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29 KB
- 2022-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品料推荐⋯⋯⋯⋯⋯⋯⋯⋯⋯⋯⋯⋯⋯⋯⋯⋯⋯⋯⋯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标段区间正线路基长3055.02m。地基处理形式有:挖除换填、冲击压实、垫层等。边坡防护形式有:M7.5浆砌片石方格型截水骨架内草灌结合;立体植被网内草灌结合;C20片石混凝土路堑挡墙;M7.5浆砌片石脚墙;M7.5浆砌片石人字型截水骨架内草灌结合;C15空心砖内客土草灌结合;土工格栅;框架锚杆内草灌结合;C30片石混凝土路堑挡墙等。路基工程数量详见“路基工程数量表(表6-1-1)”中的相关内容。二、施工组织及安排1.进度安排路基工程工期安排见表5-1。2.施工组织安排根据施工总体安排,在本区段设2个路基工班,1个防护工班,1个软基处理工班,负责本区段路基工程施工;并配备1个路基填料生产场负责本区段路基填料的生产和运输。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主要施工设备表》(表4-2)。三、施工方案及措施1.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完成后,首先安排特殊地段地基处理施工,同时要抓紧涵洞工程的施工,为大面积路基施工创造条件,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挖除换填、冲击碾压、垫层等。路堑换填与堑堤过渡和相邻路基段填筑同步进行。土质路堑开挖雨天不安排施工。路基填筑按“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填筑路堤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设施,进行沉降观测。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路基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根据沉降监测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确保工后沉降达到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采用场制集中拌合生产,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WTB7500型摊1n⋯⋯⋯⋯⋯⋯⋯⋯⋯⋯⋯⋯⋯⋯⋯⋯⋯⋯⋯⋯⋯⋯⋯精品料推荐⋯⋯⋯⋯⋯⋯⋯⋯⋯⋯⋯⋯⋯⋯⋯⋯⋯⋯⋯铺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成型。路基预制构件在沿线的混凝土拌和站集中生产。路基附属工程与基床表层同步施工,并确保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全线路基土石方调配充分利用挖方、隧道弃碴、移挖作填,在集中用土路基地段,尽量采用距线路较近的土源。合格的隧道弃碴在填料生产场经解小、破碎、筛分后生产成A、B组填料,对不符合要求的填料,视情况采用掺加碎石、石灰或水泥进行改良。路基加固与防护工程在稳定的地基和坡体上施工,路堑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2.技术措施结合本标段特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通过地基条件评价,填料质量控制,保证达到压实标准、达到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标准技术措施等过程和措施的控制,结合沉降观测、建立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沉降预测、评估,达到较准确推算沉降、判断并控制工后沉降的目的。路基地基处理后经检测、评价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再填筑路基;填筑基床以下路基、基床底层最后一层前,要根据沉降观测数据推算其填筑标高,保证填筑后基床底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且在路基沉降稳定后其顶面不高于设计标高,即保证基床表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1)核查地质情况,准确评价路基地质条件路堤施工前,在进行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前,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复核,根据线路路基的不同地质情况,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进行现场勘测,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地基条件评价;在路堑开挖至路基面标高时,根据施工图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现场复核,对地质不符的地段,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松软土,确定路堑换填厚度和地基处理措施。(2)保证达到填料标准技术措施①按规范检测原材料将路基填料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对路基所用填料按TB10102-2004规范进行检测,判定填料组别。2n⋯⋯⋯⋯⋯⋯⋯⋯⋯⋯⋯⋯⋯⋯⋯⋯⋯⋯⋯⋯⋯⋯⋯精品料推荐⋯⋯⋯⋯⋯⋯⋯⋯⋯⋯⋯⋯⋯⋯⋯⋯⋯⋯⋯②改良土、A、B组填料及级配碎石生产技术措施化学改良严格控制改良料含水量及掺料掺量,物理改良严格控制填料级配。选用爆破开挖的合格填料料源,通过二次解小、破碎和筛分,严格控制最大粒径,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的A、B、C类土填料,为全标段统一供应优质的A、B、C填料,保证路基填筑获得最大压实密度和长期稳定性。通过破碎加工选用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粗、细集料,在填料生产场采用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机集中拌和,为全标段统一供应质量优良且含水量合适、级配稳定的基床表层和过渡段用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填料生产场检验为主,填筑摊铺过程中再抽样复验的方式,严格控制填料质量。(3)保证达到压实标准技术措施①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为路基填筑的压实机械,过渡段填筑压实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填料碾压含水量、摊铺厚度、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经检验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或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级配碎石)满足设计要求后,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再进行大面积路基填筑。②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记录。③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保证边坡压实质量。(4)加强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观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根据计算预测其最终沉降值,确定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路基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内容:地表变化、边桩位移观测、地面沉降观测、路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①路堤填筑期间和完工后均进行沉降观测。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3n⋯⋯⋯⋯⋯⋯⋯⋯⋯⋯⋯⋯⋯⋯⋯⋯⋯⋯⋯⋯⋯⋯⋯精品料推荐⋯⋯⋯⋯⋯⋯⋯⋯⋯⋯⋯⋯⋯⋯⋯⋯⋯⋯⋯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每天大于5mm,地面沉降超过10mm时,停止填土,路基变化恢复正常情况时,继续进行填筑;路堤填筑完成后,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按设计要求设置。基床底层施工完成,路基进入沉降稳定期,根据路面沉降观测,推算剩余沉降量,分析评估沉降稳定。②沉降设备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施工前进行专题技术教育,培训对象是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安质、专业人员、施工人员等,培训内容是关于沉降板和观测桩的工作原理,配备专人负责保护沉降板和观测桩;沉降板钢管周围套PVC管,保证沉降板自由沉降;埋有沉降观测装置的周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5)保证达到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标准技术措施①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措施a.使用级配良好的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基床以下部分填料采用A、B填料或改良土;基床表层和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各种填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b.提高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提高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按规范检测路基压实质量。c.必要时对路基堆载预压,缩短路基沉降时间根据实测沉降曲线分析推算在规定的工期内如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对路基堆载预压,缩短路基沉降时间。d.沉降后的路基评估根据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资料,审查路基填料种类、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的检测控制指标、级配碎石表层的检测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质量的离散性进行分析。对时间—沉降曲线进行分析,推断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通过路基评估判断本标段路基是否满足铺碴条件。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措施4n⋯⋯⋯⋯⋯⋯⋯⋯⋯⋯⋯⋯⋯⋯⋯⋯⋯⋯⋯⋯⋯⋯⋯精品料推荐⋯⋯⋯⋯⋯⋯⋯⋯⋯⋯⋯⋯⋯⋯⋯⋯⋯⋯⋯a.控制纵向填层厚度均匀除过渡段外每一结构层次碾压使用同等压实能量机械,按相同工艺参数施工,控制碾压质量的离散性。b.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填料严格按建筑材料看待,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6)路堑控制边坡平顺性、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土质路堑开挖时,边坡预留20cm,底部预留20cm。挖至预留层时,停止机械开挖,待进行路基基床施工时,用人工突击开挖。如路堑坡面上出现坑穴、凹槽,及时采取勾缝、灌浆、嵌补、支顶等措施进行防护加固。四、施工方法、施工工艺1.地表与地基处理地表与地基处理形式有:挖除换填、冲击碾压、垫层等。(1)挖除换填软弱土地基挖除换填土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填深度,将设计范围内软弱土层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再比照路堤相应部位规定的填料土、压实标准和填筑工艺进行回填。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留有30-50cm厚的人工清理层。(2)冲击碾压施工方法及工艺: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2。①分区划线,确定行走路线冲击式压路机每边的轮宽0.8m,轮间距1.1m,每个凸轮上有三个突出点,冲击时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2.01m,要使路基表面每个地方都冲击到位,需要控制冲击压路机的纵横向移动和重叠位置,因此首先要根据路基填筑宽度分区,每区宽约3m。冲击时按照S形循环走行,横向移动每次重叠15cm,两次完成一个循环,纵向移动每次33cm,六次完成一个循环,直到所有的均冲击到位完成一5n⋯⋯⋯⋯⋯⋯⋯⋯⋯⋯⋯⋯⋯⋯⋯⋯⋯⋯⋯⋯⋯⋯⋯精品料推荐⋯⋯⋯⋯⋯⋯⋯⋯⋯⋯⋯⋯⋯⋯⋯⋯⋯⋯⋯次冲击碾压。分区划线压实度检测确定冲击起点循确定冲击次数环冲击压实压实度检测表层处理路基检测成型图6-1-2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②确定起动位置,控制走行速度对比效果牵引机械拖动压路机,刚开始由于滑行作用,压路机凸轮没有完全转动,牵引的速度也达不到要求,因此要通过测量距离和速度找出起始冲击点,以便为下次移动调整击实点提供依据,当路基长度较短时采用绕行碾压。确定冲击次数:地基冲击压实的检验按最后一次的冲击变形小于2cm进行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冲击次数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地基表面处理:冲击压路机冲击压实时,冲击点的作用面积很小,通过不断调整,每一点冲击完成后,在冲击作用下,路基深处被击实但表面会出现上鼓、翻松的现象,冲击完成后采用平地机配合人工挂线找平,再用光轮压路机反复碾压表面最终使表面横坡、平整度、密实度均满足要求。2.路基填料生产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基床表层、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6n⋯⋯⋯⋯⋯⋯⋯⋯⋯⋯⋯⋯⋯⋯⋯⋯⋯⋯⋯⋯⋯⋯⋯精品料推荐⋯⋯⋯⋯⋯⋯⋯⋯⋯⋯⋯⋯⋯⋯⋯⋯⋯⋯⋯填筑。填料生产来源于隧道弃碴;石方在填料生产场经解小、破碎、筛分后生产成A、B组填料。本段路基填料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的部分填料为路拌改良。(1)A、B组填料①生产工艺流程基床以下路堤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1-3。基床底层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1-4。填料料源分选>900mm石块<900mm混碴石块解小破碎机>150mm石块过φ150mm振动筛填料检验出料(A、B组填料)图6-1-3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料源分选:根据路基填筑的不同部位,对路堑挖方和隧道弃碴中不易风化的料源进行相应分选。选用隧道弃碴中的硬质岩石加工A、B组填料;对满足C组填料标准的土石,当粒径及级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直接进行填筑;当粒7n⋯⋯⋯⋯⋯⋯⋯⋯⋯⋯⋯⋯⋯⋯⋯⋯⋯⋯⋯⋯⋯⋯⋯精品料推荐⋯⋯⋯⋯⋯⋯⋯⋯⋯⋯⋯⋯⋯⋯⋯⋯⋯⋯⋯径及级配不满足基床以下填料要求时,经填料生产场破碎筛分后,再用于基床以下路堤的填筑。将料源粒径大于900mm的进行二次解小,用皮带输送机将混合料输入破碎机破碎,再经孔径为150mm(100mm)的振动筛筛分,使其生产填料的粒径全部小于150mm(100mm),振动筛下填料分别隔离堆放。填料料源分选>900mm块石<900mm混碴块石解小破碎机>100mm石块过φ100mm振动筛填料检验出料(A、B组填料)图6-1-4基床底层A、B组填料生产工艺流程图堆放料时用装载机在振动筛出料口处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料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以保证成品填料颗粒级配的均匀性。对破碎筛分出的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③质量控制与要求正常情况下,每生产10000m3抽检一次颗粒级配,以分析评价级配的波动情况,并进行颗粒密度试验,为检测填筑施工的压实质量提供标准参数。填料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出料级配情况,当出料级配发生明显变化时,增加抽检试验次数,将级配相差较大、细粒含量小于15%、15%~30%和大于30%的集料,按A、B组填料的标准分别堆放。(2)级配碎石8n⋯⋯⋯⋯⋯⋯⋯⋯⋯⋯⋯⋯⋯⋯⋯⋯⋯⋯⋯⋯⋯⋯⋯精品料推荐⋯⋯⋯⋯⋯⋯⋯⋯⋯⋯⋯⋯⋯⋯⋯⋯⋯⋯⋯级配碎石利用25~45mm、15~25mm、7~15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粗细集料,分别按基床表层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验证取得的配合比,进行配料,经具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机拌和,生产出级配稳定、质量合格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在路堤填筑前1个月开始储备各种规格的集料。为保证填筑压实质量,填料随拌随用。级配碎石厂拌法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1-5。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拉运25~45mm、15~25mm、7~15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碎石和石屑粉集料。b.贮存集料时用装载机及时转运,分层堆放,防止形成自然坡角的堆,避免颗粒发生离析,各种集料隔离堆放。c.根据各集料用级配碎石方孔筛的筛分结果,按《新建客专线铁路设计规定》规定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分别设计出三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例。d.按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料颗粒密度和最优含水率。e.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和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加水现室场内25~45mm碎石填配计拌筑合工比艺试量合15~25mm碎石试验检验格配合验7~15mm碎石<7mm石屑粉料出料不合格调整配料图6-1-5级配碎石生产工艺流程图9n⋯⋯⋯⋯⋯⋯⋯⋯⋯⋯⋯⋯⋯⋯⋯⋯⋯⋯⋯⋯⋯⋯⋯精品料推荐⋯⋯⋯⋯⋯⋯⋯⋯⋯⋯⋯⋯⋯⋯⋯⋯⋯⋯⋯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1~2%)进行配料和拌和,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级配碎石混合料。f.经检测混合料级配、含水率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③质量控制与要求a.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2次),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b.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3)改良土在路基填料生产场设置土料晾晒、粉碎场地,保证原料供应充足、及时。改良土的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1-6。需改良的原土料晾加水晒现室不合格场内检验含水率填配计拌出筑合合格工比艺试合试验量格原土料破验检和料碎验配石灰料不合格,调整配料图6-1-6改良土填料生10产工艺流程图n⋯⋯⋯⋯⋯⋯⋯⋯⋯⋯⋯⋯⋯⋯⋯⋯⋯⋯⋯⋯⋯⋯⋯精品料推荐⋯⋯⋯⋯⋯⋯⋯⋯⋯⋯⋯⋯⋯⋯⋯⋯⋯⋯⋯改良土拌和前,要备足一次摊铺所需的土料,如原状土含水量过大,要摊平晾晒,土颗粒过大则需提前粉碎,最大尺寸不得超过10mm,保证拌和时填料与石灰结合均匀。在正式拌和前,调试所用的拌和设备,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的要求。根据试验段确定的石灰剂量,调试拌和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试拌和,检测拌好的石灰改良土各项性能指标,以确定拌和机的各项参数是否合理。拌和质量采用EDIT滴定法检测,掺合料剂量试验配合比允许偏差控制在:+1.0%~-0.5%。开始拌和后,操作人员按试拌时确定的实际控制参数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料斗储料充足,出料流畅、拌和用水稳定充足,所存的石灰随用量的需求及时补充。出料斗采用间歇卸料方式。拌和时随时对石灰改良土进行外观、石灰剂量和含水量检验。混和料拌和均匀的标准:混和料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混合料颜色一致,无石灰条石灰团,石灰剂量符合要求。各项指标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场放行。3.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选用的填料和摊铺压实机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对不同性质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针对本线路过渡段多、部分路基工点长度较短的特点,以两个结构物或每200m路基为一个施工区段进行路基填筑,填筑按路基横断面全宽一次分层填筑,纵向分层压实,不同性质填料分别在不同段落或层次填筑。(1)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中加强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填料指标控制,填料标准应符合施工技术指南和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压实质量。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见6-1-7。路基地表处理合格或地基基底加固处理完毕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展开路基本体填筑作业。11n⋯⋯⋯⋯⋯⋯⋯⋯⋯⋯⋯⋯⋯⋯⋯⋯⋯⋯⋯⋯⋯⋯⋯精品料推荐⋯⋯⋯⋯⋯⋯⋯⋯⋯⋯⋯⋯⋯⋯⋯⋯⋯⋯⋯路堤填土按分层施工图和作业区段分段施工的方式,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当采用自卸汽车时,根据车容量提前计算出堆土间距,并派专人负责指挥卸土,以保证土层厚薄均匀。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填平碾检土整压测区区区区段段段段施基分摊洒碾路工底层铺水压检基准处填平或夯验整备理筑整晾实修晒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图6-1-7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①摊铺整平: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松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准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平整面要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②洒水或晾晒:填土时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碾压前控制在由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若含水量过低,则可在路基上洒水拌和或提前在取土坑内焖湿;若含水量过高,则可将土在路基上摊开晾晒或在取土坑内翻松晾晒,并适当减少填层厚度,确保填料含水量在施工允许范围内。③碾压夯实: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设计的要求。本标段大面积填土压实作业全部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12n⋯⋯⋯⋯⋯⋯⋯⋯⋯⋯⋯⋯⋯⋯⋯⋯⋯⋯⋯⋯⋯⋯⋯精品料推荐⋯⋯⋯⋯⋯⋯⋯⋯⋯⋯⋯⋯⋯⋯⋯⋯⋯⋯⋯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在0.4m。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沉降板观测管周围采用冲击夯夯实。④质量检测:本标段路堤施工每层填筑前,对下一层填土质量状况进行检测。路基本体压实质量标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2)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对基床底层下承层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基床底层填筑。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自卸汽车运到施工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具体按以下程序进行:①验收路基本体:对路基本体表面进行整修,测定平整度、横坡、中线、边线,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要求。②运输与填料:作好A、B组填料或改良土的各性能指标的检测,填料检测合格后,由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段,根据松铺厚度,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严格按网格卸料。③摊铺碾压:用平地机和推土机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松铺厚度进行分层摊铺碾压。碾压遍数为先静压一遍,再弱振一遍、强振2~3遍、弱振1遍,最后再静压2遍对表面平整收光。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先边后中,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纵向重叠40cm,横缝衔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2m。碾压中如表面水分散失过多,及时洒水碾压,对不平处及时人工补平。基床底层铺筑两侧各超宽50cm以保证路基基床边缘碾压密实。④检测:采用平板荷载仪测定地基系数K30值,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密系数K、孔隙率n,力学指标采用K30法和Evd法检测,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分析原因,重新整修补压,直到满足要求。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严13n⋯⋯⋯⋯⋯⋯⋯⋯⋯⋯⋯⋯⋯⋯⋯⋯⋯⋯⋯⋯⋯⋯⋯精品料推荐⋯⋯⋯⋯⋯⋯⋯⋯⋯⋯⋯⋯⋯⋯⋯⋯⋯⋯⋯格按照相应的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3)改良土路拌法施工工艺①改良土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8。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化学改良土路拌法施工,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洒灰和搅拌作业。运输、摊铺、拌和、碾压检测、修整、养护运运拌整碾检修输输和测整摊摊及铺铺洒试养土改水型压验护料良剂图6-1-8改良土路拌法施工艺流程图B.运输及摊铺将运到路基上的土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标准厚度摊铺均匀,再将改良剂按规定的掺量将石灰或水泥均匀地撒布在土层上。C.拌和及洒水晾晒a.采用路拌机将改良土干拌一遍,用快速法测定初拌后混合料的含水率。b.改良土的含水率如小于最优含水率2%,则采用喷管式洒水车将水均匀地喷洒在混合料上;如含水率高于最优含水率2%时,则应翻耕晾晒。c.将含水率合适的混合料,再用路拌机拌和二遍,使混合料充分拌和均匀。拌和深度应直到改良土底部,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拌和时应略破坏下承层的表面(约1cm左右,不应过多),以加强上下层粘结,设专人跟随拌和机械,检查拌和深度及均匀性并随时调整。d.在洒水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均匀程度和含水率。拌和均匀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团、灰条,且水分合适均匀;D.整型14n⋯⋯⋯⋯⋯⋯⋯⋯⋯⋯⋯⋯⋯⋯⋯⋯⋯⋯⋯⋯⋯⋯⋯精品料推荐⋯⋯⋯⋯⋯⋯⋯⋯⋯⋯⋯⋯⋯⋯⋯⋯⋯⋯⋯a.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型。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1~2遍,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型,并碾压一遍。b.整型过程中及时消除坑洼现象。对局部坑洼处,用齿耙将其表面5cm以上耙松,并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平整型,最后用平地机再整型一次。c.每次整型都要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要注意接缝处的整平,以保证接缝平顺。d.在整型过程中,禁止任何车辆通行。E.碾压a.整型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b.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进行碾压,碾压时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m。c.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d.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确保改良土层表面不受破坏。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F.检测试验碾压至工艺试验确定的遍数,且无明显轮迹时,再按规范规定频次检测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K30。经检测达到压实质量标准,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G.修整养护a.局部表面不平整,要补平并压实,使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b.已填筑的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养生,养生龄期不得少于7d。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铺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进行专门养生。(4)质量控制要点15n⋯⋯⋯⋯⋯⋯⋯⋯⋯⋯⋯⋯⋯⋯⋯⋯⋯⋯⋯⋯⋯⋯⋯精品料推荐⋯⋯⋯⋯⋯⋯⋯⋯⋯⋯⋯⋯⋯⋯⋯⋯⋯⋯⋯①填料质量控制:对生产的填料除在填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A、B组填料还按每生产10000m3抽检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级配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需改良的土和掺入的石灰或水泥改良剂及改良土混合料按规定的试验项目及频次进行复查试验。施工中检查核对土和石灰或水泥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土和石灰或水泥发生变化时,另取样试验进行鉴定。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填料颗粒级配的含水量、松铺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③基底换填及路堤填筑按设计规定的检测频次和压实标准对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对填筑压实质量可疑地段,应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增加检验的点数。4.路堑开挖(1)土质与强风化路堑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对临时排水设施进行周密规划,避免积水冲刷边坡、浸泡边坡坡脚,并于路堑开挖施工前完成所有临时截、排水设施的施工,保持边坡的稳定。地形平缓的浅路堑采取全断面纵向开挖方法;当路堑长度较短,挖深较大时,采取横向分台阶开挖方法;路堑较长且深度较大时,采取纵向分层分台阶开挖方法;当地形起伏,且路堑长度大、开挖深,采取纵横向分台阶结合的开挖方法。路堑开挖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纵向开挖坡度不小于4%,在每一开挖层路基两侧设临时排水沟,以便及时将路堑开挖中的渗水和雨水排出开挖面,保持路基面不被水浸泡;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边坡位置,防止边坡部位超挖和欠挖;边坡部位预留厚度不小于20cm土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边坡修整,并紧跟开挖进行;施工中及时测量,开挖至边坡平台时,预留不小于20cm保护土层待人工施做平台及其上截水沟时开挖,表面做成向外侧4%的排水坡。16n⋯⋯⋯⋯⋯⋯⋯⋯⋯⋯⋯⋯⋯⋯⋯⋯⋯⋯⋯⋯⋯⋯⋯精品料推荐⋯⋯⋯⋯⋯⋯⋯⋯⋯⋯⋯⋯⋯⋯⋯⋯⋯⋯⋯边坡防护、边坡平台及其上截水沟的施工与开挖紧密衔接,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当开挖接近路堑换填底面设计标高时,在设计换填标高顶面预留30cm,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基床范围内地基条件的检验,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若地基地质条件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一致或好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继续开挖至设计换填底面标高后,按设计换填厚度填筑基床底层A、B组填料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若地基地质条件低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反馈设计,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详细地质补充勘探后重新进行分析,确定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或加深换填厚度。(2)硬质岩路堑硬质岩路堑采用梯段松动控制爆破方法施工,靠近边坡和路基面预留光爆层,实施光面爆破,基床表层换填20cm级配碎石一次填筑。开挖深度大于6.0m时,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开挖深度小于6.0m时,采用凿岩钻机钻孔,实施梯段松动控制爆破。采用大孔距、小排距梅花形布孔,导爆管毫秒雷管实施逐排微差挤压爆破,提高破碎效果,降低大块率,并降低爆破震动效应。为保证基底平整坚实,距堑底2.0m时,采用凿岩钻机钻孔进行浅眼松动控制爆破,严格控制钻孔深度和孔底标高,适当缩小孔距和排距,采用逐排微差挤压起爆方法。5.基床表层施工基床表层按路基横断面全幅拉开距离分层填筑,分三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20-25cm,曲线地段外侧超高均匀分配到每一层,但确保每层厚不超过25cm。当分两层填筑每层超过25cm时,则采取均分三层填筑的方法施工。为保证基床表层施工质量,每一填筑区段不少于200m,并严格按“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根据生产的填料和选用的摊铺压实机械,进行填筑工17n⋯⋯⋯⋯⋯⋯⋯⋯⋯⋯⋯⋯⋯⋯⋯⋯⋯⋯⋯⋯⋯⋯⋯精品料推荐⋯⋯⋯⋯⋯⋯⋯⋯⋯⋯⋯⋯⋯⋯⋯⋯⋯⋯⋯艺试验,确定填料施工配合比、施工控制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关键的施工工艺参数。(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9。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拌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测修量整拌运摊碾放基压样床夯检底和输铺实验层检测修整区段填至检顶层修验整养护合格,填筑下层图6-1-9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不合格(2)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①基床表层填筑前对基床底层的压实质量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查确认。②对路堑换填地段,当开挖至换填底面标高时,将开挖表面整理平顺整齐,并按设计做成向两侧的横向排水坡。③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识;直线地段每1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5m一个桩,并在桩间挂线标识出填料分层摊铺厚度。④将拌和好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⑤采用摊铺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铺摊,曲线超高段将超高均匀分摊到每层上,但确保每层厚不超过25cm,当分两层填筑每层超过25cm时,则采取均分三层填筑的方法施工。摊铺前根据测量标线调整好摊铺机左右的控制高度。⑥摊铺时,在摊铺机后面配备人员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18n⋯⋯⋯⋯⋯⋯⋯⋯⋯⋯⋯⋯⋯⋯⋯⋯⋯⋯⋯⋯⋯⋯⋯精品料推荐⋯⋯⋯⋯⋯⋯⋯⋯⋯⋯⋯⋯⋯⋯⋯⋯⋯⋯⋯⑦整型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⑧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先采用轻型压路机静压几遍,然后再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采用慢速,以后几遍逐渐加快,但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⑨用普通重型振动压路机按上述规定碾压后,再采用具有连续压实控制/智能压实功能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和检测,以控制压实质量的均匀性。⑩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施工的基床表层禁止任何车辆通行。(3)质量控制与要求①对生产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②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③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和检测频率均按设计要求控制。6.过渡段施工本线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隧路及桥隧相连地段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多种形式。本段施工过渡段结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过渡段19n⋯⋯⋯⋯⋯⋯⋯⋯⋯⋯⋯⋯⋯⋯⋯⋯⋯⋯⋯⋯⋯⋯⋯精品料推荐⋯⋯⋯⋯⋯⋯⋯⋯⋯⋯⋯⋯⋯⋯⋯⋯⋯⋯⋯填筑主要安排在旱季施工,填料来自填料生产场或混凝土拌和站,压实标准及检测频率均按路基相应部位要求控制。过渡段填筑前的地基压实采用冲击压实或重型机械碾压。(1)桥路过渡段桥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在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掺入3%~5%的水泥,桥台基坑以C20混凝土回填或原状土分层压实,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过渡段与相邻路堤作为相同施工区段同步填筑。填料摊铺按设计要求分段选用不同填料,桥台后长度不小于4倍桥台后路堤高度,且不小于2m范围内不能使用大型压路机施工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冲击夯进行压实,其它部位与路基同步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①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0。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b.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20n⋯⋯⋯⋯⋯⋯⋯⋯⋯⋯⋯⋯⋯⋯⋯⋯⋯⋯⋯⋯⋯⋯⋯精品料推荐⋯⋯⋯⋯⋯⋯⋯⋯⋯⋯⋯⋯⋯⋯⋯⋯⋯⋯⋯基底处理基坑回填桥台后背墙绘填筑线桥路过渡段埋设底层透水管砌筑渗水墙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不合格检测压实质量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填筑基床表层过渡段施工结束图6-1-10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c.将填料生产场拌和好的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d.台后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e.台后每层摊铺厚度与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相匹配,采用压路机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遍数、行驶速率及碾压程序进行碾压。f.台背后在设计要求长度范围内进行分层填筑。g.桥台与路堑过渡段厚度渐变混凝土及桥台与路堤过渡段桥台混凝土搭板21n⋯⋯⋯⋯⋯⋯⋯⋯⋯⋯⋯⋯⋯⋯⋯⋯⋯⋯⋯⋯⋯⋯⋯精品料推荐⋯⋯⋯⋯⋯⋯⋯⋯⋯⋯⋯⋯⋯⋯⋯⋯⋯⋯⋯施工时,模板加固要牢靠,防止跑模漏浆,造成混凝土质量降低。浇筑完混凝土,收浆抹面,覆盖洒水养护至少14d;三天后拆除模板,处理伸缩缝;及时施作过渡段两侧部分,填料同路基各部位填料要求或按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摊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配合冲击夯碾压夯实。③质量控制与要求a.对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混合料级配或含水量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场,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符合要求。b.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级配碎石混合料颗粒级配、含水量的均匀性、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率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c.过渡段填筑压实质量与一般路基相同按相应部位要求控制。(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等纵向刚度变化地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涵洞基坑以C15混凝土回填。①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1。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横向结构物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b.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c.将填料生产场拌和好的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d.涵背两侧每层摊铺厚度为相邻路堤分层摊铺厚度的1/2,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碾压夯实。(3)路堤路堑过渡段22n⋯⋯⋯⋯⋯⋯⋯⋯⋯⋯⋯⋯⋯⋯⋯⋯⋯⋯⋯⋯⋯⋯⋯精品料推荐⋯⋯⋯⋯⋯⋯⋯⋯⋯⋯⋯⋯⋯⋯⋯⋯⋯⋯⋯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沿原硬质岩坡面横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基床表层以级配碎石由路堤的路肩高程向硬质岩石路肩施工高程顺坡,长度不小于10m。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底处理基坑回填结构物后背墙绘填筑线涵顶距路肩涵顶距路肩高高度h>1.5m度h≤1.5m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合碾压或夯实不不合格合格检测压实质量格检测压实质量填筑至涵洞顶面填筑至基床表层底下道工序图6-1-1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路堑一侧沿坡面按1:2的坡率挖台阶,台阶高度0.6m,衔接长度不小于10m。与路堤同步填筑相同填料。①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2。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横向按设计要求的坡率开挖台阶。b.路堑为软岩或土质时,过渡段与路堤同步采用相同的填料分层填筑;路堑为硬质岩时,过渡段与路堤同步分层填筑,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c.过渡段填筑至基床底层顶层后,在堑堤分界处施作横向排水砂沟,内置软合格23n⋯⋯⋯⋯⋯⋯⋯⋯⋯⋯⋯⋯⋯⋯⋯⋯⋯⋯⋯⋯⋯⋯⋯精品料推荐⋯⋯⋯⋯⋯⋯⋯⋯⋯⋯⋯⋯⋯⋯⋯⋯⋯⋯⋯式排水管将路基水引排到路基外。d.硬质岩路堑路堤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路堤过渡段基床表层填筑同相邻路基。硬岩路过渡段填堑开挖台阶级配碎石土质路堑与路基同步不同料填筑与路基同步同料填筑摊铺填料不合格检查厚度合格碾压不合格检测压实质量合格填筑至路基基床底层顶面施作横向排水砂沟与相邻路基同步填筑基床表层图6-1-12路堤路堑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4)隧路过渡段隧道与土质、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石路堑相接时,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用掺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宽度为11.8m,厚度由2m阶梯式渐变至0.6m,单侧最小长度不小于20m。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参考“4.6.1桥路过渡段”中的相关内容。(5)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路基土质与软质岩或强风化硬质岩组成的非均质路基,基床表层以下挖除换填A、B组填料,换填厚度: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不小于0.5m,土层、全风化层不小24n⋯⋯⋯⋯⋯⋯⋯⋯⋯⋯⋯⋯⋯⋯⋯⋯⋯⋯⋯⋯⋯⋯⋯精品料推荐⋯⋯⋯⋯⋯⋯⋯⋯⋯⋯⋯⋯⋯⋯⋯⋯⋯⋯⋯于1m。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设4%的向外排水坡。土质与硬质岩组成的非均质路基,基床表层以下挖除换填级配碎石,换填厚度不小于0.5m。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设4%的向外排水坡。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和防止横向差异沉降的产生,基床表层以下挖除换填均质填料。当挖方地段为土质、软质岩或按软质岩路基处理地段,挖除换填同填方路基基床材料,换填厚度:土质及全风化层1m,软岩及强风化硬质岩0.5m。当挖方地段为硬质岩或按硬质岩路基处理地段,挖除换填级配碎石。换填底部设置4%的向外排水坡。施工工艺、方法及措施参考路堤路堑过渡段施工。7.排水工程本标段设计排水工程主要工程量:排水沟、边沟、侧沟、天沟、排水管、急流槽等工程。施工前对照现场核对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检查路基边沟、侧沟、天沟、排水管、急流槽等地表排水设施与天然沟渠和相邻的桥涵等排水设施及路基面排水、坡面排水、电缆沟槽两侧排水的衔接情况,确保设计的排水工程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结合地质、地形情况,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段按设计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不具备施作排水工程的地段,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条件许可时及时完成永久排水工程。(1)施工方法①施工前对原地面复测,以核实图纸上设计排水位置是否符合实际。②路堑开挖过程中按设计图纸及时施作边沟、天沟等永久及临时排水设施。③天沟的水要排到两端低处的涵洞或排水沟中。④砌体采用挂线挤浆法砌筑。块石及镶面片石由人工用花锤修面修边,块石一丁一顺分层砌筑,要求砂浆饱满,无瞎缝、通缝,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工艺。天沟排水沟侧沟引水沟的基础垫层采用6%石灰土处理,浆砌片石砌筑时砂浆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施工做到砌体砂浆饱满,石料尺寸选配合理,强度满足要25n⋯⋯⋯⋯⋯⋯⋯⋯⋯⋯⋯⋯⋯⋯⋯⋯⋯⋯⋯⋯⋯⋯⋯精品料推荐⋯⋯⋯⋯⋯⋯⋯⋯⋯⋯⋯⋯⋯⋯⋯⋯⋯⋯⋯求,石料颜色一致,勾缝采用平缝压槽。⑤排水系统的浆砌砌体每隔10~15m设一道沉降缝,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筋。挖方段的天沟,以及路基填筑的临时排水工程,尽量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⑥小型构件预制方法模板采用专用木模或钢模做外模,台座的混凝土底板作为预制构件的底模。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绑扎。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初凝之前表面用较硬的钢丝刷拉毛。混凝土养护用土工布覆盖在表面,洒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2)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①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②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③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器振动捣实。8.路基加固与防护工程本段路基加固和防护工程包括路基坡面防护与路堑坡面防护工程及冲刷防护工程。主要圬工为浆砌片石、锚杆框架梁、预喷混植生、土工材料、液压喷播植草、种植灌木及乔木。各种防护设施在稳定的地基和坡体上施工,在设置支挡工程、排水设施地段,先做好排水设施和支挡工程,有地下水出露时先做引排处理,再施做防护工程。防护先将坡体表面浮土、石块清刷干净,填补坑凹部分,使坡面大体平整,施工时与土石坡面密贴结合,背后不留空隙,施工中加强现场监控。路堑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从上至下刷出一级边坡就防护一级边坡;松软土路堤的边坡防护待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1)砌石护坡及骨架护坡工程施工①修边坡成整齐的新鲜坡面,坡面不应有树桩、有机质或废物。坡面修整后立即进行护坡铺砌。②开挖时基础要嵌入槽内,基础埋置深度符合规范规定。砌体选用30cm以26n⋯⋯⋯⋯⋯⋯⋯⋯⋯⋯⋯⋯⋯⋯⋯⋯⋯⋯⋯⋯⋯⋯⋯精品料推荐⋯⋯⋯⋯⋯⋯⋯⋯⋯⋯⋯⋯⋯⋯⋯⋯⋯⋯⋯上的片石,基础底面做成1:1.5向内倾斜坡度,基础为坚石时挖成台阶。③砌石护坡在坡面夯实平整,砌体分层砌筑,砌体边坡表面平整,里层浆砌填实。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工艺。④施工有渗透水时,应及时排除,以保证基础和砌体砂浆在初凝前不遭水害,当挖方边坡有渗水时,应增加泄水孔。⑤砌体施工前,先清理施工现场,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设计一致,然后开挖片石骨架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砌筑片石骨架及三维植草防护。⑥要求护坡纵向整齐顺直,砌体表面平整,线条清晰,草种生长良好。(2)液压喷播植草液压喷播植草用于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上,施工工序如下:①草籽选用适合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枝叶茂盛、耐贫瘠、耐干旱、能自播自生、产生种子、生长能力强的多年生草种。②喷播草籽前,必须进行边坡验收,合格后才可喷播草籽,草籽预先浸泡,浸泡时间经试验确定,采用液压喷播的方法,即将草籽和高效肥料与水混合后,用压力泵均匀喷洒在边坡上;③播种草籽后,经常喷雾洒水养生,现场观察出芽情况,调整喷雾洒水力度,达到加快早期草籽生长速度,确保成活率不低于90%。(3)土工格栅的铺设根据填土高度将土工格栅剪裁好,每施工一层路基铺设一层格栅。将土工格栅自下而上地摊铺,并使土工格栅露出坡面,而后回转,用U行卡固定于坡面上,埋入坡面充分夯实,不得有凹坑造成积水。边坡上的土工格栅同样用U形卡固定,使之与路基面密贴。搭接处U形卡间距0.3m,U形卡长20cm。(4)喷混植生①喷混植生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3。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27n⋯⋯⋯⋯⋯⋯⋯⋯⋯⋯⋯⋯⋯⋯⋯⋯⋯⋯⋯⋯⋯⋯⋯精品料推荐⋯⋯⋯⋯⋯⋯⋯⋯⋯⋯⋯⋯⋯⋯⋯⋯⋯⋯⋯整修边坡:清除边坡上不稳定的石块,把凹凸不平的地方大致整平,以便让种植材厚薄均匀,对于松散的岩石用水泥砂浆抹缝粘结,若岩石边坡本身不稳定,先采用预应力锚杆锚索固定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挂网、打锚杆:在坡面上铺镀锌铁丝网或高强塑料加强网,然后用风钻或电钻按设计间距梅花形布置锚杆和锚钉。种植基材喷播:种植基材按比例混合后呈干粉状,用专用的客土喷播机在大马力空气压缩机的风压下,将种植基材均匀地喷上岩石表石,在喷口处用另外的设备同时加水。整修边坡挂网、打锚杆种植基材喷播喷播植物种子覆盖养护图6-1-13喷混植生施工工艺流程图喷播植物种子:将先配好的种子和纸浆等混合材料用液压喷播植草机直接喷射在种植基材表面上。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阳坡的种子发芽率多有降低,阳坡适当加大种子的用量。覆盖:雨季用无纺布(16g~18g/m2)覆盖以防止雨水冲刷。覆盖的目的,一是防止雨水冲刷,二是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三是保温利于种子发芽。养护:喷播后如未下雨则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成坪后逐渐减少浇水的次数。在养护期间随时观察草坪的水肥情况和根系土壤的湿润程度。③质量控制及要求28n⋯⋯⋯⋯⋯⋯⋯⋯⋯⋯⋯⋯⋯⋯⋯⋯⋯⋯⋯⋯⋯⋯⋯精品料推荐⋯⋯⋯⋯⋯⋯⋯⋯⋯⋯⋯⋯⋯⋯⋯⋯⋯⋯⋯所用的种植基材(种植土、有机质、肥料、保水剂、土壤防蚀剂、改良剂、粘合剂、混合草灌种子、团粒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种类及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合理选择种植基材的配方,提高成活率。挂网时控制网与岩石之间的距离约为种植基材厚度的一半,锚杆和锚钉长符合设计要求。喷射厚度是今后植物生长的关键所在,喷射时随时检查厚度以保证施工质量。加强养护,喷后及时覆盖,定时浇水。(5)锚杆框架梁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4。29n⋯⋯⋯⋯⋯⋯⋯⋯⋯⋯⋯⋯⋯⋯⋯⋯⋯⋯⋯⋯⋯⋯⋯精品料推荐⋯⋯⋯⋯⋯⋯⋯⋯⋯⋯⋯⋯⋯⋯⋯⋯⋯⋯⋯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搭设施工平台钻孔高压风清孔成孔检验锚杆安装注浆锚杆张拉施工砼锚杆框架梁千斤顶校正封闭锚头图6-1-14锚杆框架梁施工工艺流程图框架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场立模浇注,锚杆设置在框架梁的节点上。锚杆施工前应选择相同的地层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孔数不少于3孔,以验证锚固段的设计指标,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框架梁先放线后施工,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框架纵横梁与边坡面密贴。锚杆框架梁施工时,边坡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先施工锚杆,待锚杆灌注完工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框架梁施工。锚杆钻孔采用风动钻进“干法造孔”,特别是在土层或风化层中钻孔时,严禁向孔内灌水,以防塌孔、缩孔,成孔后立即进行锚杆安装并注浆。锚杆水泥砂浆采用抗侵蚀性水泥。锚杆孔灌浆前应采用空气清孔,排出孔内杂物和积水,然30n⋯⋯⋯⋯⋯⋯⋯⋯⋯⋯⋯⋯⋯⋯⋯⋯⋯⋯⋯⋯⋯⋯⋯精品料推荐⋯⋯⋯⋯⋯⋯⋯⋯⋯⋯⋯⋯⋯⋯⋯⋯⋯⋯⋯后将灌浆管插至孔底部。随着浆液的灌进,慢慢拔出灌浆管,灌浆压力满足设计要求,中途不得停浆,在初凝前要进行二次补浆,必须做到砂浆均匀地填满钢筋与孔壁间的空隙。锚杆孔灌浆后,至少养护7天,养护期间严禁敲击、摇动锚杆或在杆体上悬挂重物。施工期间严禁在路堑顶边缘及边坡平台上大量堆积集中荷载。(6)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紧跟路堑开挖分段、分级进行施工,路堑开挖一段,防护一段,深路堑开挖时,以路堑边坡平台为级划分,开挖一级,防护一级。预应力锚索钻孔采用风动钻进,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钢绞线,锚索孔内注浆采用一次注浆法,分级张拉。①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15。②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a.根据设计资料,测量人员在施工前将锚固孔的孔位、钻孔方向确定,打入标桩,标明钻孔编号。必要时搭设钻孔工作平台。用潜孔钻机“干法”造孔,严禁泥浆护壁,对岩层较破碎松散的要采用钢套筒跟管钻进,以防止坍孔;采用高压风洗孔,每孔比设计钻孔长度多钻0.5m,防止孔底被岩(土)屑挤占。b.锚索采用多股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制作。自由段(张拉段)涂强力防腐涂料并套聚乙烯塑料管封闭,确保防护效果,制作锚索时,实际长度应比设计长度增加1.5m的张拉段(或根据张拉千斤顶而定)。锚索安放时,应防止锚索扭压、弯曲,注浆管跟随锚索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部距孔底宜为50~100mm。c.从预埋的注浆孔中压注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根据设计采用树脂胶、树脂胶水泥浆、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浆体单轴抗压强度≥25Mpa。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等混入浆液。31n⋯⋯⋯⋯⋯⋯⋯⋯⋯⋯⋯⋯⋯⋯⋯⋯⋯⋯⋯⋯⋯⋯⋯精品料推荐⋯⋯⋯⋯⋯⋯⋯⋯⋯⋯⋯⋯⋯⋯⋯⋯⋯⋯⋯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搭设施工平台钻孔高压风清孔锚索制作成孔检验锚索抽检安放锚索注浆制作试件锚具准备、安放千斤顶校正锚索张拉锚索涂防锈漆锚索锚固预应力抽检结束图6-1-15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d.验收试验的锚索数量一般为总数的3~5%。验收试验主要检测张拉应力和伸长量是否达设计值。验收试验时,初始荷载取50kN;在每级加载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的次数不应小于三次;加至最大荷载观测15min后,再卸荷至50kN量测位移,然后加荷锁定荷载锁定。当荷载加到设计值的110~115%,观测5~15min,如果锚索变形无变化,油泵上压力表指针无返回现象,即可进行荷载锁定作业。e.锚索荷载锁定作业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将螺母拧紧,至32n⋯⋯⋯⋯⋯⋯⋯⋯⋯⋯⋯⋯⋯⋯⋯⋯⋯⋯⋯⋯⋯⋯⋯精品料推荐⋯⋯⋯⋯⋯⋯⋯⋯⋯⋯⋯⋯⋯⋯⋯⋯⋯⋯⋯压力表指针向上稍有摆动为止。锚索锁定后,发现有明显预应力损失时进行补偿张拉。f.补偿张拉后,为确保整个注浆效果及对钢绞线的有效包裹,须再次进行补浆,同时对锚具孔封孔。注浆从预留孔注入,直至管口流出浓浆为止。封孔注浆后,从锚具量起留80~120mm钢绞线,其余部分用切割机截去,对于锚具及垫板应采用防护剂仔细涂刷,最后采用C15混凝土将外露钢件封死,以作永久防护。③质量控制与要求a.钢绞线的品种、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须具有出厂质量证书及标牌。使用前必须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有机械损伤、电弧烧伤和严重锈蚀的钢绞线。b.预应力锚索必须确保锚固段长度及注浆效果,自由段及外露端必须认真做好防锈蚀处理,注浆强度必须达到100%和地梁砼强度达设计80%后才能张拉预应力锚索。c.锚索孔成孔必须采用“干法”严禁泥浆护壁,钻进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准确确定锚索锚固长度和锚固岩层。d.自由段(张拉段)涂强力防腐涂料并套聚乙烯塑料管封闭,避免浆体进入塑料管与钢绞线粘接,确保防护效果。e.钢绞线束制作必须平顺,不能相互交叠,锚索扩张环或定位环必须按设计安装,以保证灌浆钢绞线得到充分握裹和保护。f.锚索安放时,应防止锚索扭压、弯曲,并严禁在地上泥土里拖拉。g.锚索张拉实行“双控法”控制,当钢绞线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误差超过6%时应查明原因后重新进行张拉;张拉器具在张拉前必须进行校核;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规范规定的松驰试验。(7)地基处理及基床处理工程部分地段基床表层下采取换填改良土,并铺设土工材料和中粗砂垫层,边坡种草或紫穗槐防护。地基处理铺设土工格栅,部分地段砌筑干砌片石。9.路基支挡加固工程施工33n⋯⋯⋯⋯⋯⋯⋯⋯⋯⋯⋯⋯⋯⋯⋯⋯⋯⋯⋯⋯⋯⋯⋯精品料推荐⋯⋯⋯⋯⋯⋯⋯⋯⋯⋯⋯⋯⋯⋯⋯⋯⋯⋯⋯(1)路堑挡墙①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工艺见图6-1-16。备料混凝土拌和测量放样开挖基础支立模板灌注养护搭脚手架拆模图6-1-16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工艺流程图②工艺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a.挡土墙基础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采用分段跳槽开挖,跳槽开挖长度一般10~20m;当地形陡峻、堑坡较高的挡土墙基础,跳槽开挖长度小于5m。b.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如承载力不足,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c.当基础为倾斜基底时,严格按设计准确挖凿,禁止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以利墙身稳定。挡墙基坑为石质时基坑用浆砌片石满铺砌,土质基坑砌筑完后立即用粘性土夯填封闭。d.混凝土挡墙按挡墙几何尺寸支立模板,并用脚手架加固模板和搭设施工作业平台;检查模板几何尺寸及加固措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分层浇筑混凝土,片石的掺量不得超过20%,掺入片石块径不大于墙宽的1/3。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送,泵送入模。e.在挡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③浆砌片石挡土墙选用色泽均匀,结构密实,不易风化,无裂缝、开裂和结构无缺陷的硬质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最小厚度不小于15cm,表面无泥土、水锈。护墙施工前做好场地排水。施工时,土质基坑防止浸泡。当基坑有渗透水时34n⋯⋯⋯⋯⋯⋯⋯⋯⋯⋯⋯⋯⋯⋯⋯⋯⋯⋯⋯⋯⋯⋯⋯精品料推荐⋯⋯⋯⋯⋯⋯⋯⋯⋯⋯⋯⋯⋯⋯⋯⋯⋯⋯⋯及时排除;如渗水量较大、基底地质不好,及时上报设计部门,按设计方案处理。基底承载力、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砌筑。浆砌石采用挤浆法分段进行砌筑,不得有水平通缝。砂浆拌合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机械拌合,确保砂浆标号不低于设计标准。墙背反滤层、防渗层及泄水孔严格按图施工,保证排水顺畅。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缝内两侧平齐无搭叠,及时进行墙体养生。墙趾前有水沟,在护墙砌筑完成后及时将水沟做好。墙趾前的基坑及时回填夯实,做好向外倾斜坡。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勾缝采用平缝压槽法。防护与坡面密贴接合,砌体咬口紧密,无干缝、通缝和瞎缝,砂浆饱满。砂浆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磅秤计量,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砂浆,并按规定制作砂浆检查试件。砌体结构尺寸采用框架模型挂线控制,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砌体及时用草袋、麻袋覆盖,进行洒水养护。质量标准:墙面平顺、整齐,墙顶及两端与路基边坡连接处密贴封严;伸缩缝、沉降缝整齐竖直,上下贯通;塞缝材料符合要求;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浆砌片石挡土墙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6-1-17(2)路堤挡墙施工前,首先作好上方的截、排水及防渗设施,根据边坡土质及墙高情况,墙背临时边坡视需要采用临时锚喷或素喷水泥砂浆防护。采用立模分层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送,泵送入模。路堤挡土墙施工工艺与路堑挡土墙相同,工艺流程图见6-1-16。10.沉降观测设备的设置及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路基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内容:地表变化、边桩位移观测、地面沉降观测、路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二级水准测量。(1)具体观测方法如下:①人工巡回观察地表变化: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沿着线路巡回观察路堤外貌35n⋯⋯⋯⋯⋯⋯⋯⋯⋯⋯⋯⋯⋯⋯⋯⋯⋯⋯⋯⋯⋯⋯⋯精品料推荐⋯⋯⋯⋯⋯⋯⋯⋯⋯⋯⋯⋯⋯⋯⋯⋯⋯⋯⋯的微小变形、微小裂缝及其发展情况;路堤坡脚附近地面的微小隆起和出水现象等。若有以上现象,则考虑缓填或停填。②地面沉降及边桩位移观测:采用沉降观测板配合观测桩的方法进行地面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理修整边坡基础检查浆砌片石石料检验勾缝、抹面制作试件检查验收竣工图6-1-17浆砌片石挡土墙工程施工工艺图③观测的频率:在填筑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监测1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至验交运营。观测后及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沉降及位移结果分析。沉降观测流程图见图6-1-18。(2)沉降板、位移监测桩、边桩的布置原则基底沉降监测,每200m设一个监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必须设置),路堤填筑36n⋯⋯⋯⋯⋯⋯⋯⋯⋯⋯⋯⋯⋯⋯⋯⋯⋯⋯⋯⋯⋯⋯⋯精品料推荐⋯⋯⋯⋯⋯⋯⋯⋯⋯⋯⋯⋯⋯⋯⋯⋯⋯⋯⋯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3个沉降板。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路基面沉降监测,每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桥过渡段必须设置。松、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20~50m。填筑路堤第一层测量放线沉降板及观测桩埋设满足要求填筑路基沉降板接长观测并分析基床底层填筑不满足要填暂停求填筑或缓路基面中心及路肩设观测桩沉降稳定期观测分析沉降分不满足要求放置沉降或采取加速沉降措施析满足要求基床表层图6-1-18沉降观测流程图(3)沉降板埋设按设计要求埋设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层后即开始埋设。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20mm钢管)和保护测杆的50mmPVC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高于套管上口。路基第一层填料碾压密实后,测量放出沉降板的准确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层至37n⋯⋯⋯⋯⋯⋯⋯⋯⋯⋯⋯⋯⋯⋯⋯⋯⋯⋯⋯⋯⋯⋯⋯精品料推荐⋯⋯⋯⋯⋯⋯⋯⋯⋯⋯⋯⋯⋯⋯⋯⋯⋯⋯⋯原地面。沉降板基础底部先铺设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冲击夯夯击密实,然后安设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层回填路基填料并夯击密实。(4)监测桩埋设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为0.1m),其中埋设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5)边桩埋设松、软土路堤填筑过程中,在两侧坡脚外约2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沿线路走向的间距20~50m。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直径0.1m),桩长1m(桩尖长0.2m),圆木顶端中心钉设小铁钉。(6)施工期间的保护措施①组织保护措施施工前进行专题技术教育,培训对象是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安质、专业人员、施工人员等,培训内容是关于沉降板、监测桩和边桩的工作原理,配备专人负责保护沉降板、监测桩和边桩。②技术保护措施a.沉降板钢管周围套PVC管,保证沉降板自由沉降。b.对埋有沉降观测装置的周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