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4 MB
- 2021-03-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一
)
园林地形的作用
园林地形的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在造园过程中,最基本的作用不外乎是在地形的
;
骨架作用、空间作用、造景作用、背景作用、观景作用和工程作用等六个主要方面。
1
.骨架作用
园林地形是园林中所有景观与设施的载体,它为所有景观与设施提供了赖以存在的基面。
地形被认为是构成任何景观的基本结构骨架,是其它设计要素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
作为园林景观的结构骨架,地形是园林基本景观的决定因素。
地形平坦的园林用地,有条件开辟最大面积的水体,因此其基本景观往往就是以水面形象为主的景观。地形起伏度
大的山地园林用地,由于地形所限,其基本景观就不会是广阔的水景景观,而是奇突的峰石和莽莽的山林。
由于园林景观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地面相接触,因而地形便成了环境景观不可缺少的基础成分和依赖成分。
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它的结构作用可以一直延续到地平线的尽头或水体的边缘。
可见,地形对景观的决定作用和骨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
.空间作用
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园林空间的作用。
园林空间的形成,是由地形因素直接制约着的。地块的平面形状如何,园林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形状也就如何。
地块在竖向上有什么变化,空间的立面形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狭长地块上形成的空间必定是狭长空间,在平坦宽阔的地形上的空间一般是开敞空间;而山谷地形中的空间则必定是闭合空间,等等情况都说明:地形对园林空间的形状也有决定作用
2
.空间作用
地形能影响人们对户外空间范围和气氛的感受。要形成好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处理好
由地形要素组成的园林空间的几种界面,
水平界面、垂直界面和依坡就势的斜界面
。
水平界面
就是园林的地面和水面,是限定园林空间的主要界面。对这种水平界面给予必要的处理,能增加空间变化,塑造空间形象。
垂直界面
主要由地形中的凸起部分和地面上的诸多地物如树木、建筑等构成,它能分隔园林空间,对空间的立面形状加以限定。尤其是随着地形起伏变化的园林景观,往往可以构成一些复合型的空间,如园林空间中的树林和树
斜界面
是处于水平界面与垂直界面之间的过渡性界面,如斜坡地、阶梯路段等,有着承上启下,步步高升的空间效果如图。
林下的空间
,湖池中的岛屿和岛屿内的水池空间,假山山谷空间和山洞内空间等等。
2
.空间作用
园林地形空间界面
3
.造景作用
山地、坡地、平原与水面等地形类别,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易于识别的特征。
在地形处理中,如能尽情地利用具有不同美学表现的地形地貌,形成有分有合,有起有伏、千姿百态的峰、峦、岭、谷、崖、壁、洞、窟、湖、池、溪、涧、堤、岛、草原、田野等不同格调的地形景观。这些地形各有各的景观特色。
峰峦具有浑厚雄伟的壮丽景象,洞谷的景色则古奥幽深,湖池具有淡泊清远的平和景观,而溪涧则显得生动活泼、灵巧多趣。
地形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园林风景面貌。我们改造和设计依据的模式是自然界中的山水风光,所遵循的是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形成的规律。
但是,这并不等于要机械地模仿照搬,而应该进行加工、提炼、概括,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特点,最少量地动用土石方,在有限的园林用地内获得最好的地形景观效果。
4
.背景作用
各种地形要素都具有相互成为背景的可能。
例如,园林中的山体,就可以作为湖面、草坪、风景林、风景建筑以及雕塑、花园广场等的共同背景;
而湖面,也可以作为湖边或岛上建筑、孤植风景树的背景;
覆盖着草坪的地面,能够为草坪上的雕塑、风景树丛等提供背景。
如此种种,都说明园林地形的背景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背景的各种地形要素,能够截留视线,衬托并凸现前景和主景,使前景或主景得到最突出的表现,使景观效果更加生动而鲜明。
5
.观景作用
园林地形还为人们提供观景的位置和条件。坡地上、山顶上能让人登高望远,极目远望。
观赏辽阔无边的原野景致;草地、广场、湖池等平坦地形,可以使园林内部的立面景观集中地显露出来,让人们直接观赏到园林整体的艺术形象。
在湖边的凸形岸段,能够观赏到湖周的大部分景观,观景条件良好。
而狭长的谷地地形,则能够引导视线集中投向谷地的端头,使端头处的景物显得最突出、最醒目。总之,园林地形在游览观景中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
6
.工程作用
地形因素在园林的给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和建筑工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表的径流量、径流方向和径流速度都与地形有关,因而地形过于平坦时就不利于排水,容易积涝。而当地形坡度太陡时,径流量就比较大,径流速度也太快,从而引起地面冲刷和水土流失。
因此,创造一定的地形起伏,合理安排地形的分水和汇水线,使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是充分发挥地形排水工程作用的有效措施。
地形条件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影响作用,在山地造林、湿地植树、坡面种草和一般植物
的生长等方面,有明显的表现。同时,地形因素对园林管线工程的布置、施工,和对建筑、
道路的基础施工都存在着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作用。
6
.工程作用
地形还能影响光照、风向以及降雨量等,也就是说,地形能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条件。
如某区域要受到冬季阳光的直接照射,就要使用朝南的坡向;而要阻挡冬季寒风,则可利用凸面地形、脊地或土丘等。
反过来说,在夏季炎热地方也可以利用地形来汇集和引导夏季风如图;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炎热程度。如图;
6
.工程作用
地形因素在造园中的作用和意义
还有很多,如它能够提供室外活动空间,
能够满足园林内交通需要,能够在风景
区利用水能发电,能够成为地方传说、典
故、神话等人文景观的载体等等,可以说
是数不胜数,难以穷尽。
(
二
)
园林绿地对地形处理的需要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景点,大多数的功能设施都对地形有着多方面的需要;
由于功能、性质的不同,对地形条件的要求也有着很多不同。园林绿地要结合地形造景或修建必要的实用性建筑,如果原有地形条件与设计意图和使用功能不符,就需加以处理和改造,使之符合造园的需要。园林建设中,需要对地形处理的情况一般有如下几种。
1
.弥补自然地形现状缺陷的需要
由于我国现有耕地不足,城市用地紧张,加之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土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主要利用荒地、低洼地和不宜进行修建的破碎地形来布置园林绿地。而这些土地的现状情况是不适宜园林修建的,必须在改造处理之后,才能够为园林建设所用。
例如,设置园林建筑的地方在低洼处时,就必须通过土方工程填高地坪,才能修建。在缺少平地的荒坡地形上开辟水体,也必须要通过土方工程造出平地,才可能修筑水池。一些大城市纷纷建起了高层建筑,其周围的地上、地下管线星罗棋布,挤占或破坏了绿化地,如果不进行改土换土,就不能栽种植物,因此也需要根据地形状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
2
.城市环境的要求
城市形象塑造对园林的绿化面貌、艺术风格、立面景观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园林内部地形处理就有了一些限制。园林景观是城市面貌的组成部分,城市格局当然就会对园林地形的处理产生影响。如风景区或公园出入口的设计,就取决于周围地形环境因素和公园内外联系的需要。而周围环境是一个定值,园林出入口的位置、集散广场、停车场的布置就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进行处理。
3
.园林的功能要求
园林中不同功能的设施对于地形的要求也不同。如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儿童游戏要有平坦场地,而游览观赏区则要有起伏的地形及空间的分隔,水上娱乐区应有满足不同需要的水面,管理服务区则要求地形能够满足兴造建筑的需要。
4
.园林造景的需要
园林造景要根据园林用地的具体条件及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通过地形改造构成不同的空间。
如要突出立面景观,就要使地形的起伏度增大,坡度处理得很陡。而要创造开朗风景,则要利用开阔的地段形成开敞的空间,地形的坡度需要很平缓。
幽静的、富于层次的山地可形成峰回路转、山重水复的山林空间;而由低平地段到高耸的山巅则可形成一个流动的空间,同时在高处能够形成主景。
5
.园林工程技术的要求
在园林工程措施中,要考虑地形与园内排水的关系,地形要有利于排水,不能造成积水和涝害。
同时,也要考虑排水对地形坡面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有目的的护坡、护岸处理。
在坡地设置建筑,需要对地形进行整平改造;在洼地开辟水体,也要改变原地形,挖湖堆山,降低和抬高一部分地面的高程。就是一般的建筑修建,也要破土挖槽,首先做好基础工程。
6
.植物种植方面的要求
园林内种植植物时,原则上首先要保持原地形不变。原地形上已有较好植被的,就要保持原状,最多做一些补栽植物的工作。
但当地形条件不易栽种植物时,就可能需要对地形稍加改造,如改陡坡地为浅梯地等。
根据植物有喜阳、耐荫、耐热、抗寒、耐涝、耐湿、耐旱等不同的生态习性,为植物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种植环境,这样既可丰富植物景观,又可保证植物有较好的生态条件。
当地上土质不适宜栽种时,也需采取局部换土的方式来改变种植条件。上述各方面的地形作用和对地形条件的实际需要,都是在不同地形要素所构成不同地形类别的具体条件下才能够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还应当对地形的要素和类别有所了解。
二、地形要素与地形组成
组成园林地面的地形要素,是指地形中的地貌形态、地形分割条件、地表平面形状、地面坡向和坡度大小等几个方面的组成要素。
(
一
)
园林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就是地面的实际样子或地面的基本形状面貌。从我国的情况看,基本的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及流水地貌等。
而在我国园林中,常见的地貌形态则主要有五类,即:丘山地貌、岩溶地貌、平原地貌、海岸地貌和流水地貌。这些地貌形态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1
.丘山地貌
是指山地和丘陵地的地貌形态,这类地貌的变化与地表的切割情况相关。地表切割深度在
20
~
200m
之间,断面坡度小于
5
%时,是丘陵地形。
切割深度在
200m
以上,断面坡度大于
5
%的地形,则是山地地形。
丘陵地形对于面积不是很大的园林来讲,地势的起伏度已经够大,园林造景比较方便,但要想开辟大面积水体则显得平地的面积不足。
山地地形的起伏度很大,营造以山景和林景为主的景观很方便,但修建建筑、开辟宽阔水面比较困难,建设过程中土方工程量比较大。
2
.岩溶地貌
在石灰岩广泛分布的地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石灰岩的溶解、侵蚀、沉淀和堆积,构成了石灰岩地区特有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被叫做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所构成的景观奇形怪状、千变万化,有孤峰、峰丛、溶洞、怪石等等,观赏价值很高。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极为发育,
“
桂林山水
”
、
“
路南石林
”
、贵州织金县
“
织金洞
”
、四川九寨沟黄龙寺的
“
石华田
”
等等,都是以岩溶景观名扬天下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
岩溶地貌本身就提供了丰富的山水洞石等多种多样的景观,一般不需要由园林工程来人工造景,因此园林中直接利用已有的景观即可。
3
.平原地貌
平原地貌实际上是流水地貌中流域范围内平地部分的地貌。当地表切割深度小于
25m
时,就可称为微分割平原。平原地貌具有开阔的视野,最方便风景建筑的修建、各种园林场地的修建和多数园林植物的生长,可以比较方便地开辟大面积水体。
但这种地貌中没有现成的山景,必须要通过土方工程由人工挖土堆山来造出山景。
4
.海岸地貌
一般石海岸地带比较陡峻狭长,泥砂海岸则比较平坦宽广。海岸地貌景观主要由海浪冲击形成的海蚀地貌和由海水搬运作用或生物堆积作用造成的海积地貌组成。
海蚀地貌如:千疮百孔的海蚀崖、崎岖不平的海蚀平台和海蚀阶地等。海积地貌则有:海滩、海岸沙堤、水下沙堤、离岸坝、沙咀、连岛沙洲、海岸堆积阶地、珊瑚礁等等。
利用海岸地貌建造园林,基本上也是直接利用海景、岸景等自然景观,仅开辟或修建一些场地、园路、观景点和风景建筑,栽培一些海岸植物,使海岸景观园林化。
5
.流水地貌
流水是改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自然力。由流水所造成的直接地貌形态常见有:山地、坡地、平地表面的雨裂细沟、冲沟
(
雏形谷
)
、坳沟
(
坳谷
)
、汇水沟、分水岭等,和与较大水流相伴随的河谷、峡谷、河漫滩、河曲、天然堤、河心滩、沙洲、港汊、蓄洪湖泊、蓄水水库
(
借助自然,人工所为
)
、河流阶地、河口冲积扇、三角洲等等。
流水地貌是在园林中经常利用的地貌形态。在园林中,一般都要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对自然的流水地貌加以整治,砌筑驳岸,修桥建亭,植荷种树,将地貌改造成为园林化的地貌。
在我国个别地方的园林中,偶尔也可能有其它地貌类型,如四川贡嘎山海螺沟现代冰川公园的冰川地貌,甘肃敦煌石窟风景区周围的风沙地貌,和黄土高原城市园林中的黄土地貌等等。
(二
)
地形平面要素
1
.地面分割要素
在园林地形构成中,地面分割要素以下述两种形式在起作用:
(1)
自然条件分割
:
地面上,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坡面交接而形成的线状地带,可构成分水线和汇水线。这两种分界线把地貌分割成为不同坡向、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多块地面。
各块地面的形状如何,取决于分水线和汇水线的具体分布情况。其它如冲沟、溪涧、河流、山丘、悬崖和峭壁等的带状水体或线状边沿,也对地面进行划分,在地形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实际上也在起汇水线、分水线一样的作用。因此,分水线和汇水线就是自然地形的两种基本分割要素。
(2)
人工条件分割:
在园林的山地、丘陵和平地上,人工修建的园路、围墙、隔墙、排水沟渠等,也将园林建设用地分割为大小不同、坡向变化、坡度各异的各块用地,这些也是一类地形分割要素,即人工分割要素。
2
.平面形状要素
地表的平面形状是由各种分割要素进行分割而形成的。从地块的平面形状来说,东西南北的方向性是其平面要素之一。除了圆形场地外,正方形、长方形、条状、带状及各种自然形状的地块,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此外,水平方向上的具体尺度,也是地块平面形状的一种要素。地块的长短宽窄、大小斜直等形状,都可由一定尺度来决定。
(
三
)
地表竖向特征
在地表的竖向变化方面,坡向和坡度是地表的两个竖向特征和要素。
1
.坡向要素
坡向是地表倾斜面的朝向。
不同坡向的用地,对园林建设和植物栽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向南的坡面日照量大于向北的坡面,南坡植物生长比北坡好,南坡设置建筑时,其风水环境比北坡好。
正当西晒的坡地,除非是在阳性大树下栽种,否则将不适宜阴性植物的生长。
在地形图上按顺时针方向,可将地面划分为
8
个不同坡向的用地,各个坡向用地在造园使用中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所划分的这几个坡向是:东坡面、东南坡面、南坡面、西南坡面、西坡面、西北坡面、北坡面、东北坡面。
从日照情况来看:东坡、西坡是阳坡;东南坡、南坡、西南坡是强阳坡;西北坡是半阴坡;北坡、东北坡是阴坡 。
2
.坡度要素
坡度是地表倾斜的程度,也是竖向地
形的一种特征要素。在竖向设计中,坡度
要素主要涉及到坡度的形成和坡度与角
度的关系两个方面。
(1)
坡度的形成:
不同坡向的地块,其地表都是倾斜的,而倾斜程度却可以有所不同。地面的倾斜程度就是坡度。坡度大,地面倾斜度大;坡度小,倾斜度就小。
(2)
坡度与角度:
在园林地形设计中,对地面竖向变化所建立的是坡度的概念;但在施工过程中,则常常需要应用角度的空间概念。角度即坡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在测定地面标高和其它施工条件中常常要用到。
三、地形类型与造景特征
根据地形的不同功用和地形竖向变化来分,园林地形有陆地和水体两类,陆地又可分为平地、坡地和山地三类。下面,就针对各类地形的特征和造景设计特点分别进行讨论。
(
一
)
平地与造景设计
所谓平地,一般指园林地形中坡度小于
3
%的比较平坦的用地。
现代公共园林中必须设置一定比例的平地,以便于群众性的活动及风景游览的需要。
’
园林中,需要平地条件的规划项目主要有:建筑用地、草坪与草地、花坛群用地、园景广场、集散广场、停车场、回车场、游乐场、旱冰场、露天舞场、露天剧场、露地茶室、棋园、苗圃用地等等。
在有山有水的公园中,平地可看成山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为了缓和地过渡,平地的坡度可按渐变的坡率布置,由坡地
20
%、
10
%、
5
%的坡度,至平地的
3
%坡度直到临水体边时
0.3
%的缓坡,然后徐徐伸入水中。
这种坡面渐变的处理没有生硬的转折,能够平顺舒展地从坡地过渡到平地和水面。这样的缓坡和平地可供许多人集体活动,同时也是观景的好地方。
按照地形设计,利用平地地形挖湖堆山,是营造园林山景和水景的常见处理方式。平地的造景作用还体现在可用其来修建花坛、培植草坪等。用图案化、色彩化的花坛群和大草坪来美化和装饰地面,可以构成园林中美丽多姿的、如诗如画的地面景观。
(
一
)
平地与造景设计
平坦的地形还可以作为统一协调园景的要素。它从视觉和功能方面将景观中多种成分相互交织在一起,统一成整体。一览无余的平地,本身只有一个平地空间,就不存在地形的统一问题。而在一般的平地中,景物比较多,容易产生前景遮掩后景的现象,再加上经过空间分隔的处理,一块平地被分隔为几块小平地。这样,在一块小平地上看不到另一块平地,即使有不统,的地方,也不能相互见到。因此,平地地形具有统一空间景观或避开统一景观问题的作用,平地景观看起来容易显得协调和统一
(
图
1
—
1
—
4)
。
(
一
)
平地与造景设计
平地有利于营造植物景观。园林树木与草本地被植物在平地上可获得最佳的生态环境,能创造出四季不同的季相景观。而如何形成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也与地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的平地植物空间可分为林下空间、草坪空间、灌草丛空间以及疏林草地空间等,这些空间形态都能够在平地条件下获得最好的景观表现。对地面的形状、起伏、变化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都能获得变化多端,扑朔迷离的植物景观效应。从地表径流的情况来看,平地的径流速度最慢,有利于保护地形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地表的生态平衡。
在平地上要特别强调排水通畅,地面要避免积水。为了排除地面水,要求平地也具有一定坡度。坡度大小可根据地被植物覆盖和排水坡度而定。
如草坪坡度在
1
%~
3
%比较理想;花坛、树木种植带在
0.5
%~
2
%之间;铺装硬地坡度宜在
0.3
%~
1
%之间。
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避免单向坡面过长,因坡面太长就会加快地表径流的速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把地面设计成多面坡的平地地形,才是比较合理的地形。
总之,平坦的地形具有多方向发展的扩张性和统一性,是每一处园林绿地都不能缺少的。为了满足游人活动、游览的需要,每一处园林中都应有面积足够的平地地形。
(
二
)
坡地与造景设计
坡地就是倾斜的地面,坡地使园林空间具有方向性和倾向性。它打破了平地地形的单调感,使地形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增加了地形的生动性。坡地又因地面倾斜程度的不同而分为缓坡、中坡和陡坡三种地形。
’
1
.缓坡地
坡度在
3
%~
10
%之间,一般布置道路和建筑均不受地形约束。缓坡地也可作为活动场地、游息草坪、疏林草地等的用地。用缓坡地栽种树木作为风景林,树木一般也能够生长良好。在缓坡地上成群成片地栽植色叶树种和花木树种,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的色彩造景作用和季相特色景观作用。如栽植红枫林、红叶李林、黄连木林、梅林、桃花林、梨树林等等,就既能造出美丽多彩的季相景观,又能使树木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缓坡地上还可以开辟面积不太大的园林水体。为减少土方工程量,水体的长轴一般应尽量与坡地等高线平行。如果想要开辟面积较大的水体,可采用不同水面高程的几块水体聚合在一起的方法,尽量扩大水体的空间感。
2
.中坡地
坡度在
10
%~
25
%,高度差异在
2
~
3m
之间。
在这种坡地上布置园路,都要做成梯道,布置建筑区时也须设梯级道路。这种坡度的地形条件对修建建筑限制较大,建筑一般要顺着等高线布置;即使这样,也还要进行一些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才能修建房屋。
中坡地一般不适宜布置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群;除溪流之外,也不适宜开辟湖、池等较宽的水体。植物景观设计在中坡地也不太难,既可以像缓坡地一样用植物造景,也可以营造绿化风景林,来覆盖整个坡地。
中坡地比较宜于利用地形条件来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序列,但它也要受到一些限制。而园林空间的限制与园内视野方面的限制是紧密相关的,通过改造地形或组织游览路线,就能在园林景观中将风景视线顺序地导向某一特定的系列景点,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景观序列,使风景顺序地、一步步地展现出来,这就是通常我们所称的
“
步移景异
”
、
“
渐入佳景
”
或
“
引人人胜
”
的序列景观效果。当观赏者仅看到景物一部分时,就能对其后续部分产生期盼和好奇
(
图
1
—
1
—
5)
。
总之,中坡地能够普遍适用于许多造园情况。可以把它用作土山的余脉、主峰的配景或平地的外缘,也可以用来作为背景、障景或隔景;还可以用它组织园内交通,以防止游人随意穿越绿地。
在进行造园构图时,不但要注意地形的方圆偏正,而且要注意地形的走向去势。根据具体地形条件,做出削高填低,尽量少动土方的设计,将坡地改造成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2
.中坡地
3
.陡坡地
坡度在
25
%以上的坡地即为陡坡地。陡坡地一般难于用作活动场地或水体造景用地。如要开辟活动场地,也只能是小面积的,而且土方工程量还比较大。如要布置建筑,则土方工程量更大,建筑群布置要受到较大限制。如布置游览道路,则一般要做成较陡的梯步道路;如要安排通车道路,则需根据地形曲折盘旋而上,做成盘山道。
从地形稳定性方面来看,陡坡地的情况不太好,滑坡甚至塌方的可能始终都存在。因此,在陡坡地段的地形设计中要考虑护坡、固土的工程措施。
陡坡地栽种树木较为困难。因陡坡处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土层很薄,许多地段还是岩石露头地,树木种植较难成活。在陡坡地进行绿化植树,要把树木种植处的坡面改造为小块的平整台地,或者利用岩石之间的空隙地栽种树木,而且树木宜以耐旱的灌木种类为主。
在陡坡地的上部,适宜点缀少量占地宽度不大的亭、廊、轩等风景建筑。在这种地形上,视野开阔,观景条件好,造景效果也很好。在进行少量的土方工程后,就可以把以小型建筑为主的坡地景点建好。
地形景观规划应对原地形充分利用和改造,合理安排各种地面的坡度和高程,使所在的山、水、植物、建筑、园景工程等满足造景的需要,满足游人进行各种活动的要求。同时,要使坡地有良好的排水工程坡面,能够有效地防止滑坡和塌方,而且还要改造和利用
局部地段的地形条件,改善环境小气候,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平衡的园林生态环境。
四、竖向设计原则与任务
园林竖向设计应与园林绿地总体规划同时进行。在设计中,必须处理好自然地形和园
林建设工程中各单项工程
(
如园路、工程管线、园桥、构筑物、建筑等
)
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园林工程经济合理、环境质量舒适良好、风景景观优美动人。这是园林竖向设计的基本工程目标所在,而不仅仅是安排若干竖向标高数字以及使土方平衡的问题。
(
一
)
园林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其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所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设计的艺术水平如何,都将对园林建设的全局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中除了要反复比较、深入研究、审慎落笔之外,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1
.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进行竖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使园林地形的起伏高低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功能设施的需要。对建筑、场地等的用地,要设计为平地地形;对水体用地,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对园路用地,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只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在此基础上,同时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尽量使地形变化适合造景需要。
2
.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要深入分析,能够利用的就尽量利用;做到尽量不动或少动原有地形与现状植被,以便更好地体现原有乡土风貌和地方的环境特色。在结合园林各种设施的功能需要、工程投资和景观要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
3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造园应因地制宜,宜平地处不要设计为坡地,不宜种植处也不要设计为林地。地形设计要顺应自然,自成天趣。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要力求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前后错落,疏密有致,灵活自由。
就低挖池,就高堆山,使园林地形合乎自然山水规律,达到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境界。
同时,也要使园林建筑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仿佛天然生就,难寻人为痕迹。
4
.就地取材,就近施工
园林地形改造工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造园经费开支比较大的项目,如能够在这方面节约经费,其经济上的意义就比较大。
就地取材无疑是最为经济的做法。自然植被的直接利用、建筑用石材、河砂等的就地取用,都能够节省大量的经费开支。因此,地形设计中,要优先考虑使用自有的天然材料和本地生产的材料。
5
.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地形竖向设计必须与园林总体规划及主要建设项目的设计同步进行。不论在规划中还是在竖向设计中,都要考虑使地形改造中的挖方工程量和填方工程量基本相等,也就是要使土方平衡。当挖方量大于填方量较多时,也要坚持就地平衡,在园林内部堆填处理。当挖方量小于应有的填方量时,也还是要坚持就近取土,就近填方。
(
二
)
园林竖向设计的任务
竖向设计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够满足园林道路、场地、建筑及其它建设工程对地形的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能够有组织地排除,并力争使土石方量最小。园林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确定园林中道路、场地的标高和坡度,使之与场地内外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有关标高相适应,使场地标高与道路连接处的标高相适应。
2
.确定原有地形的各处坡地、平地标高和坡度是否继续适用,如不能满足规划的功能要求,则确定相应的地面设计标高和场地的整平标高。
3
.应用设计等高线法、纵横断面设计法等,对园林内的湖区、土山区、草坪区等进行改造地形的竖向设计,使这些区域的地形能够适应各自造景和功能的需要。
五、竖向设计方法
园林竖向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和设计等高线法。
高程箭头法又叫流水向分析法,主要在表示坡面方向和地面排水方向时使用。纵横断面法常用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表示地形的复杂变化。设计等高线法是园林地形设计的主要方法,一般用于对整个园林进行竖向设计。
(
一
)
高程箭头法
应用高程箭头法,能够快速判断设计地段的自然地貌与规划总平面地形的关系。
它借助于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特性,在图上用细线小箭头表示人工改变地貌时大致的地形变化情况,表示对地面坡向的具体处理情况,并且比较直观地表明了不同地段、不同坡面
,
地表水的排除方向,反映出对地面排水的组织情况。
它还可根据等高线所指示的地面高程,大致判断和确定园路路口中心点的设计标高和园林建筑室内地坪的设计标高。
(
一
)
高程箭头法
这种竖向设计方法的特点是:对地面坡向变化情况的表达比较直观,容易理解;设计工作量较小,图纸易于修改和变动,绘制图纸的过程比较快。
其缺点则是:对地形竖向变化的表达比较粗略,在确定标高的时候要有综合处理竖向关系的工作经验
(
图
1
—
1
—
9)
。
因此,高程箭头法比较适于在园林竖向设计的初步方案阶段使用,也可在地貌变化复杂时,作为一种指导性的竖向设计方法。 、
(
一
)
高程箭头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在地形变化不很复杂的丘陵、低山区进行园林竖向设计,大多要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完整地将任何一个设计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作比较,随时一目了然地判别出设计的地面或路面的挖填方情况。
用设计等高线和原地形的自然等高线,可以在图上表示地形被改动的情况。绘图时,设计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自然等高线则用细虚线绘制。在竖向设计图上,
设计等高线低于自然等高线之处为挖方,
高于自然等高线处则为填方,
用设计等高线法对园林地形进行改造设计,随时要判别地面坡度变化情况。粗略判别地面的坡度情况,主要是根据等高线分布的密度来判断。在设计图上,等高距是一个常数,而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则是变数。所以,就可根据等高线密度来判别地面坡度的大小。
园林建设地段的竖向设计平面图始终与地形图的比例相对应。当使用
1
:
500
或
1
:
1000
的地形图时,因等高距
H
始终是一个定数,因此还可以利用表
1
—
4
来确定地面坡度。表
1
—
4
是当等高距
H=1.0m
时,坡度
i(
%
)
与平距
L(m)
的关系。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坡度
(i)
与平距
(L)
关系表
设计等高线竖向设计法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地形设计方法。
它一般要和园林规划一起进行,而不是先做好规划以后,再用设计等高线法来做竖向设计。
在规划中考虑地形的平面使用功能时,设计者不能只停留在考虑纵、横轴的平面关系上,还应当从垂直于地面的竖向轴
(z
轴
)
上研究其竖向的功能关系。
设计等高线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竖向设计方法,它是设计者在图纸中进入三度空间思维和设计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园林地形及道路广场的设计中。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平填沟谷等高线设计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
二
)
设计等高线法
六、竖向设计步骤
园林竖向设计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设计和调整、修改的工作量都很大。但不管是用设计等高线法或是用纵横断面设计法等进行设计,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一些设计步骤。
(
一
)
资料的收集
设计进行之前,要详细地收集各种设计技术资料,。并且要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对全园地形现状及环境条件的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收集的主要资料如下:
1
.园林用地及附近地区的地形图,比例
1
:
500
或
1
:
1000
,这是竖向设计最基本的设
计资料,必须收集到,不能缺少。
2
.当地水文地质、气象、土壤、植物等的现状和历史资料。
3
.城市规划对该园林用地及附近地区的规划资料,市政建设及其地下管线资料。
4
.园林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及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5
.所在地区的园林施工队伍状况和施工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与施工机械化程度等方面的参考材料。资料的收集原则是:关键资料必须齐备,技术支持资料要尽量齐备,相关的参考资料越多越好。
(
二
)
现场踏勘与调研
在掌握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应亲临园林建设现场,进行认真的踏勘、调查,并对地形图等关键资料进行核实:如发现地形、地物现状与地形图上有不吻合处或有变动处,要搞清变动原因,进行补测或现场记录,以修正和补充地形图的不足之处。
对保留利用的地形、水体、建筑、文物古迹等要加以特别注意,要记载下来。对现有的大树或古树名木的具体位置,必须重点标明。还要查明地形现状中地面水的汇集规律和集中排放方向及位置,城市给水干管接入园林的接口位置等等情况。
(
三
)
设计图纸的表达
竖向设计应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需要与总体规划同时进行。在中小型园林工程中,竖向设计一般可以结合在总平面图中表达。
但是,如果园林地形比较复杂,或者园林工程规模比较大时,在总平面图上就不易清楚地把总体规划内容和竖向设计内容同时都表达得很清楚。因此,就要单独绘制园林竖向设计图。
根据竖向设计方法的不同,竖向设计图的表达也有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方法。
纵横断面设计法的图纸表达方法应用较少,
就按高程箭头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相结合进行竖向设计。
(
三
)
设计图纸的表达
1
.在设计总平面底图上,用红线绘出自然地形。
2
.在进行地形改造的地方,用设计等高线对地形作重新设计,设计等高线可暂以绿色线条绘出。
3
.标注园林内各处场地的控制性标高,和主要园林建筑的坐标、室内地坪标高以及室外整平标高。
‘
4
,注明园路的纵坡度、变坡点距离和园路交叉口中心的坐标及标高。
5
.注明排水明渠的沟底面起点和转折点的标高、坡度,和明渠的高宽比。
6
.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根据算出的挖方量和填方量进行平衡;如不能平衡,则调整部分地方的标高,使土方总量基本达到平衡。
7
.用排水箭头,标出地面排水方向。
(
三
)
设计图纸的表达
8
.将以上设计结果汇总,用另纸绘出竖向设计图。绘制竖向设计图的要求如下:
(1)
图纸平面比例:采用
1
:
200
~
1
:
1000
,常用
1
:
500
。
(2)
等高距:设计等高线的等高距应与地形图相同。如果图纸经过放大,则应按放大后的图纸比例,选用合适的等高距
(
可按表
1
—
1
选用
)
。一般可用的等高距在
0
.
25
~
1
.
0m
之间。
(3)
图纸内容:用国家颁发的
《
总图制图标准
》(GBJ 103
—
87)
所规定的图例,表明园林各项工程平面位置的详细标高,如建筑物、绿化、园路、广场、沟渠的控制标高等;并要表示坡面排水走向。
作土方施工用的图纸,则要注明进行土方施工各点的原地形标高与设计标高,表明填方区和挖方区,编制出土方调配表。
9
.在有明显特征的地方,如园路、广场、堆山、挖湖等土方施工项目所在地,绘出设计剖面图或施工断面图,直接反映标高变化和设计意图,以方便施工。
(
三
)
设计图纸的表达
10
.编制出正式的土方量估算表
(
参见本章第二节
)
和土方工程预算表。
11
.将图、表不能表达出的设计要求、设计目的及施工注意事项等需要说明的内容,编写成竖向设计说明书,以供施工参考。在园林地形的竖向设计中,如何减少土方的工程量,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这对整个园林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土方施工工程量应该进行必要的计算,同时还须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
第二节土方工程量计算
为使景点、景区和功能区场地、道路等的地形符合造园要求,处理好填方与挖方的关系,在竖向设计中应根据设计精度要求和土方规划的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土方工程量算法进行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一般是根据原有的地形等高线图和竖向设计初步方案进行的。它是园林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土方量的计算工作,就其要求精度不同,可分为估算和计算二种。
估算一般用于规划阶段,而施工设计时,土方量则必须精确计算。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体积公式估算法、断面法、等高面法、方格网法。
一、体积公式估算法
体积公式估算法,就是利用求体积的公式计算土方量。在建园过程中,把所设计的地形近似地假定为锥体、棱台等几何形体,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进行体积计算。这种方法简易便捷,但精度不够,一般多用于估算。
使用以上公式计算出的土方量只是近似的数值,可以大致判定土方量的多少,在园林规划中需要粗略估计工程量时比较适用。
为了使计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还可以将计算结果与土方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相对照,并进行微调修正,提高数值的精度。
实际施工时,有时按运土车辆体积来算,乘上土方松散系数。
一、体积公式估算法
一、体积公式估算法
土方平衡调配
土方平衡调配主要对土方工程中挖方的土需运至何处(利用或堆弃)及填方所需的土应取自何方进行综合协调处理。
其目的是在使土方运输量或土方运输成本最低的条件下,确定挖方区、填方去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从而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1
,土方调配原则
(
1
)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在挖方的同时进行填方,减少重复倒运。
(
2
)挖(填)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最小,使总土方运输量或运输费用最小。
(
3
)分区调配与全场调配相协调,切不可只顾局部的平衡而妨碍全局。
(
4
)土方调配尽可能与建筑地基、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相结合。
(
5
)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使土方运输无对流和乱流现象,并便于机械化施工。
(
6
)当工程分期分批施工时,先期施工的土方余额,应结合后期工程需要,考虑其利用的数量和堆放位置,以便就近调配。
2
,土方调配方法
(
1
)划分土方调配区。即在场地平面图上先划出挖方区、填方区的分界线即零线,并在挖方区、填方区划出若干调配区。
(
2
)计算各调配区的土方量,并标明在调配图上。
(
3
)计算各调配区的平均运距,即挖方调配区的重心到填方调配区的重心之间的距离。
(
4
)绘制土方调配图,在图上标明调配方向、土方数量及平均运距。
(
5
)列出土方量平衡表。
土方平衡调配表
土方平衡调配
表
1
—
6
中的土壤松散系数,是指自然土壤经开挖并运至填方区夯实后的体积与原来的体积比值,这个数值用百分比表示。由于自然地面土壤结构十分密实,挖掘起来的土方土壤松动,一般挖出
1
方土只能填
0.7
~
0.8
方,因此在计算填方量时一定要加入松散系数。
各种土壤的松散系数见表
1
—
7
所示。土方平衡的要求是相对的,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平衡。
实际上,作为计算依据的地形图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而且用等高面法计算的结果也不能保证十分精确,因此在计算土方量时能够达到土方的相对平衡即可。
而最重要的考虑,则应落在如何既要保证完全体现设计意图,又要尽可能减少土石方施工量和不必要的搬运量上,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第三节 园林土方测量放线
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引测到现场。(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水平基准点。
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
场地整平应设
10m× 10m
或
20m× 20m
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作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一 平整场地施工放线
平整场地的工作是将原来高低不平的、比较破碎的地形按设计要求整理成为平坦的或具有一定坡度的场地,如停车场、草坪、休闲广场、露天表演场等。
平整场地常用网格法。用经纬仪将图纸上的方格测设到地面上,并在每个交叉处打下木桩。
木桩的规格及标注方法,如图所示;木桩应侧面平滑,下端削尖,以便打入土中,桩上应表示出桩号(施工图上方格网的编号)和施工标高,(挖土用
“
+
”
号,填土用
“
-
”
号)。
发生实际情况的处理;
(
1
)台阶式、馒头式地形。由于对等高线领会不透,常常在放样过程中造成地形辐射不够,形成台阶式、馒头式地形,缺乏流畅感,因此在放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形外缘过度部分的自然。
(
2
)设计和现场情况脱离。这种境况有时发生,如果差异不是很大,施工人员可局部调整。
一 平整场地施工放线
二、堆山测设
堆山或微地形测设,等高线标高可用竹竿表示。
具体做法如图所示;从最低的等高线开始,在等高线的轮廓线上,每隔
3~6m
插一长竹竿(根据堆山高度而灵活选用不同长度的竹竿)。利用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出设计等高线的高度,标在竹竿上,作为堆山时掌握堆高的依据,然后进行堆土堆山。
在第一层的高度上继续有以同法测设第二层的高度,堆放第二层、第三层以致山顶。
当土山高度小于
5m
时,可把各层标高一次标在一根竹竿上,不同层用不同颜色的小旗表示,便可施工。如图所示;
二、堆山测设
三 公园水体测设
(
1
)用仪器(经纬仪、罗盘仪、大平板仪或小平板仪)测设
。
如图所示;根据湖泊、水渠的外形轮廓曲线上的拐点(如
1
、
2
、
3
、
4
)等与控制点
A
或
B
的相对关系,用仪器采用极坐标的方法将它们测设到地面上,并钉上木桩,然后用较长的绳索把这些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湖池的轮廓线,并撒上白灰标记。
湖中等高线的位置也可用上述方法测设,每隔
3~5m
钉一木桩,并用水准仪按测设设计高程的方法,将要挖深度标在木桩上,作为掌握深度的依据。也可以在湖中适当位置打上几个木桩,标明挖深,便可施工。
岸线和岸坡的定点放线应该准确,因为它是水上部分,有关园林造景,和水体驳岸的稳定有很大关系。为了精确施工可以用边坡样板来控制边坡坡度,如图所示。
如果用推土机施工,定出湖边线和边坡样板就可动工,开挖快到设计深度时,用水准仪检查深度,然后继续开挖,直到达到设计深度。
用仪器测设
(
2
)网格法测设。
如图所示;在图纸中欲放样的湖面上打方格网,将图上方格网按比例尺放大到实地上,根据图上湖泊(或水渠)外轮廓线各点在网格中的位置(或外轮廓线、等高线与格线的交点),在地面方格网中找出相应的点位。如
1
、
2
、
3
、
4
‥
曲线转折点,再用长麻绳依图上形状将各相邻点连接成圆滑曲线,顺着曲线撒上白灰,做好标记。等深线测设方法与上述相同。
三 公园水体测设
四 狭长地形放线
狭长地形,如园路、土堤等,其土方的放线包括下列内容;
(
1
)打中心桩,定出中心线。可利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按照设计要求定出中心桩,桩距
20m~50m
不等,视地形的繁简而定。
每个桩号应标明桩距和施工标高,桩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定。距离用
㎞
+m
来表示。如
0+00
,
0+10.00
,
1+20.00
(
2
)打边桩,定边线。一般来说,中心桩定下来后,边桩就有了依据,用钢尺就可以拉出,在弯道地段应加密桩距,以使施工尽量精确。
五 沟渠测设
在沟渠工程中,首先在地面上沟渠的中线位置,该工作与确定道路中线的方法类似。然后用钢尺测量开挖线与中线的距离,并沿开挖线撒上白灰。开挖沟槽时,用打桩放线的方法,在施工中桩木容易被移动甚至被破坏,从而影响了校核工作。所以应使用龙门板。龙门板结构简单,使用也方便。每隔
30m~50m
设龙门板一块,其间距视沟渠纵坡的变化情况而定。龙门板如图所示;
第四节 土石方工程施工
由园林竖向设计所安排的地形要成为现实的地形,就必然要依靠土石方施工才能完成。任何建筑物、道路及广场等工程的修建,都是从土方施工开始的。
园林中地形的利用和改造都离不开土方工程。
土石方工程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其它工程,如建筑工程、管线工程、绿化工程等等。
一、土石方施工准备
土石方工程施工包括挖、运、填、压四方面内容。
其施工方式可有人力施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施工等。
施工方式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现状、工程量和当地的施工条件决定。在规模大、土方较集中的工程中,应采用机械化施工;但对工程量小施工点分散的工程,或因受场地限制等不便用机械化施工的地段,采用人工施工或半机械化施工。
(
一
)
施工计划与安排
在土石方施工开始前,首先要对照园林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和地形图,在施工现场一面踏勘,一面核实自然地形现状。
了解具体的土石方工程量、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施工的有利因素和现状地形能够继续利用等多方面的情况,尽可能掌握全面的现状资料,以便为施工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奠定基础。
掌握了详实准确的现状情况以后,可按照园林总平面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计划。
要根据甲方要求的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工程要求及特点的各项施工方案和措施。
对土方施工的分期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人员、施工机具、施工时间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总平面布置、临时施工设施搭建等等,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力求使开工后施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
二
)
施工及现场准备
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在施工场地范围内做一些准备工作,进行现场的清理,以便于后继的施工工作正常开展。
有一些土石方施工工地可能残留了少量待拆除的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在施工前要拆除掉。拆除时,应根据其结构特点,并遵循现行
《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
的规定进行操作。
操作时可以用镐、铁锤,也可用推土机、挖土机等设备。施工现场残留有一些影响施工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砍伐的树木,要进行伐除工作。
凡土方开挖深度不大于
50cm
,或填方高度较小的土方施工,其施工现场及排水沟中的树木,都必须连根拔除。清理树蔸除用人工挖掘外,直径在
50cm
以上的大树蔸还可用推土机、装载机铲除或用爆破法清除。
大树一般不允许伐除,如遇到现场的大树古树很有保留价值时,要提请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对设计进行修改,以便将大树保留下来。因此,大树的伐除要慎而又慎,
凡能保留的要尽量设法保留。如果施工现场内的地面、地下或水下发现有管线通过,或有其它异常物体如地下文物、地下矿物或地下不明物时,应事先请有关部门协同查清。未查清前,不可动工,以免发生危险或造成严重损失。
准备好施工工具和必要的施工消耗材料,做好调用工程机械、运土车辆的台班计划,落实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按照施工计划,组织好足够的劳动力和施工技术人员,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做好一切进场施工的准备。
二、挖方与土方转运
人员、机具、材料进人施工现场后,马上就开始了土石方施工。施工工作首先就是开挖土石,挖起的土、石又马上要转运到填方区。一面挖、一面运,挖运结合,挖方工程就可以按照计划继续进行下去。这一施工过程中,施工工作内容和施工方式方法情况如下所述。
(
一
)
施工场地的排水处理
在挖方工程中,随着地面不断被挖低,遇雨时就会在挖出的土坑里积满雨水,使施工无法再进行下去。施工场地积水不仅不便于施工,而且也影响施工质量。被水浸泡的土壤挖起成为稀泥,用来填方时不便夯实,会造成填土区沉降不均匀,以后在使用填方地面时,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挖方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好施工场地的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有:利用地面自然坡度排水、用明沟排水、用井点排水等。
(
一
)
施工场地的排水处理
利用地面坡度排水的做法是:在挖土过程中,使被挖出的地面始终呈一倾斜面,如有雨水,即时便可从倾斜地面排放到最低的边缘地带,然后再利用临时水沟将雨水汇集排走
(
图
1
—
3
—
2a)
。
对于施工场地一般地面积水的排除,主要采用在场地周围设置临时排水沟的做法,使场地内排水通畅,而且场外的水也不致流人。即使采用地面排水或井点排水方式,其积水的汇集和集中排放,还是要使用排水沟渠。
挖土到地面以下较深之处,已经到了地下水位线以下,地下水就会从四周向挖土区汇集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要注意排水。地下水排除采用明沟法比较经济简单。井点降水法采用在特殊场地,而且投资较大。具体的排水方法可参照图
l--3
—
2
中所示,即在挖土区中每向下挖一层土,都要先挖一个排水沟收集地下水,并通过这条沟将地下水排除掉。有时,还可在沟的最低端设置一个抽水泵,定时抽水出坑,加快排水
(
图
1
—
3
—
2b)
。这样,就可一面抽水,一面进行挖方施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或者,在开始挖方时,先在挖方区中线处挖一条深沟,沟深达到设计地面以下。这种一次挖到底的深沟,可以保证在整个挖方工程中顺利排水
(
图
1
—
3
—
2c)
。
(
一
)
施工场地的排水处理
(
二
)
挖掘土石方
挖方施工时,首先根据竖向设计图确定挖方区的边界线。
把挖土区边界线附近的桩点放样到场地的相应点上,这些桩点都是坐标方格网的交点。然后,
‘
依据已定坐标桩将其旁边的挖土区边界线放样到地面。
沟渠的挖方工程施工,也要先确定带状挖方区的两条边线。确定边线是用打桩放线方法,但在挖土施工中桩木容易受到破坏,给后面的地形校核工作带来困难。
放线桩最好用龙门桩。
挖方工程的施工有人力挖方及机械挖方两种方式。
1
.人力挖方
采用人力挖方施工,具有机动、灵活、细致、
适应多种复杂条件下施工的优点,但也有工效低、施工时间拖长、施工安全性稍低的缺点。
所以,这种方式一般多在中小规模的土石方工程中采用。
人力施工所用的工具主要是锹、镐、钢钎、铁锤等;在岩石地施工时可能还要准备爆破用火药、雷管。组织好足够的劳动力,同时要保障施工安全,这是人力施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
.人力挖方
在挖土施工工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随时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
为此,保证每一个工人有足够的施工工作面积是很重要的。
一般的要求是,平均每一个人的施工活动范围应保证在
4
~
6m
以上。同时还要注意,挖方工人不能在土壁下向里凹进着挖土,要避免土壁坍塌。
在土坡顶上施工的人,要随时注意坡下的情况。
坡下有人时一定不能将土块、石块或其它重物滚落坡下。
在
1
.
5m
以上深度的土槽中挖土作业时,必须用木板、铁管架等对土壁进行支撑,以避免坍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挖土施工中一般不垂直向下挖得很深,要有合理的边坡,并要根据土质的疏松或密实情况确定边坡坡度的大小。
必须垂直向下挖土的,则在松软土情况下挖深不超过
0
.
7m
,中密度土质的挖深不超过
1
.
25m
,硬土情况下不超过
2m
深。
对岩石地面进行挖方施工,一般要先行爆破,将地表一定厚度的岩石层炸裂为碎块,再进行挖方施工。
爆破施工时,要先打好炮眼,装上炸药雷管,待清理施工现场及其周围地带,确认爆破区无人滞留之后,才点火爆破。爆破施工的最紧要处就是要确保人员安全。
2
.机械挖方
这种挖方施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工效高,施工进度快,施工费用相对较低。
但对于一些边缘地带、转角处和面积狭小处,就不能适应施工需要了。
因此,机械挖方方式一般最适用于大面积的挖湖工程或广场整平工程。并且,在边缘、转角处和狭小地方,还应结合人力挖方进行补挖和地形的整修。
挖方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有推土机、挖土机等。
在机械作业之前,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场地的情况和施工技术要求。
并对施工场地中的定点放线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熟悉桩位和施工标高等,对土方施工做到心中有数。
施工现场布置的桩点和施工放线要明显。应适当加高桩木的高度,在桩木上做出醒目的标志或将桩木漆成显眼的颜色。在施工期间,施工技术人员应和推土机手密切配合,随时随地用测量仪器检查桩点和放线情况,以免挖错位置。
在挖湖工程中,施工坐标桩和标高桩一定要保护好。
挖湖的土方工程因湖水深度变化比较一致,而且放水后水面以下部分不会暴露,所以在湖底部分的挖土作业可以比较粗放,只要挖到设计标高处,并将湖底地面推平即可。
但对湖岸线和岸坡坡度要求很准确的地方,为保证施工精度,可以用边坡样板来控制边坡坡度的施工。
挖土工程中对原地面表土要注意保护。因表土的土质疏松肥沃,适于种植园林植物。所以对地面
50cm
厚的表土层
(
耕作层
)
挖方时,要先用推土机将施工地段的这一层表面熟土推到施工场地外围,待地形整理停当,再把表土推回铺好。
(
三
)
土方的转运
在土方调配图中,一般都按照就近挖方就近填方的原则,采取土石方就地平衡的方式。土石方就地平衡可以极大地减小土方的搬运距离,从而能够节省人力,降低施工费用。土方转运的方法有两种,即人力转运和机械或半机械转运。
1
.人工转运土方
一般为短途的小搬运。搬运方式有用人力车拉、用手推车推或由人力肩挑背扛等。这种转运方式在有些园林局部或小型工程施工中常采用。
2
.机械转运土方
通常为长距离运土或工程量很大时的运土,运输工具主要是装载机和汽车。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量大小不同的情况,还可采用半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转运土方。
另外,在土方转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运输路线的安排、组织,尽量使路线最短,以节省运力。
土方的装卸应有专人指挥,要做到卸土位置准确,运土路线顺畅,能够避免混乱和窝工。
汽车长距离转运土方需要经过城市街道时,车厢不能装得太满。
在驶出工地之前应当将车轮粘上的泥土全扫掉,不得在街道上撒落泥土和污染环境。
(北京奥运会)
不管是人力转运土方还是机械转运土方,都是在挖方工程和填方工程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它的转运情况对挖方和填方都有影响。
三、土石方放坡处理
在挖方工程和填方工程中,常常需要对边坡进行处理,使之达到安全、合理的施工目的。土方施工所造成的土坡,都应当是稳定的,是不会发生坍塌现象的,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对边坡的:坡度处理就非常重要。不伺土质,不同疏松程度的土方在做坡时能够达到的稳定性是不同的。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叫做土壤的安息角,即土壤的自然倾斜角。一般的土坡坡度夹角如果小于土壤安息角时,土坡就是稳定的,不会发生自然滑坡和坍塌现象。
不同种类和质地的土壤,其自然倾斜角的大小是有区别的。表
1
—
8
中列出了常见土壤的自然倾斜角情况。
土壤的自然倾斜角
三、土石方放坡处理
在分层施工中深挖或者高填,都应考虑各层土壤的性质及其所受压力的变化,并根据其压力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边坡坡度。如图
1
—
3
—
3
,堆一座
18m
高的土山,为了照顾到山体各层所受压力随高度降低而增大的情况,可将各层的边坡处理成不同的坡度。
即越是在下面的层次,其边坡坡度越平缓;
越是位于土山上部的,
则边坡坡度就可比较陡。
这种边坡处理,
能够很好地体现其坡面的稳定性。
在竖向设计中某一范围内的用地采用台阶式整平方式时,
相邻两层台地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挡土墙和自然放坡两种处理
。
三、土石方放坡处理
由于受土壤性质、土壤密实度和坡面高度等因素的制约,用地的自然放坡有一定限制.其挖方和填方的边坡做法各不相同,即使是岩石边坡的挖、填方做坡,也有所不同。在实际放坡施工处理中,可以参考下列各表,来考虑自然放坡的坡度允许值
(
即高宽比
)
。
挖方工程的放坡做法见表
1
—
9
和表
1
—
10
;岩石边坡的坡度允许值
(
高宽比
)
受石质类别、石质风化程度以及坡面高度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见表
1
—
11
。
三、土石方放坡处理
三、土石方放坡处理
四、填方工程施工
填方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地面的使用。填方紧密,土壤沉降均匀且沉降幅度较小,就有利于填方地面稳定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因此,满足填方强度和填方区地面稳定的要求,应当是土方填埋工序的一条施工原则。
(
一
)
一般土方的填埋
为了达到强度和稳定的要求,填方时必须要根据填方地面的功能和用途,选择土质适用的土壤和简便高效的施工方法。
例如作为建筑用地的填方区,一定要以填土
坚实稳定
为标准;而预计用作绿化地的填方区,则底层填土筑实而上层填土却不需要筑实,任其自然沉降到稳定为止;宽阔场地的整平填方,主要应注意填方区内填土的均匀性,各处的填方密度一致,使今后不致发生不均匀沉降。
根据以上要求,填土步骤及方法如下。
1
.填埋顺序
土石方的填埋顺序对施工质量有影响。为了提高质量,施工中应按下述三方面的顺序要求进行填埋土石。
(1)
先填石方,后填土方。土、石混合填方时,或施工现场有需要处理的建筑渣土而填方区又比较深时,应先将石块、渣土或粗粒废土填在底层,并紧紧地筑实;然后再将壤土或细土在上层填实。
(2)
先填底土,后填表土。在挖方中挖出的原地面表土,应暂时堆在一旁;而要将挖出的底土先填入到填方区底层;待底土填好后,才将肥沃表土回填到填方区作面层。
(3)
先填近处,后填远处。近处的填方区应先填,待近处填好后再逐渐填向远处。但每填一处,还是要分层填实。
2
.填埋方式
填土所采用的方式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1)
一般的土石方填埋,都应采取分层填筑方式,一层一层地填,不要图方便而采取沿着斜坡向外逐渐倾倒的方式
(
图
1
—
3
—
4)
。分层填筑时,在要求质量较高的填方中,每层的厚度应为
30cm
以下,而在一般的填方中,每层的厚度可为
30
~
60cm
。填土过程中,最好能够填一层就筑实一层,层层压实。
(2)
在自然斜坡上填土时,要注意防止新填土方沿着坡面滑落。为了增加新填土方与斜坡的咬合性,可先把斜坡挖成阶梯状,然后再填人土方。这样,只要在填方过程中做到层层筑实,便可保证新填土方的稳定
(
图
1
—
3
—
5)
。
有时先挖坑填埋建筑垃圾。
(
二
)
土山的堆造
园林土山堆造也属于填方工程。但土山的堆填不像一般填方工程那样简单,而是需要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把关的一项工作。施工中应当按照土山设计图,随时检查堆土的准确性和土山地形与设计图的吻合性。
堆造山体
在土山的堆土过程中也要分层堆筑。先在地面的土山边线范围内填上第一层土,筑实后的土层厚度相当于标高杆一个刻度高。然后把土面略为整平,再依据标高杆和坐标桩在土面放线,将第二层的等高线在地面上绘出。接着堆填第二层土并压实到标高杆的第二刻度高。以后各层等高线的放线和堆土,全按这样的程序从下而上顺序堆成,一直堆出山顶为止
(
图
1
—
3
—
6)
。土方的挑运路线和下卸位置的移动,应以设计的山头标高桩为中心,并结合来土方向而确定。
填土场地较宽的地方,可以安排为来回式运土路线,即并行的两条路线,一条是运土往,一条是人、车空载返回。在填土场地狭窄之处,则可安排为环形的单行路线,土沿着路线两侧卸下,逐步加宽填土面,而人、车不交叉穿行,不走回头路。
(
二
)
土山的堆造
堆土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堆土的范围。山脚回。弯凹进处,要留空不填;山脚凸出位置上,则要按设计填得凸出去。山体边缘部分的放坡,要按前面
所讲过的方式方法放出。堆土到山顶部分时,因作业面积越来越窄,要同时对几处山头堆土,以分散人流。
机械转运土方
机械转运土方
(
三
)
土方的压筑
填方工程进行之中,要伴随着进行土方的压实筑紧工序。即要分层填土,分层压实筑紧,填与压两道工序结合着展开。
土方压筑分为
人工夯压
和
机械碾压
两种方式
;
人工夯压
是很古老的一种夯土方式,其所用工具有木夯、石硪、铁硪、滚筒、石碾等,是采用
2
人或
4
人为一小组,用人力打夯或拉动石碾、滚筒碾压土层。这种压筑方式比较适于在面积较小的填方区采用。
机械碾压
方式则是采用机械动力来碾压、夯实土地。其所用机械有:碾压机、电动震夯机、拖拉机带动的铁碾等等。对面积较大的填方区,应采用机械碾压方式。
干燥土壤的土粒坚硬,抗压力强,因此不易被压实筑紧。土壤潮湿,则土中水分多,土壤体积膨胀;用于填方后,因土壤逐渐干燥失水,体积收缩,填土的密实度也不高。因此,为了使土壤真正地被压实,保证土壤的密实度,填方土壤的含水量就应该保持在最佳数值上。表
1
—
12
分别列出了几类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可资参考。
(
三
)
土方的压筑
为了进一步提高夯压质量,在土方压实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土方的压实工作应先从边缘开始,逐渐向中间推进。这样碾压,可以避免边缘土被向外挤压而引起坍落现象。
(2)
填方时必须分层堆填、分层碾压夯实。不要一次性地填到设计土面高度后,才进行碾压打夯。如果是这样,就会造成填方地面上紧下松,沉降和塌陷严重的情况。
(3)
碾压、打夯要注意均匀,要使填方区各处土壤密度一致,避免以后出现不均匀沉降。
(4)
在夯实松土时,打夯动作应先轻后重。先轻打一遍,使土中细粉受震落下,填满下层土粒间的空隙;然后再加重打压,夯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