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4-13 发布

2020单位专项工作评议的调查报告五篇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单位专项工作评议的调查报告五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卫健委坚持以深化医药卫健体制改革为中心,在医疗卫健综合改革、优化卫生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工作开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我区卫健事业各项工作,为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区级医疗能力优化提升。一是医疗设施建设得到新的提升。投资10多亿元的人民医院新院区于**年6月26日正式启用,新院区面积17万平方米、床位1200张,医疗设施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地提升了我区的医疗救治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主导分别组建“丰医集团”和“杏林集团”2个医疗联合体,加强对口协作支援。人民医院、中医院选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医疗技术小组,到基层卫生院(室)进行业务指导和巡回诊疗,指导基层解决疑难杂症,方便群众就医。三是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去年共柔性引进博士生4人,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14人,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其他医学毕业生97人。加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交流合作,三年内将为我区培养120名医疗业务骨干。人民医院有7个省级名医工作室、重症医学科成为**市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院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名医工作室。‎ ‎2、镇村卫健体系提档升级。一是实施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镇卫生院改扩建、**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投入使用,**、**卫生院正在积极新建病房楼。丰华社区卫生中心和草堰新卫生院正在加快建设,年内将投入使用。二是全面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由区级财政按新建每家补助15万元(改扩建每家3万元补助、其余由镇级财政兜底)的标准,新、改、扩的村卫生室,占全区村卫生室总数的80%以上,目前全区所有村卫生室均达到省定标准。三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强化控费管理,实行药品零差价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基本药物配备率80%、使用率达30%。按每家村卫生室3万元标准,分批添置设备,采购全科诊断仪、远程会诊设备、雾化吸入器等设备配备到村卫生室,进一步提高首诊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3、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一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拓展服务人群,重点面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团队建设,规范服务收费,整合优化签约服务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续约率91.28%;**中心卫生院试点开展“点单式”签约服务,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建设单位。二是做优中医服务。基层卫生院(室)基本完成包含中医电子病历、辅助开方、中医药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中医治未病、业务监管等信息化服务内容的中医信息化平台建设,区中医院指导基层中医馆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60项,目前区、镇(街道)、村中医就诊覆盖率100%,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推进智慧医疗。依托区级医院建立影像科、心电室、心内科、内分泌科、骨伤科的专科远程会诊中心,同时实现对上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积极推进“互联网+大健康”的 ‎“云医疗”项目,移动查房系统在基层机构实现全覆盖,移动医护系统上线运行。‎ ‎4、医德医风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每季度对各医疗机构开展一次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围绕核心制度落实、医德医风建设、医疗质量培训等方面进行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二是狠抓风险防控。加强医疗机构集中采购工作监管、严肃整治大处方、滥检查和乱收费行为。三是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开展建设廉政文化进医院等活动,结合“510”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专项教育,举办“金丰廉韵·清正家风”廉政文艺卫计专场演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 二、存在问题 ‎1、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一是医疗资源总量存在不足,有待优化。我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数2.67人、每千人床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9.13人低于**市定标准。同时区部分医疗资源配置急需优化。区中医院现有核定床位300张、实际开放460张,在人民医院迁址后,门诊住院病人有增无减,住院床位较为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中医诊治作用发挥受到影响。二是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进度亟待加快。全区还没有一所三级医院,与全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存在较大距离,据了解,至5月10日,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工作还没有纳入省卫健委三级医院创建设置规划验收目录,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较重。同时,人民医院新院区开放床位数与医师人数比、护士人数比等创建三级医院的基本标准有待提升,特别是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科目数量与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待增强。一些镇卫生院受业务人员、设施设备等因素限制,部分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难以运行,有的已不具备开展一、二级手术的条件和能力,无法全面提供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健服务。‎ ‎2、医护人才缺乏问题突出。一是医务人员总量不足。全区医疗卫健机构核定编制2592人,目前在编在岗的2277人,缺编315人。基层医疗卫健机构人才缺乏,依赖乡村医生和临时人员维持运转的现象突出,部分科室只有一人甚至无人运转。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全区卫健系统高级职称占比19%,大部分集中在城区医院,基层卫生院虽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8%,但是本科以上的不多,其中妇产、儿科、公共卫健、医学影像等专业人才更是短缺。村医队伍普遍存在年纪大、知识老化问题,老村医年年减少、新村医补充不了,全区在岗乡村医生年龄超45岁的占63.3%,5年内退休的占23.3%,结构断层现象突出。三是人才招录方式有待优化。医疗卫健机构的用人招录方式和程序尚需改进,特别是在硕士以上人才受开考人数比例限制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卫健机构人员招录数量,新人得不到补充。‎ ‎3、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一是债务负担较重。目前全区卫健系统负债总额为13.29亿元,其中人民医院贷款4.6亿元、中医院贷款3.4亿元、二院负债2300多万元,乡镇卫生院平均负债率66%,整个医疗系统债务较重。二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院造血功能大为减弱,财政基本药物制度补偿经费还没有形成动态增长机制,导致不少基层医疗卫健机构经费紧张,运转困难。三是基础设施、大型设备投入缺乏经费保障机制。药品零差价后,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大型设备的更新与配备,原则上全部由财政承担,但实际操作中还没有制度性的举措,大部分由医院自筹资金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债务总额和运行成本。‎ ‎4、政策配套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基本药物难以满足需求。受基本药物目录限制,目录外的一些常见药、廉价药在基层无法提供,目录内的低利润药物,药企不愿生产、不能按时配送。二是分级诊疗落实难。实施分级诊疗在利益分配、责任划分、群众需求、基层能力等方面考虑不充分,导致一些政策与群众意愿不符。调研中还发现群众就医中存在乡镇异地门诊费不能用社保卡结算现象,群众意见很大。三是医联体建设有待深化和提升。目前我区医联体建设还是松散型,紧密度不高,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力、设备、信息、管理和服务等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尚未形成责、权、利明晰高效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 ‎5、医疗管理及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公立医院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医务人员大处方、辅助检查过多现象仍有发生。二是医疗制度建设方面还需加强,回头看的举措不多、认识不深刻、风险意识不强,要防止医疗腐败事件的再发生。三是医德医风的篱笆还需进一步扎紧,调研中发现个别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区别对待病人,存在熟悉的好一点、热情一点,不熟悉的面无表情、问多了不耐烦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要改进人才招录办法,尝试探索建立人才招录“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大校园招录力度,针对急需人才,适度简化招录程序,适当放宽招录条件,创新院校现场考核直接录用、试用。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储备。加大订单式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保证基层卫健人才储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健人才培养培训,健全在岗培训、进修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三是发挥医疗集团优势。要借助盐丰一体化建设契机,发挥医疗集团平台协调管理作用,实现医护人员“统一招聘,多点执业”,促进集团内部人员合理流动、高效使用,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着力缓解乡村医技人才缺乏和区内医疗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矛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2、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要重点保障基本医疗,把握基本医疗的范围,关注和解决确保基本医疗实施的难点,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健机构的基药补助力度,将核定的经常性收支差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特别是对新增项目支出因素的调整而增加的经常性支出,要及时安排落实,确保正常运转。二是重视债务化解。要结合各医疗卫健机构的实际情况,科学核定并实行差别化财政拨款,对经济基础薄弱、设施设备陈旧的医疗卫健机构适当给予财政倾斜。对卫健系统现有债务,要区别债务种类和规模,统筹考虑,制定适宜还款计划,不能增加新债务。三是科学安排医疗卫健机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投入计划,进一步落实镇级政府财力作用,做到区、镇财力合理分担。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基金,及时解决公立医疗机构的设备配备、更新等问题。‎ ‎3、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体系。一是完善分级诊疗政策。要研究完善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明确分级诊疗的利益分配、责任担当。医疗集团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卫健机构分级诊疗的服务水平,为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努力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到三甲医院”‎ 的科学的分级诊疗机制。二是拓展基本药物目录。卫健职能部门要加强跟踪管理,主动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动态调整并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物目录。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健机构特殊用药申请流程,完善基层卫健机构与区级医院衔接通畅的用药机制。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卫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的考核和结果适用,真正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和绩效考核评估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医风医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4、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进度。人民医院要加大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对标查漏,补齐短板,加快进度,确保年内完成三级医院创建目标任务。全区卫健各单位要加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以创建推动基层能力建设,使卫生院具备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做强特色专科。要把卫生院特色建设作为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卫生院各具特色临床专科,形成卫生院与区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新格局。要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要求,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要加强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和医疗设备的配置更新,细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职责,量化公共卫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为群众谋幸福的最高追求,努力使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篇二】‎ 一、基本情况 自评议工作开展以来,区商务局加强对自身工作的总结剖析,深入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坚持以评促改、边评边改、改评结合,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商务局在提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方面的满意率为 86.1%。评议组认为:区商务局围绕区委决策部署,狠抓中心工作,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区人大决定决议,主动接受监督,法律意识、群众意识明显增强;围绕区政府重点工作,落实关键措施,担当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扎实有效推动了全区内贸流通、外经外贸、招商引资等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突出重点,不断提升招商实效 深化对外合作。按照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导向,深化对韩,巩固港台,突破欧美,加强与国际咨询机构、龙头企业、协会、商会、投资咨询公司等合作,精准对接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以及欧美、日韩、港澳台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目标企业,挖掘客商资源和项目信息,不断提升招商的速度和效率。狠抓招商入驻。加强新签项目的跟踪督查,建立和完善项目服务机制,有效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中电投风力发电二期、英茂糖业、长展科技、宏尚橡塑、吾悦广场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温德姆酒店及异国风情街等一批外资项目签约落户。夯实发展平台。加强组织协调,推动中韩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强化政策宣传,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优化服务,强化商贸流通管理 培育商贸物流市场。突出重点消费领域,大力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推进便民服务超市、菜市场建设,做好新城商业综合体、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等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实现了镇级电商中心、村级服务站、快递网点三个全覆盖。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创建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恒北早酥梨、丰收大地蔬菜等一批农产品线上销售,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家纺、机电、新能源装备等产业争创省级出口产业集群,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会,开展外贸政策培训,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稀缺资源、原材料进口,强化“优进优出”,厚植外贸发展优势。‎ ‎(三)循序渐进,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区商务局按照省市区委、政府关于提高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水平的部署要求,加强规划建设,极力改善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农贸市场的服务水平。抓指导协调。以省级公益性改革项目提升工程为契机,指导乡镇确定合理的项目选址及建设、改造规模,加强协调服务。**、**年组织了刘庄、白驹、**、**、**、草庙等9家镇级农贸市场申报省级公益性农贸市场试点项目,且全部通过验收,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295.75万元。抓市场整治。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强与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环保等部门协作,对农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整治违法经营行为,全区农贸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评议调查了解,全区商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 ‎(一)对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动不够。近几年,全区利用外资项目偏少、规模偏小,在新批项目中,重合同、轻履约,重引进、轻落地等现象依然存在;外贸传统产品出口结构调整缓慢,进出口增长缺乏后劲;在项目服务上,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跟踪推进、部门联动协同合力不足。‎ ‎(二)商贸物流市场管理不够。全区现有的仓储、分拨、配送等商贸物流基地,规模偏小、设施不尽完善;快递物流与电商、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缓慢且布局不合理,农超、农商对接滞后;“互联网+”现代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农贸市场建设跟踪不够。镇级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进展缓慢,有些镇农贸市场尚未启动改造,有些虽已改造升级,但未达到标准;市三星级农贸市场占比少,县级创星评选活动尚未全面开展;城区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等部门以及市场建设、管理的主体沟通不够,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开放意识,力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加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等级创建活动,突出产业特色,不断提升园区的投资强度、产出效应、创新能力和集聚水平。加强指导协调,做好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动工投产“一条龙”‎ 跟踪服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挂钩协调机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高层拜访、专题推进、集中签约等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项目,力争外资项目和规模有较大幅度提升;发挥现有外资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外资项目库,明确重点狠抓招商;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扩大外资企业规模。拓展外贸市场。依托中韩(**)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等优势,强化宣传,主推中外园区合作,吸引外商投资,积极参加各类境外展会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实现外经带动,促进外贸出口新增长。‎ ‎(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 加强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建设。鼓励商贸企业在社区及农村建设直营连锁门店、标准超市、商贸中心,推进传统商业网点升级改造,建立面向城乡居民便捷的商贸服务体系,实现快递到镇、配送到村、服务到户。加快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电商支持项目,促推电商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电商快递物流园、中韩跨境电商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扶持一批品牌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电商网站,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商化。推动我区名优特(农)产品实现网络电商营销,构建农产品流通快速通道。引导专业市场、传统百货、连锁超市开展线下展示销售和线上零售一体化。加大商贸项目建设力度。支持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规范、规划推进家居建材、再生资源集散、农产品、汽贸等专业市场建设,引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连锁超市、物流等商贸流通大企业前来布局投资,加快推进在建的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引进高端百货、名品名店,提升我区商贸服务现代化水平。‎ ‎(三)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 要完善奖励扶持政策,按照环境优美、配套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有序、方便群众的要求,加快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要全面提升城区农贸市场布局、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借鉴外地经验,推广农商、农超对接,探索经营管理的多种模式,形成一批标准高、业态新、经营好、环境优的农贸市场,把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做到位。要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市场管理各项制度,促进农贸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四)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要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商务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推动能力提升、效能提速,让“为民、务实、清廉、文明”的商务队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要加强“三外”政策的宣传,深度接轨上海,加强交流合作,为商务经济注入更多的上海元素、上海资源、上海标识,不断提升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要密切跟踪联系,加强协调指导,帮助外资、外贸企业做好项目的申报,手续的办理,强化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三】‎ 自评议工作启动以来,评议调研组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深入**、**、**等镇实地调研,召开人大代表、服务对象、相关部门座谈会6场,个别访谈区交通运输局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12名,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区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评议工作,迅速搭建迎评班子、制订迎评方案,发动机关科室、下属单位自查自纠,规范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现将评议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决策部署、区政府重点工作要求,克服事多人少和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主动作为、负重奋进,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您对区交通运输局工作的总体评价”调查问卷中,表示满意的占91.6%,基本满意的占8.4%。从民意看,区交通运输局工作赢得了社会较好评价,广大人民群众是满意的。‎ ‎1、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近年来,港城高速,省道351、331、226,盐通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竣工和建设,区内“四纵四横”国省干线公路初步形成,“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4.55亿元,全区公路总里程3780公里。今年以“3+1”工程(**高铁综合枢纽、**港支线铁路、站城大道、小型通用机场)为代表的大体量、大规模重点工程陆续上马,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分管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直跟踪到底”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身定一线亲自抓,常年跑部跑省、争取支持,局班子成员切实发挥项目牵头人作用,认真履职、自加压力,面对要素制约抢前谋划、预排工期。目前,12项交通重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2、依法行政成效明显。区交通运输局承担全区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宣传,负责区内交通运输行业的许可审批和执法监管,直面百姓多,环保安全严,法律要求高。区交通运输局积极适应新时代依法治交新要求,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局科室牵头抓总,下属单位各负其责,集中开展“4·18”主题宣传,借助“七五”普法、“12·4”宪法日,开展针对性宣传,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大检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格局。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推进“不见面审批”,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强化部门协作,推进联合执法,定期开展运政、路政、航政、港政、邮政等专项执法,交通执法水平逐年提升。‎ ‎3、惠农交通突飞猛进。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重抓镇村交通短板弱项,认真开展了“三通三千”、农路“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创建等多项惠农工程,逐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目前,全区11个镇10个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村村通”公交实现全覆盖。“十三五”前三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17公里、农桥改造543座,提前两年完成“三千”工程目标。累计新建3.5米农路855公里,今年再建310公里普通农路,151座桥梁。惠农交通成效显著,基层群众评价较好。‎ ‎4、公共交通日臻完善。随着全面融入大市区进程加快,城区区域日益扩大,公交出行尤显重要。在区交通运输局不懈努力下,开通盐丰公交2条、城市公交10条、旅游公交4条、城乡客运18条、镇村公交38条,较好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车辆调度,零差错、高质量完成春运、中高考、新兵运输等重点服务保障和节假日景点游客运输任务,为全区客运通畅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5、接受监督积极主动。区交通运输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配合常委会议题监督和视察调研,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作为历年建议办理大户,区交通运输局秉承一贯认真负责态度,创新建立“统一受理、归类办结、限时反馈、跟踪回访”工作机制,**-**年共办理代表建议26件,内容涵盖大交通体系构建、农村路桥建管、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等领域,实现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三个100%,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对今年的12件代表建议,坚持做到与部门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有力推进建议办理落实。‎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区交通运输局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法律规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评议调研组经过认真调查、梳理、分析,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方面:推进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在区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推动下,大多数交通重点工程项目正按计划进行,但受限于部门职能范围和要素瓶颈制约,整体推进合力不足,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或尚未实质性开工。筹融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重点交通工程体量大、所需资金多,随着中央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加上交投公司等融资平台转型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筹融资力度不够大,资金问题正成为工程建设最大“拦路虎”。用地指标有待进一步到位。部分项目涉及基本农田指标红线,调整补划要求高,目前向上对接合力还不够强,一定程度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加强。缺少人才招引的硬招实招,受限于编制规定和职称评定门槛,高层次技术人才招引难、留不住。年初政府机构改革,港口规划和建设人才分流,影响工作开展。‎ ‎2、行业监管方面:“放管服”有待进一步协调。随着“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交通运输部分许可权限取消,但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有限、创新不多,有“重放轻管、只放不管”现象,监管有漏点弱项。问卷调查中,有群众表示不满意。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针对网约车、无证营运客车等“黑车”打击频次相对较少、力度不大,处罚震摄作用不明显;对G228等超速超载严重路段主动查处不够,个别区域“两超”问题存在,路面损坏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安全;驾培行业监管有盲区,存在违规使用不达标车辆培训和私人黑驾培运营等现象,扰乱市场秩序。监管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安全制度措施落实有以会传会、以文发文现象,偏重于责任状签订,监管方式略显单一,分行业针对性教育培训、应急演练、专家现场指导不多。主动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主动深入企业服务不多,基层指导力度不够,对“两客一危”等行业,设置过高“准入”门槛,一定程度制约了本地运输企业发展壮大。‎ ‎3、行政执法方面:法治宣传有待进一步优化。侧重广场集中普法,进企入村少,普法受众面小,运用新媒体方式不多,宣传效果不佳。在基层走访、问卷调查中,部分对象表示不了解。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强化。行业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能相互独立,沟通衔接不够顺畅,难以适应快速执法需求;执法点多线长面广,受限于执法力量不足和以公安为主、交通配合的执法机制,存在被动应付式执法,部分行业执法效果欠佳,如一些非法码头常常夜间、节假日施工。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有惰性倾向,对于合法合规企业检查过密,而对个别不合规企业检查执法少或不执法,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部分“黑车、黑驾培、黑码头”等执法,处罚金额少,违法成本低,不能真正发挥执法打击作用;存在“人情执法”现象,同一类违法案,处罚结果差别大,涉事业主有意见。在走访和问卷调查中,群众对此反映较多。‎ ‎4、民生交通方面:公共交通有待进一步发展。城市公交部分线路设置不合理,班次准点率有待提高,个别驾驶员服务态度欠佳,移动支付等新技术运用不多,12345热线群众投诉较多;城乡客运存在并班现象,偏远集镇线路延伸不够,垄断和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调研走访中,普遍反映“村村通”公交“叫好不叫座”‎ ‎,便民作用发挥不明显,有资源浪费现象;城市公交政府补贴不足额、不及时,客运企业难以为继,影响正常运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村路桥总量还不能充分满足老百姓需求,特别是边远镇村历史欠账多,群众反映强烈;“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管养机制不到位,部分农村路桥损毁严重,基层群众意见较大;农村基础交通涉及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等多部门投资建设,规划缺乏整体性、长远性,镇村组间分布不平衡,部分路桥布点不合理,“宽路窄桥”现象较多,基层群众反响大。‎ 三、几点建议 交通运输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根据人大代表、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的意见,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1、集聚资源要素,合力推进重点交通建设高质量。区政府要举全区之力,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全区优质资源,构建以交通部门为主、职能部门配合的重点工程建设机制,形成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更强合力。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港集疏运体系列入国家交通专项规划。坚持重点重抓,围绕各重点工程任务节点,细化各阶段目标,研究各环节制约要素,实施分类推进,提高决策执行力,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有序推进。理顺区交通运输局与交投公司关系,加强规范管理,明确职能定位,支持交投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完善重大项目多渠道融资机制,有效解决重大工程资金问题。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提升监管水平,确保建设质量。加大专业人才招引和培养力度,重点在编制、职称评定、教育培养方面,敢于创新突破、拿出真招实招,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加强交通运输工作宣传推介,突出围绕“3+1”工程建设、惠农交通发展等,加大宣传、创新方式,让社会各界知晓交通、走进交通,主动争取社会认可、群众理解。‎ ‎2、深化改革创新,大力促进行业监管服务上水平。以新一轮交通运输行业改革为契机,针对当前弱点薄项和实际需要,加强谋划研究,不断优化交通运输部门大管理体制和大执法机制,加强机构人员职能整合、业务工作融合、机制流程衔接,构建高效运行、衔接顺畅的交通运输管理新格局。高度重视运输环保安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重要环节、重点领域监管,多管齐下抓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探索创新行业监管新方法、新手段,加大“黑车、黑驾培、黑码头”、超限超载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群众举报、社会监督。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方法,推动“放管服”协调发展。‎ ‎3、严格依法行政,有力推动行政执法效能再提升。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重抓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秉公执法、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交通执法队伍。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完善执法案件会商制,开展执法文书互查互审,杜绝“人情执法”,确保行政执法规范、透明、公正。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简化内部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秩序。建立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加强与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作,形成交通运输执法更强合力。‎ ‎4、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证民生交通发展更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围绕群众关注关切,不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民生交通取得新成效。整合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科学谋划、严谨布局,避免多头重复建设。坚持“建管养”‎ 并重,继续加大农村路桥建设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管养,发挥部门牵头协调作用,保障专项养护资金,夯实管护责任主体,强化日常考评,确保在农村路桥管养、监督和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按时足额拨付城市公交预算,建立完善公交日常运营管理考核机制,确保城市公交规范营运、优质便民。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建设,广纳各方意见,完善实施方案,配置合理车型,优化线路班次,加大智能化投入,推进城市、区镇、镇村“三个公交”无缝换乘,真正实现“人便于行”,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更有幸福感。‎ ‎【篇四】‎ 一、基本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区住建局高度重视人大专项工作评议,把接受区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把接受人大评议作为促进各项工作的动力和机遇,自觉将全局工作置于人大监督之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发展为民理念,切实履行自身职能;服从服务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城建重点工程;重视民生改善,加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主干道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加强自身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在组织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对城市建设总体评价满意度为82.69%,满意和较满意达98.07%;对贯彻法律法规方面的满意度84.61%,满意和较满意的100%;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80.77%,满意和较满意的达98.08%;对加强房地产、建筑业管理方面的满意度71.15%,较满意19.23%,基本满意 9.62%;对以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村镇建设管理的满意度73.08% ,较满意 19.23%,基本满意7.69%。‎ ‎1、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方面:住建局能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克服重重阻力,化解种种矛盾,多方协调各部门和各镇(街道、区)关系,全力起动和推进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年14个集中居住点规划2838户,到4月底累计开工建设1531户,其中竣工969户,在建562户;**年17个新建集中居住点及21个集聚改善提升点建设规划初稿编制完成。‎ ‎2、在斗龙港生态组团建设方面:**年调整规划编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地产等4大类8项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6.6亿元,当年19.9亿元,目前已开工3项,开展前期工作5项,今年已完成投资6.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 ‎3、在发展城市经济方面: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基础。‎ 二、存在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搜集到群众、镇(区、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住建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分为3大类、19条。‎ ‎1、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方面:‎ 一是宣传不足发动不力。工作的整体氛围还不够浓、推进力度还不够大、积聚速度还不够快。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做政策宣传解释时,不能准确把握要领,导致群众不知晓、不了解相关政策,加上居住习惯、房屋质量、耕作半径等各方面的客观制约,农民群众拆旧建新的意愿普遍不高。‎ 二是政策偏紧手续繁琐。大多数群众认为改善居住条件,本就想住得更大、更好、更方便,但政策限制了房屋的面积和户型,不少原先持观望心态的农户,对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产生怀疑,打起了“退堂鼓”。一些群众相互间买卖住房的,因为房屋变更手续繁琐流程复杂,就放弃了拆旧建新的打算。‎ 三是协调受掣推进缓慢。农民群众住房改善牵涉面文广,矛盾复杂,协调较难,影响了工程整体的推进速度。到4月底为止,**年14个集中居住点规划2838户累计开工建设1531户,开工率为53.95%,竣工969户,竣工率为34.14%。**年17个新建集中居住点及21个集聚改善提升点,目前才完成建设规划的初稿编制。‎ ‎2、在斗龙港生态组团建设方面:‎ 一是规划衔接不够到位。由于缺乏上位规划的指导,概念性规划、总规、控规的修编比较频繁,规划的严肃性、强制性、连续性急待加强。总规、控规和土地总体规划间的衔接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各板块子规、专项规划仍然是由各板块之间牵头,在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 二是项目建设不够均衡。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实施的在建项目大多数还是一些单体项目、小项目,能够拉动板块发展的大项目、出彩项目、向上争取能够代表地区形象的特色项目还不多,同时板块之间的同质化项目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做大、做精、做强。‎ 三是统筹推进不够顺畅。目前斗龙港生态组团建设的模式是住建局牵头,大中街道和新丰镇分块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的高质量协调发展,造成了建设资金、项目用地等要素的高位统筹不足,相关部门参与建设、深度介入、化解突出瓶颈问题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在发展城市经济方面:‎ 一是城市经济的领导、决策、执行支持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四大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但针对发展城市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言,还需将城市经济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形态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谋划布局,进一步的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要有专人专抓、“抓事到人”,进一步强化城市经济是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的理念。‎ 二是历史欠帐累积较多,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城市规划系统性不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还不足,功能还不够齐全,承载大型城市经济实体的能力还不够强,城市的个性特色还不够鲜明。‎ 三是城市经济产业业态不够丰富。大型商业综合体、五星级大酒店、品牌消费、休闲康养等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多层次高品质生活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还不足,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还不充分。‎ 三、几点建议 综合调查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方面:‎ 一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把为农民群众谋福利、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让农民群众满意放在第一位,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细化调整政策,让群众挑有多选、住能舒心。‎ 二是转变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能力。整合相关手续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主动自愿地向公共配套全面、生产生活便利的康居点集聚。‎ 三是注重产业支持,营造安居乐业氛围。要针对各镇区特点精准施策,把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口城市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让进入康居点的群众有工做,有收入,住得舒适,日子富裕。‎ ‎2、在斗龙港生态组团建设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效率建设、高标准管理。要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根据总规的功能分区,策划好项目布局和具体建设内容,根据策划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及时编制控制性详规和建设性详规,确保不拖建设后腿,实现总规和各专项规划的无缝对接,形成完整体系。‎ 二是不断加强高位协调。进一步强化指挥部的高位协调指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保护组团内现有的原生生态资源、地形肌理和自然景观。严格督查考核,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推进合力,加快现有重点项目推进,积极招引能够连片开发和整体带动的重特大项目的落户。‎ 三是大力整合资源。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将斗龙港生态组团上纳**市大市区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推进“盐丰一体化”进程。通过组建文旅集团,加强板块之间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做大做强,探索组团内部旅游景点“一票通”“一车通”,完善内部交通路网,整合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全域旅游“大景区”。‎ 四是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为民。要通过经营转化资源,通过经营提升资源,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引导群众参与建设,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给生态组团注入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快组团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智能化、多元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3、在发展城市经济方面:‎ 一是提高对发展城市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发展城市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专门班子、一支专业的谋划团队、一套运行高效协调顺畅的执行机制,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做优城市经济业态布局。放眼高远,以全球视野招引“高大上”的城市经济项目落户**,积极主动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寻找借力发展、跨越腾飞的机遇。围绕**大市区副中心定位,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集聚度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补齐短板,完善功能配套,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平台。深度挖掘和培育城市个性特色,坚定城市向西向北的发展方向,策应**大市区,形成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功能错落的空间结构,全面提升城市内涵品质,防止两城融合过程中出现大市区对**的虹吸效应。‎ ‎【篇五】‎ 一、基本情况 区财政局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全区中长期财政计划及年度预决算编制、公共支出管理、民生支出保障、财税政策实施、国有资产监督等多项工作职责。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做好财政收支、财税改革、财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特别在深化预算管理、控减经费支出、盘活财政资金、防范化解风险、保障财政运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面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连续多年被评为“综合先进单位”。‎ 财政运转保障有力。财政部门坚持立足自身,突出保障重点,科学编制镇级财政预算,按时按需拨付人员工资、运转经费和项目资金,全额补足镇级财力低于基本支出部分,对镇级新招引落户区级园区项目实行税收双重统计,增加财力分成,有力保障了镇(街道、区)的财政正常运转需要。建立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应用系统,强化财政监督力度,财政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深入分析财税收入变化趋势,开展社会综合治税,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缓解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等因素造成的财政减收影响。**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3亿元,增长5%,税占比达81.5%,主体税种继续保持高幅增长,增值税增长增幅和企业所得税增长总量均列全市第一。‎ 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按照工业、服务业、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人才和招商引资“4+2”模式,全面清理整合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制定出台了6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控新增专项和预算追加,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金拨付审查,严格专款专用,严格执行政府招标采购,推动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加快审核流程,减少流转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有力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国资监督稳步推进。全面推进区属企业政企分开改革,不断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服务企业,强化业务指导,金色农业公司、华丰种业公司先后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先后修订和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出租、产权登记、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监督体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薪酬管理等多项制度和文件。建立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制度、年检制度,健全国有资产月报制,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基础资料库建设,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全面实现了对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 二、调查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 区财政局在推进三个专项工作上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调查过程中代表、部门、镇(街道、区)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需要区财政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保障财政资金运转、强化镇(街道、区)预算管理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增长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全面推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特别是新项目、大项目支撑不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人员工资增长、民生支出标准提高等财政刚性支出逐年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二是镇级发展需求越来越大,因镇级经济发展滞后,镇级财力已无法满足镇级发展需求,虽然每年区本级财政均会超调部分财力支持镇区发展,但仍是杯水车薪。三是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镇区化解债务的压力巨大,如何筹措资金用以兑付财务成本、偿还到期债务是我们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管理方面:一是专项资金投向还不够精准、不够集中,特别是一些普惠性政策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扶大扶优扶特色还不够,影响了资金使用绩效。二是不少部门在编排年度项目时,往往只从有利于本部门、本单位的角度出发,尽量把项目资金往“大”处编排,但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还没有做到物尽其用,缺少集约节约意识。三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直接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导致部分专项资金滞留账面,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一是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比较松散,机构调整和职能优化还没有到位,国资监管的职能还没有得到有效转变,同时,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国企改革还需深入推进,我区的国企改革工作刚刚破题,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加之管理企业的经验还不足,对国企改革的研究,还停留在落实上级统一部署和制度探索的层面上。三是资源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还存在着国有资源家底不清、价值评估不准、产权不明晰、闲置等问题,影响了资源实际收益和使用效率。‎ 三、几点建议 开展专项工作评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相关部门充分履行部门职责,贯彻落实好区委决策部署情况,确保区委区政府重点重抓的工作推进到位。为此,评议调研组根据人大代表、部门、镇(街道、区)的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培植税源经济。升温加压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狠抓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外资项目的招引和服务,力促一批项目快竣工、早达效,迅速形成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做大各类资金池,促进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不断加大企业“三服务”力度,着力新培育一批纳税超亿元、上市挂牌、高新技术、规上工业、星级企业,推动全区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安排各项支出。继续抓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减少结余结转,提高支出预算执行效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制度、政府采购等改革,努力控减行政运行成本。‎ ‎3、加强镇区债务管控。加大重点镇区财政支持力度,在镇区当年度可用财力范围内,适当提前下拨资金,减轻镇区日常运转压力,降低运转成本。多元化拓宽化债途径,足额落实好“三个20%”‎ 的硬性要求。积极出台政策,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融资平台转型、优质资产市场化变现等多种渠道,稳步化解债务。加强项目资金监测,压降投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严格落实责任,对既有债务、隐性债务、到期债务及其相应的还债支出进行动态指标分析,强化风险预警,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 ‎4、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做到早编制、高质量、精预测。要参考近几年财政支出和工作变化实际情况,结合可用财力,分析预测收支因素,科学确定明晰预算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要提早编制,前移评审关口,开展充分地科学论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特别是对民生支出和重大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逐步实现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5、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按照“4+2”模式,进一步整合各项专项资金,汇集用于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分类出台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投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减少与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时差,提高资金使用的时效性。‎ ‎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顶层设计,深化国资监管,建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国有资本监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确保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明确职能科室工作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监管职责,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作用,突出“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资金化、资金收益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着力打造法治财政。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规范财政监督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对内加强内控内审制度建设,对外强化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财政决策科学民主、收支活动依法合规、财政管理公开透明、内外监督有力有效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