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1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解决我市区域教育现代化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找破解难题的策略,我对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十五”以来,我们采取
分步实施、“化整为零”的办法,以实施乡镇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得到巩固,义务教育水平
不断提高,各学段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高位增长。积极扶持特殊教育发
展,动员社会各界关爱残障学生;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高职中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速,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等多元投入,全市先后实施
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建设工程,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全市先后建成省命名的窗口学
校 53 所。18 个乡镇创成扬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
三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加强师德师能建设,骨干教师、各类名师队伍不断壮
大。推进精致管理,狠抓教学过程,全市中小学教育质态明显提升。以深化课程和
教学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等工作,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以高考为标志的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08 年高考本二以上进线人数达 2033 人,
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是教育贡献份额扩大。近年来,全市每年都向高校输送新生 4000 多人,有效
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职校毕业生 100%实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近 5 年,全市有 700 多人通
过自学考试取得专科以上学历。近 3 年,20 多万人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 万
多人次接受职工岗位培训,1.2 万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内转外输。
五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市、乡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
完善组织领导体制、目标管理体系和考核奖励机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扶贫助学
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重教、支教氛围日益浓烈。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
境明显优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仍面临不少困难:有的乡镇、部门对推进教育现代化认识不到位,等待观望,进展
缓慢;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教育体系和结构还不够完
善,教育布局有待进一步整合优化;区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缩小城乡教育、学校之
间发展差距任重道远。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所需要做的工作
1.实施科学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城镇化战略结合
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推动合格学校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农
村教育培训工程结合起来,从“县域”和“镇域”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科学推进教
育现代化的实施步伐。要认真对照省定的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坚持硬件从实、软
件从严的要求,强化目标意识,抓住重点,克服难点,倒序时排进度,加快推进速
度,确保教育现代化工程进展快、质量高、效果好。
2.优化教育体系结构。要在通盘考虑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
坚持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发展结构。一是加快幼教发展。省、
市已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要加快乡镇中心园建设,发挥中心园、优
质园示范、辐射作用,提高保教质量。要针对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效解决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全面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加
大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
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二是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布局,关乎教
育发展大局,关乎综合效益提升,必须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要采取有
效措施,优化全市高中以及城区学校布局,提高在三星以上高(职)中就读学生比例。
加快“三校联动”和二中迁建、创星步伐,确保达到现代化教育要求。三是发展职
成教育。在大力推进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的同时,瞄准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
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
支持;要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建好成人教育中心校,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
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由低层次打工向高层次就业转变。
3.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广
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切实把解决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问题摆上突出位置,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均
衡发展总体要按照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
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等“六个一样”的标准予以推进。要
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省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食
宿条件改善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标准化、规范化、
现代化水平,确保小学和初中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积
极实施“城区反哺农村,高中反哺初中”的互助战略,实施结对帮扶,促进整体提
升,不断缩小城镇之间、镇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尽最大可能让广大青少年学
生享受公平教育。积极开展扶贫助学,确保在邮就读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将党和政
府的关怀惠及每个家庭、每个学生。同时,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培植力度,
通过“省字头”名优园、校的创建,实现教育高位均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
教育的需求。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关键。要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水平。
要大力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湛、
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要
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
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高度
重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精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
技能;要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积极选拔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到境内外高等院校、
知名中小学进修深造,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富有发展潜力的
优秀教师梯队,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
本培训、顶岗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关注教师生存状态,
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5.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推进教育现
代化的先导工程。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努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
使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室)、艺术、体育等装备条件达到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
二类标准要求,实现规范管理、正常使用;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抓手,努力使
生机比、师机比、多媒体教室等硬件条件达到省信息技术装备二类标准,实现“数
字化校园”创建和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有机整合。坚持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
学生课余学习和师生知识拓展等多个层面丰富教育信息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
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6.丰富教育发展内涵。教育现代化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地区应
该有不同的推进路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我们可能无法与苏南地区比硬件,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与他们比软实力。如何丰富教
育发展内涵,充分展示高质量的办学业绩、高层次的管理水平、高品位的教育文化,
这是教育系统应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迎接
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现代教育
管理的一次契机,借助这次评估验收,力争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有新起色,在现代
学校制度的建立上有新举措,在科研兴教、特色强校等方面有新亮点。
7.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现
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
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特别是在这次创建中,对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改善、省优质幼儿园建设和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等经费,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多元
投入为补充、分期付款为方法,予以重点保障。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
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布局调整中形成的闲置资产进行置换,收益全部用于学校
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拓宽教育投入渠道,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
引导企事业增加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和企业捐资办学,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
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三、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党委、政府是关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教育
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
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实
施意见》上来,不断增强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按照市委、市
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把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的主体工程来实施,作为
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落实,明确刚性要求,制订量化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各乡
镇要尽快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认真对照省定指标,尽快研究制订科学的实施规划和
工作计划,切实解决教育现代化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快起步、高质
量。在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乡镇政府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支持教育,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义务
教育学生控辍和奖励教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发挥各级领导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责
无旁贷。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责任人,在教育
现代化建设中要当好推动者和实践者,要负总责、指导督查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
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扎实抓,抓出成效。要深入基层、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
导工作,协调各方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借鉴先
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排找差距、梳理问题,狠抓落实、促进发展。
第三要完善督导问责的机制。要强化督导问责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与奖惩挂钩。要
加快建立约束机制,把各部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情况列入对部门领导政绩考核
范围,定期组织专项督查。监察、组织、督导部门要履行监督职能,依据相关法律
法规,对各乡镇(园、区)、各相关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包括对各级各类教育的
统筹管理、经费保障、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
评价、督促和指导,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