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 MB
- 2022-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习内容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指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n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2)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3)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放音乐《天仙配》片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设问:歌中反映了古代人们理想中的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生活状态?(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过渡:为了详细的了解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详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讲授新课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多媒体投影神农氏的画像,并展示史料:“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ei)耜(si),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白虎通》卷二师:“神农”的传说,说明了什么?生:中华民族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过渡:通过解释上面材料中出现的农具“耒耜”过渡到下一目“n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耒耜:耒、耜是我们祖先在耜耕阶段用于松土的农具。耒就是削尖的木棒,后来发展为双尖的木叉,再后来单尖的耒又发展为一种形状类似于铁铲的木耜接着又有了骨耜和石耜。二、农业的发展(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师:同学们知道成语“刀耕火种”的意思吗?生:刀耕火种指的是古代山地的耕种方法,亦泛指原始农业的耕种方式。师:那么,刀耕火种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通过一则材料来详细了解一下。投影:“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50千克左右,俗称‘种一偏坡,收一萝萝’。云南早在公元前1260~1l00年的商朝后期新石器时代就用此法种稻。战国时期云南土著民族广泛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公元前l世纪以后,随着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区刀耕火种逐渐减少,但边远山区仍保留此种耕作方式。”师:这则材料在具体解释刀耕火种的同时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农民通过刀耕火种没有多少剩余的粮食,无法摆脱贫穷。过渡:正是刀耕火种存在着这样的局限,农耕方式需要改进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史料投影:“《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师: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生: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开始兴起。师总结:不仅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开始兴起,也说明了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应该说.牛耕的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引导学生看书《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一目第三段关于春秋以后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部分,要求学生概括农耕技术的演进。n师总结: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曲柄锄和大镰,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牛耕和铁铧犁在边远地区也逐渐推广。(同时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并投影“二牛抬杠”的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师:但也应当看到:牛耕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性的变化,至今仍是大部分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呢?师引导: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评价。生: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过渡:师:本课除了农耕技术的进步还有那些方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生:水利工程的兴修(二)水利工程的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师:请同学们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和你们知道的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生:(各抒己见)师:结合投影图片讲解郑国渠n黄河在河套平原井渠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王景治黄: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过渡:师: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三、农民负担: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史料投影:悯农诗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师: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样的赋税现象?生:泰半之赋以秦代的赋税制度为例讲解:秦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进一步再以秦代的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为例讲解沉重的徭役。n阿房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师: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生: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四、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史料投影:“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师:这一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生:土地兼并严重师:引导学生看书《贫者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无立锥之地》一目,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影响?生:原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影响: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②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③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师补充: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无数小农破产。虽然许多开明政治家都着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未成功。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这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n课堂小结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结构: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水利工程的兴修: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农民负担:泰半之赋和沉重的力役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形成性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n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土地兼并的主要危害是()①威胁政府财政收入②激化了阶级矛盾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④导致地方割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建庙崇拜,则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六辅渠D.灵渠二、材料题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材料二汉哀帝时左将军师丹等提出“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毋过三十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北魏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对社会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2)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材料二中师丹等人提出了什么方案?(3)材料三又提出什么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说这种方案对地主和贵族有利?(4)上述方案能不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什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n一、选择题:1.D;2.C;3.B;4.B;5.B.二、材料题:(1)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2)方案:限止贵族和地主的占田数量。(3)根据人口由政府分配土地。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奴婢占田。(4)不能。因为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统治基础,他们必然要反对、破坏这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