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79 KB
- 2021-10-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冷却池施工方案及措施
编制人:
审核人:
施工单位:
28
(冷却池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满足xx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冷却池施工需要编制的。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施工方案、工期、质量目标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所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材料,并结合我公司的施工能力、技术装备的情况制定的。
二、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参考图纸
2、地勘报告
3、土建专业部分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三、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制造有限公司冷却池
2、建设单位:xx制造有限公司
3、施工单位:4、质量目标:合格
5、建筑;地下隐蔽工程
6、基础形式:筏板
7、场地条件:交通便利,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施工用水、用电引进施工现场指定地点,铺垫临时施工道路
四、施工方案:
(一)技术准备
28
1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组织各专业共同进行图纸会审,参加设计技术交底,办理一次性洽商。
2 编制施工预算,并根据施工预算及施工进度总计划,制定材料采购及加工定货计划。
3 确定工程所使用的质量标准,验收规范及施工工艺标准,并及时校核所使用标准、规范的有效性。
(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劳动力计划表、施工进度计划表
1、拟投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
(kw)
生产
能力
用于施
工部位
备注
1
砼输送泵
60m3/h
1台
长春
2013年
60m3/h
基础工程
2
挖掘机
液压斗2m3
2台
日本
2013年
100m3/h
基础工程
3
插入振动器
ZX50/30
3台
辽宁
2013年
1.0
基础工程
4
平板振捣器
PB11
3台
辽宁
2013年
1.5
基础工程
5
钢筋切断机
DTB-32/42
1台
山东
2013年
5.5
基础工程
6
钢筋对焊机
UN100
1台
山东
2013年
180
基础工程
28
7
钢筋弯曲机
40mm以内
1台
山东
2013年
5.5
基础工程
8
电焊机
BX300
2台
山东
2013年
12
基础工程
9
打夯机
1200KN.M
8台
上海
2013年
1.5
基础工程
11
自卸汽车
8T
10台
天津
2013年
基础工程
12
汽车吊
25T
1台
山东
2012年
基础工程
13
载重汽车
30T
10台
一汽
2012年
基础工程
2、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按设备基础施工投入劳动力情况(人)
钢筋工
8
木工
6
砼工
8
瓦工
6
架子工
6
机械工
4
测量工
2
28
电工
2
水暖工
2
普力工
6
电焊工
2
抹灰工
3
防水工
3
更夫
2
3、冷却池施工 ;工艺表
序号
工序名称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工期(天)
1
降水
2
基础土方挖运
3
碎石分层回填
4
浇筑垫层
3
5
SBS防水
6
防水保护层
钢筋绑扎
模板支撑
浇筑商混
内模拆除
支撑顶板
28
7
侧墙防水、保护层
2
8
土方夯填
5
(三)井点降水工程
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场地的水位现在实际水位-1.2米-1.6-2.,为有效控制水位,加快施工进度,计划在设备基础的南北两侧设置4个井点,1个观察井,井深12 m,井直径400 m m。投入6台扬程30 m潜水泵,每台水泵配备200 m消防栓水管,排水至临近市政雨水管网。计划7-10天降水至-4..20 m以下,具备土方开挖条件。井点降水周期:2013年7月 日至2013年 月 日,工期 天。井点平面布置图见附页。
1、降水施工的工艺流程
降水井位的确定 钻孔 下管 安装水泵 降水
2、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1.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审查图纸中相关内容,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交底,根据现场的施工布局合理安排组织施工。
1.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施工用钢筋、成品及设备的购置计划,并进行工料分析。
1.3根据水池的布置情况,确定降水井点位置,经相关单位认可后,进行施工。降水井井位布置平面图见附表。
2.生产准备:
根据现场情况,安排施工人员、各种材料及机具的进场,进场时间初步定为 月 日。
28
3.现场准备:
3.1现场管线开槽位置确定,具备降水施工的条件。
3.2施工用电:从现场的临时施工总电源中引入,在降水区内设一施工电源箱。
3.3施工用水:从现场的临时生活水引入临时水源,供施工用。
3、降水施工:
1.降水井的施工:
1.1井位的布置:
距离水池侧壁6.5m的范围内。井点间距8.5米,井数量为4个。
1.2降水井的构造:
井孔:采用钻井机钻孔,直径为Φ400mm,深度为12m.
填砂:当滤管下入井孔内后在其两侧填入中粗砂。
潜水泵:在滤管内放入潜水泵一台,进行降水排水。
1.3 水位观测:
需要24小时有人负责观察,确定排水量、水质、含沙量,确保含水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过少影响土层易发生塌方,过多达不到挖掘要求。
1.4井位回填:
当水池全部完毕后,停止降水,井位全部回填沙砾。
1.3 土方开挖施工
1、开挖前准备工作
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对施工场地的环境作充分的了解。开挖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坑支护冠梁周边上设置位移观测点加以保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监测场外地下水位变化及斜支撑梁应力情况等,做到按信息化施工,以便调整施工过程中的参数。
28
2、开挖条件
钢板桩施工完毕经检查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基坑开挖相关条件后,经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一致认可后,方可开挖。
3、土方开挖具体措施
(1)该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但是,由于该场地周围空间较狭长,因此,开挖的土方必须及时运走。根据现场情况,从南端开始开挖向北推进,利用基坑东边和老厂房之间的原道路以及西侧新修道路作为运土道路,,余土应及时运走,不允许在基坑10米范围内堆土。
(2)根据场地土质特点,为更好的保护支护结构,基坑机械开挖,每次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对于在软土区,开挖深度控制在1米左右,观察基坑,确保基坑土质相对稳定,再进行下次开挖。杜绝冒进开挖。机械开挖到最后100厚土层时,由人工开挖。
(3)在施工过程中全过程对基坑支护进行监测,监测必须有专人负责。如有安全隐患问题应停止施工,待及时采取落实措施后方可进行后断施工。
4、基坑开挖质量控制
(1)、基坑开前,应调查清楚施工工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或作出妥善处理。
(2)、施工前应认真研究整个区域和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质资料、邻近建筑物的质量和分布状况,挖土和弃土的要求,技术力量、工期、施工环境及气候等条件,尽量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及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严禁盲目开挖。
(3)、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支撑加固位置及时支护,同时严密监测。
(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周边荷载,10m范围内不得堆载,5m范围外不得大于 10kPa
28
;在开挖过程中,控制超挖。并做好基坑内排水,在雨季施工时更应加强基坑内积水抽排,同时做好坡顶排水沟,采取合理有效的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安全。
5、基坑开挖成品保护措施
(1)、基坑开挖前,依照图纸水池位置布置。
(2)、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对支撑要加以保护,周边土层尽量人工配合挖土,特别是死角处,不得强行使用机械,需用人工配合挖土。
(4)、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基坑正处在雨季做1.5米工作面,因此,四周做1;1的放坡、防止塌陷影响施工。开挖时,基础落差放线严格控制,设专人工监控配合。
6、基坑基底整平和预留排水沟施工
土方开挖完成后,其基坑基底用人工平整,多余土方运出基坑外,然后施工集水井,平面尺寸为:700*700*500。
7、基坑开挖监测
根据本深基坑工程特点,对维护结构的监测,从利于实际施工的角度出发,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施工全过程监测。
具体措施如下:
(1)、监测内容: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与沉降、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监测、栓墙内力,顶部变形监测点应环绕基坑四侧布置;附近 2H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量测;附近地表、路面的变形、开裂及建筑物状态观察。详见监测点布置图。
(2)、从基坑开挖至地下结构完成期间,应对基坑进行全过程监测。
(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4)、各项监测工作的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结构变形过大或场地情况变化时应加密测量,有事故征兆时则需连续监测,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监测报告和处理意见。
28
(5)、各次、各点的观测记录及时整理汇总,绘制变形曲线;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给监理、施工和设计人员;建立完整的观测、反馈、分析、决策及应急处理体系。
(6)、实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坑变形过大等,在立即做好加固处理的同时,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支护剖面段实际地层较设计选用的钻孔地层软弱,或有其它可能危及支护结构,应立即通知监理和设计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
(7)、监测项目的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各支护段的水平位移控制值为:30mm;垂直沉降控制值为:20mm。当水平位移达到25mm时、垂直沉降达到15mm时,视为报警值,应立即通知设计,监理共同研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8)、监测点布置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1.4检测计划
各分项工程施工开始后,积极与甲方、设计单位联系各分项工程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以及检测部位,在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测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各分项工程施工开始后,积极与甲方、设计单位联系各分项工程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以及检测部位;
各分项工程检测完成后,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甲方、监理和设计单位;
在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及时提交各单项工程的检测报告。
28
钢筋工程
1.钢筋原材必须有出场质量证明书,并经复试合格,同时对需要焊接的必须进行可焊性试验。
2.钢筋堆放地应用炉渣垫平,并根据现场总排水要求设排水坡,钢筋下垫隔离架,离地面不小于30cm,防止污染和锈蚀。
3.钢筋摆放应有明显标识,以便在使用时方便、快捷和准确,钢筋使用前应用钢丝刷除掉油污物和因潮湿及雨水造成的锈蚀,对有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用于结构上,应重新更换。
1.钢筋的锚固与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施工图设计要求,其具体要求见下表:
注:搭接长度按相互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计算
2.根据设计要求,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 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应相互错开,采用机械连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d 且不小于500 的区段范围内相互错开。
3.根据《GB50204-92》及《JGJ107-96》的要求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允许百分率应符合:
a.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钢筋的搭接接头:受拉区25%,受压区50%;
b.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受拉区50%,受压区不受限制;
c.受力钢筋的直螺纹接头:受拉区50%,受压区不受限制。
28
4.框架梁的下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放在支座端1/3 跨度范围内,上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基础梁下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上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在支座端1/3 跨度范围内。板下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在支座端1/3 跨度范围内。基础底板下部受力钢筋的接头应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
一、钢筋的加工
1 在钢筋加工前,要求技术人员对料表进行审核,并对加工方法进行交底。要求钢筋在调直、切断和弯曲成型的过程中,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2 钢筋的下料尺寸必须符合要求,箍筋要有135°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为10d,箍筋的内皮或外皮尺寸必须在钢筋料表中注明。
3 成品堆放时要按部位或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料牌上要注明构件名称、部位、尺寸、直径、根数、钢筋型号。
4 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油污、漆污,要及时清理干净。
5 钢筋加工要由专业人员负责,杜绝加工的随意性。
二、钢筋连接方式
1)绑扎搭接:搭接倍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2)焊接:
保证焊接接头位置和操作要求:
4.1 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28
4.2 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和或切除。
4.3 钢筋端头120mm 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4.4 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4.5 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4.6 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5 质量检查: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
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5.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模板工程
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及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模板组装形式(就位组装或预制拼装),连接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模板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预制拼装:
2.1 拼装场地应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应设拼装操作平台。
2.2 按模板设计图进行拼装,相邻两块板的每个孔都要用U 形卡卡紧,龙骨用钩头螺栓外垫碟形扣件与平板边肋孔卡紧。
2.3 柱子、剪力墙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或灌浆口。
2.4 模板拼装后进行编号,并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2.5
28
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检查并校正,柱子用的地锚已预埋好。
2.6 柱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完隐检手续。
3 操作工艺
3.1 安装柱模板:
3.1.1工艺流程:
3.1.2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找平层,按位置线做好定位墩台,以便保证柱轴线边线与标高的准确,或者按照放线位置,在柱四边离地5~8cm 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以防止位移。
3.1.3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一个角膜),或两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铅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 形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另外两面模板。
3.1.4安装柱箍:柱箍可用角钢、钢管等制成,采用木模板时可用螺栓、方木制作钢木箍。柱箍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柱箍尺寸间距。
3.1.5安装柱模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设2 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篮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 柱高。
3.1.6 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
3.2 安装剪力墙模板:
3.2.1 工艺流程:
28
3.2.2 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下预埋件或木砖。
3.2.3 把预先拼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在模板设计时应明确确定。
3.2.4 清扫墙内杂物,再安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使模板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
3.2.5 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完预检手续。
3.3 安装梁模板:
3.3.1 工艺流程:
弹线支立柱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梁钢筋安装侧模办预检
3.3.2 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3.3.3 安装梁钢支柱之前(如土地面必须夯实),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一般梁支柱采用单排,当梁截面较大时可采用双排或多排,支柱的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间距以60~100cm 为宜。支柱上面垫10cm×10cm 方木,支柱双向加剪力撑和水平拉杆,离地50cm 设一道,以上每隔2m 设一道。
3.3.4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 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3.5 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 形卡连接。
3.3.6 用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板。龙骨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宜为75cm,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cm 时,加穿梁螺栓加固。
28
3.3.7 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3.4 安装楼板模板:
3.4.1 工艺流程:
3.4.2 土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脚手板,楼层地面立支柱前也应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3.4.3 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与龙骨间距应根据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120cm,大龙骨间距为60~120cm,小龙骨间距为40~60cm。
3.4.4 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
3.4.5 铺定型组合钢模板块:可从一侧开始铺,每两块板间边肋用U 形卡连接,U 形卡安装间距一般不大于30cm(即每隔一孔插一个)。每个U 形卡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要安在同一方向。楼板在大面积上均应采用大尺寸的定型组合钢模板块,在拼缝处可用窄尺寸的拼缝模板或木板代替,但均应拼缝严密。
3.4.6 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3.4.7 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应加水平拉杆。根据支柱高度决定水平拉杆设几
道。一般民政部下离地面20~30cm 处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 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
3.4.8 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3.5 模板拆除:
模板应优先考虑整体拆除,便于整体转移后,重复进行整体安装。
28
3.5.1 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卸掉柱箍,再把连接每片柱模板的U 形卡拆掉,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3.5.2 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杆或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运走。
3.5.3 楼板、梁模板拆除:
3.5.3.1 应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拆楼板模板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 根支柱暂不拆。
3.5.3.2 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
3.5.3.3 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
3.5.3.4 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钢模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
3.5.3.5 有穿墙螺栓者,先拆掉穿墙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
3.5.4 侧模板(包括墙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板与梁拆模强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5.5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3.5.6 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4.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
28
基本项目: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并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5.成品保护
5.1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放止模板变形。
5.2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5.3 拆下的钢模板,如发现模板不平时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
5.4 钢模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补涂刷防锈剂。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截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防止办法是: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前柱子应做小方
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
6.2 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面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板中部下挠。防止办法是: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防止浇混凝土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的底部应支在坚实地面上,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拉杆锁紧,防止上口变形。
6.3 墙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拼接不严,缝子过大造成跑浆。模板应根据墙体高度和厚度通过设计,确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角模的形式。模板上口应设拉结,防止上口尺寸偏大。其他详见“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
混凝土工程
一、混凝土供应.
1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二、混凝土浇筑
28
11、混凝土浇筑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及框架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作业条件:
2.2.1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2.2 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2.2.3 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2.4 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2.2.5 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3.2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关照力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
掉清净。
3.5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3.5.1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
28
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3.5.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最大不超过50cm。
3.5.3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5.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 应按施工缝处理。
3.5.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3.6 柱的混凝土浇筑:
3.6.1 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 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3.6.2 柱高在3m 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 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6.3 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3.6.4 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7 梁、板混凝土浇筑:
28
3.7.1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3.7.2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 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 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7.3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7.4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7.5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 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7.6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易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8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3.8.1 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3.8.2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
28
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8.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 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3.8.4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
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3.8.5 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3.9 楼梯混凝土浇筑:
3.9.1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3.9.2 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 的部位。
3.10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 昼夜。
232、混凝土试块制作管理工作
1 制作试块要遵守规范,应按每一施工段,同一浇筑日期的同一配合比制作试块,三块为一组。
2 试块振捣应采用小型振捣台,振实抹平并应及时在试块表面临时标明工程部位、制作日期、强度等级标识,并及时填写试块试验表格。
3 应加强混凝土试块的养护管理,现场设立养护槽。
28
3、砼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由专人负责,常温下洒水养护,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 天,每日洒水次数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墙柱采用涂水质型养护膜的养护法,即在结构表面喷刷一层养护剂膜,以防止表面水份蒸发。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 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上料或安装模板等。
44、混凝土成品保护及质量要求
1 成品保护
1.1 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
1.2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1.3 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1.4 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
2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2.3 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2.4 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8
2.5 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2.6 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2.7 现浇楼板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五、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后,四周应设防护栏,坑内应设上下人用的扶梯。坑边1m 以内不得堆放其它物件,夜间应设明显的标志。钢管、支撑进场或拆除后应放置在堆放架内,防止滑下伤人。
a、安全检查措施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实行专管及群管相结合的方针。
2、检查的内容是查"两标贯彻",查思想教育,查组织,查纪律严明,查制度完整,查措施落实,查隐患排除。对查出的问题要有文字记载并及时解决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
3、执行安全工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的奖罚制度,使人人都要重视安全工作,堵塞漏洞,防患未然。
4、机械方面除执行上述外,还要坚持"十字作业法"即调整、紧固,润滑、防腐、管理,并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安全教育要做到:听、查、议、评、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6
28
、班组长每天必须对本组组员施工的工作面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工长每周组织班组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进行讲评;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有关部门对工地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做出评议。
1.建工程与高压线路的水平距离不少于10 米,施工现场机动车道与高压线路的垂直距离不少于7 米。
2。开关、配电箱应有漏电保护门、锁及防雨设施,电箱进出线,电源开关,保险装置要符合要求,老化破皮不合要求的电线不许使用。线路必须架设在绝缘材料上。
3。新工地的用电线路设计、安装必须经有关技术人员审定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4。电器和机械设备必须有接零接地和防雷设施。
5。电工、机械工必须持证上岗。
6.临时用电线路布置严格按照三相五线制布线。
b 施工机械安全防护
1.施工队开工前应提出机械使用计划,所有施工机械进场应建立原始档案,并会同公司机械管理部门一齐验收,办理“合格使用交付书”。
2.各机械设备要挂有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向司机进行“安全及性能交底”。
3.各机械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检测,进行设备运行记录,包括安全运行、维修、保养等内容。
1.中小型施工机械也应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置位置安排。
2.卷扬机、搅拌机应搭设防砸、防雨操作棚,导向滑轮不得用开式拉板式滑轮。
3.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鞋、手套,操作手柄应有良好的绝缘外套,打夯机用后应切断电源,严禁在打夯机运转时清除积土。
4.圆锯的锯盘及传动部位应安装防护罩,设置保险档,分料器。凡是长度小于50cm
28
,厚度大于圆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圆锯开料。电刨应设有安全防护装置。
5.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砂轮必须装设不小于180 度的防护罩和牢固的载件拖架,严禁使用不圆、有裂纹和剩余部分不足以25cm 的砂轮。
6.钢丝绳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要加强日常的检查,凡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的、打死弯、断股、油芯、外露的均不得使用。
7.司机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按施工技术规范、按安全交底操作,加强日常的保养工作,认真执行“清洁、润滑、坚固、防腐”的十字保养制度。
C 文明施工措施
1 认真学习各种安全、消防和保卫知识,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各种事故发生。
2 进入现场施工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 凡从事2m 以上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4 从事电气焊、剔凿、磨削作业人员应戴面罩或护目镜。
5 特殊作业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防水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并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3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
4 施工现场临时存放施工材料,必须按施工平面指定的位置存放,并分规格码放整齐,做到一头齐、一条线、不超高、不混放。
5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进行电、气割作业必须由合格的焊工、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6 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必须按照施工现场管理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停放整齐,定期进行保养,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8
7 施工现场必须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工人操作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每道工序完成后都要及时把剩余材料和建筑垃圾清理干净。
六、确保工期目标的主要措施
1、加强计划管理,认真地、科学地、合理地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凡是可以提前施工的分项工程项目必须提前安排、提前施工,尽量减少冬期施工的工作量。月计划和周计划受总体进度计划的控制,编制的月和周计划必须认真实施,严格执行,由于主观上的原因而使计划划推延的要追查当事人的经济责任。
2、确保安全和质量前提下组织流水交叉作业,狠抓主控工序的施工速度,带动次要工序的施工,确保工程计划的实施。
3、在进度计划的控制下,投入必要的施工力量和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周转材料,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
4、及时组织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有特殊要求或特殊规格的建筑材料要提前落实材料采购计划,从材料的供应上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
5、赶工措施:
1)增加夜间施工,按照当日需完成的工程量投入人力物力和使用机械。
2)给加班工人每人每晚额外增加补助费用,以调动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3)为减少半成品材料运输时间,缩短材料运输距离,在设备基础南侧增加模板和钢材加工场地,将原有场地施工材料进行二次搬运。
4)为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拆模周期,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加砼早强减水剂。
七、质量管理措施
1 为使工程质量时时处处均在受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质量计划的内容执行。对已确定的“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
28
必须要编制符合本工程实际的作业指导书,对特殊工序从工艺制定、材料物资管理和操作人员上实行重点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质量教育,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方针目标,按质量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在业主及监理的检查监督下,按照国家质量技术规范、标准做好各项工序的质量保证工作。
3 在本项目工程及整个施工中,严格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方针、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的质量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业主要求进行施工。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