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8 KB
  • 2021-04-13 发布

2020浅议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精品】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文拟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怎样渗透德育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问题略抒己见。‎ 一、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 必将影响学生思想、 品质、 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 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 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 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 “讲台形象” 。教师教学中的 “讲台形象” 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 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 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二、学科教学怎样渗透德育?‎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 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 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其中“知” 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 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以小学教学为例,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 ‎(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圆的周长”一节,讲圆 周率时,就应当介绍祖冲之及其伟大贡献,讲他发现的圆周率( 355/ =3.14 26)比欧洲人安托尼兹要早一千多年,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如: A、在教学“数”的认识及统计图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建国以来各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在讲授“整数加、减法”时,可以告诉学生我国运动员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运动员 奋力拼搏而获得的金、 银、铜牌数, 让学生算出总数,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C、在讲授整、小、分、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数据计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启发教育。‎ 如:据 3 年统计,国家培养一个小学生每年花费 84 元,培养一个中学生每年花费 元,‎ 培养一大学生每年花费家 0 元。试问: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国家要花费多少钱?‎ 国家采购的一千克大米,成本为 1.92 元,卖给居民为一千克 0.35 元,其余部分由国家 补贴。试问你家一年仅大米一项享受了国家多少补贴?全国以 2 亿城镇居民计算,一年国家共要补贴多少元?‎ 通过计算,学生自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在讲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时,或以通过学生计算其父母现在工资与 10 年前的工资之比,家中有彩电、冰箱数与全班总人数之比,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物质文化 生活的提高。‎ ‎( 3)通过数学内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等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发展变化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乘法与除法, 加法与减法则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 ‎( 4)通过数学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如数学概念、判断之准确,推理之严谨,数学知识联系之紧密与精妙,数学思路之丰富与简洁,数学语言之精当与凝炼及数学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结构性等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科学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直线围成的图形” ,为什么不能将“围成”改为“组成”? “平行线”概念为什么不能将“在同一平面”五字去掉?为什么说 0. 与 1 是相等关系?‎ 总之 ,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 通过钻研教材, 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 解惑”,即教书育人。‎ 三、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 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 “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 借物以寓情” 。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 ,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 淡化德育痕迹 , 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 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 上左手画长方形, 右手画正方形, 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 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 我问: 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 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 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 ,或栽一条德育“尾巴” ,殊不知,学科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陈老师工作室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 强调与 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 ,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 ,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 征和心理状态, 从实际出发, 充分准备, 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 切忌主观武断, 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 增强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