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 KB
  • 2021-04-13 发布

2021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3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3篇 ‎【篇一】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在新的学期里,我本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改为标准将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  一、教学目标 ‎  体育教学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本学期中要积极做到以下四点:‎ ‎  ①懂得简易急救及体育常识。‎ ‎  ②掌握快速跑、耐力跑的动作技术要领。‎ ‎  ③学会并养成自我保护能力。‎ ‎  ④对学生锻炼身体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意识的培养。‎ ‎  二、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处于敏感素质的发展即将交换的阶段,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大肌肉群的发展时期,也将向小肌肉群同时发展的时期过度,六年级是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期,相应练习的容量要求大些。‎ ‎  三、教材分析 ‎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包括:‎ ‎  ①体育基础常识。‎ ‎  ②运动技能。‎ ‎  ③身体健康。‎ ‎  ④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的技能、技巧,让他们自觉锻炼身体,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  1、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按时完成体育教学常规。‎ ‎  2、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每一节课都有意义、有收获。‎ ‎  3、合理使用体育器材设施,加强学生体育活动技巧的教学。‎ ‎  4、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  5、因材施教注意特长培养。‎ ‎  6、加强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  五、教学进度安排 ‎  1——2周:教学常规、队列队形、广播体操复习。‎ ‎  3——4周:队列队形、步伐。身体素质恢复训练。‎ ‎  5——6周:耐力跑、障碍跑。‎ ‎  7——8周:跨越式跳高。‎ ‎  9——10周:接力跑。‎ ‎  11——12周:跳绳。‎ ‎  13——14周:投掷。‎ ‎  15——16周:技巧,低单杠。‎ ‎  17——18周:软式排球,自然地形跑。‎ ‎  19——20周:期末检测。‎ ‎  ‎ ‎【篇二】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一、学生情况分析 ‎  本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也不尽相同,形成有的学生不认真锻炼也能得优秀的情况,而有的学生认真了却得不到好成绩。这些在课上是要加以研究的问题,在评价机制上也要加以研究。‎ ‎  二、教学分析 ‎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  三、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  四、教学重点 ‎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  3、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五、教学措施 ‎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  ‎ ‎【篇三】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  坚持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落实基本的技术和技能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实际锻炼的过程和效果,紧扣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自觉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  二、学情分析 ‎  六年级共有七个教学班。各班人数多,普遍五十多人,又存在较大差异,身体素质、遵守纪律等方面各有不同。要求教师严格教学、精心组织,争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健康、活泼地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中。同时,六年级处于升学阶段,学业压力比较重,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课程的内容(例如增设趣味性项目,球类项目以及自主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  三、教材分析 ‎  全期教材内容包括(一)、体育卫生基础知识(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教材内容较多,其中体育卫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运用课堂讨论。室外授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方法、运动技能技巧,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达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的。‎ ‎  四、教学资源开发 ‎  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旧利废,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器材,争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五、教学措施 ‎  1、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守基础技术和技能教学,注意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享受快乐体育。‎ ‎  2、在自主活动环节上,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与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提倡创新理念。‎ ‎  3、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抓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更要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六、教学目的任务 ‎  1、目的: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尽量挖掘和培养体育型人才。‎ ‎  2、任务:‎ ‎  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  ②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任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择优、培中、辅差,科学选材、组建田径训练队伍。‎ ‎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塑造学生的文明形象,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  七、体育课教学常规 ‎  (一)教师方面 ‎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着好运动服装。‎ ‎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 ‎  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  (二)学生方面 ‎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分配 ‎  1、体育卫生基础知识2课时 ‎  2、球类运动8课时 ‎  3、体操5课时 ‎  4、跑、跳、投9课时 ‎  5、游戏6课时 ‎  6、武术5课时 ‎  7、期末测试1课时 ‎  全期共计:36课时 ‎  九、总结及反思 ‎  每节体育课后,把课堂感受及应注意的问题、经验、教训加以综合、总结,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