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学生机制 5页

  • 20.50 KB
  • 2021-10-21 发布

教师评价学生机制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师评价学生标准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 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因 此,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一直是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 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课程改革实验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进入由点 到面推进的关键阶段时,我们结合实验区学生评价改革的经验与现 状,对这一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反观分析。 问题一:为什么评价学生? 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 生的发展与完善,评价亦是如此。因此,新课程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 的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 体差异。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 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 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 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 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 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 我,建立自信。 此外,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还体现在:在学生评价过程中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 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由于这种个体差异的存 在,使得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标是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 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去评价学生,从正面去发现学生的优 点和特长,以促进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可喜的是,这一观念在新课程实验区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教师 还是家长,学校还是家庭,都明确了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重视发挥 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充满期望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关注 学生时时刻刻的进步与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 发展把握方向。而面对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 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也成为实验区学校与教师们的共识。 问题二:评价标准是什么? 学生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准则。确定科学正 确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实施学生评价的关键。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成绩和分数”,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却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课程目标维度给出了学生评价的多元标准。多 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已经成为实验区师生评价学生的指南。此外,关 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教师的自觉 行为,而且已经成为当前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学习过程 中,如何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是许多实验区尝试探索的重要内容。在实 验过程中,教师们鼓励学生参与一些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学生共同协 商评价标准,成为学生评价中的新现象。实验表明:学生参与评价标 准的制定,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标准的涵义,促使学生将评价标准转化 为评价行为。将标准落实到日常行动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内化评价标 准,明确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问题三:评什么?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学生评价内容的具体规定。新课程 要求学生评价内容的确定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 程目标的规定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 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基础性发展目标和 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中,基础性 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 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而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 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对评价方式提出了建 议。 在学生评价的改革中,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在较好地把握 新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 落实并实施了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学生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 中,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 价,而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对本学 科的情感与态度等;并尝试对学科学习的评价工具进行改革,用相对 具体的、可观察、可记录的指标对一些学科评价内容进行表征,用一 些新的质性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的内容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问题四:谁来评? ’ 以往,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 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教师一 个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这一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 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椰尝陡介 人等构成的在所有以上评价主体中,学生对自己所做的评价为自我评 价,其他主体对学生的评价为他人评价。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主体评价改革已经从形式上参与的突破 逐步过渡到对多主体之间交流与协商的关注。如有的教师在实验初期 采用“四心相连”(学生本人、同伴代表、家长、教师)的形式,让多 主体参与评价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步过渡到为多主体评价寻找一 个载体,创造主体之间交流与协商的氛围一,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 诊断,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不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认识 和改进自己。 此外,学生自我评价也得到重视。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自我评价 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教师及他 人的培养而获得的。国外有研究者曾经对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 研究,并通过实验表明:六岁以上的小学生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作业 和一些主动性的练习进行反思,有能力承担对自己作业的组织与安排 的责任。通过对他们自我评价技能的训练,经过一段相对较短时间的 体验后,他们作业的质量就可以与比他们大几岁的孩子的作业相媲 美。在课程改革实验区也涌现出一些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习密切结 合的好做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学生分享成长的责任,帮 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已经成为当前实验区学生自我评价改 革的追求。 问题五:怎样评? 这里要探索的是评价方法的问题。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一、固定 的方法,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 法也向多元化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多样化学生评价方法的综合运 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 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 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 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广大中小 学教师正在逐步地对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完善,并尝试运用成长记录 评价、日常行为观察、实践操作等新型的质性评价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依据学科特点选择切实有效的学生评价方 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各种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如在数学教学中, 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 和实验、数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成长记录作为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在语文、数学、英语、 科学、艺术、美术等多门学科课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是当前 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亮点。它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 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 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 高的成就。 总之,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这是一个高度开放、不断 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将不断引领着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去求 解与探索,引领我们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 学生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教师评价学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