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3 KB
  • 2021-04-14 发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篇一 ‎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当代社会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  根据教育局的指导精神,本学期我片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知识 ‎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  2、落实《心理哺育》课程的教学。‎ ‎  课程由各班的班主任承担实施。本学期周五的“生命/班队”课中安排4节活动课。‎ ‎  3、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  4、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  (1)让咨询室成为心理放松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  (2)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不同,分年级段来进行辅导。‎ ‎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  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帮助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  指导班主任老师建立本班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  5、利用家访的机会和家长沟通 ‎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篇二 ‎  一、指导思想:‎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气氛。‎ ‎  二、具体目标 ‎  1、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  2、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  3、班级男女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工作。‎ ‎  4、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5、家长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四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  三、主要工作 ‎  ㈠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  ㈡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  1、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  咨询途径:‎ ‎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  ⑶辅导老师访谈 ‎  2、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  3、办好心理健康园黑板报。‎ ‎  4、邀请专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四、具体工作 ‎  九月份:‎ ‎  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  做好班级男女心理健康委员的培训工作。‎ ‎  十月份:‎ ‎  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  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  十一月份:‎ ‎  继续指导心理健康委员在班中开展谈心角活动。‎ ‎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  十二月份:‎ ‎  举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 ‎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展评活动。‎ ‎  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 ‎  元月份 ‎  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报告篇三 ‎  一、指导思想 ‎  以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二、工作重点 ‎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学会沟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4、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三、工作计划 ‎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班主任和团委、及政治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  6.每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结合初中学生的青春期成长、考试焦虑、师生之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解等课题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  8.追踪调查在校学生中接受过咨询学生,看其在心里、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