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1-04-14 发布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3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3 篇 篇一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我在 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 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 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留守儿童? 2·为什么留守儿童数目会越来越多多? 3·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 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为了深入的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家乡调查的进 100 户人家,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占据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么为什么留守儿童的数目会如此之 多,通过调查和参考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都相对的比较贫困,父母为了 支撑孩子读书和供养家里年迈的父母仅靠家里几亩地是完全供应不过来的,为此他们不得不 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自己出去打工挣钱,这样也就造成的大批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与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 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 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生活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情饥渴”,在调 查中每当我们问到孩子想不想父母时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然而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一年甚 至几年回来一次,能给孩子的只有经济上的关怀,调查中有部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 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 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偶尔的一个电话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 听烦恼,不能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 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学习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偏下,具体的原因我们寻访过学 习的老师,老师大都表示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不佳与他们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大都 聪明乖巧,只是家里疏于管教,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家里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有的只是 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而且他们素质普遍偏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另外就是有些孩子 小小年纪就开始迷恋网络,不思进取也就造成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素质偏低。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大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留守儿 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 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在我们 的调查中也发现个别孩子行为孤僻,言谈极少,整天呆在家不出门,但这也是极个别的情况。 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小小年纪满口脏话,这也是父母疏于管教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 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 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这都是让人忧心的问题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参考的许多文献,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 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现将我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 “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 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 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 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 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 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 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 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 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 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 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 二、学校方面 景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 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 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 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 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 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 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 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 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 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篇二 活动参加者: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奎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 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 即“留守儿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 14 个镇共抽 取 42 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 2019 年 3 月 20 日。汇总结果显示:4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9630 人,劳动力 4966 人。2019 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 1336 人,比去年同期减少 29 人, 减少 2.12%。据此推算,2019 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 134779 人,比去年同期减少 2926 人。 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 23121 人,占留守儿童的 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 婆照顾的有 10596 人,占留守儿童的 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 2138 人,占留守儿童的 5%, 独立生活的有 44 人,占留守儿童的 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14 个乡镇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 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 现,83%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3%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 10%的监 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 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 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 任性、郁闷、敏感、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 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 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 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 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 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遵纪守法表现较好的占 17%,一般的占 65%,差 的占 18%。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 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 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 时有发生。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 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 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 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 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 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 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 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 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 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 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 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 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 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 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留 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 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 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 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 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 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 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建议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 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一是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 事日程,加强领导,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 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 合法权利。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 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 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 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 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 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 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 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 特别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 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 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可以看 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 此,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 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 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 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 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 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在留守儿童较 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 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 利。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 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 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 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 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 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 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 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 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篇三 奎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 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 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 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 我在假期期间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家里及县教育局进行了为期 5 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 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 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 面的高度重视。现特将假期中的调查报告整理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 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 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 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 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 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 20,65 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 30 分—40 分, 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 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 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 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 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白家庄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 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 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 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 1—15 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 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 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 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 1 次,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 1 次,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 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 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 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 169 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照管的占 75 人;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 10 人;有 5 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 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 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 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 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 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 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 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 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 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 困难。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 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 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 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 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 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 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 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 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 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 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 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 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 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 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1)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 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 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 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3)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两免一补”、贫 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4)开展“结对子”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 和帮助;同时,学校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 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5)“五老”进校园活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 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四老”家长学校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详细记录了留守儿 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 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学校对对留守儿童爷 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改变“四老”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 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 “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 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 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 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 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 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 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下一步的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 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对__农村教育投入,帮助留守儿童较为 集中的村小、中学新办或巩固原有的寄宿学校,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 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吃住警中到学校,一是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 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积极向上、开 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 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 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 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 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 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 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 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 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 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 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 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 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全省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 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 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 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 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 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 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下一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社会各界都应当为他们提供 一个和谐,优良的成长那个环境.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会更加的成功,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 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