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5 KB
  • 2022-03-28 发布

精编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模板五篇(五)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模板五篇  工作计划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员工整天无所事事,要问他们是否真的没事可做了,事情都完成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寻找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总觉得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做,但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事情越积越多,就更加束手无策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某某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已建设文化墙210延长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环境建设上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化。我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倡师生读书,近年来启动阳光·书香活动。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必将有力促进我校阳光·书香校园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4、校本课程管理小组:  组长:刘国富  副组长:李强宝伟棠金常胜刘伟林  成员:刘国峰温海楠吴丽丽王明丽萨茹拉徐丽娜祝锴山刘颖孙菲菲索明婧李明慧张芳  组长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员负责按实施方案落实课程工作,组织各项活动,检查验收实施效果等。  5、教材类型:选编   三、校本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白我,勤于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同、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课程内容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以背诵古诗、成语、佳句等。  讲一讲:积累名人名言、成语等,以讲故事形式进行交流。  读一读:读名篇,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摘抄五个佳句一首古诗十句成语巩固积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好习惯。(开展15110阅读积累周计划)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竞赛和积累本评比活动。  3、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4、主讲教师:各年级语文任课教师  5、教学材料:《弟子规》、平行班教师确定的名篇  6、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  1、教师在每周一节阅读课解读《弟子规》名篇  2、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诵读背诵弟子规  3、课前背诵5首古诗  7、课程实施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文化墙、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1)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配合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   (2)经常为学生读书,让他们在听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利用班会、校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2、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二)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  (一)唐诗宋词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接触成语故事,不仅很快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古诗文选粹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灿烂的文化。古诗文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生本性原则。   由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规定性和单一性,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因而长期以来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很少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的权力。校本课程开了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教育性原则。  古诗文和所有的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考虑其教育功能,要能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门校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  5、差异性原则。  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我们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二)实施形式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我们主要用诵读、赏析、竞赛、表演汇报四种形式。  1、诵读: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诵读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包括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等。  2、赏析: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优美的、经典的段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听范读欣赏其文字的优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竞赛:老师安排某一时间,在班内、班与班之间,或者年级之间开展诵读赛,例如古诗诵读擂台赛,大家来背《三字经》等等。  4、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会的时间将诵读作为一种节目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读书会、诵读会等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背诵、朗读才能。  (三)实施建议  1、《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切忌强制性要求学生背什么、背多少。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诵读是一种负担。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5、诵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无目的读和背。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评价这种手段检验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态度及表现。  2、学生诵读经典的成果。  3、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评价。  (二)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己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投入程度及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表等方式作简单记录。  3、学校评价: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三)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可考查的方式,评价依据平时的记录和学生成果。  2、评价以激励为主,在确定学生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学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样性。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三)  一、课程目标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和风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来。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此阶段实施中华经典教学,更利于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  此外,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益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根据《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高教体„202X‟14号)文件精神工作安排,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中国古代、现代的优秀诗词。  2、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十方面:  (一)校园经典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选文时要根据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侧重。具体要求如下:  1、具体目标:  (1)喜爱古诗,能自觉朗读、背诵古诗,达到琅琅上口。  (2)能读出唐诗宋词的韵律、节奏之美。  (3)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4)、积累大量的古诗。  2、选编办法:  以唐诗为主体,宋词为辅。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备篇目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年选编16首诵读篇目。低年级主选《课程标准》规定篇目,高年级可适当拓展选择范围。内容包括诗文、注释、作者简介、译文、欣赏、练一练、背一背等。  3、实施建议:   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可采用领读、齐读等方式进行。为了便于阅读,在编排低年级校本教材时要注音。另外,对于生僻字较多或节奏不易把握的诗篇,可安排教师范读、领读等诵读方式。  (二)红色经典  以革命红色经典诗词为主,结合我县西路军纪念馆题写的诗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学年选编8首诵读篇目。具体要求是:  1、课程目标:  (1)知晓革命红色经典诗文的内容,并能背诵。  2)了解西路军纪念馆的悲壮历史,能背诵馆内革命先烈题写的部分内容。  2、选编办法:  各年级按照学生年龄的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红色经典诗文,每学年不少于8篇。教材内容包括诗文或诗词、注释、作者简介、寓意、欣赏、练一练、背一背等。  3、实施建议  以学生领读、齐读等自主诵读方式为主。经典诵读首先教师要多领读,待学生读书后,在进行自主诵读。此外,在编排这部分校本教材时,尽可能编排注音版。  (三)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故事记述的都是古代名人大家的传统美德故事,无论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还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都意义重大,特别是广为流传的120个国学经典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内容的最好诠释,对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国学内容亦可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所以,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故事十分必要。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为主,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文理,而《弟子规》则与《三字经》一样,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国学经典诵读首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中高年级可以从四书五经中选取部分内容,作为高年段学生的诵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重点以《论语》、《诗经》为主,具体要求是:  1、课程目标:  (1)知晓《三字经》的内容,能背上大部分三字经。  (2)了解《弟子规》的内容,能背诵《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3)了解《千字文》,感受其韵律,全背大部分《千字文》。  (4)通读《百家姓》,知晓百家姓的由来,会背百家姓内容。   (5)对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想读想背的意愿,并推荐选背一些浅显的古文。  (6)了解《四书五经》的基本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  (7)能理解一些浅显的古文名句,并能做到熟读成诵;  (8)从诵读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选编办法:  每学年国学经典故事中选编8个故事编入《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低年级以选编道理浅显的为主,注重良好品德奠基,随着年纪增高,逐渐加深。至六年毕业,争取诵读完成40个国学故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选编内容,可灵活把握,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弟子规》作为一年级诵读篇目;《三字经》作为二年级诵读篇目;《百家姓》作为三年级诵读篇目;《千字文》作为四年级诵读篇目。精选广泛流传的名篇名句,编入高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五年级以选编《论语》为主,六年级以选编除《论语》以外的其他《四书五经》著作内容为主。国学经典每学年不少于8篇。教材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读解、练习、写一写、主题演讲、故事比赛等。  3、实施建议   低年级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诵读为辅,高年级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教师讲解、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为辅。利用主题班队会适时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在诵读前教师要利用语文课、自习课、活动课、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予以讲解,但不求明明白白,只知大概即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  (四)其他  1、对联:  对对联就是作对联。对联,雅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俗称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选编对联内容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得到文化素养得到熏陶,培养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意味,培养阅读大量书籍的兴趣。学生的对对联的能力有所提高,产生了爱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目标  ①积累名联佳作,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②会简单对对联,创编对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⑤学生互帮互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选编办法:  选编内容包括:对联小故事,对联的分类,对对联的游戏,欣赏趣味对联,创编小对联、积累古今名联佳句等,每学年。  (3)实施建议  低年级以欣赏、积累一些浅显易懂的名联佳句为主,可适当选择一字对,二字对等进行比较简单的内容进行属对练习,高年级可是单拓展,选择一些三字对、成语对、古诗对等进行练习,以此了解对仗的技巧(正对、反对、虚实对、流水对、无情对等),可采用生生互对、师生互对,小结讲评、师生互评的形式进行。儿歌童谣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是低年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学样式,孩子们通过传唱儿歌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2、中华神话故事(中年级)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奇伟瑰丽的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阔的影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话和神话人物已经演化成为一种文化概念,对中国人的心理和思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晌。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神活。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为提高语言水平打好文化基础。  3、毛泽东诗词(高年级)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和思想家,而且是造诣颇深的文学家、诗人,让小学生读一读毛泽东诗词,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胸襟开阔的大气,愿景厚重的深远的气质。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生本性原则。  由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规定性和单一性,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因而长期以来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很少有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的权力。校本课程开了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中华经典诵读》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教育性原则。  古诗文和所有的文学体裁一样,具有认识、审美、娱乐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华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考虑其教育功能,要能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门校课程,它的开发实践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校策,是学校个性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位师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全体,以低起点、高规格、抓全面、促个性作为指针。  5、差异性原则。  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实际的学生层次性、差异性,对学生,我们强调面向全体,但也不能忽视由于受个人修养、禀赋、爱好制约而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  (二)实施形式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我们主要用诵读、赏析、竞赛、表演汇报四种形式。   1、诵读: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诵读内容,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诵读。包括集体诵读,指名诵读、接龙诵读、男女生对读等。  2、赏析: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优美的、经典的段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听范读欣赏其文字的优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竞赛:老师安排某一时间,在班内、班与班之间,或者年级之间开展诵读赛,例如古诗诵读擂台赛,大家来背《三字经》等等。  4、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会的时间将诵读作为一种节目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读书会、诵读会等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背诵、朗读才能。  (三)实施建议  1、《中华诗文经典诵读》课程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不能上成文娱课或者语文活动课。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切忌强制性要求学生背什么、背多少。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诵读是一种负担。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5、诵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无目的读和背。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3月—202X年4月)  研究制定《中华经典诵读》校本实施纲要、课程实施方案、编排校本教材、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2X年4月—202X年7月)按照课程实施方案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积累有益经验,查找不足。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202X年8月之后)  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实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四)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背诵古诗的速度和质量。  3、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  4、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引发兴趣。   诵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编故事剧,欣赏flash动画,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玩中学,学中玩。  举行班级对抗赛、评选吟诵小明星、男女生对抗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以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保证数量。  坚持每周一首诗,抄在黑板上,督促学生养成背诵习惯,形成背诵能力。对有余力的同学提高要求,结合自己实际,每学期要制定出自己的背诵计划和具体目标。增加数量,争取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  3、抓好质量。   每节课及时检查背诵,把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一一记录,对没背过的或没背熟的及时督促。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体会古诗吟诵的必要性和前瞻性,积极配合老师,严格要求孩子把每首古诗背熟、背好,家校携手,争取一个不落地背熟。  4、加强指导  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范读指导,上网搜集相关配乐朗诵,另一方面培养尖子生,加强领读训练,使学生体会古典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吟诵能力、感悟能力。  总之,这学期通过多种形式的吟诵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人生真谛,懂得做人道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将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  三、活动安排:  第一周:《忆江南》  第二周:《潇湘神》  第三周:《长相思》  第四周:《菩萨蛮》  第五周:《菩萨蛮》  第六周:《更漏子》  第七周:《梦江南》  第八周:《浣溪沙》  第九周:《菩萨蛮》  第十周:《虞美人》   第十一周:《相见欢》  第十二周:《清平乐》  第十三周:《菩萨蛮》  第十四周:《杨柳枝》  第十五周:《西江月》  202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相关文章:1.202X学校工作计划范文5篇2.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范文5篇(4)3.202X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参考范文五篇(6)4.202X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5篇5.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