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施工管理 4页

  • 58.82 KB
  • 2022-04-26 发布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潘丽娟韩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局摘要:经济发展建设离不开高效安全的公路交通,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路基施工是最主要的部分,需要严格管理,强化流程,才能确保公路路基质量。路基是公路工程路线的主体和路面基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最后的行车效果。文章主要通过对施工齐阶段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科学有效的路基施工管理措施与方法,以此,全面确保公路交通安全与稳定,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关键词:施工阶段;质量保证;技术交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公路交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路基作为公路的重要部分,对公路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路基和路而一样,共同承受行车荷载。一项公路工程质量好坏,路基能反映出来,也就是说,路基工程质量优劣对路面质量产牛重要的影响,更是影响的首要条件,只有全面确保路基稳定结构,才能建设出高等级、高品质的公路项目。我国广大农村对公路依赖程度更高,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屮,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村镇、农口、水利、投资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的公路只能在原地复建、改建、扩建,稳定的路慕对农村公路建设更加关键。1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管理要想全面保证路基施工进度,则需要在施工前全面做好各项准备,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内容较丰富,涉及到人、财、物、料等各个方面,通过合理的部署安排,确保施工准备充分合理,准备活动主要包括:调查作业范围、当地水文地质环境、工程量安排与进程、制定施工方案、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等,准备的好坏育•接影响到开工进度,为了保证准备充分,需要严格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1详细调查施工现场要想确保工程质量,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研,全面掌握施工现场情况。耍针对性的在全线做好计划分析,深入到工程所在地,详细认真的调查公路沿线的情况,特别是对施工段的路基基底及土源进行了解,全面掌握好当地土质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及含水量的情况,根据现场路段不同,有效制作标准击实试验和CBR值强度试验,根据所提取的数据,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法,n确保路基建设科学合理。为了全面做好方案计划,要分析好调研所得到的水文地质数据,通过区域分类、整理,形成有效的方法,避免出现盲目开工的现象,使工程能够顺利推进,避免弯路、节约资金。1.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的考察要认真详细,通过调查所得到的实际数据,纠正设计图纸,进一步明确整体的工程实际总量,根据工期要求划出作业段,并按照量的不同,形成不同进度与规划,使分类规划满足整体施工要求,整体施工计划的编排,需要细化到每天、每周工作量,口进度计划要考虑雨天或其它不利因素影响,这样才能保证计划合理精准,有一定的操作性。耍根据H进度计划安排,合理组织人力、机械、材料、资金等,全面制定有力的施工措施与方法,确保日进度计划得到良好的落实。需要全程控制好流程环节,进一步论证施工工序、作业方案,使各个工序矛盾得到良好的解决,确保工程施工效果最优。1.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后期的使用效果,只有全而保证良好的质量,才能实现精品工程目标,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如果缺乏质量保证体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返工,严重的还会导致工程安全隐患,影响到企业社会形象和信誉。一些企业因为质量不合格,工程进行了返工,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给企业形象带来不利影响,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只有全面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建设精品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不但是企业眼前利益,更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质量保证体系是一整套管理方法与手段,通过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兑现等制度的实施,保证用制度约束,全面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各个施工环节得到控制。1.4土质最大干密度确定路基稳定关系到公路使用品质,其压实度好坏至关重要,要想全面保证公路质量,则需要在路基工程建设中明确标准与规范,可以说,干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干密度符合标准,则路基就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使用过程中,充分承受行车反复荷载,并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抵御各种灾害。1.5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程建设Z前的技术交底至关重要,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协调,对整体施工部署、工程进度、施工安排、相应规范、设计耍点、合同内容、作业规程全面了解,并根据现有条件,合理确定好人财物的使用,使相关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能够掌握全过程,这样,才能在各个环节中形成有效控制,便于施工整体计划的落实与创新,全面做好进度推进。2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2.1工程施工技术标准n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流程,通过对技术层面的良好把握,实现科学管理,确保施工过程技术发挥作用,体现技术价值,技术管理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全面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划分工种,把图纸分工落实到位;二是对现有方案进行优化,合理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开展;三是认真做好技术交流工作,对流程环节中涉及到的技术性问题,要科学分析,通过技术发挥,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等级,建设精品工程;四是多次检查工程计划执行情况和施工进度,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监督,确保施工工程能够按时推进、准时完成;五是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在检查屮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做好施工工程检查记录和施工进度记录,以便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对接,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六是及时整理好施工进程的记录,积累和整理施工相关图纸资料、变更资料等,保证资料收集符合工程实际建设。路基填料: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进行了规范。对路基填料的最人粒径和最小强度进行了标准化,其路基土的强度由CBR值表示,同时引入了路床这个概念。在达不到路基填料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该改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来进行处理。1.2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在各个施工阶段,均有不同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流程,把握标准,这样才能实现细节质量得到掌握,建设高品质公路工程项目。一是路基压实标准。要严格使用现代化设备机械,通过重量级压路机的利用,全而提高碾压效果,确保路基土压实度满足建设标准规范要求。二是地面排水标准。要全面建设好排水工程,通过地表排水管、边沟、截水沟、急流槽及跌水的方法,全面做好路面排水作业,确保公路建设质量,进一步减少水从路面渗入的现象发生,迅速排除路面降水,避免出现冲刷路基边坡的问题。三是轻质路堤标准。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满足轻质地基承载力要求,FI前使用的是粉煤灰填筑路堤,提高路基稳定性。四是土工合成材料标准。一些浅层软土地基施工中,需要铺筑土工布到地表,再填筑路堤,确保发挥土工布固结、过滤、分隔和排水的功能。3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路基施工的质量关系到使用安全,只有全面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保证使用品质与安全。3.1合理制定规章制度要在施工全过程,全面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在全员开展质量教育,在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质量建设,使讲质量、重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在施工人员屮全面建立起人人抓质量、层层抓质量的意识。相关管理部门耍承担职能作用,明确提出质量安全同步,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前提下,通过节能减排,避免出现投资浪费,不断加快工程进度,实现高品质目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进行随机抽查,用数理统计、抽检、试验等方法做好质量控制,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切实解决施工中存在n的问题,落实生产制度,保证在制度约束前提下,有效科学的推进工程进度,全方位的进行责任制度建设,使各个环节质量都有人认领;实行质量会诊制度,在全过程控制好工程整体的施工建设质量,发挥管理作用。1.2严格试验精准推广对各个环节需要严格强化试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路基填筑试验路段非常重要,其试验所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工程整体质量,需要格外重视、重点观察。在路基填方施工前进行路基填筑材料现场压实试验,提取相关数据,以数据结果为标准,设计好整体规范,确保填料达到规定压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结果的推广,确保大面积建设成功,合理控制好总施工成木、压实质量、降低工程返工率。3.3科学准确评定质量等级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更关系群众安全,如果质量不合格,公路投入使用后,就会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当条件成熟时则会显现。工程质量工作非常关键,一定要全而保证全过程控制,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不能有半点水分。从各个关口全面把握好质量关口。为了强化质量标准,可以在进行建设中,合理利用好先进仪器,对质量进行精准控制,例如使用超声波进行检测,可以对桩身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没有明显的缺陷;检测钻孔灌注桩时,也需要使用光波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精准,把握好工程建设质量。4结束语经济建设离不开公路交通,稳定的公路交通来源于高质量的路基工程,只有全面控制好路基施工质量,才能建设出精品公路。路基建设过程中,要严格程序、强化流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理念,通过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不断创新技术形态,不断解决矛盾问题,实现精品工程目标,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参考文献[1]周松春•小议公路施工项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2]尚景峰,田朝锋•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J]•科技传播2010(13).[3]周兴发•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现代施工管理[J]•科教导刊,2009(6)・[4]林衍群,刘明治.刍议公路路基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25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