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0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基层统战工作调研报告三篇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网评三篇
基层统战工作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近年来,统战工作日益呈现社会化趋势,统战领域不断向基层延伸和拓展。为适应统战工作形势的需要,汝城县财政局不断摸索、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模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夯实基础、拓展网络、搭建平台、互助共建、工作融合及开拓创新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凝聚了人心、打造了品牌、树立了风气、创新了模式。
一、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基层统战与机关建设出现新问题。现今,随着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我局机关在对干部职工及家属管理中日益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社会管理职能,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基层服务作用。随着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领域的不断扩大,群众性、社会化日趋突出,基层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地位也日益凸显。基层统战工作也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关建设离不开基层统战工作的支持和推动。
(二)基层统战工作氛围不够深厚。党组织统战意识不到位,普遍认为统战工作“上层重要、中层次要、基层可要可不要”,对统战工作重视不够,平常管理少、过问少,出现统战工作发展不平衡现象。在认识层面上认为统战工作是统战部的事情,单位对党外干部群众关心不够,此外,统战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且变动频繁,存在着工作开展不畅,接续性差,经验、专门知识不够,精力不足等问题。
(三)基层统战工作网络没有广泛拓展.在基层统战工作实践中,基层统战网络的有效建立和完善,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统战网络还远远没有拓展开来,致使统战工作发展迟缓,无法达到预想效果。
(四)统战工作载体陈旧,职能弱化。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推进,统战工作正发生着结构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基层统战工作对象越来越多,“三胞”亲属、新社会阶层逐步涌现。同时,统战工作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领域拓展到了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这无疑增加了基层统战工作的难度。在基层统战工作载体陈旧、职能弱化、工作方式缺乏创新,过于存在于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等方式上,成为制约基层统战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解决。
(五)基层统战无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文化具有方向引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固本强基的积极作用。我国的统战工作也历来重视文化统战,但是,在基层具有地方特色的统战文化很少,且没有形成体系。
(六)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有待加强。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已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该群体构成比较复杂,个体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况、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更好地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是亟待探讨和突破的问题。
二、对基层统战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及统战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统战工作,把基层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统战工作纳入年终考核重点对待,从而在制度上给基层统战工作重新定位。
(二)营造氛围、提高水平。建立统战工作平台,在机关网站、内网交流平台上发表统战政策、信息及活动图片等。重视基层统战委员学习培训工作,加强统战知识学习的指导,制定统战干部岗位制度,由负责统战的领导,每年专门培训不少于2次,可把工作例会与学习培训会合并进行。
(三)拓展网络、加强协作。
建立“大统战”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的统战工作网络,深入到机关统战对象家中,强化交流,加强沟通。同时,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活动载体。如,统战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机关组织党员活动时让统战骨干加入其中;统战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为非公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高经济统战活力;统战工作与文化宣传工作融合,多吸纳统战成员加入社区文化队伍,编排文艺节目时,注重涵盖民族、统战元素,多举办统战主题的文化活动等等。
(四)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机关统战工作应遵循一事一议、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原则。可在机关开展统战工作“一事一议”主题特色活动。如民族团结、同宗同源、共建共荣、和睦共处、工商奉献等。此外,在基层的统战宣传导向上,要以“同心互助”、“双赢共驻”为主,强化“双向服务”意识。
(五)资源共享、有效掌控。针对基层统战工作结构变化和范围扩大,我们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掌控系统,将机关统战信息与综治、计生、政工等关联,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及时掌握统战成员的最新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计划和服务工作,以缓解工作压力。
(六)开展统战文化活动。统战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相适应,根据我先统战特点,建立自己的统战文化。如汝城县是老城区,弱势群众较多,有四大宗教、数个宗教场所,又有几个少数民族乡镇,所以我们的统战文化应以宣传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以及同根共济为主。此外,还应建立文化统战基地,设立活动中心,组建各类艺术团体,并定期开展活动,积极打造地区文化统战精品工程。
(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应以服务为切入点,把服务作为融合新的社会阶层的落脚点,引导他们逐步融入统战阵营。在财政资金帮扶上定向和定量向非公有制经济倾斜,通过送政策上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对统战对象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重点帮扶,建立局领导和业务股室与统战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篇二】
今年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坚持从突出组织领导、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载体建设与提高信息质量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实现了该镇的安定与发展。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统战工作纳入镇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让镇党委提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板报、广播、微信等渠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加大培训,提升水平。加强对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培训,在全镇范围内培养一支具有统战经念、真懂统战政策、会做统战工作的干部队伍。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统战工作人员学习统战理论政策。学深、学透、学懂,精通统战业务,能够学以致用,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统战工作的“行家里手”。
进村入户,促膝谈心。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成员与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对象代表走访联系交友,建立谈心交心制度。经常走访、看望统战成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倾听并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以融洽关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统战成员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介绍**镇经济运行情况和总体发展思路,引导各界人士就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篇三】
内容提要: 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涌现使得我国统战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统战工作愈发重要。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统战意识比较薄弱、统战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统战干部的素养及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统战需要等问题,还困扰着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以**市为例分析了目前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基层统战工作,特点,问题,建议
基层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其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能否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大局。但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社会在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不断涌现,使得我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拓宽,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地处祖国西南,沿边沿海,面向东盟,少数民族众多,属于欠发达的老少边山地区。**作为**的首府,随着近年来北部湾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对外交流不断拓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对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市基层统战工作呈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随着北部湾开放力度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统一战线工作社会化发展趋势也在加快,基层统战成员不断增加,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出新情况和新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基层统战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宽
近年来,**市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产生,基层统战成员越来越多,内部构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新媒体人士、自由择业人员等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基层民主党派成员数量也有所增加,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信教群众增多,海外归国人员、来**投资和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也越来越多,基层统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泛。
(二)社区统战工作成为基层统战工作的一部分
这使得基层统战部门更加具有群众工作的特点。正因如此,统战部门处理问题、调和纠纷、化解矛盾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显现,任务进一步加重,形势对统战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
(三)基层统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首先,当前全市经济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巨大压力,需要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次,发展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等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趋于复杂化,并且大量存在于基层,这种情况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来说,显得尤为突出。第三,随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越来越多,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越来越强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全市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基层统战工作重点加快延伸
近年来,**市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工作不断向纵深拓展,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园区建设等逐步成为统战工作的重点,基层统战在基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基层统战工作要适应上述新情况,必须建立新的工作载体,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使统战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市基层统战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市各区县的统战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但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基层统战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党政领导干部认识不够到位,开展统战工作意识淡薄
一是与同级党委其它部门相比,编制较少,工作力量薄弱。**市共有7区5县,每个区县统战部门编制只有4-7个,而每个区县组织部门编制有20个左右,宣传部门也有10个左右。单从编制上看,基层统战部门工作的力量投入可想而知。二是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情况较好,但兼职方式影响精力投入。**市各区县基本上是常委担任统战部长,体现了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但这种兼任方式,部长在统战工作的精力投入上大打折扣,统战工作强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寄托在了常务副部长身上。配备好了的,工作开展的好,配备不好的,工作往往是被动。三是一些基层干部至今不知道统战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甚至认为“统战工作可有可无”。相当数量的党组织对统战工作抓而不力,没有真正把统战工作列人议事日程,认为统战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软”任务,忽略统战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这样,基层统战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统战工作责权不明晰,工作难度大
统战部被赋予的责与权不明晰,往往要办成一件事需要多个部门特别是有权有钱的部门支持,这自然增加了工作难度。统战工作方法主要是协商、建议的方法,协商、建议需要双向互动,不能单凭“一头热”,因此往往一件事要经过多次协商才能一致。在当前统战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很多工作单靠统战部自身处理根本不可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三)基层统战干部的配备、使用和交流长期得不到重视
一是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普遍不合理,年龄偏大、人员老化。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年龄即将到限的干部从其他单位调到统战部“过渡”,是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市基层统战干部40-55岁占绝大多数,有些区县30岁以下的干部都断档了。显而易见,统战工作力量实际上在削弱。二是乡镇、街道一级统战工作基础薄弱。从乡镇、街道统战委员配备情况看,多数乡镇、街道办没有配备专职统战委员,基本上是由副书记(副乡镇长、街道办副主任)兼任,有些是由乡镇党委的武装部长兼任,极不利于统战工作开展。这些兼任的统战委员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工作处于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的局面。三是统战干部的升迁长期滞后,活力不足。统战部班子任职,更多是外部调入,而普通干部一般3年才有一次提拔机会,有很多是做了十几年工作的老统战。与党委其他部门相比,统战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提拔、交流和使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统战干部的积极性。更有部分区县把统战部作为干部安置中转站,特别是在换届年,往往把暂时没有合适位置的干部安排在了统战部门。而统战部“过渡”干部一般资历长、阅历广,享受实职待遇,无形中给统战部年轻干部的晋升带来一定影响。
(四)部分统一战线成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县乡两级统战工作来看,基层统一战线成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大部分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注重钻研技术和业务,对本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了解不够,所提意见建议比较肤浅。少数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目的不明确,比如,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成为代表人士后,往往只看重社会名誉或政治身份,却不能自觉履行职责。部分统一战线成员囿于文化水平,小农经济意识明显,缺乏现代理念。少数宗教界代表人士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宗教缺乏理性认识,对宗教教规教义了解不深,在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时往往带有功利性。
(五)机构不健全,统战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首先,在**市12个区县中,台、侨机构基本没有单设,工作基本归统战部(有些区县的侨办归政府办公室来管理,如**县);而民宗局只有6个区县单设机构(**),而有6个区县的民宗局是挂靠在政府办公室(**),设有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处室或专职工作人员。其次,来自财政经费的投入偏少。目前各区县财政拨款(专项经费除外)的统战工作办公经费虽说都比往年增加了,但平均下来每个区县也就几万元,应付日常开支就已经捉襟见肘了,用于工作就可想而知了。例如**县统战部**年的办公经费只有2.1万元,**县统战部**年的办公经费也只有2.3万元。而有些地方用于开展统战工作活动的经费有部分是依靠统战部长利用其人脉资源获得,或者争取党政主要领导“重视”取得,缺少刚性的经费保障措施。
从上述情况看,基层统战部门存在编制较少、力量不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体制不顺、合力不够,经费不足、捉襟见肘等客观问题和薄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统战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新时期**市基层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基层统战工作,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任务的内在要求,是统一战线事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加强**市基层统战工作的建议。主要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突出主动性,摈弃被动态度。乡镇及街道党委要把统战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检查考核内容,认真督查统战工作;乡镇及街道办党委主要领导要自觉重视统战工作,带头参加统一战线活动,亲自做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认真履行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职责。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意见,反映他们的诉求,要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学习统战理论方针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统战知识,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保障乡镇及街道统战工作有专项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为统战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新理念,打造基层统战工作亮点
基层统战工作要创新活动载体,虚事实做,着力亮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要创新观念,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大胆地干,坚决摒弃墨守成规的思想观念。要创新工作载体,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统战活动,增强基层统战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如开展创建统战工作先进乡镇活动,动员统一战线力量开展为乡村贫困户、贫困学生献爱心活动,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光彩事业等。要创新工作方法,可以依靠和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开展基层统战工作,也可以寓统战工作于联谊交友活动中,实现基层统战工作方式多样化。
(三)健全网络,加强基层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即使当前所有乡镇和街道都配备一名专职统战委员或统战干部不现实,也要立足于逐渐减少统战干部兼职现象。可以先在统一战线成员集中、统战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和街道配备专职统战委员,然后逐步扩大专职统战委员的比例。为提高统战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在配备专职统战委员的乡镇、街道,要力求实行统战委员与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同工同酬同待遇,注重加强对统战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基层统战干部至少要在岗位上任职3年,努力减少干部队伍过快流动。要提高基层统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对基层统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了解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适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借鉴外地基层统战工作经验和做法。要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网络作用,把统战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社区),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尝试在各村(社区)和有统一战线成员的单位设立统战联络员,延伸统战工作手臂。
(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基层统战工作新机制
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健全和完善各项统战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基层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党委统战部是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从而使基层统战工作职能机构能够真正有效地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当好党委决策统战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管理机制。落实村、(社区)统战工作责任人,落实三级网络(县、乡、村)和两级责任制(乡对县负责、村对乡负责),实行基层统战工作网络化管理,将统战工作纳入县对乡、乡对村整体工作的考评管理范围,使统战工作做到县、乡、村一个网络,三级联动。三是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学习宣传调研制度,通报、座谈、谈心制度,走访联系服务制度,工作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等,把各项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使之产生良好效应,进而推动基层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积极探索,有效应对基层统战工作难点
对于基层统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在宗教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宗教属地管理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要进一步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与沟通,更好地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状况。要相应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推荐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县、乡(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商会作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光彩事业,参与服务民生工程。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大培养选拔任用力度,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让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作用。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网评三篇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网评三篇
【篇一】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规划编制的“中国式民主”,为“十四五”规划充分反映民意凝聚共识,为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高水平”规划,广纳群众智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纳群众的智慧,只有广纳群众智慧,才能使规划更“接地气”。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将群众对规划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合理采纳,比如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如何提供更加有力的民生保障等,使得规划内容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真正为民所用。要汇聚众智群力,为“十四五”规划提供“开门决策”的平台,如在互联网平台设置广泛征求意见专栏,使得规划更加程序化、规范化,让编制规划的部署工作更加“接地气”,更能“落到底”。
“高质量”规划,吸收基层经验。“十四五”规划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基层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服务和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的“第一站”,如果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忽略基层经验,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清楚,那么提出的目标和措施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活力”,因此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基层的先进经验,要善于从基层经验中总结出解决就医难、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的新方法、新对策,让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幸福果实”。
“高效率”规划,顺应社会期盼。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期盼,以守护社会平安促进公平正义是“十四五”规划的“落脚点”。“十四五”的编制规划应始终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期盼,切实把社会期盼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打通民生保障的“堵点”、解决民生保障“难点”、消除民生保障的“痛点”,打通顺应社会期盼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公平正义。
“十四五”规划是新时代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它的重磅“出炉”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只有广纳群众智慧、充分吸收基层先进经验、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反复斟酌,才能编制出真正为民服务、为民所用、为民所谋的“十四五”规划,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高质量发展!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此次谋篇布局“十四五”,把“开门问策”的工作方法摆在了突出位置,生动诠释出我们党“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开门问策”是“一切为了人民”的集中彰显。“人民至上”其本身就是要造福人民。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开门问策”就是要把国家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高度融合在一起,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做,真正将民生规划工作做得更细心、更贴心、更暖心。
“开门问策”是“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人民至上”其本身就是要依靠人民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国内外发展环境都在经历着深刻变化。面对疫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发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践再次证明,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就能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磅礴力量。“开门问策”就是要以人民群众智慧为“笔墨”,以基层首创经验为“技法”,擘画高质量规划“蓝图”,切实把人民期盼、人民智慧、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来,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开门问策”是“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践要求。“人民至上”其本身就是要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四五”规划网上意见征求工作自8月16日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客户端平台开设建言专栏,建言主题涉及“经济发展、就业创业、住房保障、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无一不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门问策”就是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着眼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着力在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下功夫,让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人民从来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贡献者”。面对未来,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开门问策,倾听民声,采纳民意,顺应民心,让“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篇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决策制定贯彻针对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到位、见效慢,问题的根子往往就是调查研究少了一点、浅了一点、虚了一点。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善于明察秋毫、多抓“活鱼”,细致深入研究调研发现的问题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智力支撑。
基层调研要“远观”,就是要带着问题出发,针对调研课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评价工作取得的实效、存在的短板,对调研内容形成“总体印象”,进而把掌握了解到的情况与深入研究思考结合紧密起来,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群众意见充分收集起来、反映上来,杜绝调研走过场,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现象。
基层调研更要“近看”,领导干部就要做到迈开双腿走下去,放开身心沉下去,从细处发力、从小处着眼,以解剖麻雀般的细腻,通过统筹协调,科学确定调研内容、时间和地点,确保调研不扎堆、不搞“一窝蜂,切实让基层少一些充分准备,多一些随机抽样;少看一些“路边花”,多找一些“里子差”,摒除“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讲话一阵子”不良现象,不断提升调研质效。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调查研究不是去基层游山玩水、走亲访友,更不是滔滔不绝的纸上谈兵,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身入”“心至”,形成具体的调研成果,决不能只“研”不“调”,更不能只“调”不“研”,确保“调研成果”不开“空花”,结出“果实”,推动基层调研从实里来到实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