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14 发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 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 31 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 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 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 100%,优生率 81%。总体来看,学生在 10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 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 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 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 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 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 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l 千克=1000 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 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 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 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 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 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 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 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篇二】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 65 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 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 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 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 流”等能力,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 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 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 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 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 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 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 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 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 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 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 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 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 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 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与*,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 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 100 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 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 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 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 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 15 个苹果平均分成 5 份;24 人 租船,每船限乘 4 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 1000 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 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 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 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 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 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 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 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 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 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 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 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 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 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 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 会用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 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 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 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 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 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 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 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 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 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 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 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 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篇四】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 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 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 20 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 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 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 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 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 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 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 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 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 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 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 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 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 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 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 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 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8 题 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10 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 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 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 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 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 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 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 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 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 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 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 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 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 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 1、例 2、例 3 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 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 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 3 中,每辆车限乘 70 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 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 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 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 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 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 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 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 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 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 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 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 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 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 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 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 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 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 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 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 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 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 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 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 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 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 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 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 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 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 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 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 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 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 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 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 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 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 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 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 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 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产生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 具、口算练习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