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4-13 发布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中旬起,我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分别召集市政府办及城管、城建、房管等9个相关部门,真州镇社区负责人、个体经营者等不同层面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全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并邀请市“多城同创”领导小组办公室、12**5公共服务中心参加座谈。期间,发放近1700份调查问卷,同步在政府论坛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发布征集询问问题公告,共计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专题询问拟提问问题376条,并会同相关部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 ‎——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成2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和2个示范社区;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每年依法拆除各类违建3万多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开展主次干道两侧破损违规广告专项整治;加快城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增设违停抓拍系统,进一步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环卫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推广机械化洗扫联动作业,新增各类环卫机械化洗扫车辆50多部,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86%以上,处于扬州领先位次。实施“公厕革命”,设置第三卫生间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市每年新改建各类公厕10座。提高垃圾收处转运能力,新建、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5座。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置,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成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 ‎——城市管理特色工作成效明显。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整治,推进熟食摊点、洗车点、机动车修理点等入室经营,较好解决了亭棚占道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问题;建成并升级改造渣建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改观了工地扬尘和渣土污染现象,工作经验被省住建厅作为典范推广至全国;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实现公交轨迹实时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出行效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群众普遍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工作机制不顺。长期以来,我市城市管理缺乏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虽然**年就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但自**年以来,从未组织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或研究过重大事项,委员会很多成员工作岗位变动,却未及时更新调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早在2011年省政府法制办就批准城管部门行政执法“7+1”职能,但实际工作中行政处罚权还未有效整合。二是部门职责不清。城市管理涉及到10多个职能部门,目前还存在部门间权责不清、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常常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现象,比如,户外广告、集贸市场、停车秩序、烧烤油烟等管理事项,多个部门负有不同环节监管职责,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部分“顽疾”长期难以解决。特别是本应履行管理职能的城管部门,却承担了街景整治、公交站台、环卫设施等相当部分城市建设工作,建管不分难免带来工作偏颇。三是常态长效不够。现阶段,城市管理方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对于“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和问责追责办法,一些卫生死角、管理盲区以及不文明行为,主要还是依赖于各类创建迎查前的突击式、运动式整治,虽能一时见效,但难以持久,过后又死灰复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城市规划控制及管理力度尚需加大。一是规划缺失较为严重。囿于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专项规划,涉及到地下管网、绿地系统、商业网点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而我市仅完成城镇燃气、环境卫生等少数几部,加上城市总规、控规仍处在修编阶段,现有专项规划成果也未能充分体现。比如,暴雨季节反映突出的城市下水道堵塞、雨水漫道现象,就跟缺少城市排水与防涝专项规划直接相关;再如,废品回收、建筑材料、烧烤摊点没有划行归市的专业市场规划,导致城市管理“顽疾”不除。二是街景整治的规划意识不强。在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方案时,多方论证、反复研究还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工作的被动。比如,在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改造过程中,政府统一对国庆南路大市口以南的街西店面进行了外立面仿古改造,可建成刚一年,就进行了棚改征拆;再比如,开展解放东路南侧棚户区征拆时,由政府补贴资金同步实施了北侧临街住户房屋改造,既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又没有起到改善城市形象目的,同时给后续征拆工作带来了难度,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三是防违控违的力度不够。我市**年起启动了社会化防违控违工作,并提出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目标要求,但实际成效不够明显,城管部门今年以来接到的市民投诉中,有一半左右集中在违建问题上。究其原因,客观上,危旧房屋维修和翻建缺少疏导机制,“原址、原貌、原面积、原高度”建设要求群众很难接受;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滋生违建,如华侨新村、桑园小区、黎明小区等;道路新改建后临街临路“破墙开店”蔚然成风,住宅楼底层或车库等居住用房被擅自改成经营性用房,如,五龙街、润霖商贸城周边区域;新小区顶楼的退层平台、底层的庭院空地等设计,留下违建空间;征拆中违法建设带来的利益,也滋生了跟风违建现象。主观上,市级层面对防违控违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违建的打击处置不快不严,强制拆违力度不大,部门联动机制仍未建立,单凭城管部门一己之力执法困难重重。‎ ‎3、城市部分顽疾治理成效不够明显。市场经营秩序方面,由于我市商业设施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以“破墙开店”“上住下商”‎ 模式居多,餐饮、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等店面基本与住宅相邻,由此带来了油烟、噪声等系列生活污染问题。以餐饮油烟调查为例,中源商贸城、解放东路、五龙街、学军路等4条餐饮集聚街区,共有餐饮单位127家,仅学军路开发较晚的部分区域设置了公共烟道,目前也只有16家餐饮单位油烟接入公共烟道排放,其余基本是沿街横向或向上排放、或排入下水道,油烟扰民投诉不断。占道经营问题也较为突出,游商浮贩晚间沿街经营已成常态,部分商户集中地段门前出摊现象频发,如,五龙街一商户长期占用半幅马路和消防通道维修电动车。市容环境秩序方面,垃圾处理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环卫垃圾中转站只转运生活垃圾,部分镇村无法处置建筑垃圾,**8国道、**3省道及部分工业园区空旷地时有偷倒现象发生;小区物业管理力度亟待加强,乱停车、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种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犬类管理的群众呼声很大,市区养狗数量逐年增多,犬只随地便溺、狗吠扰民、恶狗伤人等问题频发。交通运行秩序方面,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据统计,目前城区汽车保有量4.6万辆左右,公共区域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部分临街商铺长期私占路边公共停车位,加上小区内存在一些“僵尸车”,又降低了停车周转率。比如,市政府南广场就有收费停车场,且泊位常有空余,但由于解放东路两侧公共停车位不收费,导致非机动车道长时间被占用停车,北城河路等路段也同样存在人行道违规停车现象。调研中也反映,大庆路、工农路等主干道中间无隔离,两边开口较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解放东路等道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部分道口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都影响到了群众出行。‎ ‎4、城市管理模式不够与时俱进。一是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更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不够充分,在违法建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执法队员日间巡查为主,很难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外出学习了解到,桐庐、常熟“非现场执法”模式就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监控视频电子抓拍、现场拍摄等手段固定违法现场的事实和证据,并通过“城管+公安”“城管+工商”的联动机制,建立一户一档的商户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即使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也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是社会化参与度不高。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加强城市管理应依靠公众广泛参与的达49.64%。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相关部门也没有能够为公众参与创设渠道,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都有待拓展。调研中,常熟广泛发动“百姓城管”志愿者参与垃圾清理、文明宣传等城市管理工作,在册志愿者已达5800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三是人财物保障力度尚需加大。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任务日渐增多和繁重,人员数量、专业能力、执法装备等“短板”问题逐步凸显。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现阶段各条线工作纷纷下沉到社区,而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加上缺乏财力支撑,容易出现管理“空档”与“死角”。城管部门也反映,有些事项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管部门,但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支持没能及时跟进,特别是对照市容环境执法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五配备的要求,我市执法人员配比不足;加上部分编外协管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以及执法成效。同时,靠“创收”弥补人头经费和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我市实际及外地经验,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自为阵向高效协同转变。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任务重、矛盾多,建议市政府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综合执法改革进程,将散落在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着力构建“大城管”‎ 管理格局。要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尽快更新成员、明确章程,加强重大、疑难事项统筹研究和协调调度,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动推进、联合执法等相关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跨部门协作,共同处理存在职能交叉的城市管理问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下决心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等状况,从市级层面系统梳理管理事项,出台“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和运行流程;按照“建管分离”的思路,调整城管部门涉及城市建设的相关职责,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首问负责、定期通报、监督考评等机制,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力量,充分彰显党和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决心和意志,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使城市管理全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责任者”的良好氛围。‎ ‎2、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手段,推动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城市管理模式决定城市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以“服务外包”推进市场化运作。针对当前城市管理由政府统一包揽、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探索和借鉴外地推行市容秩序社会化购买服务机制,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等辅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公开竞选专业市政服务公司或保安公司,制定服务质量验收标准和经费支付办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成效。以“平台整合”推进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建议参照浙江桐庐打造“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做法,进一步整合数字化城管、公安城市监控、交通信息管理、“12**5”市民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丰富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以“诚信体系”推进多元化参与。城市管理离不开公众积极参与。常熟市以经信委牵头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等各种失信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采取“诚信积分”制度分类管理,根据诚信、失信等级,通过银行贷款、就医、入学一系列限制或优惠政策进行联动奖惩,实现“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碰壁”;同时,搭建“百姓城管”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攒诚信积分、修复失信行为。建议市政府从中汲取经验,探索以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3、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城市管理千头万绪,要分清工作轻重缓急,从经营扰民、违章建筑、车辆乱停乱放等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按照一个问题制定一套解决办法的思路,切实提高治理实效。全方位整治经营扰民问题。针对废品收购、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建筑材料交易点等散落无序经营现象,在中心城区周边统筹布局专业市场,通过“划行归市”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占道、噪声扰民、乱排乱倒、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对有关职能交叉的事项,市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管或牵头单位,从而提升执法效率。要着力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以解放路、中源路、学军路、五龙街等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为重点,统筹规划公共烟道,督促餐饮企业按要求接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餐饮企业审批前置条件。下大力气解决违章建筑问题。调研中了解到,浙江省通过“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等抓手,将防违控违上升到省级重点工作层面,形成了“运动式、突击化”的高压态势,以湖州吴兴区为例,出台了分类处置意见、责任清单、问责追究等多项规范性文件,2016年以来累计拆除违建1151.8万平方米。建议市政府充分借鉴浙江经验,构建老违建分类分批整治、新增违建“露头就打”‎ 的管控态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给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气服务,不给有违建的房屋办理相关证照、产权登记等,并在征拆过程中对违建处置“一刀切”,决不让违法者多得利益;突出源头管控,严格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批,从小区样板房私搭乱改专项检查抓起,不给违建留有空间;坚持分类施策,对没有划入棚改范围但又亟需改造的合理诉求工程,经城管委研究后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翻建。联动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围绕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增设停车位;扩展部分道路夜间停车位,推进限时停车。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内的“僵尸车”,参照扬州近期公安联合城管、房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的做法,加快解决这些车辆挤占停车资源、妨碍市容市貌的问题。充分发挥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办法,提高公共停车位周转率及收费停车位使用率。坚持“以严治乱”,加强交警与城管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平台共享,加大违停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4、加强城市管理综合保障,推动管控管制向主动服务转变。按照“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的原则,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职责,做好人财物、责权利的整合。要加强政策保障。结合“多城同创”活动,改变搞突击、一阵风式的创建局面,加快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研究制定一套完备、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工作需要、群众需求,及时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废、改、立”。比如,借鉴湖州吴兴区做法,制定违法建设防控工作责任制清单、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违建认定及处置主体;参照浙江省高院为“三改一拆”工作专门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这一做法,探索对违建强拆、违停处罚等执法行为,从制度层面给予法律保障的新路子;在市级层面搭建便于城市管理的诚信体系平台,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犬类管理,依据省和扬州已出台的相关条例,尽快制定契合我市实际的管理办法;对群众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的呼声,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现有管理办法给予修订。要加强人员保障。加快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每年在编人员招录数量,及时补充辅助执法人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执法人员法律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要加强经费保障。每年对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工作量、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建立完善工作量和经费同比例增长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城市管理中涉及的罚没收入、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执法装备更新及队伍建设等相关经费,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篇二)‎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10月份,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为做好审议和专题询问工作,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带领考察组,赴杭州、厦门两市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自5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勇带领城建环资委员会和工作室,结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等区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宁波、大连等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到市城管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国土房管局、环保局等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有市、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市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和城市管理专家咨询会,广泛征求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媒体和公开电话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征求了机关工作人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城市管理的问题线索,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实地察看和现场录像。9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圣珍带领部分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到市南、市北、崂山三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市政府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10月18日,城建环资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形成了初审意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提出的要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中心任务,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市容环境秩序有了较大改观,主要街道市容环境状况持续向好,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交通拥堵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相比、与我市在全国的综合发展水平相比、与我市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奋斗目标和全国文明城市地位相比,城市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市容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老旧城区市容环境问题集中。随着近几年新城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与之相比,老旧城区差距日益明显。市政基础设施老旧、破败、老居民区缺少正规的物业管理,道路破损、私搭乱建、烂尾楼、污水冒溢、占道经营、乱停车等问题突出,市民意见大。‎ ‎(二)空气环境阶段性污染明显。通过前几年大气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大规模工业燃煤污染已得到深度治理。道路扬尘、冬季使用散煤、路边烧烤等问题已成为目前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工地、裸露场地、运输过程中的渣土撒漏等,产生扬尘。部分区域冬季散煤采暖导致的季节性污染明显,据调查,2016年冬季,城区燃煤采暖户数仍有近七万户,燃用散煤十余万吨,主要分布在市南市北的老城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的城乡结合部。违规露天烧烤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三)停车难、停车乱、道路拥堵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36万辆,且增长势头不减,现有停车泊位远远不能满足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需求。同时,存在个别停车场不按规划建设、已建成停车场挪作他用、现有停车场因信息不对称和价格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停车难、停车乱、道路拥堵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老旧城区、医院和学校周边等区域更为突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四)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烂尾楼较多。有的违法建设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乱搭乱建前拆后建,尤其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区,圈占公共场地,楼顶违章搭建,院内毁绿种菜,甚至饲养家禽。有些背街小巷占用道路私设地桩、地锁、地障。近几年棚改力度加大,但烂尾楼明显增多,既带来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五)黑臭水体尚未得到根治。全市主要黑臭水体大都集中在老旧城区,虽然李村河、海泊河、昌乐河、楼山河等流域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一些无名沟渠,至今未得到根治。河道保洁不到位、违法倾倒垃圾、雨污混排、洗车污水乱排等,导致黑臭水体经常出现反复,群众反应强烈。‎ ‎(六)占路经营、游商浮贩、市场冒市问题突出。有的占路市场由于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有的还阻塞了交通。市场冒市、占路经营、游商浮贩在部分区域已经成为常态化,去年尽管全市清理规范这些行为近10万次,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卫生死角治理力度不够。因责任不清导致没人管的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解决,垃圾处置不及时,垃圾箱及其周边脏乱差。‎ ‎(八)路牌不规范、门头牌匾广告设置杂乱。路牌没有中英文对照,缺少国际化,有的设置位置不合理、不规范,起不到导向作用。门头牌匾广告设施位置、大小、色彩、内容、材质等缺少规范。‎ ‎(九)各类杆桩亭体占道现象严重。彩票亭、报摊、早餐亭,电线杆、路灯杆、路牌杆,石桩石柱、地桩地锁,空调外挂机、配线箱等等占用人行道、盲道,给行人带来不便,影响了市容市貌。‎ ‎(十)窗口场所秩序较乱。旅游景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前海一线,小商小贩拉客强卖,出租车不守交通规则随意乱停、强行拉客,小游艇无序揽客,非法营运车辆抢客等乱象破坏了青岛形象。‎ ‎(十一)部分市政设施建成后不能及时移交。部分污水管网工程,无法纳入正规的养护管理范畴,工程投资效益无法有效发挥,一定程度影响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和城市整体形象。‎ ‎(十二)垃圾、污泥处置能力不足。小涧西生活垃圾园区综合处置能力不足,给当地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市内三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能力不足,导致污泥出现二次污染的隐患。‎ 二、问题原因 ‎(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对城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对城市管理缺少系统性设计。主要表现在:一是统筹力度不够。市级层面统筹协调的机制尚不够健全,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围绕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考虑的多,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等问题缺乏全面科学的论证,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考虑的不充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问题,城市发展与老城区改造的关系问题,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等问题,矛盾逐渐显现。二是规划、建设、管理衔接不够。“规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尚未真正落到实处,新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项目在规划编制或建设环节未能充分考虑后续管理环节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导致集贸市场、公厕、停车场、洗车场、公共绿地及生活垃圾中转站(点)、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等公共设施总量不足、标准不够、布局也不尽合理。三是考核作用发挥不明显。城市管理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形象,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比重不足,造成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主动谋划少,被动应付多,管理方式粗放,突击性多,不能实现常态长效。尽管城管部门对区(市)、街道实施了量化考核和登报公示,但由于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问责追责机制未建立,其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弱化。‎ ‎(二)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职责界线尚不清晰。一是部门职责有交叉。城市管理是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情,很多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缺位”或“越位”现象,特别是职责有交叉时,便会出现“都该管、都不管”‎ 的现象。如,户外广告的设置、集贸市场的管理、静态交通秩序管理以及河道、海岸线的环境治理等事项,均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多层次交叉。再如,受历史遗留问题、接收主体职能变化、政府职能部门合并、管理体制衔接不畅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部门之间、市级与区级之间、区之间存在责任边界不清问题,导致部分基础设施建成后不能及时移交、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综合执法力度不够。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职能调整还没有彻底到位。尤其在街道办事处一级,经费、人员编制及权限不能及时到位,尤其是专业性要求相对高的岗位,人才较少,导致城管执法效率降低。三是执法缺少技术、管理等支持。有的事项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但相关执法力量和技术人员、机构、设备等技术管理支持没能及时跟进,或者相关执法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达不到相关要求,影响了执法效能。‎ ‎(三) 城市管理方式滞后。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工作重心由大规模开发建设逐渐转为对城市空间资源、公共秩序、运行环境的管理以及为城市居民宜居宜业提供服务保障,目前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一是人性化服务欠缺。人性化的制度设计还不健全,交通拥堵、拉链马路、工地噪音等问题,造成群众和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政府形象,亟待系统治理。疏导性的管理方法研究还不够,在矛盾最为尖锐的乱搭乱建、占路市场、游商浮贩、市场冒市、露天烧烤、停车乱等市容秩序管控方面,局限于“劝”、“撵”、“扣”、“罚”的执法管理,只能奏效一时,且易引发冲突甚至群体性事件,没有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缺乏管理与服务并举的治本之策。二是智慧化程度不高。在各类工地、水环境、空气环境、广告招牌、占道停车、渣土撒漏等监管方面,在噪声、油烟、污水排放及空气质量监测与防控方面,在停车泊位等资源共享方面,信息化手段运用还不充分,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够,信息技术运用领域还需拓宽、深度还需加强。三是社会化参与不够。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够强,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有待拓展。‎ 三、意见建议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围绕宜居幸福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定位,通盘谋划城市管理工作。综合运用考核评比、奖罚等激励手段,调动区市、街道、社区积极性,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城市“人性化、法治化、智慧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着力塑造环境卫生洁净、市政设施完好、城市立面清爽、市容秩序规范的城市管理品质,向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迈进。‎ ‎(一)推动管控管制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人性化”‎ 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思想,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培育城市管理体系中的多元主体,运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行政管理、舆论引导等手段,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强化前端规划建设环节的基础设施源头配套,综合运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商户自治等方式,疏堵结合,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市场冒市、游商浮贩等诸多管理难题,有效避免停车难、停车乱、乱搭乱建、杆桩亭体杂乱等市容秩序乱象。‎ ‎(二)推动传统方式治理向现代法治转变,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立法立规,重点加快城市综合管理、综合执法方面立法,健全支撑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法规政策体系,在深入推进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立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梳理城市管理方面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及时做好“立、改、废”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创新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加强司法衔接,提高城管执法效能,对影响城市形象的不良现象务必采取高压态势,严抓严管,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该固守的要严防死守。加强执法人员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充分彰显党和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决心和意志,充分发挥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使城市管理全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城市现象、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推动经验型管理方式向智能管理转变,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延伸覆盖区域,扩大应用领域,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集成应用,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四)推动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坚持 “疏堵结合、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建立城市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系统推进产业发展与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形成“规、建、管”并举、相互衔接的城市管理体系。要结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立法工作的推进,编制与之配套的全市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和规范,明晰城市综合管理各项内容的行业标准,对路牌、门头牌匾广告设置等严格规范。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责下沉,深化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对卫生死角等脏乱差问题责任到区市、街道,直至到具体人。‎ ‎(五)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提升“常态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管理权属不清、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状况,系统梳理管理事项,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和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重点,理顺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层级职责和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移交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尚未移交工程设施的移交工作。健全市、区两级常态化监督考评机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监督工作计划,5月19日-2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当地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中心城市城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听取市城管办、公安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规划局、工商局等单位有关情况的汇报后,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涂振锟的带领下,深入梅列、三元两区部分社区、街巷、工地、市场、城中村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地察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情况,召开了2场由部分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和社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两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汇报,并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为做好此次常委会会议对中心城市城区管理工作专题询问的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还于5月上旬向203名基层市人大代表发放了征求意见表,截止6月中旬共收到代表反馈的问题与建议87条。现将调研情况及征求意见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市政府把城市管理部分权限及城监队伍先后下放三元、梅列两区,发挥两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两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确立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努力形成条块结合、市区联动的城市管理格局,推进了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的开展。二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在三明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精神,2013年12月我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目前三元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展工作。‎ ‎(二)开展创城攻坚综合整治。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市容管理、道路交通、市场创优、“五小”行业等四项攻坚战役和渣土车运输、“两违”等专项整治工作。梅列区创新实施市容管理“街长制”,对辖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整治,改善了市区环境卫生面貌;市交警支队、交通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的管理,整治机动车非法占道、违法停车、占道修车洗车卖车等现象,1-4月份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4万余起;市渣土办实施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完成全市渣土运输车GPS定位系统的安装,对渣土运输路线、时间实施全方位监控,出台优惠政策推进市区渣土运输市场本地化、公司化管理;突出抓好“两违”治理,截止目前,全市共统计和录入“两违”数据平台违建面积66.8万㎡、违法占地面积65.8万㎡、完成拆除面积20.5万㎡。‎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解决社区黄土见天、路灯不明、管网不通、污水外溢等问题;二是加大市政道路维修力度,投资2.25亿元启动对崇荣路、东新四路、五四路等道路改造及前期工作,道路改造长度8.23公里,目前东新二路、长安路、崇荣路已基本完工;三是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重新施划标志线,增设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增划2813个临时占道泊车位;四是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改造、主干道绿化提档升级工程,计划投资9000万元实施闽学园、徐碧铁桥改造以及东岸索桥至台江大桥沿河景观提升;五是抓好夜景建设管理,改造梅列区“三横五纵”和新建山水御园、美地大道等夜景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六是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始基础施工,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主体完工,垃圾压缩站等部分城市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有较大改善。‎ ‎(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市容督查考评,完善城管联动管理机制,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考评与日常巡查相结合,充实老干部市容考评团参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二是健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各县(市)数字城管工作。截止4月底,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卷6177件,已处置5523件,办结率为89.4%;三是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三明处理中心改造升级基本完成,日平均收集25吨,约占餐厨废弃物总量的60%,收集覆盖面拓展工作逐步铺开;四是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作业逐步推向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市的城管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区空间的不断拓展,城市管理工作与文明城、卫生城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差距。‎ ‎(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从纵向看,在责权划分上,体制尚未理顺。近年来,市政府把城市管理权限逐步下放两区,但是随着事权责任的下放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原市级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等相应政策措施没有配套下放,对市、区两级执法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合理的配置,涉及规划、建设、市政、环卫、园林等必要的管理权限没有下放两区,导致两区在实施属地管理工作中责权利不匹配,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从横向看,部门多头管理,合力尚未形成。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城管、住建、公安、规划、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和执法交叉,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城市管理整体功能难以最大程度发挥,致使部分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虽然通过相关部门集中整治一时解决了城市管理的某些问题,但这种运动式的管理模式难以持久。此次调研时发现新市南路东霞路段因为管理权限不明,长期失管,道路破损严重,社区及基层干部群众多次反映却无一部门管理,周边居民意见较大。三是从执法情况看,行政执法效率不高,综合执法亟待推进。我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只有三元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展工作;市有关部门执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法还比较粗泛,如缺少针对事权划转而进行工作机构、执法力量并转、整合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执法委托授权工作不顺,两区城管部门执法人员持有的行政执法证件不适用受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的委托职能,导致执法人员越权执法,缺乏必要的执法主体资格和手段。两区国土部门对于“两违”的处理因审批周期长、手续繁杂,执行起来困难,造成土地违法案件还未批准执行,违法建筑基本抢建完成,“两违”工作陷入被动。‎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新增投入有限,目前市区部分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不健全、破损陈旧较为严重,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据调研了解,一是垃圾中转站、公厕等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均。如三元区下洋片区没有配建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后要拉到城关片区中山公园垃圾中转站倾倒,已发生多起环卫工人被机动车撞伤的交通事故。市区公厕也存在数量少、档次低、卫生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停车场建设滞后,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突出。由于商贸区、住宅区停车场和临时泊位配建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主干道违章停车难以禁止,次干道和支路上车辆乱停乱放,造成道路交通日益拥堵,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甚至危及消防通道畅通。市中心繁华地段、人流量大的区域小车停车位十分紧缺,适合城区停车的立体停车场建设审批困难;市内公交车停车缺少规划,大中型货车停车场少、停车难问题也较突出;停车规划未严格落实,部分已建停车场由于擅自改作它用,加剧了停车场地紧缺状况。如阳光城地下停车场未按规划设计将电梯连接到地下停车场,导致大量车辆停放在路面层,造成拥堵。目前市区小型汽车保有量约3.5万辆,小车停车泊位不足1万个,其中还有1700多个因被挪用、改变性质无法投入使用。三是市场建设布局还需要优化。我市相当一部分集贸市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规模有限,设施陈旧,占道经营、乱摆乱放时常发生。经营者擅自扩伸摊位,致使走道拥挤,甚至堵塞消防通道。如三元区红杏市场规模有限,导致场内及周边严重占道经营或形成“场外场”,在桥西、省安小区、新荣和下洋综合市场等处也形成新的“马路市场”。‎ ‎(三)城市管理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随着城区的拓展、市政设施的增加,城市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而管理力量、管理经费未能与城市发展保持同步增长,使得城市管理工作捉襟见肘。一是公共设施维护、改造经费投入不足。**年以来,市本级用于市政设施维护经费年均缺口300多万元,历年维护维修经费欠账达3700万元。由于社区基础设施改造资金未列入预算,资金拨付不稳定,梅列、三元两区负责的支路维护经费严重不足。此外两区反映,新楼盘的清扫保洁经费未按实际增长下拨两区,一些市政设施维护项目如道路维护、公厕管理的经费基数偏低,无法保障有效维护和管理的需要。二是基层警力不足,交通管理职能弱化。基层公安任务重、压力大,警力少。两区公安分局路面执勤的交警划归派出所后,因维稳、反恐等工作占用大量警力,专职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交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受警力、装备等限制,公安交警部门对于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畅通的违法行为治理往往依赖于运动式的专项突击整治,还未形成严管、严查、严处的常态化。三是城管、环卫队伍不稳定。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卫生清扫面积的增加,需要投入的城管人员、环卫工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目前两区监管队伍存在年龄老化、人员不足的问题,平均年龄超过47岁,为此有关部门通过聘用城管协管员来增强监管力量,但由于各项待遇和福利比较低,导致协管员招聘困难、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环卫队伍多年执行正式人员“只出不进”政策,人员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四是街道、社区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对社区的实际管理主要在街道办和居委会,有关部门习惯性地把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逐级分解到居委会,但许多事项没有落实“费随事转”的要求,没有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条件。每年居委会签订责任书或接到责任状20-30个,受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业务能力的限制,不少居委会都感到不堪重负。‎ ‎(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突破。一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处于“反复抓,抓反复”的状况,给城市品质提升带来很大影响。一是市容秩序管理还需加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夜市大排档、马路市场、临时早市等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存在着宣传教育没有力、行政处罚没有权、疏导分流没有路的尴尬局面。如满园春夜市大排档,既影响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又造成噪声、油烟扰民,周边住户投诉不断。此外,新市北路爱心大厦路段占道卖车、洗车、修车现象普遍,影响行人通行和市容市貌。二是中心城区交通秩序亟待改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落后,在新市路附小、列东街百货等人流量较大的路段缺乏过街天桥等过街设施,工业路、西江滨路行人隔离护栏缺失,导致人车混行,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突出。中心城区的主要商住区,商业繁华、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城区道路交通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公安交警部门的科技装备不足,如江滨路与东新三路路口、工业路与火车站路口机动车违法数量大,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突出,交通信号灯建设却难以实施。三是“两违”行为制止难,市郊新村规划滞后,农户住宅供需矛盾突出。不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住宅区的违法建设未得到有效治理,而且部分新楼盘、新小区的违法建设有蔓延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摸底,上河城违章搭建达600多处,其中有的业主是机关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此外,由于市区城中村和城郊村村民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许多村民私自新建、翻建、扩建房屋现象较为突出。四是老旧住宅小区问题凸显。由于长期没有业委会和物业管理,一些老旧住宅小区普遍存在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等现象,成为现行城市管理体系的盲区,这些小区的硬件设施和居住环境亟需改善。‎ ‎(五)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长效管理责任和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城市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突击式、集中式整治,以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容环境卫生、农贸市场、交通秩序、门前三包、背街小巷等管理时紧时松,日常管理不够到位,“整治时好一段,整治后老样子”。市区的数字城管系统已建成试运行,受到多方肯定,在发现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调度指挥、解决问题上还需要建立有效的、长效的运行机制来支撑。此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程度不同地存在。‎ 三、意见建议 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机制。要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市区衔接、部门协调、权责对应、执法有力的“大城管”体制,真正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和无缝隙链接。一是明确责权,理顺体制。市级作为城市管理的决策者,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制订政策、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奖惩上来,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要对下放必要的管理权限、精简市级管理机构、整合两级执法资源、加强两区管理队伍和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抓紧研究制订事权下放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到人财物相配套、责权利相一致,充分调动两区的积极性,为管理重心下移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两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要落实相应的管理职能,承担本辖区的管理职责,强化本级及基层城管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二是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界定各自责任,完善责任机制,使城管工作真正成为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在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使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减少冲突交叉和推诿扯皮,形成城管工作合力。三是综合执法,提高效率。要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在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过程中,要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现有执法资源,把分散的城市管理执法职能集中起来,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效率。简化“两违”处理审批手续,为治理“两违”提供政策保障。建议市、区两级组建综合执法队伍,配套委托授权政策和手续,加大相应执法培训,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职能。‎ ‎(二)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力度。要确立并落实城市管理配套设施优先建设制度,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市场等配套设施。要按照城市环卫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区主干道和商住小区环卫设施的配置,有条件的沿街单位的公厕定时对外开放,建议学习清流、将乐等地的管理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二要高度重视停车场地建设。一是加强住宅小区停车位的建设与管理,新建住宅小区要严格按照住户比例配建停车位,现有小区通过改造挖潜和加强管理,尽量满足住户停车需求并做到有序停放。二是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分期分批落实已规划的停车场。加大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力度,今后凡新建大型商场、公共场所等,相关部门要严把审批关,配套建设停车场;加快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大中型车辆停车场,解决货运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对商住区、住宅区挪作它用的停车场,建议市政府组织力量加以清理,限期整改,逐步恢复停车使用功能。三是市政府应抓紧制定中心城市停车管理办法,积极探索立体停车场建设,简化审批程序。特别是要求沿街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单位的地上、地下停车场定时对外开放,方便群众短时停车。物价部门尽快制定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实行阶梯式收费,规范停车管理,加快停车泊位的流转,缓解停车难问题。三要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认真研究分析占道市场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优化市场布局、实行疏堵结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引导菜贩和农民进场销售,逐步解决“市场外市场”、“马路市场”、“临时市场”等问题。‎ ‎(三)切实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保障体系。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和管理标准提高、手段更新,城市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城市管理资金投入机制,保持城市管理经费适度稳定增长,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相适应,使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建议市政府将基础设施改造和维护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市本级财力情况,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增加两区资金配套,加快对破损老化基础设施的改造,保证日常养护的质量,使城市硬件条件达到创城验收标准。二要配备专职交警。公安交警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要有完善的路网结构和交通设施,而且需要足够的专职交警。因此,综合城市面积、道路里程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参照我省同一层面中心城市公安交警警力配备情况,应采取措施充实我市中心城区路面警力,建立专职交警队伍,保证城区路面勤务正常运转。三要推行市场化运作。针对基层城管、交通、卫生协管员力量不足、工资待遇低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向社会购买服务,深化市场化管理。四要巩固基层队伍。要加强两区城管机构、街道、社区的能力建设,保障街道、社区所需的城管、环卫经费;同时,要统筹协调市区两级城管、环卫队伍工资待遇,避免出现较大差距,稳定城管、环卫队伍。按照费随事转的要求,市级统一征收的新增楼盘清扫保洁费,以及各职能部门划给街道办、居委会的相应城管经费应及时到位,从而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四)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流动摊点、占道市场等的管理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都是城管部门工作的难点,也倍受广大市民关注。要在加大对流动摊点、马路市场取缔的同时,坚持疏堵结合,积极为摊民寻找生活出路,如在市区合理设置一些疏导点,实行定点定位定时管理,引导摊档规范经营,既维持部分弱势群众的生计又方便市民生活需求。对于目前市区夜市大排档经营分散、扰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地点统一规划建设,分若干处实行相对集中经营,为市民提供符合卫生规范、又尽量减少扰民的夜间休闲场所。二是加强和改善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要从规划和建设的源头抓市区路网优化,提高道路设计通行能力,预留过街天桥用地,减少道路交叉口冲突面积。同时,将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完善作为提高旧城区道路交通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状的有力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完善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功能建设为龙头,提高城区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建成集信号控制、流量检测、交通诱导、路面监控、移动通讯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指挥中心。加快公交优先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事业。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将公交线路引入次、支道路和居民区,增加公交班次,方便居民健康出行,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出行基本方式,实现绿色交通工程。三是切实加大整治违法建设力度。针对目前市区违法建设呈蔓延之势的情况,建议市政府以开展治理“两违”‎ 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集中拆违力度,对违法建筑坚决予以拆除,不能姑息迁就。要责成两区政府按照违法建设的行政执法权下放的要求,加大巡查密度,畅通投诉渠道,完善监管机制,坚决遏制新的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同时重视新村规划,积极探索解决规划区内市郊村民个人建房问题的方法,满足合理正当住房需求。四是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鉴于三明城市建成区存量土地少、可供开发土地不多的情况,三明城市发展方向应立足于向外拓展延伸、内部提升改造。建议市政府继续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对未列入征迁计划的老旧小区逐步实施综合整治,拆除小区内原有的杂物间柴火房,配套完善小区绿地、健身、环卫等公共设施,在此基础上合并适当数量的楼幢形成一个新的小区,引导建立业主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有效地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 ‎(五)不断提升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要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城市管理的深入调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我市城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形成规范性文件,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长效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结合深化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将管理工作的重点转到强化日常管理上来,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由制约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平。二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和办法,重点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明确各类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作业标准、管理措施,从线到面、从面到点,建立可查询、可评价、有考核的监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城市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三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市民遵守城市管理各项规定的自觉性。坚持人性化管理,扩大与广大市民的交流互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逐步使市民养成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习惯,形成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附件 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关于中心城市城区管理工作的建议、意见 ‎1、**代表提出的《加强环卫队伍建设的建议》,反映目前市、区环卫工人以外地民工居多,分布分散,住房条件差,环卫工人流动性大,造成环卫队伍管理难度大,给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建议一、二级环卫工人同酬同待遇,落实环卫工人的“三金”问题;增加二级环卫保洁人员,使二级环卫达到长效管理;将符合条件的环卫人员纳入廉租房的优惠政策享受范围,提高环卫工作吸引力,稳定环卫队伍;加大环卫工作机械化设施的投入,提高环卫工作效率。‎ ‎2、**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提升文明城市管理水平的建议》,反映由于保障性住房居住者多为中低收入阶层,小区物业费收取有一定难度。建议借鉴厦门等其他城市做法,积极向市里争取“以房供管”的政策,即以一定面积(由职能部门进行测算)的店面交由当地街居管理,以管理收入来弥补小区管理经费,避免因中低收入阶层的小区物业管理差而影响整个文明城市管理水平,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指导、社区参与、业主监督、物业市场运转的管理新模式。‎ ‎3、**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城市老旧小区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建议》,建议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实施老旧小区住宅楼加装电梯的民生工程,加快试点、先易后难,简化手续、加快推进。‎ ‎4、**等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明市区级各县(市)城区“小摊贩”管理的建议》,反映“小摊贩”‎ 占道经营,影响交通问题突出,建议政府加强调查,增设可行性方案;转变意识,变“管理”为“引导服务”;加大打击力度,联动执法;重在宣传,提升成效。‎ ‎5、**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扰民管理的建议》,反映部分工程不文明施工影响我市城市环境卫生、城市交通个、城市形象和居民出行,建议依法管理、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加大文明施工监督检查力度、试行扰民费补偿制度。‎ ‎6、**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绿地管理建议》,反映部分小区绿化管护存在问题,破坏严重,建议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建立长效的养护管理机制、建立保护责任机制、加强检查督促、推行小区公共绿地“认养”制度。‎ ‎7、**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三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反映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利于促进三明市环保生态建设,改善交通系统,缓解交通压力,建议尽快建设三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8、**等4位代表提出的《关于统筹实施全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建议》,反映我市危旧房量大面广,要加快我市危旧房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安全隐患,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议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工作;由市政府筹措资金,多渠道融资建设;科学规划危旧房改造方式;合法有序拆除危旧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9、**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居民住宅示范小区,探索小区管理模式和经营,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摸底调查,选择一些管理较好、基础较好的小区,给予一定的投入,同时加强业主委员会的政策、法规知道,对物业公司进行必要培训,建成示范小区。‎ ‎10、**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拓宽西江滨路翁墩段路面的建议》,反映快速通道自翁墩社区居委会路段为4车道,目前翁墩社区居委会三发物流至翁墩二村路段2车道,新建道路与原有道路不匹配,造成路面损坏严重,事故多发。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三发物流至翁墩新二村路段路面拓宽改造问题列入**年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工作中,以缓解交通拥挤及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11、**等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高岩路局部路段移建改造的建议》,反映三明市区高岩路由于气象局路口坡陡又与新市北路斜交叉,附近有列东中学和附小,高峰时段在气象局路段严重堵车,不利于学生安全与市民通行,建议对高岩路气象局至明湖体育场馆门口路段进行移线改造,将出口移动列东大桥环岛处,东起明湖体育馆门口,向西南方向拐,再沿麒麟山北坡下至环岛。‎ ‎12、**等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取缔市区沿河两岸公园绿地经营摊点占道停车的建议》,反映市区部分公园绿地经营摊点占道停车问题,建议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取缔占用公共用地和公共设施经营的业主,严格审批公共设施的使用用途,规范管理公园内的经营场所,严禁占道经营茶摊、烧烤摊,严禁动物表演,严格限制机动车辆进入公园,不能将公园休闲散步通道变成收费的停车场。‎ ‎13、**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旧式小区园林绿化管理的建议》,反映我市自80年代以来建设的居民小区因各种原因,其绿化、环境等隐藏的问题陆续显现出来,以三元区的东霞新村为例,东霞新村现有绿地6000多平方米,大小树木2500多株,平时绿地打草和灌木修剪由居委会筹措资金进行维护,缺少专项资金。同时,有218株树木因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工具造成无法修剪,树的高度达6-7层楼高。近年来,因台风、暴雨等自然因素,已有8棵大树倒塌,幸无人员伤亡,只砸毁了几辆摩托车,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建议,市政府管理部门将三明市旧式小区树木维护划入市园林处管理,定期给予药物消杀、定期进行修剪树冠,或者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日常管理维护。‎ ‎14、**等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反映我市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物管人员素质低、物管收费开支不透明、业主委员会不健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建议着力解决收费难问题、强化对物管企业的监管、抓好业主委员会的建设、建立经常有效的沟通机制、组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15、**等6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我市及各县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反映随着我市汽车保有数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突显,建议:加快出台《我市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办法》、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现代停车场、优化布局深挖停车潜力、加大高峰路段停车位数量、加大规范停车的宣传力度。‎ ‎16、**等7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建议》,反映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使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监管难理顺、利益维护难、资金难增值、使用难操作、自治难维续,建议: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扩大归集,制定细则;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完善监管机制,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17、**代表建议市内停车难问题应尽快解决并考虑立体停车场建设事宜。‎ ‎18、**代表建议完善市区停车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场所的停车设施建设。‎ ‎19、**代表建议加强旧小区改造,并对可实施小区进行加装电梯。‎ ‎20、**代表反映城区停车场布局不够合理,造成城区停车难,乱停车,建议城区按照三明市城市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和适当增设公共场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周边流动摊点食品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区运土车的管理力度。‎ ‎21、**代表反映存在一些房屋(顶)乱搭盖,影响市容;江滨主路破损,维修太慢;公交管理有待加强,五路以北公交次数(班次)太少。‎ ‎22、**代表建议加大对三明市内墙上“牛皮癣”广告的治理力度。‎ ‎23、**代表建议徐碧二村(明辉花园)54幢西南端被原建筑商违建侵占(明辉花园的)绿化面积约50平方米左右,请求政府解决;吉祥福邸站斜对面徐碧二村市场经常占道经营,严重影响明辉花园住户的正常出行。‎ ‎24、**代表反映三明北开通动车站,群众出行频率、数量增大,为方便群众往来,建议开通三明、永安、沙县城际公交,将改革成果惠及群众;加强对小区物业的管理,严禁物业把小区公共道路划为停车位并加以出售,损害业主利益,影响消防安全与防空安全;部分新开的楼盘与名校招生捆绑,导致部分学校班生额过大,建议新开发的楼盘应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如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卫生服务站等,方便群众就学、就医。‎ ‎25、**代表反映的问题及建议: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加强对城市各类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议将三明纺织厂的地块打造成三明老工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建议开展“最美三明人”和“我最反感的十大不文明陋习”媒体曝光和公众点评活动,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议加快规划市区夜市一条街,解决满园春夜市脏乱差问题;加大违法建筑的政治,彻底解决违法建筑蔓延的势头;加大市区立体停车场的建设,科学设置道路划线停车,着力提升市区道路交通的畅通;提升交通护栏管理水平,建议将三明各地的风光图间隔式设置在护栏两侧,宣传三明凸显特色。‎ ‎26、**代表提出细化数字城管,将市区各类井盖分门别类,编号管理,以便出现问题对号入座;规范管理移动、联通、电信等各类外挂线路;全城修缮配齐消防设施;把小区林木列入园林部门管护。‎ ‎27、**代表建议城市公共资源和功能区域布局规范管理到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安全、文明行为、商贸、卫生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公共设施的维护与监管责任制要落实到位;强化绿地、绿化景观的监管。‎ ‎28、**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驾驶人交通环保教育制度等相关制度,要求运输渣土、袋装水泥等等容易散落、扬尘、滴漏污染空气道路的,应对车厢进行合适的包装或顶部则进行加盖处理,保证密封运输。并要求车辆保持容貌整洁,车底车身不得有严重污迹或灰垢,车底、车轮不得附着泥土、污物;同时,环保、城管和公安部门联合建立巡查机制,重点查处运输车辆超载、未密闭运输、不按规定路线及时间运输、沿途抛冒滴漏及带泥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违规身行为进行查处,保证全市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