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8 KB
  • 2021-04-12 发布

精编“夜经济”调研报告(五)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夜经济”调研报告 ‎  1 夜经济调研报告三篇 目录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 ..................... 1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 ..................... 6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3 .................... 11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 夜经济是一个新词,一般指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包括夜食、夜游、夜娱、夜购等,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如何引导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需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夜经济实践 近年来,我市突出打好商圈牌、创新牌、文化牌和服务牌,大力发展夜经济,推动消费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打好商圈牌。坚持以推动大型商圈、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区等商贸流通载体建设为抓手,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以五一商圈为代表的传统商圈提质升级,优化商圈消费体验,形成夜间经济示范区。同时,精心打造特色街区,成为夜经济集聚区和  2 典型消费场景。 打好创新牌。 ‎ 着力推动夜购、餐饮、旅游、综艺演出、影剧观赏、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九大业态创新发展,打造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于一体的夜间消费目的地。精心打造山水洲城独特夜景,持续放大橘洲焰火影响力,每场烟花燃放均吸引超20万游客观看。积极推动夜经济与商业、文旅、体育等产业融合,打造多元的夜间消费产品。 打好文化牌。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含量。坚持文化惠民,市政府每年分别向音乐厅、大剧院购买服务1400万元、1500万元,用政府补贴手段降低票价,丰富夜间消费的文化供给,年接待观众50万人次以上。积极推动文博场馆开发适宜的夜间消费产品,丰富文博消费。 打好服务牌。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提升夜经济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为夜经济市场主体注册提供便利,全市共有演出场所26家、酒吧93家、电影院106家、KTV场所376家、健身房639家、夜宵外卖店853家、网吧1669家、便利店17166家,其中便利店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二、夜经济发展分析   3 发展城市夜经济,必须深入考察分析其自然条件、群体特征、扶持政策与人文环境。 需具有夜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 据大数据对16个样本城市的分析,夜经济在全部经济中所占比重,广州、贵阳、深圳、重庆、长沙居前5位,北京、天津、兰州、哈尔滨、济南居后5位;22点之后消费占夜间消费的比重,长沙、广州、深圳、贵阳、重庆居前5位,兰州、天津、哈尔滨、济南、北京居后5位。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这与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全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南方城市几乎全年夜经济都比较活跃,而且越夜越精彩;如商户90%以上夜间营业,47%营业到22点以后,27.6%营业到24点以后。而北方城市夜经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段性,主要集中在暮春到仲秋大约半年时间和每天晚上十点以前这个时段。说明气候条件这一自然禀赋对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需分析夜经济消费的群体特征。 大数据显示,异地用户占夜间消费用户的比重,居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长沙、贵阳、广州、南京,都达到50%以上,而这5个城市均是全国甚至全球知名旅游城市。这说明夜经济消费群体,一方面是外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另一方面才是本地居民。在本地消费用户中,20至45岁的群体是消费主力;而在文娱、酒吧、KTV等夜间消费中,9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  4 ‎ 夜间消费内容几乎覆盖生活服务各个领域,餐饮消费则是绝对主力,如夜间消费餐饮占比超过60%,其次是住宿消费占16%;再次是文娱消费占12%。因此,夜经济的经营主体需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研究夜经济消费的群体特征和消费特点,确定夜经济的经营内容和对策,提高夜经济经营效益。 需出台夜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任何一项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的发展,都需政府的引导扶持。全国许多城市相继出台专门政策措施。如北京出台了夜间13条,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进一步优化夜间营商环境;天津提出打造夜津城,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南京提出到2020年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成左右;成都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西安提出构建品牌化、全域化、特色化、国际化西安夜游经济;长沙出台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可以预见,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夜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风生水起。 需保障夜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 夜经济的发展,表面是一种经济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发展城市夜经济,需大力营造相应的人文环境,打造文  5 ‎ 化特色。比如,在鼓励发展具有本土特色文化娱乐活动时,要引入知名舞台剧、歌舞、话剧等演艺形式;延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服务时间延长到22点;开展文化主题特色夜市,开设夜间文化论坛、艺术沙龙等活动;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夜间经营;依托现有旅游资源,结合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夜游路线等。总之,应通过打造夜经济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增强市民认同感,营造推动夜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和良好氛围。 三、发展夜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夜间经济,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需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精准施策,形成合力。 强化规划引领。 完善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从时间、空间、质量、创新等方面挖掘市场需求,擦亮夜经济名片。重点以打造24小时城市为目标,加快规划一批与区域商圈发展相融合、具有带动辐射功能的特色夜消费街区,培育一批体现文化特色、形成城市品牌的夜经济载体,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标识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打造夜经济升级版。 强化政策扶持。 健全夜经济协调联动机制,多一些包容性的导,  6 少一些一刀切的管,形成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合力。用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建设资金,加大对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内市政配套设施的支持力度。用好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支持力度。 ‎ ‎ 强化服务保障。 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一步降低夜间经济经营主体资格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提升原有商业设施的使用率,提升夜间服务能力。支持各类餐饮、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健身等夜间市场主体开展延时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适当延长主城区公交、地铁夜间运营时间,方便市民出行。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2 为加快推进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按照示范区党工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近期,我们就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夜经济业态概念 夜经济是以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为主要形式,时间范围从晚上6点到  7 次日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经营消费活动,是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国内先进地区发展夜经济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南京、青岛等多地纷纷出台系列措施推进夜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 注重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能够把握好引导方向,制定严谨的夜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加大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在氛围营造和公共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交通、卫生、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指导和监管,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二)注重挖掘历史与文化资源。 结合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历史街区、活动空间和传统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文化娱乐、运动比赛、展览展示活动,将实体经济实现向城市特色文化的靠拢,并依托深厚和独特的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夜经济品牌。 (三)注重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各地政府在交通运输、城市灯光亮化、水电气供给、5G网络项目、污水收集排放、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夜经济发展,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四)注重品牌宣传和信息服务。  8 通过建设夜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制作夜间经济指南、地图等,提升夜经济相关品牌知名度,对重要的夜间消费、文化、体育等活动信息及时宣传推广,便利市民夜间出行、购物,激发百姓参与夜经济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三、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 夜间经营具备一定基础。  ‎ 目前,中心城区夜间经营主要涉及娱乐健身场所及沿街专卖店铺。从营业时间看,商贸业多在晚上9点至10点闭店,餐饮业普遍营业至晚上11点左右,休闲娱乐场所多数营业至凌晨3点左右。从消费人群看,主要以本地居民和年轻人为主。餐饮街区、生活街区等夜间经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 夜间文化服务不断丰富。  经常性举办夜间大型演艺等活动,文化馆不定期开展夜间文艺演出活动,篮球城承揽晚间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等,极大丰富了群众夜间文化生活。集旅游观光、特色美食等为一体夜游一期项目的落地、为游客夜游提供了新去处。 3. 夜间美化改造逐步提升。  重点对世纪广场及周边篮球城、文化城、图书馆等区域进行亮化提升,成功灯光瀑布、世纪广场音乐喷泉等观赏性项目,进一步加强夜景亮化、美化,吸引市民夜间出游。  9 (二)制约因素 1. 业态模式单一。  夜经济主要以餐饮、超市购物、KTV等为主,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 2. 缺乏整体规划。  夜间经营活动基本属于自发性市场行为,缺少夜间运行的行为规范和条例政策的约束。 3. 配套设施薄弱。  夜间交通、市政设施、道路照明等相关配套设施依然较为薄弱。 四、加快发展夜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 ‎(一)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夜经济发展体系 建立夜经济协调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统一部署、协调文化旅游、发改、住建、环保、质监等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措施。将夜间经济发展纳入示范区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布局,鼓励对传统商业街区、百货商场、闲置厂房、街道内巷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积极引进大型城市综合体,培育壮大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二)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夜经济味觉消费   10 统筹改造提升传统餐饮街区,实现一街一特色,以新体验为老商业街带来新活力。组织招商对接会、网络云招商等,积极与先进地区开展特色美食交流活动,推动我市餐饮运营方走出家门学习借鉴其它城市经验,多渠道引入老字号美食、网红店、新零售主题店以及国内外时尚特色民俗等品牌。我市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议加快引进1-2个中高端商圈地标,为人流聚集创造消费环境点。 (三)加快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增强夜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依托文化地域特色,主动适应群众夜生活需求多样化特点,打造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发展新模式。挖掘夜场旅游潜能。利用游园,开展音乐节、帐篷节等夜间旅游活动;主要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可结合实际提供夜游服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设计精品夜游线路,打造山海幻境等实景演出,引导 ‎ 发展过夜游;精心打造一台标志性的本土歌舞演出节目,使之成为夜间旅游文化的金字招牌。促进夜间文体消费。鼓励夜间开放图书馆、城展馆、运动场等场馆,利用篮球城体育馆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平时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激发全民运动活力,促进夜间体育消费。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夜经济发展步伐 发挥市场要素在夜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引导、推动夜经济加快发展。出台政策对引进的知名餐饮企业进行补  11 贴;对夜游、夜购、夜食等夜间项目,简化审批备案手续;对商贸企业延时营业、公共场馆延时开放、影院增设夜场等相关夜经济试点内容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对影响力大,示范带动效果好的旅游节庆活动、文体演出、赛事活动等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编制夜间消费指南、美食图谱;做好公共交通服务工作,增加夜间公交线路,加密夜间车次安排;开放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鼓励夜经济区餐饮企业、沿街店铺、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开放公厕。增加部分商业外摆空间,规范店外经营;引导商贸服务类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和营业时间,增加适合夜间消费的经营项目;建立规范、文明、和谐、安全的经营秩序。  关于城市夜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3 ‎ 夜间经济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带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夜间经济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夜经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2 一、发展夜经济的主要做法 我市坚持以餐饮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购物为支撑、以旅游为带动、以亮化为辅助,不断培育夜间经济发展载体,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充分依托文化特色资源优势,聚焦旅游城市、特色小镇、商业步行街等,围绕古城、彝族风情等主题,丰富消费业态,增加夜间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工作,美化灯光造景,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良好夜间消费氛围,打造了夜间经济地标XX古镇。 古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了黄金旅游线上重要的特色文旅小镇,古镇镇内业态丰富,为摊贩市集提供了优 ‎ 质的经营场所,在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当地人就业生计问题,目前已形成了酒吧、餐饮、客栈等具有鲜明功能性划分的区域,为游客提供安全且多样化的消费文化体验。同时,古镇以天天长街宴、夜夜火把节、日日赛装节为文化演绎主线,提取鲜明元素,发挥文创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市集,丰富游客对文化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完成地图导览、慢直播、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等建设和平台接入,通过方便舒心的游玩体验打造旅游服务文化品牌。目前,古镇商户达1000多户,周边小货棚、零摊达150多家,夜间经济时间不断延长。未来,古镇还将继续利用自身优势为城市地摊经济  13 和夜经济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努力打造一个夜游经济聚集区和高质量网红打卡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规划布局,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就我市来说,目前还没有对夜间经济进行规划布局。首先,夜间消费场所普遍集中布局在城市各级商业商务中心的核心地带,但是,我市商业商务中心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地带夜间经济区域。其次,古镇是以自然或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夜间旅游区域,古镇的夜间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但是尚不能形成品牌特色,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最后是城市中心的边缘地带聚集着许多夜生活场所,如天河园烧烤街、汇东街酒吧一条街等,但是以上地区都未形成品牌优势。 二是缺乏完备基础设施保障,承载能力不足。 ‎ 夜市餐厨垃圾处理、食品卫生监管不到位,KTV、烧烤店等消防设施存在隐患,存在打车难、乱停车等问题。整个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城市发展,比如夜间消费人、车流量都比较大的古镇,不能保证充足的停车位提供个消费者使用。目前城区内无代驾,夜间自驾出行饮酒的消费者回家打车不便。夜间经济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引发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 三是缺乏常态化管理机制,影响市民正常生活。  14 古镇的业态布局并不合理,KTV和居住区混住,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四是缺乏夜消费习惯,制约夜经济长足发展。 城市常驻人口的增加也是夜间经济的基础,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基础,作为中小城市的代表,常住人口不足50万,没有足够的人数特别年轻人群做基础。我市夜间经济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极度匮乏,业态单一。消费者夜晚活动时间持续较短。 三、对策建议 一是出台专项政策扶持。 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如新商圈、街区打造等等。鼓励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对商圈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夜游产品开发、 促消费活动开展等繁荣夜间经济有关措施给予支持,如对政府确定的特色商业街区、夜市,按每个不低于150万元的标准安排奖励资金,省、州、市财政各负担50万元,奖励资金不平均使用,根据特色街区、夜市建设规模、投资额以及总体效果等验收考核情况给予奖励。 二是发挥主流媒体导作用。 ‎ ‎ 强化对服务保障夜间经济的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为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引导商贸企业与新闻媒体建立消费信息宣传联盟,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夜间促销活动,培育壮大  15 夜消费主体,培养市民夜消费习惯。 三是划行规市有序管理。 合理布局夜间经济聚集区,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开发商业夜游、主题公园夜游、演艺夜游、娱乐夜游、庙会、灯会、特种夜游、运动夜游、天文夜游、特种摄影等游客参与性、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的夜间经济业态。在符合消防、食品安全、市容环境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夜间经济聚集区由所属社区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管。经营者要在规定范围内依法经营,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市撤市、安排各类演艺活动,禁止私自乱设摊点,影响公共秩序,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并且将产生的垃圾自行清扫、收集、运输至辖区城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有偿服务制度。 四是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 各种夜间的配套服务,巩固夜间经济基础,比如公共交通,出行软件等,改善夜间照明,延长夜间交通,在夜间出行活跃度较高的商业网点,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方便市民出行。要根据营业时间和人流量,配备保洁人员,选取适当位置投放垃圾收集容器,合理规划餐饮集中区域和厨余垃圾收集区。营业结束后,统筹安排收运车辆和收运线路,确保桶撤地净、摊走地洁。  16 五是建立系统的夜间经济政府治理制度。 各有关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加强对夜间经济聚集区、街区(夜市)监督管理,适时出台相应指导意见,规范引导各县市夜间经济各项工作。加强业务许可,控制夜间酒类供应与声光电使用时间,倡导文明饮酒行为,合理布局分区,建立居民、游客、政府共管机制,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