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卡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道路工程
施工项目部位: 沥青路面 施工单位
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1 施工前应对路面基层或作基层用的旧路面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
面层。
1.2 施工前须对沥青材料、矿料和矿粉进行化验分析,经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合料
的拌制。
2 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路面施工
2.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碎石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分别符合 GBJ92-86 中表 7.2.1 和表
7.2.2 的规定。
2.2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由试验确定,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宜符合
GBJ92-86 中表 3.2.2 的规定。
2.3 沥青混凝土及各项指标应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确定。
2.4 沥青混合料应在拌和厂(场)拌制。拌制前应根据室内配合比进行试拌,以确定适宜
的沥青用量,拌和时间及加热和出厂温度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沥青混合料各种材料的加热和出厂温度参见下表:
种类
加热温度℃ 沥青混合料
出厂温度℃石油沥青 煤沥青 砂石 矿粉
石油沥青混合
料 130~160 140~170 不加热 130~160
煤沥青混合料 100~120 100~130 不加热 90~120
2.5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应根据配料单进料和拌制,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
温度,拌和后混和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每班必须抽样做沥
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的沥青用量试验,若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
2.6 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机械全路幅摊铺,如分路幅摊铺时接缝应紧密,拉直并设置样桩挖
制厚度。若机械摊铺不到的部位须采用人工摊铺时,应采取扣锹摊铺,不得扬锹远甩,同时
边用刮板往返刮 2~3 次达到平整即可。
2.7 摊铺时应控制摊铺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不应低于 100℃,煤沥青混合料不应低于
70℃。
2.8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通过试铺碾压,亦可按下表规定采用: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种类 机械摊铺 人工摊铺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1.15~1.35 1.25~1.50
沥青碎石混合料 1.15~1.30 1.20~1.45
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取上限,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取下限
2.9 沥青混合的碾压压路机应自路边向路中,三轮式压路机每次重叠为后轮宽 1/2,双轮
式压路机每次重叠宜为 30 厘米,不得在新铺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
刹车和从碾压完毕的路段进出。
2.10 初压时用 6-8 双轮压路机或 6-10 七振动压路机(静压)初压两遍,然后检查平整度,
路拱并予修整;复压时用 10-12T 三轮压路机、10T 振动压路机或相应的轮胎压路机碾压 4 至
6 遍至稳定和无显著轮迹;终压时用 6-8T 双轮压路机或 6-8T 振动压路机(静压)2-4 遍,压
路机碾压速度见下表:
最大碾压速度
压路机类型
初压(Km/h) 复压(Km/h) 终压(Km/h)
钢轮压路机 1.5-2.0 2.5-3.5 2.5-3.5
轮胎压路机 4.5-5.5
振动压路机 静压 1.5-2.0 振动 5-5 静压 2-3
2.11 碾压过程中温度控制,开始碾压的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应为 100~120℃,煤沥青
混合料不高于 90℃,碾压终了温度:石油沥青混合料不低于 70℃,煤沥青混合料不低于 50℃。
在沥青路面完全冷即后方可开放交通。
2.1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缝(纵、横缝)应紧密、平整并符合规范要求。
2.13 雨季施工除做好防雨、排水设施外,还应严格把关控制,在基层及面层下层潮湿时
不得摊铺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要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3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3.1 沥青表面处治应采用层铺法进行施工,石料规格和用量及沥青用量按 GBJ92-86 中表
5.2.1 选定。
3.2 在清扫干净后的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在透层沥青充分渗透或在已作透层或封层并已
开放交通的基层清扫后浇洒沥青,有空白、缺边及浇洒不足处立即用人工补洒。
3.3 施工中分段搭接,纵向宽度为 1-1.5m;横向分幅浇巴时搭接宽度宜为 10-15cm,浇洒
第二、第三次沥青搭接缝应错开。
3.4 浇洒沥青后立即散铺石料,用料数量按规定一次散足,并及时扫匀,厚度一致,不就
露沥青。
3.5 散铺一段石料后立即用 6-8T 双轮压路机或轮胎压睡机碾压 3-4 遍,碾压时分别从路
两边移向路中心,每次轮迹重叠 30cm。
3.6 双层式及三层式沥青表面施工要求与上相同,但应分别增多一次和两次洒油、撒料与
碾压。
3.7 初期养护期间如有泛油现象,应在泛油地点补撒与最后一层矿料相同的石料并仔细扫
匀。过多的浮动石料应扫出路面外。
4 沥青贯入式路面
4.1 石料规格及用量按 GBJ92-86 中表 6.2.1 采用,主层石料中大于粒径中值的重量不得少
于 70%;对于城市道路主层骨料最大粒径宜为厚度的 0.8-0.85 倍,压实系数为 1.25-1.30。
4.2 沥青材料的用量按 GBJ92-86 中表 6.2.1 选定,在气温低、沥青针入度较小时用高限,
反之用低限。
4.3 基层清扫后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厚度为 4-5cm 的贯入或路面应浇洒),然后按松铺
系数撒铺主层石料,避免大小颗粒集中。
4.4 主层石料摊铺好后用 6-8T 压路机初压 2-3 遍,碾压从路两侧逐渐移向路中心,每次
轮迹重叠 30cm,碾压一遍后检查路横和纵向坡度并修整,初压宜为 2-3 遍,使石料基本移定
无显著推移。然后用 10-15T 压路机进行碾压,每次轮迹重叠 1/2 以上,并宜碾压 4-6 遍至主
层石料嵌挤紧密无显著轮迹为止。
4.5 主层石料碾压完毕后浇洒第一次沥青,然后趁热均匀撒铺第一次嵌缝料并立即扫匀,
个别不足处及时找补。
4.6 嵌缝料扫均后立即用 10-12T 压路机进行碾压,随压随扫使嵌缝料均匀嵌入,当因气
温高、碾压过程中发生蠕动现象时,应停止碾压,待气温稍低时再压,碾压宜为 4-6 遍。
4.7 以后浇洒第二次沥青,撒铺第二次嵌缝料、碾压、浇洒第三次沥青,撒铺封层料,最
后碾压,施工要求同前。最后采用 6-8T 压路机碾压 2-4 遍即可开放交通。
5 透层、粘层与封层
5.1 透层沥青可采用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或沥青乳液,亦可用软煤沥青 T-1,其用量:
石油沥青宜为 0.8-1.0Kg/m2,煤沥青增加 20%用量。
5.2 浇洒透层沥青须符合如下要求:
气温低于 15%℃或即将降雨时不宜施工;
按设计沥青用量浇洒均匀,遗漏点人工补洒;
基层浇洒透层沥青后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局部多余未渗入基层的沥青应清除。
5.3 浇洒透层沥青后不能及时修筑面层就须放行交通时,须增加沥青用量为 1.3Kg/m2 左
右并撒铺适量石屑或粗砂局部透层沥青剥落应尽快修补。
5.4 粘层沥青宜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沥青乳液及软煤沥青 T3、T4、T5,并应与沥青
面层所用的沥青种类相同。其用量:石油沥青宜为 0.4-0.6kg/m2,煤沥青按前用量增加 20%。
5.5 浇洒粘层沥青应符合下列要求:
沥青应均匀浇洒或涂刷;
浇洒粘层沥青后应禁止车辆行人通过;
粘层沥青浇洒过量处应用人工刮除。
5.6 封层沥青材料按设计或规定选用。其用量:石油沥青宜为 1.0-1.3Kg/m2,.上封层采用
中、低限,下封层采用中高限,煤沥青按上述用量增加 20%。
5.7 上封层矿料质量与沥青表处的要求相同,下封层矿料质量可酌情降低,矿料尺寸可采
用 3-5、3-10 或 8.5-10mm 等。
5.8 封层矿料用量根据矿料尺寸、形状、种类可采用 5-8m3/1000 m3。
5.9 封层施工程序和要求与单层式沥青表处相同。
6 检查验收
6.1 施工前应按规范沥青技术要求的各项指标对沥青材料进行试验,施工中须逐班做沥青
三大指标试验。
6.2 施工前应按要求对石料、石屑、矿粉等矿料进行试验、分析。
6.3 施工过程中应对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沥青
抽提试验、抽提后的矿料组成的分析试验和抽检查。
6.4 根据工程要求在施工前需铺筑试验路段时,应做如下试验包括确定施工工艺、确定摊
铺系数及压实密度、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确定贯入式及表面处治的材料
数量是否合适,确定施工温度,确定作业段的长度等。
6.5 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 GJB92-86 中表 11.0.6-1 及表 11.0.6-2 的规定。
6.6 竣工后沥青面层的外形尺寸和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应符合 GJB92-86 中表 11.0.8-1 及
表 11.0.8-2 的规定。
7.0 指导文件
7.1JTJ043-85《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7.2《城市道路工程面层施工技术规范》
7.3《CJJ1-9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8.0 记录
8.1 工程质量评定表
8.2 工程高程复测记录
8.3 黑色碎石质量检验评定表
8.4 沥青砼面层质量评定表
承接人:
(签名) 年 月 日
交底单位或部位: 交底人:
(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