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总结5篇 60页

  • 57.77 KB
  • 2022-03-28 发布

农业局工作总结5篇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业局工作总结5篇【篇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以来,我局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市和我区开展农村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从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入手,做好我区三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20年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粮食生产。2020年粮食生产任务指标是粮食播种面积58.7万亩,总产量16.6万吨。已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已完成粮食总产18.2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09.9%。其中水稻38.63万亩,玉米7.18万亩,薯类(鲜薯)12.50万亩,豆类面积1.69万亩。(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已完成面积35.53万亩,其中甘蔗22.31万亩,花生2.63万亩,木薯9.98万亩,其他0.61万亩。 农业局工作总结5篇【篇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以来,我局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市和我区开展农村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从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入手,做好我区三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20年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粮食生产。2020年粮食生产任务指标是粮食播种面积58.7万亩,总产量16.6万吨。已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已完成粮食总产18.2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09.9%。其中水稻38.63万亩,玉米7.18万亩,薯类(鲜薯)12.50万亩,豆类面积1.69万亩。(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已完成面积35.53万亩,其中甘蔗22.31万亩,花生2.63万亩,木薯9.98万亩,其他0.61万亩。 农业局工作总结5篇【篇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以来,我局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市和我区开展农村农村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从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入手,做好我区三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20年开展农业农村工作及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粮食生产。2020年粮食生产任务指标是粮食播种面积58.7万亩,总产量16.6万吨。已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0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已完成粮食总产18.25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109.9%。其中水稻38.63万亩,玉米7.18万亩,薯类(鲜薯)12.50万亩,豆类面积1.69万亩。(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已完成面积35.53万亩,其中甘蔗22.31万亩,花生2.63万亩,木薯9.98万亩,其他0.61万亩。 (三)秋冬种完成情况。今年我区秋冬种计划种植面积为47万亩,其中秋冬菜27.2万亩,秋粮11.01万亩,秋种经济作物0.83万亩,冬粮2.56万亩,绿肥5.1万亩,青饲料0.3万亩。截至12月底,完成秋冬种面积49.3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104.9%,其中秋冬菜27.28万亩,秋粮11.01万亩,冬粮1.85万亩,秋种经济作物0.83万亩,绿肥8万亩,青饲料0.37万亩。(四)农业产值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2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13309元,农业产值目标任务25.31亿元。预计年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315元,农业总产值达25.35亿元。二、工作亮点及措施(一)抓好粮食生产发展 一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要求,抓好各镇(场、街道)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层层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扎实推进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是积极引种富硒红薯生产。充分利用我区沿海乡镇,沙质土壤,富含硒、铁等微量元素,土质黏重,特别适合红薯生长等特点,在犀牛脚镇埠头村委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种积极引种紫罗兰、七里香、西瓜红等富硒红薯150亩,大力发展富硒红薯种植,打造我区富硒红薯品牌。三是积极发展特色海水稻(海红米)。充分利用我区大量沿海滩涂和大风江、钦江、茅岭江等沿江盐碱地的生态资源变成粮食生产基地,促进我区粮食生产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在康熙岭镇新南村沿线的茅岭江滩涂和东场镇六加村沿线的大风江滩涂,分别种植150亩和350亩海水稻(海红米)+禾虫等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推动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四是进一步调优粮食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在那丽、那彭、那思等乡镇大力推广水稻与椒种轮作、辣椒间套种玉米等生产模式。通过轮作、扩种改种粮食作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五是积极推广引进以代耕代种模式发展早稻生产。在康熙岭镇坪板村委大村、屯窝等村屯连片种植350亩优质高产早稻;在康熙岭镇长坡村委六条树、樟木根、板坪村委那沙等村屯连片种植450亩优质高产早稻。六是结合农业政策性措施,增加农业保险范围。除水稻外,今年我区还把辣椒等经济作物列入保险范围。2020全区农业(种植业)保险投保计划任务2.6万亩。已经完成投保面积22314.9亩,已完成计划任务的85.83%,其中早稻保险投保1062.8亩,晚稻保险投保21252.1亩;辣椒投保221.5亩。通过实施以上各项措施,确保2020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在58.7万亩以上,谷物总产量保持在16.6万吨以上。(二)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部署及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2020-2020年)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增加、巩固和发展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好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指导和协助各示范区建设,新创建一批自治区级、县级示范区,乡级示范园及村级示范点,其中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4个,分别是:xx市xx区康海科技渔光一体示范区、xx市xx区龙门蚝湾示范区、xx市xx区五祥养猪产业示范区、xx市xx区东盟花卉世界休闲示范区;县级示范区7个,分别是:xx市xx区大海猫田园休闲农业示范区、海纳绿洲海水养殖产业示范区、xx市xx区松山乡村世界休闲农业示范区、xx市xx区红龙生态养龟示范区、xx市xx区创钦养羊示范区、xx市xx区协鑫渔光一体农业示范区、xx区那丽辣椒产业示范区;乡级示范园12个,那丽、沙埠各2个,除东场和龙门港镇以外,其余各镇各1个;村级示范点54个,大番坡、康熙岭、沙埠、黄屋屯、尖山、犀牛脚等镇(街道)各5个,那思、那彭、那丽、久隆等镇各6个。进一步利用示范区带动全区农业产业与经济发展。 9月14日、12月4日,自治区考评验收组对我区创建自治区级龙门蚝湾大蚝产业示范区进行考核评定,对xx区大海猫田园休闲农业示范区、xx区海纳绿洲海水养殖产业示范区两个2020年入围的县级示范区进行复核认定。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龙门蚝湾大蚝产业示范区正在公示;两个县级示范区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考评核验。(三)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区辖12个镇(场)、3个街道办事处,139个行政村,1868个村民小组,人口27.38万人;第二轮承包农户数6.84万户。测量承包地块58.44万块,测量面积45.68万亩。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已完善土地承包合同67220户,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67220份,完成确权家庭耕地地块58.44万块,面积41.6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93.2%。10月14日通过自治区确权办验收组考评验收。已完成印制证书5.4万本,颁发证书5.4万户(本),完成颁证率78.9%。目前,xx区12个镇(场、街道)汇交数据通过自治区质检及验收。以完整收集、科学分类、安全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土地确权档案资料归档要求,进行区、镇两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归档整理。已建立原始资料信息库和xx区土地承包信息系统。(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工作 按照精准扶贫“十一有一低于”和“八有一超”、“五个一批”要求,制定了2020年xx区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发展工作。抓好全区“5+2”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的发展。我区立足本地农业发展实际,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经过筛选,确定xx区特色优势产业上报5个产业(报自治区审定)和2个自选产业,其中5个产业分别是猪、鸡、桉树、茄果类、糖料蔗,2个自选产业分别是瓜类、鸭,均达到自治区的认定标准。全区47个贫困村每个村重点发展“3+1”个特色产业,全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有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认定由各贫困村结合自身情况遴选认定,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那丽、那彭、那思、沙埠、久隆、黄屋屯、东场、犀牛脚等镇贫困村3个特色主导产业主要是辣椒、猪、鸡、糖料蔗、桉树为主,康熙岭、大番坡、尖山等镇(街道)3个特色主导产业以猪、鸡、水产养殖(海鸭蛋)3个特色主导产业为主,1个自选产业以鸭、虾蚝为主。为进一步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2020年继续做好已发展有产业的贫困户的以奖代补工作。今年第一批产业奖补工作已经完成,第一批奖补贫困户户数1888户,奖补金额580万元。第二批奖补贫困户户数1010户,奖补金额264万元。 顺利完成产业富民“五个一”目标任务,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全区130个行政村(居委会)已全部编写村级经济计划;已培育130个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130个100亩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种植基地(或达到规模养殖标准的养殖基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点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112个行政村(居委会)建设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目前有119个行政村(居委会)发展有一个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五)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钦政办〔2020〕39号)精神以及结合我区实际,拟定并印发了《xx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抓好久隆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55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21.9%,涉及农户2.1万户,占农户总数28%。其中,以出租形式流转7.6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9.8%;以转包形式流转1.78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8.6%;已转让方式流转0.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0.4%;以其他方式形式流转0.1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2%。流转土地中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3.88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0.6%;农户间相互流转5.6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9.4%。二是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今年8月,xx区制定了《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全区工作动员会,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我局及时举办了业务培训班,对全区159名村级清产核资负责人及2037个村民小组清产核资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年内完成159个村委会,2037个村民小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截止目前,我区有661个村组完成清产核资工作,661个村组正在填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填报率30%。(六)抓好“菜蓝子”工程基地建设为落实抓好“菜蓝子”工程,重点抓好城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建设,建设常年蔬菜基地面积2200亩。主要抓好沙埠、尖山、康熙岭、久隆等城郊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示范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投入资金进行基地建设,发展蔬菜生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种植等方面给予扶持,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稳定我区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我区蔬菜自给能力、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七)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目前,我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18亿元,龙头企业从业人员1981人。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554家,实有成员2.7万人,社员出资总结14.01亿元。全区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9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000亩。今年以来,有计划地开展龙头企业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财务核算管理能力建设及指导工作。做好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会计代理记账服务工作,提高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管理能力。利用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动xx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八)深入开展农业行政执法 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联合工商、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活动,派出执法队员到农资经营点对化肥、农药等农资进行质量抽检,严厉查处坑农骗农违法经营行为。二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60人次,出动车辆122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和摊点475个次,质量抽检8个肥料、7个农药样品,农药标签抽样40个,立案5起,已结案4起。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三是积极处理好农民上访投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调查处理多起农药药害、稻田污染等纠纷,经派员调查取证,协商调解处置处理,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做好上访农民解释说服工作,妥善解决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九)有力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顺利完成自治区级、市级下达的农产品检测任务。到目前为止,区级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定性检测(酶试剂快速检测法)样品检测任务2100个,检测合格率100%;日常例行检测(卡片快速检测法)样品1210个,检测合格率100%;重要时段节假日例行检测样品235个。镇级监管站完成检测样品任务8928个,检测合格率100%。顺利完成自治区、市级下达到我区县区级平均月检175个样品及乡镇级平均月检65个样品的检测任务。二是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抽检工作。在元旦、春节、“三月三”、清明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节假日检测样品235个,检测合格率达100%。三是抓好大宗农产品上市安全监管检测。3月-5月,坚持每天派出检测人员深入那丽辣椒批发市场和辣椒黄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大田进行抽检,经检测监管,无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三品一标”基地及产品认证工作。新增“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6个(广西键森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辣椒,xx市大风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辣椒,紫京生态产业园厚皮甜瓜,xx市xx区德一果蔬专业合作社杨桃、厚皮甜瓜,那雾山绿宇观光有限公司茶叶)。配合自治区农业厅、市农业局做好已获证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复查认定xx市钦台农农业综合观光休闲有限公司、xx区胜裕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多企业和合作社,复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个。五是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投入16万元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申报“xx辣椒”和“xx赤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xx辣椒”产品标志已通过认证。目前正着手做好申报“xx赤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申请公示,委托第三方完成xx赤禾地理标志申报材料,自治区专家已经到我区进行现场审核。于11月20日在南宁召开xx赤禾品质评审会,已经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于12月5日参加并通过在北京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预计2021年年初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网站上进行公示。利用我区种植海水稻时间长,经验丰富,产品优质,立体套养禾虫增加收入等优势,打造品牌,进一步加快我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 一是全面开展产业扶贫、产业富农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产业扶贫和产业富农,深入到村委特别是贫困村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20期,培训教师进村732人次,共培训农民29800多人次,其中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8520人次,农村党员培训737人、贫困户380户。印发各种技术资料达48000多份,科技书籍2502册。二是圆满完成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培训任务。2020年承担自治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示范培训任务100人,其中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示范培训50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示范培训50人,人均累计受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2020年11月完成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两委”干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负责人的素质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125人,培训时间15天;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225人,培训时间7天。同时对2016和2020年培训合格的484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其中生产经营型335人:蔬菜产业151人,水稻产业55人,海水养殖(对虾)产业26人,水果产业103人。专业服务型150人:农家旅游服务员105人,村级动物防疫员45人。跟踪服务的形式主要有:集中室内培训、基地或田间观摩实训、入户指导、电话跟踪回访及通过微信群解答疑问等。今年以来,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后续跟踪服务集中培训六期275人,其中农家旅游服务员67人,蔬菜产业75人,海水养殖(对虾)产业36人,水稻产业50人,桔柑产业47人;入户指导420人次,电话跟踪回访622人次,微信群解答疑问152个。四是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全面提升农技人员素质。组织全区技术指导员在本局开展远程教育、新技术培训共6期;分类别、分产业培训做好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25名基层农技员到到梧州农校、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河池农校参加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选派9名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部级农技员培训基地参加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十一)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从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以来,我局牵头负责,会同区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xx分局等部门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组织培训学习。已制定并报区政府同意印发了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并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分解到各镇(场、街道),今年5月份,召开了xx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动员会。至11月底,已完成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底图制作和实地勘查,并形成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16万亩的空间分布草图。12月中旬,在全区有划定任务的各行政村张榜公示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分布图。(十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 落实“互联网+农业”措施,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2020年xx区列入首批推进县(区),市下达我区的目标任务是1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分别建设3个益农信息社(1个标准站、1个专业站、1个简易站),建成1个县(区)级运营中心。重点推动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服务在一个平台协同运行,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培育改造提升“三农”新动能。创建60个以上示范社,全区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建设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已建成县区级级运营中心1个,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站点320个,其中标准站112个,专业站109个、简易站99个。并于10月份顺利通过自治区考评验收。(十三)做好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考评评价工作按照农业部、台办对我区台创园考评的要求,成立了台创园管理委员会,落实管委会办公场所,制定完善台创园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大招商力度,做好园区台资企业的服务。2016年度考评为合格档次,经区委区政府加大力度建设台创园,园区得到更好的发展,2020年度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良好等次,排名全国第19名。(十四)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全区今年以来农作物病虫草鼠总体发生中等偏重,发生程度比去年稍轻,发生面积比去年略增。各种病虫发生面积479.49万亩次,防治面积466.52万亩次,防治率97.30%。挽回粮食损失33570吨、油料损失315.76吨、水果损失20122.8吨、蔬菜损失21396.4吨,挽回其他经济作物损失152650.64吨。编发《病虫情报》22期,共1256份。中长期预报准确率98.12%,短期预报准确率97.52%。巡回各镇指导防治246人次,接受咨询3.12万人次。举办统防统治现场会5次,办培训班38期,印发宣传挂图、明白纸等技术资料1.2万份,培训农技员462人次,培训农民2456人次。积极开展统防统治及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大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推广频振式杀虫灯86盏,黄板1100片,果蝇性诱捕器1750只,示范面积700亩,发放绿色防控技术宣传资料2600多份。(十五)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工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8.32万亩次,其中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总量,亩均节本增效58.32元以上;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面积46.5万亩次,达到改良土壤,少施化肥,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二是大力开展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实现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5%,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面积达14.9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三是加强对高毒、高残农药的监管工作。强化对高毒、高残农药的监管,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化学农药,科学施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药利用率达38%,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四是加强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技术。今年以来,共举办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相关培训班36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890多人次,接受群众咨询4600多人次。现场发放化肥减量增效措施、科学安全用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农业作物秸秆禁烧倡议书等宣传资料6900多份。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五是积极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根据我区县级农业源普查、平地和坡地主要种植模式及减排措施调查要求,完成了全区120个典型地块入户调查、现场核查工作,全部调查资料已通过审核并通过系统上报市级相关部门。三、存在问题(一)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少。(二)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部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仍然不足。(三)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特色优势产业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知名农产品品牌不多,精深加工的农产品少,附加值较低。 (四)农业规模经营偏小。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能力弱,产销信息传播不及时、不对称,生产存在盲目和跟风现象。(五)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洪涝干旱的能力弱,种植业、休闲农业模式较为单一,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开发不足。四、2021年工作计划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一)做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按照自治区、市和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本级配套进行示范区建设。组织和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高标准、严格要求做好各级示范区创建工作。(二)抓好农业生产发展工作。加强农作物生产管理,积极主动组织区、镇、村三级农技人员深入村屯指导群众开展农业生产,提早谋划与开展春种春播生产宣传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按照自治区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按时间节点推进我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指导各镇、街道(丽光场)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四)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建立镇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机构,指导各镇做好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流转合同签订、鉴证、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五)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中央、自治区以及市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验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各项工作。(六)加快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计划新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指导2-3家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社,指导1-2家合作社申报自治区级示范社,同时做好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工作。利用合作社增加社员收入和带动农户发展产业,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目的。(七)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新申报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名牌产品。争取xx黄瓜皮被评为省级以上名优产品或著名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八)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构建覆盖区、乡镇、村屯的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联合广西东盟商贸城电商运营培训中心和“淘实惠”运营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本地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合作社、种养党员大户、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开展分行业、分区域的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和技能培训。实施农村青年党员电子商务培育工程和进行电子商务创业行动,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党员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引导传统农村流通企业、物流企业间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转型。鼓励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等向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篇二】一、2020年工作总结2020年,在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市农业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___ 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进xx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专案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要求,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四优四化”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农村改革,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农业农村经济经受了春季倒春寒、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暴风雨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优,优中提质”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农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一是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400亿元以上,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350元左右,增长8.1%。二是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30万亩(不含永城),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粮食总产达到107.5亿斤,比去年减少2亿斤。粮食作物面积基本稳定,粮食产量因灾略有减产,但仍属丰收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全年粮食产量100.8亿斤目标任务。三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特色优质农产品总产量达到938.1万吨,同比增长13.5%。其中:蔬菜产量667.7万吨,增长11.9%;花生产量51.9万吨,增长15.2%;瓜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产量210.5万吨,增长21.6%;水产品产量接近8万吨,增长5.5%。四是农产品加工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12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6家,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金豆子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市级以上总数达到253家(国家级4家、省级53家、市级196家),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39个(被省政府认定公布的省级集群15个、市政府认定公布的市级集群15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集群13个,20亿元以上的2个,新认定科迪食品、诚实人面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居全省第二位,预计全市全年可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8%以上,按2020年农业总产值700亿元估算,加工转化率为65%左右,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左右。 (二)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优。把农业产业培育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是持续推进“四优四化”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夏收优质小麦品种实现覆盖,发展强筋小麦85万亩,产销对接订单率达88.2%;秋播强筋小麦130万亩,同比增长41%;调减玉米面积102万亩,恢复实现大豆播种面积31.5万亩,比去年增加8.08万亩,发展优质花生158.6万亩,优质水果83万亩,中药材突破4万亩,食用菌1.2万亩,建有食用菌棚(室)1.42万座,全市夏收优质专用小麦85万亩,实现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秋播优质小麦120万亩,同比增长41%;调减玉米面积102万亩,恢复实现大豆播种面积31.5万亩,比去年增加8.08万亩,发展优质花生158.6万亩,优质水果83万亩,中药材突破4万亩,食用菌1.2万亩,建有食用菌棚(室)1.42万座。二是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制定《xx市“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市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240万亩,复播面积达256.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5.6万亩蔬菜生产已成为我市继粮食、畜禽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三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突出。2020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48个产品,其中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140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8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107个,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柘城县“三樱椒”、梁园区“代庄”草莓、夏邑8424西瓜等15个产品入选xx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 (三)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认真开展中央、省委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以种植业为依托,以有机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全力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市沼气用户稳定在48万户,占农村居民的26%;在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61座,发酵装置总容积达到385万立方米,产沼气总量达到近1.6亿立方米,年处理人畜禽粪污近100万吨,为农业粮、果、菜等生产提供优质无害化肥料,减少了对农业的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环境。二是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持续推进。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6.8%。实施绿色高产高效飞机作业防治面积40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1500万亩,启动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均实现负增长,减少化肥用量近3万吨,下降1个百分,减少农药用量100多吨,下降7.2%;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35%以上。三是秸秆禁烧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以用促禁、以补促禁、以责促禁”措施落实,全市安装“蓝天卫士”摄像头1200多个,建成市县级监控平台10个,乡镇监控点3800多个,基本实现了市域农区全覆盖、无缝隙、全天候,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零火点”目标。同时,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采取农艺、生物、工业等多种措施,促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防止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环境。今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约在8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市城区禁烧重点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四是大力推进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养护。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加强渔业资源养护,落实禁渔制度,强化渔业资源保护,扎实开展水域禁渔执法行动、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农业科技服务大步迈进。持续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进一步转变农业科技服务方式,通过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措施,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引种农作物新品种应用试验示范154个,其中小麦60个、玉米47个、大豆20个、花生27个;推广高油酸花生5.5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10.3万亩,蔬菜优良品种115万亩。二是农业科技培训扎实开展。结合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和科技人才下乡活动,紧盯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共开展各类培训130余期(次),培训县乡农技人员1.2万人次、入户指导农户18万户、直接培训农民41.2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4万份。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5万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典型,夏邑的王飞家庭农场、睢县老家乡实业公司获xx省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宁陵三商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夏邑毛河源家庭农场获三等奖,民权双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优秀奖,我市获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对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扎实有效。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建设,整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建成了运营3071个益农信息社,其中专业站1307个,标准站832个,简易站932个,建成运营3070个“益农社”,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成立本土农业电商企业3家,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基地)16个,农业电商2750家,网上店铺4300多家,初步建成了覆盖乡、村的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网络,民权、柘城、虞城、宁陵、睢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全年实现网上销售额20亿元左右,其中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可达亿元左右以上。同时。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两微一网”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微博、xx农业信息网等新媒体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2万余条,直接接受农民群众咨询4.5万元人次,解答各类农业技术问题3000余次。 (五)农业安全监管措施严格落实。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各项监管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完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检测升级改造项目并通过验收,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13个(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6个,农资经营店5个,水产品养殖基地2个,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监测抽检47批(次),抽检样品1800份,其中蔬菜1440个,水果275个,食用菌165个,平均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在省农业厅2020年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中,共抽检样品280个,其中蔬菜140个,水果90个,食用菌50个,农残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二是农业执法水平得到提升。积极开展农资专项治理行动,累计查处农业违法案件114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6.8万元。全年共整顿农资市场180个(次),查获问题农资11.6万公斤。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措施有力。市政府印发了《xx市整建制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张建慧市长任组长的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领导小组,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不断加强从农资市场到田间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监管,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创建过程中,依法履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三品”认证比例。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农产品3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39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面积达200万余亩。 (六)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农村土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9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实测确权耕地面积785.16万亩,颁发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42.86万本,实现了承包面积、承包合同、经营权登记簿、经营权证书“四相符”,承包地分配、承包地四至边界测绘登记、承包合同签订、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四到户”,明晰了物权,让农民吃上了一颗“定心丸”。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依法新注册农民合作社845家,家庭农场2020家;累计培育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43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9973家,(国家级示范社17家、省级41家),家庭农场436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带动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256万亩,占全市确权登记面积的32.6%,其中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121个,面积达40万亩。同时,有74家重点龙头企业,701家农民合作社、786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参与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基地41.05万亩、菇棚22万平方米、生猪11万头、禽类42万头,累计帮扶贫困户5.08万户。三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睢阳区全国、全省首批13个试点村集体成员的身份确认、清产核资、股权量化工作,确认集体成员身份25393人,清查核实资产总额4.97507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3.3万亩。截止目前,全区第二批80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清查核实经营性资产217万元,非经营性资产5179.26万元,耕地188990.9亩,建设用地48620亩。其他县(区)已全部印发了清产核资实施方案,部分县(区)已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商办﹝2020﹞87号),提出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具体举措,强化保障,这标志着我市农村土地正式进入“三权分置”时代。此外,为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逐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全市基本形成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和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 (七)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粮田50万亩,通过整合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等涉农项目资金4.96亿元,已新建高标准粮田48.94万亩,占年度计划的97.89%,累计投资近50.98亿元,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521.41万亩,占到2020年总规划任务660万亩的79.2%,建成区基本达到了“吨粮田”目标,预计全市可新增粮食产能10亿斤以上。同时,积极推进12个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开工项目占年度计划的100%;年度计划投资15.17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14.9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8.3%,预计年底能完成计划投资。 (八)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践行“马上办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市农业局在市直机关“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青年诗歌朗诵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市直机关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工作评议,及时向人大报告重大工作事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建议,扎实开展农业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放管服”,积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实现了农业系统的安全稳定。同时,持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五型机关”建设,深入组织学习宣传《宪法》和《监察法》,举行公职人员宪法宣誓仪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在人大工作评议“满意率”测评中满意率100%,先后荣获xx市“三.五”基层工作日先进单位;被中共xx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xx市改革系统先进单位”;xx市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成功举办了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着力营造了“和谐、向上、创新、高效”的农业系统自身建设新形象。另外,还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性重大会议。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在我市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这是农业农村部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全国性会议,对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2月13日,成功举办中部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这是农业农村部2020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的第七场专题活动,也是本年度收官之作,现场签约金额126.78亿元,采购53.76亿元,为xx的农产品“走出去”搭建了永不落幕的产销对接平台,也为贫困地区带去了一线的市场信息,更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增添新动力,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受到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2020年,虽然全市农业农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受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市场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多种隐忧并存,下行压力依然仍大,还存在一些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从客观来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近些年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仍比较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机化、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强,带动贫困户增收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上实现快速增长,但“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的现象较为突出,助农增收、带动脱贫的能力还不够强。三是产业“小而全”与实现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我市农业产业种类丰富,但普遍存在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偏小,规模效益比较低,标准化、品牌化步伐比较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同时,从主观方面讲,主要还存在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力度不够大,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动力机制不够活、档次层次不够高,特别是在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上有些县区和单位管理不够规范、实施进度缓慢,在上下衔接上配合力度还不够协调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三、2021年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力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 (二)具体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四项具体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二是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三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是要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2021年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总产量120亿斤以上,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确保秸秆焚烧不反弹“零火点”;持续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着力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确保农民负担保持在较低水平。 (三)重点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的总体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和2021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20〕27号)要求,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和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创设等积极争取中央农业投资建设项目,助推xx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挺进。一是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等,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力争再完成50万亩建设任务,完成总计划面积的90%。二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按照《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禀赋,持续推进“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品、优质瓜菜,推动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种植业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按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现代种业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农作物秆秸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力争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全国先行先试区。五是实施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20—2025年)》《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加快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设坚强有力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加大植物疫病虫害监测、诊断和防治及区域性农药风险监测等植物保护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六是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工程。按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积极申报国家农产品初加工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我市“一县一中心(冷藏中心)、一乡一冷库”项目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七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22年)》,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等,大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健康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篇三】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推进情况一、主要农业生产指标顺利完成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45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8603万亩,经济作物3.0772万亩,饲草1.5188万亩,粮经饲播种占比逐年平衡合理。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1%;全区奶牛存栏0.93万头;生猪存栏8.45万头,出栏7.89万头,预计年底出栏达到9.47万头;肉鸡出栏427万只,预计年底达到510万只。实现肉类总产1.25万吨,预计年底达到1.5万吨,牛奶总产3.68万吨,预计年底达到4.8万吨。水产养殖面积5167亩,水产品总产量3251吨,预计年底达到4200吨。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年谋划建设各类农业项目7个,其中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个,规划总投资78.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735亿元;积极参与“百项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协调分包项目顺利推进实施。 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xx管理区现代农业园区获唐山市政府“十佳现代农业园区”称号;加大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复检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4家。建设唐山市奶牛首席专家工作站1家,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xx指导奶牛生产;完成农业部和省级奶牛结核病净化场创建各1家。二、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建立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肥增效示范方1200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7万亩,完成有机肥施用0.54万亩,推广玉米缓释肥0.5万亩。通过采取各种化肥减量措施,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化肥施用总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5%。召开了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现场会,推广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综合防控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减少用药次数,实现农药减量。地膜污染防控:全区覆膜作物面积22600亩,地膜使用总量约52.55吨,通过机械聚拢打捆带出田外和人工钉齿耙刮出收集地膜,实现地膜回收75.6%。国土绿化:投资1300万元,实施津秦高铁两侧绿化拓展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200亩。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统防统治,重点抓好春尺蠖和美国白蛾防治,取得明显效果,有效保护了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农机深松:通过积极宣传培训和试验推广,全年完成农机深松4万亩,既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又有效推进秸秆禁烧。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开展了规模养殖小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全区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32个,已经建设完成粪污处理设施的共计30个,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以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内病死猪全部实现委托外运无害化处理,累计完成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8891头。三、实施农业结构体制改革攻坚推进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一是顺利完成“两个三年”改革任务,完成办社会职能部门移交66个,移交人数1834人;完成农垦国有土地外业测量面积7.91万亩,完成确权登记发证面积7.8255万亩,涉及土地305宗,发证率达到98.93%。二是农垦改革11项试点任务均已完成,并形成了专项试点改革经验总结,申报省级试点典型2项。 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区粮经饲种植比例51:33:16,种植结构逐年合理;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为依托,推动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制定出台了《xx管理区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方案》,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5家;开展粮食功能区划定,聘请唐山瑞华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2万亩基本农田地块落实和地图制作。四、提升农业便民为民服务水平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通过宣传培训和深入企业对接,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9家,待审核9家;完成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审核3家,提交申报材料,待审核1家;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共授权各项专利4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加快企业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已有4家企业建立了各类研发平台;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完成科技招商成果转化项目4个。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完成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160人次;全区现有种植大户88家,养殖大户9家,水产大户1家,农机大户8家,企业化养殖场2家,家庭农场35家,家庭农场全部在农业部门备案,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重点培育“一家亲”家庭农场,申报了市级土地流转先进典型。 规范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8.93亩,规范签订合同53份;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4.4177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60.37%,其中规模流转面积4.0175万亩,规模流转率90.94%。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了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免疫各种畜禽700万余份,做到应免尽免,抽检免疫抗体检测达标。开展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20359个次,未发现疑似疫情;完成饲料企业动物源性原料现场检查12个次;查获逃检猪只129头,已按程序立案处理;设置临时性检查站8处,并在原一分场和区级道路上开展不定时巡查,严查所有出入管区的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开展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演练;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督导检查6次;累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900多份。开展季中消毒月活动:完成前三季度动物防疫季中大消毒行动,对养殖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灭源。累计消毒畜禽养殖场户1034场户次,使用消毒药品:火碱2吨,液体消毒药93万毫升,累计消毒面积达450万平方米。五、加强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省级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监督检查蔬菜生产基地20个次,农资经营店80个次,规模养殖场430个次,兽药经营单位20个次,饲料生产企业30个次,发放宣传材料6200份。使用“瘦肉精”快速检测卡监测畜类尿品5558批次,结果均为阴性;抽检蔬菜样品32批次、鸡肉3批次、鲜奶12批次、尿样14批次、鸡蛋18批次、水产品2批次、兽药2批次、饲料4批次,送唐山市检测中心检测,全部合格。六、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脱贫产业扶贫:对全区26户贫困户,经入户调查,所有贫困户均无产业扶贫意愿。区扶贫办、农业局与各贫困户签订了扶贫资金委托书,将扶贫资金入股到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唐山xx兴业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发展经营中,分红收益通过“一卡通”发放到贫困手中,保证贫困户稳定分红收益,完成贫困户13个月入股分红收益的发放工作,每个贫困户新增产业资金分红收益1300元。精准帮扶:陡沽村崔文杰是我局帮扶贫困户,由于车祸致残,妻子陈秀英视力残疾,二人生活均不能自理,帮扶责任人平均每月不少于4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宣讲扶贫政策的同时与之谈心沟通,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并多次送去生活必需品、慰问品和营养品,解决了贫困户的生活问题。第二部分五年来工作突出亮点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全区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由原来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逐步发展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粮经比由2014年的26:74,发展为粮经饲比例为51:33:16。特别是去年以来,受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玉米”种植模式得到高度认可,今年冬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二、生态林业发展迅速五年来,先后以津秦高铁两侧绿化、沿海防护栏建设、绿色攻坚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930亩,全面提升管区森林绿化覆盖率。三、农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五年来,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万亩,农田化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明显提升。四、饲料加工业发展成效突出先后引进辽宁禾丰、山东新希望六和、深圳澳华和江西正邦等国内知名饲料企业,建成涵盖反刍、生猪、禽类、水产等各种饲料产品的动物营养饲料聚集区,饲料年产能达到200万吨,成为北方地区最大饲料生产基地。五、奶牛场“两病”净化顺利推进 指导奶牛养殖场建立完善了“两病”净化档案,连续多年开展奶牛结核病、布病检测。其中:兴业奶牛场通过了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现场验收,成为我省第一家通过部级验收的奶牛结核病净化示范场;恒天然牧场通过了河北省级专家组现场验收,成为全省第一家省级奶牛结核病净化创建场。全区奶牛场“两病”净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六、农垦体制改革试点先行顺利完成农场社会管理职能划转和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两个三年”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完成11项农垦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专项试点改革经验总结,申报省级试点典型2项。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累计完成3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待审批1家,实现了我区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第三部分2021年工作谋划情况一、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 以“创森”为抓手,突出抓好城区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防护林网建设工程。加大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要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早防小,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积极探索绿化管护模式,确保造林绿化成果。二、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措施,规模较小养殖场户逐步退出养殖行业,促进我区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2021年全区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建设畜禽粪污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三、加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非洲猪瘟防控机制建设,改善养殖场户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防控措施不到位等状况,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力度,以非洲猪瘟防控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四、加强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年内力争完成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家以上;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年内力争建设市级以上实验室2家以上;认真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有针对性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专利申报等方面的宣传培训。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为抓手,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各环节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产业扶贫措施,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收益;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所包贫困户稳定脱贫。【篇四】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的目标,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为我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今年工作怎么看(一)调结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种植产业稳中向好。全年水稻播面179.88万亩,产量89.74万吨。蔬菜种植大户180家,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48个;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完成23万亩,总产量68.1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 2、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预计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131.2万头,同比下降3.8%。家禽饲养量3517.5万羽,同比下降3.3%。水产养殖面积17.16万亩,基本保持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4.05万吨,同比增长0.42万吨,增幅3.1%。3、休闲农业再上台阶。截至11月底,全县休闲农业大户发展到434户,居全市首位。其中:休闲农业企业103家,小型农家乐331家。(二)抓示范,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精准服务,重点打造了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企业,并在认定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推荐至市、省申报为市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县共认定35个县级、24个市级、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三)重生态,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一是进一步做好了禁养区内漏报、新增、复养现象排查及整治工作。在全县禁养区整治率100%的基础上,对9个乡镇上报禁养区养殖户进行了摸底排查,排查到漏报、新增、复养户共223户,目前已全部整治到位。二是推进了非禁养区规模猪场粪污治理。对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未配套建设治污设施的规模猪场407户进行了治理,其中已拆、关300户,完成建设配套治污设施107户,完成率达100%。对非禁养区内年出栏500头以上的268户生猪规模养殖户,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整治率达100%。三是做好了实施了非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的验收工作。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名单中选择进行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的104户,非禁养区内生猪规模养殖户选择进行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的48户,合计152户的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了乡镇、县级验收。2、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达72.01万吨,可收集量56.46万吨,利用量51.39万吨,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达91%,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能达到预期效果。3、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一是减少化肥施用量。2020年全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27万亩,占播种面积86.4%,主要作物水稻实现全覆盖。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机肥增加施用比率明显增长,化肥施用量进一步减少,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780吨,总增产节支7000万元。二是减少农药使用量。近年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20年农药折百使用量总计106219千克,较2020年(107547千克)减少1.2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6%。 4、推进“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至11月底,全县拥有“三品一标”企业50家,产品174个。其中:绿色食品企业8家,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企业21家,有机食品102个,无公害农产品企业21家,无公害农产品50个。(四)强监管,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果1、抓农产品检测。共开展蔬菜瓜果农残快检样品4800批次,省市蔬菜瓜果稻谷送样样品158批次,蔬菜瓜果定量检测样品150批次,鱼、肉、猪尿类定量检测样品250批次;生猪养殖环节尿样快速检测为989批次,屠宰环节尿样快速检测为55110批次。省市畜禽水产品送样样品302批次,配合省市完成抽检兽药任务62批次,鱼、肉、猪尿类定量检测样品250批次;畜禽水产品39批次。所有检测结果均合格。2、抓农资市场执法。今年以来,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立案查处假种子重大案件1起,立案查处假劣农药案件2起,劣质兽药案件3起,劣质饲料案件2起,调解农资纠纷7起,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案件网上办理率、公示率为100%。 3、抓畜禽屠宰监管。至11月底,共开展执法行动5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16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达800余人次,关停了3家小型生猪私宰点,关停并查封了3家禽类私宰点,捣毁了1家位于东新的生猪私屠滥宰窝点。(五)推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1、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全县共流转土地50.37万亩,流转率达49.73%。在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种养大户发展到6475家(种粮大户1600家、蔬菜种植大户180家畜禽养殖大户4560户、水产135家),同比减少417家;家庭农场7793家、农民合作社1514家,比去年分别增长73家、85家。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至11月底,全县已有32个村分别召开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举行了揭牌仪式,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占全县目标任务数33个的97%。3、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至11月底,我县消除6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已完成80个,占全县目标任务97个的82.5%,离今年的目标任务还差17个村。 (六)夯基础,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10.4万亩,项目主要涉及蒋巷、南新、塘南、泾口4个乡镇25个村委会,共划分9个施工标,截至10月底,工程进度完成96%,累计拨付资金约3256.91万元。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18万亩,项目涉及广福、黄马、向塘、武阳、塔城、幽兰、泾口、蒋巷、南新等9个乡镇55个行政村,经实地勘测,总规模约15.89万亩,概算总投资4.734亿元,划分10个施工标,目前正处全力建设阶段。二、明年工作怎么干2021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生态发展为目标,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努力推动我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一)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产量、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休闲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壮大高效产业,调整低效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力争2021年粮食产量达91万吨,蔬菜产量达69.51万吨,生猪饲养量稳定在125万头,家禽饲养量稳定在3600万羽,肉类总产量保持在10.5万吨,水产养殖总面积实现17.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4.49万吨。(二)抓好农村改革 一是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农民采取出租、转包、托管、股份合作的方式流转土地,全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助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二是继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扫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是继续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加大对各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指导,并督促各乡镇制定发展集体经济的规划,出台《关于对2020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考核的通知》,强化工作考核,确保2021年完成全部消除“空壳村”并培育一批经济强的的任务。(三)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总结2020年度及2020年度高标农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抓好我县2021年度高标项目启动工作,确保明年10月中旬全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以水稻、蔬菜、休闲农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为依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营主体扶持、技术服务指导等举措,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确保产业扶贫100%全覆盖。(五)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组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确保专人做专事,提升农资打假和农产品检测工作水平。二是强化责任主体,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监管执法,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规范农资市场;加强例行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抓好农业生态发展。积极推进施肥方式转变,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努力构建规模养殖与规模种植协调平衡、农牧互动的生产体系,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加快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动“三品一标”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七)抓好农业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导向,工作“实”字当头,落实“干”字为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实行“一岗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进一步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大廉洁文化的培育力度,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促进形成弘扬正气、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良好风尚。为全县农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三、问题和建议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我县各乡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全县有9个乡镇已全面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有1个乡镇1个村都没有完成;有3个乡镇只完成了目标任务数的一半。建议各相关乡镇要早作打算,提前谋划,抓紧安排部署,倒排工期,确保全面完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二、基层农技队伍不稳定。自2016年乡镇农技站、兽医站下放到乡镇管理后,尽管县领导及农业主管部门多次要求各乡镇要保证农技队伍的稳定,不得随意兼职、借调。但从两年来工作情况来看,有的乡镇农技人员被安排到其它部门兼职,有的老专业技术人员被抽调却换成年轻的无农业工作经验的非专业人员代替岗位,有的甚至被完全借调出去、无人员替岗,基层农技队伍的稳定性被破坏,以致基层农业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建议各乡镇要重视基层农技队伍的稳定,确保基层农业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三、农业企业用地困难。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但现在由于国家的土地政策非常严格,用地指标非常紧张,申请用地程序相当繁琐。建议县土地管理部门能给予企业申请农业建设用地手续提供方便快捷路径。【篇五】 2020年,xx县农业局认真落实中央及区州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市场拓展能力,实现农牧民增收目标。一、2020年工作总结(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总播面积18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0.6万亩。完成小麦种植面积116.2万亩,平均单产420公斤,总产4.87亿公斤。实施农业部小麦绿色高产创建项目,建成整县制绿色高产高效小麦基地100万亩,亩节本增效30元。开展自治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示范种植强筋春小麦26.48万亩,品种主要有新春26号、新春37号、新春38号、新春43号、新春44号,亩均节本140元。提出了xx县小麦收购改革建议,推进单收单储、优质优价。经济作物面积36万亩,主要有食葵、打瓜、籽用南瓜、马铃薯、加工辣椒、加工番茄、中药材、香辛类植物,红花、油葵、花生、甜菜及各类蔬菜,亩均效益在千元以上。(二)作为自治区确定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县,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 制定印发了《xx县绿色标准化技术规程汇编(试行)》,以14个乡镇万亩现代农业园为引领,带动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建成农药化肥零增长示范点3个,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个,辐射带动农药减量26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成功研制头水前揭膜机械,落实玉米头水前揭膜试验14个、面积280亩,落实降解膜示范8个、面积3630亩。采取人工捡拾和机械回收两种方式开展残膜回收,引进3台机械开展地膜机械回收工作,5个示范村地膜回收率达到85%。新创建并申报60万亩绿色小麦标准化基地,申报“三品一标”产品12个。建成有机食品原料转换基地1.7万亩,其中小麦1.1万亩,有机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区内外市场,效益是常规面粉的4-5倍。全力开展“xx面粉”国家级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工作,8月份通过农业部验收、授牌,成为参与创建的全国唯一面粉产品、新疆唯一产品。 加大力度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筹资200万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农资监管平台,计划与3个物联网生产基地联网。指导7家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指导2个大型批发市场建立质量安全自检机构。落实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投入品、基地生产环境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实行常态化全程监管。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县检测中心及时开展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乡镇监测站开展每周速测,及时发布检测结果。(三)提升现代农业园建设水平聚合项目、技术、资金等要素,按照“科技型”“产业型”“创业型”等类型,在14个乡镇各打造一个高标准现代农业园。示范园全部由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园内特色高效作物种植比列明显增加,农机作业质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打造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建立有机转换基地,开展有机食品加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腰站子村、西地镇、老xx镇3个智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带动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四)巩固提升制种产业实施xx县优质小麦、玉米种子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科研楼建设,小麦加工生产车间设备安装已完成,玉米加工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实施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2020年主要对玉米去雄机等制种机械、玉米果穗烘干线、生产基地软件平台等奖励补助,推动玉米制种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全县完成制种面积30万亩,其中小麦24万亩,玉米6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 (五)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管理,制定《xx县清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方案》,对全县6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清理。制定出台xx县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法(试行),完善合作社提升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力促合作社发挥作用。通过乡镇申报、县级初审,申报新增农民合作社星级社15家、州级示范社3家。加大招商引资,今年新引进新疆天力天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所实施的GMP保健品及SC食品加工等3个项目已于6月中旬全部开工。积极扶持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推动农业标准化、订单化、规模化生产。新认定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新增“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家。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1%。组织“新奇康”、“古城”、“钰新”面粉申报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加大xx农产品直销点的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区内外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大力宣传推介xx优质特色农产品,八一面粉雪花粉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家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 (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依托江布拉克景区和城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重点打造培育并申报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神农福地设施农业生态园、腰站子丰裕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涨坝村休闲度假旅游示范村。预计年底前可完成休闲农业营业收入4500万元,同比增长12.2%。继续巩固提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xx县万亩旱作(雨养)农业系统,有效保护和恢复景区原有的传统农业生态、文化和景观,开发生态产品,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七)加大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作为自治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县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完成了农户信息采集、权属调查、外业测绘、工作底图确定、3.9万多户农民登记簿填写等大量工作,进入确权信息录入、数据库建立、档案建立、签订合同及数据库建立和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阶段。各乡镇完成登记薄信息填写561个组(片区),完成率98.4%;通过乡镇审核移交测绘公司进行信息录入512个组(片区);测绘公司完成登记薄信息录入454个组(片区),占全县570个村民小组(片区)79%。 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作为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村,如期完成了试点村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和制定折股量化分配方案等改革任务。目前已制定章程、拟定股份合作社组织机构和成立方案,待国家统一出台发证注册政策后,即可召开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和举行揭牌仪式。投资500万元建成xx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与湖南土流网达成协议,采取“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投入运行。14个乡镇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八)狠抓项目工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利用“EPC+PPP”建设模式,参与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公园项目建设,拓宽了项目投融资渠道,有效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1、财政资金项目申报落实情况。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主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大中型沼气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的跑办工作,共申报各类项目17个,目前已落实的项目有6个,分别是豪子畜牧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及丰裕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争取财政项目资金210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期完成建设任务。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20年,我局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4个,其中3P类项目1个,产业类项目12个,政府投资类项目1个。当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6个,已完工的项目有7个。加上后期追加的豪子畜牧生态循环和博峰伟业搬迁两个项目,年内完成入库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九)加强农民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积极选派专业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科技带头人外出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年内完成各类培训116场次,培训10790人次。(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抓好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8起,其中种子案件12起、农药案件6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5起、肥料案件5起,涉案农资17479公斤,货值金额11.78万元,罚没金额225142.5元,在很大程度上净化了全县农资市场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