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6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行政事业单位公章使用制度 2 篇
行政事业单位公章使用制度
一、公章范围
本规定所称的公章主要包括:局行政章,局机关各科室章,局属事业单位章,
业务专用章。
二、公章的刻制、启用与停用
1、除由上级机关发放的公章外,统一由办公室负责制发。
刻制公章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新成立或更改名称的单位刻制公章,需填
写书面申请,经局领导批准后,由局办公室持单位介绍信、机构设置批件及印章
式样到公安机关办理刻印手续,并到公安部门指定的刻字社刻制。
局属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必须刻制业务专用章时,需填写书面申请,经法制
科审核,局领导批准后,由局办公室办理刻制手续。
2、局办公室对局属各事业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刻制的公章要进行压印登记。
未经发文和压印登记的不准启用。
如擅自启用造成后果的,将视情追究相关责任。
3、单位更名、撤销,须及时将原公章送交局办公室封存或销毁。
对字迹已经模糊或缺损的公章要及时向局办公室申请更换。
更换公章不再发启用通知。
4、对于因客观情况造成公章停止使用的,应及时写明有关情况,经局领导
批准同意后,将公章上缴局办公室。
三、公章的使用
1、需要使用局行政章的文件材料应严格履行审批及登记手续,局发文一律
凭局领导签发、审阅的原件用印,其他文字材料需经局领导审阅同意后用印。
对不符合手续和不合用章要求的,一律不得盖章。
下属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用章登记制度。
2、公章保管人是本单位文件材料盖章的第一责任人,盖章时必须经单位负
责人签字同意。
严禁在空白的纸张、表格、信函、证件等上面加盖局行政章或业务专用章。
3、局行政章不准携带出门或离开办公室使用,特殊情况必须经局领导同意。
4、合理使用印章,做到“齐年盖月”(即印章的左边缘与落款日期的年相齐,
月、日盖在印章的下面);盖章时用力要均匀,落印要平衡,印泥(油)要适度,保
证印迹端正、清晰。
四、印章的保管
1、局行政章由办公室负责保管,业务专用章由相关单位负责保管,局机关
各科室章、局属事业单位章及业务专用章必须指定专人保管。
2、公章保管人要切实加强责任心,认真保管好公章。
防止他人随意盖章。
3、对保管使用不当,擅自使用或乱放公章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追究相关
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公章使用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印章管理,保护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社会
秩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 411 号)和《国务院关于
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 号),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以
下简称监督管理机构)登记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印章,指事业单位名称印章(含各种质料)、专用
印章(指冠以单位名称的钢印、财务章、合同章、发票章等专用印章)以及法定代
表人名章。
第四条 事业单位名称印章为圆形,直径不得超过 4.5 厘米,中央刊五角星,
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冠以单位法定名称的钢印直径不得大于
4.2 厘米,不得小于 3.5 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
环行。其他专用印章在名称、式样上应与单位正式印章有所区别。印章印文应当
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字体为宋体。
第五条 事业单位经监督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后,方可刻制印
章。印章所刊的单位名称,应与监督管理机构依法登记的单位名称相一致。
第六条 事业单位刻制印章须持以下材料到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核
准备案后,到公安机关许可的公章刻制单位刻制。
(一)有效期内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二)举办单位出具的刻制印章的介绍信;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员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其他有关申请材料。
第七条 事业单位刻制冠以单位名称的内设机构印章的,持《事业单位法人
证书》和本单位出具的介绍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
复印件,按第六条程序办理。冠以事业单位名称的内设机构印章仅限单位内部使
用,不得对外。
第八条 事业单位自依法设立登记,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日起 30
日内,将刻制的单位印章的印迹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九条 事业单位办理名称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时,
将原登记的单位名称印章和专用印章送交监督管理机构,并在领取新的《事业单
位法人证书》之日起 30 日内,将新刻制的单位名称印章的印迹和专用印章的印
迹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事业单位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之日起 30 日内,将刻制的新任法定代表人名章的印迹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向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印章的印迹时,应当提交公安机关
出具的刻制印章核准备案证明。事业单位印章的印迹经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后,印
章方可启用。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办理法人注销登记时,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收缴事业单位
名称印章和专用印章。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被依法撤销登记的,由监督管理机构收缴单位名称印章
和专用印章。无法收回的,由监督管理机构发布印章废止的公告。
第十四条 监督管理机构对收缴的和事业单位送交的印章,应填写《收缴事
业单位印章凭证》,并登记造册。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印章损坏或遗失,应在报刊上发布印章作废或遗失声明,
并将损坏的印章送交监督管理机构,持作废或遗失声明的证明和监督管理机构出
具的《收缴事业单位印章凭证》,按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申请重新刻制,刻制后
30 日内,将新刻制印章的印迹报监督管理机构备案。事业单位冠以单位名称的
内设机构印章损坏或遗失需要重新刻制的,经声明作废后,将损坏的印章送交所
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程序申请重新刻制。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变更、注销登记后,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保留原名称
印章的,应填写《事业单位印章封存申请表》,根据实际情况承诺需要保留时限,
由举办单位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并经原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盖公章后,
与印章一并上交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封存手续。自批准事业单位名称变更或注销
之日起,保留封存时限一般不超过 2 年。
第十七条 监督管理机构对收缴封存的事业单位印章应妥善保管,未经批准,
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封存印章。
第十八条 封存印章的使用,仅限于原事业单位名称变更、注销登记核准之
日前的未结束事项,不得在新事项上使用。
事业单位如需使用封存印章,须填写《事业单位使用封存印章申请表》,注
明使用理由、举办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举办单位公章后,到监督管理机构当场
使用,用印后重新封存。封存印章不得以任何原因外借使用。
第十九条 监督管理机构将收缴的印章送交公安机关,填写《事业单位印章
送交登记表》,由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省监督管理机构送交所在地设区
的市政府公安机关,市、县(市、区)监督管理机构送交同级政府公安机关。印章
由公安机关负责销毁。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办理注销(撤销)、变更单位名称登记后,应将刻制的冠以
单位名称的内设机构印章登记造册,送交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销毁。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印章应当有专人保
管。严禁买卖、出租、出借印章。
对违反规定使用印章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保管人、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或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未经公安机关办理核准备案,擅自刻制印章的,由公
安机关收缴非法刻制的印章,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
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擅自承制事业单位印章的,由公安机关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款规定予
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经公安机关许可的公章刻制单位,违反第六条规定承制事业单
位印章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四条第三
款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监督管理机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印章工作中玩忽
职守、滥权、徇私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 20XX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XX 年 10 月 31
日。
行政事业单位公章使用制度
一、本规定所指单位印章,包括“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印章、“南
京中山植物园”印章和法人章.
二、单位印章代表本单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综合办公室受所长委托负责单
位印章管理.
三、单位印章刻制由所长同意,综合办公室经办;综合办公室凭介绍信到指定
刻字社刻制.印章模糊或缺损,须及时封存或销毁,并及时申请更换.
四、印章由专人妥善保管,随用随锁,不得转借和外借,下班后及节假日必须妥
善保管,确保存放和使用安全.如有遗失,必须及时报告,并登报声明该印章作废.
五、单位印章主要用于以所(园)名义上报、平送、下发的有关材料,包括文件、
报表、通告、公函、介绍信、证明、聘书、请柬、奖状、合同、协议书、专利申
请书、科研项目申报书、科技成果申报书、职称申报表、工资申报表、录取通知
书、审批表等.
六、印章使用需经审批.对外公函、合同、协议书等由部门负责人、分管所
领导审核,所长批准.一般事项由分管所领导审批.
七、使用各类印章都必须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登记的项目包括:用印日期、文
件标题、印数、用印部门、经办人.
八、使用印章中违反本规定者,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损失的予以行政处
分,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九、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