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6 KB
  • 2021-04-14 发布

2020年度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度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寿扶贫组〔2020〕85号文件要求,现将我镇2020年度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耕地总面积46020.4亩,总人口2.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700余元。全镇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各级党组织37个,党员总数1006名。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贫困户1614户3084人,截止目前,经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现有贫困户1396户2865人,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323户648人,2个贫困村已实现全部出列,2020年拟脱贫406户800人。‎ 二、进展情况 资金投入情况。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财政资金、整合涉农资金、信贷资金达2745.1万元,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其中财政资金487万元,支持贫困村项目资金147万元,支持非贫困村项目资金233万元,用于扶贫车间(基地)及其他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13个;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资金2365.1万元,其中用于发展自种自养各类财政资金107万元,用于“一自三合”发展特色种养业小额信贷资金2258.1万元,受益贫困户达1126户。‎ 基地建设情况。我镇重点贫困村扶贫基地建设自2020年以来,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367万元,在贫困村铁佛村建成XX镇扶贫车间--XX湖农业种植合作社草莓生产基地,以务工、资产收益等方式带动贫困户203户,在贫困村上奠村建成扶贫车间--旺达粮食种植合作社粮食烘干厂一座,以务工、资产收益、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35户,实现户均增收1800元。‎ 主体带动情况。今年我镇在扶贫基地入驻合作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采取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模式,吸纳广大贫困户参与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增收信心,实现稳定脱贫。今年参与脱贫攻坚园区(车间)主体2个,带动贫困户338户,其他经营主体15个,带动贫困户800户,实现主体带动增收269.3万元,户均增收2366元。‎ 产业达标情况。根据皖农办〔2020〕51号文件制定的特色种养业发展标准,2020年我镇2个贫困村、323户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全部实现产业达标,达标率100%。其中重点贫困村铁佛村水产养殖面积2300亩,参与农户525户,占全村农户总数41%,主导产业水产养殖年产值达475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21%以上,户均增收1062元,实现水产养殖“一村一品”达标,全镇“一村一品”达标率50%。‎ 宣传培训情况。今年以来,我镇充分利用印发材料、政府会议、广播、展板、专题培训、“五互”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等相关扶贫政策,培训特色种养业生产管理技术,全年累计开展贫困户培训4286人次,各类经营主体培训124人次,各级帮扶干部培训1285人次,有力推动了我镇特色种养业发展,有效增强了脱贫攻坚成效。‎ 信息报表情况。能够按照县产业扶贫办公室的要求,及时报送特色种养业扶贫信息、月报表及相关项目材料,做到报送及时准确。‎ 三、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多为养殖业及传统大宗粮油作物,大棚蔬菜、特色林果等特色种植业发展有待加强。‎ 产业达标质量低。虽然贫困村、贫困户特色种养业产业达标率较高,但存在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低、收益较少的问题,产业达标整体质量不高。‎ 项目进度见效慢。涉及特色种养业项目实施进度难以保证,加之生产周期长,一般当年难以见成效。‎ 主体带动成效差。我镇农业经营主体总体规模不大,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主体带动积极性不高,带动效果差。‎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镇党委政府将严格按照县扶贫领导组的工作部署与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高度重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明确责任,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大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培训,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大力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达标质量,增强脱贫攻坚成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县摘帽”各项工作任务。‎