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1、初步设计审评意见执行情况1.1根据初步设计审评意见要求,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和实验工作,详细查明了解工程的地质条件和软土的部分特征及有关物理学性质。1.2根据初步设计审评意见要求,施工图阶段根据本工程的软土分布特点和施工条件等控制因素,采取浅层换填、水泥搅拌桩处理等措施。a、对于浅层换填路段,换填深度控制在1.5m以内,以避免过深的开挖对老路稳定产生影响及从施工环保考虑,放宽了水泥搅拌桩的处理范围,水泥搅拌桩适合用于软土层底埋深小于1.5m~12m路段。b、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软基处理不同方法过度路段及桥头路段,进一步细化设计路程,以协调变形。c、强调施工期间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提出检测设计方案,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监测网络。根据沉降、孔压、测斜等监测数据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施工,是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1.3根据初步设计审评意见要求,在用地受限路段建议结合地基承载力、路堤高度、用地范围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在地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路基挡土墙宜尽量采用生态挡土墙(加筋陡坡路堤、加筋土挡土墙)方案。在施工图阶段,结合对沿线用地,拆迁情况的调查,根据业主的建议确定一下布设原则:(1)受拆迁及既有水泥道路(改移困难)影响的路段,设计钢筋混泥土挡土墙。(2)对于用地宽度范围内有条件设置生态挡土墙的路段,尽量采用生态挡土墙。1.4根据初步设计审评意见意见,路基边坡防护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的防护工程设计原则。在边坡稳定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植物护坡,减少圬工砌体防护。对于沿线挡土墙路段,在护坡道处按一定间距种植攀藤植物和常绿树木。2、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及遵循的规范、规程2.1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本合同全长14km,起点桩号K3+000.000,终点桩号k17+000.006。根据路段特点及工程规模等情况,本合同段施工图阶段划分为6个标段,期各自范围如图表1。2.2遵循的规范、规程(1)国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2)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3)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n(5)部颁《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6)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9)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0)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设计》(JTJ034-2000)(12)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1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1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5)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6)部颁《公路水泥混泥土路面施工规范》(JTGF30-2003)(17)广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设计方案专题研究报告(2007年6月)3、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3.1原有公路的标准横断面现广三高速公路东起广佛高速雅瑶立交,西至三水布心连接G321国道。原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为兴贤至三水布心段,长23.7公里,于1994年建成通车:2期工程为雅瑶至兴贤段,长6.3公里。广州方向立交匝道于1996年底建成通车,佛山方向立交匝道于1998年建成通车。建设时主线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中国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实施,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m,中央分隔带宽度2m,设计车速100km/h,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全长30公里,全封闭、全立交。现有广三高速公路路基断面组成如下图:3.2原有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广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沿线桥梁、涵洞、通道、分离立交的设置基本能满足高速公路及路基两侧的水系、道路的联系和通畅要求。但是,存在桥梁附属设施中损坏较严重、桥面泄水管也基本被泥沙堵塞、桥面排水不畅等问题。另外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较快,部分支线上跨分离桥宽度不能满足现状或规划要求、部分原有桥涵净空明显不够等问题。根据2006年桥梁及涵洞检查评定报告的评定结果:第一合同段有2个小桥评定为二类桥,17座桥评定为三类桥,雅瑶小立交桥、谭头村大桥、颜峰立交桥、水库大桥共4座桥评定为四类桥。涵洞结构总体技术状况评定为好的状态有5道,较好的状态有15道,较差的状态有11道。3.3原有公路构造的维修利用、加固、废弃情况根据桥梁检测的评定结果,2007年~2008年业主对四类桥进行了加固处理,其余桥涵根据使用情况也进行了局部维修。本次扩建以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物为原则,对于能利用的桥涵,原则上不拆除废弃。3.4旧路面病害调查与检测情况现有路面时经过2004年的沥青砼罩面而形成的,原广三高速公路建设时行车道采用的路面结构为:面层为24cm水泥砼板,基层为15cm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底层为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后由于车辆的重载、超载使砼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碎‘断角、裂缝及下沉,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畅顺。为此,2003年大修设计时对原有水泥路面进行了压浆,更换修补损坏的砼板块、重新灌缝处理后再进行沥青砼的罩面经过重新拉坡后,对局部加铺层厚度大于9cm的路段采用AC-201沥青砼或AM-25沥青碎石调平。现有行车道路面典型结构如下:罩面:4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K-13A)罩面:5cn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C-201)原路面:24cn厚水泥混泥土面板基层:15cn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灰粉n底基层: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另外,硬路肩结构为4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K-13A)+5cm厚改性沥青混泥土(AC-201)+18cm厚水泥砼面板+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大修后的路面运营至今总体情况良好。部分路段特别是桥头两断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个别路段出现了轻微坑槽,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局部有修补痕迹。其中,里面病害尤其以水泥混泥土板的放射裂缝最为严重。由于交通量的增加,现有道路超负荷运营,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制约了沿线的经济发展。由于现有路肩的路面不能满足扩建路面的需要,因此需凿出重铺。关于旧路面的处治及详细现状病害等情况,具体见路面标有关说明。3.5匝道路面结构调查与利用现有匝道路面结构为水泥混泥土路面,结构形式与原主线路面一致,典型结构如下:原路面:24cm厚水泥混泥土面板基地:15cm厚6%水泥含量稳定石粉底基层:15cm厚4%水泥含量稳定石粉根据2006年底的《第I合同段路基路面检测报告》,未发现脱空板块。结合本次施工图前的调查,匝道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因此,对于本次对能利用的匝道路面予以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路面破除厚按新水泥混泥土路面重建。4、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4.1路基设计原则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则,采取有效的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边坡稳定的措施。路基设计应在对公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全面调查研究,以充分搜集资源上进行。并做好路基路面及排水的综合设计。路基设计应根据防洪排涝及沿线构造物净空需要确定合理的填筑高度并兼顾当地农田建设,沟、河、塘等地段应清除淤泥,分层填土碾压并做好防护、排水设计,确保路基安全。深入分析研究,采用设计新理念、新思路进行路基填筑及排水、防护等综合设计,加强防护及水土保持工作,一新环保展现景观。检测巡视路面防排水设计,确保路床处于干燥或中湿以上状态。4.2横断面布置主线路基宽度根据路线扩建方案,以原路基为主体进行两侧拼接加宽。本项目老路路基标准宽度为24.5m,本次扩建后路基标准宽度为41.0m,即由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扩展后宽度为41m,路基各部分组成为:行车道宽2x4x3.75m、硬路肩宽2x3.0m(含右侧路缘带)中间宽带3.5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宽带2x0.75m)、土路肩宽2x0.75m。如下图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纵断面按原道路左右幅中央分隔带外侧高程分别拟合并根据老路加铺5cm罩面(桥面不加铺)进行设计。单向单车匝道匝道路基宽度为8.5m,其中行车道宽3.5m,左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的左侧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的右侧路缘带),土路肩各宽0.75m(土路肩采用向外倾4%的横坡)。路基设计高程为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2)单向双车匝道匝道路基宽度10.5m,其中行车道宽度2x3.5m,左侧硬路肩宽1.0m(包括0.5mn的左侧路缘带),右侧硬路肩宽1m(包括0.5m的右侧路缘带),土路肩各宽0.75m(土路肩采用向外倾4%的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3)对向双车道匝道路肩宽度为18.5m,其中中间宽带2.0m(包括1.0m中央隔带和两侧各0.5m左侧路缘带),两侧行车道各2x3.5m,右侧路缘带宽0.75m,土路肩各宽0.5m。路面横坡2%,土路肩横坡4%。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心分隔带外侧边缘处的路面标高。4.3超高方案(1)主线路基横断面对于非超高路段,扩建部分原则上按2%的横坡设计;本标段主线无超高路段。(2)匝道互通范围内匝道最大超高6%,部分段落利用原有匝道的,采用实测超高值作为设计超高,以新建匝道均按照现有规范取值。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线拼接处的横坡由主要匝道或主线的横坡和竖曲线决定,即以拼接处的路面为一定空间曲面为原则,不致产生曲折。本立交单车道匝道半径均大于72m单向双车匝道半径大于47m,按照规范规定,无匝道需进行加宽。收费广场两端三角段采用三次抛物线以及园曲线相接方式度过,渐变率小于1/5。5、路基设计要点5.1路基边坡设计(1)填方路段:填土高度在8m以内,一般路基边坡率1:1.5;填土高度在8~12m,上面8m为1:1.5,下边坡为1:1.74。一般路段填方路基统一设置1m宽的护坡道,外倾3%的横坡。对于放坡受限制地区及用地受限制的路段,设置了悬臂式(扶臂式)钢筋砼路肩或路堤挡土墙支挡工程,其坡脚设置1.5m的护坡道,外倾3%的横坡。(2)挖方路段:当挖方边坡高度在5m以内时,边坡坡率1:1.25,碎落台宽度1m,内倾3%的横坡。当挖方边坡高度在5~8m时,边坡率1:1.25,碎落台宽度2m,内倾3%的横坡。当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m时,每8m设一级,碎落台宽2m,内倾3%的横坡,边坡坡率视土质情况采用1:1.25~1:1.5,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对于高液限土边坡,拟采用缓坡,边坡率1:2。5.2主线路基高度确定主线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路面设计标高。本次扩建以原路基为主体两侧拼接加宽,路基高度结合原路面加铺厚度确定。5.3公路用地界对于路基填方路段,路基排水沟外缘以外0.8m,设置隔离栅,隔离栅以外0.2m为公路用地界;对于路基挖方路段,无截水沟路段为轧堑顶、有截水沟路段为截水沟外缘以外0.8m处设置隔离栅,隔离栅以外0.2m为公路用地界面;沿(压)河、沟、塘路段,河塘边坡防护基础外缘以内1m为公路用地界面;桥梁地段桥梁正投影以外两侧各1.0m为公路用地界面。5,4特殊路基设计5.4.1不良地质路段勘查揭示,本标段属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其中冲积平原区断续分布3-1、3-2、3-3层软土;下伏基岩为软质强‘中、微风化粉砂岩、砂砾岩、粉细砂岩,强度普遍较低。5.4.1.1软土、软弱土本段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续分布3-1淤泥层、3-2淤泥质土层、3-3淤泥质砂层浅表层软土,总体厚度约4.00~6.00米。软土长约580m,占本施工标段总长的38.7%。3-1淤泥层分布于K4+800~K5+040、K5+960~K6+300,呈厚层状断续分布,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抵抗剪强度,中灵敏度,处理时应谨慎对待,路幅范围内纵横向变化大。该层软土埋深较浅,层顶面一般埋深2.10~3.70米,为表层厚层软土层。各段分布特征详见表2n3-2土层性为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K4+800~K5+040,灰色、深灰色,局部夹灰黑色淤泥,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抵抗剪强度,低~中等灵敏度,分布特征详见表25.2.1.2砂土液化判别结果本路段埋深20m以浅的砂层均不产生液化。5.4.2特殊路基处理原则(1)特殊路基处理的思路及原则特殊路基的处理是从稳定、沉降及满足构造物的承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路堤稳定计算采用总应力法或有效固结应力法。地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e-p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Sc,并采用经验修正系数对其进行修正,经验系数Ms取值为1.1~1.4。地基的固结度采用太沙基固结理论计算。路基填筑期一般按3~6个月考虑,预压期按6各月左右控制。设计荷载按按公路—I急考虑。地震力的计算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只考虑水平向地震力。压缩层计算深度控制原则为计算层底面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稳定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按路堤施工期及公路营运期的荷载分别计算稳定安全系数,施工期采用直剪快剪(不固结不排水)指标,按总应力计算,其容许值为1.10;运营期采用固结快剪(不固结不排水)的指标,按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其容许值为1.20。(2)软基处理工程控制标准A.为避免或减少扩建路基纵向裂缝病害产生,路基拼接时,应控制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增大值不应大于0.5%。为了减小加宽路基对原有路基的附加沉降,加宽路基的软基处理以复合地基为主,同时应严格控制路基的沉降,老路拓宽新旧路基的工后差异成绩按不大于5CM控制。B.为尽可能减小广三高速公路拼接加宽段因新老路基地基强度与填料强度、压实度不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及纵向裂缝,在新老路基拼接处采用挖台阶‘铺设单向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与原高速公路旧路基拼接处的差异沉降,加强拼接路基的整体性。C.对拼接路段施工期的控制标准:1路基拼接施工期实测沉降速率应小于5mm/每天,新建路基坡脚处侧向位移小于3mm/每天;路面拼接施工期的沉降速率小于2mm/月;2由于拓宽工程期间需保证既有路堤安全通行,还应限制路堤最高填筑速率小于1m/月。D.改移后匝道路基靠近现有主线路基及匝道,并不适宜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处理,所以匝道软基处理与主线同样采用换填或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技术要求与主线一致。5.4.3特殊路基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地质特点,地基的处理以处理拼接宽路的稳定和差异沉降为主。在以往扩建高速公路软基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该段的软土进行了分析,以利于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1)对于埋藏深度较浅,厚度小于1.5m的软土,一般采用清淤泥换填碎石处理。(2)对于埋藏深度较深的软土,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法进行处理,水泥搅拌桩最深处理长度控制为12.0m。水泥搅拌桩桩径采用50m,呈三角形布置,横向采用内密外疏的布置方式,桩间距为1.1~1.5m。同时,为增强其早期强度,按水泥用量的2%傪入生石膏粉。(3)对于沿河塘路段的地基处理,有以下3钟情况:第一种是地基条件相对较好,稳定和变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只在路基临空一侧地面上开挖台阶;第二种是地基条件较差,不经处理工后沉降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稳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路段,主要采用增强护坡道的宽度结合铺设土工格栅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第三种是地基条件差,沉降及稳定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处理方案。(4)对于桥头路堤的地基处理,考虑其特殊的工程位置,较高的工后容许沉降要求,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填筑条件,采用放缓溜坡坡度、复合地基及加载预压等方案进行处理。n5.4.4路基拼接设计在旧路改建中,拓宽后路基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建后公路的使用寿命。而控制、延缓结合部处的开裂是保证拓宽改造公路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需采取各种处治措施,以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进一步缩小新老路基的沉降差;同时加强新老路基的衔接,并保证路基的填筑质量,用来减轻新老路基性质差异所产生的危害。本工程采用直接开挖成台阶状的方案。具体为先进行坡面清理,清表面深度按30cm控制。一般路段底部台阶宽度考虑土工格栅设置的需求按2.25m控制,中部台阶宽度按1m控制,顶部因原硬路肩不能利用,需凿除原路肩后,按平台高度0.95m控制。对于软基路段为能满足在边坡上施工的需要,台阶可适当加宽但不应超过2.5m,台阶均按内倾2%设计。台阶开挖自下而上进行,开挖一阶及时填筑以阶。老路扩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避免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路基纵向裂开,在新老路基的填筑上运用土工合成材料能有效的增强老路基与拼接路基体间的联接性,限制和协调路基土体的变形,均化荷载,提高拼接路基的抗剪强度,增加拼接路基的整体性。土工合成材料采用高强度土工格栅。具体土工格栅如下:(1)路床顶面以下20cm处设置1层单向土工格栅;(2)计算总沉降量大于15cm但又不属于软土的路段,在地表以上20cm加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3)扩建路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路堤底部不在重复设置土工格栅,仅在路床设置1层单向土工格栅。格栅抗拉度不小于80KN/m,2%应变时抗拉强度不小于26KN/m。5.4.5材料要求(1)土来源于沿线的取土场,取土时若发现有腐殖层、淤泥或不符合规范的土则不得采用。(2)水泥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R普通硅盐水泥,其性能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3)换填用碎石碎石垫层中碎石粒径不大于5cm,采用天然级配碎石。(4)砂砾垫层砂砾垫层含泥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对于采用采石场的砂砾料,应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和最大粒径。(5)土工格栅:其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5.4.6特殊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5.4.6.1路基拼接施工(1)一般要求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语淤籍和路基冲刷。2.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厚度按30cm计列,然后进行地面压实,压实补偿按10cm计列,并按表9中的压实度分层夯(压)实。3.压鱼塘、河沟地段,要清淤的沟塘应清淤彻底(清淤后塘底基本同塘周围土质)。但应注意施工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浦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度,不应小于10cm。5.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范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6.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在不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1:1的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n7.压实度按压实标准要求执行,为保证均与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8.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外侧超宽30cm,施工加宽与路堤同步填筑,严禁出现贴坡现象。9.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对于构造物两侧的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见表4),在填筑时须特别注意,并满足相应的压实度和CBR值的要求。表列路基范围的路基填料的CBR值除路床顶面以下0-30cm大于8%以外,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的路基压实大于或等于96%。当路桥的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桥台时,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倒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以确保路基的压实度。(2)台阶施工要求拼接路堤的台阶是提高路堤拼接强度的重要保证,台阶开挖的技术要求如下:1.台阶尺寸按设计尺寸开挖。2.台阶立面要求机械开挖时预留10cm,用人工手提式内燃铲休整,台阶坡面向老路基倾斜,坡比控制在2%,以利于接缝处压实;3.台阶自下而上随填土进行逐层开挖,暴露台阶时间一般不超过3~4天完成最后一层填土;4.台阶内侧重型压路机碾不倒的接缝部位(大型机械的压实施工死角),必须采用打夯机分薄层夯压密实;5.台阶开挖时若老路堤出现渗水,须及时报告监理,采取处理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6.提高段的台阶开挖,为调坡需要,可在96区以下(即:路床底面以下部分)逐层调平,96去(即:路床底面)为水平坡,然后形成超高。5.4.6.2填土预压、填土等载预压1.路床顶面设计高程以下路基压实标准及路堤填料要求同一般路基。2.填土预压高程(欠载预压)=路床顶面设计高程。3.等(超)载预压高程=路床顶面设计高程+等载高度(等载高度按1.05m计)。4.填土预压的等载土方、沉降土方均用素土填筑。5.4.6.3不良地基处理施工(1)浅层软土的处理浅层软土处在表面,深度<1.5m,且下卧层土质良好,一般采取换填的方法处理,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方法。1.老路堤利用塑排板处理的软土段,或设计单位计算后抽水清淤泥影响老路堤稳定性的地段,经监理复验后采取不抽水分段清淤(特殊路基设计除外)。即:采用纵向围堰将河塘水域隔断,在围堰内用铰刀式吸泥泵清淤。清淤完成后每隔5-8m筑横向围堰,分段抽水并回填素土,要求压实90%,形成工作平面后进行软基处理。围堰尺寸和位置考虑清淤时的稳定性。2.抽水不影响老路堤段落,可采用抽水清淤后回填砂砾。压实度满足路堤相应部位要求。如果回填后还需进行软基处理的地段(如水泥搅拌桩等),则需用素土后砂砾回填,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0%3.河塘清淤前必须认真调查分析老路堤的稳定性,对重点河塘清淤,要对老路边坡布置沉降位移观测点,确保清淤时老路提的稳定。施工过程中药密切监视老路堤的稳定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如老路边坡松动微裂,清淤时地基流砂等地质病害)时必须即报告监理,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地表软土的处理1.清表后准备施工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否存在下列情况:a、泥沼地段;b、表层经常积水地段;c、暗沟暗塘;d、老路堤边坡或路面出现不均与沉降地段;e、高填方的低洼地段;f、机械行走时有弹簧土现象的地段。这些地段经常有窝状的软土存在,是影响路堤稳定的隐患。2.扩建范围路堤底部地基软土层厚度虽小于1.5m且下卧层土质良好,换填后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的路段,采用清淤换填处理。3.扩建范围路堤底部地基软土层虽小于1.5mn但下卧土层压缩性较高,填换后不能满足工程沉降要求的路段,可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等方法处理。(2)水泥搅拌桩施工1.准备工作1.机械设备: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必须配备性能可靠、符合标准、种类齐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在施工前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试机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一切正常工作。机械和设备如下:深层搅拌桩、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控制柜、自动记录喷浆设备、其它辅助设备等。2.材料:水泥为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应确保质量,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性的劣质水泥。3.场地准备:清除地表的杂草、树根、耕植土等再回填土至整平高度,并压实90%。在拓宽路基外侧开挖临时排水边沟,保证施工期间的排水。临时排水边沟不能和农田排灌沟渠公用,在施工期间不能长期积水。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计划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2)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施工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流程见下图。2.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技术要求a.水泥浆液制备须有充分的时间,要求大于4min,以保证搅拌桩的均与性和水泥的水化。水灰比应根据试桩的参数确定,一般为0.4~0.5.浆液进入储浆灌中必须不停顿搅拌,以保证浆液不离析。b.喷浆量控制:设计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0.85MPa,外掺剂为生石膏粉,掺入量2%(占水泥用量),生石膏粉SO4含量40%以上,0.08mm方孔筛筛余<15%。喷浆量在室内试验基础上,每米提高水泥用量5㎏,并控制最小水泥用量大于或等于50㎏/m,水泥用量为两次喷浆量之和。c.施工顺序由内侧向外侧并采用跳打,每km的软土段要求试桩不少于5根,通过试桩确定一些参数:a、满足设计喷浆量的各种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两次喷浆量的分配;b、确定搅拌的均匀性,验证预定的工艺流程;c、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d、确定软土含水量和喷浆量的关系,求得最佳喷浆量和浆液的水灰比;d.湿喷桩机下钻和提钻速度是控制喷浆量的关键因素,由试桩确定,一般钻进速度大于或等于1.0m/min。钻头达到桩底后搅拌喷浆1~2min、间歇后提钻,确保底部有足够的灰量,提钻速度大于或等于0.8m/min,确保搅拌均匀。e.湿喷桩机钻杆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由电子计量记录设备,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当复搅发生空洞或意外事故(如停电、灰管堵塞等)而影响状体质量时,钻进提升后应立即回填素土,进行重新喷浆复搅,在12小时内补救施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m。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及检验要求见下表(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控制主要事项1.桩机必须配置喷入计量装置,须定期标定(每生产1万米搅拌桩后重新标定),严禁无喷入计量装置的桩机投入使用,并记录瞬时喷浆量和累计喷浆量。浆液灌容量应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50㎏,保证每根桩的连续施工,当上述重量不足时,不得开始下一根桩的施工。2.严格控制喷浆标高和停奖标高,不得中断喷浆,确保状体长度;两喷过程中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和下钻作业。3.施工中若发现喷浆量不足,由监理选择在该桩位的附近位置进行补桩。4.桩体负搅施工时,应采用中~低速档钻进和提升,切勿采用高速档进行补桩和提升。(4)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重点采用开挖桩头目测(桩数5%)和钻孔取芯(桩数5%)加标贯试验的检测方法。5.4.6.4构造物处施工要求(1)软土地路段桥头施工时应注意,对于肋板台或扶臂台,复合地基桩顶高程应略低于承台底标高,n待复合地基达到强度后,方看施工补台。对于桩式台或座板台,复合地基施工验收后填土至设计标高,填土时采用小型震动压路机薄填对于称轻压多遍,以保证压实度,填土至路床施工高程并待预压期完成后施工桩基及桥台。(2)对于通道、涵洞等小型构造物的施工,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土质差,基坑边坡不稳定或地基达不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案。(3)对于采用湿喷桩处理的小型构造物路段,施工前需将原地面整平,整平高程一般应高于桩顶高程的25m,然后沿构造物轴线方向布桩。等湿喷桩施工完毕后,需养生至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挖至桩顶高程,然后施工构造物基层;且在设计底标高范围50cm,须采用人工挖掘,严禁采用机械开挖,以保护复合地基桩头的完整性。(4)对于湿喷桩处理圆管涵的路段,应适当减小基础底部的桩间距,必须保证有两排桩。5.4.6.5砂(砾)垫层施工要求垫层铺设前必须对砂(砾)垫层材料作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使用后方可用于铺设垫层。在垫层铺设过程中,每填筑5000m³送检一次。(1)铺设垫层采用填筑法施工,分段铺设,用汽车将砂(砾)运到场地,用推土机摊平分层压实,压实厚度宜为15cm~20xcm,密实度要达到90%。如需起拱,其起拱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垫层横向应延伸出坡脚外1m,在桥头台前,纵向应延伸坡脚外1m,以利排水,两端应采用砌石或其他方式防护,以免材料流失,禁止使用包边粘土将垫层包裹。(3)施工质量检验应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中的规定,见下表。5.4.6.6土工材料施工要求(1)对于地基条件较差的地段,若路基底层要求铺筑土工格栅,则最下层台阶尺寸采用150cm×225cm,以保证格栅有2.25m伸入老路堤范围;(2)拼接路题最上层土工格栅设在上路床顶面以下20cm,上路床施工要求预留20cm的填筑厚度和老路堤路肩加固一起施工。土工格栅在老路堤一侧须伸入老路路肩边缘2.0m,格栅长度按设计要求布置;(3)土工格栅施工技术要求如下:1.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基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2.单向土工格栅在铺设过程中,应将格栅受力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3.土工格栅的搭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接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4.为保持土工格栅的整体性,施工中土工格栅的连接采用绑扎锚固法;5.铺设土工格栅时,保持其连续性,不要出现扭曲、折皱、重叠的现象,特别要避免尽量拉伸;6.土工格栅铺筑后应及时填土(暴露时间不应超过48h),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逐段推进。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基的轴线方向行驶,禁止直接在格栅上行驶。(4)质量检验土工材料质量要求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FF80-2004)中的有关规范要求,并按下表检查施工质量。土工材料实测项目基本要求:土工格栅的材料质量要求(如:抗拉强度、变形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现象。5.5监测设计5.5.1监测目的根据广三高速公路的现状工况条件、拓宽工程拟采用的技术方案,现场监测有如下目的:1.监控整个拓宽施工过程中路基及路堤的稳定性;2.了解在新增荷载作用下,路基下卧层附加应力变化情况;3.了解新老路基之间的沉降规律和差异沉降;4.了解复合地基的力学与变形性状。5.5.2监测内容n根据上述监测目的、目前的监测技术水平,建议进行下面观测项目的监测:1.测斜管的侧向位移观测:主要用于监控在拓宽施工过程中路堤的整体稳定性。2.沉降标:新老路基上的沉降标用于观测路基的沉降规律和分析差异沉降。老路肩上的沉降标观测还用于老路提稳定性的监控。3.侧向水平位移观测: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4.空隙压力计:了解新增荷载对下卧图册附加应力的影响;根据空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软土地基路基的变形机理及路题的整体稳定性。5.5.3监测技术要求1.埋设要求由监测单位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监测项目的特点,提出本监测项目的埋设要求,并报有关方面审批。2.观测频次监测频率应根据地质情况、设计施工图要求和有关规范规程及监测建议确定。施工期间监控频率可参考下表,观测频率应与变形速率相适应,变形速率小,观测频率可适当减小:反之,变形速率大,观测频率应适当增强。当变形曲线突然变陡时,要跟踪加密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要采取措施。3.资料整理监控资料要求当天整理及时分析,分析路题的稳定性。如果分析结果表明情况异常,须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路堤的稳定。每周应向业主及监理单位提交观测资料表格,通报观测情况及初步意见。每月提交一份监控报告,并在监控工作完车后提交最终总结报告。也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情况,按业主的要求及时提供阶段分析报告。5.5.4监测断面路基拼接和软土处理施工要求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同一段路、不同观测项目的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时,建议按监测仪器设置表面布设的断面、位置实施,具体事项由监测单位根据实际作出详细编制。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6.1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1.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施工。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应小于150mm。2.砂砾垫层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按不小于90%控制。3.软基换填部分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4.路基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土路肩压实度不小于90%。中央分隔带表面30cm以下压实度不下雨90%5.挡土墙墙后、涵洞台后、桥台锥坡、台后过度段填土,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床顶面均为96%。6.每一压层均应检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压实度的检验方法和内容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080/1-2004》(土建工程)附录B的规定施工。密度法,每200m压实层查4处。6.2路基填料强度要求考虑干湿循环等自然因素对路基填料长期性能的影响,以及汽车动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永久变形问题,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必须符合上表的要求方可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