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 MB
  • 2022-04-26 发布

龙游车站试验段路基施工方案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浙江)段HCZJ-5标段龙游车站路基工程【DK210+000~DK211+550】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二0一0年六月3n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设计技术标准23.试验段的设置24.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34.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34.2.试验范围35.资源配置情况35.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35.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3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46.1.测量工作46.2.地基处理46.3.填料的选择和室内试验47.施工工艺概述、试验方案57.1.路堤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57.2.工艺试验的方案选择57.3.地基处理压实标准67.4.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77.4.1.填料摊铺、平整87.4.2.含水量的控制97.4.3.碾压检测98.沉降观测118.1.沉降监测工艺简介与流程113n8.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128.3.本试验段监测断面的设置与观测128.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设的埋设要求138.5.沉降观测频率138.6.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48.7.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159.试验检测内容与方法199.1.摊铺整平199.2.碾压209.3.压实检测2010.试验成果2211.质量保证措施2212.安全保证措施2313.环保措施233n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新建杭长铁路客运专线DK210~DK211段软土路基施工图。(2)有关路基施工工艺细则及验收标准。(3)国家、铁道部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条例。(4)铁道部颁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5)铁道部颁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5);(6)铁道部颁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7)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8)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1.2编制原则为确保高速铁路路堤填筑质量,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全线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路基试验段起迄里程为DK211+040~DK211+240,全长200m,本段为松软土地基,需挖除松软土换填渗水土,换填厚度在0.8~1.9m之间,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组填料填筑,填筑高度在4.3~6.2m之间。路堤边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形骨架内客土植草防护,坡脚设C25混凝土脚墙,墙高1.5m。路堤两侧坡面每10m左右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槽将路基面水引排至侧沟。3n2.2.设计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客运专线⑵正线数目:双线⑶速度目标值:350km/h⑷正线间距:5m⑸最小曲线半径:7000米⑹最大坡度:20‰⑺牵引种类:电力⑻列车类型:电动车组⑼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⑽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⑾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⑿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3.试验段的设置根据目前本标段路基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将试验段定在DK211+040~DK211+240,全长200m。该段具有填筑施工时连续、完整的优势。地质情况:本段地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0-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软塑,Ⅱ,σ0=50KPa;(2)-8-2:Q4al+pl粗圆砾土:中实,饱和,Ⅲ,σ0=300KPa;(2)-2-2: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紫红色:W3,Ⅳ,σ0=300KPa;(7)-2-3:泥质粉砂岩、含砾砂岩:W2,Ⅳ,σ0=400Kpa。该段路基的地质及地表情况能代表本地区路基填方施工的特点。3n4.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4.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根据客运专线建设要求,路基填筑均应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获取相关施工数据以便指导大面积施工。⑴.确定本区段经济合理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最佳机械。⑵.通过试验确定填料适宜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相应合理的碾压方式及碾压遍数;以及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等工艺参数。⑶.通过试验确定检测过程及检测手段的合理性。⑷.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⑸.通过试验对比设计确定填料的合理性。⑹.为今后的铁路建设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4.2.试验范围⑴.换填渗水土的地基处理;⑵.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A、B组填料的填筑施工(含检测手段);⑶.路基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填层沉降观测。5.资源配置情况5.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⑴.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到位;其中技术员2人、施工员2人、试验员3人、测量员2人、质检员1人、作业人员20人。⑵.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机械和汽车司机。5.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配置情况为:平地机、推土机、挖掘机、自卸汽车、压路机、洒水车、装载机等。具体型号和数量见下表:3n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机械名称单位型号数量备注1平地机台PY180A138KW12推土机台TY-22013挖掘机台PC220-624自卸汽车台15T125震动式压路机台25T16洒水车台CA10B17装载机台ZL5018污水泵台ZW200-80-4106.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6.1.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的钉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开挖边线,填方边线,并采用木桩准确定位,用石灰线标示填方边线。6.2.地基处理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需进行基底处理。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需挖除原地面淤泥质粉质黏土,换填渗水土分层碾压密实。6.3.填料的选择和室内试验6.3.1.渗水填料选择选用粒径在75mm以内的卵石土,粗、细圆砾土作为渗水材料填筑,本填料透水性好,满足渗水要求。3n6.3.2.基床以下A、B组填料填料在采石场破碎机破碎加工而成。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7.5cm,由碎石、机制粗砂和少量细粒土组成。6.3.3.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料在采石场破碎机破碎加工而成。基床底层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6.0cm,由碎石、机制粗砂和少量细粒土组成。6.3.4.填料的室内试验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在填料采石加工场料堆取样三组以上。主要做填料的比重、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颗粒级配、含水率试验等内容。对填方土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自由膨胀率、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并且只有相关室内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能运抵现场进行填筑试验。7.施工工艺概述、试验方案7.1.工艺试验的方案选择本试验段换填部分为渗水土填料,原地面上部为A、B组填料,分别对渗水土填料和AB组填料2个不同的松铺厚度填筑、碾压遍数进行试验。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技术标准(表7.1)层号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标准备注130cm4地基处理(渗水土)技术指标见表7.3A,B组填料技术指标见表7.5分别按天然、最佳调整含水量;56240cm4分别按天然、最佳调整含水量;563n7.2.路堤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平地机整型按方案碾压、检测晾晒或洒水翻拌含水量测定推土机摊平填筑试验段、AB组填料检验、AB组填料拌和取土场集料破碎按方案分层填筑、AB填料运输检测压实度挖除基底以下淤泥黏土进入下一层填筑施工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NNYYNY换填渗水土分层碾压地质资料核查工艺试验总结7.3.地基处理压实标准将路基基底淤泥质土层挖除换填渗水土,换填深度达(2)-8-2粗圆砾土顶层;见下表7.3。3n填料压实标准(表7.3)填料压实标准基底处理(换填)碎石类及粗砾土渗水土(卵石、粗圆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30孔隙率n(%)<31%7.4.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A、B组填料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测量放线平地机整型碾压晾晒或洒水翻拌含水量测定推土机摊平填筑试验段填料检验填料选取分层填筑填料运输地基检查施工准备检查签证检查签证整形否否是是A、B组填料填筑流程图3n路基填筑施工时采用22t自卸汽车运输填料,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并根据设计位置布置埋设沉降观测元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检测,合格后填筑下一层。施工过程控制要求(表7.4)序号类别施工要求1分层1、分层厚度分别按30cm、40cm两个厚度控制。2、同一填料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2填筑1、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别填筑,不得混填。2、同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3、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骨料或细骨料窝。3压实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4试验含水率、压实度由试验确定。7.4.1.填料摊铺、平整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填料运至现场,专人指挥每车倒料范围,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现场检测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采用推土机进行填料初平,平地机精平。初平时在路基中线及路肩两侧打桩,间距10米,用水准仪测出控制高程后挂线控制每层需摊厚度,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按以往施工经验,一般碾压三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3n7.4.2.含水量的控制碾压前确保填料含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3%~+2%范围内。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估算:mw=ms÷(1+W)×(Wopt-W);式中:ms—所取填料的湿重(kg);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7.4.3.碾压检测a.控制2层不同的松铺厚度,即第一层30cm、第二层40cm的松铺厚度,将填料含水量调整至最佳含水量-3%~+2%范围内。b.碾压及检测按以下程序进行:①、其中每层碾压遍数按照上表方案进行,(第1遍静压、第2遍弱振、从第3遍开始后强振),每层碾压按照规定的碾压遍数、碾压方式完成后,渗水土每一层进行孔隙率n检测,每三层进行地基系数K30检测;A、B组填料每层进行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检测,每三层进行地基系数K30检测;每项检测指标以表7.3和表7.5的为准。②、若检测结果未达到压实指标时,在上述碾压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强压,每碾压一次,重复上述检测内容。直至检测指标全部满足设计要求。c.在第一层碾压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适当调整填料的含水量(如第一层填料含水量偏大,适当降低填料含水量;第一层填料含水量偏小,适当增大填料含水量),控制第一层的松铺厚度30cm,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二层的填筑,碾压及检测程序同第一层,依次类推至第四层。d.压实检验各项指标3n检验项目及标准主要有:填料压实标准(表7.5)填料压实标准基床以下基床底层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30≥150压实系数K≥0.92≥0.92≥0.95≥0.95变形模量Ev2(Mpa)≥45≥45≥60≥6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孔隙率n(%)<31%<31%<28%<28%每层填土压实质量按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压实合格为止。(4)卸土控制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30cm。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10延长米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5)注意事项:a.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b.根据填筑试验工艺参数,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方法、走行速度等。c.每层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应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依据设计施工图的坡率要求为4%。d.压实顺序:沿线路纵向进行压实,在直线段应按先两侧后中间,3n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e.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f.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地方再用冲击夯夯实。(错台时的注意事项)(6)试验记录每层填筑都要对填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含水量、碾压方式及遍数、检测指标等做详细的施工记录。(试验记录表附后)(7)试验总结通过对四层中不同松铺厚度、不同含水量的填料压实次数及检测指标的总结,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及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置和施工组织,并对A、B组填料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试验总结。用以指导路基工程试验段挖除换填渗水土,基床以下、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的大面积施工。8.沉降观测8.1.沉降监测工艺简介与流程1、路基基床以下沉降观测:路堤填筑前,沉降板应埋入地基底层并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顶端测杆高度,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后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第1次测出初始值,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3n2、沉降板示意图3、沉降监测流程监测元器件的埋设监测观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8.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1)本试验段地基沉降板每50米设置1观测断面,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2)依据《龙游站场施工图设计说明》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边桩进行坡脚水平位移监测,此观测桩监测断面间距为50m,与沉降板处于同一断面上。(3)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8.3.本试验段监测断面的设置与观测地基换填渗水土经碾压处理合格后,进行地基沉降的动态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按50m间距在线路中心线处埋设地基沉降板,在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布置水平位移观测边桩;监测断面里程位置分别为:DK211+060、DK211+110、DK211+160、3nDK211+210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沉降趋势,判定地基的稳定性。8.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设要求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50㎝,厚1㎝。沉降底板埋入地基不少于10cm,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保护工作。8.5.边桩的制作及埋设要求位移边桩采用C15号砼预制,断面为15cm×15cm,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强制对中不绣钢筋测头,测头为圆端型,直径φ16mm、长10cm,并刻上十字丝。位移边桩埋设可以采用人工挖坑后,将预制桩放入坑内固定稳当,再采用C15砼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的稳定。边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1.4m,桩顶露出地面0.1m,埋设于距离路基坡脚2m或10m处。埋设完毕,待包边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初始值测读,记录测点埋设时间、位置、初始读数。8.6.沉降观测频率从路堤填筑开始时进行沉降观测,实施过程中,观测时间的间隔还应根据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进行调整。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表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见下表:3n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8.5)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期间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2次通过前后各1次;其后每1次/天,连续2次;其后1次/3天;以后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8.7.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实施注:n为测站数3n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位移中误差(mm)平均边长(m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角观测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二等3.0≤4001.02.069—≤2001.82.046—8.7.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路基沉降观测分两个阶段:一是填筑期间的观测,二是主体完工后的观测,根据数据分析推导出路基最终沉降稳定时间以及最早适合铺设无碴轨道的时间。从施工开始持续观测到施工结束后(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则研究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继续观测,还是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调整预压高度、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进行“观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1)路基沉降观测分析评估要求如下:①观测和调整期: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6~9个月观测和调整期,且需至少经过一个雨季,3n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②动态分析:绘制沉降与路堤填高及时间的关系曲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见以下方法分析)。③根据沉降变形观测数据,采用双曲线函数或指数函数法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工后残余沉降,考虑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推算地基最终沉降量(2)推导各观测断面沉降变形拟合曲线(预测曲线)拟合曲线的推导:一般以三个月为周期反复进行以不断逼近路基的真实变形状况。具体的说,在路堤完成填筑、安装沉降观测桩后,按规定的周期测定三个月后可根据三个月测定的沉降观测结果推导第一个拟合曲线S1(t),根据这个沉降拟合曲线可外推(预测)六个月后的沉降S1(t=6个月)然后继续观测三个月,并检查第一次预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根据总共六个月观测的结果推导第二个更接近时间的沉降拟合曲线S2(t),以这种方式不断逼近真实的路基变形发展。应当指出,在推导沉降拟合曲线时后期的沉降测定结果特别重要,应重点考虑。见沉降变形拟合曲线示意图沉降变形拟合曲线3n说明:1.t(Monate):时间(月份),2.Messungen:沉降观测数据结果3.PrognoseaneinemBau-kmnach3Monaten:根据沉降结果做第1次预测(三个月后)s1(t)4.verbessertePrognose:根据沉降结果做第2次预测(六个月后)s2(t)5.s(mm):沉降量(3)通常采用的沉降拟合曲线有以下几种:a.指数函数:S(t)=S∞(1-e-a*t)b.双曲函数:S(t)=t÷(b+t/s∞)式中:s¥:以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观测桩安装后)为时间起点(t=0)发生的最终沉降量(t=∞)。a,b:沉降拟合曲线的参数。(4)路基沉降预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①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②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③路基填筑完成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s(t)为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5)工后沉降的预测曲线图:工后沉降sR(不包括交通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由两部分组成,见图所示:3n  沉降s路堤完成施工 铺设轨道时间点T0预定运营完成时间点T3开始运营时间点T2sstsvsu+e,R分析时间点s(t)+sst+sv=sR各观测断面工后沉降的预测:SR=s(T3-T0)+SST其中:s(T3-T0):为路基在铺轨后发生的沉降。Sst:铺设无碴轨道结构自重发生的沉降,一般很小,影响深度很浅,而且完成较快。可根据传统方法计算确定。如果实测总沉降明显小于计算值可相应提高路基压缩模量计算值。(6)路基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的评定a.对每个路基工点应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据最新推导的沉降拟合曲线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至少两次以上,并检查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是否满足以下要求:SR=s(T3-T0)+SST≤15mm如图所示:沉降观测桩沉降工后沉降预测工后沉降实测工后沉降预测工后沉降里程3n(7)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的评定a.对路基和刚性结构过渡段还应同时审核其预测工后沉降差异是否≤5mm,折角≤1/1000。b.此外,还应检查同一个观测断面前后两次工后沉降预测值的差异,如果其差值≤8mm,可认为预测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够的可信度。c.设计预计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如果一个路基工点所有的观测断面满足以上要求,该路基工点可以铺设无碴轨道。代表性(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9.试验检测内容与方法9.1.摊铺整平本试验段中地基处理为挖除换填渗水土、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填料均采用同一种A、B组填料。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3n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3%~+2%范围内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为30cm、40cm分别进行试验。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的距离。在沉降板周围1m范围内的路基采用冲击夯夯实。9.2.碾压当摊铺整平后,其填料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都符合要求时即可开始碾压。本试验段采用22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不小于0.4m,相邻两纵向区段搭接长度不小于2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遍(同步检测结果),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无须检测)。即:静压、弱振、强振、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9.3.压实检测(1)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米每填高约90cm(第3层)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平行检验空隙率n;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3n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ap/m)≥110≥130孔隙率n(%)<31<31(2)基床底层路堤压实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米每填高约90cm时,用K30平板载荷仪抽样检测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分别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1次。基床底层路堤压实标准(验标)项目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ap/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孔隙率n(%)<28<28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试验段第一层达90%的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在其上进行压实度为93%和95%的压实试验,从而确定填料在适宜的含水量和合适的松铺厚时,不同吨位的压实机械达到90%、93%、95%的压实度时相应的碾压遍数,确定最佳施工组织。3n10.试验成果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孔隙率n值、动态变形模量E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碾压遍数。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的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3、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工后沉降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4、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总结出试验报告。11.质量保证措施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贯彻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4、各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5、建立先进可靠精确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体系,加强路基施工的质量检测控制,对所用填料、路基压实质量等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保证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参数正确,保证填料特性、工程措施及适用范围等全过程受控。6、填料种类、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填筑前对料场填料进行取样试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填料变化或更换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数量:粗粒土、碎石土每10000m3进行颗粒级配及颗粒密度检验一组。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试验方法检验。3n7、所有检测仪器进驻现场,试验人员实施跟踪检验,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施工后立即进行相关试验检测,符合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试验工作内容。8、现场由技术员、施工员、试验员24小时跟踪监控施工过程,并随时记录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12.安全保证措施1、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健全施工现场意外伤害应急预案,认真学习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树立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2、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13.环保措施1、在干燥季节,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车对施工便道、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青(混凝土)路面时的,对运输车辆的车斗加设挡土板,并用彩条布等遮盖,以防落土扬尘;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2、取土场开挖完毕,宜恢复为农田,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3、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交通的影响。弃土场在封闭前要做适当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3n土的含水率试验记录(一)(烘干法:标准方法,适用于各类土)样品编号记录编号委托编号委托日期取样地点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土样描述试样编号称量盒号称量盒质量(g)盒加湿土质量(g)盒加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m0(g)干土质量md(g)含水率ω=(m0/md-1)×100(%)单个值平均值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土的含水率试验记录(二)(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含有机质的砂类土、粉土和黏性土)样品编号记录编号委托编号委托日期取样地点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土样描述试样编号称量盒号称量盒质量(g)盒加湿土质量(g)盒加干土质量(g)湿土质量m0(g)干土质量md(g)含水率ω=(m0/md-1)×100(%)单个值平均值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承载比试验记录(一)样品编号记录编号委托编号委托日期取样地点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状态描述采用标准试验条件荷载量力环校正系数C(N/0.01mm)贯入杆面积A(mm2)击实层数每层击数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最优含水量ωopt(%)(1)密度试验筒号筒质量m1(g)筒+试件质量m2(g)试件质量m(g)筒容积V(cm3)湿密度ρ(g/cm3)干密度ρd(g/cm3)(2)含水量皿号湿土质量mw(g)干土质量md(g)含水量ω(%)(3)膨胀量浸水前试件高度h0(mm)浸水前百分表初读数(0.01mm)浸水后百分表终读数(0.01mm)浸水后试件高度变化(0.01mm)膨胀量(%)(4)吸水量浸水后筒+试件质量m'2(g)吸水量ω(g)吸水率ωx(%)(5)贯入读数序号荷载量力环百分表读数R(0.01mm)单位压力P'(kPa)贯入量百分表读数r(0.01mm)贯入量L(mm)修正后单位压力P(kPa)123456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灌砂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填料名称压实方式设计压实系数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最优含水率ωopt(%)标准砂密度ρ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层次压实遍数(遍)填层标高(m)填层压实厚度(cm)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密度测定器灌满标准砂总质量mr3(g)灌满灌砂漏斗所需标准砂质量mr4(g)密度测定器和剩余标准砂总质量mr5(g)灌满试坑所用标准砂质量msr(g)试坑体积Vp(cm3)土和容器总质量(g)容器质量(g)试坑土的质量mp(g)土的湿密度ρ0(g/cm3)土的含水率ω(%)土的干密度ρd(g/cm3)压实系数实测值Kh⑴⑵⑶⑷⑸=⑷/ρsr⑹⑺⑻=⑹-⑺⑼=⑻/⑸⑽⑾=⑼/[1+0.01×⑽]⑿=⑾/ρdmax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灌水法测定填料压实密度试验记录施工里程委托编号委托日期记录编号填料名称压实方式设计压实系数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最大干密度ρdmax(g/cm3)最优含水率ωopt(%)标准砂密度ρsr(g/cm3)施工日期填土层次压实遍数(遍)填层标高(m)填层压实厚度(cm)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储水筒水位(cm)储水筒断面积Aw(cm2)试坑体积Vp(cm3)土和容器总质量(g)容器质量(g)试坑土的质量mp(g)土的湿密度ρ0(g/cm3)土的含水率ω(%)土的干密度ρd(g/cm3)压实系数实测值Kh初始H1终止H2⑴⑵⑶⑷=[⑵-⑴]×⑶⑸⑹⑺=⑸-⑹⑻=⑺/⑷⑼⑽=⑻/[1+0.01×⑼]⑾=⑽/ρdmax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Ev2静态变形模量试验记录施工里程记录编号压实方式委托编号填料名称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填层厚度hcm检测标高Hm测点位置杠杆比hp/hM承载板直径mm加载顺序荷载强度σ(MPa)油压表读数P(MPa)沉降量测表读数SM(mm)承载板中心下沉量S(mm)预压0.01复位0.00第一次加载10.0820.1630.2440.3250.4060.4570.50卸载80.2590.12100.00第二次加载110.08120.16130.24140.32150.40160.45σ—S关系曲线:项目第一次加载第二次加载σmax(MPa)a0(mm)a1(mm/MPa)a2(mm/MPa2)EV2/EV1结论:试验计算复核3nK30平板载荷试验记录施工里程记录编号压实方式委托编号设计地基系数委托日期填料名称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填层厚度hcm检测标高Hm荷载板直径φmm加载顺序荷载强度σ(MPa)油压表读数P(MPa)下沉量(百分表读数)S(0.01mm)荷载板中心下沉量(0.01mm)表1表2表3平均预压0.01复位0.0010.0420.0830.1240.1650.2060.2470.2880.3290.36100.40σ—S关系曲线:沉降1.25mm对应的荷载σSMPa地基系数K30MPa/m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n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记录施工里程记录编号压实方式委托编号填料名称试验日期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管理编号示值范围分辨力温度(℃)相对湿度(%)填料压实状态描述采用标准填层厚度hcm检测标高Hm荷载板半径rmm含水率ω%测点编号测点部位冲击顺序沉陷值Si(mm)平均沉陷值S(mm)动态变形模量Evd=22.5/S(MPa)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沉陷—时间)曲线:附注:试验计算复核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