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总结 2020年,我省先后发生了严重春旱和第8号台风暴雨等三次洪涝灾害。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的政府正确领导,省防指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急为先,通过科学调度、有效防控、全力抗灾,取得了抗旱保苗和防御暴雨洪水的重大胜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干旱及洪涝灾害损失,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86亿元。
一、旱情、汛情及灾情
(一)旱情及旱灾。2020年10月下旬至2020年2月上旬,我省合肥以北降雨持续偏少,淮北地区平均降雨1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淮北西北部偏少达8~9成,降水量之少约为50年一遇。我省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局部特大干旱;合肥以北江淮丘陵区发生中度干旱,局部严重干旱。
一是降雨异常偏少,无有效降雨天数多。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8日的110多天内,淮北地区平均降雨2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成,其中淮北西北部偏少8~9成,降水量之少为50年一遇。亳州、阜阳部分县区最长连续无雨日达100~112天,为历史所罕见。加之入冬以后,我省先后遭受3次强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达零下12~13度,寒潮天气给小麦带来不同程度的冻害,对受旱的小麦危害加重。
二是土壤失墒严重,难以满足作物生长。受持续少雨影响,从2020年11月开始,淮北地区农田土壤逐步失墒,旱情日益加重。2020年1月6日,淮北地区虽普遍降小雨,但没有改变缺墒加剧趋势。2月6日,10~20厘米深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阶段性低点16。8%,土壤墒情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
三是秋冬春连旱,受旱范围广。2020年12月上旬,阜阳、亳州等地开始出现旱情,12月下旬发展到整个淮北地区,今年1月中旬又扩大到合肥以北地区,形成秋冬春连旱。全省共有9个市、55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旱情,最大受旱面积达2905。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2%,其中严重干旱1229万亩。
(二)汛情及洪涝灾害。2020
年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43毫米,与常年同期持平,但时空分布不均,北少南多。主要有7次明显降雨过程,多为短历时强降雨,受其影响,长江部分支流发生超警戒或保证水位洪水。6月28~30日,大别山区、江淮之间暴雨,造成六安、安庆、巢湖等市部分地区洪涝灾害;7月9~14日,淮北北部、沿淮东部局部大雨到暴雨,造成滁州、蚌埠市部分地区洪涝灾害;8月上旬受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江南中东部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造成宣城、池州市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少。6月28日我省进入梅雨期,比正常年份偏晚12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偏晚6天;梅雨期19天,比常年少6天。梅雨期间降雨分布不均匀,雨量偏少,淮北126毫米、江淮之间186毫米、江南162毫米,分别比常年少4成、3成、5成。
二是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强度大。汛期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淮北北部、江淮之间大部降雨量450~600毫米,沿淮、沿江江南东部和西部降雨量600~800毫米,大别山区、沿江江南中部和皖南山区降雨量800~1200毫米。局部降雨强度大,其中舒城县晓天站、芦镇关站、龙河口站最大1小时降雨分别达102毫米、88毫米和80毫米,均为本站有资料记载第一位,重现期约为50年一遇。
三是部分支流洪水大,局部地区洪涝严重。淮河、长江干流水势平稳,未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长江支流水阳江、西河等8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洪水,其中巢湖流域的西河、永安河,水阳江流域的中东津河、水阳江中上游发生了超保证洪水。6月30日22时,西河缺口站洪峰水位11。90米,超保证水位0。2020米;8月11日5时,中东津河河沥溪站洪峰水位53。36米,超保证水位0。83米。其中东津河上游忠溪断面接近1996年历史最大洪水,重现期超过20年一遇;8月11日14时,水阳江宣城站洪峰水位2020。00米,超保证水位0。50米;8月11日14时,水阳江新河庄站洪峰水位12。96米,超保证水位0。46米。据统计,全省有70个县(市、区)566个乡镇746。8万人受灾,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倒房等次生灾害死亡4人,落水等死亡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84。2万亩,其中成灾494。1万亩、绝收71。4万亩;倒塌房屋8022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2。1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
二、防汛抗旱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防为主,防汛抗灾准备工作扎实到位
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防为主,立足于早,立足于细,立足于实,扎实开展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迎战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
1、精心组织部署。省的政府4月10日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和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省水利厅召开了2020个市及30多个重点防汛县加强汛前准备工作会议,对加快开口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汛前准备等重点工作和环节进行再督促、再布置、再落实。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积极落实防汛抗灾措施。各市县结合辖区实际,全面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
2、层层落实责任。经省的政府同意,重新调整了省防指组成人员,明确了省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省的政府各位负责同志除对长江、淮河干流分段负责外,还分工负责相关市的防汛抗旱工作。长江、淮河等重要堤段和重点防洪城市、水库、行蓄洪区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名单在媒体上公布。全省各类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名单均报省防指备案、备查。市、县(区)、乡(镇)层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省防指对70多名市、县新上任指挥长进行指挥调度业务培训,省水利厅对市、县水利局长进行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省水利厅成立防汛抗旱综合办公室,实行厅领导分区域、分堤段责任制。
3、加强指导督查。省委书记王金山结合有关调研,亲自到重点区域指导防汛抗旱工作。5月中旬,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专程赴长江、淮河流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汛期,先后有14位省领导深入责任段、责任区和有关地区检查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省防指先后就防汛抗旱准备工作、防洪排涝工程检查、防汛抢险队伍演练、防汛物资储备和行洪河道清障等发出通知,提出具体要求。按照“县级排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原则,各市于4月上旬完成了自查工作,并按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抽查工作。省防指、省水利厅先后派出20多个检查组赴各地对新建、改建和新加固的工程和水库汛前准备工作等进行抽查、督查。
4、制订完善预案。审查了全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审批了白莲崖水库等工程的防汛预案,印发了《xx省实施〈国家防总关于防汛抗旱值班规定〉细则》(试行)、《xx省防洪排涝工程防汛检查规定》等制度。结合辖区内防洪工程的变化,督促各地修订完善了有关工程调度运用办法、行蓄洪区运用预案、防台风和山洪灾害预案、圩堤防汛抢险预案。主汛期前,省防指办共修订完善了15项调度方案和相关制度。
5、处理险工隐患。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破堤开口的39处工程实行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主汛期前全部完成复堤任务,具备挡水和运行条件。初步完成了54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督促沿江各市把江心洲、外滩圩的防守工作放在防汛工作的突出位置,逐级落实防汛责任,开展群众安全撤离演练。加大河道除障清障力度,严打非法采砂活动,保障堤防安全。督促山丘区落实山洪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转移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修订完善预案,建立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把隐患消除在洪水到来前,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6、提升保障力量。主汛期前,省防指组织直属机动抢险队开展了防汛实战演练,并与省预备役师在安庆举办了联合抢险演练。全省2020个市相继开展了堤坝、涵闸险情除险、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等防汛演练219场次,参加演习人员达2万多人。督促市、县开展防汛物资社会号料工作,落实砂石料料源点480个、120万吨,“三袋”(编织袋、草袋、麻袋)料源点1120个、1800万条,木材料源点261个、2万多立方米,提升了抗洪抢险物资保障能力。
(二)保障浇灌用水,抗旱保苗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面对年初特大春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受旱地区全面动员,迅速行动,全力开展抗旱保苗攻坚战,突击浇灌受旱农田2900多万亩,如期实现了省的政府“浇一遍水、施十斤肥”的目标,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今年秋种期间,我省大部分地区没有明显降雨,气温偏高,淮北地区一度发生秋旱,影响秋种和出苗,省防指合理控制水库、湖泊、河道水位,科学调度水源,保障了秋种用水需求。
1、领导重视,强力推动。旱情发生后,省委、省的政府要求各级把抗旱保苗作为农村中心任务来抓,力争农业受灾不减产,努力完成夏粮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抗旱保苗工作,省的政府先后召开5次抗旱保苗工作专题会议,建立了抗旱保苗联席会议制度和日报制度。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省级先后三次派出12个工作组深入重灾区督促指导。各级防办和有关部门春节假期坚持抗旱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地依法实行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党政负责同志分片包干,驻点指挥,有关部门抽调科技人员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浇灌,确保了抗旱保苗工作的顺利推进。
2、精心组织,有序应对。2020年12月下旬,省的政府办公厅就下发做好抗旱防冻田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省防指今年1月20日启动《xx省抗旱预案》II级响应,2月5日又将响应级别提高到I级。省防指办每天组织会商,分析墒情、旱情,研究抗旱浇灌措施,在媒体上发布《旱情通报》,在xx水利信息网上开辟“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专题栏目。省农委启动农业抗旱保苗I级响应,省气象局发出红色预警,淮北、亳州、阜阳等7个市启动了抗旱预案I级响应。
3、多措并举,保障用水。自2020年汛末,省防指便加强蓄水保水和抗旱水源调度,千方百计满足用水需求。旱情发生后,调度河灌区节制闸开闸引水、骨干泵站开机提水;开动所有抗旱泵站、利用现有机电井、小口井抽水浇灌;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打机井、小口井,清淤、开挖沟渠,淘洗淤井,开辟水源。省防指办及时调拨689台套机泵支持有关县、区抗旱。从1月中旬起,茨淮新河上桥抽水站开机提水1。1亿立方米,怀洪新河何巷闸开闸引水3000多万立方米。全省各类水利工程累计引水、提水12。2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抗旱保苗用水水源。
另外,今年秋旱发生后,省的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省抗旱播种保全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的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抗旱秋种工作紧急通知,部署抗旱保苗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深入旱区检查指导工作。省防指会同省经委、省电力公司下达5100万千瓦时农业抗灾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抗旱浇灌。受旱地区各级政府迅速动员干部群众开展抗旱造墒和保苗工作。各级水利部门动用9万眼机电井,开启318处泵站和30万台套机动设备提水浇灌,造墒、浇灌1000万亩。
4、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省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各地也创新机制,加大抗旱保苗投入。省直有关部门从农机补贴中集中安排资金支持各地购买抗旱机具,预拨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等物资。省防指会同省经委、电力公司三次下达1。28亿千瓦时农业抗灾用电指标。利辛县对购买抗旱机械的农户,每台套补贴1000元,对浇灌小麦的农户每亩补助2元,对开机提水的泵站和连片灌溉的乡镇给予补贴。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激励政策,增加市、县财政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抗旱保苗的积极性。
5、合力抗旱,成效显著。各有关部门全力服务抗旱保苗工作,省财政厅积极筹措抗旱保苗资金,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分类提出抗旱浇灌应对措施,省农委加强苗情监测和田间技术管理,省气象局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省水文局加强土壤墒情、水源监测频次和旱情综合分析,省金融部门开通农民购买种子、化肥等贷款“绿色通道”,省经委、省电力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积极做好抗旱油电供应,其他有关部门也各司其职做好抗旱服务工作。各级抗旱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维修设备、打井、洗井、灌溉等抗旱应急服务。
全省先后有382。9万人投入抗旱保苗,动用14。8万眼机电井,开启1926处固定泵站、69。3万台套流动抗旱设施提水浇灌,动用机动运水车5000多辆,新打小口井3。1万眼、机电井3408眼、淘洗井1。24万眼、维修固定泵站577座、机电井泵站420201座,新挖沟渠40公里,清淤沟渠228公里。投入抗旱用电1。25亿千瓦时、抗旱用油4。82万吨、抗旱资金8。5亿元。通过抗旱浇灌,挽回小麦产量471万吨,产值81。9亿元,抗旱净效益53亿元。
(三)保障防洪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防总高度重视防汛防台风工作,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亲自参加防台风视频会议并提出明确要求;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多次了解、指导我省防抗台风工作情况。国家防办、长江防办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来我省检查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省委、省的政府汛期将防汛抗洪作为中心工作之一,省委书记王金山作出批示,要求抓好防汛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省长王三运亲自参加省的政府防汛专题会议,对防汛防台风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六次主持会商会,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的政府的要求,省防指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调度,有效防控,确保防洪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强化会商,主动预测预报预警。根据省委、省的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水利、气象、国土、民政、交通、水文等部门建立联合常态防汛会商制度,完善天气、雨情、汛情监测、预报和预警机制,提高预测的科学性、预报的时效性和预警的有效性。在防抗强降雨和第8号台风工作中,省防办会同气象、国土、民政、农业、水文部门对重要天气和雨水情实行每日会商制度,综合研判雨情、汛情、灾情等相关信息,分析防汛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形成会商报告,为省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xx日报、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等各类媒体动态发布防台风防汛预警25次、汛情通告8期,并在电视台播放防台风“十二招”口诀,加强防台风信息和防御知识宣传力度。省气象局通过短信平台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和公共用户发送预警信息和提示信息200多万人次,省交通厅通过手机向各级海事部门相关人员和乡管员发送台风信息2000余条,省国土厅适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2、启动预案,有序应对洪涝灾害。为防范第8号台风,省防指适时启动防台风防汛预案III级应急响应,响应时间达233小时。省军区启动防抗台风II级响应。省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分别启动了部门防御灾害预案III级响应,省民政厅启动《xx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IV级响应。省防指督促台风影响区域启动乡、村级防台风和防御山洪泥石流预案,启动大中小型水库防洪预案。在今年的防汛防台风工作中,市、县防指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71次,强化各项应急措施落实。
3、以人为本,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省防指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强化风险意识,积极主动避险,在强降雨来临前或台风来袭前,督促各地排查隐患、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特别是在防御第8号台风工作中,各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房、切坡建房、病险工程、低洼地、施工工地等危险区域内人员进行排查,提前转移安置人员达9。66万人。督促淮河以南地区30982艘渔船归港避风,5万多人上岸避险;全省停运运输船舶3966艘、停摆渡船1840艘、停航旅游船舶323艘。
4、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作用。在防御第8号台风工作中,省防指、省水利厅超前调度水利工程,腾出库容,增强水库、湖泊拦蓄洪水的能力。水阳江流域发生降水后,为有效降低水阳江水位,保障堤防安全,省防指督促宣城市防指利用港口湾水库拦洪错峰,并一度关闭发电孔,降低水阳江宣城站水位约0。4米;及时开启南漪湖双桥闸和马山埠闸向南漪湖分洪,最大分洪流量达1295立方米每秒,有效降低了宣城及新河庄站的水位。6月下旬和7月上旬,大别山区、江淮之间南部和沿淮淮北地区先后降大到暴雨,为确保防洪安全,及时调度巢湖西河流域各闸和沿江湖泊泄洪,降低河道、湖泊水位;调度大别山区水库提前预泄,腾出库容;调度淮干蚌埠闸提前泄水,预降河道水位;督促受涝的地区开启泵站排水,力减涝灾损失。
5、众志成城,全力防御洪涝灾害。省的政府、省防指先后派出20个工作组赴各地检查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水利、国土、农业、民政、交通等省防指成员单位加强行业防汛防台风指导。省防办紧急调拨防汛物资支持受灾地区防汛排涝。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4500多人,投入车辆100多台次,协助地方转移群众、抢运物资和抗洪抢险。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加强重点区域防控,累计下拨防汛资金9100多万元和价值2800多万元的防汛物资投入防汛抗洪抢险。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防汛防台风工作成效显著,确保了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安全,确保了重要城镇、交通干线安全,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水利工程减淹耕地77千公顷,防洪减灾综合经济效益达33亿元。
三、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启示
今年抗春旱和防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但同时也检验出我省面上防洪排涝标准仍不高,抗旱调蓄灌溉能力仍不强,防汛抗旱保障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和供水能力,提高防汛抗旱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
一是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我省中小河流大多数未经治理,存在堤防质量差、防洪标准低、易溃易破等突出问题。据统计分析,我省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是中小河流洪水所致。要在抓好长江、淮河干流治理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逐步解决面上防洪与排涝问题,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二是要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前,我省仍有四分之一的小型病险水库未列入除险加固计划,一批病险水库正在实施除险加固,水库安全度汛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今年第8号台风暴雨对水库特别是未除险加固的小水库造成很大威胁,共有35座小型水库发生各类险情。由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没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病险水库仍是我省最大的防洪隐患,一旦垮坝失事,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在加快列入计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进度的同时,对未列入计划的病险水库作出安排,并强化水库防洪非工程措施,确保水库度汛安全。
三是要切实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随着极端性天气气候的增多,预测、预报、预警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小流域、短历时、高强度山区暴雨洪水预测、预报难度更大,山区雨量监测点布置偏少,受山洪灾害威胁的边远山村,通信预警手段落后,个别地方甚至没有通讯设施,难以做到及时预警。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山洪灾害预警试点机遇,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统筹协调,逐步展开,包括适度增加山区雨量站点,努力解决基层预测预警难的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抗旱工程体系。由于投入不足,我省现有抗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部分地区骨干水源工程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提水泵站损坏、设备不配套、机井、小口井淤塞、配套不完善、输水沟渠淤塞等问题,一些县还存在水利死角和灌溉盲区。要大力兴建和配套骨干水源工程,沿江沿淮沿巢增建骨干灌溉泵站,抓好淮北片机电井建设和江淮、沿淮片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引江济巢、引江济淮、淮水北调步伐,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四、2020年工作总体安排
202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扩大内需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2020年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做好防大汛、抗大旱准备。深入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类责任制落实,完善、修订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方案,全面落实大江大河堤防、各类水库、重要城市等重点防洪工程安全度汛措施,抓好中小河流防汛以及山洪泥石流、台风防御工作。
(二)努力保障各类用水需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努力提高抗旱的主动性,完善抗旱预案,优化供水方案。加强旱情监测,做好今冬明春蓄水保水工作。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优化水源配置,合理安排用水顺序,确保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三)提高水旱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警、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加快省、市、县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和抗旱减灾能力。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建设,组建乡、村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补充制度,保障抢险抗灾需要。
(四)加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促进市、县防汛抗旱办事机构建设,使之与承担的行政职能相适应。加强乡镇防汛抗旱机构建设工作调研,研究符合基层特点和工作实际的机构模式。加强各级防办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开展岗位练兵,不断提高防汛抗旱业务能力、工作能力。
附:1、xx省汛期雨量图
2、xx省梅汛期雨量图
3、淮河干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4、淮河支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5、长江干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6、长江支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7、大型水库来水量与历史同期比较表
8、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
9、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表
10、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总结 2020
年汛期,我省先后发生7次强降雨过程,特别是7、8月份长江流域发生自1999年以来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集中性强降雨过程,长江、淮河干流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7次同时超警戒水位洪水,一度有20多条支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或保证水位洪水,沿江沿淮湖泊超正常或安全水位,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汛中和汛后,先后发生两次干旱,分别是淮北地区伏旱、目前正在发生冬旱。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旱情,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的政府紧急动员、全面部署,省防指精心调度、分类指导,受灾地区全力防灾抗灾,取得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胜利,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60多亿元。现将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情、旱情及灾情
(一)雨情、汛情。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88毫米,其中淮北574毫米、江淮之间791毫米、大别山区1111毫米、沿江江南920毫米、皖南山区960毫米。与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相比,全省偏多1成,淮北偏少1成,皖南山区与常年持平,其它区域均偏多2成。7月8~24日,我省沿江江南发生强降雨过程,降雨量400~600毫米,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安庆、池州一带,其中池州市梅街站712毫米、殷家汇站674毫米、安庆市安庆站671毫米、池州市高坦站653毫米、东至县大坂站636毫米、石台县矶滩站605毫米。8月23~27日,淮北地区发生暴雨,淮北北部和东部、大别山区和江南局地降雨量100~150毫米,其中宿松县钓鱼x站236毫米、岳西县河口寺站233毫米。9月1~4日,受冷暖空气和台风倒槽共同影响,我省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江淮之间局部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沿淮淮北东部、江淮之间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大别山区北部、沿江局部降雨量100~300毫米,其中全椒县赵店站345毫米、肥西县山南站313毫米。
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影响,我省长江干流汇口至华阳段发生两次、安庆以下河段发生一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巢湖、青弋江、水阳江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永安河、青通河和水阳江等3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发生一次超警戒水位洪水,颍河、涡河、沱河、淠河和白塔河等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汛情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汛情来得早,入汛底水高。2月份,我省就发生4次雨雪天气过程。3月上旬,我省长江以南发生连续降水,长江支流水阳江新河庄站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河流、湖泊、水库、塘坝底水比常年入汛时偏多2~4成。
二是梅雨强度大,雨区覆盖广。我省6月28日入梅,比常年晚12天,7月25日出梅,梅雨期共27天。梅汛期暴雨、大暴雨发生频繁,雨区叠加,中心稳定在安庆、池州一带。池州市梅街站梅汛期降雨857毫米、殷家汇站日雨量214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一位,梅街站最大一天降雨262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二位。安庆市区9小时降雨275毫米,超有历史资料以来的日降雨量极值,安庆站最大一天降雨量282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一位。梅雨期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笼罩面积9。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
三是洪水来势猛,河湖水位高。大沙河沙河埠站水位2小时涨幅达3。52米,秋浦河高坦站最大1小时涨1。15米。长江、淮河干流、巢湖以及西河、滁河等16条河流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多条河流数度超警戒水位,永安河、青通河和水阳江部分河段等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沿江升金湖等7个湖泊超过安全蓄水位。有9座大型、29座中型、1105座小型水库先后超汛限水位。
四是内外洪碰头,持续时间长。长江干流两度超警戒水位,超警时间累计35天,并长时间维持较高水位。长江干流与沿江湖泊水位同时上涨,江水位高于湖水位,内水长时间不能自排,干支流洪水碰头,防汛时间长、战线长。
(二)旱情。一是沿淮淮北地区发生伏旱。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降雨偏少,淮北地区少6成,江淮之间少3成。特别是萧县、埇桥、灵璧、固镇、临泉一带降雨量少近9成,伏旱期间正值一季稻抽穗、扬花和灌浆需水高峰阶段,淮北地区秋季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需水量大,加之高温蒸发,旱情发展较快。
二是江淮分水岭以北地区发生秋冬旱。9月下旬至11月30日,全省平均降雨61毫米,比常年同期少4成,其中淮北地区11毫米,比常年同期少9成。淮北地区平均连续无有效降雨日达37天,其中淮北北部地区56~69天,最大萧县达69天。11月26日实测,淮北地区1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为16。1%~19。5%;10~2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为16。8%~21。2%。由于淮北地区土壤表墒严重不足,对小麦出苗和弱苗生长不利。
(三)水旱灾害
1、洪涝灾害。全省主要发生三次洪涝灾害,分别是2~3月份皖南山区、7~8月份长江流域和9月份淮北地区暴雨所造成的严重洪涝灾害。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形成的山洪导致桐城大沙河溃堤9处,累计长度940余米。全省有93个县(区)939个乡镇1261。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71。9千公顷(1608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11。6千公顷(767万亩)、绝收面积128。1千公顷(192万亩);倒塌房屋2。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83。7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7。4亿元,水毁水利工程3。4万处,直接损失16。8亿元。
2、干旱灾害。伏旱期间,全省最大受旱面积达635万亩。目前我省冬旱仍在持续之中,截至11月30日,全省小麦累计受旱面积达1944万亩,主要分布在亳州、宿州、阜阳、淮北、蚌埠、淮南、六安、滁州市等地。
二、防汛抗旱工作主要做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温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亲临xx,分别视察淮河王家坝、长江支流泥塘沟河防汛抗洪工作,给广大抗洪军民带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长陈雷两赴xx检查指导,鄂竟平副部长、刘宁副部长也对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多次派出工作组来皖检查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的政府及省防指紧急动员,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排涝及抗旱工作。
(一)坚持以防为主,防汛抗旱准备扎实到位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扎实开展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做到了“六个到位”,为取得今年防汛抗旱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防汛责任制落实到位。经省的政府同意,明确省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调整充实省防指组成人员。明确重要防洪工程和区域的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认真抓好小型水库责任人落实,全省4781座小型水库责任人名单在xx水利信息网公布。举办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79位新任指挥长得到培训。
二是汛前检查和督查到位。省的政府各位领导按防汛抗旱分工,亲赴责任段、责任区检查指导工作。按照“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汛前检查工作。省防指、省水利厅先后派出20多个检查、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分析,逐级明确责任,逐项整改落实。
三是预案编制覆盖到位。根据省的政府安排,省防指编制了《防御全省性大洪水工作方案》,就应对长江、淮河同时发生大洪水的组织指挥、防守重点、应急保障等措施作了进一步规定。会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编制《xx省抗洪抢险兵力需求方案》,落实部队用兵原则、调兵程序、兵力需求、进驻时机等。省防指、省防办修订完善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及有关预案20多项,指导督促各地抓好基层预案编制修订,形成全面覆盖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
四是重点工程督查督促到位。对淮河、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的36处开口工程、336座正在除险加固水库,实行重点督办、动态跟踪,督促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工程建设,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对鉴定为三类坝和其它存在严重病险问题的水库,控制蓄水或空库运行。安排6400万元专项经费,对重点险工隐患、长江崩岸等进行应急处理,增储部分防汛物资。
五是防汛队伍和物资保障到位。督促各地落实民工防汛查险队伍,汛前全省登记防汛民工158。7万人。省级12支防汛机动抢险队以及市、县各级抢险队伍开展演练283场次,参演人员达2。3万人。省级153个防汛物资储备点储备砂石料35。8万吨、各类防汛用袋932。5万条,块石29。5万吨,冲锋舟、橡皮舟363艘(只)。开展常用防汛抢险物资社会号料工作,落实料源点320203个。
(二)坚持安全第一,防汛抗洪取得巨大成效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省委、省的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在防汛抗洪关键时期,召开全省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对防汛抗灾救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多次对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亲自调度安排,亲临一线现场指挥。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赵树丛先后主持20多次防汛会商会,研究部署防汛抗洪、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先后有10多位省领导赴有关地区检查指导,保证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有序展开。
2、强化应急,高效运转。省防指强化应急机制,准确研判汛情及其发展态势,提前对防汛抗洪的各个阶段进行部署,对每个环节作出周密安排。启动水利、气象、国土、民政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实行险情、灾情零报告制度。针对长江流域汛情和台风影响,先后启动防汛应急Ⅲ级响应1次、Ⅱ级响应2次,发布防汛预警28次、汛情通告39期,召开新闻通气会26场次。针对各阶段防汛抗洪排涝重点,对巡堤查险抢险、水库度汛、山洪泥石流防御、排水除涝、灾后恢复等进行统筹安排,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水情、工情、灾情特点,省防指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万亩大圩安全、城镇防洪排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分流域、分区域、分工程提出防汛抗洪及排涝指导意见。先后派出20多个工作(专家)组赴一线巡回检查指导。在长江流域汛情严峻时刻,分别向安庆、池州、巢湖、宣城四市防指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出防汛工作意见,保证了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池州市推行“点对点”防汛调度模式,先后发布21个调度令。安庆市望江县因地制宜开展排湖入江工作,在漳湖站基本完成漳湖圩排涝任务后,全力抽排武昌湖洪水,降低湖泊水位0。4米左右,有效缩短了沿武昌湖堤防高危水位持续时间,大大减轻了堤防防守压力。
4、主动超前,精细调度。汛前,省防指督促沿江地区加快巢湖、龙感湖、升金湖、南漪湖等湖泊内水的自排。暴雨发生后,督促各类超汛限水库加快泄洪,提前调度巢湖、滁河等通江涵闸开启泄洪。在防御水阳江、青弋江洪水中,省防指调度陈村水库拦洪错峰,削减洪峰达74%,调度双桥闸、马山埠闸灵活运用南漪湖调蓄水阳江洪水,有效减轻了下游堤防防守压力。在防御巢湖流域洪水时,及时开启凤凰颈排灌站抽排,启用牛屯河分洪,加快巢湖洪水外排速度。调度凤凰颈排灌站提前开机,抽排流量达240立方米每秒,共抽排西河、巢湖洪水3亿立方米,削减西河洪峰水位0。4米。协调督促陈瑶湖流域泵站全面开机排洪,降低湖水位1米以上,避免了沿湖周边6个民圩及普济圩二分场蓄洪。针对升金湖严峻汛情,池州市主动放弃湖泊周边面积较小圩口,为湖周大圩滞洪,争取了防汛工作主动。9月上旬淮北地区发生暴雨,颍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启用茨淮新河分泄颍河洪水0。6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颍河防汛压力。
5、及时排涝,降低损失。省防指坚持防洪、排涝两手抓,及时派出排涝专家组指导受灾地区排水除涝。省防办成立排涝组,分流域、分区域分析受涝情况,掌握排涝进度,加强技术指导。督促各地组织机械和劳力疏通沟渠、清沟沥水,开启固定泵站、调集流动机械,抢排涝水。在三次主要强降雨致涝过程中,省防指下达各地排涝抗灾用电指标1。93亿度,支持流动排涝机械133台套7300千瓦,各地投入固定排涝机械73万千瓦,排除涝水近40亿立方米,累计排出受涝农田1352万亩,为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6、防抢结合,力保安全。省防指坚持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督促各地开展巡堤查险、排险抢险工作,力保干支流堤防、各类水库防洪安全。7月11日,当大沙河青草段堤防发生溃堤险情时,省防指立即成立抢险、救灾、卫生防疫等3个工作组,现场协助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7月13日晚,贵池区联丰圩圩堤告急,池州市合理调度防汛力量,迅速抢筑子堤,经过军民通宵鏖战,万余人雨夜平安转移,堤防险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7月20日,东湖圩堤防发生三片11处管涌点,东至县投入400多人次,采取构筑围堰抬高内水位、管涌点砂石压渗等办法,有效处理了险情。在启用牛屯河分泄巢湖洪水时,含山县发动军民加筑子堤,迅速处理牛屯河下游圩口险情,保证了圩口无一溃破。受长时间高水位、风浪的双重影响,泊湖周边堤防险情不断,望江县举全县之力,在泊湖联圩万米大堤上用土工布铺裹子堤挡水、防浪,持续时间达2个月之久。全省累计投入90多万干部群众防汛排涝。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出动兵力2。4万人次、车辆及舟船近1000车(舟)次,支援地方抗洪抢险。省财政、水利、经委、电力等部门及时下达1。45亿元防汛排涝经费和农业抗灾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抗灾。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的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长江、淮河干堤无重大险情,大中小型水库无一垮坝,5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防抗暴雨洪灾未发生一起群死群伤。
(三)坚持服务“三农”,抗旱灌溉夺丰收
省委、省的政府高度重视抗伏旱和秋冬抗旱保苗工作,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受旱地区主动抓服务、抓落实,保全苗、打基础、夺丰收。赵树丛副省长还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受旱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旱浇灌,有力有序推进抗旱保苗工作。
1、及早部署,周密安排。早在秋种期间及旱情发展之初,省的政府就先后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抗旱保苗工作;12月1日又召开抗旱保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抗旱保苗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随着旱情持续发展,省防指先后发出6期旱情预警,两次向沿淮淮北各市发出加强抗旱保苗工作的通知;12月1日,启动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要求受旱地区将抗旱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抓紧抓实。
2、精心调度,科学指导。汛末以来,省防指、省水利厅和各级防指高度重视蓄水保水工作,始终将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米左右,其它支流及湖泊按照正常蓄水位上限控制,为抗旱保苗提供了水源保障。省防办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墒情,加强与农委、气象和水文部门会商,研究分析墒情、旱情和苗情,对抗旱保苗提出指导意见。先后派出六个专家组,赴阜阳、淮北、宿州等地开展抗旱浇灌保苗技术指导、泵站安装维修技术服务和墒情测报指导工作。
3、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省的政府安排2000万元抗旱保苗经费,省防指会同有关部门先后下达2420万千瓦时农业抗灾用电指标,全力支持受旱地区抗旱浇灌。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群众投入抗旱工作。亳州市谯城区对需要灌溉造墒播种的田块每亩给予10元灌溉补助,蒙城县许疃镇对在规定时间内浇灌小麦的农户每台喷灌机给予100元的补助,淮北市濉溪县对主动打小口井的农户每眼补助2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抗旱保苗的积极性,推动了抗旱保苗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服务,全力浇灌。受旱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全力组织抗旱浇灌保苗。阜阳、亳州等市抽调科技人员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加强抗旱保苗技术指导。有关市、县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旱情、抗旱浇灌等信息,引导群众抗旱浇灌。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浇灌、机械维修、技术指导和墒情监测等服务。
据统计,在抗伏旱中,全省累计发动22万人,动用4。88万眼机电井、8。65万台套固定和移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经费9703万元、抗旱用电798万千瓦时、抗旱用油1。3万吨,抗旱浇灌农作物476万亩。
截至11月30日,全省在秋冬抗旱保苗工作中已投入人员57。24万人、机电井9。87万眼,开启泵站243处、流动灌溉设备25。74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2。99亿元、抗旱用电3097万千瓦时、抗旱用油2。5万吨,累计抗旱浇灌1820万亩。
(四)坚持创新发展,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1、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防汛抗旱现代化。已建成了19个水旱情分中心,实现了570个雨量、190个水位、104个墒情项目自动监测。建成42个重要防洪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系统,13座大型水库已基本完成了闸门监控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部分中型水库和56座闸站建设了安全监控系统。省防汛抗旱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了省防指、13个直属单位和全省2020个市防指,并与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实现了互联互通。
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顺利推进。紧紧抓住国家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契机,着力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我省霍山、岳西、歙县等3个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建成并顺利通过初步验收,并在今年的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20年首批12个县已经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淮委审查,国家防总正在审批之中。通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我省防御山洪灾害水平将极大提高。
3、各级防办能力建设逐步深入。出台了《全省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意见》,明确市、县、乡(镇)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内容、规模和时间要求。在加强各级财政筹备防汛物资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县防汛物资社会性号料工作,提高基层防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各级防办机构建设,省防办在2020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整体划转为行政序列,全省2020个省辖市防办有15个为处级建制或防办主任高配为处级,有4个市级防办为行政序列、9个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4个为事业单位。
三、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启示
一是要提升中小河堤、湖圩堤防防洪能力。在防御今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过程中,中小河流堤防频繁出险,中小圩口发生溃破,湖泊堤防防守艰难,是工作难点和焦点。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省面上中小型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偏低,易溃易涝,涉及面广,损失严重,甚至危及群众生命安全,亟待进行全面整治和建设相应防洪排涝工程。
二是要研究长江防汛新形势、条件新变化。近年来,长江防汛出现了新的变化。长江干流河段崩岸呈现加剧态势,今年汛期就发生20处崩岸。三峡工程调控洪水,对我省沿江排涝、干支堤防守、江心洲防汛以及河湖调度等都带来影响,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三是要创新农村防汛抗旱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防汛抗旱工作产生影响,农村防汛抗旱队伍、技术力量、工程管理等方面呈现弱化趋势。基层巡堤查险队伍、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筹集、抢险机械征集等方面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建立适应当前农村形势的防汛抗旱新模式。
四是要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防汛。集中强降雨易引发水库垮坝、山洪等地质灾害,仍然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即使在工程措施完备的情况下,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实现小型水库日常管理常态化,汛期更要强化水库巡查和应急抢险能力。抓好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山洪灾害预案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工程措施治理,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防御山洪灾害和快速转移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要不断完善防旱抗旱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每年都发生季节性、阶段性干旱,是降水、工程、水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旱抗旱长效机制,完善政府、防指主导下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墒情监测体系和旱情预警系统,强化蓄水动态控制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骨干蓄水工程,推进灌排畅通工程,加快灌区配套特别是灌区尾部工程建设,提高防旱抗旱综合能力。
四、2020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一)强化防大汛、抗大旱准备。深入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
,完善、修订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方案,全面落实堤防、水库、重要城市等重点防洪工程度汛措施;抓好当前的抗旱保苗工作,做好今冬明春蓄水保水,优化水源配置,保障各类用水需求。
(二)强化“两小”工程防汛。在抓好长江、淮河干堤、大型水库防汛工作的同时,强化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汛工作。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中小河道管理,建立巡堤查险及抢险正常机制,提高中小河流防汛能力。严格执行水库控制运用办法,加大水库安全监控和汛期大坝监测巡查力度,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三)强化山洪泥石流防御。按照国家防办的要求,加快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大防御知识宣传力度,完善防、撤、抢、救各项措施,努力做到不死人、少伤人。
(四)强化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完善《十二五水利信息化规划》,组织实施近期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整合系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应用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水利信息化管理,保证各类设备、设施正常、安全运行,为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五)强化防办能力建设。出台《市县防办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警、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市、县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完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抓好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和抗旱减灾能力。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补充制度,保障抢险抗灾需要。
附:1、xx省汛期雨量图
2、xx省梅汛期雨量图
3、xx省淮河干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4、xx省淮河支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5、xx省长江干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6、xx省长江支流主要站特征值统计表
7、xx省沿江、沿淮湖泊水文特征值
8、xx大型水库来水量与历史同期比较表
9、xx洪涝灾害基本情况统计表
10、xx省农业伏旱灾及抗旱效益表
11、xx省农业抗伏旱情况统计表
12、xx省秋冬旱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