平和剪刀撑用螺丝拧紧,形成整体。5、夜间在支架上安装霓虹灯。6、现场施工人员(特种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7、从事高处作业的员工必须定期进行体检,患有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脏贫血病、癫痫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8、在支架搭设过程中,必须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9、在支架搭设结束后,必须有专人进行定期观测,发现支架有变形或其他异常现象必须及时报告。10、坚持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玩忽职守。10.2.6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n3、现场室内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需要独立用煤火的屋室,其炉灶必须设在室外。4、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5、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炊事人员不能留长指甲,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10.2.7施工现场防火、防爆措施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防爆救灾技能。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火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业应有派专人监护。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酒精、乙炔、氧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7、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n8、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10.3、各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10.3.1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起。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10.3.2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根据事故情况要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2、项目部及时速报局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求救。n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10.3.3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2、及时逐级上报到项目部质安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救援。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10.3.4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n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公司质安部报告事故情况。2、在安质部未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求救以便争取时间。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10.3.5支架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措施1、坍塌事故发生后,桥工队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逐级上报到质安部。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n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10.3.6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安质部,县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10.3.7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2、及时拨打119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n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有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实施有计划的救助。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求救。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上述方案、措施、制度、预案等的正确、有效实施可以有效抵御或避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及防爆等危险的发生,对标段整体安全达标提供积极因素。改进工作质量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检查创优成果明确创优项目标质量保证体系缺陷纠正技术交底工艺审定方法培训作业指导书测量监测组织保证施工保证技术保证思想保证QC教育质量第一普及教育专题教育专项技能培训提高质量意识物资设备保证反馈实现质量目标技术岗位责任制检查落实接受建设单位和监理监督严格施工工艺加强过程控制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施工作业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定创优措施加强现场试验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测手段图一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熟悉图纸掌握规范物资材料料机械设备性能检验货源调查采购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及调试配备强有力的班子强化技术力量整合施工队伍n十一、附件附表,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表:路基风险评估表序号主要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风险对策备住n1施工现场基本要求坠落中工地上危险区域、井坑和作业重地必须设置栏杆,安全标识醒目、防噪音措施,施工项目必须制定应急预案; 2基坑开挖、土方坍塌、机械伤害中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应经审批后实施,施工按设计边坡开挖,及时清除边坡上的危石与松土,坑壁不稳当,应采取支撑措施,基坑施工必须设置有效地排水措施,坑边荷载不得影响坑壁稳定,基坑顶面安设机械堆放料具和弃土均在安全距离1-1.5米以外,基坑四周应设置围栏和标志牌; 3触电伤亡、电器设备烧毁中外电高压线防护安全距离符合要求,接地与保护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林甸设计必须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使用专用配电箱必须做到“五个一”的规定,潮湿作业必须使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电线路老化、破皮必须及时进行更换,严禁乱接电线,严禁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4机械伤害中 n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非司机不得开机械及大中型机械未取得准用证不得使用,三包(包使用、包管理、包保养)、两定(定人、定机械)制度落实到位。机械开动前,必须检查润滑是否良好,制动是否可靠,各种机械严禁带病或超负荷运转。机械运输时,必须捆扎牢固,检查合格后方可启动。行驶时除规定的人员和地方外,不得人料混运。砼搅拌站必须有司机进行操作,料斗升起时,严禁人员在料斗下工作、走动。检修人员进行搅拌桶内时,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配电箱。任何电器在没有验明有电时,不得触摸。凡是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要有接地线和漏电保护器;5汽车运输、交通事故、车辆倾覆高非驾驶员不得开车,驾驶员整齐必须齐全有效,不准驾驶与准驾驶车辆不相符的车辆;严禁酒后驾驶和带故障上路及疲劳驾驶,不在岗位非驾驶人员,严禁驾驶车辆。不得在驾驶车辆是打电话、闲谈、饮食等;车辆不得超员,不得超宽、超载、超高运输;实习驾驶员不得单独驾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