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礼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学科教学计划
礼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学科教学计划
向青春举杯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体悟人生"选择了台湾作家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给儿子的一封信和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两篇文章,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来书写对青春的体悟。"设计未来"板块选择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在设计未来时点亮了一盏人生指路灯。它告诉:志当存高远。另一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它告诉生命的抉择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使你找到人生的支点,明确人生的航向和终点,激励你为之奋斗一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解读自我与青春,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
3、学会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4、掌握书信体写作,尝试诗歌创作
5、阅读一本课外读物
6、学会记录要点、倾听别人发言,积极主动地交流、表达
三、课时安排:
本专题大约10课时,具体安排
吟诵青春3课时
体悟人生3课时
设计未来2课时
积累与应用(含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类似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也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情景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话题,从"吟诵"、"体悟"、"设计"三个层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活动体验中深入解读青春,迈好青春的第一步。
"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诵读"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悟。
要点:1、初步领会四首诗的主旨
2、掌握有关诗词的基本常识
3、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本板块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学习,教师不应该要求全班学生统一选择(教师可建议:凡是自我感觉与父母有代沟的选学《十八岁和其他》,而感觉自己对人生理想有困惑的选学《我的四季》)
导言:这一板块提供了两个活动方案。两个方案的立意与落点都在于实现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两个方案虽活动样式不同,但内容设计比较均衡,教学时只要选择一个就可以了。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十七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两篇学习材料的可读性比较强,所设计的活动形式也比较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高一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不管这种设计是清晰的还是朦胧的,总是学生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一次思考。这一部分强调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学习议论外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来说理。
三、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经典的力量2课时
求学之道4课时
从质疑到创新2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探讨可以在同桌、小组之间展开,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从"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再到"怎样才能获得教。
第一板块:经典的力量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狭隘、跋涉、沉溺、戕害、慰藉、麻痹、符箓"等词语。
2.了解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的必要性。
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重要语句
能力目标
1.研读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所倡导的"读书观"。
2.探讨阅读经典和获得教养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读书观"。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
第二板块:求学之道
第二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论求学之道,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学"字概括。
两篇文章都是中国传统的典范文章,历久不衰,正可以说明"经典的力量"所阐述的内容。《劝学》讲的是学习的基本道理,从修身立德的角度出发,的谈的是个人的学习;而《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涉及到个人与外部的联系。对青少年而言,这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两种途径。指导阅读可以逐段阅读,理清基本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对文本作过细的研习,重要的是弄清几个问题的关系,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第三板块:从质疑到创新
知识目标
1.认读并理解"譬如、轻率、疑窦、炽热、桑梓、真知灼见、出类拔萃、推陈出新、洞若观火、融会贯通"等词语。
2.了解并识记"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理解并识记本文若干警言哲语。 月是故乡明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奥德赛(节选)》节选部分共有五段,是全诗表现奥德修斯归家的转折点,表明了奥德修斯归还家乡的坚定决心。《我心归去》从内容上看,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我"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孤独、冷清、无助的心情和感慨,为下文表现思乡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部分直接描写思乡之情,以异乡之美与家乡之穷对照,进一步突出乡情的意义所在:"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本专题重在文本的研习。通过文本的研习,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从而达到滋养人的精神世界的人文思想传播。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强调阅读的多层次"对话",t提高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体会相关文体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加深学生对本专题人文内涵的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4.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诗歌,特别是散文的文体特点。
5.学生能根据对专题人文内涵的理解,深入生活,收集资料,创设写作情境,综合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开展写作实践。
6.学生能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小型主题演讲,创办小报、网页,以各种手段拓展交流途径。
三、课时安排:
古典的乡愁2课时
漂泊的旅人3课时
恒久的烙印2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四、本章设计:
既然是"研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习得",而不要教师越俎代庖地去"教得"。
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编者将这三篇课文放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以使学生理解"思乡之情"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一个常写常新的永恒的主题。
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前方》是写"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为何把它选入表现"思乡"主题的板块中?
第三板块"恒久的烙印":《今生今世的证据》结尾一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等等。从而理解"家园"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一、专题内涵解说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彩多姿,培养审美能力,强化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专题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是本专题的组成元素,也是选材依据。
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分别选取了表现江南风情的《江南的冬景》和表现西北风光的《西地平线上》(高建群)两篇文章,两个文本无论语言风格还是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组互补性的选文,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第二板块"感悟自然",选取了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着眼于两文的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第三板块"湖山沉思",梭罗的《寂寞》和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两篇译文,选取了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杰出作家的散文,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3.学生能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入"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5.生能够掌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三、课时安排:(约10课时)
谛听天籁3课时
感悟自然3课时
湖山沉思2课时
写作实践2课时
6.本章设计
1、文本研习应该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进行。
2、经典文本的解析往往有传统的解读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既要强调选文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又要紧扣专题的人文内涵,力求在传统文本解析的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尽量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
3、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在单篇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有每一板块以及整个专题的整合意识,避免对每个单篇逐一分析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